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 热往哪里传教案粤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热往哪里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热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了解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简单的科技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制作曲线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3、通过经历猜想——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二、教学重点
了解热传导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保温材料的幻灯片,相关表格。
幻灯机。
给热水加热的实验装置。
秒表,酒精灯,凡士林,各种金属材料,烧杯,温度计,纸板,棉布,毛巾,纸,塑料,棉花和泡沫,废旧盒子,易拉罐,剪刀,卡纸,铝箔等。
2、学生准备:各种保温材料以及制作工具,搜集各种热传递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热传递的基本知识,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活动一:水温的变化
猜想:
提出问题:刚才有的同学说将热水放在冷水里,并适当搅拌就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说的很好。
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当将装水的杯子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以后,他们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热水会变冷,冷水会变热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想,如何用具体数据来科学地证明呢
(实验)
实验设计:(学生讨论)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你打算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3、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
实验操作:
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和规范,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家都使用500毫升的冷水和150毫升的热水做实验,并且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醒测量液体温度应该注意的事项。
数据收集:
实验完毕,请大家整理好实验物品。
整理好自己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书: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大家真了不起,其实科学家也是和大家一样做实验的,从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
我们以后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去操作,从实验中求得真理!
讨论:
出示一个给水加热的实验装置。
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的哪些物体变热
酒精灯的火焰上的热是如何传递给烧杯里的水的呢
活动二:那颗豆子先掉下来
创设问题情景
播放动画:天气转冷了,妈妈准备了火锅。
小明一回到家就要去吃,妈妈给他出了一道题目:
家里的碗柜里有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竹筷子,铝筷子和不锈钢筷子。
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制成的筷子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
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要求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具体内容)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小组间互评,评选最佳实验方案。
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
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把豆子用凡士林分别粘在三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上面,并把它们放在装有热水的杯中,看哪颗豆子先掉下来。
)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
这几种勺子的传热快慢一样吗
你还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些勺子的导热性能吗
哪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好
活动三:保温与材料
提问问题:在这个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看谁找到保温瓶保温的秘密最多。
播放视频
(保温材料)。
讨论分析:如果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保温瓶吗,你打算怎么做你打算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
学生讨论制作保温瓶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根据自选的材料制作保温盒。
实验检验:将盛着热水的烧杯放到保温盒中,看谁制作的保温瓶的水温下降的最慢,保温的效果最好
讨论交流:哪种材料制成的保温盒保温效果最好
家庭作业:观察家庭中的各种用品,看看哪些使用了保温材料拓展活动:
出示太阳能小帽,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的图片。
(指示太阳能板)这些黑黑的物体是什么东西吗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发言。
出示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灶的图片。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太阳能炉。
室外探究:把制成的太阳能炉拿到室外进行实验,用易拉罐盛水放在太阳能炉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水温。
学生交流制作经验
猜想部分进行的很顺利,学生普遍都能正确猜想。
其中有少数学生提出"是热水降温快,还是冷水升温快"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争论。
该问题可以作为本课程的拓展部分教学内容。
在操作实验的步骤上,学生说的都不够完善,有的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还靠教师用幻灯片向学生提示出来。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水的容量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定量控制。
每隔三分钟记录一次需要教师的集体提醒。
学生在读取数据的时候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关于温度计的读法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绘制曲线图的时候,部分学生不规范,教师讲解了基本方法,并做了示范。
看来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功训练还需要加强。
学生都能围绕热从高温到低温的传递来回答和讨论。
教学效果基本达到!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
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学生对动画比较感兴趣。
当问题出来以后,学生举手也非常积极。
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日常的经验选择了不锈钢筷子,理由是卫生。
当老师提示从热传递的角度来考虑的时候,也只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竹筷子,并产生了简单的争论。
这个是好事,科学就需要这样的争论。
在播放视频材料之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这目的去看,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效果很好。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
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放开手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保温瓶,并通过实验检验制作的效果,也正是科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拓展环节是对本课所学习知识的总结,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主要任务也是动手操作。
教学后记: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