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远古歌谣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蜡辞》云: “土反其宅,水, ”是一首农事祭歌。《弹歌》“断竹,续竹 , ”则反映的是原始人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2)字句简短、语言质朴、节奏明快。如《弹歌》中的语言古朴,有韵律。

(3)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如《吕氏春秋·古乐》中有所反映。

2.神话 :

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

愿望。

3. 诗经,诗,诗三百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诗经》这一名字是在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诗经》共有305 篇,取

其整数,称作“诗三百”。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

的社会面貌。《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

之乐。《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4. 风雅颂 :

(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

南、邶、鄘、卫等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 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共 105 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

31 篇大多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小雅》 74 篇大多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

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颂》诗又分为《周颂》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共 40 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5. 赋比兴 :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

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相当于我们常

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多在诗

歌的发端,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6.春秋笔法 :

(1)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比如杀有罪为“诛” ,杀无罪为“杀” ,下杀上曰“弑”等。

(3)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7.楚辞 : (若问骚题诗的含义只答第2点即可)

①、“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②、据宋黄伯思《翼骚序》中解释 :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

谓之‘楚辞 ' ,“楚辞”是一种地方性的诗体。③、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

品,编成《楚辞》一书,是一本总集的名称。

二、简答题、论述题

1.诗经的思想内容 :

(1)农事诗 : 反映农奴苦难、艰辛的生活,如《豳风·七月》《魏风·硕鼠》《魏风·伐檀》(2)燕飨诗 : 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如《小雅·鹿鸣》。

(3)怨刺诗 : 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感叹身世遭遇如《魏

风·伐檀》《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等诗。

(4)战争诗 : 有些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

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等但更多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

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

(5)徭役诗 : 反映了人们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如《唐风·鸨

羽》。

(6)婚恋诗 : 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等。

诗经的影响 :

①确立抒情诗传统,《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开辟了我国诗歌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②树立风雅传统,《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

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③确立比兴传统,《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

民族文化传统。

2. 诗经的艺术手法 :

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比兴简要解释并分别举例说明)

赋:用于状景、状物、写人。多用于生活片断,也有通篇为赋,有追叙、顺叙、插叙等。朱熹释赋为:“敷陈他物而直言之也。”如《七月》中叙述农夫在一年12 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的手法

比:朱熹释为:“以彼物比此物也。” 诗经中比喻,常用于形容人物,事物、讲道理、说感

受。手法有明喻、暗、借、博喻,且所用比喻都为家喻户晓之物,与后楚辞不完全一致。

如《王风·黍离》中用“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里的“醉“”噎”来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起兴,一是起情。既要发端,先言之

物一定位于诗篇的篇首或某章的章首。兴,既要起情,先言之物一定要与下文有某种意义上

的联系,或表现为先言之物能隐喻下文,或表现为先言之物能渲染气氛烘托下文,或者兼而有之。隐喻下文《周南·桃夭》;渲染气氛者,如《蒹葭》;兼而有之者,如《关睢》。如《周南·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繁茂的桃枝,艳丽的桃花象征女子青春美貌

和新婚的热闹场景。

②句式、章法。(句式 : 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章法 : 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有很好的效果)《诗经》的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