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_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_风格特点_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_风格特点_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1924-199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
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
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这事儿,得从上世纪中叶说起,那时候的人们开始对之前流行的那种“现代主义”思想有点不满了。
现代主义喜欢讲大道理,追求真理啊、规则啊,好像全世界的事情都能用一套固定模式解释。
但是后现代主义就不乐意了,它说:“嘿,世界多复杂啊,每个人的感受和经历都不一样,哪有那么简单的一套真理呢?”
于是,从六十年代开始,这股风潮就在欧洲和美国吹起来了。
哲学家们,比如德里达他们,开始用一种叫“解构”的方法,把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想法拆开来分析,让大家看到里面的漏洞和多样性。
这就像你本来以为拼图只有一个正确的拼法,结果发现还能拼出好多不同的图案。
到了七、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不光在哲学圈热闹,还跑到艺术、建筑这些地方去“闹腾”。
艺术家们开始用各种混搭、模仿的手法,让作品变得更有趣,不再那么一本正经。
建筑师们也玩起了复古和装饰,不再追求那种冷冰冰的简洁风,反而让建筑更有个性,更贴近人的感情。
这股潮流发展到后来,变得超级多元,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加入进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后现代主义。
到了今天,虽然有人批评它可能让事情变得模糊不清,但不可否认,它让我们开始质疑权威,思考知识是怎么被构建的,还有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就像是文化世界里的一场大革命,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和灵活。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思潮和艺术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和否定。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既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有理论渊源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并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经济援助帮助欧洲重建。
这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了其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力。
在冷战的阴影下,社会、科技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和权威被怀疑和挑战,传统的文化和艺术观念也被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置于质疑之下。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许多不同的思想和学派。
其中之一是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不平等和压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分裂和异化现象普遍存在。
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也对后现代主义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另一个思想学派是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强调个体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卫·麦克罗文在《结构与行为》一书中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核心观点。
存在主义和后现代哲学也对后现代主义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具有独特性和个体性,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行为的。
后现代哲学则质疑了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信仰的合理性。
许多哲学家和文学家开始怀疑现代社会的真理和权威,并探讨了“后现代”时代的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既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有理论渊源的影响。
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以及对现代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的质疑,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批判理论、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哲学等思想学派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和推动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旨在对现代主义进行反思和否定,并提出了对现代社会、科技和文化的新观点和解读。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它与现代主义有明显的对立,是对现代主义思潮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密不可分。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后工业化时代背景有关。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与此这种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工业化不仅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匮乏、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代化进程的质疑和反思,进而促使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还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困境有关。
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思潮,强调理性、科学和进步,追求普遍真理和绝对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的理想逐渐破碎,其所宣扬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被人们质疑和怀疑。
现代主义的信仰被认为是虚假和空洞的,失去了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于是,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和反思,寻求新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思潮。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对传统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质疑。
现象学则侧重于对现实的直接观察和描述,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这些思潮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的本质、存在和意义的问题,为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
20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哲学家们对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米歇尔·福柯和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等人的思想对后现代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福柯通过对权力和知识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知识的相对性和权力的普遍性的观点。
利奥塔则通过对语言和符号的分析,强调了符号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这些思想为后现代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20世纪中后期的后工业化背景、现代主义思潮的困境以及法国哲学家的思想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潮流,它挑战了传统的理性和结构,对权威和价值观进行了质疑,对现代性的理解进行了全面审视。
在不同的领域中,后现代主义都表现出了一种质疑和颠覆传统的态度。
那么,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将做一些浅析。
时代背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后期,这个时期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变革的时代。
在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战之后,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杀戮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伤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震撼。
冷战的持续和各种政治冲突加剧了全球政治体系的动荡和不确定性。
在社会领域,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传统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受到了挑战。
在文化领域,媒体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们对于真实和虚假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在科技领域,核武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也带来了对人类本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主义时代背景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混乱和颠覆的时代。
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是一种反对传统的文化和艺术的潮流,它强调个体主义、自由主义和对传统观念的批判。
现代主义的兴起是对19世纪末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反应,它试图通过对文化的颠覆和创新来挑战传统的权威和价值观。
随着20世纪的发展,现代主义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对传统的过度崇拜,它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社会责任的忽视使人们开始怀疑现代主义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影响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之一。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阶级和政治斗争,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提出了传统的现代性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的异化和迷失的观点。
而存在主义则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选择,对现代社会的异化和震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
陈延庆
【期刊名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尽管后现代主义本身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人人言殊,但后现代主义既和传统观念,又和现代主义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后现代主义与传统观念的关系以及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看,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体现了文化主导性根本变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本身也必将被更新社会文化思潮所超越和取代.
【总页数】5页(P16-20)
【作者】陈延庆
【作者单位】聊城师范学院哲学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5
【相关文献】
1.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历史方位(下)r——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未来趋势来看中国特色r残疾人事业的历史方位 [J], 厉才茂
2.从国内外网络自制剧的运营现状看其未来发展特征和趋势 [J], 唐巧盈;杨瑶
3.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论后现代主义对未来设计的影响 [J], 王金凤;刘潇坤;
4.未来数字货币的基本特征和前景展望 [J], 宗良; 郑嘉仑
5.体育治理研究的现状与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 [J], 王枫林;牛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和哲学观点,它对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批判,并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和假设。
它的产生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密切相关。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社会和经济变革密切相关。
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复杂性和全球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种全球资本主义的崛起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现代主义观念和理论开始失去效力。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进一步削弱了现代主义的信仰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还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和困境密切相关。
现代主义强调理性、科学和进步,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后的社会现实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主义理论无法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
现代主义忽视了对权力、身份和文化差异的理解,无法解释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导致了人们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超越现代主义的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然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也包括对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的批判和继承。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自由,对真理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有所强调,后现代主义也强调了这些方面,但同时也对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和主体性提出了质疑。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语言和符号分析方法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符号研究产生了影响。
批判理论则强调权力、压迫和社会差异的问题,后现代主义也吸收了这些批判理论的观点,并关注了权力结构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既受到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影响,也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和困境密切相关,同时还继承了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的一些关键观点。
后现代主义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和假设,探索一种更加纷繁复杂、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_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
2001年第2期(总第57期)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 ingdao Institute of Chem ical T ehno logy (Social Sciences )N o.2,2001General N o.57[收稿日期]2001—03—05[作者简介]陈延庆(1962—),男,山东冠县人,聊城师院马列部哲学所副教授,哲学硕士。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 陈延庆(聊城师范学院 哲学所,山东 聊城 252000)[摘 要] 尽管后现代主义本身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人人言殊,但后现代主义既和传统观念,又和现代主义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后现代主义与传统观念的关系以及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看,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体现了文化主导性根本变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本身也必将被更新社会文化思潮所超越和取代。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传统;文本间性[中图分类号]B 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73(2001)02—0016—05On the H istor ica l Or ig i n ,Ba sic Fea ture and Future Trend of Post -m odern is mCH EN Y an 2qing(Ph ilo sophy R esearch Institute,L iaocheng N o rm al U niversity,L iaocheng 252000,Ch ina )[Abstract ] In m y op in i on ,differen t peop le have differen t op in i on s abou t po st 2modern is m ,bu t po st 2mod 2ern is m has very comp licated relati on w ith traditi onal though ts and modern is m .F rom the visual angle of traditi onal though t and modern is m w e can reach tw o fo llow ing conclu si on s :1.Po st 2modern is m has em bodied som e dom inan t changes in social cu ltu re ;2.Po st 2modern is m w ill inevitab ly be superseded by som eth ing new in the fu tu re .[Key W ords ] po st 2modern is m ;modern is m ;traditi on ;in ter 2tex tuality 应该说,用“后现代”或“后现代主义”来概括西方现时代的精神文化状况是相当不准确的。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对于现代主义所表现出的一些遗憾和不满,试图通过对于现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新解读与批判来进行超越。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哲学思想和文化趋势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将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两个方面来对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做一些浅析。
一、时代背景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在20世纪中后期,即二战之后,哥伦比亚学派和巴黎五月风暴之后,当代西方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现代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让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科技便利,但这种繁荣也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困惑。
人们开始反思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割裂感、疏离感和空虚感。
随着二战之后各国政治格局的调整,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的兴起,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让人们开始质疑现代的理性主义、进步观念和普遍真理,从而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构和文化批判的运动,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批评家开始怀疑现代理性和科学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并试图通过对现代社会、文化和思想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来进行超越。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形态造成了颠覆性的冲击,这使得人们不再相信普遍的真理和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游戏性的思考逐渐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正是在这种社会思想的变迁和知识结构的颠覆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才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
二、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是突然出现的,它吸收了多种不同的理论渊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存在着许多对后现代主义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思想和理论,主要包括:尼采的启蒙批判精神、卢梭的人性本善观念、黑格尔的历史进程观、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康德的独立自主观念、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论、弗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霍尔德林的诗学思想、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等。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产生的一种文化、哲学和社会思潮。
它与现代主义形成强烈的反差,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多义性和相对性,抗拒理性主义、同一性和普遍性等现代主义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明确定义的学派或哲学体系,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主张人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要更加灵活、开放和个性化。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与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动荡。
这个时期,西方出现了学生运动、反战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这些运动颠覆了传统的权威制度,推翻了公认的常规和规范性。
这些社会运动的背后是一种反对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批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现代主义的价值和局限性。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来源于一系列学科领域的新理论,如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符号学、认知科学、位相学(拓扑学)、民族志学、后现代哲学等。
这些理论都反映了对传统哲学和科学的挑战,提出了对事物多元、多视角和多维度的认识。
这些理论对后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与现代主义相比更为多样化。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多元性、相对性、后现代悲观主义、去中心化、无界性和荒诞主义等。
其中,多元性是后现代主义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后现代主义者强调一切事物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存在甚至无法存在一个单一的真理或真实。
相对性也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意义、价值和存在状态具有相对性和多义性,没有绝对的价值和意义。
后现代悲观主义则是后现代主义反思的焦点之一,认为现代主义的进步理念和信仰已经破败,人类面临着后现代的恐惧和绝望。
去中心化和无界性则是后现代主义关注的社会问题,认为现代主义以以人类的中心为依据的体系并不适用于后现代时代,因为后现代时代已经解构了传统的中心化思维,人们无法通过传统的逻辑来解释和控制事物。
荒诞主义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反映了人类面对现实的无助和不安。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期发生的一股哲学和文化运动,它反对现代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和信仰,强调了既定的传统和价值观的相对性,以及混杂性和多元性的存在。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如下。
1. 时间和空间的变化20世纪末的全球化使世界变得更加连通,时间和空间更加密集和混乱,这导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结构的解体,这种变化促进了对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定义。
2. 反对现代主义范式的挑战20世纪末,现代主义范式的破裂和缺陷变得更加明显,这启发了对现代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运动特别强调了现代主义中的建构和正统性的文化形式,并试图寻找一种更加容纳多样性和零散性的范式。
3. 对知识的怀疑和批判后现代主义运动质疑了知识的统一性与普遍性,主张知识是一种生产,而不是一种象牙塔里纯粹的生成物。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不同文化、性别、阶层背景的人们对知识的不同观念和理解。
4. 语言、符号和象征的反思后现代主义运动主张语言、符号和象征是一种社会产物,符号和意象并不具有单一的和固定的意义,而只是暂时和相对性的。
符号和意象因其在不同历史和文化环境中的不同的意义而变化。
5. 消费主义文化的流行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在流行文化、商业和娱乐中占有重要位置。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娱乐文化和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流行文化中的图像和文化符号被广泛地用于创造新的形象、新的潮流和新的市场产品。
总之,后现代主义运动的产生是对现代主义范式的反思和批评的结果。
它认为现代主义的范式导致它的理论和理念变得僵化、机械和固执。
它尝试通过重新定义知识、文化和艺术、娱乐等领域,重新推进文化和人类学科的发展。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期出现的一种思潮,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哲学的变革。
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现代性的质疑,使其成为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20世纪后半叶,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
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在学术界和艺术领域异军突起。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提出了人类的存在是虚无的观点,并对意义、自我和价值进行了审视。
结构主义强调社会和文化的结构和系统,认为个体受到结构的支配而无法完全自主。
后结构主义则对结构主义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反对现代主义的绝对真理和普遍性。
它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普遍性。
后现代主义强调个体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和个人的感受。
它质疑并颠覆了传统的权威和权力结构,主张多种权力的存在和多元文化的平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对于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上,后现代主义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的时间观念,运用碎片化、多重叙事和非线性的技巧来表达复杂的观点。
艺术上,后现代主义强调了个体的创造力和个人的审美观点,鼓励多元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兴起。
在哲学上,后现代主义对人的主体性和自我认同进行了反思,认为个体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思潮,它源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对当代社会的反思,是一种对传统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方式的挑战和否定。
它不仅具有文化和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哲学、社会、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两个方面浅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66年至197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整个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混乱和动荡,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被迫沦为政治的工具和牺牲品。
这种极左的政治运动,对广大知识分子的理性思维、自由思想的追求、自我表达的需要造成了严重打击。
因此,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则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2. 科技的发展及全球化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科技迅速发展,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整个世界开始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不同文化进行融合和交流,各自间产生了新的文化和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不再只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表现形式,而是全球化、多元化和跨文化的。
3. 环境问题的引发人们面临着很多环境问题,例如在生态环境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土地的过度利用等问题正不断加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和文化冲突。
这种情况下,后现代主义反对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消耗,呼吁对自然和人类共同关注和尊重。
二、理论渊源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深受一些重要的理论影响。
1.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主张人类的心灵和灵魂是无序的、混沌的,这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接近。
弗洛伊德的超越自我和日益扩大的认知范畴,帮助人们理解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认识体系的否定。
2. 霍克海默霍克海默在其《Truth and Method》中提出了文化解构理论,也深刻精辟地表达了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哲学和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学说,它对传统现代主义的理性、真理和现代性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呼唤了对权威、理性和先验知识的怀疑和反叛。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密切相关。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背景:二战后,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战争和屠杀,使现代性的理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冷战的危机和反对战争的激进运动进一步动摇了对现代理性主义的信仰。
人们开始怀疑现代性的理性、进步和合理性,寻求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应对这种危机。
2.哲学背景:后现代主义源自法国的结构主义和法国哲学家迪德罗的“语言转向”,认为语言是构建现实的载体,主张对语言的批判和解构。
这种哲学思潮激发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怀疑,认为真理是相对的、语境依赖的,无法通过理性和普遍的规则来确定。
这种思潮为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3.文化背景: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变得日益明显。
传统的标准化、普遍化的现代主义观念无法解释和容纳这种多元性和碎片化。
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对性,批判中心主义和普世价值观念的合理性。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后现代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精神分析学强调无意识和潜意识的作用,质疑理性主义的唯心主义和普世性。
后现代主义也承认了无意识和潜意识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主体性和意识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2.尼采的超验主义:尼采主张超验主义,批判了传统哲学对理性和真理的单一解释。
他强调主体的意志和创造力,提出了“上帝已死”的命题,认为现代性已经失去了宗教的指导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在尼采的基础上,进一步质疑和拒绝了任何单一的、普遍的真理和价值。
3.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后现代主义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反思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但也被批评为过于简化和教条化。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思潮,对于现代理性、科学主义和唯物主义提出了批判性的观点,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知识体系进行了颠覆和重新构建。
下面将从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1. 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
这种全球化趋势促使不同文化表达方式的混杂和碰撞,导致了文化多元化的出现。
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主张摒弃传统的理性、合理和普遍性,鼓励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后现代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快速流动,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沟通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信息化时代让人们对现实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怀疑和批判,也使得后现代主义的后真理观念得以滋生。
3. 社会变革和历史经验的破产:20世纪后半叶,世界上发生了多起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二战的结束、冷战的升级、解体后的苏联等等。
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价值观念的颠覆,使人们对传统的意义产生怀疑和困惑。
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崛起,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上重新审视和解释人类的经验和历史。
1. 法国结构主义: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学派兴起,其核心思想是对现实和人类知识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
法国结构主义强调语言的中介作用和符号系统的构建,认为人类生活和经验都是被文化体系和社会结构所塑造的。
这一思想为后现代主义的客观构造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美国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美国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萨特、卢梭等,他们关注个体的存在和经验,强调个体对现实的主观理解和自主选择。
这一思想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观认知和相对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20世纪以来,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等观念逐渐兴起。
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自然有其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的骇人昕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爆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 使人们对昔日一贯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
以美国为例, 黑人抗暴斗争、妇女解放运动、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肯尼迪总统被杀……社会愈来愈动荡不安, 人们的精神也越来越困惑。
“我们有一个富裕的社会, 我们也有着混乱的价值观念, 我们面对的美国再也不是早期的美国”。
这个社会是“一个相对来说舒适的、半福利半兵营的社会”;“全体居民变得被动、冷漠,分裂成原子”;“传统的忠诚、相互关系的纽带、社团的联系都松弛了, 甚至分解了”;“人成为消费者,他自身就像他所享用、摄取、汲取的产品、娱乐和价值观念一样被成批地生产出来”。
这样一个“非人化”社会的出现同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式化、电脑化, 社会越来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机器, 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齿轮、小螺丝钉。
昔日过度激化的劳资矛盾转化为技术和管理矛盾。
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空间的障碍被迅速地跨越,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
现代出版业、新闻业、影视业的巨大发展, 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人类历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国际间的文化传播时代已经开始, 这便是所谓“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信息就是效益”,“效益就是目的”。
由于现代世界的日新月异, 现代知识的瞬息万变,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知识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由永恒的本质决定的, 而是由它们各自的样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高科技的发展还必然带来大规模的机械复制和数码复制, 从此不再有真实和原作, 一切都成为类像和虚假。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摘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产生的一种思潮,其影响深远。
本文首先对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其对传统思维模式的颠覆与挑战。
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权威的崩溃等因素。
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包括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想对其形成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和理论渊源,进而认识到其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产生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引言中,我们将首先对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进行初步解释,了解其基本含义以及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随后,我们将探讨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后半叶新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探讨其在哲学、文化和艺术领域中的根源和发展轨迹。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的分析,我们将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和意义,为我们对当代文化的理解和解读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视角。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涵盖了一系列复杂和多样的思想流派和文化现象,其核心特征包括对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对现实的怀疑和对真理的相对主义态度。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提出,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对多元化、相对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拒绝了任何单一的真理或普遍性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涵义和应用。
在哲学上,后现代主义关注语言、权力和知识的关系,强调了语境和相对性的重要性。
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呈现出对传统价值观和规范的模糊和颠覆,强调了混合、拼接和重复的审美特点。
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后现代主义对权力、身份和性别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强调了个体的多样性和主体性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的根源来源等
后现代主义的根源来源等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后现代主义既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人的尊严的摧残的严厉控诉,对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实际成就的深重忧虑,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基础之可靠性的深刻怀疑。
它以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知识、反社会、反文化等等方式来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
它通过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在精神创造力上的整体衰竭来宣告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必然衰落,以否定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的方式来呼唤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
与其他社会思潮一样,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个体生存方式与生产活动的强制。
马克思当年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时候曾经特别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强制,揭示过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劳动力商品即创造剩余价值的角色。
马克思说:“‘机械发明’,它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此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
”①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历史链条梯次发展的最终驱动力量,它的任何变革和进步,都会促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的革命性变化,都会导致社会上层建筑的深刻嬗变,从而引起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伦理结构、审美结构的连锁性变化,最后又都归结为文明和文化的更新,并以综合的形式作用于生活方式,使其更适合于生产方式的变化。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无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一直具有一种强制性。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这种强制不仅没有得到松弛,而且有越来越强化的趋势。
在今天,无产阶级不仅越来越依附于劳动对象,越来越受制于大规模的社会生产过程,而且在其劳动之余仍然越来越受制于各种国家机器的强制性影响。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和文化观。
要理解后现代主义的产生,需要考察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20世纪后期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变革,如冷战的兴起和结束、全球化的加速、科技的飞速发展等。
这些事件和变革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得原有的现代主义思潮难以应对新的时代挑战。
社会的多元化和分化也为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社会结构的改变、身份认同的多元化以及传统权威的瓦解,使得现代主义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变得不再适用。
个人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开始被重视,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成为常态。
在理论方面,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也离不开一系列思想家的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哲学家密歇尔·福柯和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福柯对现代性的批判以及对权力与知识的关系的重新思考,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思想基础。
利奥塔对现代艺术的批判以及对文化的再生产和再现的思考,则为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提供了借鉴。
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源流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思想家的贡献。
如德国哲学家托马斯·戴斯(Thomas Derrida)提出的“解构主义”思想,强调语言的多义性和游离性;法国哲学家让·布奈尔(Jean Baudrillard)提出的“超现实”和“符号交换”理论,质疑现实和虚拟的界限;美国文化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则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既与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也离不开一系列思想家的理论创新。
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更关注局部性、多元性和实践性的审美和文化观。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于“价值”的怀疑与动摇,但同时也为新的文化和艺术形式的诞生开辟了新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第2期(总第57期)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 ingdao Institute of Chem ical T ehno logy (Social Sciences )N o.2,2001General N o.57[收稿日期]2001—03—05[作者简介]陈延庆(1962—),男,山东冠县人,聊城师院马列部哲学所副教授,哲学硕士。
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 陈延庆(聊城师范学院 哲学所,山东 聊城 252000)[摘 要] 尽管后现代主义本身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人人言殊,但后现代主义既和传统观念,又和现代主义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后现代主义与传统观念的关系以及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看,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体现了文化主导性根本变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本身也必将被更新社会文化思潮所超越和取代。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传统;文本间性[中图分类号]B 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73(2001)02—0016—05On the H istor ica l Or ig i n ,Ba sic Fea ture and Future Trend of Post -m odern is mCH EN Y an 2qing(Ph ilo sophy R esearch Institute,L iaoche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L iaocheng 252000,Ch ina )[Abstract ] In m y op ini on ,different peop le have different op ini ons about po st 2modernis m ,but po st 2mod 2ernis m has very comp licated relati on w ith traditi onal though ts and modernis m .F rom the visual angle of traditi onal though t and modernis m w e can reach tw o fo llow ing conclusi ons :1.Po st 2modernis m has em bodied som e dom inant changes in social culture ;2.Po st 2modernis m w ill inevitably be superseded by som eth ing new in the future .[Key W ords ] po st 2modernis m ;modernis m ;traditi on ;inter 2textuality 应该说,用“后现代”或“后现代主义”来概括西方现时代的精神文化状况是相当不准确的。
因为“后现代主义”一词在西方已经泛滥成灾,即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几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被“后现代”这一“病毒感染”,以至有了“后现代神学”、“后现代旅游”、“后现代体育和交际”,甚至“后现代美食”、“后现代做爱方法”等等。
因而,用“后现代主义”一词来概括一个如此“复杂得难以说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无疑会捉襟见肘、以偏盖全。
另外,在各种以“后现代”为名的著作和文献当中,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人人言殊,“每一个批评家皆从不同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构设后现代主义”,以至于有多少个后现代主义者,就有多少种后现代主义形式。
尽管如此,“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所感兴趣,甚至已甚为流行的概括”,而且,它也提供了“分析和理解当代文学和思想的一个有用的工具”[1]。
因而,从现代主义乃至更为古老的传统观念的角度来观照后现代主义,对于准确把握“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乃至未来走向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后现代与传统众所周知,后现代以强烈的反传统面目出现,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似乎它是在与传统的断裂带上诞生的。
如果据此认为“后现代主义”与传统没有任何关联,实为大谬不然。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并不笼统地反传统。
后现代主义反传统有特定的内涵,矛头主要是指向启蒙运动以来以理性为核心的一套知识话语。
正如积极推进后现代主义研究的美国学者伊哈布・哈桑所说:“在我看来,历史发展是既连续不断又具有间断性。
因而,今天的后现代主义的流行,并不意味着过去思想和制度对今天影响的终止,相反,传统仍然在发展,同一的模式正经历着巨变。
”[2](P108)可见,背景各异,来源不同,因素混杂且互相冲突的后现代主义,在挪用、篡改且部分超越了西方哲学中反形而上学传统、怀疑论传统的时候,却又复活了被现代主义废置的“传统”。
总第57期陈延庆1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17・ 更有甚者,有人还指出,“‘后现代’理论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渊源”。
如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主义认为,因为我们语言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用清晰的语言来界定“上帝”的概念,因而,我们的语言越含糊,越具多义性,越使用象征性符号和隐喻,就越适合对孕含着重重矛盾的“太一”进行命名;那种寻找终极意义的努力最终不得不承认,意义没有确定性,它只是在无休无止的漂浮;希腊理性主义所描绘的宇宙秩序是可以被颠覆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宇宙中发现新的关系和联系;对世界的认识不应该以定性的描述,而应当定量的分析。
而在许多后现代的理论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关于“意义”的“漂浮”和“游移”的提法。
为此,他们还列举了古代神秘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惊人相似之处”:11本文是开放的宇宙,在本文的诠释中可以发现无穷无尽的相互联系;21语言不可能捕捉住一个独一无二的前于语言而存在的意义,相反,语言的职责只是表明,我们所能讨论的只是一些互相矛盾的东西的偶然巧合;31语言反映了思想的不准确性,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决定了我们无法找到任何超验的意义;41任何试图具有明确无误的意义的文本都只是一个被误置的宇宙;51作者根本就不知道他或她在说些什么,因为语言代替了他或她的位置;61从认为意义是一种幻象到意识到意义是无限的——读者必须具有这种精神:本文的一字一句都隐藏着另一个秘密的意义;是词而不是句子隐藏着那未曾说出的东西;读者的使命就在于发现,本文可以表达任何东西,但它就不能表达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只要有人声称发现了本文预设的意义,我们就敢肯定地说,这并不是其真正的意义,真正的意义是更深一层更深一层的东西;71“真正的读者”就是那些懂得本文的秘密就是“无”的人[3]。
总之,后现代主义只不过是在以激进的话语策略否定一种被理性凝固的传统的同时,复活了另一种传统。
二、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一般说来,从时间上,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现代主义之后。
但研究后现代主义无论从哪个方面都离不开现代主义的参照。
在此参照下,后现代主义才会显示出自己的特质。
因为没有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过度张扬,就没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极端消解,后现代主义就是在对现代主义提出问题的思考中走上了与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道路。
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了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这种奇特关系。
在国内,刘小枫博士在其《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一书中指出,“后现代”问题论述的扩展一再返回到“现代性”问题之上。
他举例子说,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认为,“现代性现象”的本质是它根本没有本质,与哈桑认为后现代的特征是“不确定性”和“内在性”几乎不谋而合,纽曼也认为,后现代论述表现为一种“inflati on of discou rse”(话语通胀)。
刘博士认为,这种话语通胀现象从19世纪以来就从未间歇过,并非独属后现代现象。
据此他得出结论:“‘后现代’论述对现代性论述的攻击,实际成了现代性论述的一个激进的变种。
”在国外,不少学者也持类似看法。
如德国学者奥尔克斯认为,“尽管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但在反对‘古典的’这一点上,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却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旅美学者徐贲也指出,后现代政治学着意于批评西方的“理性”、“历史”、“民主”等观念自以为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但并不否定它们在西方自身范围内的本土性和客观性,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后现代的激进思潮,如新马克思主义,女性批判,甚至新实用主义,能在后现代对现代的批判中引发出对现代性和民主的改良、深化和促进方案。
贝利・斯马托认为,后现代不是对现代的超越,也不是一个后于现代的历史时期,而是一种与现代的新关系:“对于文化编码,后现代提出问题,但不将其挪用;对于社会和政治的依赖关系,后现代要求剖析而不是隐讳。
”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批评是一种对现代思想先在假设和生活方式的特殊分析形式,是一种对现代“追忆式”的反思。
伐提则强调,后现代并不以取代现代为己任,后现代“既是一种相对现代而言的‘新事物’,又是对‘新’这个概念本身的消解。
”有鉴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如此嗳昧关系,有的学者干脆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如哈尔马斯就曾指出,现代性工程尚未完工,后现代还远未到来。
斯特凡・乌尔芬也称,“现代艺术所倡导的原则,如对统治范式的否定、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形式的试验在今天并没有过时,只不过更加得到强调而已。
如果把上述特点当作后现代艺术的标志,那么所谓后现代最多只是现代的延续,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后现代,这一术语不过是耸人听闻的杜撰”。
・18・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2期 我觉得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看作一脉相承或根本就不承认后现代主义的存在都是片面的。
因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如上联系,只是说明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复杂继承性,说明一种文化思潮从来不会在断裂带上发生,相反却总有某种可以追寻的轨迹。
因而,尽管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有种种错综复杂的联系,但从现代到后现代,却是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深刻转变,后现代主义的诞生表明“伟大的现代主义运动的令人沮丧的衰落”,它不仅是紧接现代主义而来,更重要的是,两者还是“逆向相背”的。
所以,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既有内在的联系,更有本质的区别,将两者简单对立或者简单等同的做法都是片面的。
应该说,后现代的一些基本原则在20世纪前半叶作为科学和艺术的主要宗旨就已经提出了,只不过这些原则在当时只是一种主张、宣言和构想或某一领域内的特殊现象,没有对那个时代的文化主导性产生影响,而在今天,这些主张、宣言和构想正在全面地成为西方现实生活和文化实践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后现代思维应当理解为对现代主义内部的某一文化传统的发展和延续。
当然,两者之间也有根本的分歧:后现代主义反对任何一体化的梦想,拒绝建立任何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模式,它产生于现代主义内部,但最终却颠覆了现代主义的文化秩序而走向了一个新的文化世界,从而使两者有了根本的区别,后现代主义要从根本上动摇现代主义对世界确定性的信念,瓦解得到了个体信念支撑的精英文化秩序,填平雅俗文化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