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精准扶贫的机理及路径分析——以广西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在全球消除贫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坚持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精准扶贫方略有效结合。
201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
坚战的决定》中提出要“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工程”,
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与15部委联合印发的《关
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电商扶贫的目标和任务。
2018年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突出扶贫导向全力抓好电商扶贫政策贯彻落实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扶贫导向,推动电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电商扶贫在制度层面获得了更大的支持。
电商精准扶贫是依托电子商务这一载体,推动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提升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群众脱贫能力,最终实现增加贫困家庭收入的精准扶贫方式。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推动下,电商精准扶贫作为贫困地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突破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对电商精准扶贫方面的探索,因此从学理上展开对电商精准扶贫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电商精准扶贫文献综述
电商精准扶贫是将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工作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已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和方法。
目前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关注,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内涵研究。
电商扶贫是基于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起来的新的扶贫模式,对其概念的界定至关重要,部分学者如汪向东等[1]、解梅娟[2]对电商精准扶贫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
二是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作用和意义研究。
如张岩等[3]、余雪
电商精准扶贫的机理及路径分析
——
—以广西为例岑家峰
[摘要]电商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在带动贫困地区
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体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电商精准扶贫机理的分析,构建电商精准扶贫的分析框架,结合对广西电商精准扶贫典型案例研究,发现电商精准扶贫具有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路、节省贫困家庭生活开支、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发展能力、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正面效应,能够有效提高精准扶贫效率。
但同时也存在着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贫困人口获得感不强、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电商人才匮乏等诸多方面瓶颈,需要从强化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贫困地区产品品牌意识,提升贫困人口获得感,完善贫困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和引进农村电商人才等方面入手突破发展瓶颈,使电商精准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经济;电子商务
[作者简介]岑家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助理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8[中图分类号]F323;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9)03-0007-07
2019年第3
期
7
DOI:10.16523/j.45-1319.2019.03.002
源等[4]阐述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扶贫开发的作用和意义。
三是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形成了电商精准扶贫模式,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梳理研究,如石明总结了陇南市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5]。
卿春等研究了贵州省台江县实施的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6]。
覃伟华探讨了广西“空店”电商精准扶贫模式[7]。
四是加快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基于当前电商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少学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如陈晓琴等[8]、王旭杰[9]、郑瑞强等[10]、颜强等[11]都提出了推动电商精准扶贫持续发展的路径或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关于电商精准扶贫研究对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具有参考意义,但系统性深度研究还很鲜见,为此,本文将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出发,深入分析电商精准扶贫的机理,构建电商精准扶贫的分析框架,并以广西为例分析电商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推动电商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新时代深入开展电商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指导。
二、电商精准扶贫的机理分析
在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政府是重要支持,政府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重要推力,也是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的作用更加凸显[12]。
各
级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或措施对电子商务进贫困村进行引导,并不断完善贫困地区道路、互联网、物流等电商发展的基础条件,引导电商企业到贫困村发展,使电商精准扶贫成为现实。
电商企业主导推动是促进贫困地区电商发展的关键,电商企业通过对贫困地区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对农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对电商人才进行系统培训,使电商精准扶贫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物流企业全力支持配合是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的保障,物流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电商企业及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物流配送、产品仓储等方面支持,使电商精准扶贫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农村电商带头人积极推动是促进贫困地区电商精准扶贫有序开展的重要支撑。
贫困地区群众将生产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电商企业进行销售,使电商精准扶贫发展更加持续。
通过党委政府、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及农村电商带头人合力推动使得贫困地区电商快速发展,加上贫困地区群众及农民合作社的广泛参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生态的形成。
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生态形成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益处:一是促进农产品上行,打开产品销路;二是促进农村网购发展;三是促进贫困家庭收入多元化;四是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多市场参与机会和与外界沟通交流机会,进而实现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价格、降低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成本、使贫困家庭收入渠道多元化、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发展能力的目标,最终促进减贫事业的发展(图1)。
图1
电商精准扶贫逻辑
8
三、广西电商精准扶贫探索与实践
(一)广西电商精准扶贫概况
广西是我国22个脱贫攻坚重点省区之一,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广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和发展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
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乐村淘、村邮乐购等知名电商平台已纷纷与广西地方政府合作,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服务网点已经下沉到大部分贫困村,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电商发展。
2018年,广西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67亿元,同比增长33%,带动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率达92.8%[13],电商产业在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广西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电商精准扶贫活动,形成了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电商精准扶贫模式,为其他贫困地区实施电商精准扶贫提供了经验借鉴。
(二)广西电商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案例一:南宁市横县
横县立足资源优势,将发展电子商务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探索“党建+电商+扶贫”的扶贫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效率。
该县电商精准扶贫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党委政府的扶持推动。
2015年7月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电商办,统筹推进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2017年7月成立了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并落实了人员编制、办公经费及固定办公场所,是广西首个成立专门管理电子商务机构的县份。
二是充分调动电商企业的积极性,鼓励电商企业踊跃参与电商精准扶贫。
依托电商企业先后建成了农村淘宝横县服务中心、村邮乐购横县运营中心、乐村淘横县管理中心,推进电商服务进农村、帮农户,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助力贫困地区摘掉贫困帽。
组织电商创业带头人与在建的31个贫困村产业扶贫示范园精准对接,打通了电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的渠道,有力地带动了扶贫产品的销售。
三是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和快递企业,建设广西马恒物流有限公司,承担县、乡、村三级物流的整合优化和服务运营工作,极大地降低了农村货物物流成本。
从农村发往县城的物流价格由2015年的首重3-5元/单下降至目前的0.5元/单,县城发往全国的快递物流价格由2015年的首重8-10元/单下降至目前3-6元/单。
目前全县有36个贫困村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服务覆盖全县64.29%的贫困村、1.78万名农村贫困人口[14],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使贫困村产品能够连接大市场。
四是强化电商人才培养,营造电商发展氛围。
重视补齐电商发展人才不足的短板,将“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列入县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制定全县电商人才培训计划,促进电商人才培训覆盖县、乡、村三级。
横县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吸纳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发展。
据统计,全县700多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60%由返乡青年创设[15],同时,党员电商人才还支持和引导电商人才参与村中事务,部分电商创业带头人通过选举程序当选了村党组织书记,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村电商产业的发展。
2017年以来通过电商创业示范基地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2118人,带动贫困户农产品网络销售总额达107.53万元[16],促使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实现增值,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种难、卖难、价廉伤农等问题,给贫困人口带来了切实的效益。
案例二: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偏北部,是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该县不断拓展扶贫方式,把电子商务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的新举措,让贫困地区群众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其主要做法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大力推动。
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局,负责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县财政2015年11月投资1400万元筹建电子商务城,2018年初全部投入使用,电子商务城设置公共服务板块、众创空间板块、旅游文化板块、长寿食材板块、美食文化板块等五大板块和仓储物流分拣中心,为电商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和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平台[17]。
二是促进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该县立足资源优势,着眼生态长寿,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大力发展大化七百弄鸡、红皮花生、旱藕粉、食用
9
菌、黑山羊等特色生态种养,壮大长寿生态食材产业,为电商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三是推动“党旗领航·电商精准扶贫”。
每年组织开展“党旗领航·电商精准扶贫”“七一红色购物季”等系列活动,引导电商企业和党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与贫困村签约销售农副产品,助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大化瑶族自治县依托自身长寿养生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食材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开发,提高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就业、创业能力,拓宽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渠道。
2018年,大化公共服务中心促成电子商务城入驻企业与8个乡镇签订了电子商务订单式农业合同,涵盖七百弄鸡、黑豆、甜玉米等主要农产品,订单总额2000万元,参与种养的群众50%以上都是贫困户[18],为贫困家庭脱贫增收创造了条件。
案例三:百色靖西市
靖西市(县级市)位于广西西部,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电商精准扶贫主要做法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是政府积极引导。
2015年成立了市电子商务进农村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2016年又专门成立了靖西市电商办,具体负责全市电子商务工作以及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了电商精准扶贫的顺利推进。
二是完善电商服务体系。
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靖西市2016年建成了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涵盖O2O特色产品体验区、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二维码中心、农产品品牌打造区和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等区域,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周到服务。
同时,还建成180个服务功能齐全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交通不便利、信息相对落后的农村居民在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出行、娱乐资讯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覆盖到贫困村的服务站达59个。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注册电子商务企业共53家,从事网络平台销售商家达302户,电商从业人员达1700多人[19]。
三是构建电商精准扶贫“大数据”。
组织电商企业、农业专家深入贫困乡镇、村屯走访调研,了解掌握各乡镇村屯农产品基本情况,根据扶贫需求建立电商精准扶贫“大数据”,为实施电商技能培训、特色物产促销、能人触网创业等活动提供信息支撑。
四是搭建电商企业与贫困户沟通平台。
通过定期举办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会,整合优势资源,搭建起贫困村、贫困种养户与电商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促成电商企业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电商业主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助种养贫困户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
五是强化电商人才培养。
通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组织化程度和劳务供求对接的信息化水平,精准对接各方需求,吸纳贫困劳动力到电商生态链上的适当岗位就业增收。
同时,鼓励引导贫困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帮助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的各类创业主体依托贫困地区开设乡村网店,从免费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贫困群体、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优先安置有能力的贫困户到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农村电商提供包装、仓储、物流等劳务服务。
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过程中,靖西市注重打造“双向流通”的格局,一方面为贫困地区群众网购提供便利,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为产品提供销售平台,搭好“出路”,使电商真正发挥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的作用。
(三)广西电商精准扶贫成效及存在主要问题
1.电商精准扶贫的成效。
一是增强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能力。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掌握互联网技术是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贫困地区地理空间的约束,贫困地区群众通过上网就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国家惠农政策的相关信息,接触和学习到最新的农业管理经验、种植养殖知识,实现网络搭桥、市场搬家、信息兴农。
同时,互联网与精准帮扶的有机结合,对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人口开展信息化培训,有效提高他们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为实现脱贫增添动力。
截至2018年,广西共47个县获批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已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2466个,服务覆盖示范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02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6.88万人[20]。
二是帮扶贫困地区群众提高生活品质。
农村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地域等限制,使贫困地区群众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并逐步改变着传统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从农资农具到家用电器,从居家百货到日常用品,贫困地区群众通过网上渠道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户,买卖到家”的快捷服务,从而不断提高生
10
活品质,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三是提高了产业扶贫的成效。
以往产业扶贫实践中不少产业扶贫项目缺乏对市场的综合分析,盲目跟风,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后导致产品供大于求,加上市场销路狭窄,由此导致贫困户增产不增收,产业扶贫收效甚微。
顺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通过互联网将市场机制引入精准扶贫中来,开展电商精准扶贫,推动扶贫由“线下”向“线上”转变,帮助贫困地区拓宽市场销路,突破本地狭小市场束缚,打通农产品向外的流通渠道,使扶贫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2018年广西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67亿元,同比增长33%,电商扶贫工作获国务院扶贫办表扬[21]。
2.电商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是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电商精准扶贫对信息传播、通信环境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
广西很多贫困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居住分散、经济水平低,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比较滞后。
近些年来,广西通过推动村村通光纤宽带工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商网络基础,但由于宽带网络安装和维护成本过高,电信运营商收取的安装费和服务费也较高,许多农民因此不愿意安装宽带网络[22],导致部分农民无法便捷地使用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制约了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是贫困地区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广西大部分贫困村的农产品都是当地独特自然环境下生产的原生态农产品,产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分散不集中,生产成本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普遍较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和品牌化程度不高,所以很多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只停留在小规模发展上。
一些村民看到某些农产品在电商销售火爆,也纷纷入网开店,把一些参差不齐的产品放到电商平台销售,甚至为了追求利润互相压价,影响了该地区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销路。
三是贫困人口在电商精准扶贫中获得感不强。
在电商精准扶贫的实践中,贫困人口的获得感至关重要。
贫困人口只有通过自身实际行动广泛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并从中获得实惠,其获得感才会增强,电商精准扶贫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但实践中发现,一些地方电商精准扶贫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个别电商企业和网店打着电商扶贫的旗号套取扶贫专项资金,表面上看似参与了精准扶贫,但实际上并未带动多少贫困户脱贫,大都是贫困地区的非贫困户参与,贫困人口参与电商产业链和分享电商收益的机会有限,获得感自然不强。
四是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匮乏。
电商精准扶贫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
由于贫困地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在家务农的农户年纪偏大,接受互联网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互联网知识和习得上网技能的难度也比较大,难以快速掌握新技术和新信息,给推动电商精准扶贫增加了难度。
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的加快,村庄“空心化”现象更加突出,村里大部分懂得使用网络的年轻劳动力都已外出,造成农村电商人力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五是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虽然广西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大部分县城已经建立了物流仓储、配送平台,但乡镇、贫困村物流体系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一些偏远地方乡镇只能依赖邮政物流配送,偏远贫困村到村入户的物流快递网点及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当地农产品很难走出村庄推向更远的市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仍然突出。
而且有的贫困村距离乡镇、县城较远,即使道路交通条件允许,大部分物流企业进村配送的物流车频次有限,有些企业甚至不愿意到村里接单,农户要想参与电商活动只能自行前往乡镇或县里办理快递业务,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
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滞后使得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下行的双向流通渠道不够畅通。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电商精准扶贫作为当下精准扶贫的重要创新模式,通过利用互联网向贫困人口“赋能”,激发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动力,为扶贫开发开辟了新路径。
从政策角度看,电商精准扶贫的提出至少具有三个功能:一是促进贫困农户增产增
11
收。
以往精准扶贫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开发式扶贫,为了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各级各部门及帮扶单位为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但由于本地市场狭小,需求空间不大,加上产业结构雷同,致使扶贫产品销路成为一大难题,最终导致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的贫困人口增收不稳定,脱贫效果不明显。
电商平台可以突破本地市场的局限,对接更广阔的市场,延伸销售渠道,有效打开市场销路,降低市场风险,从而使贫困人口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获得相对可观稳定的收入。
因此,电商精准扶贫是解决脱贫效果可持续性问题的制度创新。
二是破解贫困地区发展的“信息鸿沟”与“孤岛效应”。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享有的信息资源十分有限,往往被隔离在有效获取先进信息技术和社会参与的边缘化状态中,进而阻滞脱贫能力的提高[23]。
电商精准扶贫则可以补齐贫困村在道路、物流、网络等方面的短板,让贫困人口更便捷地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通过使用信息资源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达到缩小数字鸿沟、减少贫困的目的。
三是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
扶贫最根本的是要靠自力更生,要靠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
电商的普及激发了贫困地区的活力,调动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积极性,赋予了贫困地区的群体(个人和市场主体)获得信息和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以此打破信息的壁垒,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提升贫困地区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电商产业链中,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为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二)政策建议
1.强化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网络是实施电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
广西贫困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高、收益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
因此,必须注重改善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提升通信信号质量,满足贫困村基本通信需求。
结合贫困地区人口密度、居住格局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加快宽带网络向村(屯)延伸,提升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水平。
积极引导通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针对贫困地区群众的需求,研发简单易用、成本低的智能终端,改善贫困家庭上网条件,并探索开展灵活多样的网络应用培训,激发潜在用户信息消费需求。
支持通信运营商与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合作,推出扶贫专属优惠资费,减轻贫困群体使用宽带网络的费用负担。
2.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意识。
在电商与农产品结合快速发展的今天,整合特色农产品形成地区品牌必将成为一个趋势,这不仅能让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到各地,还能监督维护食品的安全,推广生态农产品[24]。
因此,贫困村必须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脱贫规划,整合本地资源,按照产业化标准发展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品牌培育,加快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产地认证、质量追溯、产品包装等标准,对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本地农产品进行统一管理,推进扶贫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电商精准扶贫筑牢产业基础。
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将贫困地区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适应市场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商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提升贫困户在电商精准扶贫中的获得感。
电商精准扶贫要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融入电商产业链,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遵循市场规律和电商发展规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贫困群众在电商精准扶贫中的获得感。
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贫困主体的参与度,激发内生动力,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电商扶贫项目(包括电商农产品生产、电商农产品包装、电商农产品配送等)中某一个环节,增强自我脱贫技能,激发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家庭脱贫;另一方面,要建立与贫困群众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过程中,要注重引导电商平台、农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户”等多种形式,将贫困家庭纳入其中,共享电商产业链条的增值收益。
4.继续加强电商专业化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加强人才培养、留住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刻不容缓。
一方面要吸引电商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