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合集下载

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审计学简答题名词解释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类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账项基础审计,又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第二类为制度基础审计、第三类为风险导向审计三类;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哪几类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类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类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类,第一类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第二类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第三类为保密,保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第四类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第五类为技术准则,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4.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什么答: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六方面因素: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质量、总体规模与特征;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既相关又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5.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属于鉴证业务准则的是哪些答:1鉴证业务基本准则;2审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3审阅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4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6.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必备条款包括哪些内容答: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4审计范围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12审计收费;13违约责任;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7.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哪些内容答:1适当的职责分离;适当的职责分离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或无意的错误;2正确的授权审批;3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只有具备充分记录手续,才有可能实现其他各项控制目标;4凭证的预先编号,旨在防止销售以后忘记向顾客开具账单或登记入账,也可防止重复开具账单或重复记账;5按月寄出对账单;由不负责现金出纳和销售以及应收账款记账的人员按月向顾客寄发对账单,能促使顾客在发现应付账款余额不正确后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因而这是一项有用的控制;6内部核查程序;由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独立人员核查销售交易的处理和记录,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8.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当中,可以单独运用哪些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答:1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2检查有形资产;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3观察;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4询问;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5函证;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6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7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9.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哪些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适用于所有职业会计师;第二部分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第三部分适用于受雇的职业会计师,适当时也可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第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由职业道德原则、行为规则、行为规则解释和道德裁决四部分;第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试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10.销售循环所涉及的利润表项目主要包括哪些答: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项目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以及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2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由于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3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11.评价被审计单位有一个良好的银行存款内部控制时,企业应该做到什么答:良好的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下术内容:1职责分工;2授权批准;3凭证和记录;4定期盘点与核对;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一般包括: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实施分析性程序;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抽查大额银行存款收支的原始凭证;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检查外币银行存款的折算是否正确;确定银行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12.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答: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2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过程的作用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被审计单位实现经营目标能力的各种风险;3信息系统与沟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4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5对控制的监督;对控制的监督是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13.外部证据的有哪些答:外部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14.应付账款审计目标的是什么答:应付账款审计目标一般包括:1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2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3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4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15.对固定资产增加的审查,应注意哪些答:固定资产的增加有购置、自制自建、投资者投入、更新改造增加、债务人抵债增加等多种途径,审计时应注意检查原始凭证,确认固定资产增加的真实性,检查固定资产不同取得方式下确定的入账价值的合理性,同时还应该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凭证;16.将凭证预先编号的目的是什么答:对凭证预先进行编号,旨在防止销售以后忘记向顾客开具账单或登记入账,也可防止重复开具账单或重复记账;17.注册会计师刘某正在起草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考虑什么答:1标题;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当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2收件人;3引言段;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以下内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相信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6审计意见段;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18.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主要具有哪些作用答:1鉴证作用;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2保护作用;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序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作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19.属于筹资业务的账户有哪些答:属于筹资业务的账户有银行存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股本等;20.对存货的审查,主要是通过哪些答:对存货的审查,主要是通过审查存货余额和存货主要账户的审计等;其中对存货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一般采用如下程序:核对和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数是否相符;存货的分析性复核;存货监盘;存货的计价测试;审查存货所有权;而对存货主要账户的审计内容包括:获取或编制存货各具体账户明细表,核对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审查存货的会计记录是否合规;审查存货跌价准备;审查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21.经营审计是指什么答: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22.内部审计是指什么答: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3.政府审计是指什么答: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4.独立性是指什么答: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的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注: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25.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什么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26.审计目标是指什么答: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27.认定是指什么答: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8.或有收费是指什么答: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29.审计准则是指什么答: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30.审计工作底稿是指什么答: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31.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什么答: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可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一是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二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2.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什么答: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33.重要性是指什么答: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34.审计证据是指什么答: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35.特别风险是指什么答: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风险通常简称为特别风险;36.实质性程序是指什么答: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37.外部证据是指什么答:外部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38.内部控制是指什么答: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39.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什么答: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40.推断误差答:推断误差也称“可能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41.审计职能的定义及其内容;答: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是指有制约力的单位或机构监察和督促其他经济单位,使其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预定的方向合理运行;其中经济监督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经济效益是优、是劣,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经济鉴证职能;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及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验证后,取得确凿的证据,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并出具可以依赖的审计报告,从而取得审计委托人或受权人的信任;42.在确定收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答:在确定收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这样四个因素,以客观反映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价值:第一,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第三,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第四,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43.请列举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适用于所有职业会计师;第二部分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第三部分适用于受雇的职业会计师,适当时也可适用于执行公共业务的职业会计师;第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由职业道德原则、行为规则、行为规则解释和道德裁决四部分;第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试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44.简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方面的内容,第一,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第二,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第三,为保密,保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第四,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第五,为技术准则,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45.独立性是指什么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包括哪些内容答: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包括1经济利益,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有六个方面:第一,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第二,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第三,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第四,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第五,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第六,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2自我评价,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有三个方面:第一,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第二,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第三,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3关联关系,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第二,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第三,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第四,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4外界压力,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重大会计、审计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第二,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第三,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46.鉴证业务包括哪些要素答:共包括五个要素,1三方关系,三方关系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2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标准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3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4证据,注册会计师从事鉴证47.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有哪些内容答: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48.简述注册会计师执行准则的作用答:1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使审计工作规范化;2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3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4可以促进国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49.简述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答: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有很多,其中,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最重要的;1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包括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和经营失败 2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本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违约、过失与欺诈行为;50.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包括哪些答: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

最新审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整合版

最新审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整合版

审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整合版会计0801班审计名词解释1、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这项错报是重大的。

2、审计风险——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3、内部控制——指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4、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

5、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简答题1、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1)可接受的审计风险(2)可容忍误差(3)预计总体误差(4)总体变异性(5)总体规模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什么?(1)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的依据。

(4)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5)对未来的审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

3、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哪些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会计0802班名词解释1 函证: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2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3 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4 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5 期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审计学简答题名词解释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类?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账项基础审计,又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

第二类为制度基础审计、第三类为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哪几类?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类为部审计,是指组织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类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类,第一类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第二类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第三类为,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的基础上。

第四类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

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示,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

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

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它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它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某一时期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

它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到9十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

名词解释-审计学

名词解释-审计学

一、名词解释:1.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3.审计方法: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4.顺查法: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5.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6.监督盘点:又称监盘,指由被审计单位的财产保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实物盘点,审计人员亲临现场监督盘点的方式,如发现疑点可要求复盘核实。

7.审计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和经济鉴证职能。

8.客观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9.公正性: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公正不仅仅指诚实,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

无论提供何种服务,担任何种职务,注册会计师都应维护其专业服务的公正性,并在判断中保持客观。

10.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11.业务招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

12.前任注册会计师: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注册会计师。

13.审计准则: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名词解释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

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

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

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某一时期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

它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 到9 十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

(完整word版)审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完整word版)审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审计学名词解释1、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2、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3、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4.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5.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6.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7.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8.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9.审计:是指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

10.专业胜任能力11.内部审计是指组织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容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审计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审计学简答题名词解释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类?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账项基础审计,又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

第二类为制度基础审计、第三类为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哪几类?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类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类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类,第一类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第二类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第三类为保密,保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

第四类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

(整理)审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整合版.

(整理)审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整合版.

会计0801班审计名词解释1、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这项错报是重大的。

2、审计风险——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3、内部控制——指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4、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

5、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简答题1、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1)可接受的审计风险(2)可容忍误差(3)预计总体误差(4)总体变异性(5)总体规模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什么?(1)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的依据。

(4)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5)对未来的审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

3、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哪些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会计0802班名词解释1 函证: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2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3 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4 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5 期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审计学重点复习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审计学重点复习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

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报告:指CPA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B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证据:指CPA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指CPA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B使用者依据B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重大错报风险:指B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B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CPA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B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指CPA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人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指CPA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审计抽样:指CPA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抽样风险:是指CPA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简答题:1.简述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1)审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2.简述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1)治理层:为了借助公司内部的权利平衡和制约关系,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往往要求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自考审计学 审计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 审计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复习名词解释(40)1.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本身的规范,是审计人员行为的指南2.授权控制法:是指各项业务的办理,必须由被批准和被授权人去执行,也就是说,单位的各级人员必须获得批准或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或特殊的业务3.盘存方法: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证实账面反映的财务是否存在的一种常用审计技术4.固定样本规模抽样:通常是通过一次抽样进行审查,并根据其结果来推断总体差错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5.统计抽样:即按照随机原则,运用概率论与整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对象的审查总体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

6.目标控制法:是指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其创建目标,分别对生产,经营销售,财务,成本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7.审计规划方法:是指对全部审计活动或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采用的各种措施和手段8.制度分析法:是指将被审计单位财政经济活动事实与有关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进行比较,以揭示有无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9.变量抽样:一种用于对抽查中进行定量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会计数据的实质性测试,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数量特征,即抽查总体的错误额是多大,正确额是多大10.任意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面对大量而繁杂的应审资料,任意抽出一部分进行检查,到底应该抽查那一部分即无规律可循,有无合理根据的一种抽查方法11.审计方法体系:是指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审计方法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12.相关分析法:是指对存在关联的被审计项目进行对比,揭示其中的差异所在并判明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13.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单位内部应用会计方法和其他有关方法,对财务,科技和有关经济业务所进行的控制14.停走抽样:是指边抽样,边判断,后一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进行,一旦能作出结论,就终止抽样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15.程序控制法:它是对重复出现的业务,按照客观要求,规定其处理的标准化程序作为行动的准则16.账户分析法:是之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运用会计原理,按照账户对应关系及其发生额和余额的规律性,揭示账目中反映出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17.审计评价: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过程中所查明的结果,对照审计标准,对发现的问题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所作出的结论性评定18.属性抽样:用于对抽查中体进行定性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质量特征,从而为是依赖制度检查提供依据19.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20.顺查法:是指按照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同的方向而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又称正查法21.审计行政复议:简单来说,就是审计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审计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解决审计行政争议的活动22.制度基础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存在的强点和弱点来确定进一步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数量23.比率估计抽样法:即根据样本审查正确价值与样本项目的总账面价值的比率来对总体正确额予以推断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24.功能测试:是指对内部控制功能进行抽样检查,也即是对关键控制点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的检查25.账外账:账外账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隐匿截留资金与账簿之外形成的“小金库”二是指为了逃避会计监督,将部分资金以支付“劳务费”“咨询费”等名义转至外单位,或转出后另行建账进行违法或违纪支付26.重制法: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进行整理和重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而进行的检查27.体制牵制:是把每项业务的作业交由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分别处理,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一种牵制28.审计技术方法:是指用来收集审计证据的手段,或者说,是能够取得审计证据的各种纯技术检查手段29.业务测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业务对每个人类型编号,对单位重要经济业务所作的检查,借以判明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应缺少的几个控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确实存在30.差额估计抽样法:是指根据审查样本的平均差异来判断审查总体的正确额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31.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指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32.直查法:是相对顺查和逆查而言的,它是指直接从有关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审计方法33.调整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通过审核检查以后,对发现的有关不符之处所作的符合实际和规定的纠正技术34.健全性测试:主要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评价其应有控制环节是否已规定齐全,有无欠妥之处35.均值估计抽样法:就是根据审查样本项目的评价值乘以总体项目个数所得的数值来估计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36.非抽样方法:是指由于实施审计过程产生的错误而导致的风险,包括选用了不恰当审计程序不正确地执行程序,得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等等37.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目击参加检查测试所取得的证据38.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审视和阅读,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是否需要采用其他进行进一步审计的一种审计技术39.判断抽查法:是指审计人员在抽取样本时,并非随意,而是根据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审计的具体要求和观察了解到的情况,通过主观判断,从被审计总体中有选择,有重点地抽取部分项目进行检查,并据此来判断总体的一种抽查方法40.账簿牵制:指会计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会计凭证或账簿,账簿与会计报表之间核对的牵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程序制约的一个方面问答题 (24)1.试述调整方法按照内容不同的应用要点?答:按照调整内容不同,调整方法可以划分为数据计算的调整,账项的调整和报表的调整三个方面数据计算调整的要点(1)选择恰当的调整计算方法(2)分析确定需要调整计算的内容(3)确定分配计算的依据(4)计算需要调整的结果账项的调整要点(1)分清期限,确定调整方式(2)将所有错弊账项全部列出(3)作出正确的财务处理报表项目的调整要点:对账项调整后,应根据有关记录相应调整审查年度报表的期初数或年初数2.根据COSO报告的内容,内部控制包括哪五个方面,其各自含义是什么?答:根据COSO报告的内容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咨询与沟通和监督。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00160 审计学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00160 审计学

00160审计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3.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4.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5.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6.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的检查。

7.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8.顺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9.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10.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1.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12.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13.审计——是指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型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签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最新整理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教程文件

最新整理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教程文件

名词解释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4.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

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和基础。

6.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7.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8.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9.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精品文档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1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1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一、名词解释1、内部控制:现代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经营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2、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4、重要性水平:重要性就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总体能够容忍的最大错报。

5、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6、业务循环:业务循环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循环了解、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及其执行情况,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7、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误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二、简答题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1)岗位分工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取得与验收控制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日常保管控制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5)处置与转移控制企业处置、出售或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须经有关部门授权或批准。

(6)监督检查企业监督检查机构对固定资产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取得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并进行必要的复核(2)实施分析程序,验证其总体合理性(3)检查固定资产增加,验证其真实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

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

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

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法等要素的组合风险基础审计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9随机的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的一种选样方法。

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也称任意选样,是指注册会计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注册会计师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置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PPS 抽样:也称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是一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也被称为额加权抽样j 货币单位抽样,累计货币金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等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在设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理结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动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管理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分析程序:注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函证: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会计估计: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应当对其作出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负责关联方及其交易:为了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是否真是存在、关联方交易的记录是否适当、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适当以及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期后事项:是只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一种责任,是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或仅因法律规定,而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验资工作底稿:验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财务报表审阅:指注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鉴证业务简答题鉴证业务设计的三方关系人:注册跨及时、责任方、预期使用者审计主体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美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鉴证服务、其他保证服务和非保证服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审核、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财务报表的验证阶段依据所侧重的财务报表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标验证阶段和会计报表验证阶段。

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师应做到:1、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2、注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注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与交易事项相关的管理层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

2、完整性。

是指在会计报表应该列示所有交易和各项是否都列入了。

3、权利和义务。

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4、估价或分摊。

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按照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

5、表达与披露。

是指被审计单位已经正确列示、说明和披露会计报表的各个组成项目、附注及说明。

审计报告的作用:1、鉴证作用。

注师签发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2保护作用,注师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厉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是对注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做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师审计责任。

审计报告种类:1、按照审计报告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2、按照审计报告的目的分类,可分为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和非公布的审计报告。

3、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可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类型: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分类:1、按外形特征划分。

分为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2、按来源不同划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3、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为正面证据和反面证据。

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

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注师可以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明确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提供公钥基础,从而可以帮助注师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控制测试,其目的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实质性程序。

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证据的评价审计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审计证据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2、合理怀疑原则,即要求以合理怀疑的态度,在事实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运用因果分析、逻辑推理的方法,对造成证据缺陷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假设,以便找出证据缺陷途径2、恰当分析原则。

及要求分析问题时,应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做到具体问题分析、综合分析,并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审计证据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

审计证据评价需考虑的因素:审计证据的评价主要针对证据是否符合充分性和适当性,能否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满足审计目的和要求。

(1)审计证据的特性。

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

(2)审计证据的经济性(3)审计证据评价中是职业判断。

1、审计准则2、职业竞争3、法律诉讼4、审计客户的具体情况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审计工作底稿是链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师专业胜任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4、审计工作底稿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5、审计工作底稿1、重要性原概念中的2、重要性包括对3、确定重要4、重要5、对 3)(38(2判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3)评价样本结果:前者运用概率论和职业判断评价样本结果,后者3)对集团财务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b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2)总体审计策略(a 制动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b (3)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4)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a 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b 对具体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单位的内部3)组织结构 2)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3)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行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4)会计政策的变更(5)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性(3)设计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注师是否拟获得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 2)企业文化(3)人力资源政策(4)内部审计机制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 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 制的频率(2)在所审计期间,注会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3)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要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4)通过测试与认定的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5)在风险评估时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度(6)控的规定,充分体现了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理论的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