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领”例说

合集下载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摘抄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摘抄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摘抄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由许慎所撰写,成
书于东汉时期。

其中的第一摘抄是关于“一”字的解释,许慎解释道,“一,始也。

一,从一。

一,一也。

”这段解释简练而深刻,
从多个角度解释了“一”字的意义。

首先,许慎解释“一”为“始也”,意味着“一”代表了最初、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切事物的起源和根本。

这种解释从哲学角度阐
释了“一”的深刻含义,引发人们对宇宙、生命、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其次,许慎指出“一”字的构成是由“一”字本身组成,这表
明“一”是由自身构成,没有被其他事物所影响或改变,体现了“一”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这种解释从语言学角度阐释了“一”的
形成和结构,为后人对汉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许慎简单地指出“一”即为“一也”,强调了“一”作
为数目的概念,表明了“一”在数学和计数方面的重要性。

这种解
释从数学角度阐释了“一”的数值意义,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
一定影响。

总的来说,许慎在《说文解字》第一摘抄中,通过哲学、语言学和数学等多个角度对“一”字进行了深入解释,展现了古代学者对汉字和世界的思考,为后人研究和理解汉字及相关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说文解字指事字独体指事的例子

说文解字指事字独体指事的例子

说文解字指事字独体指事的例子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字典著作,它详细解释了汉字的形体、义理和构造。

其中有一类字叫做指事字,它们的形态与所表示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指事字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指事字的独体性。

首先,我们来看“日”字。

这个字的形状就像太阳升起的样子,它用来表示“太阳”这个意思。

由于太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因此“日”字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指事字之一。

其次,我们来看“月”字。

这个字的形状就像一轮明亮的月亮,它用来表示“月亮”这个意思。

月亮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与四季、农历等诸多元素相连,因此“月”字也是一种典型的指事字。

再来看“山”字。

这个字的形状就像一个三角形的山峰,它用来表示“山”这个意思。

山是大自然中的重要景观,与自然环境、地理地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山”字也是一种独体的指事字。

最后,我们来看“水”字。

这个字的形状就像流动的水波纹,它用来表示“水”这个意思。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水”字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的指事字。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指事字的独特之处。

这些指事字以其形态与所表达的意义相吻合,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外形直观地理解其意义。

指事字的存在丰富了汉字的形态和意义,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学习汉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总之,指事字是汉字中一类独特的字形,其形态与所表示的意义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通过研究指事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也为我们更好地使用、理解和传承汉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指事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字立骨”新议共5页word资料

“一字立骨”新议共5页word资料

“一字立骨”新议“一字立骨”是清人李扶九在《古人笔法百篇》中提出的,也称一字经纬法,或称安设文眼法。

这是我国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创作的一条宝贵的传统美学经验。

下面,就“一字立骨”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一字立骨”中的“一”和”字”应该是“情”与“辞”的意思。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里说:“《国语》言‘物一无文’,后人更当知物无一则无文。

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

”[①]可以看出:这里的“一”是“文之真宰”,即作者的立意、思想感情。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此立文之本源也。

”在《文心雕龙?指瑕》中说:“若夫立文之道,唯字与义。

”这里的“义”、“情”都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的“字”、“辞”都是指语言文字。

刘勰认为“情与辞”、“字与义”是“立文之本源”是“立文之道”。

[②]可见:“一字立骨”中的“一”和“字”实际上是指“情”和“辞”,即刘勰认为的构成作品的两个必要条件。

而“立骨”就是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的作品实体,所以说“一字立骨”又叫“一字经纬”。

其次,“一字立骨”中的“一”是指主脑,即作者立言之本意,所有的字词都要鲜明而集中于这个主脑。

“字”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一字”就是这个词或这个短语或这个句子集中显示了这一个主脑的意思,即一个集中显示了作者本意的词、短语或句子。

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

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

”[①]所以,“一字”就是其要说的“一言”,它体现或表现了作者的用意。

而“一言”被“扩之则为千万言”的就是文章。

所以这里的“一言”、“一字”实际上就是“文眼”。

所以“一字立骨”又称为“安设文眼法”。

“文眼”是我国传统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一个术语。

对于“文眼”的研究,最全最有力度的当属清人刘熙载。

他在《艺概?文概》中说:“文家皆知炼句炼字,然单炼字句则易,对篇章而炼字句则难。

字句能与篇章映照,始为文中藏眼,不然,乃修养家所谓瞎炼也。

汉字构造理论

汉字构造理论

•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汉字的结构,是从古人 在造字时如何通过文字形体来体现文字所 表示的意义出发的。也就是说,是从造字 的角度出发的。 • 从造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分析汉字结 构,其依据是:汉字在造字之初,它的形 体和它所表示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只要按照造字意图,对汉字的形体 结构作出正确的分析,并参考古代文献语 言的用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
第一节
六书说
• 关于六书的名称 • “六书”之称,最早见于 《 周礼 ·地官 ·保 氏 》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 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 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云:“周官保氏, 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 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 许慎,其 《 说文解字 ·叙 》 说:“周礼八岁入 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 • • • •
例字分析: 析 光 男 步
• • • • • • •
劣 歪 尘 尖 木+不\生 木+不\长 不\坐 不\立
1、 同體會意字
• 北 • 屮 从 艸 比 芔 竝 茻
• 例字:林 磊 鑫……
2、 異體會意字
• 分 刀 • • 祭 手 《說文》:別也,從八從刀, 以 分別物也。 《說文》:祭祀也,從示,以 持肉。 《說文》:奴婢皆古罪人。從女
• 所谓象形文字是“画出了一个物件,或一些惯用 的记号,叫人一见就能认识这是什么。”“一定 是独体字”,“一定是名字”,“一定是本名之 外,不含别的意义。” • 所谓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的主要部分”,“不 过象意文字不能一见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的。”
• 唐兰后来在《中国文字学》中写道: • “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 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 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 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 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

指事字举例30个

指事字举例30个

指事字举例30个
指事字(又称处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

常见的指事字有:一、二、三、四、上、下、丨、丩、爻、ㄩ、乏、廷、逆、世、臣、幻、夏、刃、甘、元、示、中、屯、牟、牵、巾、本、末、朱、寸、亦。

指事字分为以下几种:
1、独体指事
凡是独体的文字,在形体上没有经过后来的增减或变更,用来表示抽象事类的叫作独体指事,也就是指事正例。

这类独体的文,通常都是以线条符号来指明抽象事物的意象。

独体指事字例:上、一、二、下、丨、丩、爻
2、合体指事
当已有的文字形象或符号不足以表达抽象概念时,就在这成文的形象上,加些点画以引出概念的方法,亦即以一个文为主体,附加不成文的符号,二者相合
而成的文字,叫做合体指事。

合体指事字例:元、示、中、屯、牟、牵。

3、变体指事
为了要表达抽象的意念,往往把一个成文的形象加以变化或减省一个成文形象的部分笔划,透过这种变化,使人领悟到另一层相关的概念。

这种变易,通常是指位置上的变易,如有的左右相反,有的上下相倒。

变体指事字例:ㄩ、乏、廷、逆、世、臣、幻、夏、刃、甘。

一字断案的历史典故

一字断案的历史典故

一字断案的历史典故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唐玄宗的皇帝。

他非常喜欢书法,经常邀请一些书法家到宫中来展示他们的才华。

有一次,唐玄宗在欣赏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发现了一处错误。

这位书法家在写“龟”字时,少写了一个点。

唐玄宗当即指出这个错误,并要求书法家修正。

书法家非常尴尬,他知道自己的错误被发现了,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

于是,他开始找借口辩解。

他说:“陛下,这个字是故意少写一个点的。

因为乌龟没有点更好看。

”唐玄宗听后哈哈大笑,并回答说:“你说得对,但是我的皇宫里可不是养乌龟的地方。


唐玄宗的回答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双关语,既表达了他对书法家辩解的不屑一顾,也巧妙地避免了直接批评。

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被人们称为“一字断案”。

《说文解字》例说

《说文解字》例说

(清韵逸品) 連環畫雜志手機阅览室《说文解字》的第一个汉字:“一”,相关的字如下:(最初的几个字)在中国文化里, “ 一” 不仅仅是数字的开始, 也代表万物起源, 因为跟“天”、“地”、“神灵”有关的汉字都具有这个符号。

先秦典籍里称:“万物本于一”,早期的中国人,在造字之初,即把一列为所有汉字的起始点,《礼记》里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

”这是儒家的起源说,即“天生万物”,“天生蒸民”。

而“天”起源于“一”,在古文字里,“一”也有“天”的意思,有时,“一”也有“地”的意思这个后面会陆续提到。

(一)《说文解字》里说:“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古人认为,天地是从一开始的,“一”蕴藏着无限大的能量,从无到有,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由“一”生出。

后面大量的汉字跟“一”有关系,遇到的时候再说。

同时代表数字,一横就代表数字一,同理,二横就代表数字二(注意上下两横必须是一般长短,否则就变成会意字的“上”或“下”了。

)三横就代表数字三,四横就代表数字四。

(一的古文写法)凡是在《说文解字》中注明”古文“的,比如“古文某'字样的,就是该字的古文写法,比如上图,《说文解字》里说“古文一”,其实就是古文“一”字的写法,这个字,现在会计们还偶尔用它,是汉字“一”的大写写法,与“壹”有相同意义,其实,这个写法古文就是这样写的,并不是现代新产生的新写法。

(元)《说文解字》称:“元,始也。

从一,兀声”,始,指万事万物的发源。

”《说文解字注》徐锴说“不当有‘声’字”,似乎这里不该有这个“声”字,这一句只是解释“元”字的组成,即上面一个“一”,下面一个“兀”,并不标明这个字的读音,但他后来又说凡是《说文解字》里标明“从某、某声“者,都是”六书“造字法里的”形声“字,至于这个字的读音,他称是“愚袁切”,即愚字的声母,袁字韵母及声调,读yuan二声。

除了万物起源的字义外(“元凶”、“元旦”、“元年”就是用的这个字义),这个字还有“头部”的意思,比如后来我们说的“元首”,还有“上天”的意思,如“元神”,“元命”。

关于《沁园春》词牌填词要点、领格字、词牌词调浅谈汇总

关于《沁园春》词牌填词要点、领格字、词牌词调浅谈汇总

《沁园春》词牌填词要点、领格字、词牌词调浅谈关于《沁园春》词牌填词要点、领格字、词牌词调浅谈汇总引导语:沁园春,是词牌名,那么大家知道《沁园春》词牌的来历等相关的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一、《沁园春》词牌来历《辞海》记载:“沁园春,词牌名。

双调,一百一十四字。

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

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

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

此调的作法是: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

(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

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

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

第六句与第五句同。

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

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

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

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

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尔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

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

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

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

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

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

此调常用对仗句。

又名《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星明》、《千春词》、《大圣乐》等。

(引文见1980年版《辞海》905页),曲牌亦有《沁园春》,大致与词牌相同或有变化。

曲牌是由词牌演化而来,其来历亦相同。

有关《沁园春》词牌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明帝刘庄(显宗)共有11女。

永平三年(60年),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并为其修建园林一座,名为沁园,后为外戚窦宪所夺,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

后发觉,帝大恕,召宪,切责。

……宪大震惧。

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

一字经纬法例说

一字经纬法例说

一字经纬法例说作者:王新年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4年第13期一字经纬法,又称为一字立骨法,指的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就是用一个关键的字或词去谋划写作的方案,营造文章的框架,突现文章的主旨,抒发作者的情感的一种写作技巧。

一字经纬法,古已有之,运用此法最典型、最出色的当数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

其《小石潭记》始终突出一个“清”字:有“清”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真可谓“水尤清洌”;还有“清”人———被贬永州埋名受屈、无人理解的凄清孤寂之人。

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散文名篇《愚溪诗序》,也是一篇成功运用一字经纬法的典型范例。

该文以“愚”字经纬全篇、抒胸中郁闷之气、泄感慨难言之情。

在作者笔下,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八愚仿佛全是自己苦难的知己。

全文虽写愚人愚山愚水,但作者的用心,并不只是为了写这个“愚”字,而是在这种淡然不露声色的叙述中,表现自己对这些奇山异水的热爱和被贬后不能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在古典文学中,一字经纬法经常被运用,从长篇巨著到精悍小诗,均不乏绝妙之作。

诸葛亮的《出师表》紧扣一个“忠”字,反复称引“先帝”,提示“陛下”,一片丹心,溢于言表;而李密的《陈情表》,则以“孝”字贯穿全篇,表明自己不能出仕的苦衷;李白的诗歌精品《蜀道难》,以“难”字经纬全诗,渲染了蜀道之难行;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抓住一个“乐”字,写出了欧阳太守的怡然自得;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以“愁”字立骨,极写愁苦之深;长篇巨著《水浒传》突出一个“逼”字,展现了一幅幅官逼民反的画卷;《三国演义》抓住一个“空”字,演义了一出“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历史戏;《红楼梦》则扣住一个“梦”字,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西游记》则以“游”为中心,描写了九九八十一难,反映了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现实……现代作家运用一字或一词经纬全篇的成功作品也是不胜枚举。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保留篇目,全文就是紧扣“不平凡”一词构思全文、表现主旨的,那傲然耸立的“不平凡”的杨树,象征着同样“不平凡”的英勇抗日军民。

“一字领”例说

“一字领”例说

“一字领”例说“一字领”,正名“一字豆”,“豆”就是“逗”,即句中语气上很短的停顿,称其“领”,是就作用而言的。

“一字领”为词所特有,一般分为五种形式。

1.领三字,如:(1)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林》)(2)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3)?h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四字句的句法一般是二二节拍,像例(1)例(2)例(3)就比较特殊,上一下三,“对”、“是”分别领“长亭晚”、“离人泪”、“英雄泪”。

2.领四字,如:(4)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林》)(5)过春风十里。

(姜夔《扬州慢》)(6)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7)看名王宵猎。

(张孝祥《六州歌头》)(8)望秦关何处。

(陆游《谢池春》)以一字领起,后面接着四字,在词里最常见,从大处看,也是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上一下四,当然“下四”还可细分为“二二”拍。

3.领一句,如:(9)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10)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辛弃疾《贺新郎》(11)但暗忆江南江北。

(姜夔《疏影》)(12)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柳永《八声甘州》)这里的“句”,实际是有“谓”的短语,有的不具有独立性,像例(9)例(10),有的能单独成句,像例(11)例(12),这主要看领字是动词还是虚词。

4.领双句,如:(13)对宿烟收,春禽静。

(周邦彦《大?T》)(1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姜夔《扬州慢》)(15)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林》)例(13)例(14)是领偶句,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例(15)是领复句,“纵”,就是“纵然”、“即使”的意思。

5.领多句,如:(16)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17)正艳李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

(柳永《木兰花慢》)(1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林》)例(16)例(17)所领为整式排比句,“渐”一直管到“残照当楼”,“正”一直管到“芳景如屏”。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 案例5 猫人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 案例5 猫人

案例5 猫人:打造时尚内衣第一品牌金焕民我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认识来写企业研究方面的文章,因为我首先关心的是文章能否让读者从营销角度了解优秀的企业何以优秀,其次是努力发现也许企业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东西。

——题记战略定位成就猫人尽管猫人进入内衣行业已经5年,但真正受到业界关注仅是近两年的事。

以下数字可以基本反映猫人的发展轨迹:与2001年相比,2002年销售增长率为300%,2003年增长率为800%。

与其他竞争品牌相比,猫人的产品独具个性,并且走出了价格竞争的泥潭。

初次接触,笔者很让猫人失望。

因为当负责接待工作的主管王文军先生问笔者是否了解猫人品牌时,笔者坦诚相告:不了解。

实事求是地讲,在采访前,笔者非但不了解猫人,笔者也不了解内衣市场。

只是在采访结束后,通过“恶补”,笔者才具备了写这篇文章最基本的背景资料。

由于职业的关系,在采访中笔者常常提出一些让企业“不舒服”的问题。

这不,当听市场部人员兴致勃勃地介绍完企业发展情况后,笔者便不由自主地提出了第一个让他们“不舒服”的问题:2003年猫人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这个业绩在行业内的排名如何?事实上,如果单单从经营业绩上看,猫人所取得的成绩对于中国整个内衣市场而言,即使不能说微不足道,起码也是并不耀眼。

但以其短期内的成长速度、在业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所创造的发展空间看,它无疑是中国内衣行业“一匹彪悍的黑马”。

一、战略细分:猫人扛起时尚内衣大旗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经历了较长的内衣普及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人形成了穿全棉内衣的消费习惯。

从此之后,多数内衣制造商一直固守着全棉内衣这个概念。

这种认识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更高品质、更高档次内衣的研发和问世。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内衣更是人们生活水平的特殊标志,它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

过去,人们对内衣的基本消费观念是保暖、舒适、方便,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通过内衣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呈现率真、前卫、新潮、美感,成为人们的新的追求。

中国传统诗歌的对仗技巧

中国传统诗歌的对仗技巧

中国传统诗歌的对仗技巧雅石☆对仗,是中国语言文学中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十分广泛。

特别是创作传统体裁诗歌的文学爱好者,必须学会使用对仗。

什么叫对仗呢?简而言之: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使两句之间从形式上相互映衬、从内容上相互补充。

对仗不仅仅运用于传统诗歌,而且还运用于对联、辞赋、散文、现代诗歌、歌曲唱词、戏曲唱词等。

因此,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学习对仗知识,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都大有益处。

一、对仗的起源对称之美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天地对称、日月对称、东西对称、昼夜对称、寒暑对称、阴晴对称……等等,涵盖了天地万事万物之变。

就拿人体来说,有双手对称、双耳对称、双眼对称……等等。

中国古人将这些现象演化为文字形式来抒发情感、表达意愿,可谓是一种伟大的创举。

对仗,从美学角度上讲就是一种类比之美和对比之美。

对仗以文学艺术形式出现应该在两千多年以前,最早的诗集《诗经》和后来的《楚辞》中就已经有了对仗的雏型。

例1.古代诗歌的对仗①《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楚辞》中的《九歌(屈原)》有两句: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到了汉代赋文兴起,骈体文中运用对偶句式逐渐多了起来。

魏晋以后,骈偶之风盛行,文人诗歌中运用对仗的越来越多。

随唐时期在律诗形成过程中,诗歌中对仗的形式发展演变成为几种规范,唐代把对仗作为五律、七律、长律(五言七言)的一种固定表现形式。

宋代格律词中也有要求必须对仗的句子。

二、对仗的要求对仗的基本要求有: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面相对、词性一致、声调(平仄)相对、避免同字,其中古体诗歌不要求声调相对。

分述如下:㈠字数相等:相对两个句子字的数量相同,如:四字对四字、五字对五字、六字对六字、七字对七字等(见例2)。

㈡结构对称:传统诗歌句子结构是由词组构成,相对仗两个句子的词组结构相同,单字词对单字词、双字词对双字词,就是结构对称。

大观区老年大学楹联课自编教材

大观区老年大学楹联课自编教材

大观区老年大学楹联课自编教材教学方针:以提高楹联创作水平为宗旨,坚持正确的楹联理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名词解释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有时可以简称“联”)。

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字数多少无定规,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

若从格律一方面说,联是诗词形式的演变。

联律:(1)字数相等。

(2)平仄相对。

(3)内容相关。

(4)字类、词性、短语成分结构相同。

四声: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四声是:(1)平声。

普通话分化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

普通话一小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

普通话仍是去声。

(4)入声。

是一个短促调子的字。

普通话中无入声,大部分入声在普通话中变成平声。

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对仗:对仗是对偶的特殊形式。

对仗规则:(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交股对除外)。

律诗句型:1、○——○|| ——|2、○|| ——| | ——代表平3、○|| ○———| | |代表仄4、○——○|| | ——〇平仄可易5、○|| ——| —|孤平:在句型○|| ——| | —中,第三个字用了仄声字,就犯孤平。

律、绝、联大忌。

须在第五字用平声字。

三平尾:诗句末三字都是平声字。

律、绝、联大忌。

对仗的种类对仗的范畴越小,就越工整。

诗人们对于动词、副词和代名词都没有详细的分类。

形容词中,只有颜色和数目是自成种类,其余也没有细分。

因此,所谓对仗的范畴,差不多就是名词的范畴。

诗人们对于名词,分得颇为详细。

依照传统的做法,将对仗大致分为十一类,每类又分为若干门。

第一类1、天文门例字:天空日月风雨霜雪霰雷电虹霓霄云霞霭气烟星斗岚阳照晖曛露雾烽火阴飙2、时令门例字:年岁月日时刻世节春下秋冬晨夕朝午宵昼夜伏腊寒暑晴晦朔昏晓闰第二类1、地理门例字:地土山水江河川湖海波潮冰池洲渚林京国郊潭泽渠桥乡村关塞戍城市道路径衢峰园苑圃墓坟岩崖石磴堤陇郭州县邑郡镇墟壤泥畦岸峡田谷岛屿浦溪境家岭原涧渡驿塘沙尘泉冈矶2、宫室门例字:房宅庐舍楼台堂斋宫室阁门闾塔巷街墙垣壁窗牖户槛梁柱檐廊阶砌庭除仓库坛篱扉阙殿井栏楹寺观庙店壕垒屯瓦馆亭榭第三类1、器物类例字:舟船舫车钟磬砧床榻枕簟席茵旌旗鼓角干戈刀剑弓箭枪弩灯镜案座帘帏屏帷幄香烛炉棹桅篷樯帆桨桡壶杯觞樽觥珂铃鞍鞭策绳釜箱箧尺盘盆缸钱瓢勺瓮瓶2、衣饰门例字:衣裳襟袂裙裾巾冠帽环钗佩珰带绂绶簪缨杖屡靴屐袍衫裘襦扇冕旒盔甲3、饮食门例字:酒茶糕饼饧醪斋药丹餐茗酿浆饭肴馔蔬笋菜醋粥膳盐酱羹汤脯蜜第四类1、文具门(包括文人用品)例字:笔墨纸砚笺印钤筒筹签书剑琴瑟弦箫笛棋卷轴幅幛简策册翰毫2、文学门例字:诗书赋檄疏章句经论集策约文字信缄诏令符旨敕篇编碑碣词辞咏图书歌谣制诰典籍札第五类1、鸟兽鱼虫门2、草木花果门第六类1、形体门例字:首准髯筋胫影魂魄声音容面迹踪步足膂2、人事门(一部分由动词转成)例字:功名恩怨愁闲才情歌舞妆吟笑谈宴游羞妒言论志道思感荣宠爱憎语辞力势醉梦气怀意事心性灵德品行第七类1、人伦门(人品包括在内)例字:兄弟父母君臣夫妻朋友翁姑子妇儿女婿叔伯伴侣圣贤仙佛鬼将相士农侯王军兵渔樵叟僧尼伎(妓)2、代名对例字:吾我余予汝尔君子他谁何孰或自己相者入(此,入普通形容词类)第八类1、方位对例字:东南西北中外里边前后左右上下2、数目对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双孤独数几半再扁(舟)群诸众3、颜色对例字:红黄黑白青绿赤紫翠苍蓝碧朱丹绯赭金(黄)玉(白)银(白)粉(白)彩素玄黔缁皓4、干支对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第九类1、地名对2、人名对第十类1、同义连用字(大致相似义亦包括在内)2、反义连用字3、连绵字4、重迭字第十一类1、副词(其由形容词转成者不列)例字:忽渐才乍已将欲拟即皆俱争(怎)岂空徒枉频屡每亦却休莫不未只但惟尚又复曾尝须应宜合犹虽且更可能殊甚颇稍堪竟还顿浑转翻浪2、连介词例字:与和共同并且还于而则因为之3、助词例字:也矣焉旃哉与乎耶尔然止之以上所分各类,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领子结构

领子结构

(二)翻折领结构设计
2、一片折领制图原理:
(二)翻折领结构设计
3、影响倒伏量大小的因素:
①领座
领座越低,领外口弧线长,外 形曲度大,倒伏量大; 领座越高,领外口弧线短,外 形曲度小,倒伏量小。
(二)翻折领结构设计
3、影响倒伏量大小的因素:
②领面与领底的差量
领面与领底的差量越大,领外口弧线长, 外形曲度大,倒伏量大; 领面与领底的差量越小,领外口弧线短, 外形曲度小,倒伏量小。
THE END
一是和领口相接的立领底线的形状;(决定作用) 二是立领的采形 。(领底线上曲或下曲就构成了钝角和 锐角的立领结构)
二、立领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二)结构原理
1、立领的直角结构
垂直型立领(L1=L2 、 а1= а2 = 90° )
2、立领的钝角结构及其质变
内倾型立领( L1> L2, а1,а2 >90°)
• 翻驳领定义
由驳领和翻领组合而成;也有的驳领没有串口线结构, 领面与驳头是一个整体,如香蕉领、青果领、燕尾领等。 驳领属于开门领,按翻驳长度可分为短驳头、中驳头、 长驳头三种; 按宽度可分为宽驳头、中宽驳头、狭驳头三种;
驳领是翻领和平领的结合,领颈肩后是翻领的形式,颈肩前 呈“V”形平贴在前胸上左右侧,结构上由领座、翻领和驳头三部 分组成,给人以成熟、大方、稳健而神气之感。其形态设计变化 主要在领面的宽窄、缺口上下角度的大小、翻折线的高低变化, 以及驳头或翻领部分的装饰变化。
一、无领结构设计原则:
• 横开领的宽度一般为10~18cm,距离肩点3 ~5cm,以保证领口造型的稳定性。当侧 颈点远离颈根时,后横开领要大于前横 开领,这样前领中心才不会起浮。 • 直开领的开度前部一般不能超过胸罩的 上口线,后部一般不能超过腰节线。

一字得力通首光采———现代“一字师”故事集锦

一字得力通首光采———现代“一字师”故事集锦

SECRETARY ’SCOMPANION语言学习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清·顾文炜《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诸如此类的诗句全是诗人们的真切体验,说的都是“炼字”之艰难。

“古人不废炼字法”(清·沈德潜《说诗晬语》),甚至要求“隔日一删,愈月一改”(清·李渔《闲情偶寄》),就是因为他们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境界,他们认为“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清·袁枚《随园诗话》)。

因而他们在为后人留下灿若繁星的优美诗篇的同时,也给后代留下了不少趣味盎然的炼字佳话。

古人如此重视“一字之改”,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读读现代“一字师”的故事,定会对我们的思维拓展、写作水平的提升有所裨益。

陶行知的“一字师”1932年,国民党反动当局查封了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

附小的同学们只好自己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所“自动学校”,坚持学习,互教互学。

陶行知见此情景,十分感动,当即赋了一首题为《小先生》的诗盛赞孩子们: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孩子们读后十分高兴,倍受鼓舞。

这时有一个女孩却提了一个小小意见:“‘大孩自动教小孩’这句诗不符合事实,‘大孩自动’,小孩难道就不‘自动’吗?小孩难道就没有教大孩?我看应该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陶行知听后非常惊喜,连忙说:“对,对!你批评得真对。

”当即把诗中“大”字改为“小”字。

一字之改,意思表达更准确了。

从那以后,只要提起此事,陶行知便说那女孩是他的“一字师”。

作为教育家的陶行知非常谦和地听取小学生意见的行为令人感动、让人赞赏。

郭沫若的“一字师”194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屈原》在山城重庆公演,反响强烈。

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律平仄韵律

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律平仄韵律
——牛峤《江城子(䴔䴖飞起郡城东)》
【注】第一句可作“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句前四字亦可作“仄仄平平”。
②双调例词: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例词: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注】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处颇多,须善掌握调配。
定格: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例词:
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双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冯延巳《点绛唇(荫绿围红)》)
3、谒金门
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13、沁园春
又名《寿星明》。一百一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亦有于过片处增一暗韵者。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
定格: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七言 三二二句式

七言 三二二句式

七言三二二句式词既然被称之为长短句,自然不像律诗句式那样整齐划一,循规蹈矩。

律诗的句式充其量就两种,不是五字句就是七字句。

而词的句式,说千变万化有点言过其实,用参差不齐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词句从1-10多字句均有,而小令3-7字句最为常用。

词句的节奏、格律和律诗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就不举例了,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不同之处。

1、词的句式不避拗句,即使句中出现拗句,也不需要像律诗那样去救。

拗句情况在词的写作中比较常见,是根据汉语声调的特点,有意识的安排一种高低急促互相交替的节奏。

使词句具有优美的声律,不仅咏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还可加深意境,激发情感。

所以,在我们填词时,不要任意改动词谱中的平仄规律。

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起舞弄清影”(仄仄仄平仄),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拗句。

2、在词中,大多数不会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的情况,但在有些词牌中也可以见到,特别是在变格词牌中更明显。

例: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平平仄仄仄仄),“凄凄惨惨切切”(平平仄仄仄仄)。

同时,在三字领的情况下,三连仄就更普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例:在某些词牌的某些句子中,格律会非常宽,例如生查子,首句格律为◎◎◎⊙⊙,(其中◎是应仄可平,⊙是应平可仄),但一般为了音律问题,应避免这种情况,最好作律句处理。

3、词的句式中不避孤平孤仄,在律诗中孤平孤仄句式是大忌,在词中则随处可见。

例: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

野店鸡号。

旅枕梦残”,其中“旅枕梦残”为(仄仄仄平)。

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起舞弄清影”(仄仄仄平仄)。

而词,为什么要用拗句,主要是为了衬托某种气氛和情绪,有的是为了张大气势,有些是为了在一段平静后的一飞冲天,还有些是为了表达感情的起伏,因此,千万不要为了让句子顺口,而私自将拗句改成律句去写,这不是创新诗词,而是不得其法。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词和诗在创作思路上有很大的区别,现代诗词创作,往往词弄得好的人,诗不一定好,反之亦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领”例说
“一字领”,正名“一字豆”,“豆”就是“逗”,即句中语气上很短的停顿,称其“领”,是就作用而言的。

“一字领”为词所特有,一般分为五种形式。

1.领三字,如:
(1)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林》)
(2)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
(3)?h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
四字句的句法一般是二二节拍,像例(1)例(2)例(3)就比较特殊,上一下三,“对”、“是”分别领“长亭晚”、“离人泪”、“英雄泪”。

2.领四字,如:
(4)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林》)
(5)过春风十里。

(姜夔《扬州慢》)
(6)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7)看名王宵猎。

(张孝祥《六州歌头》)
(8)望秦关何处。

(陆游《谢池春》)
以一字领起,后面接着四字,在词里最常见,从大处看,也是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上一下四,当然“下四”还可细分为“二二”拍。

3.领一句,如:
(9)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10)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辛弃疾《贺新郎》
(11)但暗忆江南江北。

(姜夔《疏影》)
(12)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柳永《八声甘州》)
这里的“句”,实际是有“谓”的短语,有的不具有独立性,像例(9)例(10),有的能单独成句,像例(11)例(12),这主要看领字是动词还是虚词。

4.领双句,如:
(13)对宿烟收,春禽静。

(周邦彦《大?T》)
(1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姜夔《扬州慢》)
(15)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林》)例(13)例(14)是领偶句,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例(15)是领复句,“纵”,就是“纵然”、“即使”的意思。

5.领多句,如:
(16)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17)正艳李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

(柳永《木兰花慢》)
(1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林》)
例(16)例(17)所领为整式排比句,“渐”一直管到
“残照当楼”,“正”一直管到“芳景如屏”。

例(18)所领为散式排句,由短渐长,似断实续,凄婉缠绵。

由以上示例,不难看出:“一字领”或为虚词,或为动词;“一字领”大都读去声。

常与词打交道,还会发现,虚词领字远远多于动词领字。

另外,又由于每一词牌字数一定,处于“领”地位也就有不止一字的,如:
(19)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2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有人把例(19)(20)(21)中的“遥想”“安得”“是处”“惟有”称为“两字领”或“双字领”,似乎也不无道理,存在总有些合理性,不妨视为特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