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_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文 高中 田维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重点实词、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
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1.复习巩固本文实词、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复习巩固基本文言知识(幻灯片3-10)1、一词多义负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秦贪,负其强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则幸得脱矣③而君亦幸赦臣顾①相如顾召御史书曰②顾野有麦场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莫我肯顾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不如因而厚遇之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2、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倒装句①宾语前置句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②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③状语后置句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3)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省略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两位文臣的政治才能和为民除害的精神,提高学生对人物评价能力和历史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廉颇、蔺相如两位文臣的主要政绩和精神。
2.认识《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历史故事。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
2.促进学生的人物评价能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力度。
4. 时间安排本节课计划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5.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和背景;2.讲解廉颇和蔺相如的生平经历,了解他们的主要政绩;3.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和才能,探究他们的为政之道。
第二课时:1.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历史故事;2.分组讨论《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
二、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小组合作等,有利于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两位文臣的了解。
在讲解历史背景时,情景再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
2. 教学方法由于历史故事涉及到古代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情景再现”这个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
在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时,我也注意适时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学生表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很感兴趣,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很积极,也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表现良好。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还是存在着一些疑问,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方面的教学。
三、总结《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历史故事,是一篇很好的历史素材,通过本次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廉颇、蔺相如两位文臣的政治才能和为民除害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人物评价能力和历史意识。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关于学教案中的预习思考版块的个人浅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学教案通常使用于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教师的成长首先必须关注与研究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来使用学教案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这可以视作我们成长的第一步,因为在经过认真而深刻的设计和准备学教案之后,可以对我们之后的课堂教学起到更好的改进和推动作用,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其实,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尽管课前我已经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认真的备课,但是在真正在课堂中讲授时,仍然发现存在了好多的问题,从而显现出了在学教案中出现的一个显著问题,那就是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指导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巨大的差异。
无论课前设想多么的全面,在实际的课堂中,总会出现我们在准备时所没有想到的问题。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了反思:预习思考与课堂教学有何关系?我个人认为,预习思考是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的一个很好的依据和提示。
预习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有效的预习,也可以指导让学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对文本进行预习,同时,还可以作为学生预习完成之后的进行自我预习检测的一种方式,看看自己的预习是否达到了老师的要求,或是仍有遗漏和疏忽,从而弥补缺失。
而这一切的预习思考,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绝对不能脱离不了课堂教学这个中心。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的学教案中,由于这篇文言文的故事性很强,所以,我将这篇文章分为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每个故事都构成一份独立的学教案,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份总结性的学教案。
而每份学教案,我设计的预习思考题大体上的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循序渐进而来的。
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文言字词,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而在第一份完璧归赵的学教案中,我在预习提纲中的文言字词部分,列出了一系列比较重要的字词,而那些我认为比较简单的字词就没有例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常见的字词“虽”却依然没有搞清楚,“虽”在文言文中一般有两种解释:①虽然②即使;而我们课文中出现的“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偿城”,很多学生依然解释为“虽然”,但其实,在这个时候,秦王是还没有斋戒的,这还是一种假设情况,因此,一定要解释为“即使”,这个问题,是我们在做课后练习的时候发现的,因此,我觉得,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而且常见常用的文言字词,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因为有可能我们觉得很容易的东西,学生其实还是不太分得清。
人教版高三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高三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教案及反思《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海南东坡学校周晶《廉颇蔺相如列传》做为一篇经典的老篇目,对它了解得越多,就越是觉得可讲的东西很多,比如:字词、重点句子、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形象的魅力、体现的情感等等。
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安排下如此多的内容,所以在选择侧重点的时候,我把课堂内容的侧重点放在“负荆请罪”的部分。
就像于老师在指导的时候所说的,这一部分内容最少,适合一节课内完成;而且最精,最能体现这两个人的形象特点和个性品质。
在安排课堂的时候,我的计划是把课堂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三个故事,了解负荆请罪的背景,从蔺相如前后身份的变化引出课堂重点负荆请罪。
第二部分解决生字词,自读,探讨,课本上没有的,由老师来讲解指导,最后当堂检测。
第三部分分析人物形象,在解决设计的四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再读人物对话和重点语句,加深理解,并探讨“和”的价值和意义。
但实际操作时,课堂内容显得较多,本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想到的是设计的本身的臃肿,字词设计太多,导致课堂内容未能完成,所以我想的第一个处理办法是:删。
在课堂中发现时间不够的时候,可以直接把第二步骤中的课堂检测的部分去掉。
讲解完重点字词之后,直接过渡到第三步骤。
但这只能是做为课堂灵活机变时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如果课堂设计中这样删显然是不符合教学基本常规要求的,一堂课如果少了演练这一环节,就无法体现这一堂课的效率,无法表现出课堂的“落差”,也就无法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以我想到的第二个办法是,简。
第二步骤内容简化如下:(二)、自读课文负荆请罪部分,疏通文意本环节大致分四个部分:自读,探讨,讲解,演练。
学生自读探讨,教师列出重点句子,让学生在探讨中注意翻译,探讨完毕后直接检测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并关注句中的重点字词。
句子如下:1、吾羞,不忍为之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独畏廉将军哉?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鄠邑区职教中心肖莉贤《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而在中职教材中本文只选取了“负荆请罪”这一个故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及对比的手法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
那天我讲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二课时,当节课的德育目标是以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感染学生。
要求学生欣赏和学习蔺相如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精诚团结的宽广胸怀;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能改的精神和忠于国家,深明大义的美德。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提问学生,当廉颇得知蔺相如位居己上时为什么生气?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学生的反应大都是,廉颇应该生气,因为社会不公,他们为廉颇打抱不平。
我当时很是惊讶,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自私,从来不着眼于未来,他们思维狭隘,于是在课堂上我给他们放映当时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时代气息,给他们讲蔺相如的故事,他的处世之道,蔺相如聪明,这从流芳千古的“完璧归赵”故事中可以看出来;蔺相如勇敢,从“渑池之会”中可以的出来;蔺相如机智,从其为国家利益着想、顾全大局的处事方式可以看出来。
总之,蔺相如是何等的低调、宽容、谦让、顾大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学生又不理解蔺相如为啥要这么低调,通过反复诵读全文,举例讲解,最后有一部分孩子慢慢懂得了做人要低调,要谦虚,要有宽容之心。
在讲廉颇这个人物时,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廉颇,知道错了,你会怎么样?还有学生认为,就算我错了,我也要面子,我不给蔺相如道歉,只是以后不再为难他,可见我们的孩心智还是多么的不健全,是盲目自大的心理在作怪,没有知错改错的好习惯,更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实习将尽,XX中学为我们实习生安排了一次验收性的汇报课。
为了适应教学进度,我被安排在第一个讲课,所要讲的篇目是与我有不解之缘的“廉蔺列传”,在上教法课时,我试讲过,也说过课,可面对实实在在的学生时,理论并不能当作一切,尤其是面对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差道德学生时,所有的“花样”都失效了……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设施……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学情分析成为制约课堂设计的关键和瓶颈。
本可以出彩的自学、合作环节在我所带的班级行不通,同样的内容怎么讲,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我犯了难。
备课组长赵老师看到我“举步维艰”,对我说:“本是实习生,汇报课看得是你的教态和课堂控制能力,只要把内容讲清楚便可以了。
”赵老师的话让我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也给了我信心。
我的讲课内容是“廉蔺列传”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基础字词、句式上,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廉蔺二人和好的原因,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这样的设计以串讲为主,有失新意,但却也是充实的一节课。
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既有录课,又要汇报,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我真的害怕了。
但随着投入到课堂中,便也忘掉了听课的老师。
在67班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课堂很活跃。
在讲解重点字词时,为了更形象具体,我找来了“既”字和“即”字的甲骨文让学生辨认,在识字过程中,理解字的意思。
还有如“素”字和判断句都作了与其他文言文的关联和回顾。
课的容量大是充实了课堂,却带来了问题:都是我在讲,而且教学环节没有完成。
对将相和的原因和人物形象未来得及分析,使得课堂枯燥。
我认为这是这堂课最失败的地方,在其后的评课过程中,经验丰富的高三语文组长也指出了这一点。
评课最是让人害怕。
三个月前,我们是旁观者,现如今,我们被评课,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给我们评课的是高三优秀语文老师,也是我们河北师大文学院的师兄。
他指出了问题,同时也给了我很中肯的建议。
从他的评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也许这就是评课的作用。
高中语文_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温故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蔺相如经过献璧、取璧、保璧、归璧,围绕着和氏璧的命运,使蔺相如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在诈璧与存璧的矛盾冲突中,突出展现其机智果敢、大智大勇的性格。
今天我们来继续欣赏其人格魅力。
二、入境检测:回顾上节课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句子翻译(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分)(2)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3分)三、学生自由朗读文本6、7、8段,边读边标划文言基础知识,圈划不懂得地方。
提问解答,并理解以下加点词的意思1、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只是;以,介词,凭,凭借2、相如素贱人贱人,地位卑贱的人(古今异义)3、宣言曰宣言,古义,扬言。
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4、相如引车避匿引,掉转5、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6、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因为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通过,经由8、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9、于是相如前进缶前,·上前进献四、整体感知,通读文本6—8段,了解故事发生的经过,思考问题:1、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负荆请罪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五、咀华竞妍1、研读文中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两个故事,分析相如、廉颇的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先标划描写两人言行的句子,结合句子进行赏析,用“……”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2、依据对人物的赏析,感悟语言的魅力,选取其中一个片段,尝试分角色朗读文本,可以适当的进行表演。
(小组展示)提示:言语应该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特点。
(廉颇、蔺相如、秦王、舍人、赵王等人的表现)廉颇的语气:_蔺相如的语气:舍人语气:六、蒂落归真1、背诵文本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以“家国情怀”为题,写200字的小短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文言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差异,因此会再次的强调文言基础知识。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由于课文太长,串讲时不免挂一漏万,渐渐感到课堂气氛有些沉闷,缺乏生气,于是我想突破文言文疏通串讲的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突出课文的史鉴意义和教化功能,尽可能上得活泼些,有趣些。
我一开始便讲述了纪晓岚妙释“老头子”的故事,并相机导入课文:“纪晓岚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口舌之辩使自己免遭杀身之祸,而蔺相如在力量悬殊的外交斗争中仅靠聪明机智行吗?”学生随即就说:“还要靠勇敢。
”在串讲“渑池之会”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出并朗读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句子,让学生用成语概括出蔺相如的斗争策略。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之后我尝试让学生翻译“负荆请罪”故事中的一些文句,在分析文言词语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之后,我有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谈谈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学生中有的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先国后私;有的说更喜欢廉颇,因为他勇于改过,坦诚直率。
我最后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名言(“对可耻行为的追悔就是对生命的拯救”),告诫同学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树立宽广博大的胸怀。
学生既掌握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又受到了古代先贤的人格熏陶,获益匪浅。
《廉颇蔺相如》教后反思
《廉颇蔺相如》教后反思《廉颇和蔺相如》是一篇经典课文,它代表了《史记》的最高水平。
它的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较汉代以前的文学作品有较大的进步,其中的人物形象尤其让人击节赞叹,其中的精彩描写就是今天读来仍栩栩如生。
在鲁人版教材中它被编入第一章“以国家利益为先”模块中,可见其重要性;同时作为一篇文言文,它又是通俗易懂的,而且其中有很多常见的文言现象,是学习文言文的典范之作,所以历年来受到高考语文命题专家的青睐,几乎年年榜上有名。
所以我们既要注重其“文”,也要注重其“言”,把文和言统一起来。
可以用两到三课时先疏通文意,掌握其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重点探究人物形象及其写法。
学生在预习中提到的问题主要有:1.关于句子翻译的内容: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2.这篇文章中的两位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至今仍熠熠生辉?3.既然这篇文言文的主要人物既然是蔺相如,为什么在开头第一自然段介绍时却把廉颇放在前面,而将蔺相如放在后面?4.文章中如何用廉颇来反衬蔺相如的?关于第一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或者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加以解决。
第二类问题:蔺相如:智勇双全从容镇定顾全大局不畏强暴长于辞令处处以国家利益为先(完璧归赵,大智大勇保护国之利益;渑池之会,相君维护国家尊严;负荆请罪,处处忍让,只为国家安危。
)廉颇:狭隘自私知错就改心怀坦荡深谋远虑(用对联分别概括廉颇、蔺相如的特点。
可先提供两个范例:宰相深谋远虑留名青史,将军坦荡如坻威震古今。
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
讲清内容要求与形式要求,然后学生自写自展。
)第三类问题:可以从结构与内容方面考虑明确⑴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廉颇善战,为蔺相如使秦做后盾,因蔺相如的成功有廉颇的功劳在,将相和而赵强秦不敢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这节课完成的是课文的分析,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矛盾的同时通过细节描写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在赏析过程当中这节课主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实行。
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协助学生理解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
因为这篇文章故事性强,绝大部分句子也相对浅显易懂,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学研学的方法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使如此对于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不容无视,在上课之初,我通过幻灯片抽查检验学生导学案上自学部分的内容,提问的面要广。
接下来由学生声形并茂的复述文中的三个故事,协助学生梳理了思路,在赏析过程中这节课主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实行,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协助学生理解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在故事中完善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最后通过一篇课外古文加以练习。
整堂课学生准备充分,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表现力较强。
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切实的收获知识,这个点在当堂的联系中得到了验证。
“三学一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使用,学生在每一环节中都有不同的收获,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后收获快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让我觉得的略微遗憾的地方,假如能够在前面内容复述上时间再节省一些,学生在后面的“验学”部分就能够展示的更充分,当堂效果会更明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程度
总结词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
详细描述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互动,大部分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有了深入的 理解。他们能够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目标达成度
总结词
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详细描述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以及文章所传递的价值 观。同时,他们在阅读理解、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也有所提升,表明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廉颇、蔺相如的品质,培养诚实 守信、宽容大度的品质。
教学内容
文中主要事件和情节的 梳理
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 叙事技巧的分析
文中蕴含的品质和价值 观的探讨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 背景和人物介绍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讲授法
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介绍背 景、人物和事件。
讨论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析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叙 事技巧。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以教学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的调整
80%
调整教学重点
将教学重点从传统的知识点传授 转向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100%
引入多元文化内容
增加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的历 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内容,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80%
强化德育教育
结合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加强对 学生品德、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教学方法的改进
运用多媒体手段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 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 维能力。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与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识别文言现象。
(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材料组织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思考课文是如何歌颂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和表彰廉颇英勇善战、勇于改过的等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难点: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质疑和探究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
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
他曾想过死,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
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能充分体现他史家风范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知人明世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A、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
其父死后,继父任太史令,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
自公元前104年起,他开始写《史记》,实践他父亲的遗志。
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
高一语文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之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由于课文太长,串讲时不免挂一漏万,渐渐感到课堂气氛有些沉闷,缺乏生气,于是我想突破文言文疏通串讲的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突出课文的史鉴意义和教化功能,尽可能上得活泼些,有趣些。
我一开始便讲述了纪晓岚妙释“老头子”的故事,并相机导入课文:“纪晓岚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口舌之辩使自己免遭杀身之祸,而蔺相如在力量悬殊的外交斗争中仅靠聪明机智行吗?”学生随即就说:“还要靠勇敢。
”在串讲“渑池之会”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出并朗读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句子,让学生用成语概括出蔺相如的斗争策略。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之后我尝试让学生翻译“负荆请罪”故事中的一些文句,在分析文言词语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之后,我有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谈谈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学生中有的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先国后私;有的说更喜欢廉颇,因为他勇于改过,坦诚直率。
我最后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名言(“对可耻行为的追悔就是对生命的拯救”),告诫同学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树立宽广博大的胸怀。
学生既掌握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又受到了古代先贤的人格熏陶,获益匪浅。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之二高一学生应该说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对于一些文言知识有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有一部分学生原来文言文基础就比较扎实,学习兴趣也相对浓厚,就比较容易地能够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但是也有一些同学由于原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不够认真,而且学习兴趣也不浓厚。
这就得强调他们记笔记并且善于总结文言知识。
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我在重点讲解字词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由于这篇文章它故事性强,大部分句子也相对浅显易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下预习弄懂大意,对于一些典型的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也能够总结。
高三下学期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怎么写范文
高三下学期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怎么写范文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下学期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怎幺写,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在设计此课时,抓住了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文言并重,既重视文言基础的学习和归纳,有注重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容,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就文本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前提,由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符合阅读的心理进程。
探究并不神秘,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杂,上课之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理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常言到:弱国无外交,当时秦强而赵弱,与强大的秦国相比,力量弱小的赵国凭借什幺能再完璧归赵、渑池相会的两次外交活动中捍卫了国家的利益,维护了国家的尊严?通过对本问题的探讨,既能很好地把握文本最精彩的段落,又能很好地把握廉蔺二人的性格特征。
可谓一箭双雕。
在分析廉蔺二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时,适时和学生一起补充了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恰当的时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深入人心。
这个环节是事先没有预设的,我只补充了一句,学生受到启发后,相继补充了后面的诗句,这是非预设的生成的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传文学,此课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来描写两个人物,之间贯穿两种矛盾。
“廉蔺交欢”廉蔺并重,主要记述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
“廉蔺交欢”主要通过对话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此课教学目标设定为巩固文言词语、句式;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崇高的人生态度;由本节内容延伸到学会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感觉设计目标明确。
结合文本,重点文言知识\内容有落实,同时能针对课文“廉蔺交欢”重点内容进行拓展,进而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能做到讲练相结合.改进之处: 检查重点语句的翻译上急了点,学生动手修改的语段有展示,但交流的还欠充分,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