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物理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经典

合集下载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答案】D【解析】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答案】D【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 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答案】B【解析】【详解】A、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A、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得到的氯化钾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B、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分解,因此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为0,故选项不正确;C、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而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加,但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起点应该在纵坐标上而不是0,故选项不正确;D、氯酸钾分解需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起点应该在横坐标上,故选项不正确。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45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实验操作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最新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word)

最新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word)

最新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word)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答案】D【解析】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2.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如图是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元素的名称为铝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C.y的值为4D.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g【答案】C【解析】【详解】A、X元素的名称为硅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y=14﹣2﹣8=4,该选项说法正确;D、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3.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Mg (0.1~5.0)mg/L.这里的K、Cl、Mg是指()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与巩固(提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与巩固(提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与巩固(提高)附答案解析《我们周围的空气》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反应条件相同C.反应物状态相同 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3.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电时发出有色的光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0.94% 4.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食品充入氮气可延长保质期C.氧气可供给呼吸D.将氧气和氮气混合充入灯泡,使灯泡耐用 5. 可以鉴别出氧气和空气两瓶气体的简单的方法是() A.闻气味B.用天平称量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8.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磺D.红磷 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红磷+氧气 B.石蜡+氧气C.碱式碳酸铜D.铁丝+氧气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水氧化铜+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12.下列物质中,属于室内污染物的是()①吸烟产生的烟气②室内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气体③香瓜散发出的香味④装饰材料中某些石材及粘合剂释放出的气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B.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D.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防止试管炸裂防止读数错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加快氧气生成速度二、填空题1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伸入集气瓶中,若,则集气瓶内盛有的气体是氧气。

最新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1

最新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1

最新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图中①、②分别为锂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③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正确的是( )A.③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锂元素化学反应中均易得电子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②分别为锂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③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详解】A、③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则③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B、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则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锂元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失去电子,故C不正确;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单位是“1”,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2H B.3个亚铁离子——3Fe+2C.氢氧化铝——AlOH3D.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答案】A【解析】【分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在数字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点电荷时,1要省略;化合价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化学式书写方法是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书写。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能表示微观概念,表示几个该原子,2个氢原子可以写成2H,故A正确;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在数字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点电荷时,1要省略;3个亚铁离子应该写成,故B 不正确;C、化学式书写方法是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书写,氢氧化铝应写成,故C不正确;D、化合价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点睛】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3.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中考复习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正稿)详解

中考复习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正稿)详解
2NaOH CuSO4 Na2SO4 CuOH 2

• “↑”的用法: • 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态物质时,生成物中的
气体一般不标“↑”
2KMnO4
K2MnO4+ MnO2+ O2↑
2KClO3 MnO2 2KCl+3O2↑
2H2O2 MnO2 2H2O + O2 ↑
2H2O 通电
2H2↑+O2↑
答:冷却管的水应下进上出,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
现象: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依据: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不发生改变。
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 化钠的作用: 增强水的导电性
2.检验氢气、氧气的方法:
二. 物质的初步分类
纯净物
单质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红磷(P),氧气(O2)
实验装置:
6.刚开始加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不宜立即收集。当 ___气__泡__均_匀__冒__出__时____开始收集。 7.实验结束后,先__撤__离__导_管____,再__熄__灭__酒_精__灯_
8.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集气瓶应__正_放_在桌面上
一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
注意:1.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都具有以上特性; 2.分子的大小、体积不会随着温度变大或变小。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我们周围的空气(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我们周围的空气(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我们周围的空气(含解析)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用途1.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的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稀有气体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用途(1)氮气(N2):常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制造氮肥和硝酸的重要原料;液氮在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等;(2)氧气(O2):用于医疗急救等(供给呼吸);炼钢、气焊等(利用的性质为支持燃烧);(3)稀有气体(He、Ne、Ar等):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二氧化碳(CO2):常用于灭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作气体肥料,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等。

知识点二、空气污染和防治措施1.主要污染物(1)颗粒污染物:PM2.5、烟、粉尘(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2)气体污染物:SO2、NO2等(形成酸雨),CO、臭氧等。

2.治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

知识点三、氧气的性质及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点燃的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注意】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①红磷燃烧实验是为了吸收热量,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吸收生成的P2O5(白烟),防止污染空气;②硫燃烧实验是为了吸收生成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水也可以换成氢氧化钠溶液);③铁丝燃烧实验是为了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实验探究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工业制法(物理变化):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低温条件下加压)。

2.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专题07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07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07 我们周围的空气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B.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混合是均匀的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D.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各地空气组成相同【答案】B【解析】A项,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B项,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混合是均匀的,正确;C项,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错误;D项,考虑到绿化面积等因素,各地空气组成会稍有不同,错误。

2.(2021·北京中考真题)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A。

3.(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四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其中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四的是氮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选A。

4.(2021·辽宁中考真题)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B.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D.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答案】C【解析】A、若做该实验时,止水夹没有夹紧,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通过导管进入空气中,因此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的量包括消耗的氧气及逸出的空气,会使瓶内的气体比实际氧气减少的多,因此会使水倒流超过五分之一,造成结果偏大,此选项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能除去氧气,但却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错误;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此选项正确;D、点燃后的红磷必须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否则瓶内气体逸出,造成实验误差,此选项错误。

【物理】中考物理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经典

【物理】中考物理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经典

【物理】中考物理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经典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答案】D【解析】【分析】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

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详解】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故选D.2.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答案】C【解析】【详解】A. 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B.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选C3.化学实验离不开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答案】A【解析】【详解】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会观察到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故A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不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C不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D正确。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和典型习题附答案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和典型习题附答案

第2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一、空气的成分1、按体积计算的空气成分空气 成分 氧气O 2 氮气 N 2 二氧化碳CO 2 稀有 气体 其它气体 和杂质 体积分数21% 78% 0.03% 0.94% 0.03%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1.251g/L ,熔点-209.9℃,沸点-195.8℃。

2)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难跟其它物质反应(用于:充氮包装,保存食品;充氮灯泡。

);在高温、高能量状态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用于:制造化肥、染料和炸药。

)。

3、稀有气体1)稀有气体包括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等。

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a 、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焊接保护气b 、通电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用于制造霓虹灯和激光技术;(氦粉红、氖红、氩紫蓝、氙白)c 、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用于制造探空气球d 、氦气沸点低: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二、混合物与纯净物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气,白酒等。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氧气用O 2表示,氮气用N 2表示。

三、空气污染1、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臭氧(O 3)等。

注意:二氧化碳(CO 2)不是空气污染物!2、空气质量日报包括三项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3、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

4、空气污染的危害:(1)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2)引起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5、保护空气的措施:(1)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要经处理后排放;(2)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大力开发新能源;(3)大力植树造林。

最新中考物理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word)1

最新中考物理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word)1

最新中考物理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word)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下列关于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B.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C.图2中B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D.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2可知,ABCDEF曲线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变化趋势是纵坐标先不变,后下降,红磷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因此,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由选项A的解析可知,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由图2可知,BC段变化趋势是上升的,说明压强在不断增加,红磷刚开始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集气瓶中压强增大,故不符合题意;D、由图2可知,CD段变化趋势是下降的,说明压强在不断不断减小,因此,CD段仍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熄灭后冷却过程,集气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9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

最新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

最新 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20篇(附带答案解析)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C.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D.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答案】C【解析】【详解】A、过氧化氢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有催化作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自身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的年代越早,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和铝,错误;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正确;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60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经典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经典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经典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话,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故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集气瓶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的物质是()A.铁丝B.红磷C.镁条D.木炭【答案】B【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对可燃物的要求:(1)只和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2)生成物是固体而不是气体,(3)反应不能太剧烈.A、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故A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只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B正确;C、镁能在空气中能燃烧,不但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还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且反应太过于剧烈,不好控制,容易使集气瓶炸裂等;故C错误;D、由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是二氧化碳气体,补充燃烧时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不会形成压强差;故D错误;故答案为B.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A.氮气、稀有气体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蒸气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氮气、稀有气体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能对空气造成污染.故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合理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分裂成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A、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变化,而非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了,故B错误;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合理,故C正确;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正确,故选项正确;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错误;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A。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有难度)经典1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有难度)经典1

物理│中考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有难度)经典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B选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C选项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D选项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故答案选择B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9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不是16g,故A说法错误;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量程比所量取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故B说法正确;C、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pH值的整数值,无法精确到小数点,所以pH试纸不能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故C说法错误;D、根据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D说法错误。

专题06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精讲】-【中考高分导航】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解析版)

专题06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精讲】-【中考高分导航】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解析版)

专题06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用途1.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的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稀有气体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用途(1)氮气(N2):常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制造氮肥和硝酸的重要原料;液氮在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等;(2)氧气(O2):用于医疗急救等(供给呼吸);炼钢、气焊等(利用的性质为支持燃烧);(3)稀有气体(He、Ne、Ar等):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二氧化碳(CO2):常用于灭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作气体肥料,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等。

二、空气污染和防治措施1.主要污染物(1)颗粒污染物:PM2.5、烟、粉尘(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2)气体污染物:SO2、NO2等(形成酸雨),CO、臭氧等。

2.治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

三、氧气的性质及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点燃的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而炸裂集气瓶;吸收生成的P2O5(白烟),防止污染空气;②硫燃烧实验是为了吸收生成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水也可以换成氢氧化钠溶液);③铁丝燃烧实验是为了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实验探究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把集气瓶液面以上容积分成实验探究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工业制法(物理变化):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低温条件下加压)。

2.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3.催化剂特点(1)“一变二不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减慢反应速率);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改变。

【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

【物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答案】B【解析】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A. 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D. 生成物的质量是由反应物的质量决定的,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选B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答案】D【解析】【详解】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合理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分裂成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A、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变化,而非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了,故B错误;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合理,故C正确;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答案】D【解析】【分析】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

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详解】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故选D.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45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实验操作错误。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详解解析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详解解析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综合分析本单元共三节:第一节:空气的成分①组成;②污染与防治;③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④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①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②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以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③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①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②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③了解催化剂及催化剂的作用。

本单元重点:1、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2、化学式与化合价及进行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3、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

本单元难点:1、化合价的应用。

2、根据化学式计算。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一、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教材知识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注意:该成分是体积分数,而不是常说的质量分数。

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曾先后用不同方法制得了氧气。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知识点二】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方法1、可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理都是利用某些物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常用来研究空气成分的药品和装置研究空气成分的常用药品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磷、铜丝,因为它们在空气中反应,生成固体物质,一般不选择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也不选择碳和硫,因为它们分别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后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所以也不选用。

【知识点三】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二、关注空气质量及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和来源,熟知污染空气的主要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考物理总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经典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点燃的白磷应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A操作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被点燃,无法消耗集气瓶内氧气,故不可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故B错误;C.不打开瓶塞,利用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误差小,故C正确;D.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好,容易使燃烧产生的白烟溢出,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增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D错误。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答案】A【解析】【分析】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不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实验现象是在做实验过程中眼睛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和实验结论是有区别的,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来的。

3.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答案】C【解析】【详解】A. 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B.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选C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正确,故选项正确;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错误;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A。

5.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

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C H,属于有机物。

苯的化学式为66【详解】⨯⨯=,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故A不正确;C H,则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B、苯的化学式为66⨯⨯=,故C不正确;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D. 每个苯分子里含有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6.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2B.H2O C.H+D.2H【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即H2。

选A。

考点:物质的构成。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

7.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

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C.质子数为53 D.原子序数为53【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碘元素的名称及汉字偏旁为“石”,可得到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A错误;B、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单位为“一”,一般省略不写,质量的单位为“克”,则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说法错误,故B正确;C、根据其原子序数为53,且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则质子数为53,说法正确,故C错误;D、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说法正确,故D错误;故选B.8.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Mg (0.1~5.0)mg/L.这里的K、Cl、Mg是指()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详解】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故选B。

9.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运动快,原子运动慢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C【解析】【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不符合题意;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运动快慢,故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符合题意;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不符合题意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氧化镁A.镁+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B.石蜡+氧气点燃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高锰酸钾−−−→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答案】B【解析】【详解】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A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 错误;B 、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 正确。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C 错误。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

11.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B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答案】B【解析】 A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 、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正确;C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剩下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错误;D 、由于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该方法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错误。

故选B 。

点睛: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话,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故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集气瓶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13.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氧气、空气【答案】B【解析】【详解】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故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氮气、空气、氧气。

故选:B。

1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C.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A、凡是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该实验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故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实验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实验不能成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睛】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5.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①保护青山绿水,正确;②就地焚烧秸秆,错误;③发展共享单车,正确;④减少燃煤使用,正确;⑤燃放烟花爆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