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修订版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图形中的各种规律;b. 掌握图形规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c.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b. 培养学生的积极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图形中的规律,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自主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a.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形卡片、实物等;b.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
2.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图形卡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学习活动a.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发现图形中的规律;b.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思考。
4. 总结提高a. 整理学生的发现和思考,总结出图形中的规律;b. 引导学生归纳规律,并解释规律的原因;c.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手段1. 图形卡片2. 实物模型3. 书籍资料4. 多媒体设备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图形中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和积极。
也要注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
并能尝试用字母总结概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讨论、概括的数学活动,探索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的规律,在探究总结图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交流,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体会数学的规律性和简洁美,增强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发现图形的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一)、(从生活中的图形图案中发现有规律存在,产生研究图形规律的内动力)师:上课之前老师这里准备了一组图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多媒体播放图片)1、美女与巫婆的图片,提醒学生多角度观察,2、青蛙与马头的图片。
(二)、课前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四4n 条腿。
二、引导探究。
(一)三角形排列中的规律。
1、单个摆三角形。
师:有一种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它具有稳定性,它是什么图形?(三角形)用同样的小棒摆一个等边三角形,需要几根?(课件依次显示3、10、100、n)学生很快答出小棒根数依次是9、100、300、3n师:300 ?这么快就知道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用3×100=300得到的(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倍数关系,也是让不清楚的同学明白方法)师:12根小棒能摆成几个三角形?(学生在黑板上操作)看来你们发现这里的规律了,现在呢?(屏幕显示三角形个数为n)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3n,老师追问:你能解释一下3n什么意思么?结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n代表(图形)个数,3n表示(小棒)根数2、复合三角形。
看来你们都已经发现了图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规律。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
引言部分介绍了课程背景、教学目标设定以及教学内容概述。
正文部分包括了教学设计的框架、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学生学习评估方法、教学资源准备和教学策略和方法。
结论部分分析了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改进建议以及总结反思。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图形中的规律》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建议。
希望本文对教师在《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评估、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效果、教学改进建议、总结反思、规律、图形。
1. 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课程背景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图形中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中的规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数字、形状和空间等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图形中的规律经常出现,比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图案的排列规律等,都可以通过图形中的规律来解决。
学生掌握图形中的规律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图形中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2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本次《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图形中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观察图形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探讨图形中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能用字母抽象表示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棒、三角形、四边形与小棒根数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先来说一个关于手指的儿歌,你们听老师说完,再接着往下说好吗?生:好!师:张开1只手, 5个手指点点头。
张开2只手,10个手指点点头。
张开3只手,15个手指点点头。
张开4只手,20个手指点点头。
……30只手呢?100只手呢?n只手呢?生:张开30 只手,150个手指点点头。
张开100只手,500个手指点点头。
张开n只手,5n个手指点点头。
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说明大家认真思考了。
现在老师手中有这样三根小棒,你能用它摆出什么样的几何图形?生: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已动手摆出一个三角形。
生动手操作。
师:摆1个三角形要用三根小棒,那么现在大家试试摆2个三角形想一想要用多少根小棒呢?看谁摆的又好又快?生动手操作。
:可能有这样几种摆法:生上前展示。
△△师:同样是摆了两个三角形,为什么他用的小棒根数比你们用的少呢?(找出公用边)(课件演示)生:每相邻两个三角形就有一条公共边。
师:像这样的三个三角形有几条公共边呢?四个三角形有几条,五个三角形。
十个三角形有几条公共边呢?像这种方法继续摆下去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100个呢?如果能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很快的就算出不管摆几个这样连接的三角形所需的小棒的根数就好了。
大家想不想发现这个方法?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摆三角形的方法,并找出其中三角形的个数和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规律好吗?(多媒体出示)生:好。
二、研究规律、归纳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的根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就动手摆一摆,在摆之前先听老师出示活动要求:请大家先摆一个三角形、再摆两个、三个……以此类推像这样横着摆下去,直到10个三角形,并数一数每次所摆的三角形共需要几根小棒,记录在统计表(一)里。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摆图形活动,让学生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一个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找到探究这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准确地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列式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小棒,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表格教学过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玩个猜数游戏,看看谁是火眼精金?(课件出示)1、3、 5、 ,,师追问:你怎么这么快就猜出后面的数字了?为什么?3、6、 9、 ,,你的眼睛可真亮!那么老师要来考考你的听力了?竖起小耳朵哦!(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听”师:请同学们听(拍手)师:你们能将掌声继续吗?(生拍手)师:好!你们有什么发现?(先拍一下,再两下 ,, )有规律师:我们用有规律的掌声表扬一下这位同学!板书:规律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很多规律,数学图形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规律,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图形中的规律!揭示课题:图形中的规律(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摆三角形(探索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师:看,这是个什么图形?(三角形)师:摆一个三角形要多少根小棒?( 3 根)师:摆两个的三角形呢?(6 根)师:有不同的摆法吗?( 5 根)你是怎么摆的?指明上黑板摆一摆师:请大家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 5 根)师:同样是摆了两个三角形,为什么他用的小棒根数比独立摆用的少呢?(找出公用边)(生找出后,课件闪烁)师:对,这也叫公用边,每相邻两个三角形公用了一条边。
师:那我要再摆一个呢?需要几根小棒?谁愿意来摆一摆?指明学生上黑板师:如果用这种方法继续往下摆,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种摆法!师:我们来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研究一下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拿出作业纸和小棒,同桌两个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边摆边记录)师:我们可以从简单入手,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 以此类推,直到10 个三角形,并数一数每次所摆的三角形共需要几根小棒,记录在表(一)里。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用数据描述图形特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在探究三角形的规律时,强调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特点。
-重点二:立体图形的规律。分析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规律。
-举例:以长方体为例,重点讲解长、宽、高与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图形规律的抽象理解。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规律,这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的直观教具和实物操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图形中的规律。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拆解和组合立体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计算方法。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时,有时会偏离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应该在分组时明确每个小组的任务和讨论方向,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的讲解,我意识到需要更细致、更慢的讲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讲解速度和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图形中规律的概念;(2)能够从图形中找到规律并进行推理;(3)能够设计自己的图形规律并解释。
2.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图形中的规律概念2. 从图形中找规律3. 设计图形规律四、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教学法2. 合作学习法3. 情境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规律,引出图形中的规律概念。
2. 探究(25分钟)(1)示例分析教师通过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于图形中规律的思考,并从中找到规律。
(2)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些图形,要求他们合作找出每组图形的规律并记录下来。
3. 梳理(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图形规律,并进行梳理总结。
4. 发散(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的图形规律,并解释他们设计的规律。
5. 训练(15分钟)学生进行图形规律的训练,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多找规律。
八、课外作业设计若干个图形规律,并写出规律的表达式。
九、教学评估1.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日常表现和思维能力。
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并且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在设计图形规律时表现出了创造力。
但在课上学生个别学生在任务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继续加强引导。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图形中的规律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学期:上册日期: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观察和分析图形中的规律。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形卡片或者图片。
2. 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探究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图形中的规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实践1. 教师让学生用彩纸剪出一些图形,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列。
2. 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自己的排列规律。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用家中的物品或者自己制作的图形,进行类似的实践活动。
2.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形,并找出它们的规律,与同学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中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三篇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三篇篇一:《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经历发现内在规律的探索过程与方法。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探索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中拼摆规律,获得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同时也把规律引向深入,为形成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的,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抢答热身铺垫看大屏幕上的三角形抢答:1、摆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两个呢?三个呢?10个呢?n个呢?2、理解“3n”的意义。
3、小结:三角形个数在增加,所用小棒的根数也跟着相应的增加。
4、认识新的摆法:除了这样独立摆三角形外,还可以这样摆三角形:课件出示连续摆的三角形。
5、质疑:这样和前面的摆法有什么不同?6、小结导入新课:小棒的根数是不是真的少了呢?像这样连续摆的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做一次探究活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1、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规律?小结研究规律的方法2、大屏幕出示小组探究活动的要求:动手操作的要求:(1)的样子,摆连续的三角形。
(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就摆一个记录一次,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3)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4)小组合作,一人填表,一人摆一摆,大家观察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摆一摆,填一填。
老师参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4、各个小组反馈交流:预设一: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本组一名同学展示表格并讲解,一名学生随机在黑板上摆出相应的图形。
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摆图形,能够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且能够用字母表示。
2.通过动手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展新知
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导学案上写出几个。
二、探索方法
1、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并将这一关系用算式表达出来,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来:2n+1。
2、学生自己完成摆2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3、通过列表、观察图形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小棒
列出算式来表示需要小棒的根数,从中发现规律。
在每个算式中,都有加1,一个正方形3×1再加1;2个正方形3×2再加1;3个正方形3×3再加1,从而推出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的根数是:3n+1。
4、学生独立完成摆2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三、解决问题
用得出来的式子解答导学案上的题目:摆35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35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与掌握图形中的基本规律;2. 能够观察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问题求解;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请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列举出其中的规律。
(2)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如果有,请尝试解释一下。
2. 学习(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规律,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逐步理解规律的概念。
(2)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要求学生观察图形中的规律,并逐步总结规律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用文字和图示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规律。
(4)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并总结家里的一些物体或环境中存在的规律。
3. 操练(30分钟)(1)学生将观察到的规律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规律进行展示。
(2)学生通过展示的形式来展示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归纳总结(10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的展示,共同总结图形中的规律。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总结规律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5. 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回家后将观察到的规律整理成一份报告,并在下节课进行课堂分享。
(2)鼓励学生观察并总结更多的图形中的规律。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2.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3. 对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4. 对学生在总结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1. 学生观察并总结其他环境中存在的规律;2. 学生将观察到的规律应用到其他问题的求解中;3. 学生通过研究图形中的规律,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图形中的规律》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运用规律进行问题求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的方法,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图形中的规律,体会数与形的关系。
2.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从多角度探究这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前置作业:用小棒摆N个三角形,你可以摆出哪些图案?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摆一摆,并拍照记录你所摆的图案。
三、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课前,每位同学都用小棒摆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所摆出的图案。
(前置学习反馈)观察这四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像①号图形这样摆,摆10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后面的这些摆法还需要那么多根小棒吗?今天我们就以②号为例来研究到底需要多少根小棒?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探究规律1. 感悟化繁为简。
我们要研究摆10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们打算怎么做?(生可能会说不需要摆100个,摆几个就可以,因为它们的摆法是有规律的)我们把这个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现在就让我们摆几个三角形来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规律吧。
2. 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3. 交流汇报。
(1)同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选择其中一人的方法上台交流汇报,汇报时明确1人摆(注意小棒颜色选取,让台下的同学一眼能看懂你们的想法),另1人讲算式中每一个数字表达的意义。
(2)汇报。
师:有结果了吗?哪一组愿意给大家分享呢?(3)全班汇报。
(分小组汇报)方法一:预设:先摆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下一个三角形在第一个的基础上每次增加两个小棒。
这样一直摆下去,100个三角形需要3+2+2+····+2算式是3+2×99=201(根)预设:这是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请问谁还有疑问或补充?预设: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2×99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100-1?方法二:预设:先固定一根小棒,所有的三角形都需要两个小棒。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图形中的规律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图形中的规律。
2. 学生能够应用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3. 学生能够创造自己的图形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或幻灯片等展示工具。
3.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并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相似之处。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图形中,有没有一些规律存在?探索规律:1. 教师将一些图形卡片放在白板上或幻灯片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录在白板上。
应用规律:1.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图形序列,其中一些图形缺失,并要求学生根据之前学到的规律来填充缺失的图形。
2. 学生可以在纸上绘制图形序列,并根据规律填充缺失的图形。
3. 学生可以与同伴交流并比较他们的答案。
创造规律:1.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图形规律,并在纸上绘制出来。
2. 学生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规律,并尝试解读对方的规律。
巩固和评估: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之前学到的规律来解决。
2.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并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图形规律,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图形规律游戏,并与同伴分享。
教案扩展: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难度和复杂度,例如引入更多的图形种类或更复杂的图形序列。
2. 鼓励学生应用图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建模、设计等。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中的答案和解决思路。
3. 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的发展程度。
教案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活动。
2.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生:小棒都是2根2根多上去的。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1个三角形是3根小棒,2个三角形是5根小棒,多了2根小棒,3个三角形是7根小棒,又多了2根小棒....../
(电脑演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第一个三角形,多了1个三角形就多了几根小棒?为什么只多两根小棒?
(板书这条规律)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项目
教案内容
二次备课
(必须手写)
课题
图形中的规律
课时
1
教学目标
学科目标:
1.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的方法。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2.能在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摆三角形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3.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等与概括能力。
生:叙述。
师:(2-4)也就是说你们是单独一个一个地摆的三角形,而笑笑是依次连续摆的三角形.。
师:(5)如果按照淘气独立摆2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6根),用算式表示是什么?(2×3=6)也就是有2个3根。如果摆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9根)算式是什么?(3×3=9)也就是3个3是多少?那摆10个三角形呢?摆100个三角形呢?
师:为什么比刚才少了2根呢?
生:三角形的边重合了。
师:也就是说两个三角形公用一条边,我们把这样的边叫做公共边(板书:公共边)
三、视点强化
师:如果像笑笑这样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21根)
要求:①同桌摆:一人摆,另一人填小题单,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记录一次。
②同桌交流:通过摆小棒你发现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六、视点回归
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
在生活中,有很多建筑物,也蕴含着图形的规律,只要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 掌握图形中规律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分析图形中的规律并进行推理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图形中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形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图形中规律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图形中规律的发现和分析,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图形中规律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有没有规律,引导学生对图形规律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5分钟)介绍图形中的规律概念和特点,以及分析图形规律的方法。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图形规律的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有明显规律的图形,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并向全班进行汇报,让学生们从彼此的分析中学习和启发。
4. 练习与训练(3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图形规律的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图形,锻炼学生对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能力。
5. 拓展应用(15分钟)设计一些真实场景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图形规律知识进行解决,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图形规律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图形规律的应用能力。
2. 设计一个图形规律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手段1. PPT、图片展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2. 分组合作教学;3. 课堂练习与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图形规律的发现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图形规律的掌握情况,包括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与形之间的规律,能用“数”抽象表示“形”的规律。
教学难点:渗透、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仔细观察,接下来的图形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在生活中,只要你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规律无处不在,数学图形还有哪些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图形中的规律。
(板书:图形中的规律)二、新授1、明晰摆法,体会公共边,初步体会规律。
师:摆1个三角形需要三根小棒,那2个三角形呢?预设:6 根预设:5 根请这两位同学上来摆一摆。
师:为什么他用 5 根小棒也能摆出两个三角形?预设:因为他这里公用了一根小棒。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
)师:你能上台来指一指,公共边在哪吗?师:也就是说这两个三角中的这两条边合并成为了一条边,也就是这里报道公共边(师边演示过程边讲解)(板书:公共边)师:你能像他这样摆出3个三角形吗?需要几根小棒?(生上台展示)师:你能像他这样摆出4个三角形吗?需要几根小棒?(生上台展示)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师:请你像这样继续摆下去,猜一猜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在大家的信封里有小棒,需要使用的可以独立使用或者小组合作共用。
先独立思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或算一算的方法探究并完成学习单,并把你的发现给你的组员说一说。
(活动5分钟)(板书:猜测)生汇报交流:(1)确定结果采访几个小组10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21根)师:大家都用了21根小棒,你们是怎么算的?(2)通过刚才摆一摆,数一数,我们知道了10个三角形需要21根小棒,那10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预设1:生:10×2+1=21(根)(板书)师:为什么这样列?生:第一个三角形最左边的小棒可以先单独拿出来,那每个三角形就有2根小棒,10个三角形就是10×2最后再加上最左边的那1根,也就是21根。
【K12学习】《图形中的规律》教案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设计第五课时图形中的规律首案编写李教学内容:教材97—98页教学目标:.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念,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体念、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
教法学法:列表法、自学发现法教学准备:小棒、题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用小棒摆三角形会吗,那像这样摆三角形呢?(出示)赶紧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
(生操作)师:通过刚才摆一摆,你想到什么数学问题?生:摆m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师:你很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粘贴核心问题)师:他想研究像这样摆m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想研究多少个?拿出题单,把你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尝试解决。
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困难,给予帮助,展示别的学生的方法,并从中受到启发)2.明确方法,小组交流师:大家肯定有些想法了吧?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听听别人的意见。
3.学生汇报,发现规律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你的问题的?生1:我发现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以后的每个三角形都只需要2根小棒。
所以我的算式是m×2+3。
师:明白他意思的举手,谁再上黑板来边摆边为大家解释一下。
生:边摆边解释: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第二个三角形只需要再加2根小棒,摆第三个三角形又只需要再加2根小棒。
(此时可能会出现“规律”。
师肯定并询问大家是否都发现了。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摆一个三角形很简单!需要3根小棒。
(板书:1个△3根)(拉开第三个三角形)师:摆两个三角形应该要6根小棒呀,怎么只需要5根呢?生:第二个三角形和第一个三角形重复了一根小棒,(或共用了一根小棒。
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的方法。
2.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关系。
3.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会摆三角形吗?(生回答)师: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师:摆2个,3个,4个,n个呢?预设1:摆2个三角形需要6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需要9根小棒…预设2:摆2个三角形可以用5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可用7根小棒…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啊,其实摆三角形的学问可大呢,三角形的个数在增加,所用小棒的根数也随着增加,那它们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做一次探究活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吧!(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活动一1.师:刚才同学们说用6根小棒摆成2个三角形,现在老师让你们只用5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你们能摆得出来吗?(1)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
(2)学生展示摆法。
(实物展示台)2.师:用5根小棒摆与6根小棒摆有什么不同?生1:有公用的小棒。
生2:可以省1根小棒。
3.师:像这样连续摆的情况,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如果有,又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摆一摆吧。
动手操作的要求:(1)照着课本图的样子,摆连续的三角形。
(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摆一个记录一次,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3)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生先独立摆一摆,填一填,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规律。
老师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
(1)填写好表格。
(课件出示)(2)重点谈论: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你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的?预设1: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小结:3+2(n-1)。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四年级)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目标: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获取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四人小组一张探究卡,两张卡纸,若干根小棒。
教学流程:一、孕伏铺垫,揭示课题。
1.教师剪纸“H”,剪后逐个展开。
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H之间有什么联系?2.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对比: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3.揭示课题。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知。
(一)探究三角形的规律1.确定探究任务。
⑴师:同学们,如果给你三根同样长的小棒,你能摆成一个什么样的封闭图形?⑵师:继续摆小棒,你能把很多正三角形,照刚才三幅图的排列方法,将它们摆出来吗?同桌合作,试试看。
注意要边摆边数:你摆了几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2.组织探究。
⑴提出问题。
随机调查学生:看看你摆的图,有几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⑵讨论交流组内交流:根据同学们的发现。
你能知道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全班交流。
(二)探究四边形的规律。
1.制定方案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轻轻松松地掌握了三角形的规律。
如果把三角形换成四边形,你们还会研究吗?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2.独立研究。
(附:探究报告单)探究报告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四边形的小棒根数与图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填写下表。
我发现了:=小棒根数3.交流反馈指名到展台前汇报交流。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
如果认为他讲得好,可以夸夸他,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
三、归纳小结,拓展延伸1.迁移师:大家观察一下三角形和四边形中的规律。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三角形个数×2+1=小棒根数四边形个数×3+1=小棒根数师:根据这个发现,你还能知道哪些图形的规律?五边形个数×4+1=小棒根数六边形个数×5+1=小棒根数……2.拓展⑴看黑板中的剪纸图(孕伏铺垫环节中出示过的五边形图案),提问:摆一个五边形需要几根小棒?10个呢?21个呢?⑵师:同学们,如果给你21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五边形呢?101根呢?a根呢……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3.延伸⑴师:同学们,是不是进无论图形怎样摆,都会有这样的规律?师:要怎样摆才会有这样的规律呢?要摆成一排(横、竖、斜…)两个图形间只有一条公共边⑵师:刚才同学们摆出的这些图形(出示摆三角形环节中出现的错误摆法)。
6.5图形中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6.5图形中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中的规律2. 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中的规律。
2. 新课导入(1)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a. 观察图形,找出规律。
b. 交流发现的规律。
c. 教师总结规律。
(2)出示另一组图形,让学生运用刚刚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a.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b.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c. 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挑战,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本节课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在数学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特别是“新课导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首次接触新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能够将规律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定稿)
执教范淑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好玩》中的《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
尝试找出图形中规律。
2、通过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探索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中拼摆规律,获得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寻找图形中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磁性小棒(教师),小棒(学生),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摆3个三角形呢(9根、7根)请你俩上来摆一摆。
不一样的摆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摆法,照这样摆,摆4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计算摆20个三角形呢这种摆法我们以前就已经研究过,大家对它已经很熟悉,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摆法,这种摆法以前有研究过吗(没有)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像这种摆法的图形中的规律。
引出课题:图形中的规律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识
1、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用7根小棒摆的三角形有什么规律(生:我发现,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第三个三角形只用
2根小棒)(评价)
(2)问:照这样的摆法,摆第4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生答
教师操作),摆第五个三角形呢(指名学生上来摆)
2、共同发现计算方法一
问:照这样摆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怎么计算你是怎么想的(生答,教师板书:3+2×4=11根)(评价)
如果摆10个三角形又需要几根小棒呢怎么计算100个n个呢(生回答,教师板书)
3、合作学习,发现第二种、第三种计算方法
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除了这种计算方法外,还有别的计算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两人合作,通过摆小棒、看书自学、讨论交流等方法找出别的计算方法,并把你的计算方法写在记录表里(课件),自主学习时间为3分钟,到音乐停止我们就收好小棒进行分享,好吧。
(1)学生领取小棒和记录表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4)整理,板书
如果学生对第二、三种算法不理解时,用课件演示一次,并整理板书:第二种方法摆10个三角形要小棒1+2×10=21根摆100个要1+2×100=201根摆n个三角形要1+2n根
第三种方法:摆10个三角形要小棒3×10-9=21根摆100个要3×100-99=201根摆n个三角形要3n-(n-1)根
4、小结并练习:同样一个问题,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能找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祝贺同学们想出来这么多种计算方法。
三种计算方法,你
喜欢哪一种用你喜欢的方法帮小动物解决困难。
(课件练习:篱笆一个有50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展示汇报(评价)
5、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师:摆50个三角形要101根小棒,老师这里有27根小棒,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先猜测,再验证)怎么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生答,师板书:(1)27-3=24(根)24÷2=12(个)12+1=13(个)
(2)27-1=26(根)26÷2=13(个)
你喜欢哪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37根小棒可以摆几个三角形
6、小结:同学们很聪明,看来摆三角形已经难不倒你们了,老师想加深难度,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敢)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课件练习)
1、像这样子摆正方形,摆10个正方形,一共需要()根小棒。
我是这样计算的:
2、有100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
我是这样计算的:
3、像这样子摆六方形,摆8个六方形,一共需要()根小棒。
我是这样计算的:
4、像这样子摆餐桌,摆10张餐桌,一共可以坐()人。
我是这样计算的: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规律无处不在,它不仅藏在图形中,也藏在点阵中,(课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点阵中的规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预习98页的内容。
五、课堂总结在今天的实践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中的规律
摆10个三角形摆100个三角形摆n个三角形
方法一:3+2×9=21根3+2×99=201根3+2×(n-1)
方法二:1+2×10=21根1+2×100=201根1+2n根
方法三:3×10-9=21根3×100-99=201根3n-(n-1)根
老师这里有27根小棒,可以摆几个三角形?
(1)27-3=24(根)(2)27-1=26(根)
24÷2=12(个)26÷2=13(个)
12+1=13(个)
二0一六年十一月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之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图形中的规律》。
图形中的规律这个专题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在此不作具体要求。
回顾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就是让学生动手摆连续的三角形。
课堂上,以学生熟悉的用小棒摆三角形为思维起点,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摆连续的三角形,并边摆边填写表格,其中就隐含着图形中的规律,学生有图可依、有表可据;要求他们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数图中小棒的根数和看表中数据的规律,这一环节看似简单操作,但学生的摆、填、数、看中有思考,是规律悟出的基础,我以为不应因满足于得出答案而过早地将具体的规律抽象化,这样的经历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我又组织学生在汇报时重现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黑板上亲自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说,一边记录数字。
图形、数形的结合,使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就将其过程开放化了,让大家看到的是完整的过程,学生们不仅发现了规律,也共享了方法,将抽象的结论具体化,学生的汇报操作就代替了老师枯燥的讲解,而且让学生对发现规律的方法和规律一目了然,虽然这个过程很慢,但是很有必要,这是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更为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将全体学生的思考由感性引
向了
深刻、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