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植物的危害与调查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报告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报告一、引言林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然而,林业有害生物的威胁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样本采集和数据分析等。
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的林区作为调查样本,以确保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 有害生物种类经过调查发现,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昆虫、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其中,昆虫是最主要的威胁因素,如松毛虫、松材线虫、尺蠖等。
此外,真菌引起的树木病害也较为常见,如白腐病、根腐病等。
2. 有害生物分布有害生物的分布范围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对有害生物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松毛虫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而尺蠖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3. 有害生物危害程度不同有害生物对林业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
一些有害生物对单一树种造成较大危害,如松毛虫对松树的危害程度较高;而另一些有害生物对多个树种造成危害,如白腐病对松树、杉树等的危害程度较高。
此外,有害生物的危害还会受到环境因素、树木健康状况和人为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四、调查分析1. 影响因素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危害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和环境条件是有害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适合不同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其次,人为因素也对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起到了一定作用,如运输木材、苗木和种子等活动可能带来有害生物的传播。
2. 防治策略针对不同的有害生物,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首先,加强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检疫和监测工作,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
其次,加强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农药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
2 2标准地调查 . 在踏 查的基础 上 ,对危 害较重及 主要的病虫草 鼠种类
收稿 日期:2 0 — 5 2 0 8 0 — 5修 回日期 :2 0 — 6 1 08 0— 1
②蛀干害虫 的调查 :选有 10 0 株树 木的样地 ,分别统 计
记 载 健 康 木 、 衰 弱 木 、 枯 萎 木 、 枯 立 木 各 占 百 分 比 。从 衰
分 ,观 察记载各种 因子 。① 调查记载林 分因子 ,主要 内容
有 : 林 木 的 组 成 、 林 龄 、平 均 树 高 、平 均 胸 径 、郁 闭度 、 生长 势 。 ② 调 查 记 载 立 地 条件 , 其 中有 地 形 地 势 、林 分 的
=
林病虫 鼠害的发生及 危害情况 ,调 查区域 的地理 及 自然环
境情 况 。 2 实地 调 查
样 株 中 总 活 虫 数 / 查 总 株 数 ;有 虫 株 率 = ( 虫 株 数 / 调 有 调
① 地 下 害 虫 调 查 :苗 圃 地 上 选 设样 坑 ,样 坑 选 择 因 地
查 总 株数 ) × 10 。 0 %
5黑龙 江 北安 农 垦 分局 林 业 局 , 黑 龙 江 北安 I4 0 ) . 0 0 6
摘
要:针对 目前林业 有害生物 防治方 面存 在的诸 多问题 ,笔者 紧密结合工作 实际 ,给 出 了林业有 害生物的各种调 查方
法 ,为有 效开展林 业有害生物 防治提 高科 学依据 方 法
21路线踏查 . 根据森 林资源和 病虫害发 生情 况,选有代表 性 的路线
做为踏查 线路 ,调查 中主要 以道路 、河流 、班道等 自然 界
限进 行 。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加剧趋势。
为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效果,保障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二、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昆虫、病原菌、线虫、螨类等。
它们对林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影响树木生长:林业有害生物通过取食、寄生、繁殖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早衰甚至死亡。
2.破坏森林生态平衡: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扩散,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
3.引发次生灾害:有害生物危害导致的树木死亡、生长不良等现象,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
4.影响人类健康:部分林业有害生物还能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疫与监测技术检疫与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苗木、种子、木材等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
同时,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资源,通过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长效、无污染等特点,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如诱杀、捕杀、隔离、高温处理等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效果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局部和应急防治。
4.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化学防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广谱等特点,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和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的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它们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威胁。
为了及时掌握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确保数据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制定针对有害生物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三、实施步骤1.确定普查区域:根据森林资源和历史有害生物分布情况,将普查区域划分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2.制定普查计划:根据普查区域的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具体的普查计划,包括普查的起止时间、普查人员的配备、普查方法和工具等。
3.组织普查人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普查人员对有害生物的识别能力和普查方法的操作技能,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地普查:根据普查计划,组织普查人员进行实地普查。
普查人员应主动收集、记录有害生物的相关信息,包括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等,并进行标本采集和保存。
5.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确定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密度和季节变化等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编制普查报告: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报告,明确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等内容,提出防控建议和措施,形成科学、有针对性的普查报告。
7.报送上级部门:将普查报告及时报送相关部门,以供决策和防控工作的参考。
四、普查方法1.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对林木的生长状况、树冠形态和叶片病虫害情况进行记录,获取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
2.陷阱设置:在普查区域内设置昆虫诱捕器或粘虫板,吸引有害昆虫并捕获,进行种类和数量的识别和记录。
3.标本采集:对发现的有害生物或可疑生物进行标本采集,同时记录其分布位置和数量,并进行标本的处理和保存。
4.调查问卷:向林地管理者、农民和周边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并及时记录和汇总。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园林植物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绿化植被,不仅能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还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园林植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必要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园林植物的生长健康。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分布规律和危害程度,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为园林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并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二、调查内容1. 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通过对园林植物进行逐株逐叶的调查,记录不同园林植物患病叶片和枝干的症状,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
2. 病虫害发生规律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包括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合理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3. 病虫害危害程度调查园林植物受到的病虫害危害程度,分析不同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程度,为重点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4. 防治对策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等,使防治措施更加科学、针对性更强。
三、调查方法1. 田间调查选择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作为调查样本,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症状和分布规律等。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病虫害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走访调查走访园林植物保护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四、调查结果分析五、调查总结。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引言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和林果产业等造成危害的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这些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和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侵害幼苗,有的危害成林,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森林的死亡,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危害。
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一)昆虫类昆虫类是林业有害生物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它们主要侵害林木、损伤果实、破坏种子、危害苗木等。
在我国的林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有松毛虫、松象、松虫、松枯锈蚀螣等。
(二)病菌类病菌类是林业有害生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能够引起各种病害,如炭疽病、根腐病、叶枯病等。
这些病害可以导致林木的衰弱、死亡,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
(三)啮齿类啮齿类生物主要以鼠类为主,包括松鼠、花栗鼠、野鼠等多种。
这些啮齿类生物会大量食用种子、果实、树叶等,对林木造成很大的损害。
(四)杂草类杂草类是指那些难以区分分类、并且生长迅速、竞争力强、抗逆能力高的植物。
它们通常不受其他植物的控制,能够占领大片的生长空间,对林地经济作物的生长旺盛育成有很大的影响。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原则(一)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指采用多种措施,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
首先,要做好病虫源头防治,控制病虫传播途径和繁殖。
其次,要采用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如手工、药剂、生物等多种防治技术相结合。
最后,要坚持防治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对预防病虫的再次发生积极进行工作。
(二)互助防治互助防治是指林业生产中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使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相互协作、协调合作,共同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和指挥,提高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各自的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安全环保安全环保是指在防治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和人身安全。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1一、林木有害生物发生现状与趋势全市现有林地面积410万亩,其中用材林120万亩,其他均为经济林。
在用材林中,以杨、柳、榆、槐、椿、白蜡、泡桐、合欢为主,其中杨树、柳树面积约占到全市用材林总面积的90%,且多为近年来的工程造林。
然而,随着造林面积的迅速增加,林木病虫害发生也呈加重之势,给我市林木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主要病害据调查,我市造林树种杨属、柳属树木中,以病源微生物为主的病害杨属有25种,发生较普遍,经常造成灾害或偶发造成灾害。
柳属树木病害有11种,能够构成危害的根枝干部病害主要有3种,为枝枯病、冠瘿病、腐烂病;叶部有1种,为斑病。
同1980年全面调查相比,杨树病害危害种类增加了9种,而1980年只有腐烂病和溃汤病2种能够形成危害。
在发病面积和发病率上,也呈大幅上升趋势。
在1980年的28万亩杨树上仅发生0.3万亩,发病率仅为1.1%,而目前全市110万亩杨树病害发生合计(含所有病害)为49.6万亩,其中轻度为39.4万亩,中度以上发生的为10.2万亩,总发生率为45%。
危害较重的病害是腐烂病、溃汤病、锈病、角斑病、冠瘿病和杨树斑枯病;柳树在1980年调查时,没有造成危害的种类,而2022年则上升为4种。
林木病害的发生趋势是:原来造成危害的种类继续危害,发生面积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原来不构成危害的,现已成为危害种类,主要发生和成灾种类大幅增加,而且发生面积日趋增大,危害严重;同时传入了外来病源微生物,如冠瘿病、杨树花叶病毒病。
冠瘿病已侵入我市的沧县、任丘、黄骅、东光、青县,分布面积达2.2万亩,杨树花叶病毒病已侵入我市的某、青县、献县、海兴、孟村,分布面积为0.1万亩。
这些外来有害微生物将进一步扩大蔓延,危害加重。
有害病源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合有可能大面积暴发流行,例如今年杨树腐烂病传播十分迅速,现在已有5.4万亩发病并造成部分树木整株死亡。
吴忠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情况调查
的扩 大 , 春尺蠖 、 柠条种子小蜂 、 草地螟 、 鼢鼠等林业有害生物有
扩大加重的趋势。随着杨树天牛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 , 过去危害
严重 的的黄斑星天牛、 肩星天牛、 光 白杨 透 翅 蛾 等 害 虫 的 危 害 势 头 已 减 弱 , 由过 去 危 害猖 獗 退 为 次 要 地位 。 已
中图 分 类 号 :73 ¥6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2 2 4 2 1 )4 0 7 — 2 10 — 0X( 00 0 — 0 5 0
1 林 业 有 害 生 物 防治 区概 况
11 森 林资源 状况 。
吴忠市现有森林面积 3 4万公 顷( 利通 区 O9万公 顷, . 青铜峡
刘伟 宏 , 张铁 林
( 忠市 园林管理局 , 吴 宁夏 吴忠 7 1 0 ) 5 0 1
摘
要: 林业有 害生物给吴忠市的森林资源造成 了严重 的经济损 失。本次调查基本摸清 了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病害
3 种, 5 虫害 18 , 7 种 鼠兔害 1 种 , 害植物 1 5 有 4种)发生特点、 、 危害程度等情况 , 出了防治对策。 提 关键词 : 林业 ;有害生物 ;防治措施
公 顷 ,兔害 发 生 面积 82万公 顷 ,被 害 率 85 茗 I .1 :鼠 害寄 主 面积
秋季普查为主, 查清分布范围 、 生面积、 发 危害程度。
22 固定 监测 .
建立杨树天牛 、 木蠹蛾、 臭椿沟眶象 、 苹果蠹蛾 固定 测报点 ,
1. O1万公 顷, 鼠害发生面积 0 6万公顷 , . 8 鼠害危害率 85 % .1 。有 害植物寄主面积 5 .% 有害植物发生面积 18万公顷 , 45 , . 有害植物
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长和发育有害的各种昆虫、真菌和其他生物。
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的加剧,林业有害生物问题日益突出,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危害。
研究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及防治对策,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业有害生物现状1. 昆虫昆虫是最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危害森林资源。
蛀虫、吸食性害虫和各种病原昆虫对森林树木造成直接伤害,大大降低了森林资源的产量和质量。
松毛虫、松蛾、松蓢象等害虫对松树的危害特别严重,给森林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2. 真菌真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它们通过侵染树木和林下植物来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一些真菌会引起树木的腐朽和病变,导致森林植被的凋落和死亡。
真菌还会释放有毒物质,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污染和危害。
3. 其他生物除了昆虫和真菌,还有一些其他生物对林业也构成了威胁。
鸟类和啮齿动物在林木成长期间会造成啃食和破坏,使得树木难以正常生长。
这些有害生物的存在,给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带来了严重挑战。
二、防治对策研究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目前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引入天敌和天敌昆虫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达到减少害虫的目的。
引入天敌寄生蜂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可以有效减轻松树的受害程度。
生物防治不仅环保无污染,而且可以长期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对森林的生态环境无负面影响。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传统的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目的。
但同时也存在化学残留、环境污染等弊端,因此在使用时需慎重考虑,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
3. 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一种综合性的防治方法,通过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从而减轻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和多样性,减少有害生物的繁殖和蔓延,提高森林自然抵抗力。
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是指能够危害森林、林木的生长和健康的生物。
它们是林业生产的重要障碍,对森林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和损失。
由于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危害范围广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威胁,所以研究、防治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特点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三类:1、林木病害:主要包括炭疽病、根腐病、心腐病、白粉病、霉斑病等多种病害。
这些病害会破坏林木的器官、组织和代谢功能,导致树体的衰弱甚至死亡,对林木生长和林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
2、林木虫害:林木虫害主要包括松毛虫、树皮象、松虫、梭桦毒斑蛾、红小潜蝇等。
这些虫害在林区内的重点树种上会造成大规模严重危害,其严重程度甚至已经危及林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3、林木草害:林木草害主要包括针叶林草害和阔叶林草害。
针叶林草害有天山云杉假鳞盾蚧、马尾松碾蝽等;阔叶林草害有山杨尺蛾、柳蓼尺蛾等。
它们会破坏林地植面和土壤结构,影响林地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林木的器官、组织和代谢功能,导致树体的衰弱甚至死亡。
2、破坏林木的形态和风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景观观赏。
3、威胁林业生产的发展,影响木材供应和市场价格。
4、加剧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5、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如经蜂毒、松林作业伤害等。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及时获取有害生物的信息和演变趋势。
2、加强有害生物的科学研究,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等特性,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林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林草覆盖,改善生态环境。
4、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浅析我国林业有害植物危害现状及防范对策
1 外来 入侵有 害植 物发 生与 危害概 况
1 外 来入侵 物种 每年 在全球 造成 重大 的经济 损失 . 1 研究 表 明, 外来入 侵物 种每 年在全 球造 成 的经济 损 失可高 达 14万亿 美元 。作 为外 来有 害生 物入 侵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 外来 入 侵 植物 的数量 和影 响在全球 均 呈递增 趋势 。 以美国 为例 , 据美 国 康 奈尔大 学 的生态学 家估计 , 多至 5 有 万个 外 来物种 可 能已侵 入 美 国 , 止 目前 , 国引入物 种 的总 数 已有 500多种 。据 统计 , 截 美 0 入侵 植物 已经 在 美 国 4048 万 h 2土 地上 滋生 蔓 延 ,每年 造 6 . 8 r n 成 土地损 失达 11 4 h 2 相 当于特拉 华 州面积 的 2 。外 来 2. 万 m , 9 倍 物 种对 美 国所 造 成 的损 失 每 年至 少 为 1 2 亿 美 元 , 中 , 来 0 2 其 外 有害植 物入 侵对 生态环 境 的破坏 已越来 越严 重 , 成 的经 济损 失 造 也越 来越大 。 1 我 国是遭 受外 来有害 植物 入侵最 严重 的国 家之一 . 2 具有 “ 地球 之肺 ” 美称 的森林 生态 系统 , 陆地 生 态系 统的 主 是 体 , 是结 构最复 杂 、 能最 完善 的陆地 生态 系统。 也 功 由于外 来植 物 入侵 排挤 本 土物 种 。 在一 些 地方 已形 成单 一 优 势种 群 , 终 导致 最 滋生地 物种 多样 性 、 生物 遗传 资源 多样 性的丧 失和 生态 环境 的破 坏 。还 有一 些藤 本植 物 , 以完 全破 坏 发育 良好 、 次 丰 富的森 可 层 林 。具 有 “ 球之 肾” 称的湿 地生 态 系统 , 地 美 以其独 特 的功 能在建 设 良好 生态 环境 中发挥 着不可 替代 的作 用。近 年 来 , 来入侵 植 外 物分 布于 河 流 、 湖泊 、 塘和 沿海 滩 涂 , 挤 本土 物种 , 往 形成 水 排 往 单一 的优势 群落 , 使生物 多样 性 、 遗传 资源 多样 性大量 丧失 。 1 外 来有 害植 物 已经影 响到 我 国生 态 、经济 和社 会 的各 _ 3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在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林木造成危害的各类生物,如害虫、病原菌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范围为某市的XX林区,调查时间为2021年X月至2021年X月。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田间观察法:在不同林区设立观察点,定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样本采集法:根据观察结果,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通过捕捉、诱集或采集的方式采集有害生物样本。
3.实验室检测法:将采集的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鉴定和检测,确认有害生物的种类和侵害程度。
三、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发现了以下几种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1.松毛虫(学名:Dendrolimus spectabilis)–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林区南部山地地区–危害程度:松毛虫以松树为食,大量寄生会导致松树失去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定期监测松毛虫的数量,发现早期虫情后及时采取喷洒杀虫剂等防治措施。
2.松材线虫病(学名: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林区各地–危害程度:松材线虫病能引起松树的弥散性枯萎病,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的松林死亡。
–防治措施:通过加强林区的检疫和防治措施,限制病原的传播和扩散,并及时移除感染的树木。
3.白蚁(学名:Coptotermes formosanus)–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林区北部平原地区。
–危害程度:白蚁会对林木进行不间断的啃食,导致木材的质量下降,严重时会引发林火等安全隐患。
–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如喷洒白蚁药剂或设立白蚁防治隔离带等。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林区的有害生物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有害生物,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增加检疫力度等,以减少其对林木的危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题与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题与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题与对策一、引言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林业面临着来自有害生物的威胁。
有害生物对林木生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二、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与危害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分为昆虫有害生物、真菌和细菌有害生物以及杂草。
昆虫有害生物包括了各类毛虫、蚜虫、象甲、树皮甲等,它们以林木为食源,繁殖迅速,并对林木叶片、根系等造成直接破坏。
真菌和细菌有害生物则主要引起林木疾病的发生,如轮纹病、立枯病等,导致林木生长受阻、叶片凋落等。
杂草则通过竞争养分、阻碍生长等方式,危害着稀有树种的生长。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包括直接破坏林木、传播疾病、引发森林火灾等。
直接破坏林木会导致林木凋落、枯死,甚至引发大面积林木死亡。
疾病的传播也会造成大面积病灾,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林木种群的结构。
而有害生物引发的森林火灾,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经济损失。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问题1. 缺乏系统的监测与预警机制目前,我国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警工作还不够完善。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预警机制,导致有害生物的入侵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或被延迟发现。
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经费和人力来进行应急控制和治理。
2. 缺乏科学的防治技术和手段有害生物的防治需要借助科学的技术和手段。
然而,目前我国对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例如,在昆虫有害生物防治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技术体系,导致防治工作效果不佳。
此外,科学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也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展持续的监测工作,以及加强对防治工作的宣传与培训。
3. 缺乏合理的防治策略和治理体系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治需要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和治理体系。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方案1. 背景和目的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及其资源产生危害的昆虫、病原体、杂草和其他生物种类。
这些有害生物可能会引发森林病虫害,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和繁殖,保护森林资源,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调查工作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方案,旨在提供一套操作规范,以帮助保护森林资源和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工作内容及步骤2.1 确定监测调查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特点,选择监测调查区域。
区域可以根据森林分布、有害生物种类、损害程度等因素划分,确保各个区域的监测调查工作能够全面覆盖。
2.2 制定监测调查时间表根据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活动规律和盛发期,制定监测调查时间表。
确保在关键的时段进行监测调查工作,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3 确定监测调查方法根据不同的有害生物种类和监测要求,确定监测调查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通过对植物叶片、根系、树皮等进行直接观察,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
•捕捉法:使用捕捉器具、诱虫剂等工具,吸引和捕获有害生物,进行鉴定和统计。
•样本检测法:采集植物样本、土壤样本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4 建立监测调查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表、数据录入和存储方法等。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研究。
2.5 分析和报告监测调查结果根据采集到的监测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制作监测调查结果报告,包括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信息。
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为后续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3. 质量控制措施3.1 培训和培养监测调查人员对参与监测调查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有害生物的认识、样本采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确保监测调查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评估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评估林业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林业有害生物的存在却给林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而对这些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则是衡量工作成效、优化防治策略的关键环节。
一、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林业有害生物包括害虫、病原菌、杂草等,它们以各种方式侵害森林。
害虫会啃食树叶、枝干,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病原菌能引发树木的病害,如松材线虫病、杨树溃疡病等,造成大面积的树木枯萎;杂草则会与树木争夺养分、水分和空间,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这些有害生物的危害不仅体现在对树木个体的损害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例如,大面积的树木死亡会破坏森林的生态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等。
二、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为了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威胁,人们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防治通过使用农药来杀灭有害生物。
这种方法见效快,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
例如,释放寄生蜂来防治害虫,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等。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但起效相对较慢。
3、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捉、设置障碍物、灯光诱捕等物理手段来防治有害生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适用范围较窄,通常作为辅助手段。
4、营林措施通过合理的造林、抚育、采伐等营林手段,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增强树木的抵抗力。
比如,营造混交林可以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评估的指标要评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指标:1、有害生物种群密度这是评估防治效果最直接的指标。
通过定期监测有害生物的数量变化,可以了解防治措施对其种群规模的控制作用。
林业有害生物3篇
林业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即指那些能够危害或破坏林木的生物种类,包括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
它们会导致林木生长缓慢、腐烂、变异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林业资源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林业有害生物加强防控,以保障森林生态的重要性,下面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昆虫类昆虫类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生态和资源的昆虫群体,包括了几百种昆虫。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树皮松材线虫、红脚钩虾小蜂、榧小蠹、松毛虫、桉蚜、森林病蝇等,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地域中危害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树皮松材线虫树皮松材线虫又称松材线虫病,是由树皮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害。
这种虫子寄生在松树的竹节虫幼虫体内,使松树的树皮和木材受到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和发展。
一旦松树染上树皮松材线虫后,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许多裂痕和伤疤,且松木的树皮和木材会瘤疤化、伐后颜色暗淡、质量下降等现象。
树皮松材线虫的传播与环境有关,比如湿度等,因此加强防控是极其必要的。
可通过立体防治、施肥、灌溉、整改宜采伐区、美林等措施,加强对树皮松材线虫的治理,以维护森林资源的良性发展。
(二)红脚钩虾小蜂红脚钩虾小蜂是一种昆虫类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栲树。
这种昆虫是由于外来栲树引进所导致的病害,它可以使栲树的代谢系统受到损害,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使栲树枯死。
它的繁殖地大多分布在暖湿的环境中,生命周期短,但繁殖能力很强,所以它的危害也十分显著。
为了防止红脚钩虾小蜂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方法和技术方法,如防治侵染源页面、防治入侵期页面、防治安(恢)装叶片落入门窗进行宣传,研究防治技术和药剂的配制、用药的方式等,以确保红脚钩虾小蜂的防治效果。
(三)榧小蠹榧小蠹是一种危害人工天然榧树的有害昆虫。
它寄生在榧树水枯木中或枯死对环境、植物生态系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加强防治十分必要。
在防治榧小蠹方面,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对它的传播实行农业机化防穴雕将空隙组织移走、喷施毒剂等措施减少鳞片担架、预防木材病蛾成虫的抵达与国内外疫区间保持距离等;2.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深化对榧小蠹的危害性认识;3.强化疫苗接种,加大抽样监测力度等。
浅析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
浅析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而设立的特殊区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好,往往成为有害生物滋生繁衍的理想栖息地。
特别是林业有害生物,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生态系统和植物多样性等造成极大的威胁。
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有害生物的种类、影响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对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浅析。
一、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影响自然保护区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昆虫、真菌和微生物等,它们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啃食植物叶片、寄生植物、破坏植物组织等方式,对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包括松毛虫、松虱、栎小蠹、松材线虫、松白粉虱等,它们对松树、栎树等林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有害生物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植被资源。
有害生物的繁殖和危害行为会导致植物的死亡、凋落,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资源。
2. 扰乱生态平衡。
有害生物大量繁殖,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影响自然保护区内其他物种的繁衍和生存。
3. 危害生态系统。
有害生物对植物的破坏会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影响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
由于有害生物的这些影响,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控,将会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植被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自然保护区的林业有害生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预防、监测、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下面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1. 预防措施预防是防控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有害生物对自然保护区的危害。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植物检疫、提高植被抗病能力、合理利用天敌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植物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和阻止有害生物的输入和扩散;提高植被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选育抗病优良品种、改善生长环境等方式,增强植物的自身免疫能力;合理利用天敌,可以通过引入或保护天敌,提高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从而减轻化学防治的压力。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新技术的应用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新技术的应用对策1. 引言1.1 林业有害生物对林业生产的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木、果树和花卉等植物造成破坏的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等。
它们通过吸取养分、传播病害、破坏根茎和叶片等途径,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林业有害生物对林业生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直接损害林木:某些害虫如松毛虫、松材线虫等会直接啃食树木的树皮、叶片和根部,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死亡甚至造成森林火灾等严重后果。
二、传播病害:一些害虫和病原体会在不同树木之间传播病害,加重病害的扩散范围,影响森林的生态平衡,严重影响森林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破坏生态环境: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影响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及时有效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对于维护林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1.2 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存在效果不佳、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而新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从而为林业生产提供更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通过基因编辑、激光辐射等先进技术,可以精确识别和针对性地灭除有害生物,减少对益生物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利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面积林区的监测和防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防治失误。
新技术还能够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通过建立专业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提高对抗有害生物的能力。
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是威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林木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控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需要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和调查。
本文将介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基本概念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森林中的有害生物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分布、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的技术手段1、地面踏查地面踏查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通过在林间设置样地,观察样地内林木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地形图和林相图进行分析,以掌握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规律。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或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信息,提高监测效率。
3、昆虫捕获器昆虫捕获器是一种利用昆虫趋光、趋化等特性捕获昆虫的装置,可以用于监测昆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4、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菌、虫卵等微小生物,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将成为未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更精细的森林病虫害信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识别物质的新型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五、结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是有效防控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林业有害植物的危害与调查有害植物对林木的危害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缠绕、覆盖林木、绞缢枝干,阻碍林木的光合作用及营养的输送,致其死亡;另一类是快速繁殖生长、迅速建立起单优生物群落、大面积的侵占其他林木与植物的生境,威胁“土著”林木资源,使本地生物多样性丧失。
第一节本土林业有害植物的监测调查本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
当其对林木的生长构成严重影响时,我们称其为林业有害植物。
主要的有油杉寄生、无根藤、金钟藤和葛藤。
1.油杉寄生Arceuthobium chinense Lecomte分布于云南中部和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部的海拔1500m~4100m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或油杉林中。
危害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或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 。
特征特性亚灌木,高2cm~8cm,枝条黄绿色或绿色;主茎的节间长3mm~7mm,粗1mm~2mm;侧枝交叉对生,通常长不及1cm。
叶呈鳞片状,长约0.5mm。
花单朵腋生或顶生;雄花:花蕾时近球形,长约1mm,黄色,基部具杯状苞片,开花时直径约2mm,萼片4枚,近三角形,长约1.5mm;花药圆形,直径约0.5mm;雌花:近球形,浅绿色,长约1mm,花萼管长约0.8mm;花柱红色。
果卵球形,长4mm~6mm,直径3mm~4mm,上半部为宿萼包围,下半部平滑,粉绿色或绿黄色;果梗长1mm~1.5mm米。
花期7月~10月,果成熟期翌年10月~11月。
油杉寄生植株通常经过2a~3a才开花结果,之后枯萎,但侵入树枝内的“吸器”可沿寄主的枝条延伸,并不断荫生出新的植株,当寄主出现疯枝时,在疯枝上呈密集生长。
受侵害的20a~100a生大树,常出现丛生疯枝,当寄主的大部分侧枝上有油杉寄生时,可致死亡,3a~5a生幼树若受侵害,数年后枯死。
油杉寄生的诊断主要根据寄主枝干上油杉寄生植株的存在。
当寄生植株脱落后,在侵入部位的表面留下1个杯状窗,用扩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见到略呈黄色的楔形吸根。
另一显著特征是寄主被寄生处常表现丛枝现象。
枝干上被寄生处常显现纺锤形肿大,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寄生物组织的死亡和脱落,留下溃疡型的肿大部分。
油杉寄生侵染的部位多在树冠中、下部,侵染部位以上的针叶变得短小,呈黄绿色,顶梢及树冠上部逐渐枯萎死亡。
调查方法于7月~10月,在寄主林内踏查,发现寄主树冠中、下部的枝干上有油杉寄生植株,或出现丛生疯枝甚至死亡,随即设立面积为0.2hm2的临时标准地1块,在标准地内以“五点式”取样法抽取20株标准株,统计被害株率。
2.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inn.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及台湾等省区。
危害多种阔叶树、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灌木和草本植物。
特征特性多年生, 其外形与冤丝子很相似, 全株呈右旋缠绕寄生, 茎线状,为绿色或黄绿色, 含叶绿素, 幼茎光滑, 无毛。
侧枝上密被茸毛;叶退化为鳞片, 互生, 花序穗状, 长2cm~4cm , 花小,白色,两性,长不到2mm,能育雄蕊9,分3轮;果实小,球形,直径约7mm,肉质, 核果, 成熟时乳白色、半透明, 内含1 粒种子, 种子黑褐色、坚硬, 椭圆形。
广西南宁地区6月~7月开花, 果实于10月~12月陆续成熟。
在南京7月~10月开花。
由于受低温影响, 在自然条件下果实不能成熟。
在温室,11月~12月陆续成熟。
无根藤种子具有坚硬的种皮, 子叶两片, 肉质肥厚, 无胚乳。
在适宜的温度(25℃左右)和充足的水分条件下, 其种子吸水膨胀, 种皮开裂, 首先胚根伸出, 随之下胚轴伸长,最初呈倒“U”型, 下胚轴膨大, 绿色。
基部有l条~4条不定根, 0.5cm~1.0cm长。
底部为主根, 不发达, 0.2cm~0.5cm长。
不定根上有乳头状突起, 似“根毛”。
随着下胚轴伸长, 胚轴渐变直, 种皮随之脱落, 子叶逐渐枯萎, 顶芽开始生长。
在没有寄主或寄主分泌物的情况下, 无根藤种子也能萌发。
当幼苗生长遇到寄主时, 即右旋缠绕, 7d~10d后, 在其与寄主紧密接触部位, 首先在茎上出现突起, 然后贴着寄主表面而向边缘隆起, 形成吸盘, 以紧握寄主, 再从吸盘中央发育吸器, 通过生长逐渐侵入寄主。
吸器木质部的发育, 首先从无根藤皮层开始,最后与寄主木质部相联, 通过吸器, 无根藤从寄主源源不断地摄取水分和无机盐类。
无根藤主要生长在地势开阔, 阳光充足, 气候干热的杂草灌丛地带和海滨沙滩地区, 垂直分布范围在不同地区相异, 温度是限制其生长的主要因子。
无根藤以茎攀延于松枝、针叶,在与寄主接触处产生盘状吸器插入寄主组织获取生活物质。
寄主被寄生部位形成膨大的肿瘤, 导致幼小植株死亡。
被严重寄生的树木也往往生长不良、衰弱、产生落叶、枯梢。
严重时松针大量枯死,其上的无藤根也随之逐渐枯萎,互相交织成团、呈鸟窝状。
调查方法于无根藤花期,在寄主林内通过踏查、目测或借助望远镜,对林木进行观察。
发现林木被寄生部位有膨大的肿瘤,或生长不良、落叶、枯梢甚至死亡,随即设立面积为0.2hm2的临时标准地1块,在标准地内以“棋盘式”取样法抽取20株标准株,统计被害株率。
3.金钟藤Merremia boisiana (Gagnep.) V.Ooststr.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和印度尼西亚。
国内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和广东。
危害草地、灌木和松树Pinus、桉树Eucalyptus、相思树Acacia confusa、荷木Schima spp.等高大乔木以及竹子Bamboo。
特征特性为多年生缠绕大藤本。
茎圆柱形,平滑或有细纵纹,无毛,长10m以上,幼茎稍中空,有时呈暗紫色,折之有白色乳汁。
叶纸质,叶片宽大健壮,类似番薯叶,近圆形,偶为卵形,顶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心形,全缘,两面无毛,叶片最宽处26cm~27cm;侧脉7对~10对,与中脉在叶背面突起,幼时常呈浅紫红色;叶柄长4cm~12cm,幼时呈暗紫色。
花序腋生,为多花伞房状聚伞花序,有时为复伞房状聚伞花序,总花梗粗壮,长6cm~17cm,无毛;花梗长1cm~2cm,被疏毛,果时伸长增粗;苞片小,狭三角形,长1mm~2mm,密被锈黄色短柔毛,早落;萼片5枚,长7mm~8mm,外侧的卵形,被短柔毛,内侧的近圆形,无毛;花冠黄色,宽漏斗状或钟状,长1.5cm~2cm。
蒴果圆锥状球形,长1cm~1.2cm,无毛,果皮薄革质,4瓣裂;种子三棱状宽卵形,长约5mm,沿棱密被糠粃状毛。
花期11月~翌年春季。
1882年在海南澄迈发现金钟藤,上世纪70年代传入广东。
金钟藤生长速度非常快,一周可以长1m~2m,1a可以长40m~50m,生命力极强。
其根茎非常粗壮,5a的根茎直径就有几十厘米。
繁殖不用种子,长叶的地方一落地就可以生根,很快就能覆盖大片林地。
主要分布在山谷山窝、疏林、林缘、次生杂木林及灌草丛中,近山顶处亦有发生,最高处达海拔360m左右。
该藤刚发生时,只是个别藤条缠绕于其它植物上,后期则连片繁殖、生长茂盛,层层叠叠交织形成1层10cm~30cm厚的藤网,覆盖在草地、灌木和桉树等高大乔木上,远看尤如一张巨大的绿网罩,被其缠绕的树木很快便会死亡。
调查方法于11月~翌年春季,在林内踏查,重点是位于山谷山窝、疏林、林缘、次生杂木林及灌草丛,发现有金钟藤发生,设立面积为0.2hm2的临时标准地1块,在其中随机抽取20株标准株,统计被害株率。
4.葛藤Pueraria lobata(Willd.)国外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美国。
国内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而以东南和西南各地最多。
危害所有林木。
特征特性葛藤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块根肥厚,富含淀粉,全株有黄色长硬毛。
茎长10余米,常铺于地面或缠于它物而向上生长。
叶片长15cm~30cm,为互生3片,长满硬毛;荚果扁平,长5cm~10cm,宽约1cm;总状花序腋生,长20cm,附着着金黄色的硬毛,花蓝紫色或紫色,花萼钟状,荚果条形,扁平;种子长椭圆形,红褐色。
葛藤属我国的本土物种,是一种半木本的豆科藤蔓类植物,具有惊人的蔓延力和繁殖力,可以大面积地覆盖树木和地面。
其半木质的蔓藤可以长达10m~30m,匍匐地面甚至可达百米。
其根部重达数公斤并可深入地下1m~5m深。
主要通过缠绕和覆盖林木,绞缢枝干及阻碍阳光,造成树木无法制造和输送养分,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幼树、大树的死亡,还通过大面积繁殖生长,与其他植物抢占水分、养分、空间,迅速建立起单优生物群落。
葛藤多生于丘陵地区的坡地上或疏林中,分布海拔高度约300m~1500m处。
葛藤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生于阳光充足的阳坡。
常生长在草坡灌丛、疏林地及林缘等处,攀附于灌木或树上的生长最为茂盛。
对土壤适应性广,除排水不良的粘土外,山坡、荒谷、砾石地、石缝都可生长,而以湿润和排水通畅的土壤为宜。
耐酸性强,土壤pH值4.5左右时仍能生长。
耐旱,年降水量500mm以上的地区可以生长。
耐寒,在寒冷地区,越冬时地上部冻死,但地下部仍可越冬,第2年春季再生。
调查方法参照金钟藤调查方法。
第二节外来林业有害植物的监测调查外来林业有害植物一般指从国外传入,且在传入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传入地生态环境,损害其生物多样性的植物。
在林业上,比较严重的外来有害植物有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紫茎泽兰、飞机草和日本菟丝子。
1.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国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太平洋诸岛屿、毛里求斯、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各国和美国。
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香港和澳门。
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6m~8m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
特征特性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平滑至具多柔毛;茎圆柱状,有时管状,具棱;叶薄,淡绿色,卵心形或戟形,渐尖;叶柄细长,通常被毛,基部具环状物,有时其形成狭长的近膜质的托叶;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冠白色,细长管状长1.5mm~1.7mm,喉部钟状,隆起1mm,具长小齿,弯曲;瘦果黑色,长1.7mm,表面分散有粒状突起物;冠毛鲜时白色。
薇甘菊是一种喜光好湿的植物,生长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均在21℃以上,在其适生地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寄主死亡。
在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地区,薇甘菊多发生在居民区附近的洼地、沟地、路旁、被破坏的林地边缘、荒弃农田、疏于管理的果园、水库和沟渠或河道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