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科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11|{<<-=x x P ,}02{<<-=x Q ,则=Q P A .)1,2(-B .)0,1(-C .)1,0(D .)1,2(--2.设θ∈R ,则“ππ||1212θ-<”是“1sin 2θ<”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下列函数的零点不能用二分法求解的是( )A.1)(3-=x x fB.3ln )(+=x x fC.x x f =)(D.14)(2-+-=x x x f4.已知命题p :∃∈R x , 012≥+-x x ;命题q :若22b a <,则b a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p qB.∧⌝p qC. ⌝∧p qD. ⌝∧⌝p q 5.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o60,(2,0)a =,||1b =,则|2|a b +=( )A B . C .4 D .126.已知奇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若0.8221(log ),(log 4.1),(2)5a fb fc f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a b c <<B.b a c <<C.c b a <<D.c a b <<7. 为了得到函数)62sin(π-=x y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x y 2sin =的图像( )A.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 B.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8.函数y =1+x +2sin xx的部分图像大致为( )A .B .C .D .9. 若)2ln(21)(2++-=x b x x f 在),1(+∞-上是减函数,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1,(--∞ D 、)1,(--∞10.已知,31cos 6sin =-⎪⎭⎫⎝⎛+απα则⎪⎭⎫ ⎝⎛-32cos πα的值为( )A .185-B .185C .97-D .97 11.设()x f '为()x f 的导函数,已知()()(),1,ln 2ee f x x xf x f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x f 在()+∞,0上单调递增B. ()x f 在()+∞,0上单调递减C. ()x f 在()+∞,0上有极大值D. ()x f 在()+∞,0上有极小值12.已知函数()(),63,630,lg ⎩⎨⎧≤<-≤<=x x f x x x f 设方程()()R b b x f x ∈+=-2的四个实根从小到大依次为,,,,4321x x x x 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一组实根,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为( ) A. 221=+x x B. 9121<<x x C. ()()166043<--<x x D.25943<<x x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函数=''+=)2(,)1(3)(2f x f x x f 则 。
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新余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其它物品自己带走。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
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
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
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龙、茶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
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由“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如“姬”“姜”等,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统治者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分封国的国名为氏。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精校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新余四中、上高二中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童庆炳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
‛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
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
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
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
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无关。
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
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
有清一代所产生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很多,可并没有成为经典,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在作品艺术价值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
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如李煜的词(后期的词)也被列入文学经典,这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虽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英语)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英语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A.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printer.B. The woman is unable to work the printer.C. There is probably a power failure.2. How are the prices in the restaurant?A. Reasonable.B. High.C. Low.3. What is the man’s problem?A. He has no patience to wait for his wife.B. He can’t see the sign clearly.C. He’s parked in the wrong place.4.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A. Saturday.B. Sunday.C. Monday.5. What will Nancy do?A. Play volleyball.B. Watch a game.C. Find a play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probably is the woman?A. A bank clerk.B. A post office clerk.C. A hotel clerk.7. How much does the man plan to put in the account today?A. $100.B. $200.C.$500.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江西省临川二中、新余四中2018届高三1月联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江西省临川二中、新余四中2018届高三1月联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
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保障了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轶序。
从御吏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
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
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
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
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
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
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于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官,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
他们在监察朝官、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
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
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
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卷)
绝密★启用前【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藏家的极大兴趣,不愧为大师手笔。
③倪瓒画风如此,下笔处总有水泽之感,竟令人无从辨别这到底是画家亲历过的山水或是这山水源自那魂牵梦萦....的神游之境。
④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文化研究中。
⑤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曼妙绝伦的异国风情。
⑥正在有说有笑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④⑥ D . ①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B .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试卷第2页,总12页句子时,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 . 庐山西海风景区围绕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主题,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推动景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D . 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发挥自身充分的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的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新余四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英语)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A.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printer.B. The woman is unable to work the printer.C. There is probably a power failure.2. How are the prices in the restaurant?A. Reasonable.B. High.C. Low.3. What is the man’s problem?A. He has no patience to wait for his wife.B. He can’t see the sign clearly.C. He’s parked in the wrong place.4.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A. Saturday.B. Sunday.C. Monday.5. What will Nancy do?A. Play volleyball.B. Watch a game.C. Find a play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probably is the woman?A. A bank clerk.B. A post office clerk.C. A hotel clerk.7. How much does the man plan to put in the account today?A. $100.B. $200.C.$500.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语文1月联合考试题(临川二中、新余四中带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1月联合考试题(临川二中、新余四中带
答案)
5 c 江西省临川二中、新余四中魂/每当到了汩罗江悲凄的那一
天/那酒坛里就溢出芦叶的清香/回荡起亘古不变的激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了/喝过这坛酒的人/都醉成了龙的脊梁……
是什么使诗人心潮澎湃?是《离骚》的字字泣泪,是屈原的拳拳赤心,是涌动的爱国情,是炽热的报国心。
爱国——一种神圣、深厚、热烈的情感,它藏于内心深处,居于所有情感之上。
它是一
条纽带,一个号令,一个民族挺立的信念,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
它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如潮水般汹涌而出,气势磅礴。
悠悠五千年,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践约对它
的承诺;纵横九万里,无数中华儿女用奋斗诠释对它的忠诚。
爱国——一种超越时间空间,
最纯洁、最敏锐、最强烈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精魂。
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国的人。
一个人,没有脊梁骨,便不能直立行走;一个
人,不属于他的祖国,便不属于人类。
是的,胸怀祖国!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
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
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
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
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在一些社交平台,如微信、QQ上,常出现需要投票的情况。
我们时常见到这样的信息:“XX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投票。
”实际上这些活动大多意义不大;而即使是非常严肃的比赛,也常常依靠网络投票确定“最佳人气奖”。
面对投票,有人说它能够反映选手的实力,有人说这给好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还有人说这是主办方和媒体在谋求私利。
其实,这一问题涉及到媒介、人的交往状态、人的存在状态等深刻议题。
你怎样看待网络投票及其在当下显示的深刻性?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海因茨因无钱给患癌症的妻子买药而选择了潜入药剂师的仓库偷药。
为给患癌症的妻子治病偷药,这样偷,却充满道德光辉。
另一方面,偷,又违背了社会规则。
那么规则与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
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
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
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
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
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2018届 语 文高三年级月考试卷.doc
201 8届语文高三年级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 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 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新余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解析
新余四中2018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里尝试概括三种主要的古文论研究方法,即“史”、“论”和“释”。
“史”的做法,是百年来成就蔚为壮观的事业。
郭绍虞、朱东润等前辈学人汇辑和整理大量的思想资料,搭建了历史性的基本框架。
从主导叙事来看,“史”的做法多以文学独立、形式变迁和思想进化的指导思想为内在红线,显现出浓厚的进化论和目的论色彩。
对观念史及其链条进行理论上的批判是容易的,当然,还可以为“史”的做法作辩护,比如强调古文论的研究主要在于考订事实,相关研究不过是还原存在过的思想事实。
为了克服所谓主体倾向和历史偏见,还原法甚至扔掉“史”的帽子,而大力以实证、客观为号召,不过其结果往往走向“材料崇拜”,也带来一厢情愿的“移情”特点。
和那种追踪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原意的主张一样,这种以“重现过去”、将“过去”从“现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主义强调必须设身处地,体察古人的内心世界,竭力排除当代主体必然之定见。
如果从“史”的做法挣脱开抽身而去,不满足于将古文论视为一劳永逸地纯化和固定的“观念”目录,则“论”的做法可能是一条出路。
所谓“论”的做法,主要是指立足于当代基点而把历代诸多古文论文本置放在一个共时平面上展开,对其间总体结构和内在脉络进行逻辑的和整体的把握。
也即,把历史长河中具体的文论、观念和思想进行共时化理论化的抽象和概括,寻求逻辑自洽的整合。
“论”的做法可能会摆脱史的链条,但这却以当代思想条件为前提,这些思想包括中西比较意识,古今对照意识,学科交叉意识等。
从“论”的角度来把握古文论,不仅可以包括中西古典文学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也可能包括从当代理论角度对古文论的分析甚至通盘的整体把握,这里的当代理论已无论中西,其根本在于要求主体意识和现代学理。
所谓“释”,不同于传统的字句解释或一般的思想诠释,而是强调基于当代文化的位置乃至跨文化的视点,把古文论视为传统文化的“话语”,将古文论或批评的言说活动视为历史中的事件,而寻求语境内、语境间互动的阐释,甚或寻求历史的解释。
【高三】江西新余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江西省新余一中2018届毕业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C 数理科学的机械自然观与自然本身有着根本的冲突,这种冲突,自然会危害人类,再准确的分析与精确的计算,也避免不了负面效应的产生。
2、D A项,数理科学与自然本身有着根本冲突,其负面效应不可避免。
“可以彻底解决”于文无据。
B项,“上帝一定能……解决……负面效应”错误。
C项,“负面效应会日渐消亡”错误。
科学及其技术的力量越强大,它与自然的冲突会越激烈,负面效应将越明显。
3、C 认为“科学是一种实验室中的地方性知识”的是美国科学家约瑟夫。
4.答案B5.①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
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②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
“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
③第三来是为了自首。
即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
6.①情节(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②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
他善良、不贪、踏实做人。
③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从一个单纯的感恩主题,深化为踏实做人,本分做事。
7、C 【解析】“分析了造成贫困户贫困的具体原因”错误,文段没有分析致贫的具体原因。
8、BD【解析】A.“我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扶贫”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C.“要想致富,只有……”的说法绝对,不符合文意。
E.“抢摘贫困帽子的问题最为严重”的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哪些问题最严重。
9、答:①注重系统扶贫,改变目前扶贫政策。
要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
②杜绝形式主义,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贫有敬畏之心。
③摒弃功利主义,不能抢摘贫困帽子。
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不要为了政绩抢摘贫困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余四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
近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等都发现了记载十二生肖的《日书》。
《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
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时间体系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
酉年的生肖是鸡,通常称为“酉鸡”。
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六畜”。
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生肖鸡的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习性与外形相关,也即羽毛艳丽、公鸡打鸣、母鸡育雏、啄食毒虫等。
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
民间也常把鸡唤作“凤”。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
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
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
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鸣禽”的生活文化。
《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
王安石有诗云:“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
”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
《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
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历史悠久。
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
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鸡”字恰巧与“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
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
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
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
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酉鸡有吉,鸡生肖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张多《丁酉话鸡: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近年出土的《日书》都载有十二生肖。
B.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体系中,酉年生肖形象多为家鸡,通常称为“酉鸡”,其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外形与习性相关。
C.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之中,已经成为光明、晨昏与时间的重要象征。
D.在我国民间文化中,“鸡”字与“吉”字谐音,酉鸡有吉,鸡生肖便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B.鸡是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六畜”之一,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文化史内涵与雉科动物原鸡、雉、鹑等禽类相关。
C.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新年“贴画鸡”寓意吉祥人室,鲁西南立春日给儿童戴布偶春鸡,则象征吉星高照。
D.王安石“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中的“鸡人”是宫中小官,平时负责报时警夜,遇到祭祀活动则司掌鸡牲礼仪。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和孔雀都有着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便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称为“凤”。
B.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即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因而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C.由于斗鸡的敏捷的英姿令人欣赏,其勇武之气能够感染人、激励人,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游艺和赌博活动。
D.鸡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俗称鸡日,意在谐音“吉日”,有的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以图吉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蒲公英的歌唱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
作为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
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
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
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
他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
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
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
就在他不知道该向谁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
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
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
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
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
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
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跑野的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
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我们收到通知来的。
”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揿她飘了回去。
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教育局来信了”开篇,看似突兀,实则颇具匠心:不仅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B.因为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所以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C. “一拍脑门”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科长在认真检查通知单发现自己工作的疏忽与失误后的尴尬与歉疚。
D.小说有多处精彩的比喻,如“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等。
5.小说标题有何意蕴?请简要概括。
(5分)6.有人说小说的结局设计得很成功,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今年3月,德国“莱比锡读书节”和丹麦“霍森斯作家节”都向中国作家麦家发出了邀请,麦家携《解密》与欧洲读者见面,此行载誉而归。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麦家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
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文学在国外仍属小众好在我们已出发。
麦家被丹麦文化部长接见并举办了高规格的讲座。
《丹麦日报》用两个整版解密麦家的同时,也解密中国文学——对于西方而言,他们阅读中国文学,同样需要一个解码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同样是一种“密码”,需要去破译。
德国人安娜特专营一家中国图书的网络书店,每次活动她都现场售书。
她的生意一直波澜不惊: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也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
可是,这次在汉堡豫园的活动结束后,书居然卖断了。
读者很失望:“书以后还可以买到,但是得不到麦家的签名了。
”安娜特也很意外。
为什么麦家《解密》能走红国际市场?麦家说,《解密》的出版商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出版社,他们在推广《解密》上,下足了功夫,美、英等国家大量的报道,是其迅速被翻译成33种文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有点倒逼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加上斯诺登事件的爆发,《解密》生逢其时。
因此,它既不代表我麦家东西写得好,也不说明中国文学就此在世界上有了什么转机。
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小说的“走红”,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从偶然到必然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作家写作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一本书不论在国外国内,都不可避免被误读或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