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学设计_4.doc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2. 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介绍。
2. 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相关的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词汇的用法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大雁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词汇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结构。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口语和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口语表达评价:通过口语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写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大雁归来》的课文文本。
2. 录音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
3. 教学图片:与大雁相关的生活图片。
4. 教学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精选7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精选7篇《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本文的文体;延伸拓展法:通过写和说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目标:能独立的制作课件,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篇知识性散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点难度,因此“明确本文的文学体裁”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1、老师:(1)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文意,并能在不借助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备课;然后参考教辅资料、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阅读《沙县年鉴》,了解本课的创作背景。
(2)精心制作课件,能清晰地反应整个教学流程。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利用工具书处理本课中重难词语,如“缄默”、“目空一切”、“蹼鹬”等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yòu)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
.。
.。
.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lì)树,生火取暖。
.。
.。
.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yù)的空中舞蹈。
.。
.。
.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
.。
.。
.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zūn)鱼。
.。
.。
.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
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月记,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著的一本叫《沙乡年鉴》书的一小部分(书名板书在副板)。
别小看这书,它可是被称为生态文学的圣经。
大家再看大屏幕,发现什么问题没?(生:少了三月)为何单单少了三月?因为三月大雁归来了。
《大雁归来》教案(5篇)
《大雁归来》教案(5篇)《大雁归来》教学方案篇一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知识与能力: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1.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2.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抒情色彩,来体会读者笔墨中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理解全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主题思想,从而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缄(jian1)默狩(shou4)猎凋(diao1)零滑翔(×iang2) 顾忌(ji4)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二、导人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互相交流。
四、学习课文(一)提问: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二)提问: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与交流。
明确: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语文精选大雁归来优秀教案3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2.情景导入:我出个谜语请大家猜:天空捍卫小飞军,井然排列人字形。
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打一动物(大雁)。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生畅谈)《大雁归来》在作者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二、整体感知1.探究知识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问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可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三月春暖北飞?(2)飞行路线很直??(3)雁队以六为组(4)孤雁时常哀鸣?(5)雁过群体生活2.品位形象性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教师指导:通过诵读、比较的方法感悟品位语言的形象性。
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例如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请。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者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互联网和图书资源,收集有关大雁的资料,进行综合展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大雁迁徙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雁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雁归来》。
(2)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学习:(2)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大雁保护的重要性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大雁归来》的内容。
2. 学生选择一个关于大雁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大雁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引发学生对大雁的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雁迁徙的原因和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文《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大雁归来的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大雁的生活习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2)树立环保意识,保护鸟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
(3)通过课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音乐,引出大雁归来的主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停顿等。
3. 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分析大雁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大雁生活习性的句子,进行讨论。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比。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近距离接触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鸟类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开展鸟类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大雁归来的喜悦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和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大雁归来的场景。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雁归来的喜悦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大雁归来》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大雁归来》,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雁归来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简要介绍诗歌《大雁归来》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理解诗歌:(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的意义和喜悦。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生字词。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到大雁归来的喜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学生能够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雁归来》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模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相关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思考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大雁归来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大雁归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抄写,进行认读和书写的训练。
4. 句式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探究,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文《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大雁归来的原因和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大雁归来的原因和意义。
(2)通过课文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雁归来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析生字词。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的原因和意义。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特别是大雁归来的原因和意义。
2. 家长协助学生查找有关大雁的资料,增加对大雁的了解。
3. 学生写一篇关于大雁归来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的情况,以及家长协助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
3. 小作文评估: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大雁归来的理解程度和表达水平,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词汇。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大雁、农民等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大雁生活习性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对大雁生活习性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调查法:让学生调查大雁在当地的分布情况,提高学生对大雁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大雁归来》诗歌文本。
2. 课件: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大雁图片、视频等。
3. 调查工具:笔记本、望远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大雁相关知识。
(2)提问:“你们对大雁有什么印象?”2. 新课展示:(1)朗读诗歌《大雁归来》。
(2)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迁徙”、“拟人”等。
3. 深入理解:(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实践环节:(1)观察大雁:让学生用望远镜观察校园内的大雁,记录其生活习性。
(2)调查大雁:让学生分组调查当地大雁的分布情况,了解大雁的生活环境。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大雁的作文,可以是描述大雁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是大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4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篇1【说教材】1、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
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
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法为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⑴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⑵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⑴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品位语言,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关键: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过程】1、设疑创境: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外形、候鸟、合群性、叫声嘹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咏雁作品。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到大雁归来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大雁归来》,感受课文的语音语调和情感。
2. 课文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词语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新词语,并通过造句练习来巩固词语的使用。
4. 句型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大雁归来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课文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词语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新词语,并通过造句练习来巩固词语的使用。
5. 句型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大雁归来》的课文文本。
2. 图片:大雁归来的图片。
3. 词语卡片:课文中的新词语卡片。
4. 句型模板:课文中的句型模板。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雁归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描绘大雁归来的场景,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课文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大雁归来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规律。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2)运用记录、绘图、写作等方法,表达自己对大雁的观察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分享的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雁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2. 大雁的迁徙特点:迁徙时间、路线、原因等;3. 大雁与人类的关系:大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4. 观察大雁的方法:如何观察、记录、分析大雁的行为;5. 保护大雁及其生态环境的措施:法律法规、公益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雁的生活习性、迁徙特点、与人类的关系;2. 教学难点:观察大雁的方法,保护大雁及其生态环境的措施。
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大雁相关资料、观察工具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雁,激发学习兴趣;2. 课堂讲解: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迁徙特点、与人类的关系;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大雁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 观察实践:指导学生观察大雁,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大雁生活习性、迁徙特点和与人类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评价学生的观察细致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态度和贡献,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
4. 环保意识: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保护措施建议,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大雁归来的优秀教学设计 4篇
大雁归来的优秀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把握内容,了解大雁知识。
2、品味语言,感受爱鸟情怀。
3、激发感情,珍爱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着重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3、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方法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作者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重在朗读,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学习使用最得体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把大雁看作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品赏他的科学文艺散文《大雁归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教师出示学生学习的内容。
【精品教案】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明确:文章描写了3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4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读完本文后你获得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明确:①来的季节是3月春天。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3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⑦4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好圈点标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局部探究本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研读。
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大雁归来的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大雁归来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半蹼鹬缄默:闭口不说话窥探:暗中察看狩猎:打猎顾忌:恐怕对人或事情不利而有所疑虑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本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但侧重点不再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应该着手把握作者的情怀(1)拟对大雁有哪些了解?(2)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市区的东西?(4)本文表达的主旨?四、重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二)结合下列巨资说说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他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一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五、总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把春燕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他是那样珍爱大雁。
大雁归来的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积累关于大雁的一些科学常识。
2、品读课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常常组成整齐的行列,划过天空,在蓝天留下美丽的诗行。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雁的生活习性。
2、大雁的生活习性,在文章中又写到了哪些内容?三月,大雁归来;大雁的觅食;大雁的集会。
3、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是怎样的大雁?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归来的大雁孤独的大雁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4、再一次跳读课文,找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表明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5、请你把文中具体描写大雁的句子连缀成文,来读一读,感受画面,感受美。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4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4引言本篇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中的《大雁归来》一课进行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情感态度。
本文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基本内容;2.学习运用感叹句表达欣赏之情;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提纲;4.能够模仿《大雁归来》的写法,写一篇类似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正确运用到写作中;2.运用感叹句表达欣赏之情;3.全班讨论和合作的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营造出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的场景,为学生引入《大雁归来》的内容。
同时,可以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大雁飞行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2. 学习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复习感叹句的定义和用法,并举例说明感叹句的表达方式。
3.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大雁归来》,并在课文后回答一些基础理解的问题。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领读人。
领读人向小组成员介绍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让小组成员按照感叹句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话说出一两个感叹句。
5. 整理提纲学生回到座位上,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篇简短的提纲,包括大雁的飞行路线、飞行的方式、飞行的困难以及归来的意义等。
6. 模仿写作教师在黑板上模仿写出一段类似《大雁归来》的文章,并带领学生一起修改和完善。
7. 合作改写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相互修改和完善自己所写的文章,并最终完成一篇自己的作品。
8. 朗读展示学生轮流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意见。
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阅读《大雁归来》的基础上,掌握了感叹句的表达方式及应用,并通过模仿写作,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发扬创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关键术语和概念。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雁归来》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4.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4.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后作业1. 阅读课文《大雁归来》全文,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课文《大雁归来》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3. 结合课文内容,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可以为保护环境做的实际行动。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讲解。
6.2 终结性评价课后,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包括阅读理解、思考分析和实践应用等方面。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大雁归来》课文文本及相关辅导资料。
7.2 网络资源关于大雁、环境保护的相关视频、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7.3 教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大雁归来的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生词生字,如“迁徙”、“行列”等。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生通过模仿大雁的动作,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学生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掌握生词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生字的认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学生对大雁生活习性的理解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大雁归来》、生词卡片、图片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大雁归来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大雁。
(2)学生分享对大雁的了解和见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的认读。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大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大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词生字,解释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大雁归来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拓展作业,如观察大自然、写一篇关于大雁的文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
由此可见,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课程标准及单元要求,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超越性,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品味作品语言,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着重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大家听说过电影《木乃伊归来》吗?那真是一部令人闻之即不寒而栗的电影,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恐怖(阴森、黑暗、骰髅等)这些词语。
现在当我们看到《大雁归来》这个题目时,不知大家会想到些什么词语?(春天、阳光、温暖、亲情、南方、自然、和谐)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本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但侧重点不再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应该着手把握作者的情怀。
1、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2、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4、本文表达的主旨?六、精彩赏析1、语言形象优美:⑴作者是一个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他而言,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关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当他发现这许多之后如何与读者分享,怎样使读者喜欢看他的作品,你认为他还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学生发言:①对大雁的热爱;②语言优美。
这两点恰是本文难能可贵之处。
这两位同学真是慧眼识珍珠,就让一起先赏析文章语言之美。
⑵学生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畅谈对本文语言特点的感受。
⑶学生总结:A、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强;B、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大雁的特征;C、词汇丰富多彩。
⑷仿写句: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仿照它另写一句。
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⑸学生精彩仿写句选:一股刺骨的寒风说明不了冬天,但当漫天的凛冽的风夹杂着雪花时,冬天就来了。
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沐浴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一只鸣蝉的死亡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片麦田更换了十月的新衣时,秋天就来了。
(教师给予表扬:刚才几位同学的仿写句可以用《敬畏自然》里的精秒绝伦来形容。
)2、爱融化在字里行间:⑴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他半夜三更偷偷潜伏在沼泽里,只为了聆听大雁的集会;几乎年年都统计光临农场的大雁的数据,并作科学的考察;长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⑵同学们所造的好句都源于丰富的心灵与用心的学习,那么作者呢?他又何以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么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明确:是爱。
他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大雁的深情。
这种感情尤其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语句语段中,如:我们的大雁我们刚到的客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⑶阶段小结:学生对上半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明确本文是集知识性、形象性与抒情性于一体。
七、质疑畅谈1、学生针对文章能提出一些疑问: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是指什么?2、学生也提交了些独立的阅读思考的成果: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也是有感而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
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这些从文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
八、拓展延伸1、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2、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例如: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⑵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⑷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⑸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九、学生试谈本节收获,教师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
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
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十、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
2、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这句话是说,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⑶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这句话是说,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
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
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参考资料】文章内容说明:课文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是,很明显,侧重点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
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应该着重把握作者的情怀。
课文中有爱鸟者这个概念,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这个爱字就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
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大雁是报春的使者,作者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他是那样珍爱大雁。
春雁觅食前后的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
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不必说,这也是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晚上大雁群居沼泽,作者说那是他们的集会,他喜欢听那种集会的种种声响。
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可谓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所不及的。
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全文的主旨: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写作特色:从写作上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一大特色。
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无论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地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浓郁的抒情色彩更是一大特色。
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
重点难点突破:1、弄懂几个难句的含义。
⑴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
可以先把句子简化为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先知的坚定信念。
先思考:这位先知的坚定信念是什么?从上文所说的春天可知,这个坚定信念,就是经过迁徙、到达目的地之日,准是春回大地了。
迁徙之前,远在千里之外,而且要把迁徙时间计算在内,它们就能断定目的地的季节,所以称得上先知。
那么,这位先知是谁呢?当然这是虚拟之说,意思是大雁的迁徙日期是很神奇的,对季节的判断竟如此准确。
再看切断了其后路,意思是大雁不像主教雀或花鼠,它们一旦迁徙要想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是有进无退的。
⑵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呢?看下文内容可以解读这个句子。
下文说,大雁知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⑶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可确实少有。
单调枯燥的数字指6只,或6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6只的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其他成员被枪杀,或者成了心碎的寡妇,或者成为失去子女的父母,原先就这样推断为此而感伤,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所以进一步激发了爱鸟者的感伤。
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有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令人动情。
2、利奥波德这位伦理学家周末就到农场度假,他用心观察研究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伦理,本是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作者由人间的伦理推及人与自然关系。
在他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
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
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是有益无损的。
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
现代化固然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福利,但是自然界自有无可替代的情趣,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