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第十二章第三节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探究方法和提高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明白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危害,杜绝不文明行为。

二、教学过程: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说物体具有;能够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能量的单位;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越大,位置越,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弹性形变程度有关,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探究实验》猜想与假设物体的动能可能跟有关物体的动能可能跟有关。

实验观察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结论1: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底部时越_____(快、慢),物体B被撞得越远。

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___。

质量不同的球相同的高度滚下,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结论2: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______的钢球能将物体B 撞得越远。

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________。

4、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想想议议:为什么对汽车限速?为什么不同的汽车限速不同?生活中与动能和势能相关的知识*高空抛物危险性大,因为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容易发生危险。

*遵守交通规则,电动车和汽车都不能超载、超速,因为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发生车祸后果严重。

*禁止往车窗外扔垃圾,因为垃圾相对车的速度大,动能大。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最新)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最新)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一、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物理新课改基本理念。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选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科学探究、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讨论、作图等。

特别是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能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并不拘泥于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而是突出了“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三个环节。

本节课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三维教学目标”一一落到实处。

二、《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倡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多处体现了这一理念。

比如,在课题的导入阶段,先创设一个物理情境——类似公园中的“过山车”的实验,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去探究的欲望;又如课堂的最后阶段,在学生谈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时,学生说出了“行车限速”等应用“动能与势能”的事例,点评中突出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长时间采取这种方式教学,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好处,并加大内在驱动力,有利于物理学科的教学。

三、采用“小步推进、多次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

本节课中,在完成了“动能、势能的定义”教学之后,没有急着去进行后面的内容教学,而是安排学生对本环节教学进行反馈活动;在完成了“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之后又安排了反馈活动。

从录像上看,通过反馈活动使得学生对本阶段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采用这种“小步推进、多次反馈”的模式进行教学时,即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编排结构,使得各教学环节清析明了,更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学困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张有弛,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变得积极活泼。

四、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中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我今天在九年级上班这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现作反思如下:
《动能和势能》这一节课是初中物理第十五章《功和能》的第四节课。

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
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包括机械能、内能、电能、核能等等。

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
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大量选择网络资源创设物理情景。

课堂语言简洁化、形象化,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新课导入和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分析应用中,我收集了
大量的视频资源和图片,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这对本课的理解和
实践大有好处。

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
几个问题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了学习科学精神和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实验也可选用动画展示,但是动画的效果还是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效果好。

本节课还应该
多增加自主活动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改正,使教学
水平得到提高。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通用9篇)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通用9篇)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通用9篇)《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1一、反思教学过程1.借助演示实验“滚摆”,导入今天的复习课。

学生通过观察“滚摆加速下降、减速上升,以及上升的高度越来越低”的这些现象,唤醒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知识回忆。

2.通过让学生亲手演示实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把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作为重点,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更直观的回忆并掌握这些影响因素。

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储备也比较充足的。

所以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就直接做些相关例题,加以巩固训练。

3.回顾“滚摆上升的高度越来越低”的现象,学生自己分析机械能减小的原因。

教师及时反问“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会如何?你们看到的滚摆又会作何运动?”通过对比,学生会掌握的更牢固。

总的来说,教学流程很清晰,复习课教学虽重结论但更重过程,注重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实验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学习方法、物理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指导。

二、反思成功与不足之处1.给学生一个动手的机会。

由于做实验麻烦,很多老师不愿复习课还做实验,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所以教学中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

今天虽然给学生创造了这一动手的机会,操作了实验过程。

但也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平时新课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平时的实验教学,教师只过多的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而真正动手的机会不是很多。

所以,学生的胆量不是很大,做起实验来也有些眼高手低。

2.给学生一个“辩驳”的机会。

本节课虽教学流畅,师生互动好,结构清晰,但总体还是学生跟着老师跑,课堂相关巩固例题因为前6道题学生正确率很高,所以没有逐一讲解,只是挑一些单个空格错误的填空分析。

现在想想,其实课堂上完全可以给学生一个机会。

既让他分析一下填空中前面做对的空格,增加一些自信。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我今天在九年级上班这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现作反思如下:《动能和势能》这一节课是初中物理第十五章《功和能》的第四节课。

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包括机械能、内能、电能、核能等等。

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大量选择网络资源创设物理情景。

课堂语言简洁化、形象化,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新课导入和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分析应用中,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和图片,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这对本课的理解和实践大有好处。

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了学习科学精神和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实验也可选用动画展示,但是动画的效果还是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效果好。

本节课还应该多增加自主活动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改正,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重力势能》教学反思重力势能是本章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物理量,要求学生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掌握重力势能的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的关系,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难点是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而重力势能的改变与参考平面无关。

如果只是说明,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于是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自己推出结论,用已学旧知识,推导新知识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了,对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也是引导学生用旧知识的推导得到结论。

为了突破难点从高度具有相对性入手,问学生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电风扇有多高。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这样从矛盾当中,我们很自然的就引入了参考平面,即零势能面。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集合10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集合10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集合10篇)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1)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半的时间用在学生实验探究上,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环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学会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的能力,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二、是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驾驭简单的实验器材,正确合理地操作实验的能力;三、是分析与论证环节,培养学生能从经历过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正确的科学规律的能力;四、是评估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有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

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概念的理解始终是抽象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何乐而不为了,对重力势能理解为物体本身储存的能量,不管物体是否下落都具有能量,也就是说物体能够做功,就具有能量,而并不是说要正在做功才有能量。

这节课利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做有两个利处:一是利用最简单的器材,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操作方法。

二是用少量简单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不是一种多余,而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2)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比较多。

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在教学中不单纯靠学生列举事例巩固所学知识,还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实验探究、看动画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单能从物理角度看待问题,还能从爱护我们的环境、增强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人们的素质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本打算让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相关的演示实验后通过自己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好是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比较好的掌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品质和创新精神,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1: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

2:难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具:斜面大钢球、小钢球、小车、弹弓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图片高举的重锤 能把桩 打进地里,压弯的跳板 能将运动员 弹起,飞行的子弹能将障碍物击穿,流动的水 能把竹排冲走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说明物体具有能量2:举例:(1)在水平轨道上滚动的钢球(2)被压弯的跳板(3)天花板上的吊灯(4)拉弯的弓(5)上紧的发条(6)被举高的重锤(7)在地上滚动的足球(8)放在课桌上的书本(9)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说明这些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即具有了能量(板书)物体具有的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将上面例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第一类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是动能。

3:(播放幻灯片)1、风吹推动风车;2、水从高处冲下来冲击水轮;4:实验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说出设计实验的思路(3)利用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4)课件展示实验的设计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将结论填写在导学案上。

5:(引导学生掌握判断动能大小的方法:控制一个量相同,比较另一个量的大小)6:引导学生认识第二类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即具有能,这种能是重力势能(板书)7:小组举出具有重力势能的事例,指出习惯上以地面为参照面,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8:实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引导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方法和思路(3)观看课件演示试验(4)总结实验结论,填写导学案9:引导学生认识第三类由于物体的弹性形变而具有能,这种能叫弹性势能(板书)13:实验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强调学生认识,必须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拿出弹弓,让一学生演示如何让弹弓的子弹射程远,其他学生仔细观看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填写导学案10:知识小结11:巩固训练(见导学案)11:布置作业板书一:能量: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表示物体具有能量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质量速度三: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2: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质量高度四: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2: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弹性形变的大小。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为今后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八年级物理教师们对于两种电荷的教学需要哪些反思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浮之中。

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摩擦起电”一节课以前用旧教材上过,自以为十分熟悉了,但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才发现新教材改了很多,把以前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而且把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删掉了。

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

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

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

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

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三、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我今天在九年级上班这一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现作反思如下:
《动能和势能》这一节课是初中物理第十五章《功和能》的第四节课。

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包括机械能、内能、电能、核能等等。

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大量选择网络资源创设物理情景。

课堂语言简洁化、形象化,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新课导入和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分析应用中,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和图片,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这对本课的理解和实践大有好处。

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演示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了学习科学精神和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实验也可选用动画展示,但是动画的效果还是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效果好。

本节课还应该多增加自主活动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改正,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动能和势能
④引发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适时激励。

(3)让学生阅读《高空坠物再次敲响警钟》的报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到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让学生体会到重力势能有大小之分,并做出猜想
选择仪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交流,分析,评估
学生阅读
从生活走向物理组内角色分工要明确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让学生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从物理走向生活4.弹性势能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弹性势能的定义,用课件展示几个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

学生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相互间交流、补充,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意识)四、随堂检测
1.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机械能:
升空的火箭:;
正在下落的雨滴:;
被拉长的橡皮筋:。

2.一架飞机在灾区上方水平匀速飞行,并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_____,势能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3.唐诗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这动人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能。

4.—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物体的( )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动能、势能都减小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D.动能、势能都增加
5.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来比。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课本从“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实例直接告诉学生,能够做功的物体就具有了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样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在实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实验,失败时适当实行挫折教育,完善实验效果。

在探究弹性势能时,我采用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前实行小制作,展示自己的成果,如“会跳的卡片”,“魔罐”等,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模拟打桩”演示实验中,提醒演示的同学注意控制重锤下落的高度,使实验效果明显。

在“观察摆球的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教学中,先让学生实行演示,通过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得出结论,为了加深这个概念,我又增加了“滚摆”实验让学生演示,并且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相关的录像(如过山车,荡秋千)等,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理解。

本节课,我把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使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实行尝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模式,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一套实验仪器为多套实验仪器,把老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将实验设计过程交给学生完成,并用多媒体展示配合,多方面给学生创造机会,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对比之下发现,这样课堂比较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要求演示,并自找合作伙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水平,当然也突显了一些不足.在完成演示实验时,发现学生上台操作的同时配合讲解的水平不够,我就注意适当的激励,鼓励他们失败了重新开始,培养面对挫折的本领.有些问题同学们虽然发挥了想象,但是参与面不广泛(例如小制作),上台交流实验成果的时候,胆子也不够大,遇到这种情况,我通过小组讨论,同学合作互助的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因为本节课演示实验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在课前作了一些准备,所以,在问题质疑这个环节,学生能较好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还能自己提出一些疑问.当然,在研究并具体在课堂上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有着很多问题,例如从课堂实际出发,为了节省时间,有的问题我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直接给出了结果,课后反思下来,感觉到如果能够多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得出实验的最终结论,教学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1希望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对我现在乃至今后的教学有一次提升,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这节课我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整体框架来看我能够开发教材,对教材二次处理,同时也能够突显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少遗憾和漏洞,现结合其他老师的指导和个人的一些想法归纳如下:第一、新知识的引入我使用了有关动能的两个视频,但在视频所展示的物理现象中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利用率不高,同时我也发现也许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今后我应该更多关注和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内容。

第二、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是应该更多的使用一些赞赏性的语句,让他们在获得肯定的同时树立信心,为学习的持续性埋下伏笔。

第三、继续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使自己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2在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

下面是我对此的一点反思。

在第七章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后,教材研究了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主要从功和动能的变化的两个方面来入手。

里面包含了:功、能、质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综合性很高。

并且动能定理几乎贯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节、是物理课程的重头戏。

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1、落实不到位。

本来应该当时落实没能及时落实。

2、探究程度不够,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到底。

3、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在这次探究中是我感受到:1、探究是全方面的,不一定仅仅体现在实验探究。

2、学生的积极性要在合适的环境中、用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语言调动的。

以后我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多从生活入手,将理论渗透到实际的事例中,这样会更通俗易懂。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的含义。

(2)知道动能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3)知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4)初步学会用能量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设计思路的讨论,掌握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使用方法。

(2)经历实验研究过程,总结得出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讨论和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斜槽,钢球,水槽,乒乓球,注射器,重物,小桌,泡沫板,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一、能量复习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为什么可以对外做功?从而得出能量的含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问:能量的单位是什么?问:如何判断能量大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焦耳,J思考并回答问题新课教学二、动能刚才我们学习后知道,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那么大家看以下几个演示实验,你可以发现什么?它们有能量吗?演示1:用注射器向水面上的乒乓球喷水,使其运动。

演示2:用注射器向水面上的乒乓球喷气,使其观察实验并思考问题运动。

演示3:用一个运动的钢球碰撞另一个静止的钢球,使其运动。

问:水做功了吗?有能量吗?空气做功了吗?有能量吗?运动的小球做功了吗?有能量吗?问:它们的能量有什么共同点?叫什么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思考:动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得到动能可能会和质量和速度有关。

问:影响动能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能够同时研究吗?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问:怎么控制质量不变?怎样改变小球速度?问:我们用一个小球碰撞另一个静止小球,怎样判断动能的大小?用到了什么方法?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一起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诸暨市岭北镇中吴妙芳
一、设计思想:本着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由生活中的实例切入
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完成物理探究实验,领略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物理现象。

并学会尝试运用已获取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培养安全意识、物理素养、和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动能和势能》是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本节的知识包括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本课内容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的引路石,对整个初中关于能量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品质和创新精神,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

2)难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3)关键:探究方案的设计和指导。

三、学生分析:
1、在前一段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对“能量“这一词眼已不间断地有所认识,这是学生
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
2、学生对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一些科学知识颇有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兴趣
基础;
3、学生已具备了科学实验探究意识及方法,乐于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来探究其
中的物理道理,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为教师课堂上的顺利指导奠定了基础;
4、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探究时要注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的原则合理搭配,做好分工与合作。

四、教学策略设计:
本着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接受”为“探究”、变“结论”为“过程”原则,结合上述学生特征,本课的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
2、过创设物理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思考与感悟,主动获得相关知识;
3、过小组动手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过程中积累、感悟;
4、过教师的点拨、讲解和归纳,使学生在学法和理论上有所提升。

五、教学资源:
教材、斜面(带凹槽)大玻璃球、小玻璃球、与大玻璃球等体积的塑料球、圆珠笔、塑料方盒、细纱、平板。

六、教学过程: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1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
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篇二:《动能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势能》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

成功之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激趣激学。

动能和势能这两个概念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动画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到学习状态。

因此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其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1. 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本打算让学生在观看动画和相关的演示实验后通过自己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好是自己的结论。

但是学生只满足于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而不去自己思考,用自己语言总结自己的所得。

我想这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课本为本进行教学造成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不成熟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并且不能对学生的失误和错误进行嘲笑。

2. 在训练方面,我所选的题目对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有点困难,学生很可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混淆概念
改进之处:
对于本节课教学过程所反映出来的优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继续发扬,对于教学教程中反映出来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都会认真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改正,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对有些实验先
让个别学生谈自己的方案给那些没有方法的学生以提示,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实验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明确实验目的。

篇三:《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半的时间用在学生实验探究上,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环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学会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的能力,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二是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驾驭简单的实验器材,正确合理地操作实验的能力;
三是分析与论证环节,培养学生能从经历过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正确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四是评估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有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

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概念的理解始终是抽象的,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何乐而不为了,对重力势能理解为物体本身储存的能量,不管物体是否下落都具有能量,也就是说物体能够做功,就具有能量,而并不是说要正在做功才有能量。

这节课利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做有两个利处:一是利用最简单的器材,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操作方法。

二是用少量简单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不是一种多余,而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