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与郊区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与郊区发展策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规划,而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策略。
城市的边缘和郊区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其规划和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边缘和郊区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定义城市边缘是指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城市边缘区和城市郊区。
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的最外围区域,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与郊区之间,主要是城市的接触点和边界。
而城市郊区是指城市边缘区以外的地区,一般是指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地区。
二、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边缘和郊区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边缘区域逐渐扩张,郊区则面临着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压力。
城市边缘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压力和城市扩张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占用等问题。
三、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策略1. 优化城市边缘区域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区域的功能布局,注重提升区域的空间质量和建筑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有效引导和控制城市扩张。
2. 加强城市边缘与郊区的交通连接。
通过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边缘区域与城市核心区的联系,提高郊区的交通便利性,促进资源和人员的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 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占用农村耕地和生态用地,保持农村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环境。
4. 发展城市边缘和郊区的产业经济。
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城市的边缘区域和郊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5. 加强城市边缘区域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边缘区域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减少城市边缘区居民对核心城区的依赖程度,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满意度。
[浅析,城市边缘,发展现状,其他论文文档]浅析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析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尽管包括城市边缘区规划,但其重点是副食品基地的布局等内容,贫乏的内容使边缘区基本上成为缺乏规划管理的“灰色”地带。
所以要在研究边缘区空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全面的合理规划。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退二进三”;规划管理;改革管理体制On the urban fring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Wang Hong,Zhao Jian-xiang(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Qingdao Shandong 2660 00)【Abstract】Although China’s urban planning in urban fringe areas, including planning, but its focus is the food base for the layout of other content, poor content to the edge area is basically a lack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gray” zone. Therefore, to study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edge area base d on the formul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rational planning.【Key words】Urban fringe;“retreat into three”;Planning and management;Chang e management system城市边缘区(urban fringe)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或由城市向郊区过渡的地带。
城市边缘区位于已建成的外城区的边缘,表现出明显的城乡结合部和城乡经济混合增长的特征。
城市边缘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研究
城市边缘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研究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这些地区既承载着城市扩张的压力,又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和机遇。
城市边缘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不仅对于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未来。
城市边缘地区通常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从地理空间上看,它们处于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土地利用较为复杂,既有农业用地,也有正在开发或待开发的建设用地。
其次,人口结构多样,包括原住的农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因城市扩张而迁移至此的居民。
这种多元化的人口结构带来了不同的需求和挑战。
再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往往无法与城市中心区域相媲美。
社会经济转型对于城市边缘地区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希望的过程。
在经济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工业、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兴起。
然而,这种转型并非一帆风顺。
许多城市边缘地区在吸引产业入驻时,往往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产业配套不完善、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例如,一些小型的工业园区由于缺乏规划和环保设施,导致环境污染,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和居民的健康。
在社会层面,城市边缘地区的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关系相对松散。
原有的乡村社会网络逐渐被打破,新的社区和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
这导致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治安、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凸显。
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边缘地区的居民在社会保障、就业机会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容易产生社会不公平感和矛盾。
为了实现城市边缘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规划和引导,合理确定城市边缘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通过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升级。
其次,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边缘地区规划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发展
城市边缘地区规划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发展城市边缘地区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通常位于城市繁华区的外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边缘地区的规划和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扩张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原则指导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
问题分析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往往面临以下问题:城市边缘低效用地过多、农村居民进城难、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首先,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很多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严重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其次,农村居民进城难,由于缺乏相应配套设施和服务,农村居民在城市边缘地区无法享受到城市的便利,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此外,城市边缘地区的规划缺乏科学性,造成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原则指导在规划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指导:整体规划、分类指导、生态建设、公平公正。
首先,要将城市边缘地区纳入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要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功能需求,科学规划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布局。
再次,要注重生态建设,保护好城市边缘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注重绿化美化和生态保护。
最后,要实现公平公正的发展,确保居民的权益得到保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具体措施为了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进城条件、推动生态恢复和提供基础设施。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市边缘地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改善农村居民进城的条件,加大对农村进城人口的培训和转岗安置力度,提高农民在城市边缘地区的生活水平。
再次,要注重生态恢复,通过加强绿化和水域治理等措施,提高城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足够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边缘地区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城市边缘区
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2008-01-21 10:39:00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
尽管城市边缘区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受外部因素不断变化的影响,城市边缘区的功能、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等都在变化之中,使城市边缘区还会有种种问题凸显,而未来还会出现地域规模更为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因此,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十分重要。
1 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总体进展1.1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中期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1.1.1 大城市边缘区特征研究城市边缘区具有与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社会、经济以及景观特征间。
顾朝林(1993)等对我国大城市边缘区的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等多种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①过渡性和动态性是基本的人口特征;②社会空间分异明显;③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由于受级差地租及比较收益规律支配,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经济活动具有圈层分布的特征;④而城市边缘区的用地具有城乡用地犬牙交错的特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都具有从城市向郊区衰减的特征,基本遵循距离衰减规律。
林炳耀在对大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从产权、地价以及人口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大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特征变动的影响因素。
1.1.2 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研究空间结构是城市边缘区研究的重点内容。
顾朝林(1995)等研究发现,北京城市边缘区大致形成三个分异带:①内环带宽约5km,为城市与农村交错地区,是精细蔬菜、花卉、苗圃等园艺农业分布带;②近郊环带宽10-15km,为蔬菜、畜牧(奶蛋为主)混合农业分布为主;③远郊环带为粮、经、果、牧综合农业分布带;涂人猛(1990)认为可以将城市边缘区划分为内层边缘区、中层边缘区和外层边缘区三个层次,并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认为内边缘区已经形成多种高层住宅区,有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和社区组织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连绵区的一部分,中层边缘区内有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外层边缘区为郊县地带,以农业为主,保留有大片的农田。
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
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边缘地区也变得愈发重要。
这些地区在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的重要性,并介绍在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
一、引言城市边缘地区是指城市发展边缘的地带,通常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弱的城市化程度,但随着城市的扩张,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边缘地区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边缘地区的重要性1. 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往往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合理规划和开发这些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同时,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对农田和自然保护区等宝贵资源的占用,维护生态平衡。
2. 调整城市发展格局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是城市扩张的重要方向。
通过规划边缘地区的合理发展,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发展的格局。
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可以实现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均衡布局。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通过规划和发展边缘地区的产业和服务业,可以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集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同时,边缘地区的发展也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工等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
三、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1. 自然环境城市边缘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保留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规划中需要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和建设用地的界限,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基础设施城市边缘地区通常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水、电等。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建设和完善这些基础设施,以满足边缘地区居民的基本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城市边缘地区与城市中心地区的联系和交通效率。
3. 社会服务设施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城市边缘地区需要建设相应的社会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
中国中心发达城市边缘区域的崛起
拥 有至少 4 4 5 0 6 0 m∽ 的写字 楼 大城市 以私家车为 主的交通方 式也推动 了郊区化进
( 与一 个城市 中心 的面积相 近 ) .第二 拥 有超 过5 程。 另 个相 关的 学术视 角来看 5 从 7 m 。 00 的零 售 区 f 大约 相 当于
一 邓伟 忠 吉井 贵思 K v e g Chs o h e iT n r s n iY
[ 摘 要 】 城 ¥八 口 的 变迂 城 市经 济 结 掏 的变 革 使 } 1 日火 城 市升 发 其 边缘 区域 的 需求 激 增 中 城 『边缘 区 域 h 正 以空 前 的速 度 成长 , 而 其发 腱 方武 』 然 凸 国 家的 理 论 业 向高 刚 加值 以及服 务 业转 移 、 市化脚 步 加 相 消 城
吸引人们 在 白天前往此 地.规 划上最 常见的
关 键 词 】 城市 边 缘 区 域
城 变迁
省 南京市 和浙江 省宁波市 近期 的发展 经验 。
问题是 缺乏面 向低收 八人群 的住房 交通 拥堵 , 缺
乏公共 交通手 段。
[ src】 T ev i i d f i d onr p lin Ab tat h is t e ct a u t p ua os csu o yn c yo t
—
—
约 有七成 新的就 业机 会是 围绕服务 业的。 随着
张 的前沿 生活 》 ( dg t E e Ci y:Li t e f on h Ne e w 市中心 土地价 格的高 服务产 业把 对写字 空间 的 Fo t r rni )他 将城市边 缘 区域描述 为美 国人生活 工 e 需求推 移到 了市郊 门的服务 业活 动在大 城市外 专 作方 式的最 新变 革。 随着市 郊高速 公路之 间的聚 居 缘落脚 因为这里 既有充 足的空 间 较 低的成 本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城 市 边缘 区是 一 个特殊 的 经 济地 带 , 随着我 国城 市化 进程 的加 快 , 其在 经 济发 展 中的 地位 越 来越 重要 , 已经 成 了我 国一 个新 的 经 济增 长点 。分 析 了我 国城 市边 缘 区土地 利 用 中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 并在 此基 础上 提 出 了一 些 解决 对策 。
不能再继续建设 ,造成土地的浪费;④政府征用 的土地太
多。 没有 能 力进行 大 规模 的 开发 , 得 该地 区 投资 条件 不成 使 熟, 不能 吸 引投 资商 在这 里 投资 办厂 , 从而 造 成土 地 的 闲置
浪费。 14 土 地 利用 中短期 行 为较 多 , . 土地 利用 结构 不合 理
11 农 用 地 非 农 占 用 严 重 .
长 期 以来 . 市 边缘 区 土地 管理 比较 混 乱 , 开发 过程 城 在 中 由于短 期 利益 的驱 使 , 乏 宏观 控 制和 长远 的规 划 管 理 , 缺 造 成土 地 利 用 呈现 出 “ 村包 围城 市 , 市 又包 围 农 村 ” 农 城 的
严 重 的 工业 、 业 ; 市 工 业三 废 , 企 城 以及 生活 垃圾 的污 染 , 造
22 制定 科学 土地 利用 规划 , 强城 市 边缘 区的土 地 管理 . 加
鉴于城 市 边缘 区 在城 市 经济 发展 中 的特 殊 地 位 ,针 对 其特 殊性 , 应编 制专 门的城 市边 缘 区土 地利 用总 体规 划 。遵 循 “ 要吃 饭 , 要建 设 ” 一 二 的原 则 , 在切 实 保护 农 用地 尤其 是 耕地 的基 础 上 . 城市 发展 的长远 利 益 出发 , 据 各部 门 发 从 根 展 的 需要 、 金 的 筹集 情 况 , 调 平 衡 农 业 、 市 中 心 区 工 资 协 城 业 外迁 、 乡镇 企 业 、 市 基 础 设 施和 公 共 设 施建 设 、 通 建 城 交 设 等各 项 用地 的 需求 , 定 各部 门合 理 的 用地 规模 和位 置 , 确 使得 城 市边 缘 区 用地 结构 和布 局 更 为合理 ,提 高 土 地 资源 的合 理 配置 和综 合利 用效 益 。同时 土地 管理 部 门 、 市建设 城 部 门要 加 强城 市边 缘 区 的土 地管 理 , 格执 法 , 绝 盲 目占 严 杜 地 、 意 闲 置土 地 、 费 土地 资 源 的现 象 出现 , 止 土地 污 任 浪 防 染 , 高 土地 资源 的利 用效 率 。 提
城市边缘区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边缘区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深刻影响的过渡地带。
从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角度来看, 这一地带虽然兼有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组合优势, 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但在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结构复杂;土地利用活动频繁,变化迅速;土地利用逆向转换困难,所需成本巨大。
该地区即是城乡功能的过渡,又是城乡功能的混杂区,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特点。
因此,这一地区必然是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间矛盾最尖锐的地区。
1 城市边缘区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间存在的主要问题1.1城市用地的粗放性扩张,占用了城市边缘区大量优质农田,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985 - 1995 年, 全国城市由324个增加到640个, 城市建成区面积以年平均915 %的速度、城镇人口以年平均314 %的速度递增,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大大高于1112 的合理值。
尤其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长更为迅速。
以广州市为例, 1990 - 1995 年, 建成区面积由18714 km2 增加至25911 km2 , 增长3813 %。
城市用地的粗放性扩张不仅占用了城市边缘区大量优质农田, 而且使得市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动力弱化, 造成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
据估计, 我国城市用地总量中约有40 %为低效利用。
以宁夏银川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银川经济的快速发展,银川的城市建设也突飞猛进,市区面积由1983年底的25.95平方公里发展到1995年底的47.6平方公里,城市规模扩大了近2倍。
与银川城市建成区紧密相连的五个乡国土总面积共计177平方公里,其中在银川市2010年规划(2000年已经国务院批准)建成范围内的土地3118.3公顷,占五个乡土地总面积的17.6%,占2010年规划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40%,其中,建设用地2248公顷,农业用地858.1公顷,未利用土地12.2公顷,建设用地已占72%。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区设计与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区设计与发展城市的边缘区域往往是城市规划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然而,城市边缘区的设计与发展对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区设计与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城市边缘区的重要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交界处的过渡地带,它既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压力,又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田等特点。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计和发展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边缘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土地和森林等。
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可以提供城市所需的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
其次,城市边缘区往往是城市农业的重要基地。
合理规划和发展边缘区的农田,可以保障城市的粮食安全,并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良好互动。
再次,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可以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合理规划和开发边缘区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可以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并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总之,城市边缘区设计与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提供城市所需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支撑,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边缘区设计与发展的挑战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城市边缘区的设计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边缘区的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的特点,往往需要面对城市扩张带来的用地压力。
合理规划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的重要任务。
其次,由于城市边缘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使得边缘区的发展往往面临着交通拥堵、供水供气不足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边缘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成为城市规划的难点。
再次,城市边缘区的规划与发展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城市边缘区往往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边缘区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城市边缘区设计与发展的机遇尽管城市边缘区的设计与发展面临着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可以被合理利用。
城市边缘地带就业现况调查分析
大城市对边缘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城市边缘区成为中大型城市发展扩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人 城市边缘区重点学校较 少 , 学质 量 与城 市 有很 大 差距 。 教 3 治 安及 监 察仍 有 待 加强 、 城市边缘地区的治安问题一直是当地政府较为头痛的问题, 没有大型
我国城乡的社会保 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别 , 受社会保 障制度不健全的 影响, 边缘区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 因此 , 地方政府 应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 障制度, 吸引高素质人才前来就业。
5 吸 引 外来 资本 ,加快 本 地 建设 。 、 个地 区 的发 展离 不 开 外部 的资 源 。 方 政府 应该 制 定 有助 于 资本 流 地 入 的政策 , 吸引外部的资本流入 。 利用其资金技术优势发展本地企业 。
2 加强对劳动者素质的开发 , 、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在调 查 中发 现城 市 边 缘带 的劳 动 者 的素 质普 遍偏 低 。 城市 边 缘地 带 的
企 业 由于 规模 小而 很难有 能力 对他 们 的员工 进行技 能培 训 。 这种情 况 限制 了
1 、市场广阔, 城市需求带动边缘区发展 随着 我 国经 济 发展 , 市居 民生活 水 平不 断 提高 , 市 的需 求 1益 丰 城 城 3 富 , 是对 各 种 农副 产 品 、 业原 料 等需 求 大 幅提 高 。 成 为推 动 城市 边 特别 工 这
的数 量 很少 , 业 空 间和 很小 。 就 因此 , 要鼓 励 个体 经 营 的企 业 的发 展 , 并借 此 来 增加 就 业 岗位 , 而提 高 就 业水 平 。 进
二 、城 市 边 缘 地 带 发 展 优 势
最近 几 年 ,随着 我 国城 乡 交融 范 围不 断 扩大 , 系 不 断加 深 , 市 向 联 城 周 围辐射 发 展 的 同时 , 市边 缘 区 显现 出 了惊 人 的活 力 : 城
城市边缘区社会环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
是高中文化 水平 ,占 13%。 6 近年 来 , 随着 仙 林 大学 城 在 栖霞 区 落 户 ,高 素质 人 口将 呈上 升趋势 。 113 人均每户住房的间数和人 均住房建筑 面积分别 为 22 .3间 /户 ,
现 有 人 口 3 5 8 ,土 地 面 积 30平 9 3 8人 4 方 公 里 , 0 0 GD 20 年 P为 1. 5 0亿元 , 2 三
dsr tnNajn i s h ae i i nigct a ec s, tci y t
e p it st e c a a t r fs c a n x tae h r c e so i l — h o e v r me t nt e u b nf i g y s — i on n s r a rn eb o i h c a n e tg tn I n l s s s i l v s i a i g. a a y e ome i t c u e o o ee r i ep o l ms a s sf rt s xt h usv r b e , h n g v s s me s r t g c ls g e — t e i e o ta e i a u g s ton n s t m , olcy pl n a i s o ys e p i , a nd
维普资讯
城 市边缘 区社会环境 的 问题及对 策研 究 术
— —
以南 京 市 栖 霞 区 为例
Th u fPr ems an r egi e St dy o obl d Stat esofSocalEnv r i ionmen n t b i e ti he Ur an Frng
过 社会调 查与 资料分 析, 阐述 了 城 市 边缘 区 社 会 环 境 的 现 状 特 征 、 存 在 的 突 出 问 题 及 成 因 , 并 就 城 市 边 缘 区 社 会 环 境 的 发 展 , 从 制
我国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对策
加强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同时,提升互 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边缘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
01
依据边缘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
案例二
人才引进
•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该城市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一 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前来创业和发展。人 才的集聚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案例三
开放合作
• 某边缘地区充分利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周边国 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通过 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推动贸易便利化等措施,实现了 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共赢。
边缘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
资源储备地
边缘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 等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
作 为我国战略后方,对于维护国家经 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潜力增长区
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 ,边缘地区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的 增长点,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
范围
包括我国西部、北部以及部分中 部省份,如新疆、西藏、青海、 宁夏、内蒙古等。
边缘地区经济现状
01
02
03
经济增长滞后
相较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边缘地区的经济增长速 度较慢,经济总量较小。
产业结构单一
边缘地区往往依赖传统的 资源型产业,缺乏多元化 的发展。
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 设施建设不足,制约了经 济发展。
案例三
制度创新
VS
城市边缘化现象与政策应对策略
城市边缘化现象与政策应对策略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边缘化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边缘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城市中一些区域或群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逐渐被主流发展所忽视或排斥,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造成城市边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一些城市,资源和投资往往集中在核心区域,如市中心的商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而边缘区域则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导致经济发展滞后。
其次,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些城市在扩张过程中,缺乏前瞻性的规划,使得边缘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再者,社会分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阶层的人群在城市中的分布不均,高收入群体往往聚集在优势区域,而低收入群体则更多地集中在边缘地区,这进一步加剧了边缘地区的贫困和落后。
城市边缘化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在经济方面,边缘地区的企业发展困难,就业机会稀缺,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社会方面,边缘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匮乏,居民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
环境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边缘地区往往存在环境污染、垃圾堆积等问题,对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生态造成了威胁。
为了应对城市边缘化现象,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
在经济政策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边缘地区的投资力度,引导产业转移和升级。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在边缘地区建厂兴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边缘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物流效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城市规划方面,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
在规划新的城市区域时,充分考虑边缘地区的发展需求,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加强边缘地区与核心区域的联系,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共享。
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以南京市雨花台区永安社区为例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49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以南京市雨花台区永安社区为例王旭飞1 李玮华2 (1.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93;2.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1800)作者简介:王旭飞(1994.11.23),男,汉族,甘肃,助理城乡规划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城乡规划㊂[摘 要]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㊁乡村地域人地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区的乡村却一直 定位模糊 ㊁ 边缘化 ,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城乡土地㊁产业结构㊁环境风貌㊁配套设施㊁社区治理等方面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㊂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量诸如此类的乡村聚落如何资源重构,谋求发展?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区永安社区为实证研究,对此类村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思考和探索㊂[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发展困境;对策思考[中图分类号]T U 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63(2024)01-149-03引言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愈发多元化,部分功能逐渐外溢,城市边缘区成为了城乡之间主体定位㊁功能布局与空间格局交错杂糅的区域,同时也是城镇化过程中最为敏感㊁复杂的区域[1]㊂城市边缘区乡村是指由原有典型的乡村聚落动态发展演变而来,虽在空间位置上处在城市边缘乡村地区,但在生活上已经逐渐向城市靠拢,受到城市与乡村的双向辐射影响作用的聚落㊂对城市边缘区乡村的发展定位,历次镇村规划中或一改再改,或表述含糊,其结果大多是在实际管理中,此类乡村聚落往往被归为 可能撤并拆迁 的一类,从而被消极搁置和边缘化对待,逐渐出现村庄环境日渐凋敝㊁村庄产能降低㊁人员流动速度快等问题㊂城市边缘区乡村现阶段呈现的 社会-经济-空间 的过渡性㊁多样性㊁动态性和不稳定性[2],以及存在环境与乡村人口日渐衰败等问题,引人深思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诸如此类大量存在于城市边缘地区的乡村如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时代机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在维持原有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同时,更好承接城市发展部分功能,在发展中谋求新生,为后人留一份乡愁记忆,是城市边缘区乡村未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㊂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城市边缘区乡村当下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南京市永安社区为研究案例,重新思考城乡之间的发展模式,探求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新路径,使城市边缘区乡村发挥其独特资源禀赋而重获新生㊂1 研究区域概况1.1 案例简介本文选取的永安社区毗邻南京雨花台主城区,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演进,城乡各元素流动迅速,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区,永安社区既有大部分城市边缘乡村问题的普遍性,也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㊂1.2 现实特征具有 北城-南乡 过渡带的独特城市边缘型区位特征㊂永安社区位于板桥街道南部,作为雨花台区南部仅有的涉农社区,北接板桥新城,南临江宁美丽乡村片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形成了片区城郊融合的基本特征㊂拥有 内乡-外园 多元性的原乡聚落空间特征与生态资源特征㊂社区内不同村庄拥有不同的资源特征,顾家地处生态园入口,区位优越;姚家靠近茶园,保留原乡风貌;钟家紧邻生态园花海;马塘地处生态园之中,拥有浴马塘传说;刘家靠近窑厂,有可建设用地空间㊂社区外围的板桥生态园,占地约为1400亩,是南京市内离主城最近的生态园区,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且承担了周边城市居民的健身㊁休闲等生活需求㊂生态园内现有垂钓基地㊁生态农业体验㊁拓展训练基地等㊂图1 永安社区规划范围图1.3 面临困境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向外扩大,永安社区也渐渐迈入城镇化的步伐,城市㊁乡村及城市边缘区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城市与乡村的人口㊁文化㊁活动等元素在此区域不断的流动与碰撞,这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㊁村庄风貌㊁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㊂1.3.1 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村庄内生动力不足永安社区地处城市边缘区,整体产业上呈现: 一产发展相对落后㊁二产发展较为粗放㊁三产发展动力不足 的情况,长期以来劳动人口流失严重,存在众多荒废的耕地,导致整体的农业空间割裂,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村庄相连的板桥生态园,业态单一,服务配套设施配套不足,园区内仅有少量餐饮服务以及游览服务等,未能有效承载周边休闲配套服务的功能㊂村庄内生发展动力上呈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村庄空心化程度高,自身发展动力不足㊂1.3.2 整体风貌非城非乡 ,人居环境问题突出从空间特质上,永安社区目前既不归属主城区组成部分,又与常规定位的乡村聚落不同;由于地租因素,短期常住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导致村民自发建设呈现无序化,导致整体风貌呈现 非城非乡 的空间格局;人居环境上呈现,生态环境不佳,有待整治提升;在设施配置上,短时间150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内常住人口(外来务工人口大量流入),导致设施需求(教育㊁医疗㊁交通)超过上位规划对该区域设施配置的阈值,同时由于村庄未来定位不明,地区配置资源有限,集中建成区设施服务半径难以覆盖,导致区域内设施配置供需失衡㊂2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的发展策略思考在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层单元,永安社区是众多城市边缘区乡村中的 沧海一粟 ,虽为个例,但是反映的是普遍的此类乡村的特征与问题㊂在面对发展目标和发展时期均不确定的未来图景,面临上位规划㊁人居环境㊁土地资源㊁社区治理等多层次多主体的问题,永安社区居民却仍需 活在当下 ㊁ 活得精彩 ,因此,本文着眼于其区域发展环境㊁发展机遇和内在发展动力等方向进行思考,试图解决这之间存在的矛盾㊂2.1 充分利用区域城乡功能关系赋能乡村发展永安社区北侧涉及到三区三线中的城镇开发边界,东侧临近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㊂永安社区作为 半城半乡 地区的乡村聚落,具有耦合城镇与乡村板块的主要功能,既可与板桥新城探索设施共建共享,也可与江宁美丽乡村旅游资源联动发展,融合共生,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㊂2.2 以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谋求发展新机遇随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分层梯次推进,把永安社区全面建成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㊂永安社区作为雨花台区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乡村聚落,应打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内在发展资源与动力,谋求发展新机遇㊂2.3 深挖内在资源优势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针对此类涉及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以 资源重构㊁共建共享 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永安社区与板桥生态园内生的资源优势,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乡村建设,以共享理念为抓手,探索城乡之间设施配套共享的路径,激发自身发展活力㊂3 基于共建共享模式下的发展路径探索3.1 运用全系统情景比较分析,构建多情景式方案模型城市边缘地区长久以来受到城市发展要素㊁乡村内生动力㊁社区治理和财力以及现阶段国土空间发展等多要素交叉与混杂的影响,其问题展现的更加多元化㊁复杂化,传统的 终极式 蓝图方案在面对此类未来不确定的地区缺乏弹性与预测力,容易引起资源的错误配置与浪费㊂[3]因此在永安社区的规划方案中,针对众多相关的利益主体对永安社区未来发展的不同展望与需求,结合自身实际的资源禀赋,系统性地构建三种不同的情景方案:(1)情景方案一:城市化发展模式(全部拆迁)㊂根据三区三线城镇开发边界及镇村布局村庄定位,以政府与城镇开发成本的角度出发,为避免远期拆迁成本增加,提前一次性全部拆迁完成㊂(2)情景方案二: 半城半乡 (保留城市开发边界外的2个村庄,其余拆迁)㊂不考虑村庄自身发展禀赋,主要发展动因受到城市开发边界制约㊂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部分按城市功能区进行建设,形成 半城半乡 的空间发展形态㊂(3)情景方案三:延续原有乡村聚落发展模式(近期全部保留,远期分类发展)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村庄建设的同时,从社区村民与发展角度出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东部针对板桥生态园配置休闲服务设施,实现园村联动发展㊂运用多情景模式的方案模型,合理科学的为决策者提供弹性科学的发展路径,规避资源配置的不合理㊂之前的此类乡村聚落常规的规划判断是 拆或不拆,拘泥于其城镇开发边界 城内与城外 的问题,还是陷入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老旧思维中㊂在新国土空间规划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要打破城乡二元矛盾壁垒,跳出原有城镇开发边界对此类乡村聚落发展制约的思维,秉持城乡融合共建的理念,探索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㊂针对永安社区作为南部唯一一块涉农片区,具有延续乡村文明㊁保存城乡特色风貌㊁彰显地域特色的重要作用,以及承载着生态功能和城市休闲功能需求,具有重要的保留价值㊂综合考虑采取第三种情景方案,同时反馈雨花台区国土空间规划,建议调整优化部分城镇开发边界㊂图2 日本光明台社区发展模式图3.2 差异性分类进行提升改造,全面促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图3设施共享模式图结合现状情况和近期乡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全面推进,对永安社区村庄做好分类型㊁分层次的整治(分为人居基础环境整治类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类和美丽家园类三种)㊂不同分类有不同的整治标准,根据未来对不同村庄的不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规划实施整治方案,做到前期投入少且易实施,保障近期建设不浪费㊂提高环境提升改造的效率,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根据自然村特色,发展相应产业,全面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㊂3.3 突破城乡二元壁垒困境,探索设施服务共建共享借鉴日本光明台社区的案例,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城市提供乡村部分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就业岗位,乡村提供城市休闲游憩空间和田园休闲体验,形成 城市-社区-田园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㊂永安社区与城市建成区存在紧密的空间联系,城市建成区设施配套相对完善,永安社区拥有良好的生态腹地与大地景观,但由于城乡二元壁垒的存在,两者未产生较好的交互反应㊂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构想下,探索城乡设施共建共享的路径,城市为乡村提供配套设施服务,而乡村为城市提供游憩空间㊁田园休闲配套设施,形成交互式的城乡设施融合共享关系㊂在资源配置方面,乡村部分社会性的服务配套可与城市共享,可降低乡村地区设施配套的成本,避免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51建设性的浪费,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构建区域经济圈与生活圈,协同融合发展㊂社区内部利用现有集体资产打造休闲服务设施,与生态园共建共享,助推 园村联动 的发展策略实施㊂图4 永安社区园村联动发展示意图4 结语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已成为后续政府治理与学者研究的热点,之前针对城市边缘区乡村的研究大多是以城市开发为主要前提,城市方面的拉力占据了主导,但是忽略了乡村自身发展诉求㊂在推进城乡发展的同时,要切实维护乡村的利益,以实现更深层次的城乡一体化㊂本文以雨花台区永安社区为例,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探索漫长时间维度(城镇化进程)与特殊空间维度(城市边缘地区)交汇中,能够承载乡愁记忆的空间载体,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在精神上保留 田园乌托邦 ,形成雨花台区独有的乡村特色名片㊂同时,激活自身产业优势,完善和丰富相关配套,带动乡村稳步发展,未来为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特色空间载体㊂但是,要彻底解决城市边缘地区乡村发展问题,还要对这些地区的发展规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㊂需要对城市边缘地区乡村的发展阶段㊁人口㊁经济㊁社会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㊁多角度的梳理,寻求破解之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㊂参考文献[1] 高宁.城市边缘区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2018.[2] 马恩朴,李同昇,卫倩茹.中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机制探索以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康杜村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07):816-828.[3] 陈熳莎.情景规划 一种新的规划态度㊁方法与过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谐城市规划 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7:8.(上接第148页)关注结算审核进展㊂同时,研究公司关于工程结算成本分析的要求,核实项目结算成本情况,分析存在亏损的项目,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商务争议及索赔等潜在收入,通过审计督促索赔费用上报及谈判补偿,增加项目收益㊂2.5 工程维修阶段工程维修阶段,重点收集客户反馈信息,研究顾客满意状况,关注是否发生顾客投诉等不利事件㊂同时,研究上下游合同保修责任条款,全面梳理质量问题,进行质量责任界定,做好维修费用分摊及抵扣质保金工作,高标准提供质保维修服务,提升顾客满意的同时,也要合理控制维修成本支出㊂本案例审计发现,被审计项目均存在未对质量问题进行责任界定,维修费用自行承担,未对质量问题责任单位进行分摊的问题㊂3 研究型审计项目成果运用情况在成果应用方面,一方面是研究项目管理普遍性㊁共性问题,督办重要事项,促进审计成果转化㊂中核华兴在审计结果运用上,始终以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为目的,集思广益㊁咨询各方研提审计建议,为公司高层科学决策提供参考㊂在本案例中,审计组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分析提炼,揭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及项目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十大类,从公司层面总结各业务板块存在的管理漏洞,促进完善治理机制㊂另一方面,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事项,以防风险为目标进行重点督办㊂在本审计案例中,审计发现某项目在工程竣工7个月后,仍未完成竣工图算量,工程结算工作推进缓慢,审计组将该事项向有关单位进行汇报,并督促被审计单位尽快推进此项工作,被审计单位协调多名商务人员组成结算小组,在现场审计结束一个月内,完成了竣工图算了及结算申报工作㊂4 研究型审计项目审后评估情况在审计后评估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参照审计质量评估要素及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新要求,研究审计实施全过程优秀做法及不足之处,注重研究型审计成果在审计系统内的共享,切实提升审计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形成标准化审计工作包,为后续同类型审计项目开展提供宝贵经验㊂将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全流程㊁全领域,深入分析审计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提出工作措施,形成工作成果,推进审计理念㊁思路㊁方法和制度机制创新,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㊂通过开展研究型审计,在审计任务重㊁现场审计时间紧且遭遇疫情的情况下,本次审计项目仍然圆满完成各项既定审计目标,实践证明,推深做实研究型审计有助于审深审透审出成果,更好地服务公司决策,更系统有效地解决问题,是新时代促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㊂参考文献[1] 郑涵潇,徐庆阳.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研究[J ].市场周刊,2021,34(03):107-110.[2] 杨雷.基于全过程体系的建设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研究[J ].西部财会,2019,(09):70-73.[3] 唐克晶.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工程审计模式创新探究[J ].山西建筑,2019,45(01):243-245.。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化分析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化分析城市边缘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城市边缘化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城市边缘化的概念。
城市边缘化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或群体逐渐失去了与城市核心地带的联系,导致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滞后。
这种边缘化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善等。
其次,城市边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首先是经济边缘化。
由于城市核心地带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而城市边缘地区往往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机会,导致其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质量较低。
其次是社会边缘化。
城市边缘地区的居民往往是低收入者、农民工、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困境,缺乏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最后是环境边缘化。
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废弃区”,受到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影响,环境质量较差,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那么,城市边缘化问题的成因是什么?首先,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善是导致城市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和规划部门往往过于关注城市核心地带的发展,忽视了城市边缘地区的需求和问题。
其次,土地利用不合理也是导致城市边缘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边缘地区往往被用作工业园区、垃圾处理场等功能区,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此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也加剧了城市边缘化的程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边缘化问题呢?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注重城市整体发展,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地区的功能和用地。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边缘地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持,改善边缘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边缘地区的生态修复和资源利用,提高环境质量。
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设计挑战
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设计挑战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成为被忽视的角落。
这些地区既承载着城市扩张的压力,又面临着自身独特的环境问题和发展困境。
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设计因此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
城市边缘地区通常具有复杂的土地利用模式。
一方面,这里可能存在着大量的工业用地、仓储设施以及未充分开发的闲置土地;另一方面,又有不断涌现的住宅小区和新兴的商业区域。
这种混合且无序的土地利用方式,给环境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例如,工业排放可能对周边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而缺乏规划的住宅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格局。
交通问题也是城市边缘地区环境设计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城市边缘地区往往处于城市交通网络的末梢,公共交通覆盖不足,道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这导致居民出行过度依赖私人汽车,不仅增加了交通拥堵,还加剧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不合理的道路规划可能导致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受限,降低了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生态保护在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设计中至关重要。
这些区域常常是城市生态系统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生态用地不断被侵占,湿地干涸、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在环境设计中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文化因素同样给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设计带来挑战。
这些地区往往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存在差异。
在环境设计中,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习惯和社会需求,可能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使用脱节,无法营造出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社区环境。
此外,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也是城市边缘地区环境设计面临的现实困境。
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和企业在环境设计方面的投入往往不足。
缺乏资金保障,许多环境改善项目难以实施,环境设计的理念和技术也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城市边缘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城市边缘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边缘化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城市边缘化,指的是城市中部分区域或群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逐渐脱离城市主流发展,处于相对落后和边缘的状态。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和形象,也给边缘化地区的居民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
一、城市边缘化现象的成因1、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的发展往往不是均衡的,某些区域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产业,经济迅速崛起。
而另一些区域则因为缺乏优势条件,经济发展缓慢,逐渐被边缘化。
例如,一些老工业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未能及时转型,导致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困境。
2、城市规划不合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如果缺乏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布局,可能会导致部分区域被忽视。
例如,新城区的建设过度集中资源,而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不到改善,使得老城区逐渐边缘化。
此外,交通规划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某些区域与城市中心的联系不畅,阻碍了其发展。
3、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资源在城市中的分布不均,也是造成城市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优质的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往往集中在城市中心或发达区域,而边缘化地区的居民难以享受到这些资源,这进一步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差距。
4、人口流动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但由于城市的承载能力有限,一些外来人口只能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
这些区域往往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容易形成边缘化的社区。
同时,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也可能导致某些区域的人口减少,经济活力下降。
5、产业结构调整当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和调整时,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被淘汰或转移。
那些依赖传统产业的区域如果不能及时培育新的增长点,就容易陷入边缘化的境地。
二、城市边缘化现象带来的问题1、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边缘化地区的居民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居住环境差等问题,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如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足等,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管理中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及对策X孙 洋1,严文复2(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沈阳110168;2.沈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辽宁沈阳110016)摘要: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是城市环境空间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外延的发展用地,是城乡建设的最敏感区.笔者对城市边缘区的基本概念做了简要的论述,在分析了我国边缘区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的相应对策.关 键 词:城市边缘区;城市边缘区特点;发展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853(2004)01-0068-041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及其界定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郊区化、产业分散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日益增大,城乡的各种景观与功能相互融合、彼此交错.反映在地域结构上,城市与广大乡村相连接的部位,出现了一个城乡要素逐渐过渡、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且边缘效应明显、功能互补强烈的中间地带,这就是城市边缘区.1.1 城市边缘区的含义学术界关于城市边缘区的概念有多种提法,如城市边缘带(urban fringe)、城市蔓延区(the area of urban sprawl)、城乡结合部(city -country fringe )、城市阴影区(urban shadow area)、城乡交错带(urban -rural fringe)等.现在国外比较权威性的定义是由R #G #普内尔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中心城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纯农业腹地之间,兼具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0[1]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虽然对城市边缘区的表述和理解不是很一致,但城市边缘区的存在是客观的.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它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地域实体,在土地利用上则表现为由城市向乡村过渡的混合土地利用地带.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外延的发展用地,是城市大的服务区,既是城市外延部分二、三产业的吸纳地,又是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的基地,它总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1.2 城市边缘地区的范围界定根据国外著名学者鲁斯旺等关于城市边缘区内部结构的研究,把城市边缘区的内部结构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见图1).(1)城市中心区:城市核心建成区.(2)内边缘带:靠近城市中心区,绝大多数土地己用于城市建设或己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3)外边缘带:农村土地利用的特征明显,但城市影响已经渗入,在公路边分布着独立的住宅、商业网点等等.(4)城市阴影区:自然景观受城市的影响小,但已有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用地存在,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影响.(5)农村腹地:可以发现一些城市影响,如非农业人口建立的第二家园,基本上全为农业用地.X 收稿日期:2003-11-25;修订日期:2003-12-31作者简介:孙 洋(1978-),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第10卷 第1期 2004年3月Journal of T ianjin Insti tute of Urban Constructi on Vol.10 No.1 Mar.2004图1 城市边缘区结构图2 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特点和作用2.1 城市边缘区的特点与中心区、内城区、远郊区等相比较,我国大中城市的边缘区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城市地域,其特殊性表现在它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动态性.城市边缘区的过渡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两种地域的特征兼而有之,在城市边缘区的内侧以建成区为主,在外侧以乡村为主;城市边缘区属于城市、乡村和外来成分共同作用的地域,其混杂性特征相当突出,这是由其自身的复杂性质和特殊的区位特点所决定的;城市边缘区的动态性主要起因于主城区的膨胀扩张和边缘区的乡村)城市转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CBD 的扩大和升级[3].2.2 城市边缘区的作用城市边缘区具有许多城区或乡村所不具备的独有发展优势,边际增长功能相当突出.应努力发挥诸种经济成分的增长优势,充分运用边缘区的优越区位,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地带,并藉此解决我国大中城市现存的/瓶颈0问题.(1)可分散市中心区的人口和企业.市中心区产业层次的不断提高,迫使那些低效益的企业逐渐向城市外围区域转移.市中心区的这种源源不断的经济扩张,恰恰为边缘区提供了增长优势和发展活力.(2)有利于安排外来经济成分.外来经济成分主要包括/三资0企业、国家基建投资项目、以外来资金为主体的开发区等.由于受到房租地价和发展空间的制约,大部分外来经济成分难以进入内城区并不得不布局在边缘区.(3)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边缘区在开发过程中,一般都建造一条乃至数条贯穿其境的大流量交通干线,从而全方位沟通了城市外围的交通运输,使城市不同地域的交通可达性明显改善.(4)为建设居住新区的理想地段.随着城市规模、特别是CBD 的扩大,市中心的居住环境不断恶化,内城区表现出明显的居住外迁趋势.从综合环境质量来看,边缘区通常高于市中心区,前者噪声较小,空气清新,有足够大的面积来配置园林绿地,而且,这里的交通阻塞要较后者少得多.3 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现状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建设中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边缘区也日益发展.土地的利用状况和人口的空间变化是反映城市边缘区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它们的特点,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使城市边缘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3.1 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是一种比较直观地反映城市边缘区发展变化的自然要素.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兼具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二重特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频繁.(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错综复杂.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性质、强度、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表现为城市向农村过渡,城市核心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过渡.从理论上讲,#69#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孙 洋等:中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及对策这种过渡遵循距离衰减规律,但在实际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不规则的资源区位效应,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由道路系统、市政公用设施构成的可达性模式影响,因而形成了城市边缘区内城市型与农村型土地犬牙交错、轮廓复杂的土地利用形态.(2)城市边缘区农业用地被城市线网分割.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外向扩展迅速增长的地区,也是城市各类基础设施迅速向外延伸、逐步建设的地区,从而导致了该地区农业用地被城市线网(包括公路线、铁路线、高压输电线等)严重分割的现象,这在全国各城市的主要外联交通方向上都是如此.(3)城市建设不断/蚕食0城市边缘区农业用地.城市边缘区是一个最先感受到城市化并不断被城市同化的敏感区域.在此区内原来并不具备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随着城市扩展,首先在位置较优越的地段建设城市的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然后相继成片布局工厂、居住区和学校等.这样城市边缘区的乡村用地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城市用地生长点或轴线,并以这些生长点或轴线为依据不断地被分割和/蚕食0.3.2城市边缘区的人口变化现状我国城市边缘区的人口变化存在三种迁移:城市核心区人口的离心迁移、城市区外及外边缘带人口的向心迁移和暂住农业人口在边缘的集聚.(1)城市核心区人口的离心迁移.随着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原有市区人口密度太大,必须疏散人口;另一方面城区用地功能发生转变.这是产生核心区人口离心迁移的两个根本原因.(2)区外及外边缘带人口的向心迁移.由于城乡差别存在,人们总是期望进入城区,但政府对进入城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城区的人口采取较严格的限制政策,或严格审批迁入资格,或采取征收较高的城市建设费等经济手段,使不少试图迁入城市的人口被滤出而留在相对较发达,且离城区近的内边缘带[4].(3)暂住农业人口的边缘集聚.这些暂住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区.一方面由于他们要在城市中寻找工作,要尽可能地接近城市区,但市区人口密度已近饱和,相对地城市边缘区不仅有宽裕的住房,且租金较低;另一方面暂住人口中大部分人从事务工、经商.城市的主要工厂不仅位于城市边缘区,而且主要的建设工地也在城市边缘区,所以城市边缘带成为吸引暂住人口的重要场所.4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对策我国经济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刻,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就业压力逐渐加大,这对城市边缘区发展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某种意义上说机遇大于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城市边缘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主动寻找发展机遇,积极壮大经济基础,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用活国家的产业政策、就业政策,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经济体系,起到推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作用.4.1加强规划管理搞好规划编制一方面要搞好边缘区的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应注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严格控制占地规模,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在充分考虑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另一方面抓紧编制边缘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仅局限在城市建成区(中心区),而对建成区以外快速发展的边缘区却视而不见,这种/短视0行为促使了边缘区建设杂乱无章,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日益恶化.因此抓紧边缘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迫在眉睫.4.2健全督促检查制度在城市边缘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在于:一是没有行政违规追究办法;二是其他部门、利益团体干涉太强烈;三是没有监督检查制度.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建立经常性的检查、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规划法规的严格执行,对性质较为严重的违规案件进行公开通报,对重大案件的处理采取向社会公示的制度.4.3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前不久,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6,在此之前的建设部有关通知、文件都没有涉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行政责任的追究,缺乏有力的制约和查处条款,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的领导没有自觉认真履行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针对这个问题,这次通知突出强调了城乡规划工作必须依法行政的概念,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对责任的追究要落实到人,处理到人,存在违法事件,该管的不去管的,就要予以处理;处罚#70#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第10卷第1期也应是广泛的,不仅要在经济上承受处罚,还要给予行政处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5].4.4完善用地制度按既有利于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又有利于促进边缘区发展的原则,妥善解决边缘区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在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同时,适度扩大边缘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通过完善供给制约和需求引导相结合的供地机制,优化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边缘区内用地结构.在居住用地增加的同时,确保道路、绿化和公用设施用地的增加,减少工业和仓储用地,强化耕地保护,提高耕地占用成本,引导城镇建设利用非耕地资源和挖掘现有用地潜力.4.5加强边缘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立足当前,注重长远,全面提高边缘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把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边缘区开发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边缘区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道路.要根据边缘区不同的区域功能以及生态环境容量,对建设规模、发展形态和开发方式进行分区控制,并提出明确的规定,依法严格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蔬菜保护基地、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进行不符合保护目的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治理标准,逐步改善边缘区的环境质量.5结语当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已进入中心区与外围区同步发展的旺盛建设时期,小城市的外缘建设亦在迅速起步,城市边缘区是多数大中城市的主要增长地域.加强城市边缘区的发展研究,对于加速CBD的改造,改善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开发效益,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以致于搞好整个城市和周围地区的开发建设,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PRYOR R J.Defining the urban-rural fringe[J].Social Forces,1968,47:202-215.[2]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何兴刚.城市开发区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4]涂人猛.城市边缘区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4):11-14.[5]陈光庭.世界大城市发展与管理的新探索[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院,1995.Development pres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urban fringe area in ChinaSUN Yang1,YAN Wen-fu2(1.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Shenyang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Shenyang110168,China;2. Shenyang Urban Planning and T erritory Resource Bureau,Shenyang110016,China)Abstract:Urban fringe area is the place between the urban district and the extensive rural area and the transition zone of urban en-vironmental space,it is the developmental useful area of urban extension and the mos t sensi tive area of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The basic concept of urban fringe area is discussed briefly an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of Chinese urban fringe area development are probed in to on the basis of a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urban fringe area and develop ment present status.Key words:urban fringe area;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fringe area;develop ment present status;develop ment strategy #71#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孙洋等:中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