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的美育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
张伯苓中学教育思想研究
添加标题
强调体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 性
提倡“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 念
美育思想
张伯苓认为美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 创造力。
他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形 式来实施美育,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围。
张伯苓认为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还包 括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等方面的教育, 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张伯苓中学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公平,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该思想提倡普及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覆盖各个阶层和地区,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张伯苓中学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性和适应性,使得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高了教育的 社会价值。 该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 社会进步。
他主张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以实 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04
张伯苓中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教育思想的特点
提倡“公、能”教育,注重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 际能力
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 重
注重教育普及,强调教育公 平
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提 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的影响
推动了南开学校的发展,成为国内著名中学之一。
创新教学方法:张伯苓中学教育思想提倡创新教学方法,如分组教 学、实验教学等,为未来中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张伯苓中学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 因材施教,有助于未来中学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培养师资力量:张伯苓中学教育思想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提倡教 师专业发展,对未来中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观张伯苓有感
进教育之门,行教育之事,倾教育之力,育教育之门——观《张伯苓》有感利用假期观看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张伯苓》,看来之后觉得很感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中学的校长,有一种感动,震撼,确实有很强的冲击,让我不得不反省。
看这开篇战火纷飞的场景,张伯苓成就伟大而且有影响一生的教育,着实令人钦佩,张伯苓合那一代知识分子为现代教育的开启,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社会转型最关键的时刻,他们知中国,在中国建立了现代的教育制度,直到现在,我的脑海中仍然浮现出那个倔强、具雄辩之辞而心系国家民族危亡,热心于创办新式教育的南开学校,拯救人民于水火的“张伯苓校长”形象。
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合社会活动家,南开学校的校长,他不仅为极贫极弱的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更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奉献了他毕生的精力,他有句振奋人心的口号,“中国不亡有我在”这句话不仅激励了无数学子的爱国之心,还打动了像张学良那样手握重权的文臣武将,鼓舞了亿万民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时至今日也还有现实性,抗日战争胜利已经七十余年了,但日本一伙右翼势力,包括不少当权的政客,仍然顽固地坚持军国主义立场,否认反法西斯战争的争议性,不对爱国及其人民作出认真深刻的反省,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历史,敌视中国和亚洲人民,这是值得所有正直善良的人民深思和警惕的,张伯苓的一生也为我们提供了佐证。
对于张伯苓尤其可贵的是他的教育思想,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形成公能思想,是1934年在南开创办三十周年校庆纪念会上,张伯苓正式宣布“公”和“能”为南开校训。
公能教育思想,即学校培养学生,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功德的人,第二个要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为社会,国家服务的能力的人,因此,学生首先要有强健的身体,其次要有现代科学知识,第三要会运用这些知识于实践,第三个要求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人才,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公能实际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公能思想给我们的启迪,一是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德为人之本,做事先做人。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可 以丝毫 不顾 。所 谓 “ 行” 便是“ 行做 人 之道 ” , 即使 行 不 比学 更 重 要 , 也应 “ 学行并 重 ” , 只有“ 学行并
的, 不能闭 口不言 , 应 当对学生加 以引导。张伯苓在
全 校 开设 生 理 卫生 课 , 请 医 学专 家 及 海 军 卫校 的教
校风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最全面的体现 , 具有 强有力 的心理制约功效 , 不仅影响着学生 的个体 意 识, 对学生 的行 为方式 、 人格塑造都有不可磨灭 的 影 响 。张伯 苓 极 为看 重 校 风建 设 , 认 为 青 少 年 思想 单纯 , 近朱 者 赤 , 近 墨者 黑 , 想 让 学生 养 成 优 秀 的道
中华 民族传统美 德教育是张伯苓德 育思想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张伯苓 吸取了先进 的国外
教育 , 但是 他 还 是 非 常重 视 利用 中华 民族传 统 美 德
行人格感化 , 比在课堂讲述数 以万计 的大道理都要
有效 。
3 . 注重 校风 文 明建设 。 为道德 教育创建 良好环境
・
1 4・
《 教学 与 管理》2 0 1 5年 3月 2 0日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张 欣 t陈 滔 娜 z
( 1 . 河 海 大 学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南京 , 2 1  ̄9 8 ; 2 . 河 海 大 学 马 克思 主 义学 院 , 南京 , 2 1 0 0 9 8 )
当 时是 一种 新 型 的德 育 方 法 。每 到 周 三 , 张 伯苓 把
全校师生召集到礼堂 , 亲 自为他们 演讲 修身 , 他 的 演讲包含了古今 中外 的大事 、 亲身经历 和海 阔天空 式 的 漫谈 ,从 演 讲 中教 会 学 生各 种 做 人 处世 之 理 。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 民族“ 愚” “ 弱” “ 贫” “ 散” “ 私” 五弊。张伯苓认
为 只 有根 除 这 五 弊 , 才 能 从根 本 上救 中 国 。而如 何
体虽更 , 国乱 如故 。近 日东南 、 东 北 干 戈迭 起 , 实 业 停顿, 教 育破 产 … …” 张 伯苓 认 为 当时 最 令 人 心 痛 在 于 国人不 知 不 觉不 为 , 任 军 阀为 所 欲为 。1 8 9 2 年
张伯 苓 投 笔 从 戎 , 人 北 洋水 师 学 习 , 以期 救 国。
练、 提 倡科 学 教 育 、 团结 组 织 、 道 德训 练 和 培养 救 国 力 量 的教 育 方 针 , 1 9 1 6 年 张 伯 苓 演 讲 时谈 到 “ 其目 的则 造 成 德 育 、 智育、 体育完全发达 , 而能 自治 、 治 人, 通 力 合作 之 一般 人 才 , 以应 时势 之需 要 ” , 即“ 三 育 并举 ” 。
1 8 9 8 年 甲午 战败 , 张 伯 苓 目睹 “ 国 帜三 易 ” , 内心 悲 愤不已 , “ 念 国 家积 弱 至此 , 苟不 自强 , 奚 以 图存 , 而 自强之 道 , 端 在 教 育 。创 办新 教 育 , 造 就新 人 才 , 及 苓 将终 身 从事 教 育 之救 国志 愿 , 即肇 始与 此 时 。 ” 张
统道德教育 , 这在其德育思想 中有所体现 , 如德育 的重要 地位 , 如 学行 并 重 , 都 来 自于 中国传统 文化 。 二、 张伯苓 德 育思 想 的主要 内容 ( 一) 德 育理 念一 知 中国、 服务中国 生 于 乱 世 的 张 伯 苓 在 数 次 报 国无 门之 后 选 择
张伯苓的观后感
张伯苓的观后感引言《张伯苓的观后感》是对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一部纪录片进行观后感的总结与分析。
张伯苓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念和贡献,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教育理念与贡献张伯苓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他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并提出了“爱国、守法、诚信、正直”的教育口号。
张伯苓先生在中国革命时期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工作,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他建立了南开大学等许多高等学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素养的人才做出了伟大贡献。
张伯苓的教育实践张伯苓先生在教育实践中遵循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倡导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教育学生要有爱国心、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倡导了一种开放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张伯苓的影响和启示张伯苓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深远。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他的教育观念在中国教育界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深深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他的贡献为培养了一大批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素养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张伯苓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首先,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
另外,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最后,教育应该以开放的教育环境为基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论张伯苓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伟大推动者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张伯苓的德育思想体系和实践在我国近现代德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了爱国教育、人格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多方面,其德育实践方法更是独树一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深入分析张伯苓的德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张伯苓是近代著名的大教育家,毕生主张“教育救国”,重视教育对人的熏陶和培养,倡导用道德教育的力量,去摆脱封建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
此外,他还致力于研究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规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导向,强调“教育范围,绝不可仅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应特别注重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1],“德育为万事之本”[2]。
可以看出,张伯苓的德育思想在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值得探索及借鉴。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和“现代能力”的人才张伯苓开创道德教育的起点在于其发掘了造成当时国力衰弱的五大垢病:愚、弱、贫、散、私。
他深刻地感觉到国家缺少奋发向上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大多在忧患中成长,爱国是他们教育思想中的共有特征。
张伯苓也毫无例外地把爱国教育置于德育的核心地位,把爱国看作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他说:“广义言之,学校则教之为人,何以为人?则第一当知爱国。
”[2]张伯苓总结出许多颇有见地的有关爱国教育的见解。
首先,他强调爱国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爱国教育是中华民族凝聚为一体的基础。
他提出用爱国心来维系中华人民的团结一致,是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
爱国心不仅对增强民族凝聚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期。
张伯苓认为,在这个时期,智育虽然重要,但熏陶人格才是根本。
人格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早期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至于人格教育的内容,张伯苓着重强调了立志、敦品、勤勉、虚心、诚意这五个方面。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张伯苓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张伯苓的德育思想出发,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一、张伯苓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基于人本主义的德育理念张伯苓提出了“立人以道,而教以智,先立志于学为体以修身为用”的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目标。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在道德上自觉遵循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独立、自强、勤奋的人格特质。
2.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张伯苓认为,德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主张教育应该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他反对对学生过多的束缚和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提倡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3.强调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张伯苓强调德育和智育的统一,认为德育教育不能脱离智育教育而存在。
他认为只有通过智育的培养,学生才能具备德育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才能真正做到道德与知识的统一、他主张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强调教师的德育使命张伯苓认为教师是德育的主体,教师的德育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德育效果。
他主张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职业道德,能够以身作则,起到德育引领学生的作用。
二、张伯苓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张伯苓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失范、道德沦丧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遵守社会规范、关心他人、有爱心等。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张伯苓的德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张伯苓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李宗建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摘要:张伯苓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近现代德育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张伯苓的德育思想中有‚以德育为万事之本‛,‚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爱国为公‛以及德育的方法等丰富内容。
从德育思想的视角出发对张伯苓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透视,挖掘张伯苓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张伯苓;德育思想;现代启示张伯苓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的‚南开‛教育实践取得了很大成功,被誉为‚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一面旗臶,代表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一个方向‛[1]。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针对当时中国的五大弊病——‚愚‛、‚弱‛、‚贫‛、‚散‛、‚私‛,他倡导并践行‚公‛‚能‛教育,力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2],造就具有‚现代能力‛的人才。
他提出‚以德育为万事之本‛[3],强调‚教育范围,绝不可仅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应特别注重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4]。
可以说,德育思想在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具有核心性的地位。
今天,重温张伯苓的德育思想,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的鲜活性,它所蕴涵的深刻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将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一、张伯苓德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张伯苓德育思想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在这样的整体时代背景下,内有清政府的无能腐败与军阀的连年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不自觉自醒,张伯苓对此痛心疾首,‚观社会腐败之现状,每况愈下,又不禁肃然为之惧。
‛[5]‚国内纷争日裂,人民之痛苦日深,政体虽更,国乱如故。
近日东南、东北干戈迭起,实业停顿,教育破产,最可病者,国人经过此种之政变,忘其责任之所在,一任此辈军阀政客之妄为。
看完张伯苓全集读后感
看完张伯苓全集读后感张伯苓全集读后感张伯苓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推动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读完他的全集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他的学术成就和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张伯苓全集的读后感。
一、教育思想篇张伯苓在教育思想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通过他的全集,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
他提出了“教育是国家之基石”的观点,强调人才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他倡导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素质教育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
他对于教师教育的思考也很深入,提出了“学而优则教”,强调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教育素质和教学能力。
通过读他的著作,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对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二、学术研究篇张伯苓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对于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研究和整理,填补了中国教育史的空白,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他提出了“从《礼记》看中国古代教育”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和价值观。
在他的著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知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思想体系篇张伯苓的思想体系严密而完整,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西方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
他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概念,强调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和谐,追求内外的统一。
他还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格塑造,提出了“教化人民,让人民更教化自己”的主张,呼吁人们以自己的言行和事业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通过他的著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智慧,也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目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读完张伯苓的全集,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和学者的伟大,也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他的教育思想和学术研究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伯苓的美育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
张伯苓的美育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作者:侯雪次郭建飞贺克丽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张伯苓(1876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先后创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建国后把南开大学捐给国家。
他一贯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并进发展,强调陶冶情操和道德修养。
张伯苓是提倡戏剧美育的先驱,他的美育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成绩显著对我们当今学校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伯苓美育思想现实意义张伯苓是提倡戏剧美育的先驱,张伯苓先生半个世纪的教育实践证明他非常重视美育,而且有丰富的美育心理思想。
;但是张伯苓在这方面的贡献长期被人忽略,本文就张伯苓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作一个粗浅的研究并简要的谈论一下张伯苓先生的美育教育思想对当今学校指导的现实意义意义。
一、张伯苓先生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1戏剧教育张伯苓先生不是文学家或艺术表演家。
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深深体会到了“寓教于乐”﹑“寓德于乐”的教育心理学道理,所以在开办南开大学之初就非常重视戏剧的美育功能。
他提倡戏剧目的是把戏剧作为美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手段。
他指出:戏园不只是娱乐场所,更是宣讲所﹑教室,能改革社会风气,提高国民道德。
首先,他希望学生通过戏剧表演获得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他根据莎士比亚世界即舞台的观念,强调戏剧是人生的缩影,舞台上的演练能让演者获得许多的人生体悟,是走上社会的准备。
1916他在《舞台﹑学校和世界》一文中说:“世界者,舞台之大者也。
其间之君子﹑小人﹑与夫庸愚﹑英杰,即其剧中角色也欲为其优者﹑良者,须有预备。
学校者其预备场也。
”其次,他希望通过戏剧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在角色的扮演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满足感,同时获得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刺激表演者的成长和发展。
再次,他还希望通过演剧活动让学生体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社会以及环境的沟通能力;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张伯苓的教育思想:兼顾德、智、体
胸容宽 , 背容直 。气象 : 勿傲 、 勿暴 、 勿怠 。颜 色 : 宜
和、 宜静 、 宜庄。” 使学生出人 校门有所儆戒 。 为了禁 止学生吸烟 , 他曾带头折断 自己的烟杆 ,
并 当众销毁 所存 的吕宋烟 , 终其一生 不再吸烟 。他
获 得 书本 知 识 外 , 鲜谙 社 会 真正 的状 况 , 故一 旦 出校
执业 , 常觉与社会 隔开 , 诸事束手 。” 这是颇 有远见 的。基 于这种认识 ,他常常要求学生多接触社会实 际, 深人 社会 调查访 问, 进行社会 考察 , 提倡 学 以致
“ 修身课” , 总是邀请校外专家名流 , 或者 自己对学生 作深入浅出 、 引人人胜 的讲授 , 宣传为人作事和处世
设“ 社会视察” 课, 定为高中必修课 。 每周 由教师引导 学生到天 津及各 地参观 工厂 、 商业 、 司法 、 教育、 交 通、 救济 、 新闻、 卫生等机关 , 并通 过座谈讨论 , 写 出
考察报告 。 张 伯苓 先 生 认 为 这 才 是 念 活 书 , 对 学 生 大
国主义 教育 , 言简 意赅 , 在 许多年轻人 的灵 魂深处 ,
f -) 发展 体育 , 增 强 国民的体质 是张 伯苓教 育
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曾多次谈到 : 教育的 目的是 救国, 即以教 育来 改造 中国 , 但 中心是 “ 改造 她的道
德, 改造 她 的知 识 , 改 造 她 的体 魄 。 ”
他认为人才应具 备德 、 识、 才、 学诸 多品质 。一 个 人的才干 、 见识 、 智谋和胆略应该是多方面的。智
严格要求 自己 , 以身作 则 , 博得 广大师生 的尊敬 , 这 种榜样 的作用在德育过程 中是必不可少的。 ( 二) 张伯苓一 向重视学生 的智力 发展 。他是 大 胆 的革新者 , 早在 1 9 0 4年教家馆 时 , 就敢 于冲破封
张伯苓教育美育思想论文
张伯苓教育美育思想论文摘要:张伯苓的确是一位很成功的实业教育家,他对中国的教育影响极其深远,他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我们不仅需要去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还得付诸实践,使我国的教育越来越棒。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名寿春,出生于天津,在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先后创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
他先后在十余所高等院校担任职务,曾多次赴日本、欧美考察教育,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进修教育理论。
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比较有见地的高等教育思想。
张伯苓虽然在教育这一块有其独道的见的,并将之理念付诸实践,但在理论上并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就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进行一次粗浅的分析。
张伯苓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戏剧教育,音乐教育和环境教育方面。
一、戏剧教育;张伯苓先生不是文学家或艺术表演家,但先生深谙戏剧表演的教育意义。
南开以训练团体生活共同合作著称,而南开最有名的学生活动就是他的新剧社。
早在1909年,张伯苓先生就已鼓励学生演剧了,他还亲自为学生们写剧本,指导他们表演。
他还曾以校长身份扮演剧中主要角色,使外界为之惊骇,认为其有失体统。
张伯苓先生深深体会到了“寓教于乐”的道理,所以在开办南开大学之初就非常重视戏剧的美育功能。
他提倡戏剧目的是把戏剧作为美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手段。
他指出:戏园不只是娱乐场所,更是宣讲所、教室,能改革社会风气,提高国民道德。
首先,他希望学生在戏剧表演中能获得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之通过这些感悟能更好地理解社会与人生,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做好提前准备。
1916他在《舞台、学校和世界》一文中说:“世界者,舞台之大者也。
其间之君子、小人、与夫庸愚、英杰,即其剧中角色也欲为其优者、良者,须有预备。
学校者其预备场也。
”其次,戏剧表演是一个团体性活动,学生们通过协作表演能明白协作的重要性,能在戏剧表演中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
读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有感
读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有感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爱国教育家,是私立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他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矢志不渝的教育理念,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南开教育体系。
今天,当我们重温张伯苓教育思想的时候,依然能感觉到它的鲜活性。
一、张伯苓其人张伯苓,又名寿春,天津人。
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后,便报考了北洋水师学堂。
1894年,张伯苓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服务于北洋海军。
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目睹清政府惨败后,他立志兴办教育,1898年在天津爱国士绅、清末翰林严修家设馆,又于1904年,东渡日本考察,回国后在天津创办南开中学。
1917年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1918年冬回国,于1919年正式创办天津南开大学。
此后,他相继创办了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渝中学等。
五十余年里,张伯苓以毕生心血构建了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他所创立的南开学校名师荟萃,办学立意高远,从中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1948年6月,张伯苓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1949年11月底拒绝蒋介石的赴台邀请留守大陆。
1950年5月,张伯苓将重庆南开中学交给国家后北返,在北京小住后回到天津。
1950年10月,南开校庆来临,他早早准备前去参加有关活动,由于担任过3个月的民国政府考试院院长,南开中学不允许他进入,而南开大学也只安排他在相关活动中坐一般席位,张伯苓这位在南开校长任上40余年的老教育家,解放后却一度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晚景凄凉,令人唏嘘。
1951年,因患脑溢血,病逝于天津,享寿七十五岁。
二、卓越的教育思想张伯苓一生都在探索教育、实践教育, 1934年,在南开创办三十周年校庆纪念会上,张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为南开校训,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形成了公能教育思想。
张伯苓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据此理解,公能教育思想,即学校培养学生,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公德的人;第二个要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为社会、国家服务的能力的人,因此,学生首先要有强健的身体,其次要有现代科学知识,第三要会运用这些知识于实践;第三个要求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人才。
教育家张伯苓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张伯苓的教育理念1. 德育为先张伯苓认为,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
他强调:“教育者,教人成人也。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2. 全面发展张伯苓主张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培养学生的智力,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3. 实用主义张伯苓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强调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张伯苓的教学实践1. 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张伯苓一生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包括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小学等。
这些学校在张伯苓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1)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成立于1919年,是张伯苓亲手创办的第一所大学。
在南开大学,张伯苓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实用能力。
他亲自担任校长,亲自授课,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南开大学,他提倡“公能”教育,即“公”为公德,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为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南开中学南开中学成立于1920年,是张伯苓创办的第二所学校。
在南开中学,张伯苓注重学生的德育和全面发展。
他提倡“以德服人,以才取胜”,要求学生既要有高尚的品德,又要有扎实的知识。
2. 编写教材张伯苓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编写,他亲自编写了《国文课本》、《英语课本》等教材,这些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他编写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
3. 教学方法张伯苓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他提倡“教是为了不教”,即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育评价张伯苓在教学中注重教育评价,他认为教育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公正。
他主张以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全面评价。
三、张伯苓教学实践的意义1.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张伯苓的教学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张伯苓的教育理念.
“南开先生”张伯苓的教育理念张伯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和先驱,张伯苓以其卓越高远的办学理念、丰富精粹的办学经验以及泽惠后世的办学业绩,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肯定与尊重。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是中国著名的南开大学的创始人。
张伯芩先生是南开精神的阐述者,他将南开精神高度概括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八个大字,并作为南开学校的校训。
独特的南开精神,是使得南开大学从一个私立的学校,成为誉满中外的知名大学的原因。
“公”“能”教育便是张伯苓先生办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这一种精神可以从几方面去看:我们可以称之为爱国教育,民主教育,实用教育,或者说是科学教育。
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
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
”“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
”“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张伯苓把“公”“能”作为校训提出来不是偶然的,是他投身教育事业数十年经验的总结,是他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改造,是他长期探索思想的结果。
他原是一名海军下级军官,甲午海战中中国惨败,战后备受欺凌,他目睹威海卫先被日军占领,在他国干涉下交还中国,后又移交给英军,后来他谈及他为什么弃武从教时说:“当时说不出的悲愤交集,乃深深觉得,我国欲在现代世界求生存,全靠新式教育,创造一代新人。
我乃决计献身于教育救国事业。
”“一代新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最初直接动机是“教育救国”,新人的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爱国心”。
后来,他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分解为“自创心”和“纪律心”。
又提出过体育、科学、精神修养等要求。
爱国心、纪律心、精神修养是对于一个新人的思想品德的要求,自创心、体育、科学是对于一个新人的知识才能的要求。
南渡北归中关于张伯苓的描述
南渡北归中关于张伯苓的描述摘要:一、张伯苓的生平简介二、张伯苓的教育理念与贡献三、张伯苓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四、张伯苓的影响和启示正文:南渡北归是一部描绘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张伯苓的描述,展现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的风采。
张伯苓(1876-1951),原名张寿龄,字伯苓,祖籍江苏兴化,生于天津。
他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被誉为“北方教育的领袖”。
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等系列南开学校。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实用主义”和“全人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在南开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张伯苓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先进的教育设施,使南开学校成为中国北方教育的一面旗帜。
张伯苓的教育贡献不仅体现在创办系列南开学校,还在于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
在南开学校中,他倡导男女平等,废除跪拜礼,实行鞠躬礼,提倡国语教学,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张伯苓还关心社会进步,积极参与政治、文化、慈善等事业,展现了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教育史上,张伯苓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南开系列的创办人,被誉为“北方教育的一颗巨星”。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伯苓的一生,为我国教育事业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张伯苓的影响和启示在于,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家是如何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民族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教育事业的伟大和崇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传承张伯苓的教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总之,张伯苓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张伯苓启蒙教育
张伯苓启蒙教育张伯苓,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
他的启蒙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张伯苓倡导的启蒙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的。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和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因此,他提倡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张伯苓的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
他倡导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再次,张伯苓的启蒙教育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实践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他提倡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张伯苓的启蒙教育强调教育要注重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因此,他提倡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张伯苓的启蒙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为今天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张伯苓的启蒙教育理念,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州
张伯苓的美育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
侯 雪 次 郭建 飞 贺克 丽
郑 州 大 学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1
自鉴 , 实际是对 自己容貌美 、 心灵美 、 言行美 的要求。 启发 自觉 遵守纪律 , 自我完善 自己的心理品质。 创 立 南开 中学、 南开大学、 南开女子 中学、 南开 小学和重庆 南 所谓 “ 考美” 。 是对学生宿舍 和教室整洁美观的考核 。 南开 开 中学 ; 建 国后把南开大学捐给国家。 他一贯提 倡学生德 智体 教育重 视全校 的美化 。对 学生 宿舍 、 教室的整洁卫生 、 美观尤 关并进发展 , 强调陶冶情操 和道德修 养。 张伯苓是提倡戏剧 美 为 重 视 。 育的先驱 ,他 的美育思 想在 实际工作 中成绩显著对我们 当今 南开大学 的美育教育培养 了学生 的高 尚情操 ,增强 了学 学校教 育有很 大的现 实意义 。 生奋进学 习的力量 ; 南开大学 以美育促 智育 、 德育 、 体育 、 方法 关键词 : 张伯苓 美育思想 现 实意义 取得了劳动教育 的成效 ,并且 已经体现在多数南开人的心灵 美、 言行美 、 和环境美 中。 张伯苓是提倡戏剧美育的先驱 ,张伯苓先生半个世纪 的 二、 张伯苓 先生 美育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育 实践 证 明他 非常重 视美育 ,而且 有丰 富 的美育心 理思 张伯苓先生 的美育教育思想对我们 当今时代学校 的管理 想 。; 但 是张伯苓在这 方面的贡献长期被人忽 略 , 本文就张伯 仍有很 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张先生把戏剧引入学校教育不仅 苓 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作一个粗浅的研究并简要 的谈论一 以戏剧知识 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主,而是利用戏剧的情境达 下张伯苓先生 的美育教育思想对 当今学校指导的现实意义意 到教育的 目的,希望借助于戏剧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 义。 团队精神。张先生在 当时全盘苏化 的时代背景下仍然突破现 张伯苓先生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 实环境 的束缚 , 寻求新 的教育模式。 反思我们 当代 的有些学校 1 戏 剧 教 育 的课外活动是纯粹 了为娱乐而娱乐 ,没有更好的利用戏剧表 张伯苓先生不是文学家或艺术表 演家 。他一生献身教育 演等其 他的活 动加强学 生 内心素 质的提高 和实 际能力 的锻 事业深深 体会到 了“ 寓教 于乐” 、 “ 寓德于乐 ” 的教育 心理学道 炼 。更没有 哪个学校 的校长有 突破社会环境 的束缚独立开创 理, 所 以在开办南开大学之初就非常重视戏剧 的美育功能。 他 新的教育模式 的勇气 。 提倡戏剧 目的是把戏剧作为美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的手段 。他 对于张伯苓先生重视的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 的今天更没 指出 : 戏 园不 只是娱乐场所 , 更是 宣讲所 、 教室 , 能改革社会风 有得到重视 ; 音乐被 中小学视为可有可无 的一 门课程 , 不利于 气, 提 高国民道德 。 学校素质教育 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音乐教育只 首先 ,他希望学生通过 戏剧表演 获得 一些深刻 的人生感 被专门的音乐学校和音乐专业所重视 ,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 悟; 他根据莎 士比亚世界 即舞 台的观念 , 强调戏剧是人生 的缩 素质教育仍然没有实施。 影, 舞 台上 的演练能让演者获得许多 的人生体悟 , 是走上社会 张先生的“ 镜箴 自 鉴” 在精神素养和人文精神缺乏的当今 的准备。1 9 1 6他在《 舞 台、 学校和世界》 一文 中说 : “ 世界者 , 舞 时代更有很强 的指导意义 。 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 , 各级学校只 台之大者也。其间之君子 、 小人 、 与夫庸 愚 、 英杰 , 即其剧 中角 是为了贯彻上面 的政策 ,完成上面可 以考量和监督到的要求 色也欲为其优者 、 良者 , 须有 预备 。 学校者其 预备场也 。 ” 其次 , ( 学生的头发不要过长 , 不许染发 , 不能穿奇装异服等 ) 。这些 他希望通 过戏剧让 学生认识 、 社会认识人生 , 并 在角色的扮演 政策的执行还没有考虑到学生 的心理发展和接受能力 ,硬性 实践 中增 强 自信心获得满足感 ,同时获得 一些 为人处事的经 的贯彻 国家 的政策 ;有些学生不能接受 自己长发被剪甚 至做 验刺 激表演者 的成 长和发展 。 再次 , 他还希望通过演剧活动让 出一些极端行为 。这不仅不能起到 良好的效果反而相反的结 学生体悟 团队精神 和合作 能力 ;锻炼学生 的表 达能力和交际 果 。我们在教育管理过程 中应该结合张先生的“ 镜箴 自鉴 ” 进 能; 力 培养学生 与他 人 、 社会 以及环境 的沟通能力 ; 以便 更好 行反思 , 对于学生的管理不仅体现在对外在形式的强制性管 的融 入 社 会 服 务 社 会 。 理( 着装 , 发型 ) ; 而是合理 的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和学 生可接受 2音 乐 教 育 的范围内进行 。对“ 气象 : 勿傲 , 勿暴 , 勿怠 ; 颜色 : 宜和 , 宜静 , 张伯 苓 的父亲 久庵先 生擅 长琵 琶并且 对音 乐有 笃学 精 宜庄 ” 这几个方 面也需 要重视 , 时代的快速发展 , 急速的生活 神, 这与他重视 、 爱好 、 欣赏到实施音乐教育有重大影 响。 张伯 节奏让学生和教师都感到有很大的精神压力。人们很难做 到 苓重视音乐教师 的遴选 ;南开 的音乐教育造就 了沈 汀等我国 不傲 , 不暴 , 不怠 ; 所以各级教育部 门应该从某 种程度上加大 老一辈 的著名音乐家 。 对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辅导 和健康教育。 3环 境 教 育 参考文献 : 张伯苓先生 的美育思想也体现在南开大学建筑 的设计 和 【 1 催 国良 . 张伯苓教育论著选P c J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建筑 的颜色上 。南开 的校色是紫 白色象征性 的要求学生应具 1 9 9 7 . 有高 尚的情操 、 廉 洁奉公 的品德体 现了美育 的心理作用 。 在学 [ 2 ] 梁吉生. 张伯苓的大学理念r Mj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校建筑的设计上他不仅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还重视建筑 的文 20 0 6 . 化属性和建筑艺术的美育功能 ; 他非 常重视校 园美 的整体性 , 【 3 】 曾克 强. 张伯苓的教 育思想及其对现 代高等 教育的启 有些建筑还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体现了寓德育于美育 的 示I J J . 船 山学刊 , 2 0 0 6 . 原则。张伯苓先 生认 识到赏心悦 目、 整洁卫生 的环境 , 能使人 作者简 介: 侯雪次 ( 1 9 9 1 : 2 -) 。 女, 河南濮阳人 . 郑州大学 心情舒 畅 、 心旷神怡 , 因此他重视校 园环境美和学校建筑美 。 教 育系 2 0 1 0级 本 科 生 , 教 育学 专 业 : 张伯苓 提倡 “ 镜箴 自鉴 ” 和“ 考美 ” 。所谓 镜箴 就是 在教学 郭建飞( 1 9 9 0 . 1 1 一) 。 男。 河南濮阳人 。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 大楼和办公楼 面对正 门, 竖一大镜 , 镜框镌 有箴言 : “ 面必净 , 学院2 0 1 0级本科生 。 机械工程及 自动化专业 ; 发必 理 , 衣 必整 , 纽 必结 ; 头容正 , 肩容平 , 胸容宽 , 背容直 ; 气 贺克丽( 1 9 8 9 . 1 0 _ - J 。 女, 河南平顶山人 , 郑州大学教 育系 象: 勿傲 , 勿暴 , 勿怠; 颜色 : 宜和 , 宜静 , 宜庄” 。 要求师生 , 对镜 2 0 1 0级本 科生 , 教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