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内贬外升
人民币何以形成“外升内贬”趋势
人民币何以形成“外升内贬”趋势陈光磊【期刊名称】《中国中小企业》【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1页(P15)【作者】陈光磊【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要从根本上改变时而通胀、时而通缩的局面,则既要改革货币发行机制,也要改革汇率制度。
受到全球制造业泡沫破裂,美国制造业回流等实际因素的影响,作为承接全球化低端制造业的国家,中国的工业化和人口结构都处于比较不利阶段,未来两三年内,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压力巨大。
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持续贬值,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均衡汇率水平。
这个调整过程的特点是,人民币对外贬值,同时对内升值,即名义汇率进入下降通道,而同时国内出现通货紧缩。
这种局面正好与过去几年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立。
归结起来,当前影响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实际因素,主要有三点:首先,美国制造业回流,全球产业链处在再平衡的过程中。
美国制造业回流难以避免,这也代表全球化方向的逆转,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将大大削弱。
近几年来,中美制造业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持续缩小,考虑到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工资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
其次,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净资产达到1.78万亿美元,其中政府部门的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非政府部门对外净负债1.5 万亿美元。
中国对外资产绝大部分集中在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分别占70%和11%,其他部门只占19%。
而中国对外负债绝大多数集中在其他部门,占75%,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分别只占3%和22%。
尽管国家整体上对外净资产,民间部门还是对外净负债。
在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的现有格局,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阶段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市场货币,仍是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货币,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会是单边的。
历史上,每次国际金融机构去杠杆化,都会加大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风险。
有人将上半年外汇占款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居民企业持有更多外汇,而非“热钱”流出境内,居民而非海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算是资本流出。
人民币外升内贬到底有多可怕
人民币外升内贬到底有多可怕?人民币外升内贬到底有多可怕?近日,CCTVNEWS记者随机街采“你最关心的改革”话题,民众纷纷吐槽:空气污染严重,就业难,房价高,异地医疗贵,退休工资差距大……一名小伙感慨地说:“人民币对不起中国人啊!”感慨物价增长过快。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近来引起广泛关注。
生活中,不少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人民币不是一直在升值吗?为什么现在买东西比以前要贵得多,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这不是贬值吗?人民币为何境外值钱国内不禁花?【大量外资追逐人民币】数据显示,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是8.2765。
如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变为6.1450。
“8年前8.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当时1000元人民币只能购得120.77美元。
8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4%。
今天,人们手中的人民币可换更多的美元,就交换美元而言,汇率上升使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教授兰纪平表示。
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形势出现大变迁。
深圳城市研究会专家顾问颜安生认为,以前中国的生产力落后,出口的产品很少,大量的生产和消费品需要进口,没有人愿意持有人民币,而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也是世界出口强国,同时,由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大量国际资金涌向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出口所形成的巨额外汇还是由外涌入的大量外资都需要通过人民币进行转换,这就形成了大量外资追逐人民币的格局。
颜安生表示,按照市场规律,在国际交往中,只要人民币供不应求,那么,就会出现汇价上升,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的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外汇和外资仍在持续增加,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市场动力就不会改变。
与此,相应证的是,国际清算银行在9月公布的基准三年期外汇交易额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人民币已经飙升至交易最频繁的十大货币行列,这也是人民币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之一。
?【货币投放量居世界第一】对于生活在国内的人而言,人民币贬值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含义教学内容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含义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含义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比率;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其货币会贬值。
直观上,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是一个铜钱的两面,应该是一致变化才对。
然而中国长期出现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
自2005年7月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升值,至今已逾30%。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物价指数也随着汇率扶摇直上,在2008年4月甚至高达8%,汇率升值的同时伴随着明显的通货膨胀。
购买力评价理论不会错,但是中国货币“内贬外升”也确实存在。
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了?一定是经济现实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不吻合。
众所周知,购买力平价不考虑资产市场。
因此,人民币“内贬外升”一定是资产市场发生了什么,要从资产市场去获得解释。
资产与一般商品不同。
人们需要一般商品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这种需求是有极限的。
资产是能够给人带来收入的东西。
人们需要资产不是用它来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希望它能够增值。
因此资产价格受预期影响明显。
资产市场存在明显的“追涨效应”:价格上涨,预期价格上涨,更多的资金进入和进一步价格上涨,进而形成一种预期自我实现的价格泡沫。
货币之水不会均匀流向经济的每个领域,而是首先流向资产市场。
货币超发,那些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就会资产化。
当资产价格连续攀升,并且提供了比投资实体经济更高的回报时,将有更多的资金投资于资产。
在世界性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资产泡沫化还吸引世界热钱流入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中国因为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大涨。
资产涨价,吸引热钱流入。
热钱流入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资产进一步涨价,同时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在政治等各种压力下升值,升值也导致热钱流入,热钱流入再推高资产价格。
两种因素累进叠加,就形成了一方面本币升值,另一方面国内货币宽松通货膨胀的局面。
这个解释是否成立?我们需要观察,那些和中国一样国内资产价格上升过快的国家是不是也出现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本币升值的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现象?事实上,并不只有中国存在着汇率升值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研究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货币价值的变化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人民币在内部和外部市场出现了“内贬外升”的奇特现象,即在国内市场上人民币购买力下降,而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
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机制,以期对理解货币价值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汇率走势以及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进行简要描述,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
接着,从国内外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导致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内在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内贸易、对外贸易、资本流动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货币价值变化规律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通过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货币价值管理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的描述与分析近年来,人民币出现了“内贬外升”的奇特现象,即在国内市场上购买力下降,而在国际市场上价值上升。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
为了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分析。
我们来看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贬值情况。
这主要表现在物价上涨和购买力下降两个方面。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同时,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相对下降,人们需要用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却表现出了升值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国际收支的改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规模逐渐扩大,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结果将是亏了自己富了别人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结果将是亏了自己富了别人现在,许多人陷入了货币困惑:人民币在国内发行量不断增加,流动性过剩而不断贬值,可对他国货币尤其是美元,人民币却在不断升值。
由此,人民币长期处于内贬外升的怪圈。
当然,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现象并不怪。
中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造成了投资和就业机会的国际大转移,引发了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同时出现,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进出口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出境投资、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导致资本项目顺差。
这种双顺差使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
央行通过抛出人民币买入美元的方式人为压低汇率必然是人民币基础货币超发,引发通货膨胀。
由于中国长期高顺差,外国需要以本币兑换人民币来购买中国商品,导致人民币需求增大,央行同时扩大货币供应量,其实质是这些货币仍然国内流通,只是有等额的外汇储备而已。
正是因为有这种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资本项目中热钱不断流入,导致国内货币泛乱,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凸现。
人民币的内贬外升,导致的后果是亏了自己富了别人。
在目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每进来一美元就按汇率发相应的人民币,也就是进来美元,央行要印人民币,这时外汇增加会令人民币贬值。
而人民币贬值,让国人的财富大幅缩水,过去一百元人民币可以购卖的东西,现在得用一千元人民币购买。
可民众的工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人民币贬值的幅度。
相反,美元在中国的一进一出,仅靠人民升值便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眼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也就是相关国家政府通过使自己国家货币贬值的方式来促进商品的出口。
美国采取多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的压力下,一场竞争性货币贬值竞赛在全球上演。
最近,日本为提振本国经济,采取了让日元贬值的量化宽松的政策。
4月8日,日本央行宣布实施新的公开市场操作,即购买1.2万亿日元的长期国债。
受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近期日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加速。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国际因素研究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根本国际因素
从国际方面来讲,世界政治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是导致人民 币内外价值背离等一系列金融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国际 货币体系的混乱、复杂的大国关系、霸权主义以及庞大的投机资 本。 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逐渐形成了储备货币多元化、 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但现行的牙买加体系 仍然存在很多固有的缺陷,如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同时美元仍然独 占鳌头,造成金融不稳定,还有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外汇风险变 大等。 从根本上来说,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 源之一,也是导致全球汇率市场陷入混乱的重要原因(周鑫, 2011)。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成为独大的信用货币,美元 的发行不再受到约束。 一次次的量化宽松政策稀释了各国的外汇储备,无偿掠夺了 全世界人民的财富,使得美国持续逆差三十多年。这导致美元在 全世界范围内严重超发,使得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龚谊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直接国际因素
从对于影响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的直接原因,本 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直接原因进行了总结。外部因素 是指来自我国政治经济以外的其他各国各方面的压力,主要包括 美元超发、欧美发达国家转嫁国内经济矛盾、国际政治压迫、跨 国利差的形成。 美元超发 主要是指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向市 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这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世界主 要国家的货币普遍相对美元升值,人民币也不会独善其身(龚谊 等,2009)。 1.美元超发造成人民币相对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得国际热钱 涌入,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结售汇制度下,会导致基础货币大量 超发,同时热钱涌入地产、股市拉高了国内物价水平,加大通胀 压力,造成对内贬值;另一方面热钱的涌入又会使得市场产生升 值预期导致下一波的热钱投机,造成恶性循环的过程。 2.在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我国只能是国际通胀的被动接受 者。美元大幅贬值造成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了我国国 内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加剧了人民币对内贬值。 3.美元超发造成美元相对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我国出 口部门由于出口成本上涨、出口需求不足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打 击,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和 股市等,造成了国内物价上升、人民币对内“内贬外升”的国际因素研究
以转变经发展方式破解人民币内贬外升困局2100字
以转变经发展方式破解人民币内贬外升困局2100字本文从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将各种因素纳入到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阐述了在这种发展方式下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内在逻辑,并运用外汇与通货膨胀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说明。
本文最终认为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破解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困局。
毕业/2/view-12229677.htm人民币,内贬外升,经济发展方式一、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背景浮动汇率制度制度实施以后,长期被抑制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释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人民币大幅升值且升值压力不断增大。
但同时,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力步入了一个下行通道,国内物价水平持续保持在高位。
2008 年以来,受经济危机刺激计划以及国内气候因素的影响,物价水平上涨趋势被进一步强化,面对物价水平上涨,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调控,物价水平同比涨幅在一定程度上回落,但伴随着来自经济发展的压力,CPI在2011年6月至9月又一度超过6%。
截至目前,虽然物价水平走低,汇率短期遇跌,但是长周期内的通胀趋势依然存在,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现象依然值得关注。
二、投资与出口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下的人民币内贬外升分析我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生产性建设投资领域,大量资金流入一些产能过剩行业,造成大量产品积压,为稳定经济发展,必须向国外寻找市场,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信贷投放量持续上扬,得到政策支持的大型生产性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而一些提供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产品的企业却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对外需需求增大,对内需又无法结构性的满足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对投资以及出口的依赖性。
当前我国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固化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已然实现了其内部的协调,诸多矛盾与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内部的互相加强来解决,具有一定的内在稳定性。
由于长期人民有升值趋势,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将趋于不利地位;而与此同时,对贸易的依赖又要求人民币汇率处于低位,能够为我国商品赢得更大市场空间。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浅析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摘要: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从2004年的8.276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不断升值至2011年8月的6.387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且升值态势不减。
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明显上涨,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让居民倍感压力。
本文主要对人民币出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简述其原因。
关键词: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一、人民币的“外升内贬”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越来越吸引全世界的注意。
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2007年7月3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至7.5951,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接近6.35%。
人民币对外持续不断升值,且升值态势不减。
而对于国内的物价水平,人们却明显感受到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问题也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话题。
从2000年至2010年,贸易顺差由241亿美元增至1831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从8.2781降至6.6227。
201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3.3%,而200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0.4%。
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怪现象十分明显。
为何人民币会有如此现象,下面本文将阐述其产生原因。
二、人民币对外升值原因(一)外因1.国际收支失衡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处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
由于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国际收支失衡势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国际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且由于我国出口量庞大,使得人民币在国外市场上供小于求,因此,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
由人民币“外升内贬”看我国货币政策
由人民币“外升内贬”看我国货币政策提要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处在对外升值的通道中,同时国内的通货膨胀较为温和。
但进入2007年以来,人民币继续保持了较强的升值趋势,而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却不断攀升,形成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态势,这种现象与经典的经济学原理相悖。
央行多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控制,却效果不佳。
本文通过对我国利率、汇率联动性研究,剖析我国货币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升内贬;CPI;联动性;Granger检验一、人民币外升内贬的趋势2005年7月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
此后,人民币一直处在升值通道之中。
国内物价水平在1998~2002年出现通货紧缩后,较为稳定,除2004年由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达到3.9%外,其余年份的CPI均保持在2%以内。
但进入2007年后,国内的物价逐月攀升,至2008年2月CPI达到了8.7%,成为近11年以来的单月最高通货膨胀率,而且人民币实际利率呈现负利率趋势,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
为了控制高涨的CPI,央行采取从紧型货币政策,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1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人民币汇率稳步高涨,然而国内CPI指数一路高涨,货币政策的执行似乎陷入“流动性陷阱”。
本文通过对利率与汇率联动性分析,剖析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实现利率和汇率的良性互动,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二、利率与汇率联动机制原理分析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利率和汇率也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和汇率是相互影响、相互传导、相互制约的,对经济的内外均衡起着重要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汇率的传导途径。
利率政策对汇率的传导途径主要是通过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平衡状况来实现。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通俗理解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通俗理解人民币外升内贬是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汇率值在上升,而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却在下降。
通俗地理解,可以将其比喻为一个人在国外旅行时,手中的外币购买力增强,但回到国内后,用同样的外币购买物品的能力却减弱了。
造成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国际投资者对国内经济的看法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国家,导致人民币供应减少,汇率上升。
同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也会导致人民币外升。
其次,贸易顺差也会影响人民币的汇率。
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强劲,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供应增加,进而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
最后,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是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之一。
如果中国央行采取紧缩政策,例如提高利率或加强货币管控,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导致人民币供应增加,从而造成汇率上升。
人民币外升内贬对国内经济有一定影响。
首先,汇率上升会导致国内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增加了国内居民的购买成本。
这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减少居民的消费能力。
其次,汇率的变动可能会对出口行业产生冲击。
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降低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
为了应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挑战,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避免过度波动。
其次,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人民币供应量,从而影响汇率的走势。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减少对外需求的依赖,从而减轻人民币外升内贬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
总之,人民币外升内贬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了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汇率机制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人民币“外升内贬”
? ? ?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2002年上半年,日本出口因日
元贬值而受益,日本政府部分高层 人士将这次短暂贬值视作一次政策 转换契机,希望政府诱导日元贬值, 提高出口竞争力,克服通货紧缩。
政界言论:
三年前,日本财政大臣盐川正十郎如是说:
按中国经济实力,应 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 1美元兑4.2元人 民币左右的水平。
我说 我说 我说说说
风云变幻
争端再起
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
CPI走势图
“外升内贬”是否是悖论?
对立性:货币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 统一性:
通货膨胀带来的对内贬值构成了对外贬值的动力之一, 但这并不是构成人民币对外汇率这一“双边货币比价” 币值变化的唯一动力 。 “人民币对美元走强,对欧元走弱,同时欧元对美元 走强”的汇率结构
国际原因——四股主要的国际力量
日本
美国
欧盟 国际游资
美日欧纷纷施压,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国际背景
2001年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的廉价货币》 2002年日本官方提出“中国威胁论”新说法,指责中国“输出通货 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2年2月日本财务大臣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3年3月《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 缩” 2003年年初,不少发达国家也加入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行列。 2003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 进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进军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脚步明显 加快。
购买力平价
THE BIG MAC INDEX
(巨无霸指数)
在5月22日统计日的时候,中国的一个麦当劳巨无霸汉堡 包售价为10.5元人民币,同时官方汇率为8.03个人民币兑 换一个美元——按这个官方汇率折算下,来相当于在中国 一个巨无霸汉堡包只售卖1.31个美元。而在美国,一个巨 无霸汉堡包要卖3.1个美元(纽约、芝加哥、亚特兰大、 旧金山四城市平均价格)。就买巨无霸汉堡包而言,人 民币价值被低估了,或者说官方汇率掩盖了人民币的真实 购买力,人民币被低估了58%。
人民币的“外升内贬”
光阴荏苒,转眼间距离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有七年之遥。
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由8.28上升至6.31,升值幅度达到31%。
同期内,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由86.5上升至106.1,升值幅度达到23%。
然而,就在人民币对外升值之时,中国国内却出现了两轮比较显著的通货膨胀。
2008年2月与2011年7月,CPI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7%与6.5%的高点。
为什么在过去七年间,人民币的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会同时并存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视角来加以解释。
购买力平价视角人们之所以会认为人民币的“外升内贬”是一个奇怪现象,其逻辑大致是,一种坚挺的货币应该同时在国内与国外保持强劲的购买力,即“外升内升”,反之亦然。
上述逻辑事实上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暗合。
该理论指出,两个国家相比,通货膨胀率较高国家的货币应该贬值,因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降低了该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国际购买力。
不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在初始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应满足购买力平价汇率水平。
这就意味着,相对购买力评价理论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当前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尽管过去七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于美国,但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却升值了31%。
原因在于,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市场汇率可能依然显著低于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
尽管关于人民币对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的估算存在较大争议,但很多研究认为当前该汇率水平大致在5.0左右。
中国通胀率持续高于美国,的确会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不断贬值(已经由1994年的3.0贬值到目前的5.0)。
但由于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市场汇率依然显著低于其购买力平价汇率,且市场汇率有向购买力平价汇率回归的中长期趋势,因此人民币的“外升内贬”就同时出现了。
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以及人民币对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的贬值,将会导致上述两种汇率的差距不断缩小。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分析
Page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内贬值”的分析
4人民币对外升值预期也会引发人民币对内贬值
2005 年中国汇率改革以来,双顺差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由于控制人民币升值幅度,会 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所 以在资本市场上缺乏购买外币资产的动力。从而投放的人民币留在了 国内市场上,出现了货币的供过于求。而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则降低 了人民币在国内的货币购买力,从而国内商品和资产价格上涨。如我 国房价的不断上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身其中,这个行业 的暴利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金。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使得人民币对内 贬值。
Page 5
5
“对内贬值”的分析
Page 6
6
“对内贬值”的分析
1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影响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过后,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上升。由于全球经 济的一体化,使得通货膨胀能够在国家之间传导,所以中国也不能避 免。通货膨胀是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和原材料 价格的上涨会带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使全国 CPI 上扬。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4 年1月9日公布的数据,2013 年 12 月份,全国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 2.5%,农村上涨 2.5% ;食品价格上涨 4.1%,非食品价格上涨 1.7% ;消费品价格上涨 2.2%,服务价格上涨 3.3%。2013 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 年上涨 2.6%
Page 10
10
“对内贬值”的分析
5其他贬值因素
首先,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的消耗比较大。其结果会造 成资源供给紧张和价格的上涨,从而造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其 次,2008 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在当时使得信心迅速得 以恢复,经济迅速实现反弹。后期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 之一就是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
浅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现象
浅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现象2005年7月人民币实施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一直出现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违背了经典经济学原理。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式,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并根据国家采取的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标签:人民币内贬外升原因影响政策2005年7月21日以后,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
同时,人民币对内严重贬值,CPI指数一路上扬。
根据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说理论,在货币流通条件下,两国的汇率主要应该由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决定,即两国货币在某一时点上的汇率水平取决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
也就是说,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之比取决于通货膨胀之比,而两国的通货膨胀之比又取决于两国的相对货币数量。
人民币出现内贬外升的现象,与传统理论相违背,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货币现象。
本文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后,辩证看待其影响,并根据我国现行宏观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对内贬值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量过多,流动性过剩导致的。
根据货币数量论,M*V=P*Y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M过多,流通速度不变,且长期的产出Y是固定不变的,那么过多的货币必然会滞留在流通领域,导致价格P上涨和通货膨胀。
从1994年到2014年,我国M2保持在18%上下的年均增速,远远超过9%的GDP增长率。
特别是2006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逐年增加。
如下表所示,2010年11月,流通中现金M0余额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6.30%,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5.94万亿元,同比增长22.10%,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0%。
2011年,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增长幅度开始下降。
浅谈人民币的怪异现象
浅谈人民币的怪异现象: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不同国家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异决定的,名义汇率等于其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即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但在实际中,例如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可毕竟实际情况复杂难料,导致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总供给总需求、国际收支、外汇储备、财政赤字、投机活动以及市场预期等等。
在此浅析一下,发生此现象的原因。
对内贬值:1.表面上原因是货币发行量过多,市场上的商品有限,因此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2.再者货币发行量跟国家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很长时间,一直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存贷款利率都很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社会贷款增加,这些原因也造成了人民币的贬值。
个人认为这种政策有抵制人民币升值,维护中国出口贸易的考量。
3.经济发展过快,国内外农产品,资源等供求不平衡,导致物价上涨。
(在外:全球近来粮食减产,全球能源有限等,在内:我国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之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房源有限供不应求等。
)4.国际危机后,国际环境恶化,通货膨胀在各国之间传播转移。
例如十一月三日美联储决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向市场释放六千亿美元回购国债,这无形中,将引发美国国内通胀,以及全球物价上涨。
5.实际上第一是因为我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因而储存了大量的外汇。
企业收回外汇,央行就要向市场投放等值的人民币,外汇存量越大,人民币的市场投放量就越大,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6.第二是因为金融系统不成熟,投资与储蓄不协调,社会上有很多资金却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致使资金滞留,无法被社会消化,影响了投资的有效转化。
7.第三是国内市场创新实体经济领域太少,个人认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使得本应投放入实体经济的价值转向资本市场。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及对策
3、大量热钱涌入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流动性过大,引发 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 水平。(世界工厂、国际贸易、供求关系) 2、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巨大的贸易差额形成大量的外汇 储备,兑换成人民币后,直接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 加,进而引发人民币贬值。 3、国际价格动荡。( 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 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 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
二、对策
(一)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对策 1、减少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1)调整外贸政策,要控制出口,扩大进口,并进一步扩大内 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2) 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与中国的产业 结构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外贸格局的转变至关重要。 2、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增强人民币分散风险和减轻通胀 压力的能力。 3、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完善。
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及对策
二、原因 一、原因
一、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 (汇率问题)
1、内因 (1)国际收支顺差。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国 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 的供求又是由国际收支决定的。若一国收入大于支出,即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 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
二、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问题 (购买力问 题)
内因: 1、纸币发行量过大。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 热、流动性过剩,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 施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 超过GDP两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2、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太规范,社会炒作严重。中央 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 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货币流动性 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 了通货膨胀。(例:2012年以来,以大蒜、绿豆 为代表的多种农副产品在短时间内轮番成倍涨价, 出现了大蒜、绿豆价格超猪肉的经济异象。此种 经济异象被媒体戏称为“逗你玩”,“蒜你 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人民币对外升值幅度较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53;而对内,大陆地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现象严重,在国内人民币是相对贬值的。
这一现象似乎不符合经济学常理,也说明购买力平价说在中国不成立。
造成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有很多,由国内来看,中国贸易双顺差,GDP总额不断增多,增长率不断加大,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促使人民币不断升值。
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贸易逆差,失业现象严重,美国将失业率增加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制造业商品大量倾销美国,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太大,影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
另外欧盟是中国三大贸易顺差来源之一,从欧盟与中国单方面的贸易和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控而言,欧盟还是愿意看到人民币升值的结果。
这些国家为抑制中国价格低廉的商品出口,扩大进口,因此推动人民币升值。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出现10.2亿美元的逆差,这是2004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第一季度贸易逆差主要因为进口增速较快,这与人民币升值有一定的关系。
2009年“巨无霸指数”说明,中国货币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比如,人民币的指数为 1.83,按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在美国买一个巨无霸的钱,在中国可以买到两个,这也一度成为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依据。
然而人民币被“低估”,是以要素价格被低估为前提和代价的,我国大量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工资偏低,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而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时间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国内企业通过种种方式回避了环境责任,将部分成本转嫁给社会,所以人民币被低估只是一个表象,
而纠正国际收支不均衡,不能寄希望于人民币升值,应该清本溯源。
另外,使用同样生产要素生产出同样产品,在不同国家却可以存在着几十倍的价格与利润差距。
现在全球经济体系趋于融合,资本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发展中国家外部创造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不断拉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是发展中国家发生较明显通货膨胀,也是本币“内贬”的基本原因。
国内政策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国内一直坚持固定汇率或汇率稳定,维持汇率基本不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稳定物价,但如果遇到金融危机,当外币大幅度贬值之时,人民币被动升值。
汇率缺乏一定弹性,造成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
而央行为干预人民币升值,大量购买外汇,使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持续购买外汇造成人民币大量投放,导致外汇对外升值不足,从而影响到国内,推动物价飞速上涨,由对外升值不足引发了人民币对内贬值。
从国民观念的角度来看,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一旦固化,还会对消费、投资和其他经济行为带来一系列干扰,形成不良的心理预期,也许会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
一是在我国面临有效社会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情况下,使民间投资和消费更加疲软,民间本就缺乏新的投资渠道,房地产等行业炒作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人民币内贬;二是使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日益加重,不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低,而且财政风险日益加大,各种不利的经济现象更易产生,例如通货膨胀带,物价上涨,同样的货币买到的东西少了,使人民币对内贬值;三是伴随本币升值与通货紧缩的循环,货币政策面临陷入
流动性陷阱的风险。
这些都会使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日益缩小,调控的余地愈加有限。
加上,本币持续升值还会带来人们收人的虚涨和资产的虚增,极易诱发泡沫经济,刺激虚拟经济的非理性膨胀,最终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也使人民币对内贬值。
这种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对经济有很大影响。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实际上反映了实际汇率在上升,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在加强,这将有助于纠正国际收支不均衡现象,同时有助于适度缓解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
但是,通货膨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的表现,居民实际消费能力下降,企业利润减少,另外,高通货膨胀率导致储蓄存款的负利率。
大量海外游资涌入中国市场推高房价等资产价格,这又强化通货膨胀预期,并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现象,存在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严重危害经济发展。
伴随着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现象,国内大宗产品价格飙升,农产品、有色金属等价格频创新高,对国内国外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我国出口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由于我国长期造成的对资源进口依赖和定价话语权的丧失必然导致我国相关基础产品进口成本不能得到降低,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企业所造成的有利影响极为有限。
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必须调整出口商品构成,生产高收益产品,适度减少出口比例,迫使产业结果调整。
其实对于外国来讲,不论是中国的物价上涨,还是人民币升值,
都是中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更贵了,所以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通货膨胀与货币升值,其意义是相同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方向也由以往的互逆变成了同向。
根据经济学理论,加速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水平,但结合中国实际来说,还要具体分析。
本币升值可能通过贸易顺差的减少或增长速度的下降,导致国内总需求的减少或增长速度的下降,对物价水平或物价上涨率产生向下的压力。
具体来说,人民币加速升值能有效抑制通胀的主要理由有两点:第一,人民币加速升值将有助于减小外贸顺差,从而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也将因此减轻,这将有助于缓解内部通胀压力。
为此,抑制通胀还需收紧货币供给。
第二,以加速贬值的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涨,中国作为大宗商品净进口国,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容易传导至国内。
人民币升值可使进口成本相对降低,抑制输入型通胀。
然而对于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而言,不论人民币如何升值,一般都能保持顺差。
虽然加工贸易的利益被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企业所分享,但制成品的最终价值却被品牌、技术领域拿走了其中的大部分,留给链条低端的中国基本上只有最后一道加工或装配工序的微博利润。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所引起的在中国部分的增加值的变化很难导致最终制成品价格的变化。
中国长期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积累起了庞大的外汇储备,逐渐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并造成了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
而过剩的流动性则是国内消费物价上涨及资产价格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
外,人民币对外升值,尤其是市场上长期存在的升值预期也是引起资产价格急剧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见,人民币“外升”与“内贬”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且,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加速升值对减少中国的外贸顺差或抑制输入型通胀的效果并不可靠。
汇率加速升值对抑制内部通胀不一定有效。
分析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教训,结论是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时,保持货币政策相对于汇率政策的独立性至关重要,不要让货币政策成为汇率政策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