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俗人生的悲剧——试论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
比较池莉与方方的创作
比较池莉与方方的创作池莉和方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知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具有独特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比较池莉与方方的作品特点和艺术价值,探讨他们的创作风格、写作态度以及文学观念之间的异同点。
一、创作风格比较池莉的小说中以强烈的女性主义观念和对现实中社会问题的关注为特点。
她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呈现出男女、城乡、现代与传统等主题的矛盾冲突。
其中,对于现代女性的价值观问题,她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对于女性性自主和自由等问题有着独特认识。
例如,其代表作《天堂蒜薹之歌》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度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现实中的苦难和挣扎,向读者提出全新的人性观和女性观。
相比之下,方方的小说风格则更为纯粹、淡雅优美。
她的创作倾向于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呈现出人类心灵的寂寞和孤独。
同时,方方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到死亡和生命的问题,展现出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
例如,她的《陆犯焉识》中,展示了犯罪者与该案检察官的心路历程,体现出对于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同时也揭露出现实中司法与人性之间矛盾的问题。
二、写作态度比较池莉的写作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她勇于拓展写作想象力,呈现出对于人性奥秘的探索和对于问题的解决。
池莉对于现实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真正突出她的是缘于她对于?内心的深度刻画。
她一直鼓励女性在成功与爱情之间不断进行抉择,将自己完美的呈现给读者,并在此过程中带动聚焦许多令人关注的议题,引得读者的强烈共鸣。
方方则更为浪漫与理性并存的写作态度。
在她的小说中充满金色的童话,传达着希望与美好的信念,回望过去与未来,书写心灵之旅。
同时,作为一个身体残障人,方方一直鼓励人们不要因为自身条件而放弃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真正的强者与勇敢者面前,身体上的残疾并不重要。
三、文学观念比较池莉的小说中存在着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她通过小说展示女性的韧性、灵活性与创造力,对一些社会上存在的伦理价值的争论、性别的困扰、离婚等敏感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潘先生在难中赏析
潘先生在难中赏析现代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精神痼疾卑怯灰暗的人生——《潘先生在难中》赏析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其全部小说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的小说常常揭示下层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但写的最好的,还是小市民和具有小市民习性的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他的教育小说用冷静客观的态度暴露出了教育战线的黑暗内幕,刻画出了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卑琐、病态的灰色人生,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教育小说的代表作,发表于1925年。
作品分析:主题:《潘先生在难中》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
人物形象:潘先生是一个谦卑利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稍有危险就惊慌得无所适从,一旦脱离险境,又开始随遇而安,沾沾自喜。
战争还没有来,只是风闻军阀即将在本地区开战,他就挈妇将雏举家张惶逃往上海,一路上历尽艰辛,妻子和孩子失散,觉得家破人亡,灭顶之灾,找到后又马上松弛下来,开始沾沾自喜,仿佛“什么兵火焚掠”都遭遇不到了。
其次,既想投机钻营,又要苟且偷安,往往犹豫不决,左顾右盼。
潘先生全家费尽周折来到上海,刚刚安顿下来,又听到了教育局长要照常开学的意思,他想遵从教育局长的旨意,表示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心,又舍不得留在上海的老婆孩子,想守在妻儿身边,又怕被教育局长“趁此淘汰”,最后,“更从利害远近各种方面着想”,决定还是回去。
第三,胆小卑怯,被战争吓得六神无主,又装腔作势,高谈临危不惧的大道理。
潘先生一听到铁路不通,立刻就跑到十字会缴纳会费,以换取红十字会的徽章和旗子,作为“救命的神符”,就这也觉得不安全,风声一紧,又赶紧躲进了“洋人的红房子里”,去寻求洋人的庇护,尽管自己是被迫回到上海的,却在写给学生家长的通告上,讲了一大堆的大道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让大家若无其事地把孩子送来上课。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论文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后现代主义原生态价值立场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家们不再书写民族的寓言和神话而是回到个人话写作状态,他们放弃了理想和崇高的深度模式而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和对“人的价值立场谈化”等方面进行关注,这些无不体现出新写实小说中浓浓的后现代意味。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20世纪后半期在哲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大众性、平面性和消解性,自我的荒谬与萎缩、自我的零散化、平面化和自我的失名,自我的失落和反主流文化,反对现存的语言习俗,二元对立及其意义分解,返回原始和怀旧情绪,嘲弄模仿和对暴力的反讽式描写等。
这些总的概括说就是呈现主体消解、价值立场的谈化、平面化、零散化等倾向。
后现代主义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化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
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文学领域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涉及的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文学里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创作,其中就以新写实小说为代表。
一、“原生态”生活的还原1.对“原生态”生活的全面展示无论是《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还是《一地鸡毛》中的小林夫妇,还是《艳歌》中迟钦亭等,对于他们的挫折、尴尬、屈辱、卑劣、成功、喜悦,新写实作家们注重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叙事的干预,呈现出一种客观化的“原生态”的叙事特征。
《烦恼人生》中,印家厚本是一个富有才华、志趣广泛的青年,但恶劣的居住条件、拮据的经济状况、妻子的刻薄挖苦、孩子的抚养,等等,使他不得不在一系列琐碎繁杂的事务中如蝼蚁般忙碌。
卑贱的生存与孤独的死去--浅论池莉和方方
卑贱的生存与孤独的死去----池莉和方方小说中的人生观比较华南师范大学2010级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李金涛摘要池莉和方方,作为新写实小说作家,由于都是1987年成名,又同为武汉女作家,难免被人拿来比较。
很多人觉得池莉和方方文风很相近,但是,从生存角度来看,她们完全是相反的甚至是对立的人生观。
本文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概括新写实小说的由来及创作特色,方方和池莉的创作概括、创作价值。
主体则从爱情,家庭,人生等方面分别剖析池莉和方方的小说在生存和尊严方面截然相反的观点,以及或悲观或喜剧性的写作手法。
结语部分做总结性评价关键词:池莉方方新写实小说生存死亡引言“新写实小说”的正式命名始于《钟山》杂志1989年第三期上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同年10月《钟山》又和《文学自由谈》联合召开了“新写实小说讨论会”。
《钟山》杂志在1989年第3期该刊的“卷首语”中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1】池莉,真正确立她在新写实小说文坛地位的是其于1987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此作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她也被公认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池莉的小说,零距离的契合武汉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她的小说主题是繁琐的世俗的,但在这尘世中,烦恼的人们总能找到一丝希望让自己继续生活下去。
所以池莉的很多小说,又带有一点黑色幽默的喜剧色彩,让人通读下来有畅快淋漓直抒胸臆之快感。
方方,1987年发表《风景》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被批评界认为拉开了“新写实小说”序幕。
赏析方方情爱作品的悲剧意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方方开始以女性的视 角出发,创作了大量的以女性为题材的情爱作品。 她 所 写 的 那 些 角 色— — — 黄 苏 子 、 瑶 琴 、 华 蓉 、 叶 桑 等都是一些默默无闻的世俗中的小人物。方方首 先把这些角色放到整个的社会环境中来诉说他们 的命运,然后站在人性的立场对这些女性角色进 行深入剖析,探寻她们的情感生活道路,对她们的 爱情命运进行精心细致的描绘,并试图从中展示 出女性的独特心理变化与精神价值取向,体现出 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真相的质疑。她 作品中的“情爱系列”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部分, 也是她倾注了心血的领域。在《在我的开始是我的 结 束 》、 《 有 爱 无 爱 都 铭 心 刻 骨 》、 《 树 树 皆 秋 色 》、 《暗示》等作品中,方方用女性的体验和意识细致 地表现出女性在社会规则或传统面前与情感、欲 望的矛盾和挣扎。 对处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存 境遇流露出真切关注与冷峻思考。在其塑造的各 种女性身上我们看到女性对爱情的执著与抗拒、 女性对爱情的幻想与叛逆、 女性对爱情的绝望与 逃离。
中 国·包 头
职大学报
2012 年 第 3 期
赏析方方情爱作品的悲剧意识
李静
( 武 汉 商 业 服 务 学 院 , 湖 北 省 武 汉 市 430056 )
摘 要:方方的情爱小说以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生活的坚守和反叛。展现了她们真实 的生存状态。女主人公们在经历了生存困境和对爱情的失望后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种抗争精神,但得到的却是悲 剧性的结局。方方通过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蕴藏其中的深沉的悲剧内涵。
一样的风景两样的凝眸_试析池莉_方方之不同
一样的风景 两样的凝眸———试析池莉、方方之不同李晓梅 摘 要:“新写实小说”的两员力将女作家池莉和方方,虽同为汉味女作家,但由于不同的注视角度,她们的创作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就文本特色而言:池莉是一种平民化的书写典范,方方则始终以一种超越的姿态显示着其独特的文人品位;就内在意蕴而言,池莉塑造了一种生活的仿真,方方则在精心地构造一种文化逼真;在人生模式上,池莉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活的人生之悟,方方却显示了在严酷背景下,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潮流裹挟下人们精神上的深深迷惘。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创作;差异中图分类号:I207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02)06-023-04 关于池莉、方方的“新写实”创作的相同点评论性文章很多,笔者仅就二人创作上的不同点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典范的下层情怀与超越的文人品味池莉曾在其创作谈中说:“作家的对象始终是人,不管他是武汉人还是北京人,不管他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也不管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高级干部还是平民百姓,人类的心灵还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
作家要瞄准要研究要抓住要表现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
……我们的希望是能沟通更多人的心。
”[1]正如她所说,从80年代以《烦恼人生》引起文坛注意开始,到90年代以后的一系列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处理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池莉始终没有离开平民化的立场。
在她的小说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一种打量芸芸众生的崭新眼光———“我用我的目光,用我的感觉,用我的语言,从我的角度去写芸芸众生”(《关于汉味》)。
池莉小说的平民化,使我们感到了她的再现话语具有一种很强的公众性与共通性。
它们勾连着一种芸芸众生共同的体验和经验,如印加厚的苦恼,庄建非的苦恼,赵胜天、赵小兰的苦恼,这样的视角,不是政治家的眼光,不是超凡拔俗的知识分子的眼光,不是浪漫女作家的纯情眼光,而是沉入世俗人生中芸芸众生的目光。
因而我们可以说在20世纪末中国的女小说家中池莉是一种平民化书写的典范。
论方方小说的悲剧类型
论方方小说的悲剧类型作者:陈晨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8期方方作品中直观的对于悲剧主人公的怜悯和同情,是一种特殊的美,是悲剧主人公在人生苦难中挣扎而呈现的美。
方方小说中日常生活悲剧大致可分为物质层上匮乏之悲剧和精神层上荒芜之悲剧。
悲剧主体痛苦之来源便可从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来探求。
一.物质匮乏悲剧在方方的小说中,有部分悲剧事件大多是由于物质的匮乏导致的。
如《风景》中对“河南棚子”的典型描写,物质的匮乏造成了夫妻间争吵,兄弟姐妹间失和。
类似的人物还有陆建桥(《黑洞》)、何汉晴(《出门寻死》)、郑富仁(《中北路空无一人》)……他们终日面对着“如何活着”这一巨大难题,挣扎、沉浮,丧失了作为人应有的理想与价值,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甚至面临着死亡。
物质匮乏直接导致着死亡的降临,导致了对生命的怀疑:“死,是不是进入了生命的更高一个层次呢?”(《风景》)在这样的怀疑和追问中,“死”可能才是对困境的超越,才是悲剧最完美的结局。
在方方笔下的悲剧主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中,贫穷仍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巨大难题。
各种原因造成了贫穷,他们又无力改变贫穷。
他们在生活中沉浮,在痛苦中挣扎,在物质匮乏、精神荒芜中苟活,在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压下麻木和习惯。
他们被生活中的琐碎和现实中的无奈消解、淹没,在沉默中消亡,尽管抗争也是失败。
这是一种悲剧主人公挣扎在物质层面上的苦难中而呈现出的悲剧美。
二.精神荒芜悲剧方方笔下有很多悲剧主体因为忙于生计,而找不到精神家园,一颗心终日沉浮于琐碎的生活小事中,为家庭的维持艰辛劳作。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痛苦,更高层次的悲剧美。
1.女人无家的悲剧女人无家的孤独、漂泊感在方方的叙述中生动地呈现出来,这是一种自我的迷失,又无法得到救赎,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命运戏弄,被生活欺骗,被人生悲剧毁灭。
女人始终突不破自设的牢笼和他设的地狱,那便是女人的悲剧。
方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饱受生活折磨,丧失爱情和家庭,成为无爱、痛苦、无助、矛盾、感伤的孤独者。
繁华退场后的另一种人生悲凉——探析新写实主义小说《一地鸡毛》
陕西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
S HAANXI RTVU J OURNAL
Ma . 1 r 5,2 2 01 Vo. 1 No 1 】 4 .
第1 4卷 第 1 期
【 教学研究】
繁 华 退 场后 的 另 一种 人 生 悲 凉
一
探 析新 写 实主 义 小说 《 一地 鸡毛 》
七个 人展开叙 述 ,从而 形成 了一个 千丝万 缕 的生活
网。这七 个人 分 别 是小 林 老 婆、邻 居 “ 印度 女
人” 、到城 里 来 看 病 的 小 林 老 师 、查 水 表 的 瘸 老 头 、保 姆 、卖 板 鸭 的 “ 李 白” 小 、小 林 老 婆 的 头
头。
首语”中将这一股创作 潮流的特点概括 为 “ 特别
对 人文 传统 失落 的忧思 ,重拾 新写 实小 说缺失 的现
实批判 立场 。
刘 震 云通 常 采 用 反 讽 的手 法 体 现 现 实 批 判 立 场 。 “ 讽 (rn 反 i )可 以简要 理解 为 :对 某 一 事件 o 的陈述 或 描 绘 ,却 原 来 包 含 着 与 人 所 感 知 的表 面 ( 或字 面 的) 意思 正好相 反 的含义 ” l 小说 这 样写 。3 到 ,“ 家都 奋 斗过 ,发 愤 过 ,挑 灯 夜 读过 ,有过 大
读文本 ,我们就可以发现小说围绕小林和其身边的
[ 收稿 日期 ]2 1 — 6—1 01 0 8
生存境 遇 的艰难 和社 会压 力 的残 酷使 她 变 成 了
[ 作者简介 ]刘虎 (9 6一 ) 18 ,陕西省渭南市人 ,现系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现 当代文学专业 2 1 00级硕士研 究生。
人家都 不要 ” 。面 对 强大 的权力 支 配 ,小 林 时常 感 到力不 从心 ,他 的生活 总会 发生 一系列 的错位 :老 婆能 坐上公 共汽 车并不 是 因为领 导体恤 百姓 ,而是
论池莉的市民小说
论池莉的市民小说池莉是一位深受普通读者喜欢的小说家。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凭借表现普通市民的繁琐日常生活的作品——《烦恼人生》登上文坛之后,20多年来,她辛勤耕耘,不断有新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她的小说,影响最大,较为成功的作品多是表现世俗人生的市民小说,而她的“人生诗意”阶段的小说创作以及后来尝试的一些新历史小说的创作则影响不大,在评论界和读者圈的反应也并不算很好。
基于此,本论文将写作的重点放在研究她的市民小说上面。
本论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研究池莉的市民小说:一、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二、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及其反思;三、池莉市民小说独特性的成因;四、与其他作家的市民小说的比较。
论文第一章,论述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
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是由市民形象、市民故事、语言风格和武汉地域特色四个部分共同组成。
她的市民小说中的市民形象主要由武汉三镇的普通市民、面对社会转型变得无所适从的市民化的知识分子和由时代大潮造就的市民英雄组成;她的市民小说的语言风格主要由适应大众的语言风格和市民化的行文方式共同成就;武汉地域特色,本论文试从“九头鸟”性格、武汉俚语的大量运用和武汉的民俗风物三个方面来展现。
论文第二章,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及其反思。
池莉在市民小说中主要传达了“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存态度和“不谈爱情”的婚恋态度。
普通市民社会奉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存态度的原因是通过描写市民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矛盾和两代人生活观念的矛盾展现出来的。
“不谈爱情”的婚恋态度则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所揭示的生存境况,我们不难理解其原因。
在本章的第三部分,对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做出反思。
论文第三章,池莉市民小说的独特性成因。
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要受到时代因素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池莉的市民小说也不例外,也正是时代因素和自身因素形成了她的市民小说的独特性。
在探讨自身因素对池莉市民小说独特性的影响时,本论文试图从个人经历和女性意识两个方面讨论。
《万箭穿心》原著作品分析
生活是水,苦难作舟——《万箭穿心》原著作品分析一个作家,她的悲悯情怀,她对人性的理解,对弱者的同情,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思考都决定了她的作品方向。
方方是个善于思考的作家,她的小说体现了精神的独异性,在对平凡生活的描摹中探寻存在的意义,其中还包括了宿命的意味。
她笔下的人物总是具有野草般顽强的生命力,在苍凉的人世里浮沉,在不幸的命运前挣扎,在人生的悲剧里轮回,这使得她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基调,显得深沉而凝重。
《万箭穿心》是一个常见的关于女性命运的故事。
女主人公李宝莉就是很多“新写实”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之一,她虽然下岗了,但丈夫在国营大厂里正春风得意,被提拔为厂办主任。
小说的一开始就写她和好朋友万小景去看自己的新房,她陶醉在就要搬入新居的喜悦中。
在幸福的背后,危机正悄悄向她袭来……好的艺术作品总能给心灵以强大震撼。
这个故事给人的震撼是难以形容的,不是因为这个故事多么曲折动人,也不是这个故事的题材有多么新颖,而是它揭示了物质繁荣表象之下的现实危机,让人看到生活本身的残酷,看到人性在与生活搏斗时的扭曲和变异,小人物在底层恶劣环境下的挣扎与奋争的精神就变得尤为可贵。
小说用热气腾腾的细节,再现了一个小人物支离破碎、“万箭穿心”的现实生活。
在物质条件极大满足的今天,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母子之间本应温馨欢乐,和睦恬然,但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冷酷、自私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复杂。
《万箭穿心》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怨恨,人生在恨的因果间轮回。
一、爱恨纠缠的婚姻围城丈夫马学武在妻子李宝莉和万小景口中,是一个对妻子及其宠爱言听计从的好先生,而马学武的正式出场,却像是给李宝莉和读者所共同感受到的如高速汽车般飞驰的欢快情绪踩了一脚急刹车。
看完新房的当天,马学武对李宝莉的主动示好视而不见,和她发生激烈争吵。
此时的马学武完全像一个在妻子的淫威下被压抑了太久以至于最终爆发并疯狂反扑的丈夫的形象,几乎完全颠覆了读者起先的印象。
作为大专生的马学武爱上了小学毕业即开始卖菜赚钱的李宝莉,以为拥有了爱情的马学武接受并容忍了李宝莉的火爆脾气,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此为幸福。
浅析方方小说中底层市民的丑态人生——以《风景》《黑洞》《落日》为例
以《 风景》黑洞》 落 日》 《 《 为例
陈 莉 娟
( 州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徐 州 徐
211) 2 16
摘
要 :分析 方 方小 说原 生 态 的 创 作 方法 , 为 其 小 说 中 塑 造 了一 系 列 丑 陋 的都 市 小 市 民形 象 , 过 描 认 通
写他们粗俗 、 肮脏 的生 活布景来揭露他们病态 的灵魂和异化了的人性 ; 并从更 深层 次上揭示 了人性 自私冷漠 ,
通过 描写他 们粗 俗 、 脏 的生 活 布景 来 揭露 他 们 肮
在商 品化社会 中被 物 欲扭 曲 、 化 了的人 性 和 病 异 态 的灵魂 ; 并从更深 层次 上揭示 了人性 自私冷 漠 ,
人 间温情普 遍缺失 的悲剧 现实 。
一
明, 憧憬 着 未来 , 儒 的 二 哥 也走 向灭 亡 的不 归 温
解了 自五四以来 的对都市文 明褒扬 的立场和“ 文 革” 以来 “ 高大 全 ” 的英 雄 主义 情 结 。在 众 多五 四
作家 、 翼作 家的笔 下 , 哥 的父 亲兴许 会被 塑造 左 七 成一 个苦 大仇 深 的工 人 阶级 代 表 , 们无 一 例 外 他
地要对 “ 亲” 大 的阶级 斗 争 性 、 父 伟 革命 性 进 行 放
河南 棚子一 个 十三 平 方米 却 用最 原 生 态 的方 法 , 以 对 父亲 为代表 的这 种物质 和精 神极度 匮乏 的小市 民
的生存 状态进 行 了最 真实 的揭 露 , 为深 层 挖 掘他
们贫瘠 的精 神世 界和丑 陋 的人 性特 征做 了铺垫 。 在 另一 部小 说 《 洞》 , 者 向我们 展 示 了 黑 中 作 主人公 陆 建 桥 一 家 在 拆 迁 后 寄 居 姐 姐 篱 下 的窘
论池莉笔下的小市民形象
论池莉笔下的小市民形象池莉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其作品中常常出现小市民形象。
小市民是指那些生活在城市中,家境不富裕,生活不稳定的人们,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充满了迷茫、苦闷和焦虑。
在池莉的作品中,小市民形象被逼真地刻画了出来,许多人把她的作品当作了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窗口。
下面我将就池莉笔下的小市民形象进行一番描述。
在池莉的小说中,小市民形象通常是那些靠一技之长维持生计的人群。
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有些人连初中都没毕业。
由于抗拒刻板印象的束缚,他们常常尽力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但却总是被现实所镇压。
他们面对的机会和挑战总是很少,而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却很多。
然而,作为小市民,他们依然怀揣着充满希望的心态,奋力拼搏着。
池莉笔下的小市民大都是性格鲜明,特立独行的人物。
他们往往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有着不惧困难挑战的勇气,但又经常陷入迷茫和挣扎。
比方说,在《鲁滨逊之墓》中,主人公孙宁勇于背负责任,成全别人的幸福,但同时也承受了狐假虎威、茕茕孑立的苦痛。
在《雨季不再来》中,主人公苏童因为自己顽固的个性与世界格格不入,最终成为了众矢之的。
他们的成败往往不在于外界的因素,而在于内心的选择和决定。
他们不断地试图突破现有的生活局限和困境,寻找一种出路,一种改变。
在小市民的人物刻画上,池莉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揭示。
在《蒙田谈玄》中,她写道:“蒙田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是由其生活环境决定的。
”她通过作品揭示出来,小市民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环境因素影响,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力。
在《红高粱家族》中,主人公八妹不敢在意识上突破迷茫,把自己局限在某种宿命中。
在《大江大河》中,主人公小李批判了五十年代毛泽东时代中国大陆所处的封闭状态。
小市民的形象在她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对社会现实问题直面而不避让的写照。
总的来说,池莉的作品中流淌着对小市民的真挚关怀和深刻反思。
她写小市民,不是一味的赞美和歌颂,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悲哀和故事,而是更加细腻、深刻、真实地描绘出一个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新写实小说论
新写实小说论本文以方方、池莉、刘震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小说创作为例分析新写实小说的特点,新写实小说以生活流的形式,以强烈的平民意识关注着凡庸卑琐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展示出普通百姓的一幅幅灰色的人生风景,那些小人物以各自的方式挣扎着,他们的生存环境是那么的残酷,人生的愿望是那么的卑微。
新写实作家以一种零度叙述的方式冷静客观地观照小人物的生存,他们认同这种生存真相,并在庸常人生的凡俗生活中发现普通人对生活的坚忍。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生活流; 零度叙述八十年代末新写实小说涌上文坛,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
一方面作家厌倦了传统现实主义那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创作充满正面色彩和理想主义作品的手法,他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角度;另一方面,由于寻根派小说的远离现实和现代派小说的故弄玄虚,作家和作品正离读者越来越远,作家们为了找回失去的读者,必将寻找新的契入点去关注人生。
另外,在八十年代末那个价值趋与多元和混乱的时代,终极理想幻灭,个人生存问题开始凸现;在文学上,新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中心话语受到冲击,开始解体,其中一部分作家向民间话语逃逸,于是关注普通人生存的新写实小说出现了。
新写实小说一出现就因其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新写实小说被批评家所抓住的第一个特点也就是其展示了芸芸众生琐细而本真的凡俗生活。
新写实小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写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烦琐的生活,生活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命运的大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普通人在这种生活中翻滚、随波逐流,尴尬而无奈。
评论界一般认为方方的《风景》是新写实小说的发轫之作,《风景》就展示了一幅普通人灰色人生的风景,小说讲述了武汉市贫民区河南棚子中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的生存史,描述了一家人在困厄中挣扎和彼此间的殴斗,生存环境的恶劣和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在这里得到一一展示。
一家11口人挤在一间13平米的靠近铁路的房子里,火车每隔七分钟一趟,带着震耳欲聋的噪音。
生存困境下的人性抉择——以方方的《落日》为例
236张诗雨:生存困境下的人性抉择——以方方的《落日》为例一、狭小生活空间对生存的考验狭小的生活空间对人的生存有着很大的限制。
在《落日》这部作品中,狭小生活空间对生存的考验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物理生活空间上的狭小对丁太一家生活的压迫。
《落日》中写道:“丁如虎只有一间十二平方米的屋子,但他却拥有一个母亲和三个儿女。
”他们一大家子人只能挤在一间小屋子里生活。
后来女儿长大了,男男女女挤在一间屋子里不是很合适了,丁如虎就趁着休息日搭出了一间大约八平方米的披屋,在丁如虎的眼里,“它仿佛比一座宫殿更为辉煌”。
可见生活空间狭小所造成的生活困境。
其次,心理生活空间上的狭小对丁太一家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压迫。
之所以会形成狭小的心理生活空间,不仅仅是因为丁家内部成员之间彼此在心理上造成了压迫,也是因为邻居等外部因素对丁家人心理形成了压迫。
丁家内部成员之间的压迫又分为两种:一是家人和家人之间的博弈,一是家庭成员个体内心的博弈,导致在心理层面上,丁家人一家的生活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崩塌的可能性。
最后,生理生活空间的狭小对生存也造成了一定的考验。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生理上的需求是人生存的欲望,也是本能。
丁如虎因为妻子早早就去世了,一直有再找的打算,可是碍于生活现状只得罢休。
直到遇到了月菊,他看到了她的好,同时他的本能的欲望也被唤醒。
两个人在琴台约会,约会之后,“丁如虎说他一生都没有如此痛快过”。
可是,当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娶月菊的时候,他的生理生活空间就受到了压制。
正是物理生活空间、心理生活空间和生理生活空间的三重压迫和愈发狭小的压迫趋势,才使得生活空间对生存的考验加剧。
二、凡俗人生的反复拉扯潘凯雄在《集解剖师与书记员于一身——读方方长篇新作<落日>》中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话:“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此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了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只要写出实情,即于中国有益,是非曲直,昭然具在,揭其障蔽,便是公道耳”。
大学生毕业论文:池莉方方小说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
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大学生>。
池莉和方方作为新写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人物,都将笔触伸向平凡的现实生活,将文学舞台给予了平凡的底层人民,有普通工人、公务员、一般知识分子、家庭妇女等一系列小市民人物。
作家通过叙写平凡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展现现代人的某种人生困境,也反映作家对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悲剧是一个戏剧种类,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悲剧反映的是现实悲剧性。
”[1]在池莉和方方笔下,小市民的现实生活往往会遇到诸多不幸,她们的作品虽然称不上悲剧,但是带有明显的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是悲剧性现实的反应,也是对悲剧性现实的把握。
”[2]“悲剧意识源于对人生苦难的感受和思考,体现人的生存关怀,悲剧意识是最早的人类自觉。
”[3]然而池莉和方方对悲剧性现实的把握是有区别的。
在她们的作品中的悲剧性,大体可以划分为生存悲剧、爱情悲剧和家庭悲剧,在这些悲剧之中同时也表现了人性之悲。
本文就以池莉方方的几部主要代表作品分别比较作品中的三种悲剧,探讨其悲剧意识的区别,进而分析二者创作宗旨和价值立场的差异。
一、生存悲剧生存问题是人出生后所要面临的一个最基本问题,而往往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却成为许多人的毕生追求。
“为维持日常生活而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却偏偏做不到,这就是悲剧”。
[4]在池莉和方方的作品中,诸多作品均表现了生存悲剧。
池莉的成名作《烦恼人生》中,印家厚的处境便是一种生存悲剧。
作品中展现了印家厚一天的窘迫生活,他有诸多烦恼:居住空间、生活环境、夫妻矛盾、上班出行、儿子入托、故友恋情、师徒情感、工友陷害、物价见涨……一系列琐事充斥了印家厚整整一天的生活。
经过一天的“劳心劳力”,“他在灯晕里吐着烟论文发表,杂乱地回想着所有难办的事,想得坐卧不宁,头昏眼花,而他的躯体又这么沉,他拖不动它,翻不动它,它累散了骨架,真苦,他开始怜悯自己。
方方《风景》
2021,/3/11以及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义所在,
4
• 《风景》以一名死者的视角来诉说活人生 存的故事,记录了汉口铁路边一家住在河 南棚子里的棚屋平民的命运变迁。因为不 同的人生境遇,两代人选择了他们各自的 活法:父亲沿袭了祖父的活法,以力气大 拳头狠立身;二哥背叛了父亲的生存理念 ,以追求知识与爱为宗旨;七哥以婚姻为 筹码,把权力作为目标;五哥、六哥辞职 干起个体户,以金钱为目的。不同的人生 选择,构成不同的人生风景,寄予了作家 对现实与生存的思考。
望七哥,只有苏北佬来看望,苏北佬对七哥说:
Hale Waihona Puke 干那些能改变你命运的事,不要选择手段和方式
。苏北佬的一番深刻的教导下,七哥如灌顶般顿
悟,开始了自己的发迹之路。苏北老不择手段的
改变命运的“教导”更是促使他对理性价值观的
彻底幻灭。在我看来,苏北佬对于七哥就起了一
个启蒙的作用,他的存在开始了七哥的真正转折
点。苏北老不择手段的改变命运的“教导”更是
2021/3/11
6
• 以死者的角度来写这段故事,冷静地 旁观。“二十多年个幸福的岁月,我 享受到了无比无比多而热烈的亲情之 爱。”早夭的小八子,不用挨父亲的 揍,不用接受世俗的嘈杂。在这个家 庭里,只有死者是幸福的。
2021/3/11
7
小 说 女 性 及 形 象
2021/3/11
14
小 的。她够说 内够 。之 心够年她中 就得光天唯 开死景真一 始开,活一 死始她波个 亡,永,优 。七远但美
《风景》
——方方
简介
•
• 方方(1955—),原名 汪芳,籍贯江西彭泽,
•
1955年出生于南京,成长
于武汉,毕业于武汉大学
凡俗的人生 充盈的灵魂——浅析王新军的《最后一个穷人》
多 的三十年 生活变迁 史和 个人成长 史 。小说 中没有叱咤 风云的 英雄人
物.没有波澜 壮阔的史诗 画面.更没有紧 张激烈的矛盾冲 突和宏大的场
面与结构 .有的是农村 的日常生活与细 碎变化.老实木 讷的马三多为我
们诠释 了父 爱的无声和人性 的纯美 , 示了一个 “ 展 穷人 的生活信条和 人格魅 力,揭 示了伦理道德 和人问真情 的重要力量。
张 存学 、阎强 国 、史 生荣 、叶舟 、和 军 校等 备受 读者 关 注 的 “ 甘肃 八骏 ” 为文 学 界提 供 了新 的质 素和 美学 经验 。 尤其 是 2 O世纪 9 O年代 以来 。大 众文 化 日渐 崛起 ,并发 展壮 大 成为 与 来 自官方 的 主流 文化 和 来 自知 识 分 子 的精 英 文 化三 足 鼎 立 的重 要 文化 形态 , 随着 大众 文化 而 产生 的各 种思 想 和文 伴 化 也逐 渐渗 透 到 了社会 生活 的 各个 领域 。 身于 这样 的文 化 置
2 1 年 01
和 田师范 专科 学校 学报
Ji 0 1 3 卷 第三 期 u. 1 第 O 2
总第 7 期 l
凡俗 的人 生
充盈 的灵魂
浅析 王新军 的 《 后一个 穷人 》 最
杨艳伶
( 兰州大 学文学 院
[ 摘 要] 新军 王 坚持“ 心灵 知身 的 界、 细 声 用 感 边 世 用 小的
[ 关键词] 新军 最后 个穷 农 人 王 ; 一 人; 民: 性
在很 多人 眼 中 ,西部 是 原始 、落 后 以及 蛮荒 的代 名 词 , 地 处 西北 边 陲 的甘肃 则 是西 部 荒凉 景象 的集 大成 者 , 漫天 的 黄 沙 、荒凉 的隔 壁 、无 尽 的沙漠 、树木 稀 少的 山峦 、寒 荒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手 , 再 从 悲 剧 产 生 原 因这 一 角 度 把 凡 俗 人 生 的 悲 剧 分 为 生 存 的 悲 剧 、 复 杂 人 性 的 悲剧 、 婚 姻 爱 情
求分 成 生理 需求 、 安 全需 求 、 社交需求、 尊 重 需 求 和 自我 实 现需 求 五类 , 它们 依 次 由较 低 层 次 到 较 高 层
次 。一 般 来 说 , 这 五 种需 要 像 阶梯 一 样 , 从低到高。 低一 层 次 的需要 获 得 满 足 后 , 就 会 向高 一 层 次 的 需 要发 展 , , [ 1 1 2 o 3 我们 国家 建 国初 期 , 还是一穷二 白, 老 百姓 一 直受 着物 质 匮 乏 的 困 扰 , 大 部 分 人 们 的 衣食
系 列市 民题 材小 说 中也 不例 外 。方方 通过 对 主人
公 悲 剧性 的命 运 , 书写 人 生 的荒诞 、 虚无 、 尴尬、 悲惨 和 无奈 , 表 达对 人 文理 想 的 向往 与 建构 , 对社 会 人生
的批判 与 鞭挞 , 对 人性 冷漠 扭 曲的 剖析 与悲 悯 , 因而
悲 剧性 书 写成 为方 方表 达 的一 种写 作方 式 。
这种 思想 在《 风景 》 、 《 落 日》 、 《 黑洞》 等 中均有 体现 。 方方 的成 名作 《 风景》 以汉 口著 名 的贫 民区—— “ 河南 棚子 ” 为 背景 , 描绘 了一个 仅 占有 1 3平 方米 的 1 1口之 家 的生 存 状 貌 , 展示 了一种悲喜交融 、 令 人
石 艳 霞
( 华 中师 范 大学 文 学院 湖 北 武汉 : 4 3 0 0 7 9 ) 摘 要 方 方是新 写 实创 作 大军 中重要 的 一 员大将 , 她 笔下 的人 物形 象主要 有 两 大意 象群 落 : 一 是
城 市普 通 市 民 , 二是 城 市普 通知 识 分子 。 而方 方尤 其善 于以犀 利 的 眼 光 开掘 深 深 埋 藏在 凡 俗 人 生
深 思 的人 生 、 人 性“ 风景 ” 。在这样 极 端粗鄙 、 简陋 的 生 存环 境下 , 一家 1 1口人 自然 无 法 正 常居 住 , 大哥 为 了有 床 睡只 能常 年上 白班 , 而七 哥从 小犹 如 弃儿 ,
一
1 生存 的 悲剧
根 据 马斯 洛 的需 求 层次 理论 , “ 马斯 洛把 人 的需
直在 父母 床下 又潮 又 湿 的地上 睡觉 , “ 七 哥像 狗一
样 地活 着 ” [ 3 ] 8 。 , 悲剧 并不止于此 , 七 哥 从 小 动 辄 就
被 父亲 打 骂 , 被 母 亲 漠视 , 被 姐姐 欺 负 侮 辱 , 七 哥 就
在 这样 缺乏 温情 的家 庭 坏境 中 长大 , 如此 艰 辛 地 活 着, 七 哥 的内心 早 已 千疮 百 孑 L 、 冰冷 异 常 , 当然 家 里
一
得异 常艰 辛 。方 方 明 白, 生 存绝 对不 是单 纯 、 简单 和 表 面的 , 生存错 综 复 杂 , 环环相扣 , 实 在 是 一 个 大 谜
团 。“ 生 活是很 残 酷 的 , 不 是 你 想 怎 样 它 就 怎样 , 有 时甚 至可 以说 是有 一点 定 数 和宿命 的” 。 [ 2 ] 1 髓 方 方 的
吵架 , 儿 子如 虎 也开始 嫌 弃老 太 , 认 为她 拖 累 了 自己
作者简介 : 石艳霞( 1 9 9 0  ̄) , 女, 硕士生在读. E - ma i l : y u mi y u q i u t i a n @1 6 3 . t o m
第2 7 卷第1 期
2 0 1 5 年3 月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E n g i n e e in r gI n s t i t u t e
VO1 . 27NO. 1
MⅡc h2 0l 5
凡 俗 人 生 的悲剧
试 论 方 方 的市 民题 材 小说
悲剧 三类 。
关 键 词 方 方 ; 市 民题 材 小 说 ; 凡俗 人 生 ; 悲 剧
中图分 类号 : 1 0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3 5 2 4 ( 2 0 1 5 ) 0 1 — 0 0 6 7 — 0 5 方方 注 重关 注底 层普 通小 人 物 的生存 状态 和精
读 方 方 的小 说 , 会 看 到 生 活 的种 种 世 相 总是 缠
绕在 一起 , 错 综复 杂 , 让人 在纷 繁 的人 事关 系前 迷茫 且不 知所 措 , 看不 透事 情 的真 相 , 也 看不 透人 性 的本 质, 着实 在考 验着 人 的理性 判 断和 良知 , 也使 人 生存
住 行 等基 本 的生 理 需 求 尚得 不 到 满 足 , 更 别 提 更 高
层 次 的需 要 , 这 其 实 严 重影 响 了人 的发 展 。人 们 的 生活 面 貌便 呈现 出支 离 破碎 的 、 凄 惨万 千 的景 象 , 面 对 如 此残 酷 的生 存现 实 , 个人 的悲 剧无 可 避免 。
神面貌 , 她擅 长用 反 讽 的语 言 揭 露 凡 俗卑 琐平 庸 的
人生 , 在 简洁 明快 、 舒 畅 淋 漓 地叙 述 中表 达 对 社 会 、 人生 、 人性 、 生 活 的深 邃 思 考 。 因而 她 的小 说 主题 ,
小 说 的思 想 内容 , 小说 的命 运 观是 悲剧 性 的 , 即使在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0 5
的其他 家庭 成员 也 活得 异 常 艰 难 ; 《 落E l 》 中一 家 四
代 人居 住在 十几 平 方 米 的小 屋里 , 丁 老太 只能 与 孙
子 孙 媳 同居 一 室 , 而 孙 媳 因 为 居 住 问 题 总 是 与 老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