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民间文艺产业传承情况汇报

民间文艺产业传承情况汇报

民间文艺产业传承情况汇报民间文艺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间文艺产业传承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民间文艺产业传承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民间文艺产业传承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民间文艺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和保护。

一些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在各地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民间文艺进行保护和支持。

然而,也不能忽视的是,一些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年轻一代的参与度不高,传承的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民间文艺产业传承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一些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逐渐失去了市场和观众的关注。

一些老艺人年纪渐长,年轻一代对民间文艺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一些民间文艺形式的传承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年轻人的精力往往放在了其他方面,传承的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民间文艺产业的传承。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民间文艺的保护和支持,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和引导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民间文艺的宣传和推广,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和比赛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提高他们对民间文艺的兴趣。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校和社区等渠道来加强对民间文艺的传授和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传承人。

总的来说,民间文艺产业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间文艺,让这一文化瑰宝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文化机构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绽放出新的光彩。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
背景介绍:
民间艺术是指一种非专业性的艺术形式,它通常源于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或劳动实践。

在中国,民间艺术的种类非常丰富,如民间歌谣、民间舞蹈、杂技、木偶戏、皮影戏等等。

本篇报告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下民间艺术的现状并分析原因。

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其中问卷调查针对的对象是15岁以上的群众,主要涉及到民间艺术的了解情况和参与程度。

访谈法则针对的是从事民间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了解当前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的受访者能够说出至少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中以广场舞和民间歌谣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最高,但是参与民间艺术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只占总受访者的30%。

其中最普遍的原因是因为缺乏了解和渠道,同时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文化活动过于单一,缺乏新鲜感。

访谈结果则表明,当下民间艺术在某些地区和群体中还是非常活跃和热门的,但是却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短缺,很多老艺人已经年迈或去世,年轻人缺乏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情和理解,导致很多形式逐渐被淡忘或失传。

缺乏资金是另外一个问题,民间艺术普遍被视为“非主流”艺术形式,难以获得政府或商业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也导致了许多活动的困难和不能长久维持。

调查结论:
尽管民间艺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但是它仍然属于一种较少被关注和支持的文化形式。

因此,政府与商业机构应该加大对民间艺术事业的投入和支持,这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还可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底蕴。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以确保这一传统文化在未来得以长久传承下去。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民间艺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次调研旨在探讨民间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如何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通过走访民间艺术家、工艺品市场和民间艺术展览等方式,了解民间艺术的传统和创新形式。

2. 问卷调查:向广大民众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对民间艺术市场的需求。

三、调研结果1. 传统技艺传承困难:许多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不足。

2. 创新发展势头良好:在一些地方,民间艺术得到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一些艺术家通过创新,使传统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3. 市场需求热情高涨:随着国内外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提高,民间艺术工艺品市场需求逐渐上升。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也有着一定的发展潜力。

我们建议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民间艺术工艺品市场。

同时,民间艺术家也应该不断创新,使传统艺术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保持其活力和生命力。

五、建议1.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建立相关艺术基金,支持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和传承。

2. 加强对民间艺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增强社会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和了解度。

3.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共同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

六、展望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民间艺术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希望未来在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让传统文化永葆活力。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研,探讨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现状。

首先,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降低,并且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到传统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中。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一些接触和了解。

这表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次,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市场需求不足。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对传统艺术的需求逐渐减少。

在我们的调研中,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参与传统艺术活动,仅有不到2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参与。

这导致了传统艺术市场的萎缩和传统艺术从业人员的收入减少。

另外,尽管国家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加大,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在相关政策实施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不够到位,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表示政策执行得好。

因此,传统艺术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此外,艺术市场的商业化也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存造成了一定压力。

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因为商业市场的需求而改变了表演方式和内涵,使得原本纯粹的传统艺术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特点。

据我们的调查,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商业化的传统艺术不感兴趣,仅有不到2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商业化的传统艺术。

为了改变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传统艺术的教育和传承工作。

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艺术的教学,提高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同时,传统从业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对年轻一代的传承和培养工作。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

民间艺术调研报告民间艺术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进行了一次民间艺术调研。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内容和传承情况,研究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1. 现场观察:我参观了当地的庙会和民间艺术表演,亲身体验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2. 访谈调查:我采访了一些从事民间艺术的艺人和文化艺术机构的负责人,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表演形式和内容: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龙舞、杂技、快板、皮影戏等。

内容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神话传说的追求和感悟。

2. 传承情况: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冷淡,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困境。

许多老艺人缺乏合适的传人,古老的技艺正在逐渐流失。

3. 发展现状:尽管面临困境,但一些民间艺术表演团队通过创新和活动推广,仍然能够吸引观众和支持者。

一些传统村落也积极推广自己的民间艺术文化,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4. 存在问题: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些民间艺术缺乏资金和场地的支持,很难得到持续发展。

四、建议与措施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和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其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2. 支持民间艺术团队和传人培养: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大对民间艺术团队的经济支持和场地提供,同时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传人加入,保持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3. 加强文化市场开发:民间艺术可以通过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观众和市场关注,为民间艺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4. 弘扬民间艺术的社会价值: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社会对民间艺术的支持和认同。

五、结论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蓄势跃升的常宁文艺——关于常宁市文艺创作生产的调研报告

蓄势跃升的常宁文艺——关于常宁市文艺创作生产的调研报告

蓄势跃升的常宁文艺 ——关于常宁市文艺创作生产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21-10-29T02:47:04.685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3期作者:黄官华[导读]为深入了解我市文艺创作情况,不断提升常宁文化影响力,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开展了以繁荣常宁文艺为主题的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深入全市文艺战线各部门实地走访,与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进行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并调阅了大量有关文献,基本摸清了全市文艺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繁荣常宁文艺事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常宁文艺发展的主要成绩据调研,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全市上下建设文化强市的热情高涨,文艺事业的发展摆到了突出位置,基本上做到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全市文艺工作基础更加坚实,氛围日益浓厚,精品不断涌现,常宁文艺由积能蓄势向跃升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文艺资源比较丰富。

据调研,常宁拥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版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世界铅都(千年水口山)、中国印山、常宁歌剧、瑶族风情、湖南省书画之乡”等众多知名文化品牌12个,拥有各类文艺协会26个,会员近五千人;拥有双蹲书院、培元塔、芹东书院、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康家戏台、康汉柳饭店文物古迹等21处;拥有剪纸、瑶族谈笑、马灯戏、人龙、衡州花鼓戏、草龙、手狮舞、瑶歌、荷花灯会、花灯、盘王艺术节等各类非遗项目60余项。

其中,曲艺“瑶族谈笑”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官岭镇文化站、庙前镇花灯艺术、三角塘民间剧团分别被省文化厅授予“百强文化站”、“百优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及“百佳民间剧团”称号。

2、文艺氛围日益浓厚。

新世纪来,常宁文艺发展来势看好,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日益提升。

据统计,全年开展的常态化的大型群文活动就有20余场。

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欢乐潇湘·魅力常宁群文活动”“常宁市群众文化艺术节”、“田园文化艺术节”“百姓春晚” “舞动常宁”“百姓大舞台”“书画、版画、摄影作品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度与幸福指数。

报告总结-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精品

报告总结-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精品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民间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经济与文化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繁荣文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互动关系,越来越凸现出来。

探讨和研究他们的互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们组成调查组,对常宁民间文艺与经济关系的现状作了专题调研。

[找文章到范文先生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一、常宁文艺事业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宁的民间文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拥有文艺人才386人,一个国办图书馆和一个文化馆,14个文艺创作小组,一个专业剧团,21个民间业余剧团,25个皮影剧团、48个电影放映队,3个国办电影院,74个铜管乐队,155家文化经营户。

在这支队伍的努力下,弘扬了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曲艺等。

常宁的洞腔闻名全省,剪纸花灯闻名全国,版画饮誉东南亚。

常宁民间文艺形成六大特点一历史源远流长。

民间花灯、马灯、皮影戏已相传几百年,新兴版画艺术是20世纪3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流传到常宁是5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剪纸艺术是明末清初流传到常宁的,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二群众参与广泛。

全市23个乡镇、706个村、76个居委会都有群众参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创作、表演活动。

三内容丰富多彩。

有表现地方特色的人龙、棉花龙、板凳龙、花灯,有以洞腔为基调的山歌。

有表现瑶乡风土人情的歌谣、长鼓舞和服饰,有瑶族特有的曲艺谈笑,有表现农民战天斗地致富奔小康的版画、剪纸艺术等。

四文艺形式多样。

有民间歌曲、舞蹈、器乐、曲艺、戏曲、歌谣、故事等。

五成果丰硕。

戏剧《那山那水》进京演出,舂陵河畔的舂陵剧团赴省城参加全省第三届映山红艺术节获奖,常宁版画有100余件作品先后在全国获金、银、铜奖,《版画乡情》获中国电视短片一等奖,在美国熊猫电视台播放。

当前我区民间艺术团体现状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当前我区民间艺术团体现状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在这种背景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受旧的思想观念、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各级文化部门开始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在这种背景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受旧的思想观念、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各级文化部门开始关注并重视民间艺术团体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民问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朝代怎样更迭,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最主要的消遣娱乐项目。

民间艺术团体的出现极大地活跃了基层人民的文化生活,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此外它还有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功能,是我国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当前我区民间艺术团体的现状―目前,X区现有经常开展文艺活动的群众自发性文艺团队XX支,骨干人员达到XXXX多人,每年演出近XXX场,且均有自己常演的固定节目。

这些文艺团队,绝大多数是业余的,专业性质的不到X家。

每个团体组织的成员基本是凭兴趣加入的当地群众,演出形式多样,有综合艺术的、有以曲艺为主的,有以声乐为主的,大部分以民间艺术为主。

各个艺术团队活动自由灵活,这些文艺团队常游走于乡村和社区之间,是基层群众自娱自乐,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

这些民间文艺团体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对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也功不可没。

此外,这些民间文艺团体的演职人员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通过创作新剧目等,尽其所能推进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

二、民间艺术团体所取得的成绩文化馆春之声艺术团XXXX年承担X区送戏下乡演出任务XX场次,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区送戏下乡三等奖,奖励以奖代补资金X万元;文化馆管弦乐团创编的器乐合奏《X花儿》在XXXX年自治区欢乐X 群众性优秀节目汇演中获得三等奖;朝阳街道豫剧社团创编的豫剧小品《我的中国梦》在XXXX年自治区欢乐X群众性优秀节目汇演中获得三等奖;长兴街道艺术团创编的X道情《老汉的快乐生活》在XXXX 年自治区欢乐X群众性优秀节目汇演X区初赛中获得一等奖;朝阳街道艺术团创编的舞蹈《回乡美》在XXXX年自治区欢乐X群众性优秀节目汇演X区初赛中获得二等奖;青山街道蓝山社区艺术团创编的舞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XXXX年自治区欢乐X群众性优秀节目汇演X区初赛中获得二等奖。

文艺创作现状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文艺创作现状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文艺创作现状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在学习知行合一中均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结合全县文艺战线近10年来的实际情况,对县文联下属各文艺家协会的文艺创作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

采取表格式、问卷式、信函式或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基本文艺家协会会员的各情况和创作状况做了一次全面摸底,因表格回收不全,填写也不完整,个别会员只由他人填写了姓名,少数会员因在区县或外出,没有填写表格,所以统计覆盖面不全,但达到了95%以上,并对重点人员作了当面访谈,因此结果具备代表性,有相当说服力。

在调查中,我深入了解了身处基层的文艺家们近10年来的创作、发表、出版、获奖、参加文学活动等情况,详细简略询问了他们目前的困难、愿望和需求。

在调查了解的同时,按照“边学习、边实践、边整改”的要求,对风险问题一些个体性问题随时或进行处理,对普遍性、趋向性的问题,在文联职权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已列入2009年工作规划,有些已经着手解决,超出文联职权能力分布区的,将以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向有关领导部门和各有关方面呼吁,求得关注、支持和解决。

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性归纳报告综合如下:一、**县群众团体协会会员县的基本构成截至2008年12月,**县文联下属 7个文艺家协会登记在册的会员共有366人,因外出其原因或其他根本原因失去联系的会员有57人。

今年已经建立联系或掌握了其活动上半年动态,但因在外地尚未简略登记的本县文艺家12人。

下面各项数据以366人为基数。

在行政、事业单位和组织工作国有企业教育工作的会员342人,占93.44 %;在工作中单位在县城的会员285人,77.87占%;在乡镇工作的会员57人,占15.57%;在文化和卡唐翁教育部门在工作中的会员241人,在非文化和教育部门、但从事文字管理工作的会员45人,学生会员25人,合计311人,占84.97%,组织工作性质与文字无关汉字的会员55人,占15.03%;下岗和无业会员19人,占5.19%;农民会员5人,占1.37% ;女性会员31人,残疾人会员2人,分别占总数的8.47%、0.55%;国家级会员3人,省级会员20人(其中女性会员1人),分别占0.82%、4.37%,市级会员近年登记不规范,估计为30~60人,占10%左右;40岁以上的会员239人,占65.30%,30~40岁的会员81人,占22.13%,30岁以下的 46人,占12.57%,其中30岁以下的省级以上六岁会员仅有1人,30~40岁的也只有1人,其余全部是40岁以上的,且多半超过50岁。

民间文艺的调研报告

民间文艺的调研报告

民间文艺的调研报告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XX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草根文化”协调发展,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不断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草根文化”发展路子。

XX镇位于县境中西部,辖X平方公里,有X个行政村、X个社区X个村民组,X户XX万人口,主要以布依族、苗族为主。

近年来,XX镇积极推进文化“惠民、育民、乐民、励民”,通过政府主导、多元发展等方式,支持“草根文化”传承发展,全镇现有近50支文艺队伍和4个艺术团,上千人参与到“草根文化”活动中,“拿起锄头能种田,放下锄头会演戏”成为农村时尚。

“草根文化”的发展,既唤醒了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又推进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促进了乡风文明。

一、主要做法(一)政府主导,统筹“草根文化”协调发展。

XX镇坚持政府主导发展文化事业,为“草根文化”发展培育了土壤。

一是办活动,营造氛围。

自2012年以来,每年结合春节、端午、六月六、中秋节、老年节等,组织艺术团、互助会联合开展“三〃八”妇女节暨百花仙子节、幸福进万家、“送春晚”进村寨、中秋民俗文化、重阳老年节游艺等活动。

每年组织开展的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多达130场次,仅2017年的“三〃八”妇女节暨百花仙子节文化活动,全镇参与团队46支,直接参与活动6000余人次,间接参与活动1.2万人次。

二是强培训,提高水平。

“草根”艺术团多为群众自发性组织,群众文艺水平参差不齐,县文化部门定期组织省、州、县知名文艺专家,到基层实地授课,从“草根”艺术团中选送文艺骨干外出学习,培育乡土文化“领头羊”,并通过“领头羊”带动组建队伍。

如,荷花艺术团由当初一个队伍扩大发展为3支队伍,演职人员90多人,年纪最大的76岁,最小的53岁,文化队伍人才“传帮带”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是多投入,完善基础。

在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基础上,镇党委、政府重点加强了文化设施投入建设力度,修建了湿地公园文化广场、荷塘桥水上舞台、排练中心等,在全镇10个村、1个社区建立了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村村均有文艺队,通星村多达10支以上。

最新-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精品

最新-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精品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文化设施建设一直在滑坡。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设施建设政府投入少,而文化部门自身力不从心,社会办文化的机制又缺少,所以造成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之三,文化产业滞后。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

常宁文化产业投入极少,特别是农村,一个乡镇年产值不过五、六千万元,人均收入一千五百元左右,财政供不应求,农村文化产业举步维艰。

现在有的乡镇虽有一些文化经济项目,乃是零散的小本经营,效益差、设施落后,有的乡镇还处在零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农村虽然敞开山门,集市也较前繁荣,但将其摆到全国发达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常宁文化经济的发展就无不显得非常滞后和孱弱。

这种滞后和孱弱,并不是乡镇领导无方,文化专干无能,而是属地理位置、文化素质、市场信息、科技能力,尤其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使其仍处在作坊式生产、粗放型经营、墟场式贸易等传统模式中,从而导致了农村文化无生机活力,不能很好地围绕市域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和促进作用。

三、繁荣民间文艺事业促进经济发展第一、更新观念,打造经济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的功能和作用从内容到形式都大大丰富和拓展了,特别是艺术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后尤其如此。

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一是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

许多事实证明,凡哪个地方思想解放、观念新颖,哪里的文艺事业就得到发展,哪个地方思想观念陈旧,哪个地方的文艺事业就滞后不前,甚至倒退。

因而,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破除旧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是从福利型向市场型转变,一些文化人认为文化是一种福利型事业,无论创作、演出、展览等一切文艺活动都依靠政府投入。

这种福利型观念必须改变,我们要放下架子,放下包袱,走向市场,按市场规律,根据市场需要,提供文艺服务和文艺生产,在市场搏击中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效益。

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调查报告

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调查报告

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调查报告导言:家乡的民间艺术是我们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智慧,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和传承情况,挖掘其潜力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家乡民间艺术的繁荣与传承。

一、家乡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类型家乡位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民间艺术作为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绘画、雕刻、剪纸、木刻、民歌等多种类型。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民间色彩,赋予家乡文化独特的魅力。

二、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家乡民间艺术在艺术市场和民众生活中蓬勃发展。

各种民间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层出不穷,艺术市场逐渐繁荣,民众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

同时,艺术家们对传统技艺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使得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家乡民间艺术的传承情况然而,家乡民间艺术的传承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传统的手工艺技术逐渐衰退,年轻人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不高,致使部分技艺无人传承。

其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民间艺术的观众群体缩小,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广和传播。

此外,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机制来保护和传承家乡民间艺术也是一个问题。

四、家乡民间艺术的挖掘与保护为了挖掘和保护家乡民间艺术,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培训和引导,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

其次,注重民间艺术教育的普及,通过学校和社区等渠道培养更多的艺术爱好者。

另外,政府应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支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帮助艺术家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五、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家乡民间艺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文化的重视,民间艺术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家乡也可以通过举办民间艺术节、推广艺术创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促进家乡民间艺术的繁荣。

结论:家乡民间艺术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传承。

通过加强培训、普及教育、政策支持等措施,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我们的文化之根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时间2009年2月6日—2009年2月8日二.调查地点陕西省咸阳市第一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会场三.调查对象部分民间文艺家、参观市民四.调查方法随机采访五.调查结论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咸阳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文化厅和陕西省英才组织委员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于2月6日至8日在咸阳市举行。

参加这次艺术节活动的有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安徽、陕西省7省和中国民协以及陕西省的渭南、延安、铜川、汉中以及咸阳的13个县市区,共160多位民间艺术家。

参与展销的花馍及艺术品共有400多种,其中:7省4市均有花馍品种和艺术品参与展销,咸阳市13个县市区每个县的花馍品种均在12个品种以上,民间艺术品均在5种以上。

民间艺术品有:剪纸、布艺、布贴花、香包、刺绣、青铜工艺品、泥塑、黑陶、皮影、农民画、马勺脸谱、茶叶、古钱币、蛋壳工艺、土织布、乾州四宝、奇石、根雕、景泰蓝画、石刻、拓片、树脂工艺等40多个种类。

民间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特别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在咸阳素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得将蒸好的各种造型、花色不一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要以“回馍”的方式表达对赠送者的谢意。

“咸阳花馍”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

其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

花馍又名面花、面塑、礼馍,花饰以花鸟鱼虫、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

在此次艺术节的会场里,我就民间传统文艺的生存现状、未来结局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等有关问题,随机对部分参观的市民和参展的民间文艺家进行了调查采访。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现象:1.大部分市民在参观前并不了解晓各地区的传统民间文艺,甚至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艺特产也知之甚少,只有个别特别喜爱传统文艺,平时关注和收集有关信息的市民(都为中老年),对展出的相关以内容很了解。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版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版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民间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经济与文化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繁荣文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互动关系,越来越凸现出来。

探讨和研究他们的互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们组成调查组,对常宁民间文艺与经济关系的现状作了专题调研。

一、常宁文艺事业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宁的民间文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拥有文艺人才386 人,一个国办图书馆和一个文化馆,14个文艺创作小组,一个专业剧团,21个民间业余剧团,25 个皮影剧团、48个电影放映队,3 个国办电影院,74个铜管乐队,155 家文化经营户。

在这支队伍的努力下,弘扬了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曲艺等。

常宁的洞腔闻剪纸花灯闻名全国,版画饮誉东南亚。

常宁民间文艺形成六名全省,大特点:(一)历史源远流长。

民间花灯、马灯、皮影戏已相传几百年,新兴版画艺术是20世纪30 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流传到常宁是50年代,至今已有50 多年的历史;剪纸艺术是明末清初流传到常宁的,迄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

(二)群众参与广泛。

全市23个乡镇、706个村、76个居委会都有群众参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创作、表演活动。

(三)内容丰富多彩。

有表现地方特色的人龙、棉花龙、板凳龙、花灯,有以洞腔为基调的山歌。

有表现瑶乡风土人情的歌谣、长鼓舞和服饰,有瑶族特有的曲艺谈笑,有表现农民战天斗地致富奔小康的版画、剪纸艺术等。

(四)文艺形式多样。

有民间歌曲、舞蹈、器乐、曲艺、戏曲、歌谣、故事等。

(五)成果丰硕。

戏剧《那山那水》进京演出,舂陵河畔的舂陵剧团赴省城参加全省第三届“映山红”艺术节获奖,常宁版画有100 余件作品先后在全国获金、银、铜奖,《版画乡情》获中国电视短片一等奖,在美国熊猫电视台播放。

民间文艺家协会调研报告

民间文艺家协会调研报告

民间文艺家协会调研报告民间文艺家协会调研报告《民间文艺家协会调研报告》是我协会对中国广大民间文艺家进行的一项重要调研工作。

以下是本次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目的民间文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和艺术风格。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传统文化的冲击,民间文艺面临着诸多困境。

为了了解广大民间文艺家的现状和需求,协助他们克服问题,我们开展了这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全国各地的民间文艺家进行了调研。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参与民间文艺的情况、创作与演出环境、收入情况以及对协会支持的期望等。

我们在全国各地的文艺活动场所和社区群体中,广泛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向其他艺术组织和文化机构进行了相关回访,以确保调研覆盖面的广泛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三、调研结果1.广大民间文艺家的创作积极性和艺术品质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文艺家表示创作积极性较高,充满激情和灵感。

他们的作品涵盖了传统歌曲、舞蹈、戏曲、绘画等多个领域,丰富了民间文化的内涵。

2.民间文艺家的创作和演出环境亟待改善。

近70%的民间文艺家表示在创作和表演环境上存在困扰。

他们缺乏合适的排练场地和演出平台,导致创作和演出受到限制,同时也造成了广大民众接触民间文艺的机会不足。

3.民间文艺家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超过60%的民间文艺家认为自己的收入不稳定且较低,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另外,他们对社会地位的关注较高,希望社会能更加关注与扶持民间文艺事业。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对当前民间文艺家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场地资源,改善文艺家的创作和演出环境,提高其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对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其发展。

2.倡导社会关注。

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民间文艺家的宣传推广力度,搭建更多的艺术交流平台,提高公众对民间文艺的认知和兴趣,推动其走进大众生活。

农村文化文艺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文艺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文艺工作调研报告农村文化文艺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文化文艺工作也逐渐受到关注。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文化文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了农村居民和农村文艺工作者,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同时,我们还实地走访了几个农村,与文艺工作者和居民进行了交流。

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三、调研结果1. 农村居民对文化文艺工作的关注度普遍较低。

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农村居民表示对农村文化文艺工作不太关注,对于农村艺术表演活动的参与度较低。

这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节奏较为紧凑,缺乏文化休闲时间有很大关系。

2. 农村文艺工作者的队伍短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农村文艺工作者的数量较少,大部分文艺团队和个人在设备、资金等方面都有所不足。

这导致了文艺创作和演出的质量有待提高。

3. 农村文化文艺工作缺乏组织和规划。

在我们的走访中,发现很多农村并没有专门的文化中心或文艺团队。

一些文艺活动也是临时组织的,并缺乏长期规划。

这导致了文艺活动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不足。

四、建议和对策1. 加强农村文化宣传。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提高农村居民对文化文艺的关注度,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文艺活动中来。

可以举办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如文艺展览、演出等。

2. 引导和培养农村文艺人才。

加大对农村文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和演出。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比赛等活动,选拔出优秀的文艺人才。

3.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文艺组织和规划机构。

成立农村文化中心,组织专门的文艺团队,定期进行演出和活动。

制定长期的文化规划,为文艺工作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总结通过对农村文化文艺工作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文化文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民间文艺实施行业管理的调研报告

民间文艺实施行业管理的调研报告

民间文艺实施行业管理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文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推进,文艺事业的生存环境和运作、生产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政府对文化的管理从“管脚下”发展到“管天下”,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宏观管理,而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也从国家事业单位、国家干部这样的定位向文艺生产者、经营者的角色转变。

文艺的产业亮点和产业重点正初露端倪,方兴未艾。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文化艺术管理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重点。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许多原有职能转移给社会,新的群众组织、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许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民间文艺界应适应这一深刻变化,在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上做出大胆探索。

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通过制定颁布政策法规和执法监管来实现的。

文艺家协会搞行业管理,不能也不应照搬这种管理方式,只有以自律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维权为手段来构建行业管理平台,才能使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的职能适应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文艺从业人员的需要。

一、民间文艺实施行业化管理的必要性1.民间文艺类行业协会的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是我国由计划走向市场过程中,社会组织结构发生的三大根本性变革。

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体的分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发展成了社会主体,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的社会行政管理模式,分化后的组织体系需要建立新的互动关系,需要广泛的非行政的联结纽带,文艺类行业协会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沟通和利益协调的载体,获得其发展的空间。

民间文艺涵盖面广,从业者人数众多、界别分散,更需要广泛的非行政的联结纽带维系其权益、促进其协调发展。

2.入世对加快建设民间文艺行业组织提出了迫切要求入世后,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对外交往更多的将是民间性的交往。

近年来,不管是钢铁、农产品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行业还是打火机、纽扣等小行业,中外间的交往和交涉大都是通过行业协会出面进行的。

常宁市文化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宁市文化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宁市文化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2012年,在常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客观反映常宁市文化产业的整体运行情况,我们对常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常宁市文化产业的现状1、文化产业单位个数增加。

2012年常宁市文化产业单位个数为294家,比2011年文化产业单位多164家。

其中:事业单位15家,比上年减少2家;协会25家,比上年增加6家;广告制作9家,比上年增加4家;婚纱影楼3家,与上年持平;娱乐歌厅及文艺团体15家,比上年增加12家;艺术培训机构4家比上年增加1家、文化产业制造业16家,比上年增加3家;文化产品的批发零售店14家,比上年增加13家;建筑装饰业3家,茶楼休闲5家,这几家为新增的文化产业行业;网吧18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21家。

网吧个数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加强了对网吧临时法人代码的整理,在文化产业名录库中增加了规范的网吧。

2、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增强。

据测算,2012年常宁市共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06亿元,比2011年增长23.89%。

从规模看,规模(限额)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主体地位显著。

规模(限额)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52.55%,达3.71亿元,且户均增加值达0.26亿元,是全市文化产业户均规模的13倍。

从对经济的支撑看,文化产业支柱地位有所增强。

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3.55%,比2011年增加0.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渐提升。

从贡献率来看,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升至5.76%。

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速也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

2012年,全市从事文化产业的年末人数为2194人,比2011年增长31.91%。

3、文化产业的主体集中于相关层。

XXXX年常宁市打造印文化产业的调查(可编辑).doc

XXXX年常宁市打造印文化产业的调查(可编辑).doc

XXXX年常宁市打造印文化产业的调查(可编辑) 长宁市创建印度文化产业的调查:铸石辉煌;长宁市环山交通堵塞、经济滞后。

* *市文联主席、著名版画人吴国伟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几千年的篆刻艺术移植到独特的石灰岩中,创造出一座引人注目的“中国篆刻山”,不仅传承了几千年的篆刻文化,使荒山成为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也促进了该市旅游业及相关事业的发展。

目前,来银山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它接待了1万多名外国游客,并获得了1万元的直接旅游收入。

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化创造了辉煌,充分展示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长宁市钱缪镇“1 、跳出”的构想,位于湘南武陵山区。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都被不同大小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和洞穴所覆盖。

同时,古代传说说舜帝的南方之旅在寺庙前留下了他的拇指印。

如今,“中国印度山”入口处的大石头上的指纹仍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与此同时,“大象送宝”(现名为“印象石”)非常像一头弓着两个巨大纽扣的大象。

这些原始的自然资源无疑为艺术家提供了艺术灵感。

版画制作人吴国伟先生在农村一次普通的扶贫活动中第一次体验到了这座山的神奇。

他既兴奋又心痛。

他立即对他的同僚们说:“你们不能再用你们的金饭碗乞讨了!”给钱和东西不如给钱好。

所以,他带领一群人在山里吃饭和生活,用斧头和凿子作为工具,用石头作为材料。

最终,一座封闭数为XX的石山将被初步雕刻成一件艺术品——中国印度山。

2 、雕刻出来的文化将印章刻在石头上,让石头闪耀光芒。

长宁市的中国印第安山的文化建设者们煞费苦心。

巧妙的选择。

* * 2005年,吴国伟先生在石头上“植入”印章,让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头附着在灵魂上,创造了“中国印章山”,用一座山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代表性印章。

打造名人名章山、纪念印章山、华夏书法艺术山和万印“三山一章”,形成文化遗产、旅游、印章切割交流的文化旅游产业。

精心的布局。

中国的印度山不大,也不高,也不危险,但是要花一个小时才能完成旅程。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建筑商让游客尽可能多地欣赏各种大小和风格的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常宁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民间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经济与文化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繁荣文艺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互动关系,越来越凸现出来。

探讨和研究他们的互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们组成调查组,对常宁民间文艺与经济关系的现状作了专题调研。

一、常宁文艺事业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宁的民间文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拥有文艺人才386人,一个国办图书馆和一个文化馆,14个文艺创作小组,一个专业剧团,21个民间业余剧团,25个皮影剧团、48个电影放映队,3个国办电影院,74个铜管乐队,155家文化经营户。

在这支队伍的努力下,弘扬了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曲艺等。

常宁的洞腔闻名全省,剪纸花灯闻名全国,版画饮誉东南亚。

常宁民间文艺形成六大特点:(一)历史源远流长。

民间花灯、马灯、皮影戏已相传几百年,新兴版画艺术是20世纪3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流传到常宁是5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剪纸艺术是明末清初流传到常宁的,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二)群众参与广泛。

全市23个乡镇、706个村、76个居委会都有群众参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创作、表演活动。

(三)内容丰富多彩。

有表现地方特色的人龙、棉花龙、板凳龙、花灯,有以洞腔为基调的山歌。

有表现瑶乡风土人情的歌谣、长鼓舞和服饰,有瑶族特有的曲艺谈笑,有表现农民战天斗地致富奔小康的版画、剪纸艺术等。

(四)文艺形式多样。

有民间歌曲、舞蹈、器乐、曲艺、戏曲、歌谣、故事等。

(五)成果丰硕。

戏剧《那山那水》进京演出,舂陵河畔的舂陵剧团赴省城参加全省第三届“映山红”艺术节获奖,常宁版画有100余件作品先后在全国获金、银、铜奖,《版画乡情》获中国电视短片一等奖,在美国熊猫电视台播放。

常宁板桥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庙前镇被省厅命名为“花灯艺术之乡”。

(六)影响深远。

民间文艺对常宁的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①提高了常宁的知名度,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日报、衡阳日报等国内外100多家媒体报导了常宁版画、剪纸;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经常举办展览、演出活动和研讨会,互相切磋技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③培养了一批乡村艺术人才。

不少青少年慕名到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学艺;④形成了一种文化力。

推动了两个文明的发展。

通过艺术形式,塑造了一种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常宁精神。

综上所述,常宁的优秀民间文艺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影响了一批人,凝聚了一批人,教育了一批人,也为常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了常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因此,必须采取对策,繁荣发展,为市域经济建设服务。

二、常宁民间文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民间文艺事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应当与经济发展同步,但就当前现状看,虽然发展是主流,前景可观,而其落后面也是非常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之一,思想观念滞后。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福利型”文化思想严重,认为文化只能创造精神财富,不能创造物质财富。

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文化部门要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但这个强调热在上头、冷在下头、活在沿海、僵在内地、死在山区。

其原因就是没有文化经济意识,“福利型”文化思想还在不少乡镇文化人脑海中根深蒂固。

二是“文不理财,士不经商”的传统观念和“等、靠、要”的国办文化思想。

这些观念桎梏、束缚着文化人的思想,一讲开展文艺活动,就去向财政要钱。

这样以来地方文化经济不但没有随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且把原有的文化阵地丢失了,乡镇文化站就是名存实亡的典型例子。

三是“小文化”模式的思想。

认为农村只是放放电影、录像、办办舞厅或卡拉OK厅,出出墙报,逢年过节组织一下群众文化活动之类的事。

现在农村逢集日放电影、放录像都放不起来,还有什么文化经济可言呢?这种“小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

之二,文艺载体滞后。

文艺载体是文艺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常宁文化设施的发展与市域经济发展不同步,文化设施不是破旧不堪,就是早已过时,唯一的一个国办剧院建于50年代,3个电影院除市院进行多轮修修补补,停停打打放几场电影外,松柏、柏坊两个电影院都成危房,只派1—2人守着摊子,几乎没有开展活动,唯一的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不是屋顶漏水,就是危房,各乡镇文化设施更是凤毛麟角,仅有的设施也被挪作他用,从8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一直在滑坡。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设施建设政府投入少,而文化部门自身力不从心,社会办文化的机制又缺少,所以造成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之page三,文化产业滞后。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

常宁文化产业投入极少,特别是农村,一个乡镇年产值不过五、六千万元,人均收入一千五百元左右,财政供不应求,农村文化产业举步维艰。

现在有的乡镇虽有一些文化经济项目,乃是零散的小本经营,效益差、设施落后,有的乡镇还处在零的状态。

改革开放后,农村虽然敞开山门,集市也较前繁荣,但将其摆到全国发达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常宁文化经济的发展就无不显得非常滞后和孱弱。

这种滞后和孱弱,并不是乡镇领导无方,文化专干无能,而是属地理位置、文化素质、市场信息、科技能力,尤其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使其仍处在作坊式生产、粗放型经营、墟场式贸易等传统模式中,从而导致了农村文化无生机活力,不能很好地围绕市域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和促进作用。

三、繁荣民间文艺事业促进经济发展第一、更新观念,打造经济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的功能和作用从内容到形式都大大丰富和拓展了,特别是艺术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后尤其如此。

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一是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

许多事实证明,凡哪个地方思想解放、观念新颖,哪里的文艺事业就得到发展,哪个地方思想观念陈旧,哪个地方的文艺事业就滞后不前,甚至倒退。

因而,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破除旧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是从福利型向市场型转变,一些文化人认为文化是一种“福利型事业”,无论创作、演出、展览等一切文艺活动都依靠政府投入。

这种福利型观念必须改变,我们要放下架子,放下“包袱”,走向市场,按市场规律,根据市场需要,提供文艺服务和文艺生产,在市场搏击中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效益。

三是从“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

目前,常宁的文艺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寻找求生存,求发展的路子,千方百计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配合中心工作,绘制街头宣传画、制作宣传广告和乡村文化室的专刊、专栏,举办各种文艺培训班,开辟一些小规模、零散的艺术品经营店。

这些小文化、小产业、只能是小发展。

我们要转变这一观念,围绕市域经济建设中心,举办大型的文艺活动,开辟大型的文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办大文化、发展大产业,才有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加大投入,提供软硬环境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我们不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就不能为文艺繁荣提供硬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软环境,那么繁荣文艺事业,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改革投资体制、加强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一是财政要尽最大努力增加投入,采取发展文化产业挣一点、依靠社会力量筹一点,政府财政拨一点的“三点”式滚动发展方式增加投入;二是借鸡下蛋,出场地、出技术引资扩展设施、扩大规模;三是要发挥个体投资,股份合作投资和发达地区联姻等多种投资方式进行设施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设施发展态势,解决全市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为繁荣文艺经济和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第三、发挥优势,搞活文化经济民间文艺有诸多的社会功能,我们要充分发挥文艺的这一优势,开展全方位服务,搞活文化经济。

以市歌舞剧团、市文化馆、市电影公司和各乡镇文化站为“龙头”,组织好全市民间文艺团体和艺人,紧紧围绕市域经济建设中心,承办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大型展览、剪彩、竣工庆典等开展文艺活动。

开辟旅游景点文贸文经相结合的文化艺术节,举办“节杯会”等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活动。

成立秧歌队、“树新风”文艺演出队,“星期五大家来欢乐”文艺演出队、民间文艺协会和老年文艺活动中心等文艺团体和组织,经常组织开展社区文艺、公园文艺、广场文艺等大规模的文艺活动。

积极开办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故事、诗朗诵、声乐、美术、摄影、舞蹈、戏曲、器乐培训等各门类的文艺培训班,讲座班、培训更多的文艺人才,以服务搞活文化经济。

形成民间文艺练好市场功、群众文化合上产业拍、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繁荣文艺,撬动市域经济被誉为“版画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常宁,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很好地发掘这些宝贵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撬动市域经济发展。

——以文艺特色撬动文化产业常宁有着丰厚的艺术品资源。

常宁庙前镇的花灯艺术,从扎圈的大小、圈子的组合、色彩的调配、灯身的制作都非常精细,游于蓝天之下的夜幕中,宛若璀璨的星星。

流传历史悠久的板桥民间艺术剪纸“龙头龙尾”、“八角宫灯”等工艺品都已声誉传外。

还有常宁版画、根雕、盆景等工艺品,在省市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要把这些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推向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重要的是要把高新技术引入花灯、剪纸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加大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

生产出有影响、有声誉,既能体现本地,又能体现省内外、国内外不同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在市场中形成有常宁文化特色的艺术品牌,带动常宁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以文艺活动撬动旅游业要把创建常宁旅游城市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发挥文艺的优势,大力宣传塔山、天堂山、天堂湖、大义山、庙前溶洞、乌龙岩等旅游景点,广泛开展旅游景点的文艺服务活动,增加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

同时开发利用好泉峰公园、东风公园,砚山公园和市体育场等共公场所,不断推进群众文化与公园文化、广场文化的有机结合。

以撬动常宁的旅游业。

——以文艺包装撬动农业常宁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自然条件优越,素有“湘南鱼米之乡”的盛誉。

油茶、粮食、生猪、茶叶、用材林生产均被列为湖南省基地市。

198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市。

常宁油茶年产量200多万公斤,位居全国第一。

塔山的“山岚茶”早在宋代就列为贡品,产品一直畅销海内外,常宁的塔山瑶族文化,大义山的祭祀文化,天堂山的民间传统文化、芦竹文化、茶文化等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将这些文化引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巧包装上,提升常宁农副产品的文化含量,增加农副产品的副加值,促进常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