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劳拉·怀尔德及其作品背景。

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运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提供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使用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介绍《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和背景。

第二步:阅读小说中的重要章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

第三步: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

第四步: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中的自然描写的看法。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活动三:小组写作,合作创作一个以小说中的情节为基础的短剧。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

4.2 教学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草原上的小木屋》小说原文。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5.2 参考资料劳拉·怀尔德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关于《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评论和分析文章。

相关的教学指导和教案示例。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草原上的小木屋》对当代儿童的启示。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课程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课程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四年三班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阅读兴趣。

2、了解作者和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一、以平时读书照片导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同学们都很开心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看(出示相关照片),同学们看得多投入,写得多认真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共读的美好时光,一同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并一同来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二、出示封面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板书:读封面出示封面:①告诉大家,通过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何不让我们快快打开书去看看吧。

三、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1.这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

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板书:读目录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板书罗拉一家搬家建房再搬家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么还可以知道其他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后记略读2.出示书评这本书没有前言,如果让我们同学写一个前言,相信大家会把告诉给老师的“好看”“感人”写上去。

罗拉当时是个两岁的小女孩,就开始跟着父母拓荒。

到她成为老奶奶的时候写下了九部自传体的小说,被人称为“小木屋”系列。

《草原上的小木屋》荣获“纽伯瑞奖”,该奖项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图书奖。

在美国,凡是获得纽伯瑞奖的图书,皆被列为少年儿童必读书。

四、了解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1.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1.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介绍《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的背景。

2.2 引导学生阅读《草原上的小木屋》第一至第四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3 分析故事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3.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理解故事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4.2 学生自读第一至第四章,教师巡回指导。

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问题。

4.4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解答学生疑问。

4.5 学生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进行互动交流。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请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绘画,展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

5.4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作品,扩展阅读视野。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

6.2 评价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6.3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6.4 评价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7.1 识别故事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7.2 激发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3 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帮助。

7.4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经典故事情节。

1.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尤其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1.3 通过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故事背景,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信息。

2.2 故事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3 文学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如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故事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2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4 教师点评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文学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理解程度。

5.2 学生阅读感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展示阅读效果。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草原上的小木屋》改编的电影,对比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之处。

6.2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3 手工制作:学生可以制作与《草原上的小木屋》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小木屋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七章:教学难点7.1 理解较为复杂的情节:部分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一些复杂情节难以理解,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释。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阅读、交流等方法,初识《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和本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默读、朗读、猜读、批注等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阅读能力。

3.通过品读小说的片段,学习阅读本书的基本方法,初步感知查尔斯的性格特点,学习他勤劳、有责任、勇担当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阅读、交流等方法,初识《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和本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品读小说的片段,学习阅读本书的基本方法,初步感知查尔斯的性格特点,学习他勤劳、有责任、勇担当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草原上的小木屋》读本50册,课件四、教学流程:课前谈话,由推荐书和买书引入。

(一)初识作者,概览小说内容谈话交流,拿出推荐书籍,提出概览要求:快速阅读封面、封底和飘口。

你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呢?(学生阅读、交流,抽生反馈。

)1.识作者投影出示作者照片及简介,交流。

2.读序言指导学生读第七页序言关于本书内容的选段,了解本书主要内容。

3.读书评引导学生关注封底,三个书评,抽生交流。

小结:关注书评和读者口碑是初识一本书的重要方法。

4.看译者一本书,由不同的出版社的发行,质量会不一样。

一本外国名著,翻译的人不一样,阅读的感受更不一样。

好的翻译会为名著增色,让我们更好地读懂作品,读懂作者。

来看看这本名著有哪些人翻译过,我们又有哪些选择呢?本书译者是四川大学教授伍厚恺翻译,他从事世界文学教学和研究,长期进行外国作品的翻译。

我们选择一段话来看看他的翻译,和别人的翻译有什么不同?5.选版本出示伍厚恺(天地出版社)和杨筱艳(云南美术出版社)翻译的第一段,默读,比较。

同样一段原文,不同的翻译家,会有不同的表达,大家读读看,你觉得那一段读起来更有味道?小结:选择一本好的外国名著书,就是要选作者、选译者、选版本。

(二)猜读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小说?对那本书,你最关注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3 / 12
冬天快要过完了,有一天爸对妈说:“既然你不反对,我决定要去西部看 看。有人出价要买我们的小木屋,如果我们现在就卖,可以卖到最好的价钱。 有了钱,我们就可以出发到一个新的地方。” “噢,查尔斯,我们非得现在就走吗 ?”妈问他。天气还很冷,他们的小木屋里 又暖和又舒服。 “如果我们今年要去,现在就得走。”爸说,“等到密西西比河的冰开始融 化,我们可就过不去了。”
1 / 12
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 略读 的读书方法。
板书: 前言 后记 略读 2. 出示书评 这本书没有前言,如果让我们同学写一个前言,相信大家会把告诉给老师的 “好看”“感人”写上去。罗拉当时是个两岁的小女孩,就开始跟着父母拓荒。到 她成为老奶奶的时候写下了九部自传体的小说,被人称为“小木屋”系列。《草原 上的小木屋》荣获 “纽伯瑞奖”,该奖项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图书奖。在美国, 凡是获得纽伯瑞奖的图书,皆被列为少年儿童必读书。 四、了解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 表性的作品。它的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罗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费 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小木屋》系列小说。这套书记录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 中,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生 活的人生经历。凭着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木屋》,罗兰成为美国儿童文学 作家“梦之队”的成员(“梦之队”成员全美仅三个)。
我们快快打开书去看看吧。

三、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
1. 这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
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板书:读
目录
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教案

《草原上的小木屋》阅读指导课四年三班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阅读兴趣。

2、了解作者和这本书的大致容。

教学过程:一、以平时读书照片导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同学们都很开心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看(出示相关照片),同学们看得多投入,写得多认真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共读的美好时光,一同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并一同来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二、出示封面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板书:读封面出示封面:①告诉大家,通过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何不让我们快快打开书去看看吧。

三、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容1.这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容。

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板书:读目录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板书罗拉一家搬家建房再搬家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么还可以知道其他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后记略读2.出示书评这本书没有前言,如果让我们同学写一个前言,相信大家会把告诉给老师的“好看”“感人”写上去。

罗拉当时是个两岁的小女孩,就开始跟着父母拓荒。

到她成为老奶奶的时候写下了九部自传体的小说,被人称为“小木屋”系列。

《草原上的小木屋》荣获“纽伯瑞奖”,该奖项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图书奖。

在美国,凡是获得纽伯瑞奖的图书,皆被列为少年儿童必读书。

四、了解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初中九年级语文《草原上的小木屋》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草原上的小木屋》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草原上的小木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理解小说中展现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3.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关怀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分析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关怀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背景和作者。

2.以一张描绘草原景色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想象力。

【阅读与理解】1.师生共同阅读《草原上的小木屋》。

2.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采用问答方式,探究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分组合作,讨论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情感体验】1.进行自由讨论,学生分享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关怀的感受。

2.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于故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知识拓展】1.介绍蒙古族文化和草原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蒙古族文化和草原生活的理解。

【综合训练】1.小组合作,编写类似《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短篇故事。

2.组织诵读活动,学生朗读自编故事并互相欣赏。

【作业布置】针对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阅读作业。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情况。

2.收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讨论记录。

3.评价学生编写的短篇故事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推荐相关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学知识。

2.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和写生活动。

以上为初中九年级语文《草原上的小木屋》教学设计,通过深入剖析该小说的情节、语言运用和情感描写,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关怀的情感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分享。

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上的小木屋》班级读书会第一次读书会:导读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上的小木屋》的阅读兴趣。

2、了解作者和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一、以平时读书照片导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同学们都很开心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看(出示相关照片),同学们看得多投入,写得多认真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共读的美好时光,一同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并一同来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二、出示封面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板书:读封面出示封面:①告诉大家,通过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何不让我们快快打开书去看看吧。

三、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1.这是《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

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板书:读目录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板书罗拉一家搬家建房再搬家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么还可以知道其他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后记略读2.出示书评这本书没有前言,如果让我们同学写一个前言,相信大家会把告诉给老师的“好看”“感人”写上去。

罗拉当时是个两岁的小女孩,就开始跟着父母拓荒。

到她成为老奶奶的时候写下了九部自传体的小说,被人称为“小木屋”系列。

《草原上的小木屋》荣获“纽伯瑞奖”,该奖项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图书奖。

在美国,凡是获得纽伯瑞奖的图书,皆被列为少年儿童必读书。

四、了解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它的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

罗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费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小木屋》系列小说。

这套书记录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中,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经历。

凭着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木屋》,罗兰成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成员(“梦之队”成员全美仅三个)。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文学作家,罗兰的一生充满了曲折。

罗兰1867年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她从六十五岁才开始写作,直到七十五岁,一共写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说。

小说文辞妙趣横生,谈及自然、探险、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引起了青少年极大的阅读兴趣,出版后很受欢迎,被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成为了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

1957年,罗兰在密苏里州的落矶山农场去世,享年九十岁。

罗兰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莉,下有妹妹琳琳、葛丽丝和弟弟菲德烈克。

玛莉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个月大时就夭折了。

姐姐、弟弟的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罗兰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

在《小木屋》这套书中,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对大自然的虔敬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这套书的插图由享誉全球的插画大师贾士·威廉斯绘制。

贾士·威廉斯曾为《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桥下一家人》等名著配图。

在《小木屋》这套书中,贾士·威廉斯的插图精确地再现了拓荒年代人们的生活,富有美感,充满诗意。

五、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每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小木屋’,走进罗兰的世界,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在那样艰辛的拓荒过程中,罗兰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的小提琴声和妈温柔的笑容。

那琴声、那笑容,是多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和希望。

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好希望有一个小女儿,我会常常给她讲罗兰故事;等她长大一定能像罗兰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也一定会像罗兰的爸妈一样,哪怕是身边最艰难困苦的境地,也要将最美的琴声,最美的微笑送给我的女儿,让她在每一个夜晚,穿着洁净的睡衣,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六、老师朗读书中的片段。

很久以前,当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是小孩子或小婴儿,甚至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玛莉、罗兰和小宝宝琳琳的爸爸妈妈,就带着她们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中的小木屋了。

他们驾着马车离开,让空空的小木屋孤独地留在林间的空地上,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曾见到这间小木屋了。

他们要到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去。

爸说现在大森林里来了太多的人。

罗兰常听到斧头砍树的重击声,那却不是爸的斧头声;她也常听到射击的回声,但那也不是爸的枪声。

木屋旁的小路已经被人走成一条大路了。

几乎每一天,罗兰和玛莉在玩的时候,都会惊讶地停下来,看着马车慢慢地、叽叽嘎嘎地沿着这条路走过去。

森林里有了这么多人,野兽就待不下去了。

爸也是,他喜欢住在一个野兽不会害怕的森林中,他喜欢看着小梅花鹿和鹿妈妈从树阴之间好奇地望着他,也喜欢看懒惰的大胖熊在田里吃野草莓。

在冬日漫长的夜晚,罗兰听到爸对妈提起西部的大草原,爸说西部的土地很平坦,那里没有树,青草长得又高又密,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就好像生活在牧场一样不愁吃喝。

那一片草原延伸到你看不到的远方,除了印第安人,没有其他人住在那儿。

冬天快要过完了,有一天爸对妈说:“既然你不反对,我决定要去西部看看。

有人出价要买我们的小木屋,如果我们现在就卖,可以卖到最好的价钱。

有了钱,我们就可以出发到一个新的地方。

”“噢,查尔斯,我们非得现在就走吗?”妈问他。

天气还很冷,他们的小木屋里又暖和又舒服。

“如果我们今年要去,现在就得走。

”爸说,“等到密西西比河的冰开始融化,我们可就过不去了。

”于是爸就卖了小木屋,也卖了母牛和小牛。

他砍下山胡桃树的树枝,绑在马车上,再把这些树枝弯成半圆形,来做篷车的骨架,妈帮他把帆布撑开来,绑到骨架上去。

有一天清晨,天还没亮,妈轻轻地把玛莉和罗兰摇醒,在炉火和烛光下帮她们洗好脸,梳好头发,穿上暖和的衣服。

在她们红色的法兰绒长内衣外,妈帮她们套上羊毛衬裙、羊毛连衣裙,又让她们穿上羊毛长袜,还有外套及连着外套的兔皮帽和红色的毛线手套。

除了床、桌子和椅子,小木屋里的东西几乎都搬上了篷车。

不过有些东西他们不需要带,因为爸还可以做新的。

地面上还有一层薄薄的雪,空气很冷,四周寂静无声,天还是黑的。

透过光秃秃的树枝,可以看见几颗寒星,不过东方已经渐渐发白。

在灰暗的森林中,可以看见马车上的灯笼慢慢向他们靠近,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堂弟堂妹们都来了。

玛莉和罗兰紧紧地抱着她们的布娃娃,什么话也不说。

堂弟妹围在旁边看着她们,奶奶和几个婶婶抱着她们亲了又亲,和她们道别。

爸把他的枪挂在帆布篷架上面,这样他能很快地从座位上把枪拿到手,他把弹药袋和火药筒挂在枪下。

然后,他还把小提琴盒仔细地放在枕头中间,以免一路颠簸,把小提琴震坏了。

叔叔帮爸把马匹套到马车上,叔叔婶婶要堂弟堂妹亲亲玛莉和罗兰,和她们说再见,堂弟堂妹都照做了。

爸把玛莉和罗兰抱上了篷车,把她们放在篷车里的床铺上,接着,他扶妈爬上篷车前面的座位。

然后奶奶走过来,把小宝宝琳琳交给妈抱好,爸也跳上车,坐在妈旁边,他们的牛头犬阿吉则在篷车下跑来跑去。

他们离开了小木屋,小木屋的百叶窗都关上了,所以小木屋看不见他们离开的情景,它被围在竹篱笆里,静静地站在两棵树的后面。

夏天的时候,玛莉和罗兰常在这两棵橡树下玩耍。

他们越走越远,最后连小木屋也看不见了。

七、 布置阅读作业。

完成阅读卡。

《草原上的小木屋》班级读书会第二次读书会:熟悉内容教学目标:1、交流读书卡,熟悉故事的内容。

2、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一、导入。

播放音乐,欣赏美丽的大草原。

出示书中描写草原的段落(草、蓝天、小动物等),美读我们今天读书会交流的是一部长篇儿童小说,题目叫——《草原上的小木屋》。

二、交流读书卡,熟悉故事的内容。

师:这篇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1、小组交流读书卡,互相补充。

2、集体交流主要内容。

《草原上的小木屋》描述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

这次搬家,劳拉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荒无人烟的大草原上,爸爸凭着他的斧头盖起了小木屋,驯养了母牛,而且耕种了玉米和番茄,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三、欣赏品读优美段落出示文章的最后一篇《离开大草原》的结尾部分:他们全家都在一起,他们在宽阔而星光闪烁的天空下,安全又舒服地度个这个夜晚,篷车再度成为他们的家。

小提琴拉了一首进行曲,爸清晰的声音好像一个低音鼓:“男孩,我们再撑起国旗,我们要再一次撑起,为自由大声呐喊。

”罗兰觉得她也想叫,妈正好探头进来看。

“查尔斯。

”妈说,“罗兰还没睡呢,这样的音乐她睡不着的。

”爸没说什么,可是小提琴的声音变了,变成了轻柔、悠扬的长音,好像一首摇篮曲,送罗兰进入梦乡。

罗兰闭上了眼睛,她开始随着草原上摇摆的草摆动。

爸的歌声和她一起轻轻地摇:“轻轻向前摇,摇过碧绿的波浪,我们的独木舟像羽毛一样轻轻地摇。

轻轻地摇吧,爱人渡过大海,我日日夜夜都与你相随!”1、轻轻地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2、自由朗读后谈感受。

(多么幸福和谐的一家啊!)3、美读。

4、我们的家庭也很幸福,请你说说你们一家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四、总结提升罗兰一家几乎两手空空地离开印地安区草原的时候,罗兰爸爸说他们带走的比留下的还要多。

他们带走了什么?(带走了朋友的友谊、带走了美好的回忆、带走了向生活挑战的勇气和自信……)离开了大草原,离开了小木屋,罗兰一家又将会是怎样呢?猜想是啊,尽管生活很艰辛,但他们有勇气、有智慧、有爱,所以他们必将克服种种困难,必将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草原上的小木屋》班级读书会第三次读书会:体会表达手法教学目标:1、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书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

2、交流阅读感受,领悟书中道理。

3、了解儿童小说的特点。

一、走进人物1、此书中写了哪些人物?你对谁印象最深,为什么?举例说说。

爸爸:能干(用一把斧头、一把猎枪、一把小提琴创造幸福的生活,)勇敢(渡河、智斗狼群、深井救人……)有爱心(化解与印第安人的矛盾、为孩子买发夹、鼓励安慰孩子,他喜欢住在一个野兽不会害怕的森林中,喜欢看着小梅花鹿和鹿妈妈从树阴之间好奇地望着他,他打猎从来不贪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