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13)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漯政[2013]38号
【发布部门】漯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27
【实施日期】2013.03.27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17)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漯政[2013]3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漯河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根据近年来国务院、省政府有关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精神,现就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建设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要尽快完善覆盖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各行
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
加强预案编制的指导协调、沟通交流、审查备案、督促检查和衔接工作,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狠抓预案落实,开展预案演练,积极组织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涉及多县区多部门的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
市人民政府作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组织指挥协调全市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先期处置需要由省人民政府组织指挥协调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处置本辖区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负责先期处置需要省人民政府组织指挥协调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需要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指挥协调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辖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县区都要明确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领导。
市人民政府由常务副市长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各分管副市长按照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在分管副市长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应急管理工作相应的任务和责任。
防汛事件由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市长任该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组织市水利局、省沙颍河管理局等部门牵头处置。
安全生产事件由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市长任该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组织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等部门牵头处置。
社会群体性事件、火灾事故由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市长任该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组织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等部门牵头处置。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任该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组织市环保局等部门牵头处置。
公共卫生事件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任该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长,负责组织市卫生
局等部门牵头处置。
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本县区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要尽快成立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和办事机构,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责;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在强化相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加强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
基层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接受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基层群众要提高减灾防灾意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积极自救、互救,服从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不同特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
(三)加强应急值守制度。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各应急指挥办事机构要结合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加强值班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要建立值班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值班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办公室主任或相应机构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
要建立主班、副班和备班制度,明确主班、副班和备班的职责,让每个值班人员都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
要建立交接班制度,当班的事务原则上要处理完毕,做到不拖拉、不推诿,未处理完毕的事情要做好交接工作。
要建立值班工作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值班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要通报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和重大失误要通报批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四)加强应急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市、县区两级综合应急平台,进一步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形成连接各地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高效应急平台体系。
应急平台建设要统筹规划,切合实际,注重实效;要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
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积极推进城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