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含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含教案

、人能弘道,__非_道_弘。人
、 _________,则远怨矣!
躬子厚而薄责于人
、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
_

欲速则不达
、见_小_利_则_大__事,不_成_____。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
____人_而_无_信__不。知其可也
、 岁寒,_其_可_以_行_之_哉_?____。
、 逝者如斯夫,然_后_知_松__柏_之!后 不舍昼夜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 最大的 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 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 任天下 之大事 。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 忘掉所 有烦恼 ,你会 幸福每 秒,对 着镜子 笑笑, 从此开 心到老 ,想想 明天美 好,相 信自己 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 一道路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 没有阳 光一样 。
选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淍 也【。译”文】
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 柏是最后零落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
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评析】
文中孔子认为:人应 松柏一样,要有骨气、 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 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 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 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 流水,奔流不息、一去 不角返度:。为借人此处劝事戒要后有人骨要气、远大 志珍向惜及惜时时间奋,干用有限的时 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提高学生对《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导入《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和翻译。

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探讨句子的现代意义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原文、翻译和修辞手法。

讨论法:分组讨论句子的现代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PPT展示原文、翻译和例句。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资料。

纸质教材:提供《论语》的相关章节供学生阅读。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5分钟)。

第二步: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和翻译(10分钟)。

第三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10分钟)。

第四步:分组讨论句子的现代意义和人生哲理(15分钟)。

3.2 时间安排课时:共40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和对句子的理解。

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4.2 反馈与改进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原文、翻译、例句和讨论问题。

《论语》纸质教材:提供给学生阅读和参考。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和视频资料的。

5.2 参考资料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李泽厚《论语今读》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论语》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开展论语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讲解《论语》的思想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6.2 活动时间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课后的一个课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 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 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3.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 可能背诵。
• 译文 • 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
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 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 决问题的努力
承认无知,不是安于无知。 面对问题,要肯动脑筋,勤于思 考,这才是理性的态度、哲人的 思辨。
对待无知----实事求是
• 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为人-------要有骨气,要惜时
骨气: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
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惜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曹操《短歌行》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鲁迅先生
孔子认为:人应像松柏一样,要 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各种严 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正视错误很重要,而改正错 误更重要。“过而不改,是谓 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 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 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6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扩大、光大。使动,使‥‥显扬。
►启迪智慧 (1)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提示:这句话是说,人能光大道,而 道不能扩大人的心智,即强调人对“道” 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地去实施 仁义、道德之事,不要坐等别人对自己 实施仁德之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实用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实用版

主题的重要性
01
个人成长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跟风和被误导。
03
02
社会价值
在信息泛滥和虚假新闻充斥的社会环境中,坚持“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信息素 养和辨别能力,维护社会公信力。
文化传承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传承孔 子的这一思想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如何将两种智慧结合使用
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将其应用于实践的基础。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知识有限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假装知道。
明确应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场景可以应用这种智慧。例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应 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寻求他人的帮助或建议。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避免盲目决策
在做出决策之前,承认自己无知 的人会先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 ,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寻求帮助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持 “不知为不知”态度的人会主动寻 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试图独自应 对。
持续学习
他们明白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因此 会持续学习,以保持与时俱进。
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在工作中,这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范围,避免盲目接手超出 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 而误解或冒犯他人。
在个人成长中,这种智慧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避免因为自满而停滞不前 。
如何培养和实践这种智慧
D
03 “不知为不知”的智慧
理解“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
哉?"
• ①其:副词,怎么; • 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译文:孔子说:“做人假如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
(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
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词语的特殊用法
• 通假字:
• “女”通“汝”,
(诲汝知之乎?)
• “知”通“智”
(是知也)
• “食”通“蚀”,
(如日月之食焉)
• “无”通“毋”,
(无欲速)
• “彫”通“凋”,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一词多义:
•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道,懂得)
•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介词短语后置句

((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

①躬自:自身、自己

②厚,薄:多,少;

③而:连词,表转折,不译;

④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 译文: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 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
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培养学生谦虚学习的态度。

提高学生对《论语》中儒家思想的了解。

1.2 教学内容导入《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分析孔子为什么提倡这种态度。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孔子为什么提倡这种态度。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谦虚学习的重要性。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论语》经典语句和相关案例。

网络资源:查找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相关的文章和视频。

纸质材料: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讲解内容: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分组讨论:讨论孔子为什么提倡这种态度。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谦虚学习的重要性。

3.2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步骤2:讲解内容,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步骤3:分组讨论,讨论孔子为什么提倡这种态度。

步骤4: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谦虚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思考深度。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学生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解。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比例。

反思教学内容:考虑是否需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实例。

反思教学手段: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的使用。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课前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案例。

课堂讲解: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一、知识与能力:学习有关语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四、教学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

五、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六、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2、启发探究式七、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疏通12则语录(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

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掩饰(文过饰非)弘:扩大、发扬。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

(3)翻译12则语录。

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谦虚求知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名言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名言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谦虚求知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背后的哲学思想。

2. 引导学生将名言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认知。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名言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言。

3.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

2. 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笔记。

3. 白板:记录学生讨论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名言的应用场景视频。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和感悟。

4.2 讲解名言含义1. 详细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2. 分析名言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3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名言应用于实际生活。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5.2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究,提高自我认知。

第六章:课后作业与评价6.1 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他们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名言的理解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精神。

知之为知之(第一课时)

知之为知之(第一课时)

角度:正视问题
---- 勤 于动脑
面对问题,不停念叨“怎么 办,怎么办”,说明他在动脑筋,在 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只有勤于思考 的人,才能学到知识。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当读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这两句诗时, 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 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 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 番。 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 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 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 借着这种勤于思考和实践取证的精神,长大以后的 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反面例证 滥竽充数 •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 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 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这里是戏称 )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sì 以数百人 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不懂装懂的吃菱人 • 有个人学识很浅,却又喜欢不懂装懂。 一次,他去人家那儿做客,主人端上一盘菱 角。他不认识这东西,更不知道怎么吃,就 随手拿一只连壳一起塞进嘴里嚼起来。主人 忙教他:“别忙,得剥了壳再吃。”他不想 承认自己的无知,就说:“这谁不知道!我 不过是想连壳吃清清火而已!”主人又问: “这么说,你老家也种菱角?”这人很神气 地回答:“当然啦,我们家乡前山后山种的 都是菱角树呢!”
• 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思考,是最有力 的武器。 • 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 ), 思而不学则怠(陷入困境 )。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 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 ), 仁在其中矣。”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教案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教案【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咱们常常利用一些内涵丰硕、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可是,你是不是明白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不是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仍然在咱们的生活中闪耀呢?二、语段解读:(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咱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2)第二则:按照文章的内容,说一说咱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咱们什么样的启发?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

⑤更:更正(变)(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同窗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以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取得哪些启迪呢?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5)第五则:第八则:(第1一、1二、13则)孔子擅长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窗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若是不能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三、体悟探讨: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那么不达
启示:〝欲速那么不达〞,贯串着辩证法思想,即统一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剧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深谋远虑,否那么就无法到达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那么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照事物开展规律,墨守成规,否那么,〝欲速那么不达〞。 可结合当代经济可继续开展谈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课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授课人
二次
备课
教法
以学定教
编写人
周耀山
班级
高二〔 〕 班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干:
1.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育白话阅读才干。
2.结合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体会孔子的生活智慧。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翻译重点:①如之何:现代汉语中的凝结方式,意为〝怎样办〞或〝怎样〞;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方法;〔总〕拿他没有方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样办,怎样办’的人,我拿他也没有方法。〞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矫正〔变〕。
翻译:子贡说:〝小人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一有缺陷,人人都能看见;一旦矫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贱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粉饰。〞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用课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用课件

02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的含义
解释与理解
01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为“知 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
02
它告诫人们要对自己所知道和不 知道的知识保持诚实,不要夸大 或缩小自己的认知范围。
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学习上
在人际交往中
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要有清晰的认知 ,不要不懂装懂,同时也要勇于承认 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学习。
案例二
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在扩张过程中 ,理性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扩张实践
案例一
某年轻人在学习新技能时,不盲目追 求速成,而是踏实学习,遇到不懂的 问题及时请教,最终成为该领域的专 家。
案例二
某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诚实回答问 题,对于不知道的答案不胡乱猜测, 而是表示会后查询,给面试官留下良 好印象。
促进自我反思
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不可 怕,反而能促使个人进行 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不 断完善自己。
增强学习能力
承认自己的不足可以激发 求知欲,促使个人主动学 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和综合素质。
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促进团队协作
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可以促进团 队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形成
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提升组织文化
这种态度可以成为组织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 ,推动组织持续发展。
增强创新能力
承认无知能激发组织的创新精神, 鼓励员工挑战传统思维模式,推动 组织变革和创新。
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促进知识共享
承认无知并愿意学习的人越多, 社会的知识储备就越丰富,有助
于推动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学会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一课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一课时

安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导学稿执笔人:冯小梅总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班:组:学生:上课时间:集体备课个人空间一、课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自主预习】疏通1-5则语录(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5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

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通智末:无食:通蚀文:掩饰(文过饰非)弘:扩大、发扬躬:自己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兵:武器岁:时令舍:停止【合作探究】探究研讨选文1-5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问题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问题2----翻译并评析选文1问题3----翻译并评析选文2问题4----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问题5----翻译并评析选文3、4、5【检测训练】问题1---练习册第9页预习自查1【对接高考】问题1----练习册第9页预习自查2【拓展延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明确: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反思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

培养学生谦虚学习的态度。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1.2 教学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自我认知。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及翻译。

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探讨句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原文和翻译。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句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背景。

2. 讲解原文和翻译,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

4. 探讨句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原文和翻译:15分钟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0分钟探讨句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意义:15分钟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或教参中关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和翻译。

与儒家思想相关的文章或视频资料。

5.2 辅助材料制作PPT或教案手册,提供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提供相关的思考题或讨论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第六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6.1 教学难点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深层含义。

探讨儒家思想中的认知观和教育观。

6.2 解决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4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4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4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篇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2、启发探究式自主预习:一、请同学们背诵第1、3、6、7、8、9、11、12则,并按要求默写。

1、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2、,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

4、,则远怨矣!5、无欲速,无见小利。

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_________。

7、岁寒,。

8、逝者如斯夫,______!二、翻译并分析课文,思考:课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几方面反映孔子为人处世之道?这对我们将有怎样的深远启发?(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

⑤是:指示代词,"这".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探讨:第1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

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

──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

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含义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1.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及解释。

2. 儒家思想对知识的态度和看法。

3.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文及解释。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态度和看法进行思考和讨论。

2.2 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原文、图片、案例等教学内容。

2. 视频:播放相关讲座、案例视频等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原文及解释,阐述儒家思想对知识的态度。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3.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讲解:15分钟3. 案例分析:15分钟4. 讨论:10分钟5. 总结: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同行评价:接受同行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1. 《论语》原著:提供原文及相关注解。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讲座、案例、文章等资料。

5.2 参考资料1. 钱穆《论语新解》2. 杨伯峻《论语译注》3. 李泽厚《论语今读》第六章: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
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
“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
“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
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
15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 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 任。”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 去掉那一项呢”“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 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 国家就要灭亡。”
7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弘扬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 免别人的怨恨了。”
8
第7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说理角度是什么?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做人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多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 取宽容的态度,这样,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了。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启发:人与人相处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 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 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
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
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精品课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精品课件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处理政事 --------欲速则不达
启发: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
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 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 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 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 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 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②究诚信
启发: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
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 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 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 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 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处事 --------欲速则不达(积累)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 子》(也可证明“毅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老子》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 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种就是聪明。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 ‘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 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 拿他也没有办法)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为人-------要有骨气,要惜时
骨气: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检测】
问题1---练习册第9页预习自查1
【对接高考】
问题1----练习册第9页预习自查2
【拓展延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明确: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问题2----翻译并评析选文1
明确:【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评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
一:课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
二: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和分析文本,体会诸子言论以及文章的妙处,感受他们的深刻思想和智慧。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挖掘先秦诸子那些具有艺术魅力的要素,把先秦诸子的学习和语文必修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作业:预习选文6-12则。
九、教学反思
问题6----翻译并评析选文4
明确:【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评析】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问题7----翻译并评析选文5
明确:【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自主学习】
疏通1-5则语录
(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5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明确:知:通智末:无食:通蚀文:掩饰(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躬:自己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评析】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总结归纳】
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兵:武器岁:时令舍:停止
【合作探究】
探究研讨选文1-5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
问题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明确: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问题3----翻译并评析选文2
明确:【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评析】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三:三维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材分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三课,学习选文,应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问题4----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明确: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问题5----翻译并评析选文3
明确:【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评析】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