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 副本

合集下载

工厂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工厂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工厂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一、各分厂、处室在每月三日前上月的事故月报表报送安技处,安技处应在每月五日前将上月的事故月报表报送监管部门。

二、厂里发生死亡、重伤或多人事故,所在单位领导必须立即报告厂领导、工会和安技处,厂领导必须在四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者姓名、人事性别、工种、职称、伤害程度、事故简要经过及直接原因等用或其他方法迅速报告机电集团和计经委,人事同时报告有关部门。

三、厂里发生轻伤事故,所在单位领导必须在2 4小时内报告厂安技处、工会。

四、事故现场必须保护,因抢救伤员或防止事故扩大需移动现场物件时,人事应指定专人(两名以上)画出草图或拍照。

如无特殊原因,轻伤事故现场需安技处同意,人事重伤事故,多人事故现场,需经机电集团同意,死亡事故需经市劳动局同意方可撤除。

五、发生死亡事故后厂主要领导必须在事故后的三天内向上一级单位作详
细汇报。

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一、引言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为了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理和统计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

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报告范围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所有员工。

任何一起事故,不论大小,都应该及时报告。

2.报告程序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责任人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同时,在事故现场应该尽可能采取紧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和财产损失。

3.报告内容安全事故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

(2)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例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3)事故现场处理情况,包括事故处理的紧急措施和处理结果。

4.报告的时限安全事故应该在发生后尽快报告,通常不得超过24小时。

三、安全事故统计制度1.统计范围安全事故统计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所有员工。

所有发生的安全事故都应该进行统计。

2.统计方式统计工作由专门的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发生频率、损失程度等。

3.统计分析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事故的规律性和共性,从而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安全事故处理制度1.处理目的安全事故处理的目的是降低事故对员工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促进事故的及时解决。

2.处理程序安全事故处理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事故现场安全:首先确保现场的安全,在保护现场和处理人员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2)责任追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情况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3)事故调查: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事故处理结果:对事故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以备日后参考。

五、总结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是企业确保员工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

通过及时报告、准确统计和有效处理安全事故,可以提高事故的处理效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6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6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为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防范,努力减少或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事故报告、分析和处理制度。

1、凡矿内发生事故(含未遂事故),必须立即报告矿委领导和安监科,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并保护现场,因抢救人员需移动现场的,必须设好标记,以便调查、分析、查找原因,严禁隐瞒不报和故意拖延报告。

2、矿、安监科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防止事故扩大,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同时作好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勘验、记录等工作。

3、安监科要按____《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程序》规定,该上报的应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和当地政府,作好事故登记,进行事故初步分析调查,写出事故书面报告、上报。

4、安监科要对所发生的事故(含未遂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查找事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落实专人限期进行整改。

5、安监科在查明原因,已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报矿长审批后执行,责任重大者,报上级审批处理。

6、凡事故发生现场的目击者、当事人必须如实向有关部门和机关提供证言、证据,严禁作伪证、假证,确保真实性。

7、矿、安监科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要告知于众,使职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防范,搞好安全生产。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二)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生产安全事故定义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第二条事故等级划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____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上____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上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安全事故,是指造成____人以下死亡,或者____人以下重伤,或者____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登记、报告与处理制度

事故登记、报告与处理制度

事故登记、报告与处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准确了解事故原因、地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减少人员、财产损失,避免危害扩大,特制订本制度:
一、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现场驾驶员及车辆负责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救治人员,防范二次事故发生,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司报告。

二、企业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公司负责人并认真登记事故时间、地点和事故基本情况。

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无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现象。

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做好事故善后处置工作。

五、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严格落实整改措施。

六、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完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安全管理能力,避免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3篇)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3篇)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事故管理工作,全面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研究分析事故发生规律,防止同类事故发生,减少企业财产损失,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安全员、班组长、跟班管理人员等)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安全信息值班室。

调度室值班电话:3。

2.不论矿井还是地面只要发生伤亡事故,现场人员必须及时将事故情况(事故时间、地点、经过、伤亡情况、采取措施)上报矿调度室,并立即采取得力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不及时或处置不当,造成事故扩大者,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3.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重伤、涉险事故、伤亡等重大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集团公司总调度,然后逐级上报。

伤亡事故报告应当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上报。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队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初步原因分析等。

4.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及时汇报有关单位。

由安监处组织,分管领导参加,相关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事故单位必须设法保护好现场,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分析的准备工作,对故意破坏现场,拒绝接受调查或拒绝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的单位负责人或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5.地面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与工作有关)的汇报,由事故责任人汇报到本单位负责人及值班人员做好记录,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到调度室,安监处组织分析处理。

6.地面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与工作有关)的汇报时间执行相关规定,超出时间固定的上、下班途中行径路线不符的,相关手续不全以及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工伤审批。

二、事故处置1.轻伤、重伤事故,由安监处组织,生产、调度、保卫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发生二、三级非伤亡事故,由矿调度室组织生产、机电、通风、地测、安监处等部门参加进行事故调查。

调查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煤业公司安监部。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本(3篇)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本(3篇)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本1. 事故报告要求1.1 一切事故必须立即报告给上级主管或专门的事故报告人员;1.2 事故报告必须准确、详尽、及时,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性质、事故原因、事故损失等相关信息;1.3 事故报告要按规定的形式和渠道进行填写和提交;1.4 提交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事故现场的保护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和二次事故发生。

2. 事故处理程序2.1 事故处理程序分为紧急处理和后续处理两个阶段;2.2 紧急处理阶段包括:事故现场的保护和隔离、人员伤亡的救治和紧急处理、停止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措施等;2.3 后续处理阶段包括:对事故的调查、责任的追究、事故的记录和整理、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等;2.4 事故处理程序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进行,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

3. 事故处理责任3.1 事故处理的主要责任人是上级主管和专门的事故报告人员;3.2 上级主管负责指导和监督事故处理,对事故处理结果负最终责任;3.3 事故报告人员负责填写和提交事故报告,协助上级主管进行事故处理;3.4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事故处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4. 事故处理记录和分析4.1 对每起事故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包括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分析、教训总结等;4.2 对事故频发或重大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4.3 事故处理记录和分析应保存并备案,供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一个通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本,具体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和修改。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本(2)1、对发生的事故,无论大小或未遂,一律按事故分析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事故分析会,事故追查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

2、事故发生后,所在班组及有关人员立即将事故过程记录在案交区队负责人。

单位事故上报制度模板范本

单位事故上报制度模板范本

单位事故上报制度模板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单位事故上报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事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发生的各类事故的报告工作。

三、事故分类本制度所称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科研、教学、服务等活动过程中,因意外原因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 一般事故: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 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四、事故上报要求1.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2.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在1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

3. 事故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4. 事故调查报告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上报。

五、事故上报流程1. 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上报单位负责人,再由单位负责人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2. 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由单位负责人直接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六、事故上报要求及方式1. 事故报告应客观、真实、完整,不得迟报、谎报、漏报、瞒报。

2. 事故报告应采用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确保报告及时、准确、高效。

七、事故处理及后续报告1. 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处理进展和结果。

2. 事故处理过程中,如需其他部门协助的,单位应及时书面请求,相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3. 事故处理结束后,单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交事故处理报告。

八、责任追究1. 对未按照规定及时上报事故的,单位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故意瞒报、谎报事故的,单位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事故统计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制度范本

事故统计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制度范本

事故统计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内发生的各类事故的统计报告、登记和调查处理程序,以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发生的所有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员工身体伤害事故、财产损失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

三、事故报告1. 任何员工在发现事故后,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将报告内容写明事发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和当时情况的简要描述。

2. 所在部门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并采取紧急措施,保障现场的安全。

3. 如果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及时通知公司急救人员进行救治,并配合相关部门展开调查工作。

四、事故登记1. 经过调查确认的事故,应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将相关资料登记于事故登记簿中。

登记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受伤人员姓名、伤势情况、事故原因、损失情况等。

2. 事故登记簿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登记,确保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3. 各部门应每月将当月发生的事故统计报告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以供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

五、事故调查处理1. 发生事故后,所在部门负责人应组织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小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2. 调查小组应尽快到达现场,调查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3. 调查小组应采取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并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4. 所在部门负责人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并采纳调查小组的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下达相应责任。

六、事故预防和经验总结1. 每次事故调查完毕后,相关部门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3. 公司应加强对设备、工艺和作业条件的管理和检查,确保其达到安全要求。

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1.1事故、事件的定义
凡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事故。

在企业范围内发生影响到正常或生活的大事情,统称事件。

1.2事故事件报告
1)发生轻伤事故后,应由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情况立即报告当班的值班长,值班长立即报告所在单位领导,由该单位领导在当日(或当班)下班前分别报告领导、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由企业审计考核部在24小时以内报告当地社会劳动保障局。

2)发生重伤事故,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将情况报告值班长,由值班长立即用快速办法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经理,企业经理和有关部门应在1小时以内报告当地安全监督局、劳动局、工会,由企业审计考核部在24小时以内报告当地社会劳动保障局。

3)发生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后,负伤者和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经理,企业经理和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以内报告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局、工会,由企业审计考核部在24小时以内报告当地社会劳动保障局。

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单位、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等。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模版(3篇)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模版(3篇)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所有员工。

第三条事故的定义:指发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直接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污染、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不可预见事件。

第二章事故报告程序第四条员工在发现事故或者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

第五条部门负责人接到员工事故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填写事故报告。

第六条部门负责人在填写事故报告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情况等;(二)事故的原因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三)事故的恢复和补救措施,包括及时采取的措施和预防措施;(四)事故的影响和损失评估;(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七条部门负责人填写完事故报告后,应及时上报给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第八条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接收到事故报告后,应进行审核,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进行分类处理。

第九条对于一般事故,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条对于重大事故,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接受监督和指导。

第三章事故处理程序第十一条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追究责任,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追责;(三)事故防范,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重现。

第十二条在处理一般事故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调查核实事故情况和原因;(二)制定事故处理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三)实施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检查;(四)评估事故影响和损失;(五)安抚受害人和相关人员情绪,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十三条在处理重大事故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抢险工作;(二)召集专业团队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三)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四)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并接受监督和指导;(五)评估事故影响和损失,并及时进行善后处理。

事故上报制度模板

事故上报制度模板

事故上报制度模板一、总则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地掌握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报告工作。

事故包括: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环保事故等。

三、事故报告程序1.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3.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公司负责人报告。

公司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 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5. 各级报告单位应按照事故报告要求,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基本情况。

四、事故报告要求1. 事故报告应准确、完整、及时,不得迟报、谎报、漏报、瞒报。

2. 事故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必要时可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

3. 事故报告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上报。

五、事故调查与处理1. 事故发生后,公司应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追究。

2. 事故调查组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应根据调查报告进行整改。

3. 事故处理结果应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六、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未按照规定报告事故的,公司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迟报、谎报、漏报、瞒报事故的,公司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对不配合事故调查、阻挠事故调查的,公司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3. 公司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二篇)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二篇)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1.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事故、环境事故等。

2. 定义2.1 事故:指在工作中或者与工作相关的活动中不符合安全标准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2.2 事故报告:指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3. 报告要求3.1 任何员工在发现或者参与到事故中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

3.2 上级主管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向公司相关部门通报。

3.3 上级主管在24小时内填写完整的事故报告,并提交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4. 事故报告内容4.1 事故基本信息:包括事故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等。

4.2 事故经过: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过程等。

4.3 事故影响:详细描述事故对人员、财产、环境等造成的影响。

4.4 相关文件和证据:收集相关的文件和证据,如照片、录像、证词等。

5. 事故处理5.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故报告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责任主体。

5.2 根据事故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工、整改、罚款等。

5.3 涉及人员的违规行为或者过失,公司将按照内部制度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解聘等。

6. 监督与纠正6.1 公司将定期开展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事故报告与处理的意识和能力。

6.2 公司将设置监督机构,对事故报告与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7. 免责声明本制度仅供参考,具体制定及实施时应根据公司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与法律法规相悖,请以法律法规为准。

以上是一个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的范本,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文(二)一、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员工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实施抢救,当无法控制时,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2、事故现场口头报告执行厂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3篇)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3篇)

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做好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吸取事故教训,提高事故预控能力,保障职工安全与生产稳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特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四条本单位员工因生产和工作发生事故或虽不在生产工作岗位上,但在单位生产工作活动场所内,由于车辆(设备)或工作环境、劳动环境不良而引起的伤亡事故,都应该按员工伤亡事故统计和处理。

第五条伤亡事故登记和报告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安委会报告。

二、对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火灾事故,以及重大水上交通事故、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货损机损事故、被盗被骗造成经济损失____万元以上的,须在____小时内向广东公司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____小时之内以书面(含邮件、传真)方式将事故基本情况上报广东公司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事故责任认定后____个工作日内向广东公司报告,____个工作日内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事故处理结案后____个工作日内提交完整的书面报告和处理结果。

三、事故报告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者和肇事者姓名、年龄、工种和职称,伤害程度(死亡、负残、伤残),事故经过和发生原因。

四、如果发现发生事故隐瞒不报或延迟报告等情况,除责成补报外,有关责任人应该受纪律处分。

触犯刑律的,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章事故应急处理第六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第七条公司安委会接到报告后,要根据事故的性质选择启用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

其中公司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人员伤亡事故应急预案、重大财产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防洪防强台风应急预案、治安防盗应急方案、防雷应急救援预案、房屋倒塌应急救援预案、节假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高峰期车辆进出仓应急预案。

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制度模版

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制度模版

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制度模版一、目的及范围该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及时发现、报告和解决潜在事故隐患,保障员工和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员工及相关合作商的工作场所。

二、责任分工1. 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及完善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保障员工安全。

2. 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本部门内的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工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整改。

3. 员工:负责本人发现潜在的事故隐患时,及时向上级报告,并积极参与整改工作。

三、报告登记流程1. 事故隐患的发现员工发现潜在的事故隐患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将事故隐患报告转交给上级主管。

2. 上级主管的处理上级主管应及时接收员工的事故隐患报告,并组织相关部门对隐患进行调查和评估。

在确认事故隐患存在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指定责任人负责整改工作。

3. 事故隐患报告的登记上级主管应将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在相关的登记表上,并确保登记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登记表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隐患的时间、地点、描述、整改情况等内容。

4. 整改情况的跟踪上级主管应定期跟踪监督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在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

整改情况和验收结果应记录在事故隐患报告登记表中。

5. 上报及汇总上级主管应将登记表上报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并定期汇总和分析所有事故隐患报告。

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汇总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改进计划。

四、保密与奖惩1. 所有事故隐患报告及相关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外传或用于其他用途。

2. 对于积极发现并上报事故隐患的员工,应给予奖励和表彰,以激励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积极性。

3. 对于对事故隐患报告故意隐瞒、篡改或虚报的行为,应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培训与宣传1. 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让员工熟悉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制度。

2.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向全公司发布事故隐患报告登记制度的相关政策、目标和要求,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事故统计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统计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统计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制度
一、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1. 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是指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对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报告的一项工作制度。

2. 事故统计报告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伤亡人数、财产损失、事故原因分析等内容。

3. 事故统计报告应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汇报,以便于上级组织制定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

二、事故登记制度:
1. 事故登记制度是指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的一项工作制度。

2. 事故登记应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事故原因等内容。

3. 事故登记应由专人进行,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1.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是指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的一项工作制度。

2. 事故调查应包括对事故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查找和分析。

3. 事故调查的结果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报告,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事故上报管理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员工安全,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和损失,并能及时准确地上报和处理事故,特制定本事故上报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的事故上报和处理管理。

三、定义1.事故:指在工作场所或者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员伤亡、设施设备损坏或者环境污染的事件。

2.轻微事故:指人员轻伤、设施设备轻微损坏或者环境轻微污染的事故。

3.一般事故:指人员受伤较重、设施设备损坏较严重或者环境污染较严重的事故。

4.重大事故:指人员重伤或者死亡、设施设备严重损坏或者环境严重污染的事故。

四、上报程序1.事故发生后,目击者或知情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确保自身安全。

2.目击者或知情人员应迅速向现场负责人或主管报告。

3.现场负责人或主管应立即向事故责任人和安全主管报告,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4.事故责任人应立即启动事故调查程序,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与记录。

5.调查人员应按照事故调查程序进行调查,并采集相关证据。

6.调查人员应按照事故等级的要求,及时上报事故情况。

7.上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员情况、设施设备损坏情况、引起事故原因、紧急救援措施等。

8.事故上报应由事故责任人直接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抄送安全主管。

五、事故等级划分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三个等级。

1.轻微事故:指造成轻微伤害、部分设施设备损坏或者局部环境污染的事故。

2.一般事故:指造成一定伤害、重要设施设备损坏或者环境污染的事故。

3.重大事故:指造成重大伤害、重要设施设备严重损坏或者严重环境污染的事故。

六、处理程序1.轻微事故的处理程序:(1)事故责任人应立即组织救援和处理工作,确保现场人员安全并防止事故扩大。

(2)事故责任人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情况,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安排人员检查事故现场,并查明事故原因。

(4)根据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可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安全事故汇报制度模版

安全事故汇报制度模版

安全事故汇报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安全事故的汇报程序和要求,确保安全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记录、评估和处理。

适用于本单位内的各类安全事故的汇报和处理。

二、定义和分类1.安全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意外事件。

2.重大安全事故: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安全事故。

三、汇报程序1.事故发生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现场和人员安全。

2.事故发现人或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直接上级,并尽快将事故情况填写到安全事故报告单中。

3.直接上级接到报告后,按规定的流程向上级报告,并将安全事故报告单及时上报安全管理部门。

4.安全管理部门对上报的安全事故进行评估,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5.安全管理部门根据调查结果,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预防。

6.事故处理结束后,安全管理部门将事故情况及处理结果通报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四、汇报内容1.事故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和发生过程等。

2.人员伤亡情况:包括人员伤亡人数和伤势严重程度。

3.财产损失情况: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4.环境影响情况:包括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情况。

5.事故责任和处理措施:包括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划分,以及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六、责任追究1.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于未及时汇报和隐瞒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将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

3.对于安全事故处理不当的责任人,将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纪律责任。

七、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所有。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细则由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事故报告制度模板

事故报告制度模板

一、总则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处理公司内部发生的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分类1.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造成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较大事故:造成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一般事故:造成死亡3人以下,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事故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监局报告。

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报告交警部门处理。

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报告消防部门处理。

3.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事故调查与处理1. 各部负责制造现场伤亡事故的报告处理。

2. 死亡事故由综合科按规定的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并协助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3. 一般事故,部长必须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填写事故报告书,在事故发生后两天内送总经理和综合科。

4. 重大事故,由综合科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总经理负责组织处理,并将调查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1. 事故报告应准确、完整、真实,不得隐瞒、谎报或者迟报。

2.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门、人员姓名、事故的损失程度、事故的原因分析、处理步骤等内容。

3. 事故报告应按照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

六、事故处理的追责与奖励1. 对未按照规定报告事故、隐瞒事故真相、阻碍事故调查、谎报或者迟报事故的,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事故等级报告制度

事故等级报告制度

事故等级报告制度
事故等级报告制度指的是一种制度,用于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类和等级评定,并根据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报告和处理要求。

该制度旨在提高对事故的管理和处理效率,确保及时报告和妥善处理事故,以减少事故对人员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事故等级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事故分类和等级评定:将事故按照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等级进行评定,一般分为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不同等级。

2. 报告要求:根据事故等级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报告要求,包括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间要求和报告的格式等,以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事故。

3. 处理要求: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相应的处理要求和措施,包括对受伤人员的救治、事故现场的处理和事故原因的调查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影响。

4. 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事故等级报告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事故等级报告制度,能够对各类事故进行分级和评定,有效地管理和处理事故,提高对事故的应急和防范能力,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此外,事故等级报告制度还能为事故的原
因分析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以促进事故的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

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1.背景介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意外事件,如事故、灾难、紧急情况等。

这些事件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及环境破坏等各种损失,严重危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声誉。

因此,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和防范应急事件的重要措施。

2.事故报告制度2.1 报告内容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和程度;•受影响人员、设备设施及环境的情况;•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效果;•事故对企业及相关利益方造成的影响及损失;•下一步的处置方案和预防措施。

2.2 报告程序发生事故后,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救援和应急处置,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待审核通过后,再向企业内部各部门和相关外部单位进行通报。

2.3 报告周期事故报告应该尽快进行,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和相关利益方。

对于较为严重的事故,要及时召开应急会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详细的事故报告。

3.处置制度3.1 处置职责企业应当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应急职责。

特别是在事故发生时,应划分好应急领导小组和各种应急队伍,明确各自任务,加强沟通配合,做好事故处置工作。

同时,还需确定好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以便及时确保处置工作的开展。

3.2 处置流程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时限,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急处置流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完善,并进行演练和评估,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3 处置资源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置资源,包括应急设备、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等。

同时,还需与政府、相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协调配合,共同应对各种应急情况,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4.总结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在制定和实施该制度时,需要加强过程监管和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
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编号:JSCR-GC-EHS-ZD018 版号:A/0
2、事故处理档案,以每发生一次事故为一个单元记录,事故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事故初报; (2)安全事故分析报告; (3)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4)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复; (5)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6)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7)物证、人证材料; (8)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9)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10)医院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11)事故发生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备设施材料; (12)事故处理决定(含当事人及责任者的处罚); (13)有关事故通报、简报及相应预防措施资料; (14)参加事故调查、处理人员的清单; (15)其他认为有必要的资料。 八、事故总结 1、 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调查处理完结后, 要组织职工认真总结事故原因, 吸取事故教训; 2、安委会办公室将对一般事故B级以上事故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议,深刻分析原因,总 结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一般事故B级以上事故将予以全公司范围内通报。
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编号:JSCR-GC-EHS-ZD018 版号:A/0
为加强公司安全事故的登记和报告,保障公司及职工的利益免受重大损失,促进安全生 产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国务院第 493 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生产安全事 故统计制度》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结合华润集团、上市公司相关要求及公司的具体情 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的分级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和财产损失等情况,由 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及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及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 业中毒,下同) ,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 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 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2 人以上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 万元以 上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具体细分为三级: (1)一般事故 A 级:是指造成 2 人死亡,或者 5 人以上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2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一般事故 B 级:是指造成 1 人死亡,或者 3 人以上 5 人以下重伤,或者 30 万元以上 2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一般事故 C 级:是指 1 人以上重伤,或者 10 万元以上 3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 损失的事故。 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定义 1、责任事故:指职工在生产、建设工作中,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执行有关安全法规, 违反规章制度(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发生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指难以预防的,不可抗拒的,受目前科技条件限制,技术条件尚不能 达到而造成的事故。 3、死亡事故:指职工在其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人体死亡事件; 4、重伤事故:指职工在工伤事故中,造成肢体伤残、或视觉、听觉等受到严重损伤,
4)未遂事故调查参照事故调查的方法进行,重点在于分析引发事故的原因及具体预防 对策措施。 六、事故处理 1、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防止事故扩大。如为抢救伤员或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件时,必须做好现场 标识,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以便为事故调查创造 条件。 2、事故调查后必须确定事故责任者: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及伤害分析,确定事故责任 者;未遂事故也应确定事故责任者。 3、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 4、写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的确定,要征得事故当事人的认同,如 发生异议时,按管理权限请示确认后逐级上报,同时备报人事行政部作为工伤申报和完善职 工职业健康档案的依据。 5、事故处理必须遵守的原则: (1)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尊重科学的原则; (2)依法依规办理的原则; (3)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 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有关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4)事故处理完毕后,对轻伤以上事故含轻伤,事故发生单位应尽快写出详细的事故 处理报告,并按规定的权限逐级上报。 七、事故档案 1、事故处理的任何资料文件均为本制度的记录内容,必须齐全,并具有可追溯性,事 故档案一般保留5年。
18.1
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编号:JSCR-GC-EHS-ZD018 版号:A/0
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性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大于或等于105 天; 5、轻伤事故: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 者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害。 6、记录事故:职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或 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未造成人身伤害的未遂事故。 7、急性中毒事故:职工在其生产活动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 变(一般不超过一个工作日),或因食用不洁事物而发生的中毒事故。 急性中毒引发的人 体伤害、死亡事故,也按2.1条进行划分; 8、职业病事故:职工在其生产活动中因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 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等的职业性毒害而造成疾病的事故。按国家公布的职业 病分类进行划分处理; 9、财物损失、损坏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定为财产损失、损坏事故。 10、伤亡事故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执行。 11、同时涉及人生伤亡和财产内容分别统计,但统计为一起事故。 三、 事故处理的权限 1、江苏省公司安委办组织公司相关单位(部门)协助上级安监机构、上市公司对一般 事故A级以上事故的调查鉴定与处理,由公司安委办、人事行政部法务组形成调查处理报告, 并经总经理确认; 2、江苏省公司安委办组织公司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一般事故B级的调查鉴定与处理; 将调查、处理报告报公司安全分管领导、总经理确认后,上报上市公司;公司安委办认为有 必要介入调查的一般事故C级,也将介入调查,形成调查、处理报告报公司安全分管领导、 总经理确认。 3、城市公司安委办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一般事故C级的调查鉴定和处理,将调查、处理报 告报城市公司安全分管领导、负责人确认,并抄报江苏省公司安委办。 4、城市公司负责人、安全主管,基层单位(在建项目部、物业管理处)负责人、安全 管理员是本单位事故调查鉴定与处理的直接责任人; 5、 因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引发的事故,江苏省公司安委办组织相关工程专业部门对事 故进行调查、处理; 6、非人身伤害事故的其他损失、损坏,按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进行调查、鉴定和 处理;
18.4
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6)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7)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5)经济损失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损失物品名称及损失程度; 2)调换和修复的费用;直接的影响程度; 3)必要时可包括间接影响程度。
编号:JSCR-GC-EHS-ZD018 版号:A/0
18.3
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编号:JSCR-GC-EH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ZD018 版号:A/0
(1)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类别、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事故性质等; (2)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般可分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设备设施本质不安全、环境 因素、外部不可抗拒、无法预计等原因。 (3)事故类别大致可分为: 1)火灾: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高空坠落: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等 场合发生的坠落事故;也适合于地面场所踏空失足坠入洞、沟、升降口、漏斗等引起的伤害 事故; 3)物体打击:失控物体(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4)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5)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但不包括车 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6)起重伤害: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发生的机械伤害事故,但不包括上下驾驶室时发 生的坠落伤害和起重设备引起的触电以及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 7)触电:由于电流流经人体导致的生理伤害; 8)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上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 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9)受压容器爆炸: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物理性爆炸]以及容器内盛装的可 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 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 生的化学爆炸; 10)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煤气、乙炔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 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引起的爆炸; 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 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汽与 空气相混合遇火源而爆炸的事故;炉膛爆炸、钢水包、亚麻粉尘的爆炸等亦属“其他爆炸”; 11)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通 风不良的作业场所,由于缺氧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窒息死亡的事故; 12)其他伤害:指上述范围之外的伤害事故。 (4)过程及伤害分析必须包括: 1)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 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3)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 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质或物体; 5) 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
18.2
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编号:JSCR-GC-EHS-ZD018 版号:A/0
7、车辆、交通事故由总经理办公室按相关规定进行调查、鉴定和处理; 8、信息安全事故由总经理办公室按相关规定进行调查、鉴定和处理; 9、死亡事故及死亡以上级别的事故的调查、鉴定和处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人身伤害事故的程度鉴定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医院负责进行; 11、事故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参与。 四、 事故的报告 事故报告的一般程序:事发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及时上报: 1、报告可采用书面、电子文档及口头的形式,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紧急情况下,首 先抢救伤员(注:口头报告必须讲清楚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类型、目前情况及采取的紧急 措施等)。 2、发生一般事故C级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上报至江苏省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办 公室(江苏省公司安委办)进行处理。 3、发生一般事故B级及以上事故,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以电话形式上报城 市公司安委办及江苏省公司安委办,并在18小时内提交《安全事故初报》。江苏省公司安委 办将向公司领导报告,并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电话通知上市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办公 室(上市公司安委办)。事发城市公司同时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除按一般程序逐级上报的外,公司各城市公司应在每季度末次月8日内填报《安全生 产季度报表》(《华润置地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传递与报告机制用表》,按华润集团、 上市公司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传递与报告制度执行),上报季度事故情况。 5、相关方、外协施工人员、流动作业人员、外来参观人员、实习职工的事故由事故发 生地单位依据前述条款向公司及相关部门报告。 6、事故发生后,未按照上述要求时间之内上报的,视为隐瞒事故。 五、 事故调查 1、事故调查按本制度第三条款所规定的权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 生单位、各有关部门和个人了解事故相关情况,索取相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隐瞒、虚报或拖延不报,不得毁灭证据,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或干扰调查组的工作。 2、事故调查组在接到事故报告24小时内填写《安全事故初报》。 3、事故调查必须具备的内容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