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一:实验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班级:生命科学院00级姓名:00学号:000000000000同组人:00【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环境与人体表面有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如何使我们周围的微生物从“看不见”变得“看得见”呢?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是我们能看见它们;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菌落,是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
即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聚集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来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固树立无菌概念。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一菌体可以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或半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
因此可以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实验器材】配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仪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灯、500ml量筒、500ml锥形瓶、试管2、培养皿20、记号笔、火柴等。
【实验内容】1.灭菌:高温蒸汽灭菌。
将锥形瓶用棉塞塞好、牛皮纸包好,培养皿十个一组包好,两只试管内装半管水,用棉塞塞好并用牛皮纸包好放入指定仪器中灭菌。
2.倒平板右手持盛培养基的锥形瓶置酒精灯火焰旁边,用左手将瓶塞轻轻拔出,瓶口保持对着火焰;左手持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旁打开,迅速倒入培养基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
3.采集微生物左手持试管,用右手手掌边缘及小指拔出试管塞,将棉签浸入无菌水浸湿,在选取的地点擦拭。
左手持培养皿在火焰附近打开,用棉签在平板上涂抹。
完毕后平置于桌面。
空气中6套(3套5分钟,3套10分钟);桌面上3套;洗手前3套,洗手后3套;自选3套(本组选十元纸币)。
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常用器皿的包扎

制做棉塞
三、玻璃器皿的清洗
新玻璃器皿:用 2 %盐酸浸泡数小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使用过的玻璃器皿: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等:用瓶刷沾 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装有固体培 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其刮去,然后洗涤;
玻璃吸管:使用后投入有自来水的大量筒或标本缸内,以 免干燥后不易清洗,再集中用自来水冲洗。
微生物实验进程表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及常用器皿包扎 实验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 实验四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五 神农架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 实验六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七 平板菌落计数与接种 实验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大小测定
微生物学实验
Lab work on Microbiology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教学组
实验指导老师:郭金玲 涂璇
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实验基本要求
1.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前要写预习报告,了解目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做
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 3.进入实验室要签名,指导老师检查预习报告。 4.实验操作要细心谨慎,严格遵守操作规则,认真进行观
编辑ppt实验一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及常用器皿包扎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实验四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实验五神农架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实验六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七平板菌落计数与接种实验八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大小测定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实验九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十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实验十一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综合实验编辑ppt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和常实验室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和常用器皿的包扎用器皿的包扎思考题微生物实验一编辑ppt试管testtube一常用器具和仪器编辑pptacidgasaeruginosa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摘要:微生物多种多样,无处不在。
本次试验初次学习了如何配制培养基和灭菌,并接种了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经过一周的培养,用肉眼观察处在各种环境下的微生物菌落的形态特征。
证明了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让我们意识到“无菌”和灭菌的重要性,建立“无菌概念”和练习掌握一套过硬的“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微生物环境培养菌落1前言1.1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练习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1.2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培养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溶液及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条、无菌水,NaOH溶液及HCl溶液2.1.2仪器和其他用具培样皿、三角瓶、试管、烧杯、接种环、酒精灯、记号笔、牛皮纸、灭菌棉签、试管架、废物缸等。
2.2方法与步骤2.2.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备(见表1)。
步骤:称量→熔化→调PH表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实际用量(注:调PH到 7.0~7.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 琼脂水用量 1.5g 5g 2.5g 10g 500ml2.2.2 实验步骤步骤内容备注1高压灭菌:1.将三角瓶与装入5-10ml无菌水的2支试管塞入棉塞并用牛皮纸线绳包扎,将20个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2.放入灭菌锅开始灭菌。
121℃灭菌20min2琼脂平板制备:1.将培养基冷却后,右手拿三角瓶,左手拿出棉塞,并快速将瓶口靠近火焰。
2.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拇指与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道缝隙,右手将三角瓶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盖。
3.冷到培养皿,接种时,三角瓶口和半开的培养皿均要保持在火焰旁,保证无杂菌进入。
却培养皿。
3接种:1.取棉签并用无菌水蘸湿。
2.用湿棉签分别擦拭手掌,桌面,门把手等(详见表2),并将6个培养皿置于空气中不同的时间。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实验室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一实验目的1 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2 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3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2d内每一菌体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
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等。
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三、器材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接种环,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
四、操作步骤1、写标签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包括班级、姓名、日期、样品来源等),字尽量小些,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注:培养皿的记号一般写在皿底上,如果写在皿盖上,同时观察两个以上培养皿的结果,打开皿盖时容易混淆。
2、实验室细菌检查(1)空气将一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实验台上,移去皿盖,使琼脂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块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洁净工作台内或无人走动的实验室中,移去皿盖,1h后盖上两个皿盖。
(2)实验台①用记号笔在皿底外面中央画一直线,再在此线中间处画一垂直线。
②取棉签左手拿含有棉签的试管,在火焰旁用右手的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持棉塞,将其取出,将管口很快地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烧灼管口;轻轻地倾斜试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棉签小心地取出。
放回棉塞,并将空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③弄湿棉签左手取灭菌水试管,如上法拔出棉塞并烧灼管口,将棉签插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在管壁上挤压一下以除去过多的水分,小心将棉签取出,烧灼管口,放回棉塞,并将灭菌水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④取样将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或门旋钮上擦拭约2cm2的范围。
⑤接种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平皿开启成一缝。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守规范,避免产生气溶胶和飞溅物,同时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必
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与 健康状况有关,检测人体表面微 生物有助于了解个体健康状况。
湿度
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传 播具有重要影响。
营养物质
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的营养 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 条件。
03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 法
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方法
显微镜直接观察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样本中的 微生物形态,如细菌、真菌等
。
生理生化反应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 行检测,如氧化酶试验、糖发 酵试验等。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 测
目 录
• 引言 • 实验室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 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关系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是研究微生物在实验室环境中分布、传播和影 响的重要手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 生物的关系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来源
实验室内部操作
实验室内的各种操作,如实验动 物饲养微生物培养等,都可能 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或污染实验台
面、地面等。
实验室外部环境
实验室外部的空气、尘埃、飞沫 等也可能携带微生物进入实验室。
人员带入
实验人员进出实验室时,可能会 将微生物带入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实验人员、实验材料、空气等,也可能在实验过程 中产生。
微生物实验手册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生物质利用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 源利用技术,预计到2020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以上来 自生物质能源。我国已颁发《可再生能源法》,生物质能 源是其中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所获取的能源之表现 形式有热能、电能以及各种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乙 醇、沼气、生物氢等。 纤维素降解菌相关研究。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基制备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的类 别如下:
按成分的不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和半合 成培养基 。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 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 。
沙土管保藏法:是载体保藏法的一种。将培养好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用无
菌水制成悬浮液,注入灭菌的沙土管中混合均匀,或直接将成熟孢子刮下接种 于灭菌的沙土管中,使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吸附在沙土载体上,将管中水分抽干 后熔封管口或置干燥器中于4~6℃或室温进行保存的一种菌种保藏方法。
冷冻干燥:将微生物冷冻,在减压下利用升华作用除去水分,使细胞的生理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划线分离与纯培养技术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划线分离与纯培养技术
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 1.斜线法 2.曲线法 3.方格法 4.放射法 5.四格法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菌落形态特征认识及分类
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菌种保藏(P266)
定期移植法:又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
实验报告(1)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姓名:张弛学号:201100140157 班级:生院2011级生物基地生北周一第六组同组者:关事成、钱丹丹、喻心仪、刘婷婷、钟天白【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菌落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熟练掌握从固体培养物中转接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5、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6、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实验原理】显微镜技术是观察到微生物的其中一种方法,这是通过放大微生物个体。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菌落),使我们看到它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colony)。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儿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儿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儿达到灭菌的目的。
【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接种环,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培养皿等【操作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准确称量各组分倒入烧杯,搅拌溶化,将培养基分装在两个三角瓶里。
加塞,包扎。
2、灭菌。
将18个平板、2个装有无菌水的试管、2个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用牛皮纸包好并标记,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20min。
实验一 环境微生物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微 生 态 系
阴道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 螺旋体、放线菌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 中
t 细菌数亿 土壤,土壤中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 细菌数亿/g土壤 土壤中细菌总重量估计为: 土壤, t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每张纸币带细菌: 万个 万个; t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 平方厘米; 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皮肤表面:平均 万个细菌 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 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100万亿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1/3是细菌 亿个;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t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 个细菌 8500
三 实验器材
培养基: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 仪器:灭菌棉签、酒精灯、记号笔; 仪器:灭菌棉签、酒精灯、记号笔;
四 实验步骤
配制培养基: 1 配制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2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13生物基地刘洋201300140059一、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4.掌握生理生化反应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一般方法步骤5.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器材1.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牛肉膏1.05g、蛋白胨3.5g、NaCl1.75g、琼脂7g、水350ml、pH7.0~7.2、121℃灭菌20min。
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三、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标签纸上做好标记并贴在培养皿侧面。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准确称取牛肉膏1.05g、蛋白胨3.5g、NaCl1.75g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所需水量为350ml),用玻璃棒搅匀,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350ml。
(3)调pH:用1mol/LNaOH和1mol/LHCl进行调节,直至溶液pH达到7.0~7.2。
(4)分装:将其中200ml溶液装入500ml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4.0克琼脂,向烧杯剩余液体中加入3.0克琼脂,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使琼脂溶解,将烧杯中溶液分装到10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试管总体积的1/5左右。
(5)加塞: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造成污染。
(6)包扎:加塞后,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还有一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同样的方法把三角瓶包好,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及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0.1MPa,121℃,90min高压蒸汽灭菌。
(8)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将试管口端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的总长的一般为宜。
显微镜的使用与水浸片法观察微生物形态

(3)油镜观察(下次课详细介绍)
(4)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 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 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 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4、培养:将所有的琼脂平板于37℃下倒置培养1~2天。
内容二:显微镜的使用及水浸片法观 察微生物细胞形态
一、目的要求: 1、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 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细胞形态; 3、学习水浸片的制作。
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 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 镜。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 成(如下图)。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 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 分辨率。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 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 学研究最为重要。
镜座 载物台
镜臂
机械装置 标本夹和标本移动尺
显
微
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
镜 的
聚光镜升降螺旋
构 造
接目镜
接物镜及镜头转换器
光学系统 聚光镜
虹彩光圈
反光镜
操作方法
1、观察前的准备 (1)安置显微镜及用前检查:置显微镜于平整的实
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10cm。镜检时姿势要 端正。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操作步骤 内容一:实验室与人体体表的微生物检查 1、标记:
2、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1)手指表面:在火焰旁,半打开皿盖,用洗前的手指在平板 的A区轻轻按一下,迅速盖上皿盖。然后用肥皂清洗手2次, 自然干燥后,在B区轻轻地按一下。
第一次实验课微生物实验课介绍与要求及环境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张理珉(共52张PPT)

▪ 1.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 2.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3.杨文博主编.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4.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5.东秀珠,蔡妙英主编.常见细菌系统分类 和鉴定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
▪ 1、明确实验课的目的; ▪ 2、实验课的内容介绍; ▪ 3、实验课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 4、实验安全知识介绍 ▪ 5、实验室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测
实验内容一
微生物学实验课介绍 与安全教育
上交这一次的实验报告,不得拖延时间,否则后 果自负。
3.报告要求写清楚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结果及思考题。希望简洁、工整。
4.本门课结束前,要求使用统一的封面,把 自己的所有实验报告按实验先后顺序装订成一 册,交给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20%,安排于实验过程中或
期末进行操作考核)
▪实验习惯(10%) ▪期末考试(20%,笔试考试) ▪实验报告(50%) ▪可能组织就实验内容进行答辩,替代期 末考试
▪ 清楚实验室或实验楼内配备的防护用具的使 用方法和摆放位置(消防设施——灭火器、 消防用水、防毒面具,冲淋设施——桌面冲 眼器、紧急冲淋设备,通风柜,医药箱等)。
事故处理要求
▪ 首先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再施救 (观察好退路);
▪ 遇事不要慌张,冷静按预案处理;
▪ 认真负责,不推缷责任;
▪ 逐级上报,不隐瞒事故。
实验用到仪器设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形态学检查

实验室意外紧急处理办法
1.皮肤破损:去除异物,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洗净后2% 碘酊或 红汞涂抹。 皮肤破损:去除异物,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洗净后 碘酊或2%红汞涂抹 红汞涂抹。 皮肤破损 2.烧伤:局部涂凡士林,2%鞣酸或 苦味酸。 烧伤:局部涂凡士林, 鞣酸或 苦味酸。 鞣酸或2%苦味酸 烧伤 3.化学药品腐蚀伤:若强酸则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 化学药品腐蚀伤:若强酸则先用大量清水冲洗, 化学药品腐蚀伤 中和;若强碱则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 硼酸洗涤中和 硼酸洗涤中和( 中和;若强碱则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硼酸洗涤中和(若伤处为眼部 加用橄榄油或者液体石蜡1~2滴滴眼)。 滴滴眼)。 加用橄榄油或者液体石蜡 滴滴眼 4.菌液入口:立即吐入消毒容器内,1:1000高锰酸钾或 双氧水漱口, 菌液入口:立即吐入消毒容器内, : 高锰酸钾或3%双氧水漱口 菌液入口 高锰酸钾或 双氧水漱口, 根据菌种服用抗菌药物。 根据菌种服用抗菌药物。 5.菌液污染台面:2%~3%来苏尔或 菌液污染台面: 来苏尔或0.1%新洁尔灭覆盖 分钟后抹去,皮肤 新洁尔灭覆盖30分钟后抹去 菌液污染台面 来苏尔或 新洁尔灭覆盖 分钟后抹去, 手指沾染活菌应用上述液体浸泡3分后肥皂和清水洗净。 手指沾染活菌应用上述液体浸泡 分后肥皂和清水洗净。 分后肥皂和清水洗净 6.火警:勿慌,立即关闭电闸和煤气闸。若酒精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起火 火警:勿慌,立即关闭电闸和煤气闸。 火警 切不可用水扑救,可用沙土等物扑灭。 切不可用水扑救,可用沙土等物扑灭。
(2)中效消毒剂 不能杀灭芽胞,但能杀灭繁殖体、真菌和大多病 不能杀灭芽胞,但能杀灭繁殖体、 毒,如喉镜,麻醉器材碘酊、乙醇等。 如喉镜,麻醉器材碘酊、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大多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胞, 能杀灭大多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胞,结核杆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灭菌实验六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七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细菌总数测定实验八食品微生物检验(二)大肠菌群数测定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十IMViC与硫化氢试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微生物的检查1.一、目的:1.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与类型;2.观察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3.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二、原理:1.微生物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2.微生物→营养琼脂平板→菌落或菌苔。
(37 ℃倒置培养24 h)3.描述:菌落的大小、表面光滑或粗糙、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边缘整齐或锯齿状、菌落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均匀与否、疏松或紧密等,以便检查环境中细菌的类?秃褪 俊?4.细胞、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型都可能存在,本实验重点观察细菌。
3.三、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接种环(针)、酒精灯等。
4.四、步骤:1.标记。
组号/姓名、日期、样品来源。
2.接种。
3.倒置培养,37℃ 24 h4.观察结果。
5.五、结果6.样品来源菌落数菌落类型特征描写本实验室(流动空气30 min)1 大小形态干湿扁/隆透明度颜色边缘23接种室(不流动空气30min)洗手前洗手后头发屑指甲垢实验台门把1.六、思考题:1.人多的实验室与少人走动的实验室比较,平板上的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有区别吗?试解释。
2.通过本实验,在防止培养物的污染和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你有何体会?3.4.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技术。
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1.油镜使用原理:光镜的几种物镜中以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学研究。
表面微生物监测

表面微生物监测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可能存在于我们的皮肤、空气、水、食物等各种物体表面。
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维护生态平衡,但有些则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对表面微生物的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这种监测的方法。
防止疾病传播:微生物,特别是病原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传播。
对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工具等高密度人群集中的场所进行表面微生物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保障食品安全:在食品生产链的各个环节,如农场、加工厂、零售店等,对表面微生物进行监测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避免因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维护公共卫生: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健身房、公共厕所等,对表面微生物进行监测可以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从而防止疾病的传播。
传统方法:包括培养法和显微镜直接观察法。
培养法是通过将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然后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种类的微生物。
显微镜直接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样本表面是否有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表面微生物监测。
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自动化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自动化方法也开始被应用于表面微生物监测。
例如,自动细菌计数器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检测并计数样本中的微生物。
表面微生物监测对于预防疾病传播、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公共卫生都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有更多高效、准确且易用的方法被应用于表面微生物监测,以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各种表面微生物的特性和行为,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其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
我们也需要提高公众对表面微生物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表面微生物监测是一项持续且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索。
实验四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无菌棉签,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 缸等
四、实验操作
1、 标记
分别在2套平板的底部划分出4个小区,并在其
边缘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在4个小区内分别
标明待接种的样品名,为了不影响观察,可用 符号或数字代表。在另外2套平板的底部,用记 号笔写上姓名、日期以及“空气1”和“空气 2”。
六、思考题
1、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菌落数和菌落类 型最多,为什么?
2、比较洗手前后菌落数的变化,谈谈你的体会。 洗手后仍有少量细菌生长,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2.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手指表面:在火焰旁,半开皿盖,用洗前的手指
在平板的A区轻轻按一下,迅速盖上皿盖。
头发:将你的1-2根头发轻轻放在C区,迅速盖上 皿盖。 鼻腔:取出灭菌的湿棉签在自己的鼻腔内滚动数 次后,立即在D区轻轻摩擦2-3次,盖上皿盖。
3.实验室环境的检查:
将标有“空气1”的平板在实验室打开皿盖,使琼脂培养 基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标有“空气2”的平板放在 已经灭菌的无菌操作箱内,打开皿盖,1h后盖上2个皿盖。 用灭菌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擦拭2cm2的范围,然后将棉签 从平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E区滚动一下,立即闭
合皿盖。同样,用湿棉签擦拭门旋钮,在F区滚动接种,
将沾有灰尘的棉签在G区接种,灭菌棉签在H区接种。
4.培养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朝上,置37℃培养1-2d。
五、实验报告
A 菌落 数量 菌落 类型 简要 说明 B C D E F G H 空气1 空 气2
菌落数量可以用+和-符合表示,从多到少依次为++++,+++,++,+,-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注意事项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注意事项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注意事项》这事儿呀。
首先呢,咱们说说实验室环境微生物检查的注意事项哇。
一、采样方面呀。
在采集实验室环境的微生物样本时,哎呀呀,可一定要选对地方呢!像那些经常被触碰的实验台表面、仪器的操作按钮周围呀,这些地方可是微生物容易藏身的地方哟!采样工具呢,必须是经过严格消毒的呀,不然采到的样本就不准啦,这可不行呢!还有哇,采样的面积和数量也要有个规划呀,不能随便采采就算了呢,不然怎么能准确反映整个实验室环境的微生物情况呢?二、培养过程呢。
在培养采集到的微生物样本时,哇,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超级重要呀!这就像是照顾小婴儿一样,稍微有点差错,可能就得不到准确的结果啦!而且呀,用于培养的培养基要选择合适的哟,不同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才能茁壮成长呢,这可不能马虎呀!在培养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有没有污染的情况呀,如果有杂菌混入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呢,这多让人沮丧呀!三、鉴定环节。
鉴定微生物的时候,哎呀,各种鉴定方法要准确无误呢!无论是通过生化反应还是基因测序之类的手段呀,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呀,不然把微生物的种类搞错了可就麻烦大了呢!接下来再聊聊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的注意事项吧。
一、采样的位置。
人体表面微生物可不一样呢,要根据检查的目的选择采样的部位呀。
如果是想检查手上的微生物,那就要把手的各个部位都采到样呢,像手指缝呀,手掌心呀之类的。
要是检查皮肤表面的,那也不能只采一个地方呀,不同的皮肤区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有很大差异呢,这是不是很神奇呀?二、避免干扰。
在采样的时候呀,要尽量避免外界微生物的干扰呢。
比如说,采样之前不要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过度清洗呀,不然把原本的微生物都杀死了,还怎么检查呢?还有哇,采样的动作要轻柔呢,不要把皮肤弄破了,要是弄破了,那可能会有血液里的微生物混进来,这样结果就不准啦,哎呀!三、个人卫生情况。
5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 下次实验准备:
1、收集剩余的固体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100ml*15瓶), 如不够再配; 2、每人包一包(5套)培养皿; 4、6支试管:各含4.5ml的生理盐水。
实验五、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
生物的检测
1、实验目的
• (1)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微生物的存在,体会无 菌操作的重要性。
• (2)比较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 (3)初步学会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分布及数量
1、细菌数亿/g土壤
2、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3、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样品 来源
菌落 数 菌落 (近 类型 似值) 1 2 3
特 大小 形态 干湿
征
描
写 透明度 颜色 边缘
高度
1.
4 5
1
2 3 2. 4 5
与其他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样品来源 菌落数(1/4平板) 菌落类型数(近似值)
实验结果示例:
• 例1:空气培养后结果:
• 例2 手培养后结果:
三、下次实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注意事项
1 皿底做标记,字体要小,靠边 2 不随意打开皿盖
3 倒平板时要迅速,12-15ml为宜,平放待冷凝
后备用.
结果记录方法
(1)菌落计数 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 而重叠,则数平板最后 1/4 面积内的菌落数。 不是划线的平板,也一分为四,数1/4 面积的 菌落数。 (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 观察不同的菌落类型。但要注意,如果细菌数 量太多,会使很多菌落生长在一起,或者限制 了菌落生长而变得很小,因而外观不典型,故 观察菌落的特点时,要选择分离得很开的单个 菌落。
微生物实验室自查

微生物实验室自查标题:微生物实验室自查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确保实验室环境和操作符合规范,减少实验误差和安全风险,进行定期的自查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实验室设施、实验操作、实验材料、废物处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自查的内容和要点。
一、实验室设施1.1 实验室清洁卫生- 确保实验室地面、台面、仪器设备等表面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消毒清洁。
- 检查实验室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保证空气流通畅通。
- 定期清洁消毒实验室垃圾桶和垃圾分类。
1.2 实验室安全设施- 检查实验室安全出口、紧急洗眼器、紧急淋浴器等安全设施是否完好并易于操作。
- 确保实验室应急预案和安全演练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 定期检查实验室消防设备是否齐全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1.3 实验室标识- 检查实验室内部的标识牌是否清晰明了,包括实验室区域、危险品存放位置、应急电话等。
- 确保实验室内各区域的标识牌符合规范,易于识别。
- 定期检查实验室标识是否完整,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二、实验操作2.1 操作规范- 确保实验人员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 检查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并进行记录。
- 定期对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更新和培训,保证实验人员操作规范。
2.2 实验材料使用- 检查实验材料的存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受潮、变质等情况。
- 定期检查实验材料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材料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 确保实验材料的标识清晰明了,避免混淆使用。
2.3 实验记录- 确保实验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定期对实验记录进行归档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可靠。
- 检查实验记录的规范性,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
三、实验材料3.1 材料准备- 检查实验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避免因材料不足导致实验中断。
- 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 定期对实验材料进行清点和整理,确保材料存放有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2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13 生物基地刘洋2
一、实验目的
1. 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 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 掌握生理生化反应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一般方法步骤
5. 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器材
1. 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牛肉膏 1.05g、蛋白胨 3.5g、NaCI 1.75g、琼脂7g、水350ml、pH 7.0~7.2、121 C灭菌20min。
2. 溶液和试剂
无菌水
3. 仪器和其他用品
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三、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在标签纸上做好标记并贴在培养皿侧面。
2.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准确称取牛肉膏 1.05g、蛋白胨3.5g、NaCI 1.75g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所需水量为350ml ),用玻璃棒搅匀,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350ml。
(3)调pH :用1mol/L NaOH和1mol/L HCI进行调节,直至溶液pH达到7.0~7.2。
(4)分装:将其中200ml 溶液装入500ml 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 4.0克琼脂,向烧杯剩余液体
中加入 3.0克琼脂,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使琼脂溶解,将烧杯中溶液分装到10支试管中,每
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试管总体积的1/5 左右。
(5)加塞: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造成污染。
(6)包扎:加塞后,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还有一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同样的方法把三角瓶包好,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及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 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 O.IMPa , 121 C, 90min 高压蒸汽灭菌。
(8) 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
50 C 左右,将 试管口端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 器具上,
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的总长的一般为宜。
3.
倒平板:
点燃酒精灯,右手握住三角瓶底部,用左手小指将棉塞夹住,拔出,随之将瓶口边缘在火焰上 过一下,杀死粘在瓶口外的杂菌。
左手拿起一套平皿,用无名指和小指托住平皿底部,用中指和大 拇指夹住皿盖并开启一缝,恰好能让三角瓶伸入,随后倒出培养基。
倒入 个皿底。
盖上皿盖,置水平位置待凝。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倒够所需数量。
4.
微生物的接种:
(1) 在火焰旁,半开皿盖,从试管中取出灭菌湿棉签,在手心上擦拭约 从平
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培养基上涂抹,闭合皿盖,放回棉签。
(2) 在火焰旁,半开皿盖,从试管中取出灭菌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擦拭约 签
从平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培养基上涂抹,闭合皿盖,放回棉签 (3) 取六个培养皿,在实验室打开皿盖,三个暴露
5min ,三个暴露10min ,之后盖好皿盖,并做好 标记。
(4)取棉签在头发上擦拭 2cm 2的范围,然后将棉签从平板的开启处伸进平板表面,在培养基上涂 抹,闭合皿
盖,放回棉签。
5. 培养:
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朝上,从接触空气的两组共六个培养皿中各取出一个置 27 C,
其余所有置37 C ,培养一星期。
6. 观察
(1) 观察菌落的形态,区分细菌与霉菌
(2) 对单个细菌的菌落进行描述,应该对菌落的大小(大、中,小)
,颜色(白,黄,粉红等), 干湿
(干、湿),边缘(整齐,不整齐),表面(光滑,粗糙,有无突起等)分别进行阐述并详 细记录。
(3)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对菌落的数量及种类进行比较
,并找出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相似菌,并对相 似菌进
行描述。
7. 划线分离与菌种的纯化 从第六步观察到的菌落中挑
选两个进行划线分离操作。
如图所示,先 在平皿上划定区域,然后将接种针在火焰上进行灭菌操作,取含菌种的培 养皿,在
火焰上方(注意:不能离火焰太近)打开培养皿盖,先拿接种针 在上盖处划线以降温,然后用接种针轻挑所选菌落一到两下,将平皿盖上 放好,再取刚刚冷却了的干净平皿在 1区进行划线接种操作。
操作完毕后
对接种针进行灭菌操作,完成后在火焰上方打开平皿盖,将接种针冷却后 从1区引线到2
区,再如图所示划线,划完后引线到 3区,同上进行划线,
划线完毕后盖盖平放,贴好标签后在 37 C 条件下培养。
同以上方法对另一菌落进行接种与
培养操作。
15~20ml 培 养基, 铺满整
2cm 2的范围,然后将棉签 2cm 2的范围,然后将棉
五、实验结果
表一:细菌的描述
表二:不同条件下细菌生长情况的比较
表三:寻找相似菌株
六、实验结果分析
1. 通过观察比较各个培养基上的菌落的形态及数目,置于空气中的平板中菌落种类更多样,原因:接触面大,空气流
动性大,微生物种类数目较多。
2. 不同的环境下接种的微生物大多形态各异,因此可以说明不同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变化较大。
3. 从形态特征看可以知道菌落的特征,来分离菌落。
4. 通过比较在空气中放置5分钟后的培养皿在27摄氏度培养和37摄氏度培养两组的培养皿上的菌落数
量,37摄氏度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多于27摄氏度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由此可推断出,37摄氏度的环境可能更加适合菌落的生长。
5. 通过比较在空气中放置10分钟后和5分钟的培养皿在37摄氏度培养后的菌落数量,可以认为在有菌条件中暴露
时间越久,则染菌的数量越多。
6. 通过比较3-2-空气-10 '-37C和3-4-发-37 C,可初步推断头发表面的某些菌来自空气。
七、问题与讨论
思考一:列举2-3类微生物,说明它们在本实验条件下(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37C)不能
生长。
因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用来培养细菌的,故不能培养真菌,例如酵母菌。
其次实验是在37摄氏度进行,可能有些微生物不适合在此温度下培养。
思考二: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最多?为什么?菌落类型为手上最多。
因为手接触了很多细菌或霉菌,包括空气中的,都可通过手的接触进入培养基。
思考三:比较洗手前后菌落数的变化,谈谈你的体会。
洗手后仍有少量细菌生长,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洗手前菌落数比洗手后菌落数少,但是菌种数目多。
洗手前,多数菌落为霉菌,洗手后,大多数为小型细菌菌落,而且数量较多。
猜测原因为,洗手前的平板,霉菌生长可能抑制了细菌生长,因而菌落数较少;洗手后,霉菌被除去,细菌生长不受影响,故细菌菌落较多。
思考四:完成本实验后,你是否已体会到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包围中?你如何体会“微生物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敌人”?
①生产方面:它们在土壤物质转化和促进植物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都是将
氮元素活化,让植物来利用的微生物。
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
还可以制造生物杀虫剂,如苏方金杆菌,日本金龟子芽胞杆菌,对人畜无害,是一种比较绿色的杀虫剂。
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属于动植物细菌和病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
②生活方面: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对人的健康有益。
也有一些我们经常听说的微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如结核杆菌会引发结核病,流行感冒病毒会引发感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