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解决问题2、表内除法(一)3、图形与变换4、表内除法(二)5、万以内数的认识6、克和千克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8、统计9、找规律10、总复习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二、班级情况分析:二(85)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习数学是个有利条件。

上学期,有好个同学成绩不理想,这和他们不良习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3页)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3页)

一、学生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人教版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75-76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起始课,是后续知识生长的基点。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识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并且本节课还要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学好本节课,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和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数学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数感,具有初步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因此,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凭借“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基础,根据迁移、类推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这是本节课教学中可供教师利用的学生基础知识和人力资源。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一”、“十”、“百”,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估算和推理的能力,但从百以内数的认识跨度到千以内数的认识,同时要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抽象程度更高,数感的形成更难。

同时,在“拐弯处”数数的过程中,学生要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计数器)进行,因而对她们的思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时需要进行两次(甚至三次)计数单位个数的叠加,对于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基本策略:1.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半抽象认识(建立表象)——抽象认识的学习过程。

3.鉴于教学内容较多、难点集中,为提高30分钟的课堂效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及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

让数数、读数(口头)、写数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融为一体,并以此突破教学难点,沟通数数、读数(口头)、写数的内在联系:都是多个计数单位个数的叠加。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几百几十的场景,比如:一本书一共有320页,会场中一共有920个人等,告诉学生几百几十的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百几十的数。

(板书课题:认识几百几十)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1)直观认识出示4块方板。

提问:这4块方板里有多少个小方块?400里面有几个百?(板:4个百)(出示5根木条)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方块?五十里面有几个十?(板:5个十)现在一共是多少个小方块?你是怎么知道的?(2)用计数器表示。

让学生都在计数器上拨珠,并指名演示。

(3)写数、读数让学生对照计数器试着写数,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个位上为什么0?0可以不写吗?谁能把这个数读一读?2、教学“试一试”提问:你能一边拨珠子一边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九十数到四百三十吗?请把它们写下来。

(要求学生相互给同学看)提问:数到三百九十,接下来数什么?那么数到六百九十呢?数到八百九十呢?不拨珠你能从890数到1000吗?(要求学生数给同桌听)提问:数到九百九十,接下来数什么?追问:九百九十后面为什么时一千?三、组织练习,加深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独立看图填写,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提问:你怎么想到13个十是130?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填写,共同订正。

提问:360和630各是怎么组成的?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指名读数,共同写数。

要求学生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订正后提问:做过这两道题后你有什么想法?教育学生保护植物和野生动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word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word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设计主要理论依据:《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

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这个单元中共有 4 个例题,例 1 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

例 2 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图片教学教程:一、创设情境我知道咱们班的学生都是心灵手巧、爱动脑,也爱动手的好孩子,相信在课堂上你们的表现也是最勇敢最自信最出色的,对吗?瞧,我这儿有这么多的小棒,你们想用它们来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发给每人11 或12 根小棒)(生摆图形,师巡视)好玩吗?老师发现摆三角形最简单,咱们分组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这样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看最多能摆几个,好吗?(生分组摆,师适当给予引导)二、探讨新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强,摆的真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新版教材教材分析(全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新版教材教材分析(全套)
教学目标: 1. 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 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辨认。 2. 借助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 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够辨认平 移后的图形。 3. 初步理解旋转。 4. 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美。
教学内容结构
认识轴对称图形
例1
认识平移 图形的运动 (一) 认识旋转 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3. 在学习困难处加强引导。
P32例4 教学提示
4. 把握教学要求
难度控制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本单元建议5课时教学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求商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迁移学法
教学内容结构
用7、8、9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 (二)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结构
平均分 除法初步认识
被除数不超过12 例1、2、3
除法含义
例4、5
表内除法 (一) 乘法口诀求商
例1、2
用2-6口诀求商被除数不超36解决问题例3
教材编排特点
1. 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对比活动突出平均分 P9 经历平均分 例2、3两个操作 语言描述 例2、3下一行话
除法概念的建立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2. 多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例1,分物体的对比:分完和分不完(拓展对除 法的认识) 例1、例2,表达式的对比:理解式子中数的含 义,以及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材编排特点
(接上页) 有余数除法横式与竖式的对比:理解竖式 的写法与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有余数除法竖式与表内除法竖式的对比: 理解竖式中余数0的含义。 感受知识间的联系,为建构合理的知 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下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下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下册一、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学习长度单位,包括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认识米和用米量、认识线段和画线段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单位打下基础。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主要学习角的基本概念,包括认识角和角各部分的名称、比较角的大小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几何观念,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四、表内乘法(一)本单元主要学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包括5的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乘法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主要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包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包括3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七、认识时间本单元主要学习时间的概念,包括认识时、分、秒和1时=60分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是综合性内容,主要是以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主。

包括找规律、搭配(简单的排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

〔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

小明共玩了几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展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忆整理,建构网络〔一〕自主整理,施行创造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展整理与复习,如今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3:……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1〕要认真看题,搜集信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教案(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学科数学教案二年班执教者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

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

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优秀word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优秀word

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9页。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②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③使学生通过看、说、画、分、互问、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④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难点:能分辨锐角和钝角的汉字表述。

教具、学具的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2.学具准备:三角板、练习纸、活动角等。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八一大桥看一看,(课件出示桥的主题图)。

夜晚的八一大桥美不美?生:美。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发现大桥中也蕴含着一些角,谁来指出这些角藏在哪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鼠标,闪动角的位子)。

然后老师从主题图中抽象出三种不同类型的角。

师:这些都是数学中的角,关于角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生:……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击鼠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测量从主题图中抽象出的三个角),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第一个角的两条边与直角三角板上的两条直角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直角。

生2:我发现了第二个角是比直角小的角(为什么?)因为它只有一条边和直角边重合,而另外一条边在直角边的里面。

生3:我发现了第三个角是比直角大的角(为什么?)因为它只有一条边和直角边重合了,而另外一条边在直角边的外面。

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1)画角师:同学们回答的可真棒!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角。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P36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

(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__39;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

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五、课堂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__39;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二、玩中学1、说一说。

(word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word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1)22+13-6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2)22-6+13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4年2月24日
上课时间
2013年月日
备课教师
唐桂凤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二(2)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_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_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2页的例1、例2及第103页“做一做”、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2、6题。

内容简析例1 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

例2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与例1编排思路一样,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拟重的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的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理论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合作意识。

3.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理论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浸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到达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绘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亲自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理论操作方法来学习克和千克,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请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历,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老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品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数学思维。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
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
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 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
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第 2 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 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 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 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 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完整版)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完整版)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人教新课标《比较数的大小》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页例9。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电器的价格为资源,虽然是简单的几个电视机的价格,却涵盖了数的大小比较的3种情况,为以后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

(二)核心能力通过经历数的大小比较过程,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数感。

(三)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电视机的价格,借助数位的知识,自主探究比较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

2.通过比较、讨论,借助位置制的知识比较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并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在经历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尝试总结概括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五)学习难点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预习教材第90页。

2.比较98和89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设计意图:唤醒学生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为本节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做铺垫。

】(二)课堂设计1.复习旧知,唤醒回忆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师:五一节到了,好多商场都在进行促销活动,瞧,这是其中的一个电器商场的活动情况。

电视机的种类齐全,档次各异,你知道这个电器商场隆重推出的几种电视机的价格吗?出示课件比一比。

(出示PPT)师:说信息,并读出数的价格。

师:为了便于表达我们把电视机给它标上序号吧。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比100大多得的数的比大小,比如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会见到像这样的价格,哪种电视贵?哪种便宜?需要我们来比较,下面请你先任选两种电视机的价格,想一想,准备怎么选择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能考虑到?【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产生学习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4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4教学设计
4……( )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方法,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和含义,那怎么很快的写出商呢?
板书:43÷7=()……()
(2):师解答时,先想7和几相乘的积接近43,而且小于43,根据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可知,6和7相乘的积接近43,而且小于43,所以商是6,然后把竖式填写完整。
1.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除法的意义。
2.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
课时
重难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师生活动
一、 复习导入:
1.在除法算式14÷3=4……2中,商是(),3是(),2是()。
2.在下面的除法算式中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3……( )
7 2 5……( )
2 1……( )和( )的积
让学生尝试写。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求出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是商。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6
7 4 3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3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
3、完成练习十四的第6题,7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法竖式有什么好处?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6
7 4 3
4 2
1
4 2
1
灵活掌握计算方法: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xxxx小学xxxx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

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
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
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