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捉迷藏第2课时导学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感知物体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理解加法的加数和和的概念。
2.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材为北师大版。
本课的知识点是加法概念的学习与掌握。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捉迷藏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在感知物体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理解加法的加数和和的概念,并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1.学习加数和和的概念。
2.熟练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确定游戏规则。
2.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游戏。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游戏教学法,既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走进教室之后,老师先和学生们打个招呼,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问: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生们应该能够回答出来:“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概念。
”2、出示物品(2分钟)老师向学生们展示某种物品,让学生们观察数目,鼓励学生们说出物品的数量。
老师提问: “请问一共有几个鸭子?”学生们答: “有三个鸭子。
”3、规定游戏规则(5分钟)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加法的概念。
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个游戏叫做捉迷藏,规则如下:•老师藏起三个物品,每次隐藏一个物品,并告诉孩子们当前还有多少个物品没有被找到。
•孩子们要围着教室走一圈,每走一圈,就可以找到一个物品,然后孩子们报出找到几个物品。
•如果孩子们找到了所有物品,那么游戏结束。
4、开始游戏(15分钟)让孩子们分成两组,并进行游戏。
让孩子们自由组队,当有一组团队找到物品时,就在讨论区域向其他教室,说出找到的物品数量,鼓励孩子们去细心观察。
当所有物品都找到了之后,老师可以问问孩子们找到几个物品,引导学生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加数和和的概念。
5、总结(3分钟)使得孩子们能够总结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并对这个游戏进行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2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隐藏”和“找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数学运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游戏。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过捉迷藏的经历,他们对这个话题会有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隐藏”和“找到”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隐藏”和“找到”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隐藏”和“找到”的关系。
2.游戏教学法: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卡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玩具或物品进行捉迷藏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数学运算,引导学生思考“隐藏”和“找到”的关系。
例如,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其中有3只小猫,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要藏起一只小猫,应该怎么做?”让学生回答并演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隐藏”和“找到”的关系。
例如,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其中有3只小猫隐藏在不同的地方,然后问学生:“你们能找到这些隐藏的小猫吗?”让学生回答并指出隐藏的小猫。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隐藏”和“找到”的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一、2.捉迷藏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一、2.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复习本课时将对上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引入小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就是数学课,每个孩子都很聪明,每个孩子都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关捉迷藏的内容。
大家喜欢打捉迷藏吗?那么在我们的数学课上,就要学会如何利用捉迷藏的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
三、新课1.什么是捉迷藏?捉迷藏是一种儿童比较喜欢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藏匿物品的人(例如“迷藏者”)在某个固定范围内藏匿物品,然后其他人(例如“寻找者”)去寻找这个物品。
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寻找者可以利用各种技巧,例如猜想、推理、排除法等来寻找物品的位置。
同样的,寻找者也可以藏匿物品,然后让别人来寻找。
在数学中,也可以运用捉迷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考虑如何在数轴上寻找某个点,或者如何通过猜想和推理来计算一个未知数的值等等。
2.如何运用捉迷藏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未知数x,满足“2x + 3 = 7”。
现在请大家来通过捉迷藏的思想来找到这个未知数的值。
我们可以先猜想这个未知数的值,例如我们可以猜想x=2。
然后,我们可以将这个值代入公式“2x + 3 = 7”中,看看这个等式是否成立。
如果成立,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即x=2。
如果不成立,我们就需要重新猜想一个新的值,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为止。
这个例子说明了在数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捉迷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通过猜想和推理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
3.让我们来练习一下现在,请大家来思考以下问题:假设有一个未知数x,满足“5x + 6 = 31”。
现在请大家来通过捉迷藏的思想来找到这个未知数的值。
提示:你可以先猜想这个未知数的值,例如x=5。
然后,你可以将这个值代入公式“5x + 6 = 31”中,看看这个等式是否成立。
如果成立,你就可以得出结论,即x=5。
如果不成立,你就需要重新猜想一个新的值,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为止。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捉迷藏(北师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捉迷藏(北师版)1.2.1 学习目标•能够使用绕组线条画方格。
•能够使用给定的图形找到隐藏的图形。
•能够使用图形找到隐藏的数字。
1.2.2 学习重点•绕组线条画方格。
•找到隐藏的图形。
•找到隐藏的数字。
1.2.3 学习难点•找到隐藏的图形和数字需要观察仔细。
1.2.4 学习方法•观察、思考、实践。
1.2.5 学习准备•方格纸。
•铅笔、橡皮、尺子。
1.2.6 学习内容找迷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游戏,它需要我们使用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来找到隐藏在图形中的物品。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图片:┏━━┳━━┳━━┓┃1 ┃ ┃3 ┃┣━━╋━━╋━━┫┃4 ┃ ┃2 ┃┣━━╋━━╋━━┫┃5 ┃ ┃6 ┃┗━━┻━━┻━━┛这是一个方格图。
我们可以使用线条来把这个方格图按照给定的要求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如下图:┏━┳━┳━┓┃ ├───┼─┤┃ ├───┼─┤┃ └───┴─┘┣━╋━╋━┫┃ ├───┼─┤┃ ├───┼─┤┃ └───┴─┘┣━╋━╋━┫┃ ├───┼─┤┃ ├───┼─┤┃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找迷藏了。
我们需要找到隐藏在图形中的数字,在这个例子中是1、2、3、4、5、6。
它们可以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或者斜方向上出现,但是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中,并不会出现重复的数字。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方格图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中的数字,找到这些隐藏的数字。
例如,在第一行中,我们可以找到1和3;在第一列中,我们可以找到1和4。
除了找数字以外,我们还可以找隐藏的图形。
下面是一个示例:┏━━━━━┓┃ ▲ ┃┣━╋━╋━┫┃ ▼ ┃┣━╋━╋━┫┃ ┃┗━━━━━┛在这个图形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数字(2)和两个图形(三角形和箭头)。
同样需要使用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仔细观察整个图形,找到每个隐藏的物品。
1.2.7 学习反思通过这个学习任务,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绕组线条画方格,如何从图形中找到隐藏的数字和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空间方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空间方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能够辨别自己和他人所在的位置,知道物品的存放位置等。
但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对空间方位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关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对空间方位的观察和理解,以及运用空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理解空间方位。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空间方位。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使用的游戏道具。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捉迷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要求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和理解空间方位。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空间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捉迷藏游戏,让其他学生判断他们的动作是否正确。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2 捉迷藏2-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2 捉迷藏2-北师大版知识点1:重复施加数量学习内容•通过看图中物品的数量来学习如何重复施加数量。
学习目标•能够理解重复施加数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学会如何进行重复施加数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重复施加数量的概念。
学习方法•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学习提示•不要盲目计算,要理解数量的实际意义。
知识点2:掌握数字的组合学习内容•学生们将数字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组合数。
学习目标•能够掌握数字的组合方法,并且能够计算不同数字的组合数。
学习重点•学会如何进行数字的组合。
•学会如何进行数字的组合。
学习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学习。
学习提示•数字组合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排队、做菜等。
知识点3:发现规律学习内容•学生们通过实际例子,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习目标•能够找到一些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学习重点•学会如何找到规律。
学习难点•学会如何找到规律。
学习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学习。
学习提示•规律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知识点4:运用多个方法解决问题学习内容•学生们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学会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学习方法•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学习提示•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问题更加全面地得到解决。
综合练习请根据以下问题,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点进行解答。
1.某班级有20个学生,请问其中有多少个男生,多少个女生?2.有1、2、3这三个数字,请问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3.某人刚开始健身的时候,能够举起10公斤的杠铃,每天能够增加5公斤,过了6天他能举起多少公斤的杠铃?以上就是本次的学习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捉迷藏第2课时导学案教案.doc
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计算,巩固新方法。
课
堂小Leabharlann 结(梳理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进行讨论,并举手回答。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师板书:8+()=12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
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8=12-8=14-8=16-9=
请四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4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先摆16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8根。
(2)先把摆好的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1根加上6根,就得到还剩8根了。
一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捉迷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捉迷藏”游戏,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捉迷藏”游戏规则及玩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 教师出示“捉迷藏”游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游戏规则。
2. 学生分享自己玩“捉迷藏”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 游戏环节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捉迷藏”的寻找者,其他成员为藏匿者。
2. 寻找者需要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学题目(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找到藏匿者。
3. 每找到一名藏匿者,寻找者需要回答一道数学题目,答对后方可继续寻找。
4. 最终,找到所有藏匿者的小组获胜。
4.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环节中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注:本导学案适用于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课程,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环节。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导学案-第2课时 捉迷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导学案-第2课时捉迷藏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捉迷藏”的基本规则。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进行捉迷藏游戏中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准备1.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2.课堂上需准备足够数量的学生。
3. 教学步骤3.1 导入新知1.与学生谈话解释“捉迷藏”游戏的基本玩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游戏中胜出。
3.2 游戏示例1.分成两组,每组分别指定一名队员为“追捕者”,其他队员为“躲藏者”。
2.把课堂分为“躲藏区”和“追捕区”,并规定各自的区域范围。
3.“追捕者”每次会去“躲藏区”寻找“躲藏者”,若找到则需要回到“追捕区”交给队友。
4.队员可以自由选择在“躲藏区”内的任意一个位置躲藏,但需要记住自己的位置。
5.上课前老师要将“躲藏区”的位置布置好,并且预先将每个躲藏点的数字编号,并将对应的数字建立对应关系。
6.学生可以随意更换躲藏点的位置或者设置新的躲藏点,需要确保每个点上都要有对应的编号。
3.3 游戏规则1.每组的“追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寻找尽可能多的“躲藏者”,获胜的队伍为找到最多“躲藏者”的队伍。
2.指导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在游戏中获得胜利。
例如,将一定的时间分配给每个组,预先安排好每个学生的躲藏位置序号,并将序号在指定时间内相加,对最后的数值进行比较,得出胜利的队伍。
4. 课堂小结1.总结游戏规则及其执行过程。
2.帮助学生反思比赛过程中的发现与思考。
3.激励学生思考数学能够带来的力量和创新。
4.根据每名学生的表现分别进行表扬及激励。
5. 课后作业1.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指定一道数学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幼儿数学能力。
2.学生可自由选择查找相关教学资源,自行进行补充练习。
6.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数学课上的“捉迷藏”游戏,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魅力和乐趣。
通过学生们的一次次实验,学生们发现在游戏中若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可以带来非凡的胜利和名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 捉迷藏1
课题捉迷藏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引导法、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捉迷藏(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13-8=5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3分成10和3(2)把8分成3和5 10-8=213-3=10 2+3=510-5=5 (4)8+()=1313-8=5教学流程环节具体内容学法指导一、预习(课外)学啥我知情1、了解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和范围。
2、自主学习内容:摆小棒计算13-83、提出问题:生成问题二、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观察课本主题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提醒学生准确捕捉数学信息,不要偏离题意。
三、问题整合想一想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 根据前一课知识用减法列算式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课时为“捉迷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捉迷藏游戏,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数字110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捉迷藏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字110。
2. 教学重点:通过捉迷藏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捉迷藏游戏道具(如玩具、书籍等)。
2. 学具:学生个人准备的捉迷藏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游戏乐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字。
3. 游戏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要求在游戏中使用数字110进行交流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字110描述一下自己的房间布局。
2. 和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使用数字110进行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房间布局和与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后也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了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这是因为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对数字的认知是基础,而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字则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第1单元 第2课时 捉迷藏(导学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第1单元第2课时捉迷藏(Word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捉迷藏游戏规则2.理解数字顺序的概念3.学会在数字顺序中进行前后比较4.练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数字顺序比较2.理解加减法运算三、教学流程1. 游戏介绍•引导学生回忆曾玩过的捉迷藏游戏,并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2. 数字顺序练习1.引导学生回顾数字的读写。
2.准备派生命令图和数字卡片,并向学生展示。
3.让学生在命令图中找出指定数字的位置,并在数字卡片中将该数字抽出来。
4.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3. 捉迷藏游戏1.分组进行游戏。
2.每组选择1个成员先做“宝藏”,其他成员则轮流出门。
3.“宝藏”藏好后,其他成员依次进入房间,按照命令图上提示的数字前后关系来猜想宝藏所在位置。
4.如果猜对了宝藏位置,成员可以取回宝藏,同时成为下一轮红队/蓝队的宝藏保管员。
4. 数学练习1.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数字前后顺序的概念。
2.针对学生理解数字顺序的现状,进行简单的数学练习。
四、思考题1.如果有10个小伙伴,分为红队和蓝队,每队不超过5个人。
请列出分组方案。
2.如果有一个数字顺序表:8, 5, 2, 4, 1, 3, 7, 6。
请问这组数字中的3和6的顺序是前后还是后前?最大的数字是多少?最小的数字是多少?五、作业完成课堂上的数学练习,并通过课后作业反复练习数字顺序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字前后顺序的概念,同时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字顺序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学习和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让孩子数学学习更简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让孩子数学学习更简单!!数学是一门让人爱和恶心的学科,有些孩子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非常无聊和痛苦,但是如果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就能让他们对数学科目产生兴趣,甚至成为数学的爱好者。
为了使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数学,这里分享了一份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希望对家长和老师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掌握0-20之间的数,正确书写数字;2.了解数的大小比较,会用"<",">","="表示数的大小关系;3.形成1-20的数的心算能力;4.能够数出物品的个数并能知道数学比较大小。
从课程的设置来看,这套教材首先要求孩子掌握数字,并将数字与实物相匹配,形成直观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数的大小比较和心算能力的理解。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使孩子们真正理解每一个概念,建立清晰的认知,那么学习数学就不再是枯燥无味、压抑痛苦的事情。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正确书写数字的能力;2.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帮助孩子提高心算能力和计算能力;3.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1.数的大小比较;2.数的书写;3.心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由于捉迷藏是一种非常受孩子欢迎的游戏,将游戏元素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笔者会将游戏中的“找人”和“数数”环节结合到数学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体会数学的乐趣。
2.多种体验法:体验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凭借多种实际体验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的各个方面。
例如,将实物和数字及其大小进行对比,让孩子们以直观的方式记忆数字的大小和书写方式,以此提高记忆效果。
3.直观呈现法: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直观清晰地呈现数学概念和逻辑。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捉迷藏 ︳北师大版 (2)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捉迷藏︳北师大版 (2)一、教学目标1.理解捉迷藏是一个寻找东西的游戏。
2.认识先验概率与条件概率。
3.掌握求解带有条件概率的问题的方法。
4.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先验概率与条件概率的理解和区分。
2.带有条件概率的问题的求解。
三、教学难点带有条件概率的问题的求解。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1 内容捉迷藏是一个寻找东西的游戏,一方藏东西,另一方寻找,如果找到了就算胜利。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捉迷藏问题。
有一位小朋友藏了一个球,小明要去找球,小朋友告诉小明球在三个盒子中的一个,其中 A 盒子里没有球,B 盒子里有球。
为了让小明有足够的机会找到球,小朋友还告诉他规则:小明每次可以指定一个盒子,然后小朋友会打开另外一个盒子,这个盒子里没有球,问小明第一次选中 A 盒子的情况下,小朋友打开 B 盒子的概率是多少?4.2 步骤1.先验概率的计算:根据题意得知,小朋友已经告诉了小明球在三个盒子中的一个,因此球在 A 盒子的概率为 1/3,球在 B 盒子的概率为 1/3,球在 C 盒子的概率为 1/3。
2.条件概率的计算:已知小明选择了 A 盒子,那么小朋友打开 B 盒子的情况下,球在 C 盒子的概率为 1/2,球在 B 盒子的概率为 0,球在 A 盒子的概率为1/2。
3.结果的计算:根据条件概率公式,用球在 C 盒子的概率除以已知小明选中A 盒子的概率,即为答案:(1/2) / (1/3) = 3/2。
五、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将问题带到活动中进行解决。
2.讲解配合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方法。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互动性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效果检验1.反馈练习: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练习题,考查学生对于概率理论的掌握程度。
2.作业检查: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于概率理论的应用能力。
七、课后拓展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捉迷藏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解决。
一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捉迷藏游戏规则;
2.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地读、写和比较这些数字;
3.发现数字1-10在生活中的应用;
4.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5.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捉迷藏游戏规则;
2.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地读、写和比较这些数字。
三、教学难点
1.发现数字1-10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导图;
2.捉迷藏游戏玩具;
3.数字1-10的卡片;
4.酒精棉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游戏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游戏的规则,然后向学生展示酒精棉片,并提问酒精棉片有什么特殊性质。
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数字1-
10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班级人数、操场尺寸等。
2.讲解规则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捉迷藏游戏规则,并提醒学生游戏时间、游戏规则等事项。
3.开始游戏
教师将数字1-10的卡片放到教室不同的角落里,然后让学生分组并设计相互
捉迷藏的策略。
4.游戏结束
当学生成功找到所有数字卡片后,教师将所有卡片收集起来,并检查学生的答案。
同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1-10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考试成绩、跑步成绩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游戏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基础数学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数字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 捉迷藏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2课时捉迷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内容。
【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师: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观察图,理解图意。
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一共有13个小朋友,去掉图上的8个,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
生:13-8师:13-8=?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小棒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并回答:1.先摆13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5根。
2. 先把摆好的13根小棒分成10根和3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2根加上3根,就得到还5根了。
3.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3根里拿走3根,再从10根里拿走5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4.想8+5=13,反过来13-8=5。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讨论。
2.完成教材第5页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优算则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捉迷藏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2)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描述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情境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 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 学生准备:学生用书、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找到藏起来的朋友?2.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描述物体的位置。
3. 活动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 学生通过游戏,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 总结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物体位置关系的理解。
-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标题: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 捉迷藏2. 主要内容:- 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七、课后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的第2课:捉迷藏,这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10页,主要讲述了捉迷藏的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能够理解隐藏的概念,以及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捉迷藏的游戏,理解隐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隐藏的概念,以及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和捉迷藏的道具,学具则是学生们手中的数学课本。
五、教学过程1. 课程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隐藏的概念。
2. 讲解教材: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隐藏的概念,以及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们分组进行捉迷藏的游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隐藏的概念。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捉迷藏的游戏图片,以及隐藏的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场景,并标出隐藏的数量和总数。
答案: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场景,并标出隐藏的数量和总数。
2. 请家长帮忙,进行一次实际的捉迷藏游戏,并记录下隐藏的数量和总数。
答案:学生们可以和家长一起进行实际的捉迷藏游戏,并记录下隐藏的数量和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板书:12-2=10 10-6=4
3、破十法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8=2,再用2+2=4
师板书:10-8=2 2+2=4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再添上4就是12,8+4=12,所以12-8=4
师板书:8+()=12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
课堂练一练:
1、准备题
8+( )=11 8+( )=14
8+( )=15 8+( )=17
2、想一想做一做
15-8=□想:8加( )得15。
17-8=□想:8加( )得17。
18-8=□想:8加( )得18。
3、做一做
8+( )=13 8+( )=16 13-8=( )
11-8=14-8=17-8=12-8=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订正结果。
5,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3题,要求学生先弄清楚每幅图表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
6,完成书本第5页练一练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计算,再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再集体订正答案。
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练一练让学生更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册
捉迷藏
方法:(1)数数法一根一根的减
(2)破十法:把16分成10和6 10-8=2 6+2=8
(3)平十法:把8分成6和2 16-6=10 10-2=8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8+(8)=16 16-8=8
教学反思
课题
捉迷藏(第2课时)
上课班级
一(1)班
主备教师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2015.03.0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巩固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自主完成,分组讨论结果。
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计算,巩固新方法。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进行讨论,并举手回答。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8=12-8=14-8=16-9=
请四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4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先摆16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8根。
(2)先把摆好的16根棒分成10根和6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1根加上6根,就得到还剩8根了。
(3)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6根里拿走6根,再从10根里拿走2根,最后只剩下8根了。
(4)想8+8=16,反过来16-8=8
3+9= 6+8= 9+6= 10+8= 15-5=
8+7= 4+8= 15-9= 6+10= 8+9=
以开火车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多又快。
复习导入,加深对十几的组成,调动学习兴趣。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复习知识点: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12—8=?
1、数数法从12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数法
2、平十法:把8分成2和6
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3.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用计数器或小棒做一做,算一算。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4.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