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00以内加减法(一)复习与整理_人教新课标-2019年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人教新课标1.了解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感受整十数的加、减法与个位数加、减法之间亲密的联络〔1〕经过数数,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

教员创设情境后,不要急于让先生列式计算,可以先让先生数数一共有多少本书,数后追问先生:〝为什么10本10本地数?〞或追问:〝为什么不1本1本地数?〞经过强化计数方式的变化,为学习新知做预备。

〔2〕在课堂教学中,教员要给予先生充沛的时间、空间,让先生应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停止操作,协助先生思索并失掉结果,如计算10+2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摆,先摆1捆小棒表示10,再摆2捆小棒表示20,合起来是3捆,也就是30。

在先生操作的基础上增强交流,鼓舞先生将算的进程用言语表达清楚;并经过教员的引导和评价,使先生体会单位相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反。

经过入手操作,使先生在头脑中构成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减〕的表象,加深对整十数加、减计算方法的了解,协助先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在入手操作阶段,教员也可以为先生提供30根单根的小棒、3捆十根一捆的小棒和计数器等,让先生自主选择学具,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看法,引导先生以〝十〞为单位停止操作,并了解算理。

〔3〕经过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法的类比,让先生体会整十数的加、减法与个位数加、减法的相反点。

同时经过对比加深先生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看法。

2.能正确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中,除了让先生经过入手操作、自动探求、协作交流掌握算法外,还需求组织好练习,培育先生的计算才干。

教员可以依据实践状况积极创设新颖的练习方式,如〝开战车〞〝送信〞〝接力〞〝对口令〞〝找冤家〞等,让先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计算才干;练习时,增加书面练习,多停止行动练习,既可以增大练习容量,又减轻先生书写的担负,同时行动练习方式多样,容易惹起先生的兴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理复习》
教学反思
何美玲这一节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与巩固,一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是通过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归纳能力。

下面我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

还不会自己整理知识。

针对这个特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对加法进行整理分类。

首先呈现几道加法计算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在这一环节,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加法算式。

由于开始引导词不太恰当,学生反应不过来。

花费很多时间不说,而且效果也不好。

接着让孩子们尝试整理减法算式。

在黑板上已经呈现出了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相当于给学生模仿的支点。

因此,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在整理这部分时,有近一半学生能很快根据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整理出减法图式,而其他同学仍有困难。

最后是反馈练习。

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

我采用指名板演的方式,并让学生多
层次复述计算过程。

一节课下来,感觉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沉闷了点。

还有就是自己在教学时,应该注重组织好语言,让学生明白易懂。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教学反思教师随笔当我一拿到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时,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第六单元的教学相对本册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样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不愿意学和厌学的现象。

同时,这块知识也没有其他单元更让学生感兴趣。

如: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统计等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本单元的计算不仅是全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而且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三、本单元的内容是本册中课时安排最长的一个单元。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根据本册教材说明的要求,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要达到以下的目标:(如表格)单元结束期末平均正确率速度平均正确率速度100以内加、减法口算88%以上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90%以上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以上的目标,对我们学生平时的口算训练要求来说是低了的,因为口算达标是要求学生5分钟完成80道,也就是每分钟完成16道。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100以内加减法(一)复习与整理》教学反思

《100以内加减法(一)复习与整理》教学反思

《100以内加减法(一)复习与整理》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100以内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技能。

2.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熟练地进行口算。

同时,在加减练习中,探究加减算式中的一些规律,拓展解题的思路,培养灵活解题的能力,同时增强观察与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良好的作业习惯和计算习惯。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

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

生生互动,出题给对方,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

由于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学生就有了学习经验,也可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

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分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教学时突出知识的整理,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

希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分类整理能力。

不足之处:1、由于激励学生的语句较少,致使这节课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2、时间上把握不是很好。

在分析计算题的时间上过多。

导致达标检测上比较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根本把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育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比方,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供应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争论,探讨计算方法。

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究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详细内容。

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制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展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

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细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索;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展沟通。

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究、思索、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学问、进展力量的目的。

引导学生独立思索探究学问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沟通,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育计算力量。

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展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到达每分钟做5~6题。

要到达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沟通把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根本把握了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减法解决简洁的问题。

完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任务后,整体感觉是:本单元教学比拟轻松,大局部学生能娴熟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并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一些方面:一、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灵活获得本领。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因为它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的个性。

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是每个教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

在主题图“乘车”的问题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

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10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
这个单元涵盖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内容,既有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前面的学习是分阶段的让学生掌握了各种口算笔算方法。

2个课时的复习课旨在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再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整体。

在课室的安排上,我做了一些调整。

在第一课时,归纳所有口算笔算,进行综合练习。

在第2课时,继续练习一部分笔算,再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和对数塔秘密的探究。

主要谈谈第一节课。

优点有2个。

口算、笔算的复习,都是按照算题组,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概括口算或笔算方法和不同情况。

口算练习中采取先同座位合作帮助蚂蚁兄弟过河,一个人算,一个人做裁判,然后交换,比一比哪一对同桌合作的好,先帮蚂蚁兄弟到河对岸。

下一个练习起名小兔跳跳,在全班进行,抢答随机的算式,其他同学随即用手势给出裁断正确与否。

这样孩子的热情很高,乐于去算。

不足的是,再比较归纳时,老师的话多了些。

如果放开给孩子“你想说什么”,让4,5个孩子都来说一说,最后在简单归纳,讨论的涉及面会更大,参与度也高。

不要担心孩子说不好,孩子的语言零碎,其实就年级来看,这是正常的,让他们把话说完,不要着急想引导带着说。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2一、成功之处1. 加减法的基础知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掌握好这些知识对后续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

该知识点也是数学建立起来的一个基础,掌握好100以内加减法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建立数学思维。

2. 提高数学能力。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认知能力,帮助孩子有更好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对于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存在问题1. 学习欠缺深度。

一般来说,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由于这些知识点基本上是靠背诵来掌握的,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在学习中遇到瓶颈,难以深入学习的更高层次的知识点。

2. 训练方法重复枯燥。

由于这些知识点是靠背诵来掌握的,所以训练方法也相对简单、枯燥,这样容易令孩子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缺少兴趣,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 数学思想单一。

由于这些题目大都是加减法,没有涉及到其他类型的数学运算,所以孩子的数学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

很多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算出答案这个阶段,而对于具体问题的求解、推理和证明等思维能力不够强。

三、思考及其措施1. 多角度学习。

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多角度学习,引导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孩子可以通过分组、反推、分解等多个角度来学习加减法,从而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并能够让孩子对同一问题产生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多样化训练方法。

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比如,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方式学习,通过故事、实际生活情境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好奇心和探究欲。

3. 提高数学思维深度。

除了加减运算外,还应该让孩子接触其他类型的数学运算,如乘法、除法、平均数、面积等,从而使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全面升华。

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题目,让他们能够在思考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总之,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全面深入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孩子成为未来有用之才和美好的人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电脑演示)教学过程说明:结合教材,精心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

2、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

(电脑演示)(二)探究新知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6)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反思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位和借位的处理等。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进位和借位上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实际应用题的练习和讲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监督。

其次,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三、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评估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课堂练习、小组竞赛、口头回答等。

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口头回答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其次,在小组竞赛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作弊现象,需要教师加强监督和管理。

针对上述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对进位和借位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强和补充,增加相关练习题的量。

2.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3.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4.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5.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进行了数学闲暇线下研讨的交流活动.我准备了一年级的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下面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数学书的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其中一部分内容。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动手摆小棒来帮助理解计算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也设计了让学生摆小棒的环节,可在操作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效率较低,速度较慢,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造成这一环节就用了30分钟。

我觉得还是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造成部分学生没能理解任务是什么,也致使有的学生摆出了一种方法,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去探索其他的方法。

由于前面操作摆小棒的环节时间长了些,所以到后面练习的时间不够,在处理时有些仓促。

练习的第3题“摘苹果”出示的题超出了本节课知识的范围了,这也说明老师在备课时也要备习题。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吸取本次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争取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在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部分知识时,原来我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36+8=44后,问:“这个4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让学生自己想,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在我班教学时,学生中产生了许多种算法: (1)用计数器算; (2)列竖式算; (3)从36起连加8个1; (4)把36看成40,40+8=48,48-4=44; (5)把36中的6和8里的4凑成10,左边变成40,40+4=44;(6)把右边的8和左边的2凑成10,左边变成34,34+10=44; (7)把8看成10,36+10=46,46-2=44; (8)6+8=14,30+14=44; (9)摆小棒算…教师在学生说不同算法时适当点拨竖式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满十进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巩固加减法意义。

我设计了口算、列竖式、改错、看图解答问题,提问题并解答等几个环节。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但如何上好这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呢?大家都清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谈谈这节课设计的几个想法。

一、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

例如:我设计的第四关,看图解决问题,再找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以“小老师”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当小老师,以雪亮的眼睛观察题目,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帮小马虎改作业,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加法满十进一,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意义就更明确了。

四、在闯关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低年级的学生好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1、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发挥得很好。

2、教师的评价较少,大多都是让学生鼓掌。

3、最后都是五朵智慧花,讲的不好,应该鼓励他们说“都很厉害,都很聪明”,而不是说“怎么办?”《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但学生在实际做题中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看题不够仔细造成的,有的是计算方法还未完全掌握造成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一节期末总复习的教学,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情景创设。

因为复习很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什么兴趣,如果学生没什么学习的兴趣,那课堂教学很可能就会成为无效的教学,更别提什么优效的教学了,所以我觉得复习课更应该关注学习情景的创设。

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告诉他们我给他们带来了精美的“数学智慧大门”的图片,可要看到它就要获取5把金钥匙。

这样学生一下子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来。

2、落实双基,关注发展。

落实双基,就是在课堂中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复习有“深度”即:复习横向要全面,纵向要透彻。

教学中复习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教学中也采用不同练习题类型如填空题、口算题、笔算题、分析改错题、加减法应用题、提问题并解答问题、文字题等。

教学中采用了“算一算”,“猜一猜”、等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落实双基的同时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

3、习题设计具有灵活性、整体性和开放性。

如“猜数”一题的设计就使学生思维灵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到了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形结合”一题的设计是在基本练习题基础上稍作变化的习题,是具有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认识、区分几种图形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得到了提高,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碰撞的过程,引领学会学生数学思索,渗透了数学思想,达到“一题多用”的效果,使习题的设计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 第二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理和复习 第二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 整理和复习 第二课时
课堂的教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思维也总是有别于成人。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

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

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

(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以内加减法(一)复习与整理》教学反思
复习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与巩固,目的:一、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好提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是通过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归纳能力。

下面我对《100以内在加减法的复习与整理》谈谈自己对这一课的反思.
我把这一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类,知识梳理.第二部分查缺补漏,细找原因。

第三部分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一、整理分类,知识梳理
复习课不同于其他类型数学课的本质属性,在课上应给予充分体现。

对没有多少复习经验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让其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无异于要一次学习和体验的过程,面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可能形成模仿的根基。

本课学习想要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我没有采取教师直接给予的方法面根据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的特点,采用了折中的处理方法——模仿整理。

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引导学生对加法进行整理分类,首先呈现几道加法计算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在这一环节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努力抓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加法图式。

由于一开始自己紧张,一些引导词不大恰当,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导致在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第二、让学生尝试整理减法算式。

在黑板上已经呈现了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相当于给学生模仿的支点,学生自行整理减法时,就能作出正确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在整理这部分时,部分学生能很快的根据加法的知识梳理图式整理出减法的图式。

二、查缺补漏,细找原因
我把查缺补漏这一环节是复习整理的一个重点,我觉得错误是最好的资源,所以平时注意收集和整理学生作业当中的典型错误。

从错例到纠正之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提炼错误的原因,出示的算式大部分是计算方法错误引起的还有是粗心引起的错误,只有找到错误的原因,才能让错题真正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这一过程对优秀学生起温故作用,对后进生起警戒作用。

我注重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强化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个重点的正确计算方法。

三、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考虑到要面向全体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想到有浅入深,先设计几道基础练习,再逐一加深到变式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也注重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比较顺畅,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沉闷了点。

如果能更好的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点那就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