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命根子与劳什子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
•秋来花落碾作尘,空枝飞袭锦香怜。
•落花无情飘泊觅,唯惜黛玉葬花人。
•挥泪葬花诉冷风,梅花颤言柳折枝。
•生世悲苦泪化雨,犹如落花散满帘。
•红绡香断空萧条,怎忍踏复旧时话。
•秋窗风雨眼迷茫,执锄暮色埋绡魂。
•乌走架散心难放,抚杖鸳鸯怜命薄。
•金钗十二红颜带,回眸倾注落花尘。
•林黛宝玉才貌配,一曲悲歌葬痴情。
•痴情难觅相思念,葬花顿入空中人。
•谁道苦命孰来解,芳菲榆荫与柳飞。
•泪洒浸壤缠绵绵,无力风声复飕飕。
•泣啼更助秋凄凉,黄昏忙添寂寞陪。
•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暮去红颜逝,随风飘飞伤摇曳。
•倚首回看葬情处,“花谢花飞飞满天。
”——黄波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字。
1.《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劳什子”和“命根子”》
3.《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哭和笑》
4.《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宝黛的初次相会》
5.《从贾府一顿便饭的排场谈起》
6.《从贾府的府第规模看封建社会的一角》。
小学摔玉的课文
小学摔玉的课文
贾宝玉摔玉是第三回,原文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
扩展资料: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薛宝钗有着令世人艳羡的金玉良缘的美满婚姻;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他重情不重礼,与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结下了互相倾慕之情;
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
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之下与薛宝钗成婚,致使林黛玉病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
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宝玉砸玉诉衷情读后感
宝玉砸玉诉衷情读后感《宝玉砸玉诉衷情读后感》嘿,你知道《红楼梦》里宝玉砸玉那一段吗?我读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宝玉,那可是荣国府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子哥。
可他为啥要砸玉呢?这就得好好说道说道啦。
在那个富贵逼人的贾府里,宝玉和黛玉初相见,那场面,就像两颗流星突然交汇,光芒四射!宝玉一看到黛玉,就觉得像是遇到了旧相识,心里别提多欢喜啦。
可当黛玉说自己没有玉的时候,宝玉急了,他那股子执拗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啥?妹妹都没有,我要这劳什子作甚!”说着就把那玉狠狠砸了出去。
这一砸,可把周围的人都吓坏啦!你想想,那玉多珍贵呀,是他的命根子似的宝贝。
但在宝玉心里,这玉比不上他和黛玉之间的那份相知相惜。
这就好比,你有一个超级喜欢的玩具,可突然发现这个玩具不能让你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开心,那它还有啥用?再看看周围人的反应,贾母那是又急又气,一边哄着宝玉,一边责怪他不懂事。
王夫人呢,也是满脸的担忧和无奈。
丫鬟们更是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这场景,不就像一场热闹的戏,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里,或焦急,或无奈,或害怕。
宝玉这一砸,其实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他的内心呐!他不在乎什么富贵荣华,不在乎什么宝玉的尊贵身份,他只在乎能不能和黛玉心灵相通。
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为了守护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不惜和全世界对抗吗?哎呀,想想我自己,如果遇到了像宝玉这样的情况,我能有他那样的勇气吗?能为了心里那份纯粹的感情不顾一切吗?我不禁反问自己。
读了这一段,我深深感受到,真正的感情是无价的,是可以让人抛弃一切外在的东西的。
宝玉砸玉,砸出的是他对黛玉的一片真心,是他对世俗规矩的反抗。
这让我明白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要被外在的东西所迷惑,所束缚。
总之,宝玉砸玉这一段,真的让我感触良多,也让我对《红楼梦》这部经典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喜爱。
红楼梦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 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 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 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 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 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 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 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 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 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 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 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 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 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贾宝玉看西厢歇后语
贾宝玉看西厢歇后语
1、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1、贾宝玉迎亲——喜气洋洋
2、叫林黛玉抡板斧——强人所难
3、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4、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5、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6、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7、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
8、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
9、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话(画)儿
10、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11、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
12、刘姥姥坐席——出洋相;洋相百出
13、王熙凤弄权——聪明反被聪明误
14、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
15、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6、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
17、贾宝玉见林妹妹——一见如故
18、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
19、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事
20、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21、焦了尾巴稍子——绝后
22、借剑杀人——不露痕迹
23、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寓深厚于平淡,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 平淡日子里的刺 寓意
【寓深厚于平淡,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平淡日子里的刺寓意真正成熟的艺术,应当是得之艰辛、出之舒徐,看去似乎平平淡淡,却又是令人久久难忘的。
仿佛作家只是毫不费力地娓娓叙来,却有无穷的生活韶味包蕴其中。
《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种作品,它以世家大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其真实自然如同生活本身,令人几乎忘记这是一部小说,其深刻宏富又象一座难以穷尽的宝库,蕴藏着对人生和艺术的真知灼见,经得起反复开掘和长期赏鉴。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小说第一回具有楔子的功能,第二回冷子兴的演说也还是在贾府之外远远指点,只有到了第三回,才正式进入了小说具体的生活描写。
节选这一回书,犹如从甜井中汲出一瓢水,品尝寻味,可以比较明显地体察到《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基本艺术素质,即看似平淡而内涵深厚,仿佛无心却有意为之。
林黛玉是贾府的外孙女。
外孙女初次来到外祖母家,这是生活当中普通不过的事,情节本身并无追奇搜巧、惊心动魄之处。
然而,在不经意中,我们同主人公一起,极大地开拓了生活的视野,把握了环境的特征,铭记了不同人物的音容笑貌,与此同时,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也逐渐地清晰起来。
偌大一个贾府,这是赫赫扬扬将历百载的世家望族,它那功名奕世,富贵风流的气派风貌,怎样才能既形象又概括地介绍给读者呢?作家找到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视点,即贾府的一切,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看到的。
这样个观察点,至少具备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曰中国高,二曰感受敏。
首先,林黛玉不是刘姥姥,她本是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小姐,见过世面,受过教养,因而她特别注意到贾府与一般官宦人家的不同之处。
其次,她自幼便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初次登门,前来依傍,更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因而林黛玉与般到外祖母家走亲戚的女孩子不同,十分注意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其感觉和反应,要敏锐得多。
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小说展开了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
当她的轿子来到京城,逼近府第,映入眼帘的是街北蹲着的一对石头大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
处处需要“老祖宗”──《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处处需要“老祖宗”──《林黛玉进贾府》赏析《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有一个人物贯穿了文章的始终,成为整篇文章的一个线索人物。
这个人就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其匠心何在?细细研读,颇有让人咀嚼之处。
一、是刻画其他人物的需要王熙凤的逢迎拍马需要贾母在。
我们看看王熙凤的“出场”就知道了。
贾母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王熙凤的这一番表演实在是逢迎拍马的经典表演。
这“放胆无理”的王熙凤,由于平日在老祖宗面前的承欢应候,随便说笑,随意阿谀,才深得老祖宗的宠爱。
奇物叟红楼梦批注
奇物叟红楼梦批注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
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就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可处,遂将她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
因此她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竟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批注】贾宝玉天生携带宝玉出生,这是一件非常福特的事情,也因此被贾府众人特别是贾母认为是非凡人物。
幼年的贾宝玉尽管还不太明白携玉出生有何奇特,但是因为这块天生的宝玉而受到与众不同的对待何看待,也一定让他觉得自己有些特殊,有些不同于其他人。
而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感觉不同于他人是很痛苦的,小孩子喜欢找到同类,喜欢他人何自己一样。
故而贾宝玉对这个新来的妹妹林黛玉问出“可也有玉没有”这样一个问题。
【批注】林黛玉虽然名字中有玉,但是出生也没有携带什么玉,听到贾宝玉的发问,她内心也何其他人一样,不知道贾宝玉这样的发问到底是何意思,便只好如实回答,并用“奇物”的说法来安慰贾宝玉。
正常人听到林黛玉如此回答,一定很高兴,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然而贾宝玉反应却与众不同,竟要摔玉,其中缘由也就是如前文分析,此时宝玉尚小,一个小孩子感到自己与众不同,是不会自豪的,他只会去想尽办法让自己何他人一样,而对于贾宝玉而言这块宝玉就是阻碍他与他人的联系,所以要毁了他。
林黛玉进贾府之宝玉形象分析
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 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 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小结写法
有人评价说,贾宝玉的出场作者煞费苦心,运 用了先抑后扬(一抑再抑、一扬再扬)手法,
围 绕 中
并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 心
写等手法融会在内,从而神完气足的塑造出了 事
不同凡响的贾宝玉形象。让我们再来品味一下 件
这种写法吧!
用 多
一抑 王夫人“嘱咐”
种
侧面,铺垫 方
再抑 黛玉心中正“疑惑”
法 描
写
一扬 黛玉一见吃一大惊 再扬 宝玉笑道
正面(肖像、语
人 物
言、动作、心理)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 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两首《西江月》的描写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此处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以封建正统人物的口 吻贬斥贾宝玉,实际上却是他叛逆性格的写照。
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是从哪几 个方面来描写 贾宝玉的?
林黛玉初进贾府剧本
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贾府众丫鬟:“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两丫环争着打起门帘)鸳鸯:“林姑娘到了。
”(黛玉与贾母深情对视,方欲拜见时,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贾母:我的心肝儿肉啊!(大哭)我的这些儿女,最疼的是你母亲,如今她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让我怎么不伤心呐(众人掩面涕泣)大舅母:好了好了,别哭了,别哭坏了身子。
黛玉:(退两步,跪行大礼)黛玉拜见外祖母。
贾母:(忙扶)起来起来。
怨我不好,明明到了,却又哭哭啼啼,惹得你也伤心,当真是老糊涂了。
(指着大舅母)这是你大舅母。
黛玉:拜见大舅母(行礼)大舅母:好了,不必了。
(忙扶)贾母:(指着二舅母)这是你二舅母。
黛玉:拜见二舅母(行礼)二舅母:好了好了(忙扶)贾母:(指着李纨)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黛玉李纨对视相互躬身行礼)贾母:(拉着黛玉坐下)请姑娘们来。
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罢。
鸳鸯:是老祖宗(贾母深情凝视黛玉,黛玉抽泣,贾母托住黛玉下颌仔细端详)贾母:却不知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拭泪)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与贾母对视)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贾母点头)’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看着贾母)也没人理他。
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
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丫环:老太太她们来了(领着姑娘们进来)迎春:老祖宗,我们给你请安了。
迎、探、惜:老祖宗好(行礼)贾母:这是你迎春姐姐(迎春,黛玉相互行礼)贾母:这是你探春妹妹(探春,黛玉相互行礼)贾母:这是你惜春妹妹(惜春,黛玉相互行礼,众人相视掩嘴而笑)王熙凤:呵呵呵呵……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呵呵……(上下打量黛玉,黛玉上前做羞涩忐忑状)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红楼梦》细节:贾宝玉摔玉
《红楼梦》细节:贾宝⽟摔⽟宝⽟脖⼦上戴的⽟叫做“通灵宝⽟”,其前⾝是⼥娲炼⽯补天所剩的那块⽯头,后由僧道携着到太虚幻境,随神瑛侍者⼀同下凡投胎⽽来,所以宝⽟诞⽣时嘴⾥衔着这个通灵宝⽟,被贾府当做神灵和贾宝⽟的命根⼦。
后来薛宝钗来到贾府,薛家瞄准宝⽟这块⽟,开始运作⾦⽟良缘。
但贾宝⽟本⾝对这块⽟并没有太要紧的感觉,相反却动不动就骂它、摔它、砸它。
贾宝⽟有两次摔⽟⽐较突出。
第⼀次,在第三回《贾⾬村夤缘复旧职,林黛⽟抛⽗进京都》,宝黛第⼀次见⾯,先给黛⽟起字“颦颦”,⼜问黛⽟:“可也有⽟没有?"众⼈不解其语,黛⽟便忖度着因他有⽟,故问我有也⽆,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是⼀件罕物,岂能⼈⼈有的。
”宝⽟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之⾼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了!"吓的众⼈⼀拥争去拾⽟.贾母急的搂了宝⽟道:“孽障!你⽣⽓,要打骂⼈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宝⽟满⾯泪痕泣道:“家⾥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林妹妹原来是有的,后来姑妈去世时把⽟殉葬尽孝⼼了,宝⽟⽅才作罢。
宝⽟第⼀次摔⽟,衬托出宝⽟对黛⽟的看重,反映出他要求与姐妹们平等的观念,也显⽰了宝⽟在家受宠的现状和任情率真的性格。
第⼆次,在第⼆⼗九回《享福⼈福深还祷福,痴情⼥情重愈斟情》,端午节期间,贾府在清虚观打醮(道⼠设坛为⼈做法事,求福禳灾的⼀种法事活动),张道⼠向贾母为宝⽟提亲,贾宝⽟⼜私⾃收藏了⼀个⾦麒麟,结果宝黛⼆⼈⼜⽣波澜,宝⽟因听见黛⽟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意,⼼⾥⼲噎,⼝⾥说不出话来,便赌⽓向颈上抓下通灵宝⽟,咬⽛恨命往地下⼀摔,道:“什么捞什⾻⼦,我砸了你完事!”宝⽟见没摔碎,便回⾝找东西来砸。
林黛⽟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吧物件。
写作综合测试(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高考作文(原卷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写作综合测试(原卷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高考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材料二:“痴”字有如下解释:①呆傻的,如痴人说梦;②专情的,如痴心,痴情,痴迷;③指嗜好迷恋某种事物的人,如书痴。
材料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阿宝》中写道:“性痴,则其志凝。
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痴”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时有一个情节,宝玉初见黛玉,要给黛玉起一个字叫“颦颦”。
探春问宝玉出自什么典故。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甚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推崇“无一字无来处”的有序传承,也赞赏“前无古人”的天才创造。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经典是用来学习的,也是用来超越的;规矩是用来遵守的,也是用来打破的。
这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评价《红楼梦》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称得上“奸险”人物的王熙凤,也有聪明能干、幽默诙谐的优点;贾母是位安享富贵、和善慈祥的老太太,但在“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她处变不惊、果断公平,体现出了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林黛玉进贾府之宝玉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是从哪几 个方面来描写 贾宝玉的?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小结写法
有人评价说,贾宝玉的出场作者煞费苦心,运 用了先抑后扬(一抑再抑、一扬再扬)手法, 并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 写等手法融会在内,从而神完气足的塑造出了 不同凡响的贾宝玉形象。让我们再来品味一下 这种写法吧!
围 绕 中 心 事 件 用 多 种 侧面,铺垫 方 法 描 写 人 正面(肖像、语 物
言、动作、心理)
一抑 再抑 一扬
王夫人“嘱咐” 黛玉心中正“疑惑” 黛玉一见吃一大惊
再扬
宝玉笑道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 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两首《西江月》的描写 出场后语言行动描写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欲扬先抑)
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 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 疯傻傻” 林黛玉听母亲曾言“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 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 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 地位。
出场后语言行动描写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摔玉——追求平等自由、 摆脱封建束缚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 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浅谈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的起因及后果
浅谈“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的起因及后果“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是《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的半个回目名,亦是该回的中心內容。
松樵以为,若仅仅是为了试探宝玉的心迹,“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乃多余之举,因为宝玉的心迹,早在第三十二回,黛玉就深知底里了。
该回写道:“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
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
紫鹃“试莽玉”时,黛玉正睡午觉,浑然不知,“试莽玉”完全是紫鹃自作主张。
那么,紫鹃为什么要“情辞试莽玉”呢?林黛玉对紫鹃虽然情同姐妹,但在丫环面前她是绝不可能将宝玉的心迹流露半点的。
事情要返回到第四十九、第五十回,薛宝琴出场后发生的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大事,导致紫鹃怀疑贾宝玉对林黛玉不是真情。
贾母先是逼着王夫人认了宝琴作干女儿,并送给宝琴一件极为贵重的凫靥裘(孔雀毛编织的斗篷)。
接着又细问宝琴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
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
后来“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紫鹃只听说贾母细问宝琴的年庚八字,要与宝玉求配,她猜想一定是定了亲的,所以才有“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故事发生。
宝玉的病癒后曾责问紫鹃:“你为什么唬我?”紫鹃道:“不过是哄你顽的,你就认真了。
”宝玉道:“你说的那样有情有理,如何是顽话。
”紫鹃笑道:“那些顽话都是我编的。
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
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
纵有人来接,老太太必不放去的。
”宝玉道:“便老太太放去,我也不依。
”紫鹃笑道:“果真的你不依?只怕是口里的话。
你如今也大了,连亲也定下了,过二三年再娶了亲,你眼里还有谁了?”宝玉听了,又惊问:“谁定了亲?定了谁?”紫鹃笑道:“年里我听见老太太说,要定下琴姑娘呢。
王夫人为何制造贾宝玉“衔玉而生”的弥天大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夫人为何制造贾宝玉“衔玉而生”的弥天大谎导语:《红楼梦》里最神秘的一个情节,其实就是人们交口相传的关于贾宝玉“衔玉而生”的故事。
“神瑛使者”是作者杜撰的,“绛珠仙子”也只是一种《红楼梦》里最神秘的一个情节,其实就是人们交口相传的关于贾宝玉“衔玉而生”的故事。
“神瑛使者”是作者杜撰的,“绛珠仙子”也只是一种浪漫情调和魔幻奇想。
然而“衔玉而生”后的那块宝玉,几乎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
当然小说免不了被作者安排,然而,其人其事却又总是因一块降生时带来的实物“宝玉”变得扑朔迷离。
难怪《红楼梦》最初叫做《石头记》。
可以这样说,是一块现实中的真“宝玉”给了贾宝玉莫大的荣耀,一出生就成了贾府上下名声大噪的红人儿。
那块给贾宝玉带来荣誉的宝玉,一方面带给他无数的光荣和梦想,一方面也给他带来无穷的烦恼。
在众人眼中视为“奇异”、“灵异”甚至代表贾家未来前途寄托和大富大贵象征的宝玉,在幼年贾宝玉的眼里,却分明就是将自己等同于人群中的异类!府里的姐姐妹妹没有“玉”,人家也不会“衔玉而生”!来了一个表妹林黛玉,人家也没有这劳什子!自然家里的哥哥、弟弟、叔伯侄子,甚至老爷太太都没有这一例传说!试想,对于一个天真的孩子来说,他只需要知道自己与旁人一样,能够融入这个群体也就足够了!可偏偏他身上又多出一个不同寻常的东西。
这个在众人眼里奇异的罕物,对于一个经常与之接触的人来说,显然是一个与自己肉体无法融合的异物!而整天跟劳什子打交道的人,尽管知道它是宝玉,却终究会觉得它平常得实在太平常了!因此贾宝玉很想脱离“宝玉”的束缚,想独立成一个正常的人,甚至曾将它扔了砸了希望从此与那块玉毫无牵连,可贾母却总是说,那是命根子,不能舍弃的。
更有甚者,丫环袭人竟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根子”与“与劳什子”
————评《林黛玉进贾府》中“摔玉”的描写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出场人物中,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贾宝玉性格的刻画,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尤为突出的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摔玉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贾宝玉的典型性格。
在《红楼梦》中,宝玉衔玉而生,于是他就和这块玉一样,显得与众不同。
无疑,这块玉是贾母、王夫人眼中的“命根子”,因为它不仅带来了继承贾家香火的宝玉,更带来了显耀门楣的权势和荣华,因此,他们对“命根子”亲睐有加,而对宝玉的“荒唐行为”严加斥责。
或许,他们的确爱宝玉,但他们绝不可能理解宝玉。
他们总是说宝玉是“不肖子孙”、“孽根祸胎”,是家中的“混世魔王”,认为他有“痴病”,殊不知他病的实质正是反对这些封建卫道士所维护的封建礼教。
相反,宝玉将这块玉视作累赘,斥之为“劳什子”。
在宝玉与林黛玉初次见面之后,与黛玉交谈,先问“妹妹可曾读书”,再问妹妹尊名,接着杜撰送字,最后急切询问“有玉没有”,直到最后摔玉。
他与众人举止谈吐绝不相同,众人在场他全然不睬,只与初识的黛玉交谈,由于黛玉无玉而摔玉,种种表现,说明他急切地想从黛玉身上找到与自己相通的东西。
摔玉的行为,是宝玉向黛玉直表心声的一种特殊方式。
宝玉表面多情,带有脂粉气,其实他却是贾府中最清醒,最具反叛性格的人。
在那个女子尚处于被压制、被侮辱地位的时代,宝玉大胆发出了“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只不过是渣滓浊沫而已”的见
解,声称“我见过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何等的见识。
虽然他因口含美玉而备受宠爱,但他非但不因此而自傲,反而自惭形秽,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不要这劳什子了!”他认为那些兰心蕙质、美若天仙的女儿不曾有玉,自己一个“臭男人”却有玉,可见玉不是好东西,因此想摔掉它。
在他看来,这个“劳什子”便是那个社会用来束缚他的枷锁,他深深地厌恶它,如同深深地厌恶那个家,那个社会。
摔玉,就是对封建习俗的反叛,就是对男女平等的追求。
可以说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母胎中孕育出的新人”,作者通过摔玉这个细节,细腻准确地描绘出了贾宝玉鲜明、突出的个性,为以后故事情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就这一点不难看出作者文学功底的深厚。
通过摔玉还可以看出作者在贾宝玉身上寄寓着自己进步的社会理想。
本文所评仅是文章中一鳞一羽,却是自己一得之见。
正如苏轼所云:“‘书’富四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