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配套检测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9整体攻略 学案一经历 任何人的个性禀赋、思想观念、志趣追求都必然会受到所处的 特定时代与成长环境等的影响。阅读传记作品,应联系传主生活的 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通过梳理传主生平经历的基本事实,准确把 握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综合了解传主的为人,客观公允地评 价传主的思想、品格与功过。 2.关注典型事迹 传主一生的经历很多,但是最能凸显传主品格修养与情感志趣的 是传主经历过的重大事件。作者通常会选取典型事件来刻画传主 的形象。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着力刻画传主的言行细节,鲜活地 再现传主神态、心理,塑造出传主丰满的形象。
-7整体攻略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二、传记描写传主的常用手法 传记往往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人物传记一般要介绍传主的人生经历,叙述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作品 既可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做纵向的叙述,也可抓住传主的个性特征和历 史功绩做横向的叙述。人物传记以刻画人物特征为中心,对典型人物 的刻画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传记末尾一般总述传主的功绩 成败,也可以在叙述人生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和抒情。 人物传记对传主的描写,常采用如下方法: (1)对传主的肖像进行描写。传主的肖像主要指传主的外貌,包括 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肖像描写可以是静态的描摹,也可以是 动态的。 (2)对传主的语言进行描写。传主的语言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能表 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8整体攻略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3)对传主的行动进行描写。传主的行动要符合传主性格发展的 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展示传主的性格和心 理活动。 (4)对传主的心理进行描写。传主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 写就是要充分表现传主内心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等。 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有内心独白、回忆联想等。 (5)对传主的活动环境进行描写。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 中,传主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传主的 性格极为有用。 (6)通过细节或从侧面进行描写。根据传主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 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 格更加鲜明。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又叫间 接描写。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传记 含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 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传记 含答案

专题入门传记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传记的种类很多.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从表达方式看,传记分为以记叙为主的“叙传”和叙述结合评论的“评传”.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无论哪一类传记,都是通过运用文学化手法来真实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这也就是说传记必须具有选材的真实性、行文的文学性和人物的时代性.传记的这三种文体特点决定了传记高考的考点,二者具体关系表解如下:新课标全国卷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近几年来一直以人物传记为主,从选材到命题设置,都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1)人物特点鲜明.从人物传记涉及的人物来看,主要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有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家、探索求新的科学家、为国为民的政治家、骁勇善战的军事家等,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传主是文学家陈忠实,全国卷Ⅱ《吴文俊的数学世界》的传主是数学家吴文俊,全国卷Ⅲ《一代通儒顾炎武》的传主是思想家顾炎武,2015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有文学家朱东润、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这些人物有思想,有品德,有成就,值得学习,能够引导考生积极向上.(2)材料选择突出时代性.从2016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材料侧重选择近现代以及当代人物,突出所选材料的时代性和及时性.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选择的是当时过世不久的文学家陈忠实,全国卷Ⅱ选择的是当代数学家吴文俊.(3)结构基本固定.材料由传记文本和相关链接两部分组成,相关链接一般为2~3个,突出人物的时代延续性和影响力,帮助考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4)命题稳中有变.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新增了两个考点,分别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是一个新的动向,考生应在高考备考中加以重视.从命题方向来看,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设题:①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理解和筛选;②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③对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④对传记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⑤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5)题型大幅调整:题型由原来的“1客观(5选2)+3主观”调整为“2客观(5选2与4选1)+1主观”.——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传记的文体特点决定了传记文本的高考考点,我们在阅读传记文本时也要遵循文体特点,也就是解决“写什么人”“怎样写人”“为什么写人”的问题.因此,可以运用“3步5字法”来阅读文本:第一步,写什么人.在阅读时,把握写了什么人,写了这个人的哪些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三个字“标”“筛”“寻”.就是标记出与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相关语句.就是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献”“行为”“经验”等.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第二步,怎样写人.就是在阅读时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写人的.传记的各种手法,我们在开始阅读时不可能全部想明白(也不要全部明白),因此,就需要“品”关键.就是找出刻画传主的细节并品味其作用.因为传记文本一般都注重通过典型细节的刻画来展现传主性格或形象.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的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就是作者写这篇传记的意图(目的)是什么.这需要“思”.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思考作者传达了传主怎样的思想、性格、观点等,这需要结合传主的事迹思考;二是思考传记中的评论性语句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三是思考除了传主之外的人物作用及相关链接内容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高效读文]第一步:写什么人请在文中用横线标记出陈忠实人生经历的时间性语句.根据文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以概括传主陈忠实写作的关键阶段.1965年发表散文《夜过流沙沟》,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1979年发表小说《信任》,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1982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赢得“小柳青”的名声,是其由业余作家到专业作家的转折→1985年,陈忠实的作品特色与个人风格形成→1992年创作了《白鹿原》,确定了其在文坛上的地位.通过“标”“筛”,筛选出这些事件之后,就能很快地解答[精准答题]中第1题的各个选项.“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是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参考答案:①西装事件的联想;②泰国之行的触动;③“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的影响.这些因素其实就是当时陈忠实所处的写作的社会环境.正因为这些因素,陈忠实才想着超越原来的自己,实现了文学创作上的突破,创造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白鹿原》.通过“寻”这个环节,利于解答[精准答题]中的第3题.第二步:怎样写人请找出第三自然段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细节)“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作用)这一细节是为了表现传主陈忠实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实现精神的脱离;也是陈忠实开始摆脱桎梏,走上更广阔创作天地的象征,这也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请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文章为什么要详写1985年的陈忠实?参考答案:因为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陈忠实在这一年认识到要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这也说明陈忠实是一个善于思考生活、提升自己的人,敢于超越自己的人;正因如此,他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句子”.详写1985年的陈忠实是为了表达主旨的需要.(2)链接①②各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链接①是为了说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陈忠实由此确立了在文学中的地位,是为了表现人要有不断的进取精神的写作意图.链接②是为了说明陈忠实对文学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是他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也是本文要展现的主旨.通过“思”这个环节,思考了(1)(2)两个问题,文章的主旨也好理解了,[精准答题]中的第2、3两个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精准答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B.小说集《乡村》的出版,为他赢得了“小柳青”的名声,这也使得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C.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D.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解析:选D D项,“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分析错误,陈忠实的文学生涯经历了好多曲折和磨难,这从他不断寻找和剥离的经历中可以看出.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解析:“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是一个领起下文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答案可在第三段至第五段中概括.注意围绕“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进行简要概括.参考答案: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3.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答:解析:结合全文,可以从陈忠实身上看出,“剥离”和“寻找”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剥离”和“寻找”贯穿于陈忠实的整个文学创作之路.先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依次概括出答案.参考答案:“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②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③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题型突破(一)传记“写什么人”类题目的3大题型(对应学生用书P159) 传记是以写人为主的一种文体,因此围绕“写什么人”来命题是必然的,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型,这方面体现在传记这一文体中有三大题型:“概括分析传主事迹”“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分析传主做出贡献、成就的原因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型一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写什么人”很明显是用哪些事迹来表现传主.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对表现人物个性、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看看写了哪些有关传主的事迹,再进行概括归纳.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手脑并用,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例一] (201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 ,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满分解构]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把题干“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变换一下问法“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做了哪些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事”,就会更明确地确定本题为“概括分析传主事迹”题.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在“找出”“画出”“标出”相关语句后,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工作变化,再根据题干界定的“国家需要时”“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角度,寻找原文相关对应区域.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③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题型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必考点.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应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概括分析传主形象“6角度”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2.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概括性格或形象.3.从文章中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4.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形象(性格).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5.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性格.总之,“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6.从“相关链接”和文本的关系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近年来全国卷考查的传记往往在文末附有“相关链接”,这些“相关链接”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对正文的必要补充,更是解题时不能忽视的文字.那么“相关链接”往往链接哪些内容呢?从高考命题以及高考模拟试题来看,主要包括:传主本人的言论、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传主另外事迹的介绍、传记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的介绍以及相关背景等等.这些链接的内容往往隐含着传主的形象特点,对于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因此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一般采用“形象+例证分析”分点作答形式.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例二](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9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Ⅱ 传记

2019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Ⅱ 传记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描写活动环境,表现传主的性格。传主的个性形成 环境描写 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有利于表现传主的 性格 细节描写 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生动地 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
3.侧面表现传主的手法——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 ——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 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类型 引用诗词 引用故事 作 用
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


描写传主的肖像(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表现 传主的精神品格 描写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 和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描写符合生活实际,符合性格发展的逻辑,具体的、 富有特征的行动,显示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描写心理活动,揭示传主的喜、怒、哀、乐、爱慕、 思念、苦闷、怨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
高 考 总 复 习
人教语文
Ⅱ.传记 传记阅读“3 步 5 字法”
传记的文体特点决定了传记文本的高考考点,我们在阅读传记 文 本 时 也 要遵 循 文 体 特点 , 也 就 是解 决 “ 写 什么 人 ”“ 怎 样 写 人”“为什么写人”的问题。因此,可以运用“3 步 5 字法”来阅读 文本:
第一步,写什么人。在阅读时,把握写了什么人,写了这个人 的哪些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三个字“标”“筛”“寻”。 就是标记出与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相关语句。 就是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 献”“行为”“经验”等。
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 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 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 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 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第二步,怎样写人。就是在阅读时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写 人的。传记的各种手法,我们在开始阅读时不可能全部想明白 (也不 要全部明白),因此,就需要“品”关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2 传记阅读不分版本专题二传记阅读传记属于写人记事文本,类似于小说文本,有专家认为传记就是“真实的小说〞,因此本专题重点突破传记不同于小说的地方。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根底上,依据文体特点,从明事、知人、辨法、察情以及选择题等五个方面突破,至于“语句赏析〞和“句段作用〞两个考点同小说的“理解赏析语句〞与“分析情节作用〞类似,不再涉及。

每一考点在突破时都紧扣传记文本特征,采用“试一试〞——“讲一讲〞——“考点对点练〞的顺序进行,这样通过“试一试〞,明确高考或典题怎么考,“讲一讲〞掌握解题技巧;“考点对点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年份及题目题号、题干、分值题型题型题号、题干、分值年份及题目XXXX·高考全国卷甲《吴文俊的数学世界》(1)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XXXX·高考全国卷乙《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传主的奉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概括传主事迹题(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XXXX·高考全国卷甲《吴文俊的数学世界》(3)对我国的数学根底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概括传主事迹题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题(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XXXX·高考全国卷乙《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概括传主事迹题(4)陈忠实的“剥离〞和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

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ppt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ppt

•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 思
• (1)分析语言特色主要是指人物传记本身所使 用语言的特点与风格,不能跟其中的人物语 言混为一谈。一般包括对语言特点(如语言的 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或高度概括等)的分 析以及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的把握。分析语言特 点,既要感知文本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 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语句的遣词造句 的技巧和效果。
3
• 传记的分类:①从叙述的人称看,传记可分 为自传和他传;②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 记以记叙为主,有的是记叙和议论各半的 “评传”;③从创作方法上看,分为历史性 传记和传记文学。
4
•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
阅读的基础,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 个基础之上。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信息, 是实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15
•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 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 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 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 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 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16
•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 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 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 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 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 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 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 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 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 得意之笔。
8
• (2)把握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 思路。了解写作思路,对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物传记结构的把握, 除了按照传统文章的切割层次、分段概述外, 还要结合整篇文章记述或评述的人物或事件 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来进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2)

合作探究课时
课外读记
习题课 2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高三语文
结构章法中的铺垫、过渡、呼应、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深 化主旨等都同小说类似,所以此处不再详述。由于传记的文体特 征,我们需要格外注意其他人物对传主的映衬、细节描写、选材 组材等方面。
合作探究课时
课外读记
习题课 3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高三语文
合作探究课时
课外读记
习题课 10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高三语文
一多从来没有忽略发掘新诗的年轻作者。在青大的国文系 里,他最欣赏臧克家,臧克家写诗是相当老练的。还有他从前的 学生陈梦家也是他所器重的。陈梦家是一个很有才气却不修边幅 的青年诗人,一多约他到国文系做助教,两个人颇为相得。
合作探究课时
课外读记
合作探究课时
课外读记
习题课 12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高三语文
一多在青岛住了两年,在学潮爆发之后不愉快地离去,在北 平任教于清华大学。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题目:文章第四段画线句子描写了闻一多先生送眷回乡后的 生活情形,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课 11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高三语文
青岛附近的名胜只有崂山,可是崂山好像没有什么古迹,尽 管群峰陡峭,乱石穿空,却没有什么流风遗韵。我和一多曾数度 往游,在瀑布前流连忘返。一多说风景虽美,却不能令人发思古 之幽情,可见他浪迹于山水之间尚不能忘情于人事。我指点山上 的岩石,像斧劈一般,我说那就是千千万万年前大自然亲手创造 的作品,还算不得是“古迹”么?一多不以为然。后来我们到济 南参加山东省留学生考试委员会的会议,事毕游大明湖,一多在 历下亭看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依稀想见杜少 陵、李北海的游迹,这才欣然色喜。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专题.doc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专题.doc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专题)一、人物传记基础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

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1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2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叙事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3.作者态度?(是褒,还是贬?作者是怎样评价的?)4.写作或语言特点?三、传记常见题型题型1:鉴赏分析形象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实用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共26张PPT)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实用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共26张PPT)

3.其他人物对传主的映衬作用:这些人物虽
(二)分析传记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1.细节在传记中的作用:使传主全面完整,立体化;




让传主的形象真实可信;符合读者的心理需要。 2.选材组材技巧: 传记选材的特点:(1)真实(2)典型(3)材料可以是重 大的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小事。 组材的特点:(1)从时序角度思考(2)从详略方面 思考 3.语言:朴实自然、文采斐然、自然亲切、幽默调侃。
句、职位和工作的语句、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不同工作中做了什么事。 (2)概括传主形象的方法:事迹言行、作者对传主议 论性描述、引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细节描写、传主 与各方面的关系(时代、社会、家庭背景、关系网中 的传主)。
2.评价传主:
(1)从对传主的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
高三一轮传记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纲解读。 2.了解传记文本的考点概要。 3.真题演练,总结传记阅读的整体性要求和答题思路
方法。 4.当堂训练,对所总结的方法进行及时的反馈。
【学习重难点】
感受真题演练,总结传记阅读的整体性要求和答题的
思路方法。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纲解读: 2015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试
将军赋采薇传记
【答案】AD 试题分析:B“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要子儿女日后
的生活”错误;C“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错 误;E“戴安澜临危受命”错误。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 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 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答案】涉及诸葛亮和秦始皇的事迹;表达戴安澜平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

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 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的3大题型文章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人物传记同样要表达作者本身的观点倾向。

对传主的观点和根本倾向有所认识,进而提升价值观和人生观,是阅读传记的一大重要任务。

同时,传记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和价值选择,每一位传主的特立独行、困难选择、个性风采都值得读者考虑、借鉴。

命题者据此形成了观点类、关系类和启示类三大探究题型。

题型一观点、倾向类评价题观点、倾向评价主要指作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的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对传主身上所表达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的评价。

[审题定向]观点、倾向类评价题答题2步骤步骤一:从3角度入手准确把握传主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要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需要先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这需要“3个入手〞:1.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表达入手,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

2.从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根本倾向。

分析评价时要擅长从梳理详细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

3.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时抓住文本中的议论或概括性的文字。

步骤二:套用评价传主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的答题模板标准作答在把握了观点态度与根本倾向后,评价时还需遵循以下“答题模板〞:明确观点+引据阐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

遵循“内引外联〞的原那么,除了引用文本,还可以合理联络生活现实)。

[典例示范][例一] (2021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辛,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曲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老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老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老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老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专题)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专题)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复习专题)一、人物传记基础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

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叙事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3.作者态度?(是褒,还是贬?作者是怎样评价的?)4.写作或语言特点?三、传记常见题型题型1:鉴赏分析形象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类ppt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类ppt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类
宝应画川高中高三备课组 王俊山
传记有关知识
1、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多用形象化方法, 记述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 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遵循真实性原则,但不排斥文 学描写。
2、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的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 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 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传记的阅读要求
•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 是: • 1.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 经历; • 2.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 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 3.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 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 4.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 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 l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 成就的原因。(6分) (1)个人因素: ①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 ②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又有所创新。 (2)外在因素: ①参加会试得以结识名流学人,拓宽视野; ②有游学日本的机会,得以多方涉猎。
参考答案: 个人因素: ①聪明好学,刻苦用功, 博览群书。 ②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 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 收前人研究成果又有所 创新。 外在因素: ①参加会试得以结识名流 学人,拓宽视野; ②有游学日本的机会,得 以多方涉猎。
学生答案一: ①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偶然得见
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 ②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 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③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 大拓展了敬的学术生涯产生 了重要影响?(6分)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高考语文传记阅读备考方略2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高考语文传记阅读备考方略2

高考语文传记阅读备考方略【知识梳理】1. 传记的定义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

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 传记的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3. 传记的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等。

自传的特点是:①第一人称,作者即传主;②展现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他传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他传的特点是:①第三人称叙述性传记;②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2)从表达方式看,还有叙议结合的“评传”。

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

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有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人物评传的特点有二:①采用第三人称;②“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高考的考查要求,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题求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题求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题求准的全部内容。

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题求准一、怎么考——立足文本进行概括、分析、推断[典例](2017·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吴文俊的数学世界①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

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②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

【高中阅读指导】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传记

【高中阅读指导】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传记

【高中阅读指导】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传记传记一、传记的含义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传记一、传记的含义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

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

“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传记的特征胡适对传记的写作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

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

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同等。

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

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叮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丹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要求(一)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传记‘为什么这样写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传记‘为什么这样写

“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陆谷孙的词典人生单调烦琐、繁重艰辛,还容不得一丝差错,这就是词典编纂。

而正是在这个少人喝彩的领域中,陆谷孙先生投入4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与时间赛跑编词典。

陆谷孙194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

17岁时他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后分配留校。

1970年,陆谷孙被“发配”去编词典,之后他参与了《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

编词典的冷板凳太难坐,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

唯有陆谷孙把板凳坐穿,且坐出了滋味。

1986年陆谷孙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难对人言。

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幽默地表示,自己终于得以“痛快地睡了一觉”。

1 500万字的《英汉大词典》,是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更被列为联合国必备工具书。

考虑到全球兴起“中国热”,陆谷孙又在2000年“自讨苦吃”开始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

陆谷孙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

”这种劳心劳力的活,评职称时却不能算作成果,浮躁、逐利者避而远之,他却沉浸其中。

没有专业团队,参编人员全部是兼职,直至2015年这部词典才完成。

《中华汉英大词典》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都以英文详尽诠释。

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了中英两国文化。

编词典,窥一斑而见全豹,处处可见文化态度和价值观。

陆谷孙既是英语痴人,深爱莎士比亚,是外国文学的知音,却也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学生热爱母语。

他编纂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简繁兼顾”,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让海峡两岸和香港的文化身份慢慢趋同”。

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让人深刻感受词语的色彩斑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陆谷孙的词典人生单调烦琐、繁重艰辛,还容不得一丝差错,这就是词典编纂.而正是在这个少人喝彩的领域中,陆谷孙先生投入4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与时间赛跑编词典.陆谷孙194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17岁时他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后分配留校.1970年,陆谷孙被“发配”去编词典,之后他参与了《英汉大词典》筹备和编写全过程.编词典的冷板凳太难坐,陆陆续续,最初关在一起编《英汉大词典》的人,高考、考研、出国,几乎走光.唯有陆谷孙把板凳坐穿,且坐出了滋味.1986年陆谷孙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全身心投入,其中甘苦难对人言.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幽默地表示,自己终于得以“痛快地睡了一觉”.1 500万字的《英汉大词典》,是中国学人独立研编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英汉词典,更被列为联合国必备工具书.考虑到全球兴起“中国热”,陆谷孙又在2000年“自讨苦吃”开始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陆谷孙说:“编词典就像做厨子,受不了做饭做菜的热气,就不要轻易进词典编纂的厨房.”这种劳心劳力的活,评职称时却不能算作成果,浮躁、逐利者避而远之,他却沉浸其中.没有专业团队,参编人员全部是兼职,直至2015年这部词典才完成.《中华汉英大词典》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都以英文详尽诠释.学界认为,它深度打通了中英两国文化.编词典,窥一斑而见全豹,处处可见文化态度和价值观.陆谷孙既是英语痴人,深爱莎士比亚,是外国文学的知音,却也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学生热爱母语.他编纂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简繁兼顾”,目的是“希望通过英语,让海峡两岸和香港的文化身份慢慢趋同”.他编词典,态度民主、包容并蓄,尽量不用一锤定音式的单一答案,而是把众多实例收录其中,让人深刻感受词语的色彩斑斓.陆谷孙说,语言是大众使用的,编词典没有权威,没有围墙,“编者也是读者和使用者,使用者也是编者”.但他也态度鲜明,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直男癌”等侮辱性词语,他坚决不收.陆谷孙说,翻译令他想起“抵达”,从一种文字出发,去“抵达”另一种文字的彼岸.陆谷孙的学生说,先生内心深处的治学理想,是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擦去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灰尘,让它重新发光,映照世界.一次,接受电视台拍摄,陆谷孙先生淡然拒绝了“泰斗”和“大师”的美誉.他的一生,不当挂名编委白拿稿费,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颁奖礼,宁可幽居陋室,琢磨中英互译的美妙.除了皓首穷经地编纂词典,陆谷孙先生最为享受的身份是“教书匠”.在复旦,陆谷孙是著名的英语系“老神仙”,这不仅指他的学问之深、辈分之高,更指先生的性格风骨.他是一个非常渊博、有趣的人,毫无学究气和词典式的“枯燥”.复旦大学数千名研究生评选“十大杰出教授”,陆谷孙以最高分列居榜首,每逢他上课讲莎士比亚,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如同参与盛会.当时代很浮躁的时候,先生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自己的文化担当与使命.对这样的精神贵族,最好的写照,便是哈姆莱特的“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谷孙把编词典比作做厨子,是因为这项工作费时费力,需要下苦功夫;对于这项一般人难以长久坚持的工作,他乐在其中.B.陆谷孙淡泊名利,编词典在评职称时不能算成果,他却全身心投入,并且拒绝“泰斗”和“大师”等美誉,不出席商业活动和荣誉颁奖礼.C.陆谷孙不仅学养深厚,而且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虽痴爱英语,但要求学生热爱母语,希望他们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D.陆谷孙编纂词典但毫无词典式的“枯燥”,他非常渊博而又有趣,被复旦研究生评选为学校“十大杰出教授”之首.解析:选C C项,曲解文意,“从另一种文化抵达中华文化”不是陆谷孙对学生的希望,而是学生对陆谷孙治学理想的概括.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典编纂工作枯燥、繁重,且要求十分细致,而陆谷孙一做就是40多年,他把词典编纂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B.陆谷孙主持《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和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很多人离开,而他一直坚守,到1991年大功告成.C.陆谷孙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的一个目的是让更多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他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文化思想.D.陆谷孙在编写《中华汉英大词典》时,主张包容并蓄,尽可能详细地收录实例,但他也坚决拒绝收录网络语言.E.陆谷孙编纂词典的态度是开放的,比如他主张“简繁兼顾”,认为编词典“没有围墙”,编者就是使用者,他编写的《中华汉英大词典》被认为深度打通了中英文化.解析:选AC B项,“陆谷孙主持《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和编写工作”错误,1986年陆谷孙才出任《英汉大词典》主编,前期只是参与.D项,“坚决拒绝收录网络语言”表述不准确,他是“拒绝让词典成为‘网民的涂鸦场’”,拒绝收录“侮辱性词语”.E项,“编者就是使用者”曲解文意.3.(观点、倾向类评价题)作者在文末用《哈姆莱特》中的名言“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来评价陆谷孙,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本身的意思.“囿”是“被限制”的意思,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体虽然被限制在核桃中,心却可以做无穷领域的王.然后回到材料中,联系陆谷孙的事迹进行分析.“核桃”指的就是编纂词典这项工作,陆谷孙40多年只做这一件事,在别人看来他的世界似乎是狭窄的.但他的心却是飞扬的,他热爱这份工作,在工作中有所得.需要注意的是,在联系陆谷孙的事迹进行分析后,还要对此进行进一步评价,挖掘其社会意义.参考答案:①对“身虽囿核桃”的理解:陆谷孙长期全身心投入词典编纂工作之中,心无旁骛,长达40余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的世界似乎很狭窄.②对“心为无限王”的理解:陆谷孙热爱词典编纂这份工作,品尝到了潜心研修的乐趣,虽幽居却能感受中英互译的美妙,形成了自己的编纂思想,开拓了精神的无限空间.③这是对陆谷孙先生的高度评价,在浮躁的时代,陆谷孙先生能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学习.(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几十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他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抗战胜利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1949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的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都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进行劳动改造.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为此,他吃尽了苦头.“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文革”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的种种“劣迹”以作“诱导”.丁聪听后说:“这个人真坏.”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丁聪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年,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以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他血压高,单位便给他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乐坏了他.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他便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由此丁聪便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黄金创作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地,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不设灵堂,不作告别.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我画的都得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丁聪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运用比喻,将“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比喻为“牛虻”,将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比喻为“病灶”,生动地再现了一位医治时代“伤口”的勇士形象.B.丁聪刚正不阿,抗战胜利后他创作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抨击时政,“大鸣大放”中他敢于批评“外行领导内行”,“文革”时他拒绝交代朋友的“罪行”.C.丁聪一生有两次创作的黄金年代,第一次是抗战之初,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第二次是1979年被宣布“没事儿”之后,为《读者》杂志配画,以笔为刀,针砭时弊.D.丁聪一生以小人物自居,虽被人称为“文化界的将军”,但生活中却甘于平淡,他住着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生活简单,走得也无声无息,不设灵堂,不作告别.解析:选C C项,“第一次是抗战之初”错,根据文中信息,第一次创作的黄金年代应该是抗战之初至抗战胜利,他在抗战之初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在抗战胜利后创作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并因此被称为“文化界的将军”.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丁聪取笔名为“小丁”,一用就是几十年,“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而他这一生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B.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C.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对象,但这些接二连三的厄运却成就了他在任何处境下都能保持乐观、旷达的心态.D.丁聪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这与他浓烈的爱国情怀不无关系,丁聪始终热切地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饱含一腔忧虑之情.E.文章对“文革”中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他放了一个星期假,这把他乐坏了的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衬“哀情”的作用.解析:选DE A项,“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不准确.B项,主要是受到了张光宇、叶浅予的影响.C项,“厄运”与“乐观、旷达的心态”间强加因果.6.(关系类分析题)文中说丁聪“平淡”的人生,却“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请结合材料,对“平淡”与“强大”的关系进行分析.(4分)答: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丁聪身上哪些方面体现了“平淡”和“强大”,因为丁聪是漫画家,所以分析时应从丁聪的为人和其漫画的特点两方面入手.比如丁聪的人生是普通平常的,但他的讽刺漫画充满了批判社会的力量;丁聪为人低调,但他的漫画充满了真实的力量;丁聪生活简单,但他的漫画意蕴深刻等.参考答案:①“平淡”是说丁聪的人生普通平常,“强大”是说丁聪的漫画充满了批判社会的力量.而强大的艺术往往是在平淡的人生中淬炼出来的.②丁聪为人低调谦逊,一直以“小丁”为笔名,甘于做最普通的小人物.这种放低自己的心态反而让他更容易看到真实的百态人生,其作品也就更贴近生活,充满了真实的力量.③丁聪创作宗旨简单,所想所画都体现百姓心声.这种源于社会现实的艺术创作饱含生命力与战斗力,最终给社会乱象以有力抨击.④丁聪生活简单,为人淡泊,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他能够专注作画,精益求精,也能够保持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使他的作品充满批判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