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1. 在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 在实验操作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测力计和距离尺的使用。
3. 引入更多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实验展示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计算题:要求学生计算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如在恒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功,以及在变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功。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功的概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怎样才叫做功”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怎样才叫做功”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怎样才叫做功”的重点,强调“怎样才叫做功”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怎样计算功”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怎样才叫做功”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怎样才叫做功”的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怎样才叫做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5. 思考题: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最终停止在力的作用点,求物体所做的功。
答案:物体所做的功 = 力 × 距离 = 0J,因为物体最终停止在力的作用点,没有移动距离。
举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在线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2016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
2016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在教学活动中,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始终秉承着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参与,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理解“功”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
4. 互动环节: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功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我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自信。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这样,既能够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引入环节的设计二、实践操作环节的安排实践操作环节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沪粤版九年级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1.1节,主要讲述怎样才叫做功。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指出功的概念,说明功的计算公式。
2. 功的性质:讲解功的正负性,说明功的单位。
3. 功的应用:举例说明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重点: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运动员举重的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举重时做了多少功?2. 概念讲解:讲解功的定义,指出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
3. 性质讲解:讲解功的正负性,说明功的单位是焦耳。
4. 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人的行走等。
5. 例题讲解:以一道计算功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计算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7. 板书设计:列出功的计算公式,标注功的正负性和单位。
8.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计算功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10N的作用,移动了5m的距离,求物体所做的功。
答案:物体所做的功 = 力× 距离× cosθ= 10N × 5m × cos0°= 50J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机械效率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上述教案中,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指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力对物体做功,即使用功的公式W=Fs。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以及与其他能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计算功的方法,知道功的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W=Fs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木块等)。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人提着水桶上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写出功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解释。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解释其含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典型例题,如计算一个人提着10N的力,移动了5m,做的功是多少。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6.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然后计算拉力做的功。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怎样才叫做功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3. 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提着10N的力,移动了5m,做的功是多少?(2)用20N的力推动一个物体,物体移动了10m,做的功是多少?2. 答案:(1)50J(2)2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指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力对物体做功,即使用功的公式 W =F × s,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以及与其他能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 功的意义:讨论功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如判断能量的转化、计算物体的能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功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器。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力对物体做功。
2. 讲解功的定义:详细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强调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讲解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焦耳(J),以及与其他能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讲解几个典型的例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怎样才叫做功2. 板书内容:a.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b.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c. 功的单位:焦耳(J)d. 功的意义:判断能量的转化、计算物体的能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i. 用力推一辆小车,推力为 10N,移动距离为 5m;ii. 举起重 10N 的物体,提升高度为 3m。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使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功的应用:功是物理学中能量转化的量度,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由于受到力而发生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功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功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与功有关的现象,比如举重、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力、距离和功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力的作用使物体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的关系,进而引入功的概念。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白功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求解功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怎样才叫做功概念:使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计算:功 = 力× 距离单位:焦耳(J)应用:描述物体由于受到力而发生的能量变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两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力:F = 10N,距离:d = 5m力:F = 8N,距离:d = 10m2. 答案:力F = 10N,距离d = 5m时,功W = F × d = 10N × 5m = 50J力F = 8N,距离d = 10m时,功W = F × d = 8N × 10m = 8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功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功的计算方法。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11.1怎样才叫做功_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11.1 怎样才叫做功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从力和运动的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功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以及功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章节为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怎样才叫做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理解功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功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以及功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力和物体的移动有什么关系?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当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移动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3. 功的计算方法:教师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即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同时,强调计算功时要保证力和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道有关功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5m,求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答:10N × 5m = 50J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练习题:一个力为8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3m,求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答:8N × 3m = 24J6. 板书设计: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做功——》力× 距离(功)六、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我们把物体从地面抬到桌子上时,感觉累?答案:我们把物体从地面抬到桌子上时,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对物体做了功,因此感觉累。
2. 完成课后练习题:(1)一个力为6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4m,求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答案:6N × 4m = 24J(2)一个力为12N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4m,求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答案:12N × 4m = 48J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力对物体做功的含义和功的计算方法。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着一桶水走一段路,让学生感受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介绍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如何计算功,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提着一桶水爬楼梯,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功的定义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公式二、功的计算1. 直接计算法2. 间接计算法三、功的应用1. 实例分析2.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功。
2. 请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计算功。
3. 请思考一下,功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应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的应用。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一下,除了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哪些领域会用到功的概念,举例说明。
11.1 怎样才叫做功—2020秋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2020秋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内涵。
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功的计量方法。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应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公式讲解:教师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4.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应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单位4. 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1)提起质量为2kg的水桶,高度为5m,所做的功为多少?(2)推一辆质量为100kg的小车,移动了10m,所做的功为多少?答案:1. 功的概念: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业,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计算方法: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2. (1)W=2kg × 9.8m/s² × 5m = 98J(2)W=100kg × 9.8m/s² × 10m = 98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19年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案:2019年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1章第1节,具体内容如下: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指出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
2. 功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功,根据力和物体位移的方向关系,分为正功和负功。
3. 功的性质:探讨功的性质,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功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力和位移方向关系对功的正负影响。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功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力的作用使物体移动的情景,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功的定义,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关系,解释功的正负。
3. 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功的计算例子,讲解如何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判断功的正负,以及如何计算功的大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关于功的计算题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功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功的概念1.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2. 符号:W3. 单位:焦耳(J)二、功的计算1. 力与位移的方向关系2. 功的正负判断3.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计算下面几个物理情景中的功:(1)用手提着一只重为20N的物体,上升了3m,求手对物体做的功。
粤沪版九年级上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案:粤沪版九年级上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一种量度,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向学生介绍如何计算功,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功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提着一桶水行走,让学生感受力对物体的作用,从而引出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功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6.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含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实例应用。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功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说提着一桶水行走是做了功。
2. 已知一个力为10N,物体位移为5m,求这个力做的功。
3. 举例说明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因为提着桶水行走时,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所以力做了功。
2. 10N × 5m = 50J3. 例如,推土机推土时,推土机对土做的功可以将土移走,完成工程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功的其他相关知识,如功的单位、功的分类等。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功的定义,并能够用公式计算功;•掌握用力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夹角判断功的正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功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用力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夹角判断功的正负;•将功的概念和实际应用进行联系。
五、教具准备•板书工具•计算器•实验器材(如活塞、砝码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功吗?大家举一些有关功的实际例子。
”2. 理论讲解首先,教师通过板书和示意图给出对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做功而产生的作用。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夹角的概念,并强调用力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为零时,功为零;夹角为锐角时,功为正;夹角为钝角时,功为负。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板书和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功的计算方法。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力和物体移动的实例,给出功的公式,并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3. 实验演示为了加深学生对功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活塞和一些砝码,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力对相同质量物体的移动所做的功,以及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力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夹角对功的影响。
4. 讨论与应用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功的规律,并对功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划船运动员要迎着水流划船?为什么使用斜面抬重物比直接抬重物省力?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进行思考和解答。
5. 拓展练习最后,教师可以留一些拓展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功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下一个主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什么是功以及如何计算功有了初步的了解。
2019-2020最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word版
2.请同学们将书从地面移到桌面再观察下面的实验,共同体验一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将掉到地上的书捡起来如图11-1-2甲所示,让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书所受的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如图11-1-2乙所示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11.1 怎样才叫做功
一、怎样才叫做功
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二、怎样测算功
1பைடு நூலகம்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公式和单位
①计算公式:W=Fs②功的单位:焦耳(J)
三、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大量的事例讲解了做功的条件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同时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解题的基本格式.但是课后仍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做功的条件分不清,下节课仍需加强.
匀速托起鸡蛋,手的托力F等于鸡蛋的重力F=G=1N
鸡蛋在托力的方向上上升的距离s=1m
托力对鸡蛋做的功W=Fs=1N×1m=1J
[思考2]人拉着重为20xx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了5m.有同学说:在这个过程中,人做的功是W=Fs=20xxN×5m=10000J.他的算法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
在这个例子中,要计算出人拉车的力所做的功,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为什么?
(2)装卸工人运送货物分两个阶段:竖直搬起和水平移动,在第一个阶段,工人向上搬起货物,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后放在肩上,工人对货物做了功;第二阶段,因为工人用力方向向上,运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在支持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支持力不做功.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5. 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怎样才叫做功”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 实践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功的概念。要求:实验设计要合理,能够清晰地展示功的概念,并记录实验结果。
作业反馈:
1. 计算题:
- 针对每个计算题,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是否正确应用了公式W=FS。
-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如牛顿(N)和米(m)。
- 开展科学探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科学探究项目,通过实际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了一节关于“怎样才叫做功”的物理课,总的来说,感觉课堂氛围不错,学生们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讲解功的计算公式时,可能讲得太快,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放慢讲解速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并跟上进度。同时,我也会在讲解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的第一节11.1怎样才叫做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以及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计算功的公式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以及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功的公式以及功的物理意义。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做功的问题。
2. 讲解功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功的定义,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3. 讲解功的计算:展示功的计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4. 讲解功的物理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5. 例题讲解: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场练习课本上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7. 作业布置:布置课本上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怎样才叫做功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W=FS功的物理意义:能量转化的量度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功的概念。
2. 计算下列各题:(1)一个力为10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这个力做的功。
(2)一个力为5N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0m,求这个力做的功。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怎样才叫做功。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11章第1节。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物理学中,一个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功的单位,如何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力的作用使物体移动距离的例子,如推车、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
2. 讲解功的概念:力的作用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3.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4. 讲解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5. 例题讲解: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7. 板书设计:力距离——×——=——功功8. 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0米,这个力做的功是多少?答案:功=力×距离=10N×10m=100J题目2:一个重为20牛的物体,从地面抬高到3米高处,人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答案:功=力×距离=20N×3m=60J题目3:一个推力使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5米,推力的大小为15牛,推力做的功是多少?答案:功=力×距离=15N×5m=75J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1如何才叫做功教案
第十一章课题1《如何才叫“做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明白得“做工”与“做功”的区别。
(2)把握做功的要素,能够判定物体是不是做功。
(3)把握功的测算方式,了解机械功原理。
2.进程与方式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做功的明白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与关切社会生活中的做功现象,体会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使学生明白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明白得做功的要素,能够定量计算做功值。
【教学难点】判定物体是不是做功,做功的正确计算方式。
【教学方式】观看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咱们在以前的学习进程中已经学习了力和距离的概念。
但力和距离不能直接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咱们需要评判力在距离上的积存。
咱们什么缘故要引入机械呢?【过渡】人类利用机械做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利用蒸汽机做功,带动火车运行。
什么缘故利用机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明白做工和做功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1.介绍做功与做工的区别【过渡】大伙儿看讲义图11-1,在左图中人用力推汽车,但没推动,右图中人使劲搬石头,也没搬起来。
咱们依照体会明白,在做图中所示的活动中咱们会大汗淋漓,使尽全身力气,确实做了“工”,但从物理学概念上来讲,咱们并未“做功”。
那么什么情形下才算做功呢?做功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意义呢?(1)如何才叫“做功”咱们来看活动1,找出讲义上图11-2中左图和右图的一起点。
从左图中咱们发觉人在提拉铁球时对铁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将铁球提起了一段距离;与左图类似,右图的人在推车子的时候对车子施加了力的作用,然后将车子推了一段距离。
在物理学上,他们都做了功,但与图11-1不同的是,他们在施加力的同时,使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
【提问】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力,而且物体有移动距离,就以为做功了呢?很显然不是如此的,咱们能够注意到图11-2中,物体的移动方向与作使劲方向相同。
也即是说,做功需要使物体在力取得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
11.1 怎样才叫做功
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
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
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多媒体设备、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
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
”大华百思不得其解。
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才叫“做功”
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所示)。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2.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1)这两个实验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功的概念: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二)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活动:
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送给老师。
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模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做没做功。
3.分析课本活动2,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
先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
4.练习:分析下列物体受到的力,并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1)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为什么?
(2)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对小车做功了吗?为什么?
(3)工人推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当工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工人还对小车做功吗?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
(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
典例解读下列事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B.扛着米袋慢慢登上楼梯
C.提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D.用300 N的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解析】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缺一不可,否则没有做功。
【答案】B
(三)怎样测算功
1.功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