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进行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进行家庭教育
作者:胡丽娅陈红卫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3年第04期
【摘要】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

为此,要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家长正确理解和掌握孩子心理的年龄特征,有许多好处:
第一,懂得儿童的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第二,就会做到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

第三,就会注意到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教育及儿童自身活动等复杂因素,使得儿童心理发展既具有一定年龄阶段的一般心理特征,又有个别差异。

其次,要重视幼儿和童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及教育。

针对小学儿童的特点,家庭教育应当做到:
第一,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学习。

第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第三,利用小学儿童认识事物仍然带有无意性的特点,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得知识并促进有意性的发展。

第四,关于品德教育。

【关键词】孩子不同年龄心理特征家庭教育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教育影响及儿童自身的活动中形成的。

它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

为此,要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做父母的应该尽量做到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这是因为按照孩子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家长正确理解和掌握孩子心理的年龄特征,有许多好处:
第一,懂得儿童的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各个相邻的年龄阶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

不应该混淆年龄阶段的差别,不能把小学儿童当作中学青少年来看待和要求;也不应把学龄儿童降低到幼儿水平。

同时,还应看到相邻年龄阶段又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划分的,而是互相联系的、逐渐过渡的。

家长了解这一规律,就会在抓紧培养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的应有的心理特征的同时,注意到相邻年龄阶段的衔接性,帮助孩子做好过渡的心理准备。

第二,就会做到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

不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或迁就现有心理水平,要求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对的,都会影响孩子向高一级心理水平发展。

第三,就会注意到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教育及儿童自身活动等复杂因素,使得儿童心理发展既具有一定年龄阶段的一般心理特征,又有个别差异。

家长只有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特性。

其次,要重视幼儿和童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及教育。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早期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主导活动是游戏。

模仿成年人是幼儿行为的显著特点之一。

幼儿认识事物和行为活动都带有明显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在整个幼儿期占据主导地位。

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和词汇增加最迅速的时期。

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家长要关心与指导幼儿游戏和美工作业;引导孩子观察;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形成最基本的数概念,培养简单的计算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

现在谈谈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与教育。

这个时期,孩子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生。

这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背着书包上学去”,识字、写字、计算等各种学习活动形式,对刚入学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儿童在读写算的过程中,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感知觉和注意力能服从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思维的突出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过渡,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儿童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形成了集体意识,但还不稳定;意志行动和品质迅速发展着,但坚持性和独立性比较差。

针对小学儿童的特点,家庭教育应当做到:
第一,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学习。

小学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往往表现出贪玩,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

怎么办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学习动机。

孩子刚入学,对自己成为“小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与自豪感。

早起就背上书包,很怕迟到。

回家就写作业,希望得到成人的表扬。

家长应充分肯定与鼓励孩子这种乐于上学的积极性。

但是如果不进一步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则到中年级学习就不那么认真了。

家长必须把这种短近的动机引向比较远大和稳定的方向。

可以用具体事例给孩子讲明白,做“小学习”不仅是“背着书包去上学”,主要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中年级孩子可以用通俗语言讲学习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养成稳定的责任感。

其次,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集中注意、专心致志学习和生活有规律性。

让孩子休息时尽情玩耍,心理欢快;学习时精力充沛,注意集中。

孩子学习时,家里要尽力保持安静。

大人不应在旁边说笑、听收音机或看电视。

任何新异刺激都容易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

要防止儿童学习过于疲劳。

小学孩子身心发育都不成熟,无论智力还是体力,都容易疲劳,引起注意分散,对学习厌倦。

造成孩子学习疲劳的因素很多。

第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小学,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常常不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服从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不会安排学习计划,不善于检查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自学能力差。

这就需要家长适当地督促、检查和指导。

所谓督促,是指对孩子的学习要有严格要求,但不是强制。

要启发孩子学习自觉性。

所谓检查,主要是了解孩子对所学功课掌握的程序;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以及是否改正了教师指出的错误等。

所谓指导,不是包办代替孩子完成作业或思考问题,而是引导孩子发展学习能力。

第三,利用小学儿童认识事物仍然带有无意性的特点,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得知识并促进有意性的发展。

新颖多变的刺激和直接兴趣最容易引起小学儿童的注意,而兴趣又是求知欲的动力。

有了求知欲,孩子就会主动地认识周围的事物,并且记忆效果。

多种多样生动活泼
的形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长求知欲,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懂得许多常识,并且促进认识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第四,关于品德教育。

对小学孩子的品德教育除了继续学前期的“五讲”、“四美”内容外,还要以“五爱”为基本内容。

小学的孩子,集体意识发展得很快,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

支持和鼓励孩子为集体做好事,与同伴一起完成集体的委托,培养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满足孩子由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而提出的合理要求,如打扫卫生拿家里的盆子,过队日穿统一服装等。

家长要及时与学校沟通情况,密切配合学校教育。

在儿童教育中,效果最差的莫过于不一致。

家长是孩子的连任教师,最了解孩子,应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求得教育上的统一。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对老师特别尊重,老师的话对他们有很大权威,常常对家长说是老师说的。

家长应该看到,孩子对老师这种信任的心理特征是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有利条件。

家长不要在孩子心目中降低老师的威信。

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孩子从童年向青年、从幼稚向逐渐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也是孩子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转折时期。

但少年的情感和意志还具有很大的情绪兴奋性,忽冷忽热,缺乏坚持性和毅力。

容易冲动暴躁,鲁莽蛮干,轻举妄动,不善于自制,忽视纪律。

对友谊的含义缺乏正确理解,常常对哥们义气当作对朋友的“忠诚”。

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于相信自己的看法。

首先信念和首先理想还不够稳定。

不善于选择正确的范例作为自己的理想。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看法很肤浅。

少年半懂事、半不懂事,半儿童、半成人,以及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错综矛盾的特点,给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正确引导,很容易接受一些不良影响。

据有人对潜能生第一次犯错误的年龄统计,十三至十四岁最多。

家长必须根据少年的心理特点,抓紧教育。

要切实注意少年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少年由于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比较强,骨骼肌肉迅速发展,喜欢大运动量的活动。

但是发育还没有成熟,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不能适应长时间的紧张状态。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宜过久,运动量不宜过大,劳动不宜过重,坐立走姿势要端正。

要向他们传授有关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使他们懂得青春发育是正常生理现象,学会正确对待与处理。

避免不健康的电影、小说、歌曲的不良影响。

家长要充分看到,少年思维表现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要加以肯定。

绝不要因为孩子经常发表不同意见,好争辩,就随便说他们“不听话”、“不尊敬长辈”、“故意对抗”等,更不应当斥责或压制。

另一方面,对他们思维活动中出现的片面性、表面性等缺点,以及模糊的认识、错误的看法,不能听之任之,要及时纠正;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要
及时恰当地表扬与鼓励;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公正地、恰如其分地提出批评,但必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坚持正面说明教育。

任何急躁、粗暴、强制孩子接受家长意愿的作法,都只能引起不好的反应,或者不听或者公然反抗。

要关心孩子友谊感的发展,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友谊的含义,提高对友谊的道德认识。

要及时了解他们都结交了哪些朋友,引导友谊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否则,往往由于孩子错把友谊理解为互相袒护而被坪人利用或朋友间互相助长错误。

要特别重视少年的“成人感”。

少年积极要求参加成人的活动,希望得到成人的重视。

最忌讳成人把他当小孩子一样照顾、管束,对家长罗罗嗦嗦的叮嘱最反感。

有的孩子感觉在家庭中得不到重视时,使故意不接受成人的要求。

因此,家长要尊重少年,承认他们是家庭中一个独立成员。

有些家务事可与他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分担一部分。

不要说“你还是个小毛孩子,你懂什么”。

但对他们容易轻率、冲动,遇事缺乏周密思考,盲目行动,自作主张,不肯向成人请教等缺点,则必须耐心指导,严格教育。

抓紧少年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培养。

少年的世界观虽处于萌芽状态,但青年的世界观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品质的形成,都是在少年时期打下基础的。

所以在家庭中,必须抓紧少年思想方向的引导,利用有利的情景逐步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使孩子逐步树立起革命理想、远大抱负,为形成正确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