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部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部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抓关键句,概括三只猫的故事,探究永不养猫的原因,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借助品味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树立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生生互动,形成共识。

【重难点】1、概括三只猫的故事,探究永不养猫的原因,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2、借助品味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树立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一、课前三分钟发言:我家的小动物;生字词音形义二、新课导入: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各种各样的动物与人类共存,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趣盎然。

关爱动物、尊重生命,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高尚情操。

这节课我们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个爱猫家庭竟永不养猫的真正原因和苦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家人的态度结局感受第一只猫隔壁要来的花白很活泼喜欢死亡难过、酸辛第二只猫舅舅送的黄色更活泼,更有趣喜欢丢失愤恨、诅骂,怅然第三只猫蜷伏在家门口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忧郁、懒惰不大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死亡难过,良心受伤3.培养默读习惯,圈点摘录关键词句,形成整体感知。

画出课后练习二和练习四所涉及的语句和词语。

而后回答:第四题相关的句子,起过渡的作用。

第四题如下:第一句: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写出猫的活动可爱。

第二句:神情描写,写出家人爱猫至深。

第三句:心理描写,写出“我”的主观臆断。

第四句:心理描写,写出“我”对自己行为的自责和愧疚。

四、布置作业:课外阅读跟猫有关的三篇文章。

第二教时一、作业检查:学生谈拓展文的阅读感受。

二、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三、继续新课:1、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文人?第三只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5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5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陈金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品味语言、积极思维的习惯。

2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宽容对待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文章语言、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难点:认识主观臆断的危害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还记得小学所学过的《燕子》吗?那“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郑振铎的《猫》,来聆听一段充满快乐与伤悲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助读卡一(文学常识)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1922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1923年后,长期主编《小说月报》,并致力于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1958年10月17日,在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和阿富汗等国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

助读卡二(词语集释)忧郁:愁闷。

在“我们都很替它忧郁”里,含有担心的意思。

断语:断定的话,判断后作出的结论。

惩戒:用处罚进行警戒。

小侣:小伙伴。

顽游:顽皮地游逛。

预警:事先已有的警觉。

悲楚:悲伤痛苦。

怂恿:劝说,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无抵抗:不加抵抗,无力抵抗。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潜:秘密地。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用一段话概述本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意在训练学生的概述能力)预设:我经历了三次养猫,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相同,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相同。

我第一次养猫非常快乐,但因它的病死而感到酸辛,第二只猫更加活泼可爱,但又时时让人担心,最后因它的亡失而让人感到怅然、愤恨;第只猫我由厌恶到愤怒,最后因我的过错,使它蒙受冤屈,使我感到非常悔恨,自此不再养猫。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17猫》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17猫》优质课教案_1

《猫》教案一、教学目标: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品味语文,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也是我们这个单元语文学习的主角。

我们看到,人类用铁笼囚禁了比较凶猛胡华南虎,用屠刀杀死了狡诈的狼,用智慧征服了高贵的马,用猎枪把一群斑羚逼到了伤心崖,上演了一幕幕惨烈的死亡表演。

孩子们,循着古今中外作者的思考,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学完郑振铎的《猫》,也许我们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2、揭示学习目标3、介绍作者郑振铎,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八预习检测1、字词检测相称(ch en)郁(y 0闷一缕(I Q 娱(y⑪乐污涩(s 0 怂恿(s mgy d ng)婢女(b i)蜷(qu印)伏惩戒(ch eng)怅然(ch mg)(1)、找一名四号学生读词语。

(2)、这里有两个生词。

谁来解释怂恿:鼓动别人做某事。

是鼓动不是鼓励,鼓动是贬义词,鼓励是褒义词。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还有一个成语,包含“怅然”,形容淡淡忧伤的感觉,谁知道?怅然若失,大家齐读2遍。

2、文章以什么线索展开描写的?(养猫)写了什么内容?记叙了伙三次养猫胡经历。

(那么,这三只小猫都是什么样的呢?又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大屏幕上的思考题。

)(三八整体感知1、文中几次养猫,几只小猫有什么特色?2、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相关的语段分析品味。

三只小猫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的命运,作者写来各有特点。

语言十分生命,明白如话,却毫不松懈。

那么你找到了哪些,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阳光里滚来滚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17猫》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17猫》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睢宁新世纪中学年级七学科主备人第一修改人教学课题猫时间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味语言。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相关考点分析重点语段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一、导入新课1、看猫的图片,情景引入。

2、检查预习情况:字词的音、形、意。

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精读探究:(一)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你能给它们取名字吗?(为什么给小猫取这个名字啊?或解说一下名字的深刻含义呗!)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白雪球似的,在廊前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摇着,它便又扑又抢。

2、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跳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二)读透:小神探断案•案件名称:•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表现:•2、案发后表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真相:到底是谁吃了鸟?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把它捉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点拨:冤假错案!(男)我心里十分地难过,(女)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男)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女)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合)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男)我对于它的亡失,(女)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合)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合)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集体备课教案项目名称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彭晓黎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二楼招待室活动主题《猫》集体备课主讲人彭晓黎参加对象董仕杰彭晓黎陈梨春付海英钟叶培申请学时2活动内容及进程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任凭、屏息凝视、尽职”等词语的意思。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古怪的特点的。

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前三个自然段中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和这些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以及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过程:原先设计一、导入课文: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喜爱。

许多名人也爱猫。

老舍写猫,丰子恺画猫,著名歌星费翔则把自己家的猫视为最亲密的家人。

作家郑振铎先生的文章《猫》里记载着我三次养猫的经历,我又把这三只猫看怒”和“虐待”?请同学们找到并作标记。

明确:——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没有调查,不假思索,一口咬定)——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反问加强语气,可见成见之深)——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好像表明自己并未确认,然而却一口咬定,可见的确是妄下断言)——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猫儿弱小,怎堪木棒击打,而且又是趁它不备。

两相对比,越发凸显了我的暴虐,小猫的可怜)穿插:面对主人突如其来的棒打,可怜的猫咪什么也做不了,无法为自己辩解。

它只能悲楚地“咪呜”一声逃离。

这一声咪呜里包含着无尽的委屈不解痛苦伤心。

如果现在你可以为猫代言,你会对“我”说什么呢。

人教版(2016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猫》教案

人教版(2016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猫》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掌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观察校园里的猫,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观点分歧,导致讨论进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开头、发展、结尾的结构,以及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展示猫的性格。
- 口语交际: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宠物猫相处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猫的性格和习性。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猫》中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描绘猫的性格特点,以及人与猫的相处之道。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猫的性格和习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宠物猫相处。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2016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6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阅读理解:课文《猫》的阅读,理解文章主题,掌握生词、短语、句型等语言知识。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年级第十七课《猫》优质课教案.docx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年级第十七课《猫》优质课教案.docx

《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索,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以及对比、铺垫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品读文本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概括文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它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不能主观臆断;关爱动物,平等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养猫“三起三落”的情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遇事不能主观臆断;关爱动物,平等对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介绍喜爱的小动物。

同学们平时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听。

2.观看小猫游戏视频。

很多同学喜欢小猫,下面观看视频:下面我们-•起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相信你你一定会更加喜欢小猫的。

这真是一只贪玩的小猫。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作家郑振铎的小说《猫》,看看细微的事物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3.板书课题《猫九4.认识作者。

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2—。

新屮国成立后,曾担任屮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感知(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岀示生字词。

污涩(s© )蜷伏(quan )惩戒(cheng)懒惰(dud )乞丐(gdi )虐待(nlld )怂恿(s6ngy6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chdng)然:因为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分几层?概括层意?(1-2)第一部分:第一只猫很可爱可病死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部养猫的悲喜剧,一首人性的祈祷诗——《猫》教学设计张爱敏【教材分析】本文叙述的是作者郑振铎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愉悦而愤恨;可怜而悔恨。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若把郑振铎先生的《猫》视为一篇散文,以文定教,散文教学应由外而内:“外”指所写之物,“内”指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其教学重点不在于所写之物,而在于作者为何写和怎样写。

“为何写”是基于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怎么写”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形式,即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表达。

首先,我们来看郑振铎先生“为何写”:家里人喜欢猫,第一次养了一只花白的猫,它活泼可爱,“我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太阳暖照下,“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但后来花白猫不幸死掉了,“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宛如失去了“相伴的小侣”;第二次养了一只黄色的小猫,“更有趣,更活泼”,给家里人带来了无限欢悦,于是“我们都很为他提心吊胆”,后来不幸的是被人偷走了,全家人忿忿地,“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宛如“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以至于“我家好久不养猫”;再后来,跑到家里一只不知名的花白猫,家里收养了它,但这猫很忧郁,不活泼,不可爱,被烧脱了的皮毛,很难看。

因此,“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在我家也是“可有可无”。

可是,当第三只猫死去之后,作者却“十分难过”,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以至于“我家永不养猫”。

面对三只猫的亡失,作者内心的情感的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源于“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作者认为自己是第三只猫死亡的罪魁祸首。

所以,“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特别是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此时此刻,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诠释“不可妄下断语,伤害无辜的生命,伤害自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积累字词。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思想感情,探究文章主旨。

4.归纳课文写作特点,学习文章写法。

重难点:1.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思想感情,探究文章主旨。

3.归纳课文写作特点,学习文章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郑振铎的《猫》。

先看课文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想一想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养猫、亡失,总领下文。

)默读课文,积累字词,根据问题利用课文内容填空。

目标一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怂恿(sǒng yǒng)婢女(bì)蜷(quán)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红綾(líng)悲楚妄下断语目标二1.课文总共写了几只猫?我家前后养了几次猫?这几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家中地位(家人的态度)、最后结局、家人对于这个结局的心情(心理)各是怎样的?2.赏析句子。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采用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小猫的毛色、形态、性情,体现出作者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

(2)“居然捉到一只很大的鼠”“居然”表达怎样的情感?惊喜,既可爱,又能干,更让人喜欢。

(3)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侧面表现第二只猫可爱。

(4)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突出这只猫,长得不好看,性情不活泼,不讨人喜欢。

(5)“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修辞手法?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的极度愧疚,对自己错误的痛悔和不安。

第二课时目标三1.体会情感态度(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17 猫水头二中林欢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鉴赏写作妙处、体会作者情思、感悟生活哲理。

情感与态度: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3、自由鉴赏,获得人生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请同学回答谜语,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小猫对我家的影响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小猫讨人喜爱的样子。

)(“滚来滚去”与“白雪球”相照应,更显出小猫活泼可爱。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乱跑”“爬树”“扑过去捉蝴蝶”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第二只猫的活泼可爱,也为下文“它被过路人捉去”做了铺垫.)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写出全家人对小猫的态度和情感。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爱猫之情渗透在细致的描写之中。

)第三只猫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1.认识作者
2。检测字音字义
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红色的词语还需解释)
3。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
4。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失去更难过?教师引导,引出下一个环节的重点品读.
真相大白后作者开始反思,同学们也应该反思
借故事讲道理更深刻
让学生感到课堂有始有终,浑然一体。
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来一个小练笔,通过检测结果,掌握学生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哪儿是薄弱环节,下去之后继续跟踪。
运用多媒体教学,它使课堂容量变大,更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感知理解教学内容,可以在短时候内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对教学内容那些难以讲清的事物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效地理解和记忆,大大地降低了教学的难度、缩短了教学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然后老师再补充.
师友合作,学友读,师友听,有错误,师友先纠正,师友纠正不了,其他师友组纠正。直至把这些问题弄懂为止。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勾画圈点的内容,先自己整理答案,然后师友交流,待老师提问。
表格顺利完成后,借着表格,教师提问:
1。请同学们观察上表,这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这样安排?
2。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三只猫的到来,让作者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下一步学习的环节。若学生的答案不尽人意,则需老师适时引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17课《猫》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实事求是、知错就改之精神,客观公正、宽容仁爱之性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就改、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好品质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唤起注意,导入新课1、一分钟图片欣赏(漂亮的、可爱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怀2、导入语: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让我们聆听他这段感人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快乐与悲伤!――养猫诚然快乐,悲从何来呢?我们现在就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其中的滋味。

3、介绍作者: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我国“五四”时期涌现的著名作家,文学家,翻译家。

我国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4、背景资料《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二)确立话题,明确目标,学习新课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思考一:说“猫”,说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思考二:说“人”,说说作者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1请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顺畅,扫清生字障碍,用圈点勾画法的方法读书。

污涩(wū sâ): 肮脏不光滑的意思红绫(líng):一种红色丝织品怂恿(sǒng yǒng):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怅(chàng)然: 不愉快的样子蜷(quán)伏: 弯着身体窝着悲楚:悲伤凄楚惩(chãng)戒: 通过处罚来警戒妄(wàng)下断语: 胡乱地说出断定的话2 请学生复述课文。

人教版(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猫》记述了作者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弱小生命,对三只猫“得猫--养猫--失猫”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引发了对弱势者不幸命运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思与自省的精神。

《猫》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加强人类对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体现了人教版教材本单元编写意图;在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继续训练默读,侧重学会摘录、概括,在比较、品析等语文活动中,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课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也对同学们为今天这节课所做的预习表示感谢。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我的最大爱好是看动漫,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们看的动漫里面,有没有以猫为原型的形象?……听了大家所说的这些形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对我影响很深的动漫形象,请看大屏幕(展示动漫形象图片),不知道你们是否认识?我们认识了动漫形象中的猫,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下现实生活中的猫。

这只小猫很可爱吧!正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喂养过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2、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第五单元整体学习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猫》2课时《动物笑谈》1课时《狼》2课时1.主题延伸第五单元的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2.授课技巧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

边读边思考,并学做摘录。

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猫》既有对猫的细致描绘,也有对猫的亡失的悲哀。

学习本课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同时要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动物笑谈》属于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即幽默诙谐风趣,并且通过精彩语句的赏析领会人物形象及作者作为科学工作者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狼》是蒲松龄的一篇文言文小说,学习时应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6 猫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导入二(情景导入):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

作者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1.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第5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第5单元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阅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情感目标: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养过小动物?如果养过,你对它是什么情感?请大家谈谈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以及你对它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相称(chèn) 一缕(lǚ) 污涩(sè) 红绫(líng)怂恿(sǒngyǒng)怅然(chàng)蜷(quán )伏惩戒(chéng)2、理解课文,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3、从全文来看,作者重点写的是那只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重点写第三只猫。

不能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

因为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了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1、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泄”,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下面,我们来看看通过对第三只猫的叙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教案1
性情
活泼
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
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四、课文精读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气,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愿理会。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调皮、机灵和好动。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11.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3.再次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5.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第17课《猫》教学案例-教育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第17课《猫》教学案例-教育文档

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猫》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养过小动物?如果养过,你对它是什么情感?请大家谈谈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以及你对它的情感。

生1:我曾经养过一只贵宾狗,毛是白色的,很顺滑。

它经常围着我,在我的脚下绕来绕去,很可爱。

我很喜欢它。

生2:我也养过一只小狗,毛也是白色的。

每次我回家,它都会摇着尾巴来迎接我。

我很喜欢它。

师: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曾养过三只小猫。

那么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经历了那些事情,又从中领悟到了哪些生活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组可爱的小猫的图片(多媒体显示)。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师:默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多媒体显示):相称(chèn) 一缕(lǚ) 污涩(sè) 红绫(líng)怂恿(sǒngyǒng)怅然(chàng)蜷(quán )伏惩戒(chéng)师:理解课文,小组讨论,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生:重点写第三只猫。

不能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

因为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了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师: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泄”,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下面,我们来看看通过对第三只猫的叙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师: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生: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师:请同学们跳读第17-29段,思考:【芙蓉鸟被害案】(多媒体显示)生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猫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难点: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也是我们这个单元语文学习的主角。

我们会看到,人
类用铁笼囚禁了凶猛的华南虎,用屠刀杀死了狡诈的狼,用智慧征服了高贵的马,
用猎枪把一群斑羚逼到了伤心崖。

同学们,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
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
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学完郑振铎的《猫》,也许我们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妈捡来的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浑身黄色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瘦,毛被烧脱
的白雪球似的”好几块,更觉得难看
性情很活泼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
泼,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第一只猫
的辛酸感情。

第二部分(3~14段):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
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三部分(15~34段):介绍第三只猫的故事。

二、品读赏析——细节描写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
出相关细节描写并进行简要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明确: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明确:让人联想到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显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明确:让人联想到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
可爱模样。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明确: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小结:这一系列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出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作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三、合作探究——揣摩情感
(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
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包含
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思考、讨论,明确: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愤恨难消。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使“我”深感内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2)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思考、讨论,明确:
这是“我”的忏悔。

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3)按句式说话:“对,我想说: 。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对作品中的“我”,对“我”妄下断语,冤枉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又如:对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四、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示例:第一问:略。

第二问: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随意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2.我国古代咏猫的诗。

(1)抱负颇自奇,不尚威与武。

坐卧青毡旁,优游度寒暑。

——王冕《画猫图》
(2)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

——陆游《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马上就要结束我们的动物之旅了。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

让我们循着古代诗人留下的优美诗句,回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也祝愿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美景,天长日久、岁岁年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