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学段衔接论文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问题。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主要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延续性、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学习目标的衔接和课程设置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强调了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应有机衔接的重要性,明确了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的重要性,提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一语文教学、衔接性、延续性、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习目标、课程设置、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升入高中阶段,学习内容开始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范围拓展。
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断档和脱节,给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困难和挑战。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显得尤为迫切。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的延续性、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学习目标的衔接以及课程设置的调整,旨在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接受语文知识和文学修养的基础阶段,起着扎实基础、打好基本功的重要作用。
而高中语文教学则是初步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文本阅读、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
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从初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变化,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平稳过渡、逐步提高的发展路径。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摘要:只要有效的建立起人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一定基础,进而在教育方面实现新型理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改革1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增强自身素养、提升道德观念、完善心灵净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宗旨。
所以,发扬人文精神、以及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中需得以体现,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教研人员需快速解决的现象。
1.1人文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现阶段的重点现如今,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中国伟大繁华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也得以体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世界现代先进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中心。
高中语文教学以指导学生领悟突出的作品,了解汉语语言的特点,写作精华文学作品为重点。
综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充分结合,使语文教学在发扬人文精神,促进文化繁荣上成为重要方式。
1.2响应国家方针对人文精神的重要培养20xx年,国务院印发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优先、看重能力、鼓励发展全面。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灌输人文精神的目的是,解放学生思想,不拘束于应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步发展。
灌输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观念,完善自身素养。
所以,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提升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灌输人文精神。
1.3人文精神教育在新课改中内容增多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力度在我国高中新课改中加强。
在课改内容上注重来源于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发挥语文教学在人文精神教育的载体性、人文性及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一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通用8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一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通用8篇)第一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一语文教学论文从教10年,今天自己再次研读语文课标依旧深思不断。
虽然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都有根据课标的精神指向在进行教学设计和上课,但是越往下看越是发觉自己的教学需要反思的地方其实很多。
1.写字教学中对生字的间架结构搭的不够好,很多学生书写生字时不大注重间架结构。
今后教学应该多注重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生字教学多引导学生对生字书写时中间架结构的观察和注重,提高书写质量。
2.朗读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在于身为人师的我自己朗读水平不高,总是依靠一些外在的形式去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够,自然在朗读时的情感方面会不到位。
当务之急是要提升自我的朗读水平,在今后的朗读教学中多辅以字词的品味、情感的迁移、想像的介入来提升学生的美读。
3.虽有大力推动班级的课外阅读,但一直收效甚微。
平时教学中课堂向课外阅读的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做得或许不够。
今后也需多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引导,积极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要求。
4.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一块比较欠缺,只是单纯的依托学校,没有充分利用起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
第二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一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本事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
而在我看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一种本事,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
语文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出于对语文的热爱,我选择了做一名语文教师。
在多年的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我对于语文的教学有着些许的心得与感悟。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
传统教学中,教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还记得担任语文教师的初期,由于没有经验,一向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学成果的反馈,发现这样教学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交集,所以,对于课堂的安排和掌控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浅谈高一语文的衔接与过渡-模板
浅谈高一语文的衔接与过渡【关键词】残缺心理问题补充兴趣指导【内容摘要】针对高一学生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老师要适当补充;针对学生进高一后感觉语文容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老师要讲明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同时激发兴趣、调动激情;授之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课外延伸,使之综合提高。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因素,老师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在高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初中学习的飞跃,又是其高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与过渡作用。
能否搞好高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成败。
那么,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学科,其教学又该如何搞好这一衔接与过渡呢? 俗话说“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发现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语法知识的残缺。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更是如此:课文赏析、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语法。
《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中明确规定:“中学阶段,要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
”虽然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正式出现,但由于近几年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中考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这些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甚至删除了语法内容。
因而学生进入高一遇到语法问题时自然感到困难重重。
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词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问题,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墨者黑也”。
语法知识的残缺已明显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
二是学习容量的加大。
学生进入高一,课程明显增多,一般由初三的六门课程猛增到高一的十一门。
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篇幅加长。
如仅高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就包括诵读课文24课共40篇文章,复背课文24课共50首诗,浏览课文 40篇文章,另外还有文言常识8则,文言练习8次共72道题。
就是高级中学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虽然课文较实验教材少,但与初中相比,篇幅明显加长。
如夏衍的《包身工》,有6000多字,刘白羽的《长江三峡》、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各有3000多字,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赤壁之战》也均有2500字以上。
【2019年整理】高中语文论文《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弥补差异, 无缝对接高中语文论文《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摘要: 新课程实施中, 初高中语文的衔接是其中很难解决, 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充分调研, 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认识, 最后慎重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其中既有理论上的探讨, 又有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初高中语文衔接实施方案镜头一: “我初中时语文可是班上很好的, 咋会一到高中就考这样的低分呢?天啊, 这高中语文怎么学呀?”一个初中时的“天之骄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
镜头二: 师: 这么简单的内容初中没学过吗?生(异口同声): 是没学过。
镜头三:英语老师又前来向语文老师抱怨, 你们语文现在学些什么?怎么连动词、名词都弄不清, 主语、宾语简直是一团糨糊?……近几年来, 随着高中热的不断升温, 上述这些现象正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演绎着。
其中折射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应引起中学语文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 初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不独在知识层面上存在脱钩问题, 而语文学习心理状况的不同, 教材的差异, 教学要求, 目的层次的高低等等问题, 都影响着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提高。
我曾经完成了一轮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语文大循环教学, 教学成绩显著;又刚刚经历三年初中新课改的洗礼, 现在我又升入高中教学。
其间风雨都让我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 很有感触。
首先在认识上,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意义非凡。
一是可使高中学生们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 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 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 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 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
二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是初高中连贯模式学校的整体工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对完善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在内容上, 认真细致地探究初高中语文衔接中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做法
谈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做法我在去年六月份接手了我们学校高一的提前批学生,当时手下的110个学生可以说还是初中生。
当时接手之后,我跟另外一个老师对提前批学生的语文能力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
因为我们刚从高三的战场下来,最清楚高考语文需要什么?可测试的结果让我们很意外。
按理说提前批学生应该是各初中兄弟学校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与鉴赏和作文这三块语文能力测试的重点中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进行分析之后,觉得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拿高三的标准来衡量初三的学生是不公平的。
但是在路中9年,我带过三届学生,感觉现在学生的语文视野比以前更广阔,但是语文的基础却越来越不扎实了。
带着这样的问题,在相对比较轻松的提前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多次找班里一些学生谈话,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初中的一些语文教学情况,其中学生讲到最多的是有关文言文教学这一块,对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不太了解,即使知道一点,也是靠死记硬背下来的。
印象中,这一块内容初中应该会学的,并且假如初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的话,会理解得很快。
但是学生告诉我,他们根本不学语法的。
在困惑中,我找来初中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来看,结果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
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老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只学不考”变成“不考不学”,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按理说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体现着系统性、一致性和连贯性。
而现在实际上,高中和初中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颇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
举几个方面的例子吧:比如诗歌教学。
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论文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论文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论文目前的初高中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信任,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透,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初中教师也慨叹高中教师的不够理解,认为有些知识是不需在初中阶段讲解的,那本来就该是高中教师的职责。
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
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如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
我觉得除了初高中教师多相互沟通、合作之外,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每个学龄段的不同特点,让这些操作策略得以正确归位,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高中的学习任务又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又有哪些?区别清楚之后,教师拿来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点之一,循序渐进,实施有效教学,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已经在补做程序性操作策略知识,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趋实在,更趋理性,使人文性有厚重的土地可以植根,也使初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找到一个可操作的衔接点,达成顺畅的过渡与提升。
比如我自己,就忍痛牺牲了人教版中的部分选读课文,挤出时间恶补必要的语法知识,且基本参照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中的体系,从汉字讲起,到词、短语、句子、语病,使弱化了的语法重新重视起来。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个普遍的问题。
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的高中语言教学都面临这个问题。
多年来,我们感到高一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课时由规定的5节增加到每周6节,但效果仍不理想,不少同学中考语文成绩不错,但到高一考试,分数总是在60分左右徘徊。
高一语文教学范例论文
高一语文教学范例论文高中语文教学范例: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一、引言在高中阶段,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点,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在高一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背景目前,学生的文学素养一般较低。
他们缺乏对文学作品的把握能力,不能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他们通常只关注表面的故事情节,很难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思想价值。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本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并能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4. 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教学活动选择以课外读书俱乐部的形式展开。
具体流程如下:1. 阶段一:整理图书资料并推荐给学生。
老师收集一些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优秀文学作品,并推荐给学生阅读。
同时,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图书,以满足他们的兴趣。
2. 阶段二:组建读书俱乐部。
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和意向,组建不同兴趣爱好的读书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讨论和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
3. 阶段三:读书报告和讨论。
每个小组定期进行读书报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书评会上,学生需要对自己所读的书籍进行简短的书评,并与组员们分享心得体会。
老师负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帮助他们发现书中的思想价值。
4. 阶段四:针对书中的人生智慧展开主题研究。
基于学生的书评和讨论内容,老师在每个学期末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究。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从自己所读的书中寻找相关的人生智慧,并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效果评估本教学活动的评估将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书评和讨论内容进行评估。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国家的官方语言,一直都是我们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衔接教学。
本文将就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语文是一个具有传统和创新的学科,它同时承载着我们的文化遗产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作文等方面。
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文学、修辞、阅读和写作等技能,同时还需要学习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两种文体。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条不紊地进行衔接,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我们要认真对待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确保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掌握。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字基础、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初中的语文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字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这为他们进入高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需要通过高中的语文学习,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他们还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上不断地提高,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意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
这些能力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后,我们还要关注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两种文体,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则进一步深化为文言文、白话文以及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方面。
我们在初中教学内容之后,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古代文言文的预习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内容。
我们也要在高中教学中兼顾初中知识的复习和补充,确保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掌握。
浅议高一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
浅议高一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由于教学要求,学习对象和教材等诸多条件的不同,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之间形成一个大的跨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因素,学习者的内在学习规律居中心地位,怎样教是被怎样学制约的。
因此,高一与初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处理,必然以学习者的接受规律为依据。
下面我们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建学习模式,以此来描述语文学习的内在要素、间接要素的联系及其动态过程。
1 激发兴趣,做好动力、情感的衔接学习动力、学习情感是影响语文学习的两大要素。
学习情感包括自信、焦虑等。
学习动力主要是态度和动机。
动机源于需要,需要依赖于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语文学习提供动力。
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却令人忧虑。
已向全国范围的抽样问卷表明,初三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占53%。
另一项调查更进一步表明,随着年纪的升高学习,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水平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调查结果与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语文兴趣普遍偏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任务。
所以抓住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聚焦点,做好动力、情感上的衔接应是高一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第一要素。
兴趣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以情动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秘诀。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培养师生感情的重要性。
刚刚跨入高一的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集体、学习任务和教师,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焦虑。
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隔阂。
但我们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点。
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高一教学的第一次:设计好第一次师生见面;讲好第一节课;把握好每位同学的第一次提问;做好第一次联系;讲评好第一次作文;出好第一次测试试卷……通过这方方面面的第一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信,拆除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习的第一推动力。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随着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到来,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将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地衔接起来。
初中和高中的教育阶段各有特点,所以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
如何在两个阶段之间进行衔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和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而高中语文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需要考虑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习惯,所以教师们可以采用讲授和演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而在高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们需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所以在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中,教师们需要逐步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的角色转变。
我们需要重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延续性。
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学要有所发展和深化,不能简单地重复初中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们在进行衔接研究时,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延续性和发展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综论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综论杨慧提要: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要求不尽相同,特别是由于初中学生自身特点而淡化、弱化某些语文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并研究该问题,对于完善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从分析课程标准入手,深入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心理背景,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操作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断层衔接初中语文新课程已经实施一段时间,高中新课程正在全国紧锣密鼓地逐步推进。
由于初高中对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对目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然有求。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意义非凡。
一是可使初中学生们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并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
二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带动大批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更早进入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全面推行,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是中学语文整体教学工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完善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之比较一、两个系统的不完全统一性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
现在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给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重视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
重视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作者:陈卫平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第11期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其实,学校又何尝不是如此?三年一个轮次,学生的情况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在从一个学段过渡到另一个学段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因为理念的更新、教材的更迭、教师的更换、学法的更张而在语文的学习中产生种种不适应。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视而不见,漠然置之?还是自我宽慰,让时间自己去解决?抑或是寻找原因尽快帮助学生去消除这种种不适应?相信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会选择最后一种办法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对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索,摸索出一些办法,让我们的学生尽快从新学段的语文学习的不适应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快、更好地走上轨道。
一.树立学段意识是落实衔接工作的前提过去我们总是习惯将学生求学的过程笼统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上通常也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既不问来路,也不问去向。
这样做,在各有各的教学大纲的背景下,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在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和初中的语文使用着同一本《语文课程标准》,九年的语文学习被明确的划分为四个学段,在一个总目标下,每个学段都有自己的阶段目标和任务,它们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整体,后一个学段的目标和任务是在前一个学段的目标和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来展开的。
这样一来,如果后一学段的教师对前个学段的目标、任务、内容了然于心的话,就会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若教师一无所知,只知道在自己习惯了的轨道上滑行,等待我们的也许就是事倍功半了。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树立学段意识,明了学段与学段有一种继承的关系,从而注意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努力使教学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整体性,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开始就走得比较顺利。
高一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
高一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篇一】高一语文教学论文摘要:现如今的教育体制得到了不断的深化,新课程的进程也随着教育体制的得到了极大地推广,也正如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锻炼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认识和学习其他知识都非常的具有推助力。
因此,需要增强对阅读教学的关注,优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明白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此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开阔,为学生思维之花永不凋谢奠定基础与保持水露。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思维策略随着新课程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了重点的方向,旨在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得到了更大的重视。
因为不管是语文的语言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首先都需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语言的表达或是书面的表达更加具备逻辑性,才能更好的达到表达的目的。
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老师需要首先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达到活跃学生思维能力,并且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越来越开阔,这是现如今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作用通过良好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发散思维,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并且对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健康的人格形成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同时,作为一名学生而处于现如今的物质世界之中,更多的是需要通过精神食粮给予精神上的不断鼓励与支撑,才能更好在物质世界中明白阅读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从而在自身能够成长的更加优秀。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此形成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和意志力;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阅读来充实自己。
二、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概括来说,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发展与品质,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四大方面。
高一语文的学段衔接
了得 !
阅读 与写 作 方 面 的 要 求 很 高 ,高 中 与初 中虽 有 不 同 ,但 还 不 至 于 让 学 生 感 觉 突 兀 。 因此 这 两 方 面 的衔 接 在本 文中我 不会 提及 。 衔 接 难 的 问题是 客观 存 在 的 , 教 师该 如何解 决 呢? 我 教 高 一 时 ,办 公 室 里 没 有
的。
要求 学 生说 出 运用 错 误 的 成 语 的 症结 所 在 ,让 学 生 “ 其 然 ”也 知 知其 “ 以然” 所 。 循 序 渐 进 。学 生对 诗 歌 鉴 赏 题 目无 从 下 手 ,教 师 要 担 当 引路 人 的 角 色 。刚好 高 一 语 文 第 一 单 元全 部 是诗 歌 ,且 古 今 中外 都 有 , 教 师 在课 堂 教 学 时 有 意 识 地 从 分 析 意 象 。 品 味 语 言 ,发 挥 想 象 , 感 受 真 情 ,审 美 ,表 现 手 法 等 方 面来 鉴 赏 诗 歌 ,当 学 生 适 应 教 师 教学 方 式 的 时 候再 让 学 生 鉴 赏 一 些 浅 显 的 诗 歌 ,如 冰 心 的 《 角 墙 的花 》 ,鲁 迅 的 《 与 时 》等 。一 人 段 时 间 后 再 拿 稍 难 题 让 学 生 一 试
学生。
克 段 于 鄢 》 《 耳之 亡 》 《 、 重 、 齐 桓 公 求 管 仲 》不 仅 是 名 篇 ,而 且 有 很 强 的趣 味 性 ,于 是 我 把 电视 剧 《 东周 列 国 》的 与 之 有 关 的片 段 下 载 下 来让 学 生 先 看 一 遍 ,学 生 由此 知 道 了 “ 黄泉 见母 ” “ 、 介
不 良心 理 ,还 应 让 学 生 知 道 某 一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随着义务教育的完成和高中阶段的开始,高一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学业的连续性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研究。
要实现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需要理解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初中阶段的教育成果。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等。
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成果是学生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的阅读能力。
基于这些差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结合高中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结合初中阶段的教育成果和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逐步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高中时期是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阶段。
高一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提高学习效果。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需要关注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和主体,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有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浅论初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
[短 论]浅论初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余铭涛(昆明市外国语学校,云南昆明650041)要实现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育人功能,各学段的语文教学就应合理衔接。
初高中语文在教材、教法、学法、考试等方面都需要衔接,其中学习方法的衔接是上述衔接的关键。
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中国公民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高考时获得阅卷老师较好印象的方式之一。
然而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字迹工整、漂亮的并不多。
各科教师还应把工整、规范的书写要求落实到平时的每一科作业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是培养多读多思的习惯。
教师要用多种、灵活的方法,让学生“读起来”。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规定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或阅读量,重在落实情况的检查。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检查落实情况;教师也可以利用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训练时间,让学生介绍一篇美文,来落实阅读要求;还可以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阅读进行针对性指导。
阅读指导可以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选用精度、略读、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可以是阅读内容的建议,可结合课本选文给学生介绍一些古典名著、或当代名家名作或建议学生读一些文质兼美、短小精练的小散文。
三是培养多写的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多动笔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提醒学生圈点勾画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见解、感受;鼓励学生摘抄经典文字;要求学生对有较深阅读感受的文章写作读后感。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多练笔的习惯。
一些教师把练笔等同于写作文,其实不然。
练笔不一定是一节为了达到某项写作训练目的而专门安排的写作课,它可能只是就课堂上引发的一个思考、讨论意犹未尽的一个话题或同学们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而写的评论、随笔或周记。
形式多样、内容灵活的练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树立自信。
也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
也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摘要: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致使语文学习积极性受挫,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效果。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迫在眉睫,找出两个阶段的“裂痕”并能“对症下药”至关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裂痕对策初中属于普通教育的基础阶段,高中是普通教育的提高阶段。
高一是两个学段的过渡与衔接阶段。
按理说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渴望在新阶段学习中一展身手。
“不愤不徘,不启不发”这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契机。
然而笔者在多年高中阶段基础年级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两个学段之间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较大差异。
实际学习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
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致使语文学习积极性受挫,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效果,甚至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因此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已逐渐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衔接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
在确立语文教学目标总取向的前提下,在区分各阶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实现初中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衔接的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出“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既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使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前期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大对课外语文学习指导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实践的领域,加强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充分发展。
教学后期,要着重于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和工具,独立搜集和处理需要的信息进行语文专题研究,协同发展读写听说能力,同时在以往文学作品阅读的基础上,着重培养不同形式的古典文学作品欣赏、评价能力,培养现当代中外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会面临一定的适应困难。
研究高一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探讨如何有效地过渡和融合这两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有必要深入探讨高一语文教学的特点、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衔接性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是当前语文教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关乎学生在学业转型过程中的学习适应能力,也关系到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改进。
研究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看,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良好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减少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如何加强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构建优质的语文教学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从理论意义上看,研究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有助于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教学的连续性与发展规律。
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语文教育理论,拓展语文教学研究的视野,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深入探讨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高一语文教学特点高一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教学学段衔接论文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养默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这些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尚未完全养成,高中阶段还要加强培养,并改正不良习惯,力求完善初高中的学段衔接。
《教学大纲》指出:“高中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高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其间也有一个过渡衔接过程。
高中语文教材中抽象逻辑思维的内容增加,抽象程度增高,从具体到抽象也需要加强思维训练,作好衔接工作就显得更重要。
怎样做好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呢?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
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
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
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一册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
例如高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在《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
与此对应的内容,
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
又在初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
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着眼基础,融会贯通。
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基础知识的衔接。
高中一册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三册的说明文,初四册的议论文。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
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
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经互相研讨,以谋求结论。
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
例如高一册的议论文单元中,在《基础知识·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一文中,介绍论点和论据的知识就比初中教材深刻些。
教学中结合初中四册《议论文的阅读》,可以在学生认真研读上述两篇文章之后,提出了一个口头作文练习:《谈谈议论文的论点》。
首先师生根据短文列出要点,明确思路,理清层次,然后作口头作文。
一位同学的口头作文如下:
论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
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还可以提出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表述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论点提出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用标题标明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在文章末尾出现中心论点,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在文中没有集中明确的表述,要由读者自己用明确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这则口头作文要点突出,思路清楚,语言准确,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从眼神、情绪上看出不少学生也能作出这样的回答。
随后,学生自己提出一个课外作文题《谈谈议论文的论据》,以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
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
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矗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的意图,这种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
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
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次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
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
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
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即对课文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占有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方法等。
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
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
高中阶段的“思考和练习”中的问答题,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要想作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来,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力。
如果重视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也是可以逐步培养的。
首先进行分析,认准解题方向,根据要求提出答案的要点,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组织语句作出解答。
这个答题过程的分解,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完善学段衔接。
学生上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视语文的读写为“苦差事”。
这种不健康的状况,促使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触发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锻炼意志,变怠惰为勤奋;激发情感,变厌恶为喜好;塑造性格,变脆弱为坚强。
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文章,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一个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
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养默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这些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尚未完全养成,高中阶段还要加强培养,并改正不良习惯,力求完善初高中的学段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