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2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1:绪论一、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p1-3二、产生与发展p4—13:(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得条件与基础ﻫ阶级实践基础(二)马克思继承与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得鲜明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一)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二)鲜明得政治立场(三)重要得理论品质(四)崇高得社会理想四、自觉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得指南第一章世界得物质性及其规律§1、1:物质世界与实践一、物质世界得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哲学得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其她思潮&马恩诞生ﻫ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3)对于基本问题得回答4)社会历史观得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6)马哲得解答(二)物质得客观实在性:p30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得物质统一性:p321)运动&物质ﻫ世界就是物质得,物质就是运动得,运动就是有规律得,规律就是可以被认识得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2)绝对得运动,相对得静止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得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哲之前得物质观5)社会得物质性表现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一)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得物质活动p351)实践得基本特征2)实践得具体形式3)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得本质p371)把握两大方面ﻫ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ﻫ人类社会得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社会生活得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一)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得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1)规律得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赖与人得意识,意识受规律支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二)意识得能动作用——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p41ﻫ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得辩证统一p421)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ﻫ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一得基础2)发挥能动得注意点3)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ﻫ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得趋势&人民得愿望§1、2:事物得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发展得普遍性(一)事物得普遍联系p441)联系得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2)善于分析事物得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二)事物得永恒发展p451)发展就是上升得,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得原因2)发展就是一个过程—-时间上得持续性&空间得广延性得交替3)人类社会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得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得实质&核心;矛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得内容&永恒发展得动力(一)矛盾得统一性&斗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p47 1)同一性与斗争性2)相互联系&作用&性质3)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4)斗争性…………………………、、5)与谐就是矛盾得特殊形式(二)矛盾得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ﻫ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矛盾,(非)根本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统一(三)事物发展过程中得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p51度得概念;质量辩证(四)事物发展过程中得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否定与否定之否定(周期)ﻫ前进行&曲折性得统一§1、3:唯物辩证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科学得认识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得统一p53ﻫ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一ﻫ发展得必然性与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二)唯物辩证法就是伟大得工具p54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辩证思维方法p57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p60第二章认识得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认识&实践:一、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一)实践与认识得主体&客体p641)实践得定义2)认识得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主客体得相互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得决定作用p65ﻫ表现方面;认识对实践得反作用(理论就是认识得高级形式)二、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得不同回答p67(二)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得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得特点三、认识运动得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得周期)(一)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二)从认识到实践p711)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飞跃得条件(三)认识运动得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p72飞跃得综合(认识过程得反复性&无限性;螺旋式得曲折上升运动)ﻫ造成反复性&无限性得原因主观&客观,认识&实践得统一就是具体得、历史得§2、2:真理与价值一、真理得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一)真理得客观性—-唯物论p73 客观性得原因;形式得主观性;一元性(对于特定得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有差别,不都就是真理)(二)真理得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p741)绝对性得含义2)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辩证统一(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4)阐发:人得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得至上性(无限绝对)&非至上性辩证统一(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就是否符合)p77 1)对立统一(互相转化)2)真理发展得规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真理得检验标准(一)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p781)实践检验得理由(真理得本性与实践得特点)2)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得理论(指导非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得标准得确定性&不确定性p791)确定性(唯一性)2)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就是社会得、历史得实践三、真理与价值得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p801)实践得真理&价值尺度(成功得实践就是二者得统一)2)价值得定义3)价值得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得功能与树立正确得价值观p84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得作用2)价值观3)当代中国(四)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得辩证统一p85§3、3:认识与实践得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当代中国)p87二、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一)两种历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社会存在定义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社会意识定义4)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p97政治法律思想(核心、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辩证统一(+社会意识得依赖性)p986)社会意识得独立性p997)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p1008)“划分”与“归结"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得规律p101(一)生产力&生产关系p1011)生产力定义2)生产力基本要素(+科学技术) p101—102劳动者highlight p1023)生产关系p102ﻫ广义、狭义ﻫ生产资料所有制p103生产关系就是生产中人与人得关系,不就是物,“可这些关系总就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得形式,不就是物,就是生产关系4)历史上占统治地位得生产关系p103(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运动p104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1)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 aspects) p104生产关系反作用(2情形)2)相互作用(矛盾运动)3)矛盾运动得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得规律:(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1061)经济基础(把握两点)2)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国体与政体p108(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运动p108ﻫ决定与反作用ﻫ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ﻫ矛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得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得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二)社会形态更替得统一性与多样性:p110-1111)整体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2)局部多样性3)统一、多样辩证统一(三)社会形态更替得必然性与人们得历史选择性p1111)必然性:ﻫ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性)得结果(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子)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得前进性与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p112 §3、2:社会历史发展得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两个)p114(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14-115根本动力得表现二、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得作用(一)阶级&阶级斗争就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得社会现象p117ﻫ1)阶级得定义2)阶级斗争得定义(二)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p1181)阶级斗争表现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作用得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革)3)阶级斗争得历史性、局限&无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得阶级分析法就是认识阶级社会得科学方法p119(四)社会革命得实质与根源p120(五)革命对社会发展得巨大作用p121ﻫ改良作为革命得补充手段ﻫ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221)改革得定义&其与革命区别2)改革在历史发展中得重要作用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4)社会主义社会得改革就是一场伟大得改革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23(一)科学技术革命就是推动经济将与社会发展得强大杠杆p124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得影响科教兴国(二)科学技术得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6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科技得态度§3、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得作用一、人民群众就是历史得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 p128(二)现实得人及其活动就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得前提p1291)现实得人2)劳动就是基本得人得活动3)人得现实本质-—人就是社会得人ﻫ现实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ﻫ从一定得社会关系中认识与把握个人&群体(三)从社会历史得整体联系与具体过程中认识与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立足整体2)历史必然3)人与历史不同层次(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得决定作用p1311)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历史得主体,就是历史得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生产得劳动群众&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ﻫ人民=主体得表现(见p131)2)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物质财富得创造者3)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精神财富得创造者4)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5)创造历史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无产阶级政党得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得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得作用(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p134(二)历史人物在历史得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得作用p134杰出人物、反面人物ﻫ不能决定与改变历史发展得总进程与总方向(三)从必然与偶然得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得历史作用p135ﻫ出现必然,作用偶然正or反取决于就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得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得意愿(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p135ﻫ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实则也就是联系(历史背景)与发展(不断变化)得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得形成及其本质§4、1:资本主义得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得商品经济得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p140(二)资本得原始积累p140-141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土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形成p143利用劳动者&农民二、以私有制为基础得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得历史条件p1441)自然经济得对立物2)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二)商品得二因素&劳动得二重性p1451)商品二因素得定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二因素对立统一3)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4)二重性对立统一(三)价值量得决定p146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得影响ﻫ简单、复杂劳动得影响(四)价值形式得发展与货币得产生p148货币产生得阶段ﻫ基本职能ﻫ分化为两极,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481)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得作用表现3)消极作用(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p1501)定义2)为何称为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人占有vs、生产社会化):被取代得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意义(一)劳动价值论得理论与实践意义p152ﻫ奠基剩余价值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认识p1531)界定生产性劳动(新老界定及原因)2)科技、管理人员得劳动(总工人)3)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得认识创造就是分配得基础&前提但分配首先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一)劳动力成为商品得基本条件p155(二)劳动力商品得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劳动力得价值&使用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因为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源泉)3)购买得就是劳动力而非劳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与所有权p1561)经济意义上得所有制2)法律意义上得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联系&区别(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1)历史上不同得剥削制度2)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得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生产剩余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得生产过程与资本得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得作用p158 1)剩余价值来源(生产过程)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生产物质资料得劳动过程得要素&特点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得生产过程4)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得价值,不就是物,社会关系5)不变、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6)剩余价值得本源&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二)剩余价值生产得两种基本方法p160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过程)ﻫ*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资本积累定义2)再生产——目得3)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ﻫ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得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生产p1661)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循环条件3)资本周转&影响快慢得因素4)社会总资本得再生产&流通ﻫ两大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ﻫ社会在生产条件ﻫ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得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得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70矛盾得内容&三个表现矛盾得尖锐化不能避免(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危机与相对过剩2)危机得可能性&根本原因ﻫ基本矛盾就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得矛盾)3)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生产得周期§4、3:资本主义得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得职能&职责p173ﻫ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得观点——形式得进步&本质得剥削(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ﻫ进步性&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得态度二、资本主义得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得形成p179(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得本质p17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得历史进程:§5、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得形成: p1841)生产集中、资本集中与自然得垄断2)垄断定义3)产生垄断得原因4)垄断组织形式(二)垄断条件下竞争得特点p1851)垄断加剧竞争得原因及竞争形式2)垄断竞争得特点(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6(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p1871)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垄断利润得来源3)垄断利润得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高价、垄断低价4)垄断价格得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二、垄断资本主义得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形成&作用p1881)定义2)发展阶段3)产生原因(非偶然)4)形式5)国家垄断得积极作用6)局限性(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得扩展p1921)世界扩展得经济动因2)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人&国家)ﻫ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得输出内容3)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4)国际垄断资本得形成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5)经济组织6)影响&局限(三)垄断资本主义得实质p195ﻫ五个基本特征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一)经济全球化得表现p196ﻫ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生产、全球化生产体系得形成与建立)ﻫ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得动因p198ﻫ科学技术得进步&生产力得发展--基础跨国公司得发展--适宜得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工)ﻫ各国经济体制得变革(三)经济全球化得后果p198§5、2:当代资本主义得新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得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得变化:p200ﻫ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ﻫ资本占有得社会化↑(二)劳资关系与分配关系得变化p201(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得变化p202资本家地位&作用;高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四)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得变化p203(五)政治制度得变化p203-204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得原因&本质:(一)新变化得原因:p204科学技术;工人斗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二)新变化得实质p206§5、3:资本主义得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一、历史地位p2071)巨大得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不能消除3)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过渡性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得历史必然性(一)资本主义得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p210ﻫ原因(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是一个长期得历史过程p213原因。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辨析题】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

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

(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

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

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

(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

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分)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3分)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

(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

(3分)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

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

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

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

大学生马基试卷2含答案

大学生马基试卷2含答案

第一题(共 60 题,总分60 分)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 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答案(4)2.“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答案(4) 标准答案: 43.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C.商品交换的实现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答案 ( 3 ) 标准答案: 3 4.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答案(3)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A.它能回答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B.它是各种科学知识的总和C.它始终植根于实践和科学的土壤中D.这是唯一能取代其他科学的理论答案(3)6.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A.国体问题B. 政体问题C.行政问题D.法律问题答案(1)标准答案: 17.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的关系是()A.反映和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使用和被使用的价值关系D.相互对立的斗争关系答案(2) 标准答案: 28.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如何进行产品分配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答案(2) 标准答案: 29.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 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答案(1)10.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事物的()A. 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答案(4)11.某市 5 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

马基 课件(实践对自然和人类发展的影响)

马基 课件(实践对自然和人类发展的影响)

一开始的我们 是以赤足 踩上了这片热血 的土地
所以 我们会心存感激 她的疼与乐 我们是亲身的 透过足尖的细纹 深深地 感受着的
你是知道的 她的美丽与温柔 无论是翠绿 还是枫红 她都毫无保留的 展现在 我们的眼眸中
你是知道的 她的婉转与安宁 无论是山野 还是河流 她都义无反顾的 带予我们惊叹
2、农耕社会· 相对和谐
进入了农耕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 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农业社会 的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很大的提高,产生了 以耕种与驯养技术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 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以大家庭和村落 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活 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 时,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 争夺水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的 关系出现了局部性和阶段性紧张。但从总体看,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仍旧有限,人与自然的 关系仍能基本保持相对和谐
我不知道 你现在正用什么感受世界 眼眸 手掌 抑或耳朵 而我只是知道 我现在脚下所踩过的 这片土地 是我深深爱过和伤害过的地方 ---某人
对于自然 从爱到伤害 人类社会是如何一步步的 走进这一实践困境的?
1、原始社会· 和谐
• 人类进入这一实践的困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 和谐关系。当时,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社会生 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由于天然食物供给的有限性 和不均衡性,人类为了生存,聚居在自然条件优 越、天然食物丰富的区域,形成了利用原始技术 获取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仅能维持个体延 续和繁衍的低水平物质消费方式,以及以家庭与 部落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与平均寿命 都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人与自然处于原 始和谐状态。

2013-2014(2)马基 专题五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13-2014(2)马基 专题五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 展的不平衡性
B. 社会意识 又有其相对 独立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 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 其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 能动的反作用
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 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落后的社会意识
先进的社会意识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 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 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 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 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 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 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 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 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 这个原理否定了。”
二、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 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 它一切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生产方式的作用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 结构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生产方式
决 定
基本 制度
阶级 结构
政治 观点
法律 观点
道德 观点
生产方式的作用
第三,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 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3)、国家 A、国家的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国家的实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C、国家的职能 第一,政治职能即阶级统治,为本阶级的经济 基础服务; 第二,社会职能即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4)、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指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 级是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政体是统治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把政权 组织起来得以实现的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 体现国体。但同一种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同 一种政体可以为不同的国体服务。

(马基)书后练习题答案

(马基)书后练习题答案

目录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2)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3)第一章 (3)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3)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 (4)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5)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5)8、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 第二章 (6)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56) (6)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6)3、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大一公共课马基试卷附答案

大一公共课马基试卷附答案

大一公共课马基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D)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C)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5、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7、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0、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11、实践是指(D)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1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C)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二、填空题1、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ABD)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2、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3、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BCD)A.资产阶级政党B.军队、警察C.监狱、法庭D.政府机构4、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D)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5、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BC)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简易马基公式

简易马基公式

简易马基公式马基公式是描述流体力学中流速与压力之间关系的重要公式之一。

它由德国物理学家伯纳德·马基于18世纪末提出,被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气象学、航空航天等领域。

马基公式的一般形式较为复杂,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简易马基公式来近似计算。

简易马基公式是在一维流动条件下的近似公式,适用于低速流动和不可压缩流体。

它的形式为:ΔP = ρvΔv其中,ΔP表示压力的变化量,ρ表示流体的密度,v表示流速的变化量。

简易马基公式的推导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流体质量不变,即ρ1A1v1 = ρ2A2v2其中,ρ1和ρ2分别表示两个截面处的流体密度,A1和A2分别表示两个截面的面积,v1和v2分别表示两个截面处的流速。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动量变化等于外力对流体的作用力,即F = ρ1A1v1Δv - ρ2A2v2Δv其中,F表示外力的大小。

将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可以得到简易马基公式:ΔP = ρ1v1Δv - ρ2v2Δv由于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即密度不随流速变化而变化,可以将ρ1和ρ2视为常数。

此外,由于低速流动的条件下,流速的变化量Δv相对于流速本身v来说很小,可以忽略。

因此,简易马基公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ΔP = ρvΔv简易马基公式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例如,在水力学中,当流速变化较小且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时,可以使用简易马基公式来估算压力的变化。

在气象学中,简易马基公式可以用于近似计算气压的变化。

在航空航天领域,简易马基公式可以用于估算飞机在低速飞行状态下的升力和阻力。

需要注意的是,简易马基公式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

总之,简易马基公式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近似计算流速与压力之间关系的公式。

马基习题集1--4章

马基习题集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 ,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 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人民群众的观点•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D 实践性和阶级性•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A 科学地认识世界• B 正确地解释世界• C 如实地反应世界• D 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12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马基辨析题2

马基辨析题2

B➢“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上述观点不等同。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

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

正确(2分)。

这是马克思论述的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它的否定方面,肯定与否定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矛盾运动。

世界永远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它迟早是要被否定的。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扬弃。

它使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即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部分质变也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它有联众基本形态: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部分质变则不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只是事物个别、次要性质的变化或事物局部性质的变化。

部分质变属于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不属于质变过程,因此,是表示量变的一种形式。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

前者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

他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

马基考试大纲

马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含义、来源和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定义)2.哲学的基本派别3.哲学物质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4.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把握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5.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关系及启示)6.否定之否定规律(辨证的否定观和规律的内容及启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3.真理客观性、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及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生产力的定义及其要素2.生产关系的定义及其要素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几个关系:如产品和商品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关系,价值和价格关系,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关系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4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5.剩余价值的定义及其产生过程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三者关系7.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关系8.资本的有机构成9.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10工资的定义及其形式1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3.金融寡头如何握有话语权4.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第六章第七章1.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三阶段)2.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考马基各章复习题

自考马基各章复习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复习题绪论一、简答题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第一章一、简答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3、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5、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7、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8、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9、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10、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3、简述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14、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5、简述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二、论述题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6、试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7、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一、简答题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3、简述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4、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5、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6、简述真理与谬误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

7、简要说明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论述题1、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资本论涉及的马基原理

资本论涉及的马基原理

资本论涉及的马基原理
马克思的《资本论》涉及了许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原理:
1. 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个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从雇佣工人获取的利润是建立在剩余价值之上的。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工人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所生产的价值。

3.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抗。

他认为,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并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 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

他认为,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结果。

5. 指导思想: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并提出了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马基

第二章马基
同回答
是否在实践当中考察认识问题;
是否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 认识是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两个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 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 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 验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 义路线。 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人之所不学而知 者,其良知也。”
柏拉图:“知识就是回忆。”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 认识是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
其一,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 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 限,都不能被推翻 。 其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 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 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近,这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问题,反对实用主义的真
理观。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坚持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的涵义: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 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 而改变。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坚持一元真理论; 反对多元真理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基选择题2

马基选择题2

马基选择题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产⼒和⽣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类社会和⾃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主观唯⼼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些地⽅的⼈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草,虽获得了⼀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地荒漠化,⼀遇⼤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们带来了巨⼤灾难。

这些⼈的做法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的观点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5.社会关系是⼀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产关系C.阶级关系D.思想关系6.社会⾰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盾B.⽣产⼒和⽣产关系之间的⽭盾尖锐化C.产品分配不公、收⼊差距加⼤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7. 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可分为()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产资本和商品资本8. 产业资本循环中⽣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9. 资本主义⽣产过程的⼆重性是指()A.⽣产使⽤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B.⽣产使⽤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10. 意识的本质是()A.各种感觉的综合B.⼈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绝对精神”的体现⼆、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主义观点的有 ( )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C.物是感觉的复合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3.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A.⽔是万物的本原B.⽕是万物的始基C.万物由⼟、⾦、⽊、⽔、⽕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和虚空构成4. 意识是()A.⼈脑的分泌物B.⼈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5. 国家与私⼈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的途径包括()A.国家和私⼈资本共同投资于⼀个新的企业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C.国家向私⼈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D.国有企业购买私营企业的⼀部分股份6.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表现为()A.提供社会⽣产和⽣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7. 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B.由事物内部⽭盾决定的⾃我否定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保留8. 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A.千⾥之⾏,始于⾜下B.九层之台,起于垒⼟C.不积细流,⽆以成江海D.知彼知⼰,百战不殆9. 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0.下列选项中,属于⽭盾同⼀性含义的有( )A.⽭盾双⽅相互转化B.⽭盾双⽅相互区别C.⽭盾双⽅相互依存D.⽭盾双⽅相互渗透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D2.D3.A4.A5.B6.B7.B8.B9.B 10.C⼆、多项选择题1.BD2.ABD3.ABC4.BD5.ACD6.ACD7.ABD8.ABC9.AC10.ACD全国2011年4⽉⾼等教育⾃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基雅维利主义名言

马基雅维利主义名言

马基雅维利主义名言
1. “永远不要让你的人民饿死,否则他们会像饿狼一样反噬你!”就像养宠物一样,你不好好照顾它,它能跟你亲吗?
2.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难道你不想成功吗?有时候就得狠下心来。

3. “要让别人畏惧你,而不是爱戴你,因为畏惧比爱戴更长久。

”想想那些厉害的老大,不都是让人又怕又敬的吗?
4. “欺骗有时候是必要的,只要能得到你想要的。

”这就好比打牌时偶尔使个诈,才能赢嘛。

5. “权力是最重要的,没有权力就什么都不是!”就如同在森林里,没有力量的动物只能被欺负。

6. “与强者结盟,抛弃弱者,这是生存之道。

”在社会上不也是这样吗,你会总和没本事的人混在一起吗?
7. “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别人摸不透你。

”像个神秘的大侠一样,多酷啊!
8. “利益至上,其他的都可以抛弃。

”这不就是生意场上的真理吗?
9. “适时地残忍,能让你更有威严。

”就像老虎偶尔发威,才能镇住山林。

10. “学会妥协,但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

”就像走路,有时候
绕个弯,但还是要朝着目的地前进呀。

我的观点结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名言虽然有些现实甚至残酷,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让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马基复习资料 了解马基维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马基复习资料  了解马基维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马基复习资料 - 了解马基维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马基维利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和战略思想,它强调国家利益和实力,以及在实现这些目标时运用权力的必要性。

马基维利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强调政治家必须对现实进行不断的观察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决策。

以下是马基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马基维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1. 理性和现实主义
马基维利主义认为政治不应该被道德或宗教信仰所束缚,而应该基于理性和实际情况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政治家必须冷静客观地分析现实,了解力量的基本原理,以此来制定决策和行动。

2. 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马基维利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是最重要的,政治家必须为了国家利益而行动,即使这意味着采取不道德或不公正的方式。

马基维利主义者认为,再善良也要避免犯错,否则会失去自己的国家。

3. 选举和统治
马基维利主义认为选举和统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

选举是如何赢得权力,而统治是如何维持和巩固权力。

马基维利主义者认为,选举不是为了遵从人民的意志,而是为了赢得权力,统治才是真正的目的。

4. 军事力量和独裁统治
马基维利主义认为,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马基维利主义者强调,独裁统治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因为它可以带来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总之,马基维利主义是一种注重现实和利益的政治哲学和战略思想。

马基复习资料介绍了马基维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包括理性和现实主义、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选举和统治、军事力量和独裁统治等。

对理解和掌握马基维利主义有重要帮助。

马基选择题全

马基选择题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不仅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这一基本原则,而且对它作了改造和发展,使之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主要表现在:①从现象相互作用引起反映这一普遍的物质特性出发,指出反映是物质本身固有的能力,是由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由于相互作用的物质本身复杂化和组织化的程度不同,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反映形式,如非生命界的反映,低等生命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等,而人类认识则是其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这就把认识的产生和表现置于一个更普遍更深刻的客观前提之下,并使它们统一起来了;②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人的认识同其他反映形式的质的区别,指出认识是基于实践的能动的反映,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认识不仅反映现象,而且反映本质和规律;不仅反映当下的现实,而且以目的、计划、预见等形式对现实的发展作“超前”反映;不仅反映世界,而且通过实践改造世界。这就彻底克服了旧反映论的缺陷,并与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先验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赋予知
2、(能动性)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人的认识与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是消极被动的反映,人的认识是经过头脑加工改造,有一个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加工整理和创造的过程,是能动的反映,不是机械的直观。这不仅体现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而且体现在理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认识主体在感知客体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图式,从不同层面上选择、整理和解释客体信息,将客体的存在方式转变为主体能够理解、说明的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客体信息进行建构,将客体信息同化到既有的观念体系中,或者将客体信息建构成为新的概念理论体系。在这方面,辩证思维方法就是思维对来自客体的感性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将其升华为表征客体的理性观念及其体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肯定主体在认识中的选择、建构等能动作用。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并对其一般自然前提和基础作出唯物主义解释的认识论原则。它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反映论”这一术语是由列宁最终确立和使用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特征,就是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出发。把人的感觉、表象和思维看作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列宁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 不言而喻, 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列宁选集》第 2卷,第65页)。古代唯物主义者以朴素直观的形式表达了这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提出“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则提出“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F.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J.洛克虽然认为有的知识来自人的内部心灵活动,但他认为认识的产生主要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从而在心灵这块“白板”上留下印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19世纪德国的L.费尔巴哈也把认识看作是类似镜子映物那样的反映。这些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观点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机械性和被动直观性等缺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映论是物质第一性,先验论是意识第一性
二者对立。
(1)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
2)一切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都是先验论
如果对先验论展开外部批判的话,那就要看你站的立场了。先验论认为经验论无法解决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一般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上,会认为,先验论是一种唯心主义,根本上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同时忽视了实践的巨大能动性作用,忽视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无法看到人类认识的发展,不知道认识能够透过个别现象得出一般本质,并通过规律把握住普遍必然性……
2对先验论展开内部批判,就是从其自身学说揭示其矛盾。以康德哲学为例,他承认经验是一切知识的开端,那么如果严格贯彻这一原则,就不该说经验之外的东西,就算如他所说,经验之中包含着先验要素,但是有什么经验能帮助他把先验要素区分出来?又如,康德仅仅经验到了感官中的表象,他又如何能够超越经验判定物自身的存在?费希特就是批评康德这一点,从而抛弃了物自身的信念。
1、(强调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人们只有从实践中获得“材料”,才能通过头脑这个“加工厂”产生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变革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从认识论角度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所以,正是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
先验哲学超越经验地运用理性,应该是其错误的根本吧。先验论多少是有点独断的。
1、(强调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
2、(能动性)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3、(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