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比的应用练习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教案设计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教案设计2
2、练习13 11
问:4∶1是哪两个数量的比?长和宽对应的总长度是40米吗?为什么?
要下求什么,再求长和宽?
上下练习。
3、练习13 13
明确题意后指出:能根据数量与比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它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
学生口述后解答。说想法。
能把(2)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
练习13 12 13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
比的应用练习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10 月21 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比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加深认识不同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用比表示下列数量之间的关系。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1.5倍。
公牛头数是母牛的1/3
摩托车辆数是自行车的2/5。
解答应用题
配制黑火药用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这三种原料重量的比是15∶2∶3。要配制240千克这种黑火药,需要三种原料各多少千克?
上下练习;
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是什么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训练
二、应用题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口算
练习13 10
说出下面每句话的具体意思。
一本书,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2∶1。
苹果筐数和橘子筐数的比是3∶4
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将通过两个例子来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并理解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供我们讨论。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然后,我会通过两个例子来解释比的基本性质,并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能够即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公式,并附上相关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答案: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应用。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她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这是因为在比的基本性质中,包含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我们需要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比的基本性质是指在比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个概念可能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来解释比的基本性质。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3:5。

如果我们同时给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乘以2,那么小明就有6个苹果,小红就有10个苹果,他们的苹果数量之比仍然是3:5。

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6课时比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6课时比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强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比较价格?怎样比较价格更合理?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出比的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比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学会求比值。
3.通过情境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比的概念,讲解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read as "a to b" or "b per a".
2.能够正确地读写比,明白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学会求比值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赛时比较成绩等。
3.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比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比的含义,体会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比的应用练习——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的应用练习——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作为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的一部分,比的应用练习是学生们进一步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的重要环节。

比的应用练习通常由老师给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们通过对不同物品的数量大小进行比较,运用相应的比较方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这一练习的教学方法,以及其对学生的益处。

比的应用练习适用于六年级以上的学生,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比较概念和数学操作技能。

在比的应用练习中,老师可以使用各种场景,如购物、旅游、运动等,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和计算。

例如,老师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小明要买一瓶水,如果500毫升的水卖5元,1000毫升的水卖9元,哪一种水比较合算?”学生们可以通过先计算每毫升水的价格,比较哪种水的价格更划算。

比的应用练习有许多益处。

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概念和数学操作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分析和推理,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比的应用练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用实际情境比较不同物品数量大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符号的实际应用。

比的应用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比的应用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实际应用中数学概念的使用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技能。

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练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教授学生比的通比商的详细计算方法,或者让他们发现相同性质的物品比较时,可以直接复制运算。

老师应该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运算错误时,应及时纠正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解法。

比的应用练习是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 比的读写:比的读法与除法相同,比的写法比号写作“:”或“∶”,比的前项和后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 比的基本运算: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比的基本运算。

2. 难点:比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的意义,比号的读写方法,比的基本运算。

3. 练习:进行比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应用。

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 比的读写:比的读法与除法相同,比的写法比号写作“:”或“∶”,比的前项和后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 比的基本运算: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读写、比的基本运算。

2. 难点:比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入比的概念。

扬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案

扬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案

扬州某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但是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2.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级,甲班有40人,乙班有30人,问甲班和乙班人数的比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巩固对比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练习题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和参考。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供您参考。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一、教学情境在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班级人数的比较、物体长度的比较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回顾和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材,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多个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对比的意义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比的性质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比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的意义和性质。

2.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比的运用。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题:某商品的原价是120元,商店进行打折促销,打折力度是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

讲解比的定义:比是两个数的比较,用冒号“:”表示。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计算以下比的值:2:3, 4:6, 5:10–判断以下等式是否成立:4:6 = 2:3, 8:12 = 2:3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案例:某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30人,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比应用》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应用》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应用》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比应用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和用法。

2. 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问题解答。

3. 能够分析问题,提取比的关系、比的大小。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运用比进行有效的问题解答。

2. 能够分析问题,提取比的关系、比的大小。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粉笔、教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一下比的概念和用法,并举例说明。

Step 2:讲授比的应用问题解答方法1. 让学生观察两个事物的数量或大小差异。

2. 引导学生提取问题中的比关系。

3. 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根据比的关系解答问题。

Step 3:板书总结总结比的应用问题解答方法,并引导学生复习概念和用法。

Step 4: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应用问题解答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解答过程,并及时给予反馈。

Step 5:拓展延伸扩展一些更复杂的比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Step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进行问题解答。

Step 8:课堂反思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扩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比的应用问题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资源:教具卡片、练习题。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参与度、解答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的两个数称为比的项,比的前项称为比的第一项,比的后项称为比的第二项。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项相乘或相除,比的大小不变;比的两个项相加或相减,比的大小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新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 练习新课: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4. 讨论新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2. 板书内容: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综合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练习:通过解决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6个苹果,小明的苹果数量是小红的多少倍?”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引出比的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6教案苏教版.doc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6教案苏教版.doc

课题:比的意义学习内容:p68-p70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学习目标:1.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3. 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学习的另一个难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找到例1实物图2.思考:“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怎么表示呢(相差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倍数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明确课题)1. 学习比的意义。

(1)思考:29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提示]: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明确)(2)392求的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什么叫作比?(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找到试一试。

思考: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讨论:如果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2. 学习例2(1)找到例题(P69)后,填表o(2)思考: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 : 15表示什么?900 :20又表示什么?学习调整20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除了可用语言表示,如:“2 比3”,还有怎样的记法?注意观察。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对比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练习题,既有基础题,也有拓展题,既能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对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深层次的比的意义和性质理解不够透彻,需要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

同时,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练习课的学习方式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对深层次的比的意义和性质理解不够透彻,需要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的意义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6 比的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新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6 比的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新版】

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材第56~58页练习九的第5~13题及思考题。

1.使学生加深对比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理解,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并能正确区分求比值和化简比。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概念解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正确区分求比值和化简比。

课件。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比?比有什么基本性质?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忆并口答,教师板书。

比比的意义——求比值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提问: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1.完成教材第56页的第5题。

提问:怎样判断谁和谁的比值相等?学生:先分别求出各比的比值,然后再连线。

2.完成教材第57页的第6题。

比较这道题中的三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化简比?第(1)组是整数比,第(2)组是分数比,第(3)组是小数比。

化简比时,可以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也可以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求商的方法来化简。

请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展示学生化简比的过程,全班判断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第57页的第7、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写出比并化简。

提问:通过计算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由第7题计算国旗长和宽的比,明白了所有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由第8题的计算结果知道了不同的正方形的边长比与面积比的关系。

4.完成教材第57页的第9题。

让学生先化简比,再求出比值,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对照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异同。

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区分:(1)从意义上区分;(2)从计算方法上区分;(3)从计算结果上区分。

教师在学生进行区分的同时完善下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教材第57、58页的第11~13题。

学生认真审题,独立完成,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7.完成教材第58页的思考题。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可以把小长方形的总面积看成4份,大长方形的总面积看成6份,它们面积的比就是4∶6=2∶3。

1.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

(1)篮球的个数是排球个数的几分之几?(2)排球的个数是篮球个数的几分之几?(3)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4)排球和篮球个数的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2.解放路小学今年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倍。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比的概念、比例尺、等比例数列等知识点。
首先,我会解释比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明白比的意义。然后,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讲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举例说明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1)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打折、地图距离测量等),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
以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讲解比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等比例数列的性质等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比的应用。
(3)巩固练习: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比的基本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比进行数学表达。
2.学会使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图形放大与缩小等。
3.掌握比例的性质,如比例的基本性质、等比例数列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分配物品等。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对比例尺、等比例数列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感悟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6比的意义》导学案教学习题设计_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6比的意义》导学案教学习题设计_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6比的意义》导学案教学习题设计_教学设计
6比的意义
内容
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分子相当于(),分数线相当于(),分母相当于(),分数值相当于()。

3.阅读教材第53页例7。

2杯果汁和3杯牛奶,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这两个数量还可以写成杯数的比,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

4.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记作()。

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记作()。

5.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

6.两个数()叫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叫比值。

7.“∶”是(),读作()。

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比的后项不能为()。

8.2∶3可以写成(),仍读作()。

9.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血小板的寿命只有10天。

写出红细胞与血小板的寿命比。

10.求出下面比的比值。

35∶105∶6∶2.5∶2
温馨
提示知识准备:分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1.分子分母分数线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3.3比22比3
4.3∶22∶3
5.前项后项
6.相除商
7.比号比前项后项0
8.2比3
9.120∶10
10.。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应用练习课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应用练习课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应用练习课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应用,包括比的概念、性质、比的计算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复习比的定义,理解比的意义。

2. 比的性质:复习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反比、合比等。

3. 比的计算:练习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等。

4. 比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知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复习:简要复习比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3. 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讲解:针对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板书设计1.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练习课2. 内容:比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及应用3. 示例:通过示例展示比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比的应用实例,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比的应用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说明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学生需要深刻理解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这是比的应用的基础。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长度等,来帮助学生建立比的概念。

2. 比的性质:比的性质包括比的反比、合比等,这些性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应用练习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练习十四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2、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比和分数相互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电脑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十四第6题,让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出示练习十四第10题,指名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1)学生默看题目,找一找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展示学生的练习,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教师提问:为什么第(1)小题用40×35+3 ,而第(2)小题只用40×35来解答呢?
2、做练习十四第8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练习
(3)把第8题中“白兔有15只”改成“黑兔有12只”,把问题改写“白兔”有多少只?再让学
生解答,并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教师提问:这两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法。

3、补题练习:
教师出示:苹果的重量和梨子的重量比是5:4
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1)指名说一说5:4的含义
(2)学生口头编题,口头列式,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
4、做练习十四第12题
(1)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目必须先求什么?(速度和)
(2)学生练习
(3)集体讨论。

教师强调要注意找准数量与比之间的对应关系。

5、做练习十四第13题
(1)指名读第1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a、学生编题,同桌交流
b、指名回答,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C、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完成第(2)小题
三、综合练习:
张大伯和孙大伯、吴大伯三家合作办了一个养牛场,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一年下来,除去各种支出,还节余10万元,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钱呢?
三家合作办养牛场的情况如下表
姓名在养牛场人数投入资金
张大伯 1 8
孙大伯 2 2
吴大伯 2 0
五、按人数分:
张大伯:10×12+2+1 =2(万元)
孙大伯:10×22+2+1 =4(万元)
吴大伯:10×22+2+1 =4(万元)
五、按投入金额分:
张大伯:10×82+8 =8(万元)
孙大伯:10×22+8 =2(万元)
吴大伯:0
3、其它分法:
四、课内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练习了什么内容?比的知识的应用题一般是怎样解答的?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9、1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