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史 第一卷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吐血整理)复习应考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识记: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①《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
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③《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①《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②《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③《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④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①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②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应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①创世神话《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②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③战争神话《山海经》:阪泉大战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①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③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3、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远古歌谣的特点:(1)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蜡辞》云: “土反其宅,水, ”是一首农事祭歌。
《弹歌》“断竹,续竹 , ”则反映的是原始人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2)字句简短、语言质朴、节奏明快。
如《弹歌》中的语言古朴,有韵律。
(3)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如《吕氏春秋·古乐》中有所反映。
2.神话 :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愿望。
3. 诗经,诗,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
《诗经》这一名字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
《诗经》共有305 篇,取其整数,称作“诗三百”。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4. 风雅颂 :(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等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 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共 105 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 篇大多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小雅》 74 篇大多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颂》诗又分为《周颂》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共 40 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5. 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多在诗歌的发端,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1、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4、《尚书》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得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得基本特性:(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得解释之时代得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υ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υ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υ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υ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υ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一、题型1、单选2、填空3、名词解释4、简答5、论述二、总绪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选择)三古,七段的划分上古期:先秦两汉(3C以前)第一段:先秦(秦统一前)【★★★】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3C~~16C)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C至20C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三、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原始歌谣,神话——传说时期的文学(选择,填空)(二)原始歌谣的分类(简答)【★★】1、劳动歌谣①渔,猎生活的②牧歌2、宗教生活的祭歌,咒语3、战争结束后,人们复杂的心情4、反映生活的歌谣(三)、上古神话(填空)1、分类,内容:(1)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
代表作有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地。
(2)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
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
代表作夸父逐日后人精卫填海。
(3)英雄神话。
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他们朦胧的意识到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任的心态。
(4)关于异域奇国、神人怪物的传奇神话。
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有奇趣。
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
2、概念(名解):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胜神话,发明创造神话,和社会形成本身。
(四)、《诗经》【★★★】1、概念(名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包括了公卿到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言保存下来的宗教和燕飨中的乐歌等;《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既音乐曲调,国风既各地区的乐调;“雅”既雅正之声,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舞曲。
中国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整理doc资料
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任何神话都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A、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B、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C、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3、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A、原始先民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B、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C、神话思维伴随着浓厚的情感体验D、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4、《诗经》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B、《诗经》这名字是汉武帝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
C、《诗经》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D、《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5、周部族史诗的具体内容A、周族史诗分别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应了西周的开国历史。
B、《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C、《公刘》写公刘率领周人从邰迁徙到豳,开始了定居生活,在周部族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
D、《绵》写古公亶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迁至岐之周原,划定土地疆界,开沟筑垄,设置官司、宗庙,建立城郭,创业立国,并叙及文王的事迹。
E、《皇矣》先写太王、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的经过。
F、《大明》先叙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武王在牧野大战G、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
6、《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比兴的手法:A、宋代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期末复习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期末复习执笔:汉师1312 蒋霄一、名词解释:1.神话答: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关于诗经分类的说法,是汉代人研究“诗”提出来的问题,提出“诗有六义”】从诗的内容到表现手法入手,给下的定义答:内容:风雅颂:郑樵说:①风:即是各国采集的乐调(诗),也就是民歌,共有十五国风,也称国风;②雅:朝廷演奏的正乐,分大雅和小雅两个部分;③颂:是宗庙祭祀时演奏的正乐,包括周,鲁,商三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朱熹说:①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铺陈的手法。
这种手法据“诗”表现的主流;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比喻;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起兴。
3.三家诗答:是汉代传播《诗经》的三家,即鲁、齐、韩三家。
鲁诗出自鲁人鲁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
西汉将其确立为官学,后失传,存《韩诗外传》。
4.四家诗答:是汉代传播《诗经》的四家,即除上述三家之外,另有鲁人毛亨、赵人毛苌传的“古文”诗经(毛诗)。
当初毛诗只在民间流传,三家诗先后失传唯“毛诗”传了下来,东汉时立于官学。
5.春秋笔法答: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严讲措辞,寄寓褒贬,维护周礼,以微言显大义,也称孔子写作法。
6.《战国策》答:又称《国策》,另有短长,事语,长书。
传说是由西汉人刘向编订成册的一部历史著作。
国策以记言为主,共33篇,是历史散文发展阶段的成熟代表。
7.语录体答:是先秦时代的一种以记录言谈为主的说理散文文体。
《论语》与《老子》是早期语录体散文的集中代表。
8.屈宋答:是屈原与宋玉的简称。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独立的诗人,创造了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是浪漫主义的先河。
宋玉是继屈原后又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创“九辩“,成为悲秋之祖,开创了汉赋的雏形。
9.楚辞A,是以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1.甲骨文阶段(公元前14-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
它主要用于卜辞、祭祀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和政治制度。
2.金文阶段(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刻制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铭文丰富多样,不仅表达着祭祀和宗教仪式的意义,还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生动的田园、宴会和宗教仪式等场景。
4.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5.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选》,它是一部文学选集,收录了当时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各种体裁。
6.唐宋时期(618-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包括《诗话》、《全唐诗》和《唐音》等,而宋代则有《宋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
7.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末期,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
元代以戏剧为代表,明代以小说为代表,《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重要的时期和作品,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发表了众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品和时期等待你去发掘和了解。
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
先秦文学试题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一、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它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国风多为民间的作品。
它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三家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3、毛诗:毛诗晚出,出于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在西汉被立为官学,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属于古文经学,多采用先秦古文篆书书写,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4、风、雅、颂:①、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②、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即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赋、比、兴:①、赋: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直述其事,直抒其情。
②、比:托物言志,打比方。
③、兴:托物起兴,是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托物兴辞。
6、《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汇编。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
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诰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
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7、《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手。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题集(含答案)[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一、填空题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
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
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古代文学1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资料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神话也就由此产生。
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三、《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笔记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笔记第一篇先秦文化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神话主要保存在哪些古籍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哪一部?答:保存神话的文献资料有经史子集。
经——《诗经》、《商颂·玄鸟》、《大雅·生民》史——《左传》、《国语》子——《淮南子》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山海经》(四库提要将其归入子部的小说)集——《楚辞》(屈原、楚国人和汉初一些人的辞集)【《四库提要》:“集部之目,楚辞最古。
”】《天问》屈原作品。
《山海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的民族精神1.上古神话主要有哪些类型?答:上古神话主要有六种类型A.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盘古垂死化身B.始祖神话: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简狄生契(商族始祖)《史记·殷本纪》姜嫄生后稷(周始祖)《诗经·大雅·生民》C.洪水神话: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D.战争神话:黄帝战炎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擒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E.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山海经·大荒南经》F.英雄神话: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1.简介《诗经》的概况答: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名称:原名“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作品产生的时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作品篇数:305编定时间: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2.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古人有什么说法,哪些比较可信?A “献诗”之说:《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天子献诗、陈诗,评议政治的得失。
“献诗”之说有史籍可考,此说可信。
B.“采诗”之说:1.《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什么是文学?➢“文学”一词最先出此刻孔子《论语》中,其最初含义,是指文章和博学:“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在广义上泛指人类制造的一切语言性符号,包括今日的文学和非文学。
➢文学的现代含义是: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样式。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以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初步描述了文学进展的进程。
➢史家、历代对文学史的记叙不全面、系统。
➢林传甲在京都大学堂编写的讲义《中国文学史》,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史滥觞之作。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分体文学史中,最先,最有阻碍。
二、什么是文学史?➢文学史是人类文化功效之一的文学的历史: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高作要在广漠的文化背景下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一)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以文学为本位,牢牢围绕文学创作来论述文学的进展历程。
➢外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创作主体:作家(含其生平、➢思想、心态等)➢核心:文学作品(二)文学史的研究方式:➢①注意“史”的脉络,清楚地描述出承传流变的进程;➢②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③尽可能以客观的目光,通古察今,考察文学史的进展;➢④在立足于中国文学的实际情形的同时,适当借鉴外国文学理论;➢⑤适当了解相关文史学史料学的知识。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一、中国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矛盾➢地理环境等二、内部因素:(一)文学进展的不平稳➢一、文体进展的不平稳:①各类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期不同,有先有后;②各类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进程的长短也不同。
➢二、朝代的不平稳;➢3、地域的不平稳:①各地文学的进展盛衰不同;②不同地域产生的文体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
(二)其它因素的互动:➢一、雅与俗的互动;➢二、各文体的彼此渗透与融合;➢3、复古与革新的互动;➢4、文与道的聚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远古歌谣的特点:(1)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蜡辞》云:“土反其宅,水…”是一首农事祭歌。
《弹歌》“断竹,续竹…”则反映的是原始人制作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2)字句简短、语言质朴、节奏明快。
如《弹歌》中的语言古朴,有韵律。
(3)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如《吕氏春秋·古乐》中有所反映。
2.神话:神话是上古人类在幻想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战胜自然、战胜危害生命的一切敌人的愿望。
3.诗经,诗,诗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诗经》这一名字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的,之前称为“诗三百“。
《诗经》共有305篇,取其整数,称作“诗三百”。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4.风雅颂:(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多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小雅》74篇大多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5.赋比兴: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多在诗歌的发端,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6.春秋笔法:(1)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
(3)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7.楚辞:(若问骚题诗的含义只答第2点即可)①、“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②、据宋黄伯思《翼骚序》中解释:“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是一种地方性的诗体。
③、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是一本总集的名称。
二、简答题、论述题1.诗经的思想内容:(1)农事诗:反映农奴苦难、艰辛的生活,如《豳风·七月》《魏风·硕鼠》《魏风·伐檀》(2)燕飨诗: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如《小雅·鹿鸣》。
(3)怨刺诗: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感叹身世遭遇如《魏风·伐檀》《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等诗。
(4)战争诗:有些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等但更多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
(5)徭役诗:反映了人们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如《唐风·鸨羽》。
(6)婚恋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等。
诗经的影响:①确立抒情诗传统,《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
《诗经》开辟了我国诗歌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②树立风雅传统,《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③确立比兴传统,《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2.诗经的艺术手法: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简要解释并分别举例说明)赋:用于状景、状物、写人。
多用于生活片断,也有通篇为赋,有追叙、顺叙、插叙等。
朱熹释赋为:“敷陈他物而直言之也。
”如《七月》中叙述农夫在一年12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的手法比:朱熹释为:“以彼物比此物也。
”诗经中比喻,常用于形容人物,事物、讲道理、说感受。
手法有明喻、暗、借、博喻,且所用比喻都为家喻户晓之物,与后楚辞不完全一致。
如《王风·黍离》中用“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里的“醉“”噎”来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有两种情况,一是起兴,一是起情。
既要发端,先言之物一定位于诗篇的篇首或某章的章首。
兴,既要起情,先言之物一定要与下文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或表现为先言之物能隐喻下文,或表现为先言之物能渲染气氛烘托下文,或者兼而有之。
隐喻下文《周南·桃夭》;渲染气氛者,如《蒹葭》;兼而有之者,如《关睢》。
如《周南·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繁茂的桃枝,艳丽的桃花象征女子青春美貌和新婚的热闹场景。
②句式、章法。
(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章法: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有很好的效果)《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章法特征为重章叠句,章与章往往句型重6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或联章复沓。
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③.语言、修辞。
《诗经》语言,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绘色。
似口语《卫风·木瓜》。
用词精确(动作如《芣苡》)。
绘声色,多用联绵词。
修辞多用对比、夸张、对偶。
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对偶如“穀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
④风雅颂的不同语言风格:a雅颂不同于国风的语言风格,雅颂多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少杂言,而风则不同,它多杂言。
b小雅和颂…风和大雅…c风中多用语气词增强了文章形象性与生动性。
3.《左传》的文学成就:①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例如写晋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时间既长,故事情节又非常复杂,而选材布局均极恰当。
其中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段,无不富有戏剧意味。
作者从正面侧面,或明或暗地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特别是主角重耳,从一个不谙世事、只图享乐的贵介公子,逐渐锻炼成为有志气、有胆识、有度量的政治家。
他如从亡诸臣、曹伯、楚子以及几位女性等,都通过对话和行动一一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又一一收束进去,成为一篇首尾完整、结构严密、条理井然、脉络贯通的叙记文。
②善于写战事,尤其是善于描写大的战役。
如《城濮之战》,交战双方是晋、楚两大国,战事涉及的国家很多。
这次大战从楚攻宋开始,以楚帅子玉自杀结束,中间出现的事情很多,战情也极为紧张。
但是,传文写到战争场面时,只有几行文字。
作者把大量笔墨都用在战前、战后的背景交代上。
这样,作者在记叙战争时没有把描写战争的过程作为重点,而是从大量纷繁的历史资料中选取了能够反映政治策略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描写,即着重描述频繁的外交斗争和政治策略的谋划以及军事战术的运用。
这就更好地体现了总结历史经验的要求。
③《左传》虽是以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但在记事过程中,也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左传》所写人物,注重人物的思想见解和道德风貌,而且把人物的品格与政治、军事的斗争紧紧结合起来,作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如《城濮之战》中,对子玉形象的塑造,从正面写其治军严酷,侧面写其“刚而无礼”,对待战争轻率、傲慢、刚愎自用。
这一切思想、道德、性格上的表现都与战争局势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成为楚国在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因素。
晋国国君重耳谦恭谨慎,虚心纳谏,将帅先轸、狐偃,有勇有谋,这些都是晋取胜的重要条件。
④善写行人辞令之美。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说辞,用事势必然之理来打动秦伯,简练而丰润,显示出了烛之武超凡的说服能力。
总体而言,《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无不简而精,曲而达,婉而多致,具有一种典雅委婉之美。
4.《离骚》的艺术特征:①创造了美人、香草的意象,以美人比喻君主或自喻以芳草象征高洁的品质。
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②在形式上,采用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③在语言上,吸收大量的楚地方言,多运用“兮”字等语助词。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塑造了一位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先秦说理散文的三个阶段:①《论语》《老子》为第一阶段,《论语》以语录体为主,思想深刻,词约义丰;《老子》韵散结合体,富于诗意性。
②《墨子》《庄子》《孟子》处于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阶段。
③《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6.《孟子》散文的特点:(1)长于论辩。
如《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至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2)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àng)也”,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趋势。
(3)气势浩然的文风。
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4)语言明白晓畅,平易浅近,简洁精练,深入浅出。
7.《庄子》的散文特点:①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如《逍遥游》中的鲲鹏、蜩鳩,来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②“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如南海之帝鯈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想象奇特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