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多发性硬化须规范早期治疗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16f310fe240c844769eaeec1.png)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炎症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免疫介导性疾病。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MRI的影像学表现为CNS白质广泛髓鞘脱失并伴有少突胶质细胞坏变,也可伴有神经细胞及其轴索坏变。
MS病变具有时间多发和空间多发的特点。
MS的临床分型MS好发于青壮年,女性更多见,男女患病比率为1:1.5~1:2。
CNS各个部位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多样。
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
一、复发缓解型MS(RRMS)疾病表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每次发作后均基本恢复,不留或仅留下轻微后遗症。
80%~85%MS患者最初为本类型。
二、继发进展型MS(SPMS)约50%的RRMS患者在患病10~15年后疾病不再有复发缓解,呈缓慢进行性加重过程。
三、原发进展型MS(PPMS)病程大于1年,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无缓解复发过程。
约10%的MS患者表现为本类型。
四、进展复发型MS(PRMS)疾病最初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病程中偶尔出现较明显的复发及部分缓解过程,约5%的MS患者表现为本类型。
五、其他类型根据MS的发病及预后情况,有以下2种少见临床类型作为补充,其与前面国际通用临床病程分型存在一定交叉:1.良性型MS(benign MS):少部分MS患者在发病15年内几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残留症状及体征,日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影响。
目前对良性型无法做出早期预测。
2.恶性型MS(malignant MS):又名爆发型MS(fulminant MS)或Marburg变异型MS(Marburg variant MS),疾病呈爆发起病,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高峰,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死亡。
MS的诊断一、诊断原则首先,应以客观病史和临床体征为基本依据;其次,应充分结合辅助检查特别是MRI特点,寻找病变的时间多发及空间多发证据;再次,还需排除其他可能疾病。
“亚健康”人群需警惕多发性硬化症,不可忽视身体早期的危险信号
![“亚健康”人群需警惕多发性硬化症,不可忽视身体早期的危险信号](https://img.taocdn.com/s3/m/982872601eb91a37f1115c73.png)
“亚健康”人群需警惕多发性硬化症,不可忽视身体早期的危险信号
导读:当长期高负荷工作,熬夜、不规律生活,导致视力忽然模糊、易疲劳、肢体感觉麻木,或者长期有免疫系统疾病……这些类似“亚健康”的症状或许隐藏着危险性高、容易误诊的罕见疾病——多发性硬化症。
九生元新特药房药师提醒忙碌的年轻人,提高免疫系统机能,早确诊、早治疗,是治愈多发性硬化症的关键。
关注身体早期危险信号
如果中青年发现自己无理由地出现了视力下降、身体或面部有麻刺感等问题,且无法预测地反复发作,也需要警惕是否患了多发性硬化症,应尽快到神经科进行检查。
如果中青年发现自己无理由地出现了视力下降、身体或面部有麻刺感等问题,且无法预测地反复发作,也需要警惕是否患了多发性硬化症,应尽快到神经科进行检查。
据统计,有近50%多发性硬化患者在20年后将依靠轮椅生活,也有约50%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
目前,我国已确诊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大约在3万左右,但事实上还有很多潜在的患者并不清楚自己患的是多发性硬化症,例如很多人会因视力模糊而到眼科就诊,但却查不出有什么问题。
这是因为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特征不明显,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易误诊。
因此,患者往往要经历多次诊断,甚至多次转诊之后才会被送到神经科来进行检查。
神经科医生会结合病史、查体和一些重要辅助检查(如核磁共振、诱发电位、腰椎穿刺)的结果,最终确诊是否患了多发性硬化症。
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措施
大家平时应积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防止感染。
同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尽量少吃肝、肾、蛋黄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多食用高钙食物及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A、C的摄入;保持情绪稳定,劳逸结合,避免过凉或过热。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23662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a.png)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斑块形成。
由于M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与治疗存在诸多挑战。
近年来,随着MS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提高我国MS的诊疗水平,我们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制定了《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本共识旨在规范我国MS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随访管理,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诊疗建议。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与实施,提升我国MS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
本共识的内容涵盖了M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随访管理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MS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针对M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我们希望通过本共识的发布,能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MS诊疗参考,推动我国MS诊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MS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诊断方法的选择、治疗原则的制定、以及患者的长期管理等方面,以期为我国MS的诊疗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病变为特点。
其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较大,但多数患者具有以下典型症状。
肢体无力: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不对称的肢体无力,如下肢重于上肢,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
视觉障碍: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复视、眼球活动障碍等视神经炎的表现。
平衡失调:部分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等。
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348a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1.png)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康复训练: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复发和延缓病情进展
05
多发性硬化症的最新治疗方法
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 肢体麻木或无力 平衡障碍或行走困难
感觉异常或疼痛 疲劳或易疲劳 认知功能障碍或记忆力减退
诊断标准
症状:视力模糊、肢体麻木、平衡失调等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部或脊髓病 变
脑脊液检查:发现特异性抗体
神经传导速度测试:评估神经传导速度
基因检测:发现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的基 因突变
避免过度劳累和 精神压力,保持 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和 治疗疾病
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增强自信心 和自尊心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诊断标准:McDonald标准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神经系统疾 病进行鉴别
03
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原理 常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类型和特点 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免疫抑制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抗炎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的作用: 减轻炎症反应, 缓解症状
常用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非 甾体抗炎药等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 等,用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 功能
04
多发性硬化症的非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 运动和锻炼来增 强肌肉力量和耐 力
职业治疗:帮助 患者恢复日常生 活和工作能力
语言治疗:改善 患者的语言和沟 通能力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探讨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ade4d1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4.png)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失调和退化。
最初的症状通常是视力模糊、恶心和晕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症会逐渐加重,包括肌肉痉挛、失去平衡感、记忆力下降、甚至是瘫痪。
尽管该病目前没有根治药物,但已经开发出了多种药物进行症状控制和将复发和进展的风险降至最低。
治疗探讨第一线药物(MS的治疗分为一线和二线药物)是处方给予的干扰素(Interferon)及类似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自身免疫系统,阻止免疫细胞攻击中枢神经系统。
然而,这种类行的治疗并不能治愈MS。
在一个五年的研究中,使用第一线药物处理的患者到2015年时第二年相对减少了38%的复发。
最常见的干扰素药物还包括Copaxone,一种四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抵消自身免疫细胞反应。
目前已经成为MS治疗中的主力。
第二线药物如果MS患者无法对第一线药物做出1-2年的反应,则会转向第二线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较为强大,但其风险更高。
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第二线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和疾病进展的风险,但是这些药物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抑制免疫系统,增加社交难度和诱发心脏问题。
由于复发缓解风险提高,因此这些药物通常不会在MS诊断的早期使用。
以下是几种第二线药物的具体情况:1. Fingolimod是一种口服药物,用于适应症的MS患者。
该药物通过降低免疫细胞的运动抑制自身炎症反应。
2. Tysabri这种药物静脉注射,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目标治疗欧罗巴免疫毒素,防止其进入大脑!3.Lemtrada目前已经被紧急制服因为其在市场引起了疑虑。
针对MS患者的一种抗体疗法,通常应将该药物作为一种更为剧烈和持久的药物保留。
其他治疗方法最常见的补充MS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
通过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维生素D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状况。
另外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血管内球囊angioplasty。
多发性硬化症应该如何治疗?【健康必备常识】
![多发性硬化症应该如何治疗?【健康必备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370c5507fd5360cba1adbf6.png)
多发性硬化症应该如何治疗?
文章导读
\n
在我们大家了解疾病的时候必不可少的需要了解一些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
硬化症不知道大家对于这种疾病是否已经了解了,多发性硬化症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是
非常大的,所以在平时的时候了解一些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尤为重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
家讲解一下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复发期的治疗,目的快速控制疾病进展。
治疗手段主要依赖皮质激素,激素无效,可
以考虑血浆交换和免疫球蛋白。
缓解期的治疗,目的是防止病情复发。
依据临床医生的治疗经验而定,可以小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可以间断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现在临床有多种干扰素,可以使用,但是,价格较为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其他可以使用的还有那他珠单克隆抗体(FDA批准用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化疗药物米托蒽醌(FDA批准用与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进展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去年FDA批准新药芬戈莫得(用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还有环磷酰胺,
硫唑嘌令等。
使用这类药物治疗,应定期检查肝功、血象。
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对症(并发症的)治疗,针对患者的各种临床不适的治疗,以便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Dalfampridine缓释片,去年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行走不便的药物。
用于治疗肌肉痉挛的药物:巴氯芬、替扎尼定、氯硝西泮、地西泮、丹曲洛林等。
用于治疗疲劳的药物:金刚烷胺、莫达非尼等。
止痛药:阿士匹灵、对乙酰氨基芬、芬必得、抗癫痫药物。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f33ece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c.png)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神经髓鞘损伤和脱髓鞘,导致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本文将从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为病变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
最常见的表现是感觉障碍,包括麻木、刺痛、触觉异常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肌无力、运动协调障碍、平衡障碍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瘫痪、言语障碍等症状,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是因为其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然而,通过对症治疗和疾病进展的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减少复发次数,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多发性硬化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和糖皮质激素。
免疫调节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神经髓鞘损伤。
糖皮质激素则通过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然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免疫抑制等。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权衡利弊,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物理治疗也是多发性硬化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物理疗法可以通过热敷、冷敷、电疗等手段,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痉挛等症状。
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平衡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需要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心理支持也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应该得到的关注。
多发性硬化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总的来说,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治疗方案也应多方面综合考虑。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心理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神经病学专家推出最新多发硬化诊断标准
![神经病学专家推出最新多发硬化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ab36e819e8b8f67c1cb934.png)
神经病学专家推出最新多发硬化诊断标准一个国际神经病学专家小组日前更新了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指南,并强调核磁共振成像(MRI)在MS诊断中的作用。
这一指南于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神经病学年报》上。
前一部诊断指南被称作“McDonald标准”,于5年前制定,以当时的专家小组主席W. Ian McDonald教授命名,他来自伦敦神经病学研究院。
“我们希望并相信,这些修订使得早期诊断MS成为可能,并且准确度很高,”Chris H. Polman 博士,他来自阿姆斯特丹Free大学医学中心,是这次专家小组的主席。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迷一样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髓鞘丢失。
髓鞘是一种正常情况下包绕着神经纤维并使之与外界绝缘的物质,它可加速延神经纤维的电信号传导。
由于受累神经纤维的不同,患者的症状各异:从虚弱和倦怠到麻木、视力障碍,甚至情感和智力改变。
在一些患者中,MS经常迂回迁延,而有些患者稳定进展。
“初期进展性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的改变非常实用,”Robert P. Lisak博士说,他来自底特律Wayne State大学,是美国神经病学会公共信息委员会的主席。
“能早期并准确诊断多发硬化的能力对于治疗患者和临床研究均非常重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药物,如干扰素β和glatiramer acetate,如在疾病早期应用则效果最好。
上一届的McDonald标准首先将MRI作为神经病学的一种检测方法。
大脑图像将可帮助医生定位大脑和脊髓的损害部位“前些年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MRI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诊断工具,它不但可以帮助医生找出MS损害,而且可以排除其他的可能诊断,”Polman说。
新的标准总结说,仅需要进行2次而不是3次MRI检查就可以分辨疾病是否发生了进展。
多发性硬化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多发性硬化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e181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7.png)
多发性硬化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多发性硬化病是一种具有多样性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极易被误诊、漏诊或误认为其他疾病,临床症状如下。
1. 视力障碍51%的多发性硬化病患者初发病症是一侧或双侧视力下降或失明,即视神经炎。
视觉缺损的出现是因为视神经被炎症损伤或视神经周围的神经纤维受累引起。
2. 运动障碍很多多发性硬化病患者出现手脚无力、肌肉僵硬、运动控制不适、步态困难等症状。
这些运动障碍表现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肌无力、肌肉痉挛、震颤、失调、共济失调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感觉障碍多发性硬化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例如感觉麻木、刺痛、痛觉过敏等。
感觉障碍可能是因为脊髓或大脑皮层边缘区出现了病变。
4. 特征性红斑性肢端病变特征性红斑性肢端病变是多发性硬化病独具特色的表现。
该病变主要出现在四肢的末梢部位,通常表现为暴露部位出现的舞蹈蚊子咬痕状的皮疹。
这种病变是由于脊髓脑干上的部位发生了损伤。
治疗方法目前,多发性硬化病还没有真正的治愈方法。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药物的使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
1. 光子制剂多发性硬化病患者的获益非常显著,是治疗该病的一项重要药物。
这种制剂的治疗方式是在患者体内注射抗体。
抗体会在体内外周血中寻找分泌大量炎症细胞的部位,同时捕获这些细胞并加以消灭。
2. 免疫抑制剂许多多发性硬化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攻击神经髓鞘。
一些免疫抑制剂能够减少免疫系统的活性,有一定的疗效。
3. 神经营养剂神经营养剂包括维生素B12和叶酸等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结构和活力。
这些营养剂可以缓解多发性硬化病的症状。
4.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运动疗法、按摩和物理治疗等方式。
这些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肌肉僵硬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多发性硬化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确诊难度较大,治疗方法并不能真正治愈病情,但药物和物理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患者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早期治疗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早期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d3d1ae0e009581b6bd9eb80.png)
ed syndrome,CIS)是 MS的早 期 阶段 ,发 病 后 即
临 床 研 究 已 明确 干 扰 素 J3(interferon—J3,INF—
出现脑 或脊髓 MRI病灶 的 CIS患者多数 可发 展成 J3)、醋 酸格 拉泰 咪尔 (glatiramer acetate,GA)和那
MS,RRMS),多次 复发 后 出现 不可逆 性 功能 障碍 些消 退而另 一些逐 渐 累积起来 ,残 留的病 灶总容 积
进展则 成为继 发性进 展 型 MS(secondary progres— (病灶 负载 )在 MS病 程最 初 6~ 1O年 内 与扩 展 功
sive MS,SPMS),还有 约 1O 的患者 从 发病 初 即 能障 碍 状 况 量 表 评 分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收 稿 日期 :2007—03 12;修 订 日期 :2007 04—29 作者 简 介 :李 海 峰 (1972一),男 ,山 东 省 人 ,教 授 (主 任 医师 ),硕 士 生 导 师 ,主要 从 事神 经 免 疫 疾 病 和 神经 肌 肉疾 病 研 究 。通 讯 地 址 :青 岛 大 学
近 年来 MS研 究 进 展 改变 了人们 对 MS的传 阶段 ,即出现 病灶负 载与功 能 障碍 的分 离现 象 。故
统认 识 。2O年前 研究认 为 ,MS早期 的复 发缓解 与 目前倾 向于 将 MS分 成 早期 的炎症 反 应 阶段 和 晚
自身免 疫性炎症 反应 有关 ,发作 问期神经 功能基 本 期 的神 经变 性 阶段 _3]。MS的髓 鞘 再 生 障 碍 也 与
免 疫 调 节 剂 治 疗 有 助 于减 少复 发 和 延 缓 疾 病 进 展 。McDonald标 准 有 助 于 其 尽 早 诊 断 。 MS的 早 期 治 疗 需 要 个 体 化 ,并 明确 哪 些 患 者 可 得 益 于早 期 治疗 。
浅谈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浅谈多发性硬化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5bb138c02d276a200292e90.png)
视神经压迫或视 交叉 压迫症 ; 缺血性视神经病 ; 视神经星形细 胞瘤 ; L e b e r 遗 传性 视神经萎缩 ; 视 网膜病 ( 如 中心性浆液性视 网膜
病) ; 中毒性视神经病 ; 梅毒 ; 病毒感染后 ; 结节病 。
2 . 2 脑 干病 变
预定 的疗效 为止 。若 出现副作用 且不能耐 受应停止加量 , 如果 最 大剂量仍然无效 , 该药应慢慢撤掉 , 不能 突然停用 以免 出现撤药性
3 . 1 复发的治疗 皮质类 固醇 : 对尽 快地缓解 急性 期和疾病 的复发 以及解除视
1 临床 特征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年龄在 1 5~5 0岁 , 发病 高峰在 3 0岁左右 , l 0岁 以下和 5 0岁 以上的人群极少 发生。本病几乎 可累及中枢神
神经炎 的疼 痛均有益 , 但对残疾 无效 。偶 尔对 个别慢性 进行性痉 挛的患者有益 , 但长期使用本药无效 , 同时又增加副作用的痛苦。
和体 征无其他可能 的解释 。如 出现视力模糊 、 肢体麻木等 , 但 没有
确 切 的体 征 , 若 只有一个部位 的神经损 害 , 则 在第一次 发病时 , 不 能做出确定诊 断。大约 1 5 % 的患者表现呈进行 性加重 , 病变 部位 以脊髓 为常见 , 往往诊断在尸检后才能被确定 。
0 引言
多 发性硬化是 中枢神经 系统脱髓 鞘疾病 , 以复发 与缓 解交替 为特征 , 早期损害是 以小静脉 为中心 直径 几毫米的水肿 , 伴有浆细 胞、 淋 巴细胞 、 巨噬 细胞浸 润 , 髓 鞘破 坏 , 出现神 经传 导变 慢或 阻
பைடு நூலகம்
3 治疗精 要
多发性硬化 的治疗是综合性 的 , 该病 尚无特殊疗法 , 也不 能痊 愈, 但 可对 症治疗 , 并发症 的预防和对慢性残疾 患者 以及 他们 的家
【课题申报】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课题申报】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7ada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0.png)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展性疾病,常表现为脱髓鞘、神经炎性病变,病程不可逆转。
全球范围内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50万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中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3万例。
由于多发性硬化症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多样化,对其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影像学检查、遗传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发展,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
然而,尚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例如:早期诊断准确率低、治疗措施缺乏个体化、疗效不达预期等。
基于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多发性硬化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1)建立早期诊断多发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2)评估常用药物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3)探索多种治疗方法的个体化应用策略。
2. 研究内容(1)采集多发性硬化症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表现与诊断的关联;(2)评估常用免疫治疗药物在多发性硬化症早期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3)分析体外实验结果,筛选临床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物标志物;(4)开展多发性硬化症的个体化治疗研究,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方法(1)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一定数量的多发性硬化症早期患者资料,并与相应的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早期诊断的特征;(2)前瞻性临床研究:招募一定数量的早期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随机分组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疗效与安全性;(3)实验室体外实验:使用多种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多发性硬化症的作用机制;(4)临床观察:在多发性硬化症早期患者中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并根据观察结果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神经内科多发性硬化患者诊治规范
![神经内科多发性硬化患者诊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4c66a1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6e.png)
神经内科多发性硬化患者诊治规范一、定义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取决于CNS硬化斑块的部位。
具有反复发作(时间上多发性)和多部位受累(空间上多发性)的临床特点,疾病晚期往往造成患者残疾,影响生活质量。
二、流行病学MS的发病率、患病率与地区的纬度有关。
纬度越大MS 发病率越高。
MS患病率高的地区是北欧、中欧、前苏联欧洲部分的中西部、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低发病区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阿拉斯加、墨西哥、南美洲北部的加勒比海地区。
苏格兰北部、雪特兰岛及奥克尼群岛的患病率高达100/10万~300/10万人,是迄今为止患病率最高的地区。
我国是MS的低发区,遗憾的是尚无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
从笔者收治的患者分布来看,主要来自于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等地区。
人种不同对发病亦有一定影响。
北美及欧洲的高加索人MS的患病率高于非洲黑种人及亚洲人。
尽管MS在有色人种中患病率低,但在世界各地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即高纬度地区其患病率高,低纬度患病率低。
人种不仅影响MS易感性,而且也影响MS的表现形式包括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程及预后。
在日本及中国,MS患者常有视神经及脊髓的严重受累,而小脑受累少见。
CSF中IgG指数升高及出现寡克隆区带者较少见。
头部MRI多数正常。
MS的发病年龄通常在15~50岁,2/3的患者发病年龄为20~40岁。
一般女性多见,女:男=2:1。
移民能改变MS的危险性,移民者MS患病率与其所移居地相同。
易感个体在早期(通常小于15岁)由MS高发病区移居到低发区其患MS的危险性随之降低,在此时间后从高发区移居到低发区并不影响患MS的危险性。
MS的发病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MS在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单卵双胞胎的患MS概率是双卵双胞胎的6~10倍;MS与某些HLA基因型相关联。
三、病理基本病理改变为髓鞘脱失及炎性细胞浸润。
采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免疫组化技术分析,MS病灶早期即有轴索的明显损害,其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此关系更密切,因此目前日益受到重视。
2023多发性硬化规范化评估专家建议
![2023多发性硬化规范化评估专家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1aebd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5.png)
2023多发性硬化规范化评估专家建议多发性硬化(MS )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疾病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极大,其治疗强调〃个体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在中国获批,亟需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MS 评估规范,以满足MS 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决策的需要。
泛长三角MS 诊疗协作组专家就此反复讨论,认为MS 的评估是结构化的,应包括:病史和近况采集、神经功能评估、磁共振成像评估、眼科评估和实验室评估,并应遵循事先设定的规范和一定的时间间隔纵向推进。
快来一起学习吧推荐意见1协作组专家认为,MS 的评估是结构化的(图1),包括:病史和近况采集、神经功能评估、磁共振成像(MRI )评估、眼科评估和实验室评估。
磁共振成像评估MRIassessment病史区近况 Diseasehistoryand recentconditions神经功能评估 Neuro-Status assessment图IMS 的结构化评估实验室评伸1aboratoria1a ssessment眼科邛住 Ophthaimic assessment病史和近况推荐意见2询问首诊患者起病方式(急性起病,还是隐袭起病缓慢加重)、历次发作部位和过程、发作诱因、发作恢复情况、残疾进展的标志性事件(如拄拐、坐轮椅)的时间节点、治疗经过、肿瘤史、其他系统疾病病史、家族史、婚育史和妊娠计划,等。
询问复诊患者自上次就诊以来的症状变化、治疗情况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等。
神经功能评估用于MS神经功能评估的量表很多。
最为重要和广泛使用的是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九孔柱测试(9-HPT)、25英尺步行时间(T25-FW)、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DMT)、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o推荐意见3MS诊断时及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基线EDSS、9-HPT、T25-FW、SDMT x MoCA x MMSE评估,并在治疗后3~6个月重新评估以重新设定基线,对于治疗稳定的患者每6~12个月评估1次。
多发性硬化:早期预测与合理治疗
![多发性硬化:早期预测与合理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94871db6294dd88d0d26bc9.png)
多发性硬化:早期预测与合理治疗……多发性硬化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
该病可引起视神经、脊髓和脑内神经组织的散在多处的脱髓鞘硬化斑,出现视力障碍、眼球胀痛、肢体肌力减弱、行走不稳、吞咽困难等症状。
少数患者首次发作后经过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
多数患者症状缓解,但容易复发。
不少患者在多次复发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造成残疾。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只能控制急性复发,目前在缓解期和进展期采用干扰素疗法疗效较好,可以阻止病情进展。
但是当患者已经有两次发作且已经符合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时,就已经存在部分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近年来,已经发现多发性硬化在首次脱髓鞘发作(单纯视神经炎、脑干和小脑炎症以及脊髓炎)时,为数相当的患者就存在多发性硬化样改变,且随访发现超过半数的患者将在未来5~10年发展成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因此将首次脱髓鞘发作视作多发性硬化的早期阶段。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首次脱髓鞘发作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治疗能否延缓多发性硬化的发生?首次脱髓鞘发作是多发性硬化的早期阶段吗采用磁共振技术发现72%~97%首次发作的脱髓鞘患者有脑内病灶。
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发现这些患者已经存在病灶处的轴索损害,而轴索损害是不可逆性的,是造成多发性硬化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
这时在普通磁共振上还发现不了轴索损害的证据。
而已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即使在早期还没有明显的功能缺损时,也可以发现弥漫性轴索损害的证据。
多发性硬化患者具有的脊髓和脑萎缩在首次脱髓鞘患者身上也已经存在。
以上事实提示,尽管病变程度较轻,但多发性硬化早期就有轴索功能损害等不可逆病变,随着病程延长,这些损害将逐渐加重。
多发性硬化可以早期预测采用磁共振技术,发现脑内T2加权相病灶的数目和多次检查时出现的新病灶数目,有预测首次脱髓鞘发作是否会发展成多发性硬化的价值。
已经有学者拟订了磁共振诊断标准用于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脑脊液的寡克隆区带检查也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多发性硬化不可怕 可控可治
![多发性硬化不可怕 可控可治](https://img.taocdn.com/s3/m/a235eb07f111f18583d05ab8.png)
多发性硬化不可怕可控可治*导读:今天是第5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于上午召开2013年多发性硬化病友会。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组主任委员,中山三院神经科胡学强教授表示,多发性硬化并非绝症,而是可控可治的,呼吁社会多关注多发性硬化,形成正确认识,建议患友积极生活,规范治疗。
2009年5月27日,多发性硬化国际联盟发起了世界首个多发性硬化日。
为在全球范围内唤起对此严重疾病及其治疗的重视,该组织倡议从2009年起每年5月最后一周星期三为世界多发性硬化日。
旨在引起全球对于这一疾病的关注,呼吁社会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这一群体的援助和关爱,使更多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得到帮助。
今天是第5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于上午召开2013年多发性硬化病友会,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组主任委员,中山三院神经科胡学强教授为首的神经科医师们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治进展、护理等进行了讲解,并现场为各位患者解答疑难问题。
*专家介绍:胡学强教授、主任医师,著名神经病学专家。
现任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主编,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在脱髓鞘病、肝豆状核变性、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方面有丰富经验。
*多发性硬化青睐青壮年提到多发性硬化,许多人都感觉非常陌生。
胡学强教授表示,多发性硬化是青壮年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相关性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中的多发是说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都存在着病灶,硬化则是指当保护中枢神经的髓鞘膜受到攻击后受损形成的疤痕。
胡学强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如果神经纤维是一根电线,那么髓鞘就是电线皮,神经轴索就是里面的铜线,多发性硬化累及的部分就是包在电线外起绝缘作用的电线皮,一旦电线皮发生了损坏,那么整个电路的工作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据介绍,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基本都是20-40岁的青壮年,尤其好发于女性,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的女性和男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2:1。
多发性硬化的四点常识
![多发性硬化的四点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097001d2af90242a895e5cf.png)
多发性硬化的四点常识……1、多发性硬化的预后如何?解答:多发性硬化一般不危及生命,除非病变位于延髓或高颈段脊髓,影响呼吸功能。
大多数患者通过适当治疗,可完全或部分恢复,但反复发作可导致肢体残疾,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
部分患者因为脑部病变的因素以及精神压力而出现抑郁症,严重者可导致自杀。
2、影响多发性硬化预后的因素有哪些?解答:多发性硬化的预后取决于药物治疗是否及时,是否给予康复治疗,以及多发性硬化的分型。
一般良性型复发次数少,病情完全或基本缓解,病程可在10年以上,而神经功能状态仍然正常或轻残。
缓解复发型的特点是反复发作,部分或大部分缓解,缓解期可达数月,病情进展缓慢。
一般发病的第一年复发的可能性最大。
继发进展型及原发进展型病情缓慢进展,致残率高。
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期主张早治疗,一般用激素冲击治疗。
随后缓解期间应及时加以治疗,比如注射β-干扰素,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治疗越早,恢复越好,特别是视力下降,治疗不及时视力恢复不好。
3、多发性硬化是绝症吗?解答:多发性硬化不像肿瘤一样恐怖。
目前已经有许多药物可以改变并减慢多发性硬化的病程,比如β-干扰素,而且有许多新技术及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与医学的飞速发展,大多数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可以完全正常或接近完全正常地生活一辈子。
因此我们对于最终战胜多发性硬化充满信心。
4、怎样与多发性硬化相处?解答:* 寻找更多的患友,营造好的环境,可以让你相互学习新方法面对病症;* 考虑接受咨询疏导,以便有效抒发对疾病及其生活影响的感受;* 写疾病日记,记录你的体验、症状和感受。
既可抒发感情,也帮助医生掌握你的进展;。
科学认识多发性硬化 特邀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星虎教授
![科学认识多发性硬化 特邀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星虎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cbfcf1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0.png)
科学认识多发性硬化特邀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星虎教授杰然【摘要】有一种疾病,也许你从未听闻,但是当它真实地降临在你的生活中时,你所面临的将会是无休止的检查和治疗,你会逐渐丧失对于四肢的掌控能力或者视线逐渐模糊,直至失去最后一线光明,而每当你以为自己已经痊愈的时候,它很可能卷土重来,击垮你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这就是多发性硬化。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科学认识;科主任;神经;专家;心理防线【作者】杰然【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51特邀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星虎教授有一种疾病,也许你从未听闻,但是当它真实地降临在你的生活中时,你所面临的将会是无休止的检查和治疗,你会逐渐丧失对于四肢的掌控能力或者视线逐渐模糊,直至失去最后一线光明,而每当你以为自己已经痊愈的时候,它很可能卷土重来,击垮你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这就是多发性硬化。
从疾病的研究结果来看,这种疾病具有自己独特的发病特点和地域分布,中国属于低发病区,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每年的发病人数仍居高不下。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更好地防治与疏导病患就诊,为此,我们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张星虎教授,为我们介绍“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健康大视野》:张教授,您好!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神经内科神经感染与神经免疫专业的临床及研究,擅长多种神经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今天我们向您请教的是多发性硬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多发性硬化?张星虎教授: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容易导致患者残疾。
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高(尽管尚缺乏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因此在国内仍不为一般医师所熟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提醒多发性硬化须规范早期治疗
据了解,多发性硬化症(MS)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具有两个发病高峰:21——25岁以及41——45岁,女性大约是男性患者的1.5——2倍。
相关研究表示,该病虽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具有遗传易感性,亲属中有MS患者的发生,该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目前,MS在我国尚无准确的发病情况数据。
据推测,我国约有6万名多发性硬化和其谱系疾病患者。
专家介绍,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是易被误诊的神经科疾病。
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视力急剧下降、复视甚至失明、运动异常等。
但与其他神经科疾病最大区别,MS表现为临床症状反复即“复发——缓解”,而大多逐步加重最终导致残废、失明,甚至死亡。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心理损伤在MS病程中占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认知功能损害。
MS患者中认知功能损害者可占43%——70%,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在疾病的早期和晚期均有可能出现。
最常见的症状为信息处理速度、效率,记忆力,注意力,执
行能力及视觉感知能力下降等。
二是焦虑抑郁状态。
MS患者发生焦虑症,如惊恐障碍、广泛焦虑障碍及强迫性障碍等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抑郁状态可表现为处理问题能力下降、不确定感、无助感、压力感、社会关系不好以及娱乐活动减少等多种方面。
三是其他神经心理异常表现。
MS患者中双相情感障碍是正常人群的两倍。
虽然当前医学上尚不能彻底治愈多发性硬化症。
但随着生物医学的研究深入,专家认为,规范的早期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目前,此类疾病的治疗一般分为:1.急性期治疗,大剂量激素短期冲击是国内外学者最为推崇的,激素并不能延缓残疾进展。
在疾病缓解期不推荐长期服用。
2.缓解期治疗,国内最为通用的药物是β-干扰素。
3.并发症和残障管理。
最后,专家提醒患者和家属坚定治疗信心,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