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游褒禅山记》课文赏析与训练【美点探微】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游褒禅山记》的写作艺术王安石的这篇文章名为游记,但它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以记游为载体,以游山探胜而未能尽兴为出发点,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发。
文章开篇不写如何游览褒禅山,而是先写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显然这是对山名的考证。
接下来作者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得出一个结论,“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文章以考证山水得名、音读确否作游记开头,这是前所未见的。
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慎取”的依据。
接着文章记叙游洞过程。
一般游记文章,都以叙述描写为主,而这篇文章的记叙部分却非常简略。
记叙游前洞,着眼点在地势“平旷”而“记游者甚众”;写后洞,着眼点在“入之甚寒”而“入之愈深,其见愈奇”,“来而记之者”则愈少。
写前后两洞相互对照,着力突出“窈然”——洞险、深、尽、寒。
一般来说,游记文章都是重点描写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
而有的游记往往是作者游踪所至,心有所感,不仅写出了山水的无穷妙趣,还能从中生发出蕴含着的人生哲理,本文就是如此。
作者写游洞,并不写景,只是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这与第一段中写上山独写一块倒在路上的碑类似。
显然记游不是重要的,而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目的就是为后文议论作铺垫,为思考作一层准备,这正是作者用笔奇特之处。
全文若在此结束,仍不失为一篇游记佳作。
因一般游记文章,进行叙述描写之后,只是用极简省的笔墨,或感叹,或议论,画龙点晴。
可本文作者并非如此,是用大段文字阐发悔思之得。
文章首先从古人观察事物而有得开始,探究的结果是“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接着探究此次游山不能“极夫游之乐”的原因,辩证地提出了“夷以近,而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和志、力、物三者在求思、行事上的哲理。
这次游山所得有二:一是志、力、物三者的行事辩证法则;二是治学的严谨求实的态度。
人教版语文高一-同步练习 3.10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游褒禅山记 同步练习【同步达纲练习】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③④⑤⑥⑨⑩ ② ⑦⑧①③④⑤⑥⑦⑨ ② ⑧ ⑩①③④⑤⑥⑨ ② ⑦⑧ ⑩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 ⑨⑩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C.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D.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也不相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褒之庐冢也有穴窈然C.则或咎其欲出者而又不随以怠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仆:倒跌倒B.其文漫灭漫:淹C.盖音谬也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必修二】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g)何可胜.道(shèng) B.窈.然(yǎo)有碑仆.道(pū)C.音谬.(miù)既往不咎.(jiū) 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尽头)B.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C.以其求.思之深(探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3、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左右欲刃.相如D.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
A.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B.故非笑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C.唯余马首是瞻。
D.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
6、对下列各句修辞格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止响腾。
余韵徐歇。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或曰鹳鹤也。
(3)日高日上, 日上日妍。
(4)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
A.比喻拟人顶针对偶B.对比比喻反复对比C.比喻拟人顶针对比D.对比比喻反复对偶7、下面对有关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 又叫“浮屠”, 此处是和尚的意思; 慧褒, 是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
“褒之庐冢也”, 庐冢, 坟墓。
B.古人的称谓办法较多, 称姓、称名、称字、称书斋名、称官职、称籍贯等等, 不一而足。
不少时候是“兼用”, 如《游褒禅山记》文尾作者补记同游者时, 这样称呼朋友:“庐陵萧君圭君玉”, 庐陵, 是指此人的出生地; 萧, 是姓; 君圭, 是名; 君玉,是字。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同步训练落实:第10课 游褒禅山记(含答案)
训练落实篇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C.长乐王回深父。
D.有穴窈然。
【解析】C.“父”通“甫”。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于是..余有叹焉【解析】A.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目,十一。
C.古义,以至于到了;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件事。
D.古义:对这件事。
今义:合用为连词。
【答案】 B3.对下列各句中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A.有碑仆(于)道B.有志矣,不随以(之)止也C.余之力尚足以(之)入D.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解析】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答案】 B4.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⑤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矣A.①因为②而③而④用来⑤因为B.①因为②由于③而④来⑤因为C.①因为②而③而④因为⑤因为D.①因为②而③而④用来⑤在【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一词多义,根据上下文,①句“以”可释为“因为”;②句“以”可释为“而”,表并列;③句“以”可释为“而”,表顺接;④句“以”可释为“用来”,表目的;⑤句的“以”解释为“因为、由于”。
【答案】 A5.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解析】B.①③④⑤⑥⑦⑨中的“其”是代词,代指物。
高中语文 10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
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
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有泉侧出
④而其见愈奇
⑤则其至又加少矣
⑥常在于险远
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⑦⑧ 解析:①②名词用作动词,③名词用作状语,⑥形容词用作名词,④⑤动词用作名词,⑦⑧形容词用作
动词。
答案:B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的。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漫灭:慢慢消失。
B.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来自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
D.火尚足以明也 足以:足够用来。
解析:A 项,漫灭:模糊、磨灭。
答案: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6~9 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
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
高中语文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庐冢.( ) 瑰.怪( ) 褒.禅山( ) 有碑仆.道( ) 舍.于其址( ) 有穴窈.然( ) 咎.其欲出者( ) 无物以相.之( ) 答案:zhǒnɡ ɡuī bāo pū shè yǎo jiù xiànɡ 2.辨形组词。
错误! 错误!⎩⎨⎧脾 裨 ,睥错误!答案: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3.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不平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2)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10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新
《游褒禅山记》练习测试一、课文中的记游,处处为说理埋下伏笔;议论,句句与记叙相呼应。
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试仿照一、四段的形式,列出二、三段记叙与议论部分前后联系对照表。
二、“其”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用作代词(有称代、指代等多种用法),有时也可用来表示各种不同语气。
试解释下边各句中“其”字的不同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其孰能讥之乎三、从每组的加黑词中选出一个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词。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大王见臣列观E.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答:〔〕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答:〔〕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3.C.文曰“初平山人”D.属予作文以记之E.文过饰非答:〔〕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4.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答:〔〕四、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后的要求答题。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一定)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像这样,指不成为器)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节录王安石《上人书》)要求:1.先在文中空格处加上标点,然后翻译全文。
2.指出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一略二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
代词,指代褒禅埋葬的时间。
)2.距其院东五里(那。
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
代词,称代仆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它。
【练习】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关键字】练习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幽壑洞箫沧海一粟游目聘怀B 樊笼羁鸟趋之若鹜金榜题名C 蒲苇蛾眉渐车帷裳夙兴夜寐D 揉碎骨髓切齿拊心图穷匕见3、下列加点字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大连实德队主帅科萨的夺冠梦想终于在高原实现,压抑了半个月的郁闷和焦虑终于豁然开朗。
B.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二、填空(一)文学常识王安石,字(),号()。
()朝代著名()家、()家。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
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
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第1课时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基础知识1、选出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好游者不能穷.(贫困)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称呼)C、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谬论,谬误)4、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和②句用法相同,③和④句用法也相同B、①和②句用法相同,③和④句用法不同C、①和②句用法不同,③和④句用法相同D、①和②句用法不同,③和④句用法也不同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错的一项是A、盖音谬.也谬:错误。
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头。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穷:失意,不得志。
C、此余之所得.也得:得到。
有怠.而欲出者怠:慢慢地。
D.、其文.漫灭文:指碑文。
有碑仆道.道:道路。
6、下面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的介绍,有错误的一项是A、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仙,抚州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县)人。
B、王安石“少好读书”,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被称作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1. 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庐冢.(zhǒnɡ)梵.(fàn)语退避三舍.(shě)舍.(shě)己为人B. 禅.(chán)院封禅.(shàn)有碑仆.(pū)道无物以相.(xiànɡ)之C. 谬.(miù)误窈.(yǎo)然咎.(jiù)其欲出者瑰.(ɡuī)怪D. 讣.(fù)告慧褒.(bāo)春华.(huá)秋实王回深父.(fǔ)*2.下列各句中横线处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D. 于是余有叹焉E.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F.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3.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A. 于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B. 以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C. 焉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然力足以至焉.D. 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 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 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D.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E.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F.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G.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5.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而人之.所罕至焉⑤褒之.庐冢也⑥遂与之.俱出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⑧何厌之.有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 ①④/②⑤/③⑥/⑦⑧C. 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6. 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其孰能讥之乎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⑦吾其还也⑧距其院东五里A. ①②③④⑥B. ①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⑥⑦D. ①②④⑥⑧*7.下列句子中“盖”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B. 盖音谬也C.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世所以..不传也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第2课时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第二课时)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天,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选出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始舍.于其址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A、①房屋②十分之一③获得④景象B、①筑舍定居②十分之一③能够④景象C、①筑舍定居②十一③得到④观察D、①房屋②十分之一③取得④观察3、选出下列“其”字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距其院东五里D、其孰能讥之乎4、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故曰弊在赂秦也D、臣之所好者,道也(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3-10《游褒禅山记》
同步练习【同步达标练习】1、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C.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D.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也不相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褒之庐冢也有穴窈然C.则或咎其欲出者而又不随以怠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仆:倒跌倒B.其文漫灭漫:淹C.盖音谬也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
【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戕竹记欧阳修洛最多竹,樊圃棋错。
2022-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人教版)
2022-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人教版)选择题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庐冢(zhǒn?)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懈怠(dài)B.谨慎(shèn)封禅(shàn)大惑不解(huò)胜任(shèn?)C.荒谬(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瑰怪(?uī)D.讣告(fù)褒奖(bāo)春华秋实(huá)渔父(f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退避三舍”中“舍”读“shè”。
故答案为:A选择题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B.于是余有叹(叹息、哀叹)焉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C.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何可胜(尽)道也哉D.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十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
A项,明:照明。
B.叹:感慨。
C项,阳:山的南面。
故答案为:D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仆:倒下。
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C.往往有得得:心得。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哀伤。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
悲:感叹。
故答案为:D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词A项,古今都是“所说的”的意思B项,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古义为“到达,达到……地步”,今义为“表示另提一事”。
故答案为:A选择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盖音谬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826230
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08262301.下列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后世之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B .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情享受)夫游之乐也 C .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 D .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答案:B解析:A.阳,南面;C.明,动词,照亮;D.求思,探究、思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始舍.于其址 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A ..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获得 ④景象 B .①筑舍定居 ②十分之一 ③能够 ④景象 C .①筑舍定居 ②十一 ③得到 ④观察 D .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取得 ④观察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释义。
①“舍”,动词,筑舍定居;②“十一”文言文表达分数的特定形式,即“十分之一”;③“得”,能够;④“观”,景象,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 .①和②句相同,③与④句也相同B .①和②句相同,③与④句不同C .①和②句不同,③与④句相同D .①和②句不同,③与④句不同 答案:A解析:①②都是“景观”,③④“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可胜.道也哉刑人如恐不胜.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儿已薄禄相.C.⎩⎪⎨⎪⎧而卒.葬之卒.起不意,群臣尽失其度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答案:A解析:A 项“胜”均有“尽”之意;B 项“相”意思分别是“帮助”/“相貌”;C 项“卒”的意思分别是“去世”/通“猝”,突然;D 项“然”的意思分别是“然而”/“……的样子”。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
语文:3.10 游褒禅山记 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庐冢.(zhǒnɡ) 梵.(fàn)语 退避三舍.(shě) 舍.(shě)己为人 B .禅.(chán)院 封禅.(shàn) 何可胜.(shèn ɡ)道 无物以相.(xiàn ɡ)之 C .谬.(miù)误 窈.(yǎo)然 咎.(jiù)其欲出者 瑰.(ɡuī)怪 D .讣.(fù)告慧褒.(bāo) 春华.(huá)秋实 王回深父.(fǔ) 【解析】 “退避三舍”中“舍”读“shè”。
审音表已统读“胜”为“shèn ɡ”。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 .于是..余有叹焉 E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F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解析】 其古义为A 项非常:不同寻常;B 项至于:到达;D 项于是:对于这种情况;E 项学者:求学的人;F 项十一:十分之一。
【答案】 C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 )A .于⎩⎪⎨⎪⎧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B .以⎩⎪⎨⎪⎧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 C .焉⎩⎪⎨⎪⎧ 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然力足以至焉.D .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解析】A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对。
B项①以: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②以:连词,且,表并列关系。
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
D项①故:名词,缘故;②故:连词,表结果,所以。
【答案】 C4.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解析】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两项属于名作动,C项形容词作动词,D、E两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
兰州市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兰州市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 险衅(xìn)祚薄(zuò)床蓐(rù)茕茕孑立(qióng)B . 洗马(xǐ)逋慢(bū)拔擢(zhuó)终鲜兄弟(xiǎn)C . 优渥(wò)期功(qī)闵凶(mǐn)逮奉圣朝(dài)D . 伪朝(wèi)矜悯(jīn)郎署(shǔ)猥以微贱(wèi)2. (2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始适还家门(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B . 故作不良计(故意)大人故嫌迟(特地)C . 幸可广问讯(幸亏)幸复得此妇(希望)D . 徒留无所施(用)留待作遗施(施舍)3. (2分)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卒不起意尽失其度②卒皆夜惊恐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④轲自知事不就A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 .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C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4. (2分) (2017高二下·平罗期中) 下列各句中文言文知识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人可报使秦者②请指示王③召有司案图④见犯乃死,重负国⑤輿归营⑥左右欲刃相如⑦我丈人行⑧畔主背亲⑨皆为陛下所成就⑩大王见臣列观A . 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⑨/⑧B . ①④⑨/②⑤⑦/⑥⑩/③⑧C . ①④⑩/②⑦⑨/⑤⑥/③⑧D . ①③⑩/②⑦⑨/④⑤/⑥⑧5. (2分) (2019高一上·邗江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则耻师焉,惑矣:迷惑B . 到则披草而坐:覆盖君子喻于义:懂得C . 枉用相存:问候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D . 采之欲遗谁:赠送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责难6. (2分) (2018高一上·苏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朝歌夜弦A . 六王毕,四海一B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C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D . 燕、赵之收藏7. (2分) (2018高一上·青冈月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最新精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或许②何可胜.道也哉胜:尽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④其文漫.灭漫:潦草不清⑤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⑦有怠.而欲出者怠:怠慢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非常A.①②③⑧B.②④⑤⑦C.①④⑦⑧D.③⑤⑥⑧解析:①有的人;④模糊;⑦懈怠;⑧尽,这里是极尽兴的意思。
答案:C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C.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乐亦无穷.也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解析:A项,得:能够/心得体会。
B项,文:文字。
C项,穷:走到尽头/尽。
D项,至:到达的游客/到达。
答案:B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何可胜.道也哉A .日出江花红胜.火B .予观夫巴陵胜.状 C .二战而一胜.一负 D .举不胜.举 解析:例句与D 项都作“尽”讲。
A 项,“胜过”“超过”;B 项,“优美的”;C 项,“胜利”。
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解析:A 项,其:助词,无意义/代词,那。
B 项,于:介词,对/介词,在。
C 项,两个“之”都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以:连词,表并列,而/介词,表原因。
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于是余有叹.焉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火尚足以明.也 解析:B 项,名词作状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游褒禅山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褒.禅(bǎo)庐冢.(zhǒng)奴仆.(pú)荒谬.(miù)B.华.实(huā)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guī)C.蛮夷.(yí)负疚.(jiù)迷惑.(huò)幽.暗(yōu)D.渔父.(fù)谨慎.(shèn)罕.至(hǎn)梵.语(fàn)解析: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全都。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慨。
解析:A项,“漫”是模糊的意思。
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①代词,那;②副词,难道。
B项,①代词,“……的人”;②表停顿。
C项,①表修饰关系;②连词,因为。
D项,都表示并列关系。
答案:D4.下列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有泉侧.出④而其见.愈奇⑤则其至.又加少矣⑥常在于险远..⑦火尚足以明.也⑧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①②B.③⑥C.④⑤D.⑦⑧解析:①②名词用作动词,③名词用作状语,⑥形容词用作名词,④⑤动词用作名词,⑦⑧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的。
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了。
C.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洞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而见到的景象就越奇妙。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选取的地方。
解析:D项,有两处翻译得不正确:一是“学者”,应译为“治学的人”;二是“所以”,在这里表原因。
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灭:慢慢消失。
B.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
D.火尚足以..明也足以:足够用来。
解析:A项,漫灭:模糊、磨灭。
答案:A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B.①褒之.庐冢也②余之.力尚足以入C.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D.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解析:A项,“者”都表停顿;B项,“之”都是助词“的”;C项,“以”都是介词“因、因为”;D 项,“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转折连词,“然而”。
答案:D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B.与一般游记不同,本文不注重山川风物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是为说理服务的。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
D.即使是说理文字,本文也是十分有节制,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
解析:C项,主次颠倒。
应表述为: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谈及“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道理。
答案:C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参考答案:(1)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而见到的景色也越奇妙。
(2)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
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好山,仁也。
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
《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
”《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
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
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人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直.好山乎直:只是。
B.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燕:安闲。
C.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写:写作。
D.其有壅.而不闻者乎壅:阻塞。
解析:C项,“写”的意思是“抒发”“排遣”。
答案:C11.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B.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C.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D.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解析:可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虚词断句。
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
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解析:C项,作者在文中说“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是说观览的人往往会生发感慨,并没有说这是“仁”的体现。
答案:C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解析: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焉”,代词,指“山”。
“夫”,发语词。
参考答案:(1)广博高大草木茂美,自然万物依附着它来生存,却不把它当作自己莫大功劳的,就是山。
(2)遍察自身而没有什么值得忧患的,值得忧患的一定在整个天下,为天下忧患就是仁的表现。
参考译文:石门亭位于距青田县城若干里的地方,是县令朱君建造的。
石门是一座名山,古人都在山石上刻写下自己的观赏游览的感喟心得,把它留置在山里,那些刻写下字迹的山石处处可见。
朱君来了以后建了亭子,把从古至今的石刻全搜集起来,将它们立在亭子里,并且把这一切写在信里,寄给他的外甥女婿我(王安石),让我写一篇文章,记下他建造此亭的用意。
之所以建造这座亭子,大概是因为它是一座好山吧?大概是因为它适于观赏游览放眼眺望吧?大概也是在这里能体察问询民间的病疾忧患吧?大概也是可以独自一人在这里休闲放松吧?大概是怜惜那些刻有字迹的山石没有防护保障,遭暴晒,字迹剥离,或者倒伏,甚至消损泯灭吧?人与物的喜好厌恶必定按照类别区分。
广博高大草木茂美,自然万物依附着它来生存,却不把它当作自己莫大功劳的,就是山。
爱好山,是仁的体现。
离开城郊来到田野,攀上高处向远处眺望,从中一定会生发感慨的。
《尚书》中不是记载吗:“我家老成之人皆逃遁于荒野。
”《诗经》里不是写道:“驾着车辆出行远游,来排遣我的忧愁。
”遍察自身而没有什么值得忧患的,值得忧患的一定在整个天下,为天下忧患就是仁的表现。
人不这样还敢自我舒适安逸吗?到了这种地步就是遇到深山幽谷的草民,与他们接触交谈,来访求他们的疾苦忧患,难道还会有阻塞、下情不明的情况吗?访求民众的疾苦忧患,也是仁的体现。
政事不分大小,不以德治民,民众不会服从教化。
民众服从教化,这样以后才可以没有诉讼。
民众做不到没有诉讼,你能让他们休养生息、不惹是生非,优哉游哉嬉戏欢乐吗?自古至今的成名者,他们的那些刻石幸而存在,他们的那些刻文确实很好,这样一来,那些人的大名同刻石一道都会传扬下去并且永远不会朽没,成就了他们的名分却没有改变他们的意愿,也是仁的体现。
建造亭子的用意,大概是这样吧?大概不是这样吧?三、语言表达14.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0字。
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
他发现①。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②。
笨拙的人③,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困勉之功”,④,基础打得松松垮垮。
所以,⑤,其实却是最快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整段文字紧扣一个“拙”字,第①处所填写的内容是下文的纲,后面紧紧围绕这一句来展开,第②③句均可以根据前后的语境找出合适的答案,第⑤句要依据“其实却是最快的”而得出“‘拙’看起来慢”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