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工艺集成

合集下载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9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9

第九章金属化与多层互连

金属及金属性材料在集成电路技术中的应用被称为金属化。

按其在集成电路中的功能划分,金属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¾MOSFET栅电极材料:早期nMOS集成电路工艺中使用较多的是铝栅,目前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多晶硅栅。

¾互连材料:将芯片内的各独立元器件连接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模块。铝是广泛使用的互连金属材料,目前在ULSI中,铜互连金属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¾接触材料:直接与半导体接触,并提供与外部相连的连接点。铝是一种常用的接触材料,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接触材料是硅化

)等。

物,如铂硅(PtSi)和钴硅(CoSi

2

集成电路中使用的金属材料,除了常用的金属如Al,Cu,Pt,W 等以外,还包括重掺杂多晶硅、金属硅化物、金属合金等金属性材料。

9.1、集成电路对金属化材料特性的要求

¾与n+,p+硅或多晶硅能够形成欧姆接触,接触电阻小;

¾长时期在较高电流密度负荷下,抗电迁移性能要好;

¾与绝缘体(如SiO

)有良好的附着性;

2

¾耐腐蚀;

¾易于淀积和刻蚀;

¾易于键合,而且键合点能经受长期工作;

¾多层互连要求层与层之间绝缘性好,不互相渗透和扩散。

9.1.1、晶格结构和外延生长特性的要求

金属材料特性与其晶格结构有关,集成电路中金属薄膜:¾外延生长

¾单晶膜

具有最理想的特性。

采用外延生长可以消除缺陷,晶体结构好,提高金属薄膜的性能,降低电阻率和电迁移率,得到良好的金属/半导体接触或金属/绝缘体接触界面。

9.1.2、电学特性

金属材料在集成电路中应用时,须考虑的电学性能主要包括电阻率、电阻率的温度系数(TCR)、功函数、与半导体接触的肖特基势垒高度。

北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_第9章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例

北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_第9章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例

8
1:8比例PNP管对称设计
43
9.7带隙基准源版图实例
寄生PNP双极型晶体管版图设计
虚拟管 虚拟管
1
虚拟管
虚拟管
4
1:4比例PNP管对称设计
44
9.7带隙基准源版图实例
寄生PNP双极型晶体管版图设计
1:4比例PNP管对称设计 1:8比例PNP晶体管版图
45
9.7带隙基准源版图实例
对称电阻版图设计
低度对称方案设计
三管拆分版图设计
36
9.6运算放大器版图实例
偏置电流源版图设计
Q8 Q6 Q6 Q3 Q3 Q6 Q6
VCC Q8 漏端
Q3漏端
Q6漏端
重点考虑Q3和Q6管的 对称性的高优先级, 将Q3和Q6管利用叉指 结构方式设计,属于 高度对称版图设计。
高度对称方案设计
37
9.6运算放大器版图实例
1.反相器-并联反相器的版图
直接并联
共用漏区
7
9.2 数字版图设计实例
2.与非门
VCC A Q1 Q2 OUT B Q3
Q4
按电路图转换
MOS管水平走向设计
8
9.2 数字版图设计实例
3.或非门
VCC A Q1
B
Q2 OUT Q3 Q4
按电路图转换
MOS管水平走向设计

电子科大微电子工艺(第九章)工艺集成

电子科大微电子工艺(第九章)工艺集成

3. 光刻埋层区 工艺目的:定义隐埋层注入区 工艺方法:光刻8步骤(HMDS气相成底膜、涂胶、 软烘、对准曝光、曝光后烘焙、显影、坚膜、检 查)、湿法刻蚀、湿法去胶 工艺要求:边缘整齐、无针孔、无小岛
4. 薄氧氧化 工艺目的:制作注入屏蔽氧化层,用于减小注入 损伤及沟道效应 。 工艺方法:干氧氧化 工艺要求: tox=25nm左右

5. 侧墙形成工艺
侧墙工艺目的:侧墙用来环绕多晶硅栅侧壁掩蔽大 剂量的S/D注入以免其接近沟道导致源漏穿通。 1. 淀积二氧化硅:LPCVD法,厚度1000Å 2. 二氧化硅反刻

6. 源/漏(S/D)注入工艺
N+源漏注入步骤 1. 第七次光刻:光刻N+源/漏注入区,不去胶 2. N+源/漏注入: 中等剂量注As

7. 外延淀积 工艺目的:形成电阻率和厚度符合要求的NPN晶 体 管集电区;方便P-N隔离。 工艺方法:硅气相外延生长VPE


8. 隔离氧化:tox=600nm左右,做隔离扩散的掩 蔽层。 9. 光刻隔离区:定义隔离区域。刻蚀、湿法去胶。

隔离区版图及剖面图

10. 隔离扩散 工艺目的:制作独立的硅岛以形成电路元件间 的电气隔离。 工艺方法:B2O3乳胶源扩散

21. 光刻压焊窗 工艺目的:开出金属电极窗口以便压焊键合 工艺方法:涂厚胶,干法刻蚀,干法去胶

集成电路工艺第九章化学机械抛光

集成电路工艺第九章化学机械抛光

xx年xx月xx日
集成电路工艺第九章化学机械抛光
化学机械抛光概述化学机械抛光基本原理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化学机械抛光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的发展趋势结论
contents
目录
化学机械抛光概述
01
化学机械抛光(CMP)是一种结合化学腐蚀和机械研磨的抛光技术,可以在半导体表面实现纳米级别的平坦化。
在介质平坦化中,CMP可以去除介质层表面的凸起,实现介质层的高度平滑。
1
化学机械抛光历史
2
3
CMP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从发明到商业化应用的发展过程。
最初的CMP技术主要应用于磁盘驱动器的制造中,后来被引入到集成电路制造中,成为后道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CMP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已经成为微电子制造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缺点
CMP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和研磨液,这些试剂和液体容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CMP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维护成本也较高。
化学机械抛光优缺点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
03
用于实现化学机械抛光的设备,根据具体抛光工艺和材料,可分为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抛光机。
抛光机
在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研磨机主要用于研磨表面,使表面达到更平整的状态。
抛光液的组成和作用
抛光垫的性能优化
CMP技术的工艺优化

第九章集成化传感器和微系统.

第九章集成化传感器和微系统.

• 硅片自动输送轨道系统;真空卡盘吸住硅片; 胶盘
• 排气系统;可控旋转马达;给胶管和给胶泵 • 边缘清洗(去边)
匀胶后烘
• 使光刻胶中的大部分溶剂蒸发。 • 溶剂帮助得到薄的光刻胶膜但是吸收光且
影响黏附性 • 曝光后烘时间和温度取决于工艺条件 • 过烘:聚合,光敏性降低 • 后烘不足:影响黏附性和曝光
光刻工艺-前处理
• 防止显影时光刻胶脱离硅片表面 • 通常和前烘一起进行 • 匀胶前硅片要冷却
硅片冷却
• 匀胶前硅片需冷却 • 硅片在冷却平板上冷却 • 温度会影响光刻胶的黏度
–影响光刻胶的厚度
匀胶
• 硅片吸附在真空卡盘上 • 液态的光刻胶滴在硅片的中心 • 卡盘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光刻胶扩散开 • 高速旋转,光刻胶均匀地覆盖硅片表面 • 先低速旋转~500 rpm • 再上升到~3000-7000 rpm
• 投影式曝光: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掩膜版上的图形投 影到衬底上,优点:掩模版与晶片不接触,掩模不受 损伤;对准是观察掩模平面上的反射图像,不存在景 深问题;掩模版上的图形是通过光学技影的方法缩小, 并聚焦于感光胶膜上,掩模版上可以有比实际尺寸大 得多的图像(通常掩模图形的尺寸是实际尺寸的1~10 倍),提高了对准精度,避免了微细图形制作的困难, 也减弱了灰尘微粒的影响。
•刻蚀气体在高频电场发生电离,产生等离 子体(离子、自由电子、分子以及中性原 子等游离基)。游离基与被刻蚀材料生化 学反应,生成能被气流带走的挥发化合物。

第9章-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讲义

第9章-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讲义

第9章-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讲义

第九章表⾯钝化

§9.1 概述

⼀、钝化膜及介质膜的重要性和作⽤

1、改善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参数

2、增强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次钝化可强化器件的密封性,屏蔽外界杂质、离⼦电荷、⽔汽等对器件的有害影响。

3、提⾼器件的封装成品率

钝化层为划⽚、装架、键合等后道⼯艺处理提供表⾯的机械保护。

4、其它作⽤

钝化膜及介质膜还可兼作表⾯及多层布线的绝缘层。

⼆、对钝化膜及介质膜性质的⼀般要求

1、电⽓性能要求

(1)好的绝缘性能。介电强度应⼤于5MV/cm;

(2)⼩的介电常数。除了作MOS电容等电容介质外,介电常数愈⼩,容性负载则愈⼩。

(3)能渗透氢。器件制作过程中,硅表⾯易产⽣界⾯态,经H

退⽕处理可消除。

2

(4)离⼦可控。在做栅介质时,希望能对正电荷或负电荷进⾏有效控制,以便

(5)良好的抗辐射。防⽌或尽量减⼩辐射后氧化物电荷或表⾯能态的产⽣,提⾼器件的稳定性和抗⼲扰能⼒。

2、材料-物理要求

(1)低的内应⼒。⾼的张应⼒会使薄膜产⽣裂纹,⾼的压应⼒使硅衬底翘曲变形。

(2)⾼度的结构完整性。针孔缺陷或⼩丘⽣长会有造成漏电、短路、断路、给光刻造成困难等技术问题。

(3)良好的粘附性。对Si、⾦属等均有良好的粘附性。

3、⼯艺-化学性质

(1)有良好的淀积性质,有均匀的膜厚和台阶覆盖性能,适于批量⽣产。

(2)便于图形制作。能与光刻,特别是细线光刻相容;应有良好的腐蚀特性,包括能进⾏各向异性腐蚀,与衬底有良好的选择性。

(3)可靠性好。包括可控的化学组分,⾼的纯度,良好的抗湿性,不对⾦属产⽣腐蚀等。

IC工艺技术9-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IC工艺技术9-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讲座

第九讲

双极型集成电路

工艺技术

双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和无源器件•工艺和设计的界面-设计手册•PN隔离双极工艺流程

•先进双极工艺

•工艺和器件模拟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一)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

和无源器件

•NPN晶体管结构

•外延和隔离

•埋层和深集电极

•PNP晶体管

•集成电阻和电容

集成电路中的NPN晶体管

集成电路中的PNP体管

集成电路中的PNP体管

(二)工艺和设计的界面-

设计手册

•器件和工艺指标

•设计规则

•简要工艺流程和光刻版顺序

•光刻版制作要求

•PCM文件

•模型参数

设计规则-设计与工艺制作的接口目的:使芯片尺寸在尽可能小的前提下,避免线条宽度的偏差和不同层版套准偏差可能带来的问题,以提高电路的成品率

内容:根据实际工艺水平(包括光刻特性、刻蚀能力、对准容差等) ,给出的一组同一工艺层及不同工艺层之间几何尺寸的限制,主要包括线宽、间距、覆盖、露头、面积等规则,分别给出它们的最小值,

BN

2.b

ISO Island

BP

2.a 2.c ISO Isla nd

Du mm y isla nd

Isla nd

BN

DN

DN

3.a

3.c

3.b

3.b

3.e ISO Island

BP

3.d

BN

4.b

ISO Island

ISO

4.a

dumm y

Island

DN

4.d

4.c

Island

ISO(BP)

IR

7.a

8.b

BN

8.c

PBAS

SN SN 8.a XBAS

8.e

8.d

8.g

8.i

8.h

SN 8.j

8.f

NPN Transistor

8.h

8.i

PBAS

XBAS

NEMT

isla nd

8.a

chap9-10解析

chap9-10解析

14
• (1)了解电迁移现象的物理机制
• (2)中值失效时间概念
• (3)改进电迁移的方法

结构的影响和“竹状”结构的选择;

AL-Cu合金(在Al中加入0.5~4%的Cu可
以降低铝原子在晶间的扩散系数。但同时电阻
率会增加!)和AL-Si-Cu合金;

三层夹心结构。
Fra Baidu bibliotek15
9.3 铜及低K介质
• 降低互连线延迟时间重要方法之一:使用
属硅化物。根据退火温度设定,使得其他绝缘层( Nitride 或 Oxide)上
的淀积金属不能跟绝缘层反应产生不希望的硅化物,因此是一种自对准的过
程。然后再用一种选择性强的湿法刻蚀(NH4OH/H2O2/H20或H2SO4/H2O2的混
合液)清除不需要的金属淀积层,留下栅极及其他需要做硅化物的salicide。
中,SILICIDE就是金属硅化物,是由金属和硅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种
化合态,其导电特性介于金属和硅之间,而POLYCIDE和SALICIDE则是分别指
不同的形成SILICIDE的工艺流程,这两个流程的区别简述如下:

POLYCIDE: 其一般制造过程是,栅氧化层完成以后,继续在其上面生
长多晶硅(POLY-SI),然后在POLY上继续生长金属硅化物(silicide),其

微电子09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微电子09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质引入半导体中。
掺杂技术的浓度和分布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互连技术
互连技术是将不同工艺层上的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的过程。
互连技术包括金属化、平坦化和打孔等步骤。金属化是形 成导电金属线条的过程,平坦化是减小表面粗糙度的过程 ,打孔是连接不同工艺层的过程。 互连技术的可靠性、导电性能和信号传输延迟等特性对集 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前景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 涌现,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将不断进步 ,未来将朝着更小尺寸、更高性能、 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02
CATALOGUE
微电子材料与设备
微电子材料
半导体材料
01
硅、锗、硒等,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主要材料,具有优良的导
电性能和稳定性。
绝缘材料
02
如氧化硅、氮化硅等,用于制造集成电路中的绝缘层,保证电
热处理与退火
优化材料性能,提高芯片稳定性。
03
02
掺杂与离子注入
向特定区域引入杂质,改变材料电 学性质。
测试与封装
对芯片进行电气性能测试,确保其 正常工作,并进行封装保护。
04
集成电路制造的挑战与前景
挑战
随着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制造过程 中的技术难度和成本也在增加,同时 需要应对材料、设备、环境等方面的 挑战。
微电子09集成电路 制造工艺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2014-10-14
集成电路工艺
15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2014-10-14
集成电路工艺
16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2014-10-14
集成电路工艺
17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2014-10-14
集成电路工艺
18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2014-10-14
集成电路工艺
19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 涂胶/光刻/显影设备
2014-10-14
集成电路工艺
8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刻蚀
• 刻蚀是在硅片上没有光刻胶保护的地方留 下永久的图形。 • 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
2014-10-14
集成电路工艺
9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离子注入
• 离子注入机是亚微米工艺中最常见的掺杂 工具 • 离子注入+退火 • 常见掺杂元素:As, P, B
集成电路工艺
6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扩散
• 扩散区是进行高温工艺及薄膜淀积的区域
• 高温扩散炉和湿法清洗设备 • 高温扩散炉 1200℃,可完成氧化、扩散、 淀积、退火以及合金
2014-10-14
集成电路工艺
7
第九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概况
光刻

集成电路工艺第九章金属化工艺

集成电路工艺第九章金属化工艺

– Ti or Co deposition
原生氧化层
– Annealing process forms silicide
– Ti or Co don’t react with SiO2, silicide is formed at where silicon contacts with Ti or Co
Salicide(自对准硅化物): 它的生成比较复杂,先是
完成栅刻蚀及源漏注入以后,以溅射的方式在多晶硅上淀 积一层金属层(一般为 Ti,Co或Ni),然后进行第一次快 速升温煺火处理(RTA),使多晶硅表面和淀积的金属发 生反应,形成金属硅化物。根据退火温度设定,使得其他 绝缘层(Nitride 或 Oxide)上的淀积金属不能跟绝缘层 反应产生不希望的硅化物,因此是一种自对 准的过程。
电阻减少,很好的界面,适合应用于短沟道器件。
• 实现过程: • 1.自对准多晶硅生成,。 • 2.绝缘介质沉积,RIE刻蚀形成侧墙。 • 3.S/D区形成 • 4.磁控溅镀一层金属在整个晶片的表面 • 5.低温快速热退火,使淀积的金属膜与源漏极的硅和栅极的
多晶硅反应,而形成金属硅化物 • 6. 未参加反应的金属用湿法刻蚀加以去除。 • 7.高温快速热退火,形成高电导的金属硅化区。
Polysilicon
• Gates and local interconnections • Replaced aluminum since mid-1970s •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 Required for post implantation anneal process – Al gate can not use form self-aligned source/drain • Heavily doped

第九章-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杨发顺-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杨发顺-清华大学出版社
由于薄膜材料的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用途的同种材料通常采用不同的 制备方法获得,因此只重点介绍常用的几种介质薄膜的典型制备方法。
9.1 二氧化硅膜的制备
9.1.1二氧化硅膜的用途 二氧化硅是一种绝缘介质,它在微电子器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用途也十分广泛。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二氧化硅膜对杂质的掩蔽作用 由于硼、磷、砷、锑等杂质,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速度比在硅中 慢得多,所以这些杂质可以利用一定厚度的二氧化硅膜作为定域 扩散时的掩蔽膜。如图9-1。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铝、镓和铟, 它们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速度比在硅中的大,这时二氧化硅不能 起到掩蔽的作用。
图 9-1 硅平面管的定域扩散
■ 二氧化硅膜对器件表面的保护和钝化作用 覆盖在硅片表面的二氧化硅膜,将硅片表面与外界气氛隔离开
来,减弱了环境气氛对硅片表面状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半导体 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到钝化硅片表面的作用。 ■ 二氧化硅膜用于器件的电绝缘与隔离
二氧化硅膜具有很高的电阻率,热氧化生长的二氧化硅膜的电 阻率可高达105~106欧·厘米,是良好的绝缘材料,所以二氧化 硅膜可以作为硅器件中铝引线和薄膜下面元件之间的电绝缘层, 也可作集成电路多层布线间的绝缘层,还可实现集成电路各元件 之间的电隔离,如图9-2所示。
以器件结构的演变及发展为例:早期的硅平面晶体管结构是相当简单 的,只需要在硅衬底上生长几层(通常是初始氧化、基区氧化、发射 区氧化)氧化硅介质保护层及一层金属薄膜即可;发展到P-N结隔离 的双极型集成电路后,电路结构复杂了,需要增加一层反型外延层、 隐埋层、隔离岛,及钝化保护层。发展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层次,电 路与器件的结构更加复杂,要求生成PSG(磷硅玻璃)薄膜、Si3N4 (氮化硅)薄膜等介质薄膜。可见,随着电路、器件结构的不断更新, 管芯结构基于改善器件特性或抑制某些特殊效应的需求日趋复杂,突 出表现在诸多新型介质薄膜的应用和诸多新型薄膜淀积制备工艺的实 现上。

集成电路工艺第九章化学机械抛光

集成电路工艺第九章化学机械抛光
求。
在硅片抛光过程中,化学机械 抛光技术可以同时去除表面的 划痕、微观凸起和氧化层,提
高硅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蓝宝石片抛光中的应用
蓝宝石片的硬度较大,抛光难度较高,常规的抛光方法难以满足要求。
而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可以针对蓝宝石片的特性,利用化学腐蚀和机械研磨的协同 作用,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蓝宝石片抛光。
较细的磨料可降低表面粗糙度,但过细的磨料可能导 致材料去除率降低。因此,针对不同的材料和抛光要 求,需优化磨料类型和粒度。
05
化学机械抛光质量检测与评估
表面形貌测量
总结词
表面形貌测量是利用光学、扫描 电子和原子力等微观形貌测量技 术,对材料表面的微观起伏和形 貌进行测量分析,以评估化学机 械抛光后的表面质量。
制等应用。
环境友好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CMP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资
源循环利用。
02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
化学机械抛光原理
化学机械抛光是通过化学腐蚀和机械研磨的结合,实现全 面平坦化的一种抛光技术。
化学机械抛光利用化学反应将表面凸起部分腐蚀,再通过 机械研磨将凹槽部分研磨至平滑,达到全面平坦化的效果 。
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流程
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流程包括前处理、化学腐蚀和机械 研磨三个阶段。
化学腐蚀阶段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表面凸起部分腐蚀, 达到初步平坦化的效果。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09_金属化及多层互连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09_金属化及多层互连
• 保证器件不失效 • Al • 硅化物(PtSi、CoSi)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集成电路对金属化材料特性的要求
基本要求:
1 低阻的欧姆接触,低阻的互连引线 2 抗电迁移性能好 3 附着性好 4 耐腐蚀
5 易淀积和刻蚀
6 易键合 7 互连层绝缘性好,层间不发生互相渗透和扩散,要 求有一个扩散阻挡层。
铝-阻挡层结构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铝-硅合金金属化引线-第1种解决方案
用Al-Si合金代替纯铝作为接触和互连材料。
可消弱尖楔问题,却引起新的问题
硅的分凝问题——在较高合金退火温度下溶解 在Al中的Si,在冷却过程中又从Al中析出。
• 未溶解的硅形成一个个硅单晶节瘤 • 欧姆接触电阻变大,引线键合困难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集成电路对金属化材料特性的要求
晶格结构和外延生长的影响
薄膜的晶格结构决定其特性
电学特性
电阻率、TCR、功函数、肖特基势垒高度等 机械特性、热力学特性以及化学特性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铝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Al的优点: 电阻率低
Al 2.7 cm
金属材料的应用栅电极?与栅氧化层之间有良好的界面特性和稳定性?合适的功函数满足nmos和pmos阈值电压对称的要求?多晶硅的优点可以通过改变掺杂的类型和浓度来调节功函数与栅氧化层有很好的界面特性多晶硅栅工艺具有源漏自对准的特点金属材料的应用互连材料?电阻率小?易于淀积和刻蚀?好的抗电迁移特性?al?cu金属材料的应用接触材料?良好的金属半导体接触特性好的界面性和稳定性接触电阻小在半导体材料中的扩散系数小?后续加工工序中的稳定性

第 章 现代CMOS工艺基本流程

第 章 现代CMOS工艺基本流程
Bird’s Beak
9
二、金属化与多层互连
金属及金属性材料在集成电路技术中的应用被称为金属化。 按其在集成电路中的功能划分,金属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 MOSFET栅电极材料:早期nMOS集成电路工艺中使用较多的
是铝栅,目前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多晶硅栅。
➢ 互连材料:将芯片内的各独立元器件连接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
Silicon Epi Layer P-
Silicon Substrate P+ 29
光刻胶成形
• 光刻胶成形
– 厚度约0.5~1.0um – 光刻胶涂敷、曝光和显影 – 用于隔离浅槽的定义
Photoresist Silicon Nitride
Silicon Epi Layer P-
Silicon Substrate P+ 30
图(e)是第四类平坦化技术, 是整个硅片表面平坦化,化学 机械抛光(CMP)方法就是可实 现整个硅片平坦化的方法。
四、CMOS工艺
CMOS,全称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即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 料。采用CMOS技术可以将成对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集成在一块硅片上。
在400-500℃退火温度范围内,Si在Al薄膜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晶 体Al中大40倍。这是因为Al薄膜通常为多晶,杂质在晶界的扩散 系数远大于在晶粒内的扩散系数。

第九章 后端工艺

第九章 后端工艺

第九章 后端工艺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 First level dielectric is usually SiO2 “doped” with P or B or both (2-8 wt. %) to enhance reflow properties. • PSG: phosphosilicate glass, reflows at 950-1100°C
为什么早期纯铝作为接触和互连线?
•电阻率低 •和硅和氧化硅的黏附性好
•和重掺杂硅有良好的电接触
•在退火过程,对消除Si-SiO2界面陷阱有促进作用
第九章 后端工艺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第九章 后端工艺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特征电阻 Rc
衡量欧姆接触质量的参数是特征电阻Rc J 1 Rc V v0 定义:零偏压下的电流密度对电压偏微商 的倒数
第九章 后端工艺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早期的IC结构较现在 的要简单的多
多层金属互连 增加了电路功 能并使速度加 快
Local interconnects (polysilicon, silicides, TiN) versus global interconnects (usually Al).
第九章 后端工艺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有多种硅化物应用于集成电路工艺中
第九章 后端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侧墙形成工艺
侧墙工艺目的:侧墙用来环绕多晶硅栅侧壁掩蔽大 剂量的S/D注入以免其接近沟道导致源漏穿通。 1. 淀积二氧化硅:LPCVD法,厚度1000Å 2. 二氧化硅反刻

6. 源/漏(S/D)注入工艺
N+源漏注入步骤 1. 第七次光刻:光刻N+源/漏注入区,不去胶 2. N+源/漏注入: 中等剂量注As
制作金属塞1的主要步骤 金属塞的作用:完成金属线之间的电连接。 1. 金属钛Ti的淀积:溅射Ti 2. 氮化钛TiN淀积:在溅射Ti后不出工艺腔直接溅射 TiN 3. 钨淀积:CVD法 4. 钨磨抛


钨互连LI和钨塞的SEM照片
10. 金属1互连的形成

制作金属1互连的步骤
1. 金属钛阻挡层淀积:溅射Ti,此步Ti的作用①在钨 塞与后续铝金属之间有良好的粘合;②提高金属叠 加结构的稳定性
4.பைடு நூலகம்钨磨抛

局部互连LI 工艺-大马士革
9. 通孔1和金属塞1的形成


层间介质ILD(InterLayer Dielectric)的作用:做为 各层金属之间以及第一层金属与硅之间的绝缘介质 材料以隔离各层金属、多晶硅或硅导电层。 制作通孔1的主要步骤
1. 第一层层间介质氧化物的淀积:APCVD或PECVD 法 2. 第一层层间介质CMP:抛光后氧化层的厚度约 8000Å 3. 第十次光刻:光刻通孔1,通孔1的刻蚀
习 题
第九章(书中第9章): 13、 16、19、25 、26、 28、35 附加题 1.在基本的CMOS IC技术中,P阱的作用是什么? 2. 在先进的0.18um CMOS工艺中,什么是轻掺杂漏 (LDD)注入?它的作用是什么?


CMOS简要工艺流程

CMOS简要工艺流程(续)

CMOS简要工艺流程(续)
9.2 先进的0.18μm 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1. 双阱工艺 2. 浅槽隔离工艺 3. 多晶硅栅结构工艺
4. 轻掺杂漏(LDD)工艺
5. 侧墙形成工艺
6. 源/漏(S/D)注入工艺
7. 接触形成工艺
8. 局部互连工艺 9. 通孔1和金属塞1的形成 10. 金属1互连的形成 11. 通孔2和金属塞2的形成
2. 浅槽隔离工艺

局域氧化LOCOS隔离的缺点 ①LOCOS隔离技术存在鸟嘴,浪费有源区面积影响 集成度 ②横向尺寸不能精确控制。
2. 浅槽隔离工艺 浅槽隔离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工艺目的: 把硅片上的各个晶体管进行电隔离。 STI槽刻蚀步骤 1. 薄氧生长:厚度150Å 作用:在去掉上面氮化硅时 保护有源区以防被腐蚀。
钛金属接触的主要步骤 1. 钛淀积:溅射钛 2. 退火:700℃以上形成硅化钛TiSi2,硅化钛的电阻 率比钛低很多 3. 刻蚀金属钛:湿法腐蚀未反应的Ti,所有有源区 上都保留TiSi2 钛Ti的优点: ①使硅和随后淀积的金属紧密地结合 ②Ti的电阻率低,且与硅反应生成TiSi2的电阻率更 低。
4. 轻掺杂漏(LDD)工艺 轻掺杂漏(LDD)工艺目的:减小源漏间的穿通和 沟道漏电,提高源漏击穿电压。 1. 第五次光刻:光刻N-LDD注入区,不去胶。 2. N-LDD注入:低能量注入As,As的作用①分子量 大利于表面非晶化,②慢扩散杂质在后续的热处理 中利于维持浅结

P-轻掺杂漏注入步骤 1. 第六次光刻:光刻P-LDD注入区,不去胶 2. P-LDD注入:低能量注入BF2, BF2的作用①比硼 的分子量大利于表面非晶化,②比硼的扩散系数 低在后续的热处理中利于维持浅结
12. 金属2互连的形成
13. 制作金属3直到制作压点及合金
14. 参数测试
1. 双阱工艺


N阱的形成步骤 1. 外延生长:φ8英寸、P-外延/P+衬底、外延层厚 度约5.0μm、片厚约2.0mm 2. 薄氧氧化:厚度150Å 作用 ①表面保护以免沾污 ②减小注入损伤③有助于减轻注入沟道效应
13. 制作金属3直到制作压点及合金

多次重复11和12完成金属3至金属4的形成工艺 淀积顶层二氧化硅和顶层氮化硅做为表面钝化复合 介质 第十八次光刻:光刻压焊窗口 合金化


Full 0.18 μm CMOS Cross Section

AMD处理器剖面SEM照片

14. 参数测试 探针台测试Prober
制作局部互连金属的步骤 1. 金属钛Ti的淀积:溅射Ti,作用:充当钨与二氧化 硅的粘合剂

2. 氮化钛TiN淀积:与Ti溅射使用一台设备,在溅射 Ti后不出工艺腔直接溅射TiN,氮化钛就是阻挡层 金属 阻挡层金属形成的工艺目的:阻挡后续淀积的金 属钨的扩散,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3. 钨淀积:CVD法,钨的作用①比溅射铝有更好的 孔填充,形成钨塞;②具有良好的磨抛特性



3. 第一次光刻:光刻N阱注入区,不去胶,光刻 胶阻挡注入。 4. N阱磷注入(连续三次):①倒掺杂注入以减 小CMOS器件的闭锁效应,能量高200KEV、结深 1.0μm左右②中等能量注入以保证源漏击穿电压③ 小剂量注入以调整阈值电压。 5. 退火 作用①杂质再分布②修复注入损伤③注 入杂质电激活
2. 淀积铝铜合金Al-Cu(1%) 3. 淀积氮化钛TiN:溅射法,作用:充当光刻中的抗 反射层 4. 第十一次光刻:光刻金属1,刻蚀金属1

金属1的SEM照片
11. 通孔2和金属塞2的形成 制作通孔2的主要步骤 1. ILD-2氧化硅的间隙填充:HDCVD法 2. ILD-2氧化硅淀积:PECVD法 3. ILD-2氧化硅抛光 CMP 4. 第十二次光刻:光刻通孔2,通孔2的刻蚀
第九章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
9.1 引 言


工艺集成 前面第二~八章分别介绍了氧化、扩散/离 子注入、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以及 化学机械抛光,这些都是单项工艺,这些 单项工艺的组合称为工艺集成。 不同的工艺集成形成了不同的集成电路制 造技术。
双极型 MOS型 BiMOS

硅片制造厂的分区 硅片制造厂分成6个独立的生产区:扩散(包括 氧化、热掺杂等高温工艺)、光刻、刻蚀、薄 膜(包括APCVD、 LPCVD、 PECVD、溅射 等)、离子注入和抛光(CMP)。

制作金属塞2的主要步骤 1. 金属钛Ti的淀积:溅射Ti 2. 氮化钛TiN淀积:在溅射Ti后不出工艺腔直接溅射 TiN 3. 钨淀积:CVD法 4. 钨磨抛

12. 金属2互连的形成 1. 金属钛阻挡层淀积:溅射Ti 2. 淀积铝铜合金Al-Cu(1%) 3. 淀积氮化钛TiN:溅射法 4. 第十三次光刻:光刻金属2,刻蚀金属2
2. 氮化硅淀积:LPCVD淀积,作用:做CMP的阻挡 层,保护有源区免受CMP的过度抛光
3. 第三次光刻:光刻浅槽隔离区
4. STI槽刻蚀:RIE刻蚀,槽深1.0μm左右
STI氧化物填充步骤 1. 沟槽衬垫氧化硅生长:厚度150Å 作用:改善硅与 沟槽填充氧化物之间的界面特性。 2. 沟槽CVD氧化物填充:LPCVD方法

多晶硅掺杂:也可以原位掺杂,作用:形成导电 的栅电极 3. 第四次光刻:光刻多晶硅栅,DUV深紫外步进式 光刻机曝光,多晶硅上涂抗反射层(ARC),随 后进行特征尺寸、套刻精度、缺陷等质量检查。 4. 多晶硅栅刻蚀:用最好的RIE刻蚀机,保证垂直的 侧壁

注意:从栅氧生长到多晶硅要连续进行以免硅片 沾污等其它问题

8. 局部互连工艺 局部互连LI(Local Interconnect)工艺目的:形成金 属布线与器件之间的连接。该工艺称为大马士革。 形成局部互连氧化硅介质的步骤 1. 淀积氮化硅:PECVD法,作用:保护有源区以防后 续掺杂二氧化硅中的杂质向有源区扩散。

2. 掺杂二氧化硅BPSG的淀积:PECVD或HDCVD法, 快速热退火:使BPSG回流 3. 二氧化硅抛光CMP:抛光后氧化层的厚度约8000Å 4. 第九次光刻:光刻局部互连区(引线孔),局部 互连区刻蚀

STI氧化层抛光-氮化物去除步骤 1. 沟槽氧化物抛光CMP 2. 氮化硅去除:热磷酸煮

3. 多晶硅栅结构工艺 该工艺是工艺流程中的最关键工艺!!因为①它包 括最薄、质量最好的栅氧化层的热生长!②多晶硅 栅的线宽是整个硅片上的特征尺寸! 1. 栅氧化层的生长:厚度20~50Å ,形成MOS管的栅 电极介质 2. 多晶硅淀积:LPCVD法,厚度5000Å



P阱的形成步骤 1. 第二次光刻(用N阱的反版):光刻P阱注入区, 不去胶。 2. P阱硼注入(连续三次) :①倒掺杂注入以减小 CMOS器件的闭锁效应,结深1.0μm左右②中等能量 注入以保证源漏击穿电压③小剂量注入以调整阈值 电压。

3. 退火 作用同“N阱的形成”。 形成N阱和P阱的工艺目的:确定PMOS和NMOS 管的有源区(即源区、栅区和漏区)。

P+源漏注入步骤 1. 第八次光刻:光刻P+源/漏注入区,不去胶 2. P+源/漏注入: 中等剂量注硼 3. 退火:快速热退火RTP,温度1000℃,时间几秒, RTP的作用:①减小注入深度的推进,②其它同 普通的热退火

7. 接触形成工艺

接触形成工艺目的:在硅片所有的有源区上形成金 属接触使硅和随后淀积的导电材料更紧密的结合, 降低欧姆接触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