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O_2排放_煤炭消费及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互动关系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互动关系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互动关系研究作者:刘章发高建刚何丽娜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23年第09期摘要:基于中國1995—2021年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反应函数等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1)全国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两两之间均为因果关系;(2)东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显著关系,中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对二氧化碳排放正向显著关系,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正向显著关系;(3)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分析均表明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冲击较大。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重点培育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出台相关制度与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面板VAR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安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BJY074);山东省金融应用重点研究项目“双碳目标下山东省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绩效评价研究”(2022-JRZZ-20)。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09-0111-014[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ki.css.2023.009.008作者简介:刘章发,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副教授、首届羡林学者,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高建刚,聊城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绿色发展;何丽娜,聊城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

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紧张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特别是温室效应的问题日益凸显,不但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

我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

我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摘要] 本文利用1990-2010年的数据,基于宏观和动态的视角,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我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量比关系的实证模型。

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冲击产生持续的正响应,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冲击产生的也是正响应;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向量自回归(V AR);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Granger因果检验1 引言能源消费与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由于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碳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在过去的100年(1906-2005年)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0.74℃;未来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升高1.6℃~6.4℃。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至少在90%的可能性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所致。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的责任,需要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在联合国的历次环境大会的推动下,缔约国先后共同制定并通过一系列重要文件,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中国属于《京都议定书》中的附件Ⅱ国家(即发展中国家),在2008-2012年间的第一承诺期内不承担减排义务,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给中国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加速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但同时也对中国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

作者简介: 赵明轩(1994 ̄) ꎬ男ꎬ河北石家庄人ꎬkjnjxx@ 163.com.
∗责任作者ꎬ吕连宏(1981 ̄) ꎬ男ꎬ天津人ꎬ正高级工程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经济研究ꎬlvlh@ craes.org.cn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No.2019YSKY001)
Method of Moments ( System ̄GMM)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coefficientsꎬ while the method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ꎬ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re applied to reveal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energy consumptionꎬ economic growth and CO2
经济发展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 CO 2 排放三者之间关系
肺炎疫情后世界经济的“ 绿色复苏” ꎬ应成为各国首
的研究ꎬ较多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进行分析ꎬ
自改革开放以来ꎬ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
DOLS [14] 等方法. 建立 VAR 模型ꎬ以全国数据为样本
要思考的问题.
CO2 emissions. (4) Fixed asset inves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O2 emissions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Finallyꎬ
suggestions are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ꎬ government investmentꎬ and policy guidanceꎬ which

中国煤炭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及因果关系研究

中国煤炭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及因果关系研究
与 l 新兴 市场经 济 家能 源 消耗 与经 济增 长的协 整分 6个
经 济增 长 的协 整及 向量 误差修 正模 型 ; 韩智 勇等 (04 对 20 )
17 98年- O O年 间 我 周能 源消 耗与 经 济增 长 的 协整 与 因 20
果 关 系研 究 ; 马超 群 等 ( 0 4 分 别 构建 的我 闰能 源 总 消 20 ) 耗 、 炭 消耗 与经 济增 长 的误差 修 正模 型 , 煤 在研 究 中普 遍
【 关键词 】 结构 变化
经济增长 煤炭 消耗
因果关 系
【 中图分类号 】 0 【 F 7 文献标 识码 】 【 4 A 文章编号 】06 22( 0) ~02 0 10~ 05 08 9 (3— 4 2 0 }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f 目编号 :( 10 0 项 9) ( 1) 5) 【 作者简 介 】 赵梦楠 , 南京航 空航 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数量 经济 学; 周德群 , 南京航
为 一 个 紧迫 的 战 略 问 题 ÷
Ka 与 K .l17 最 对美 阂 14 rf t rf 9 8) a( 9 7年 ~ 9 4年 间能 17
各种宏观经济指 标存在 结构变 化的可 能性很 大。L(0 5 i2 0 )
源 与 G P 行 了[果关 系检验 ,发现存 在着 G P 能源 N 进 夫 1 N 到
没有 考虑到 经济变 量的结 构突 变 问题 , 而是 直接进 行单 位
根检验 与协 整分析 , 而得 出结论 。本 文将 首先对 我 同煤 进
维普资讯
炭消耗 与经 济增 长时 间序列 进行 断点 检验 , 识别 出结 构 在

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i a td t e e e g fiinc d te e o o co tu .C i a c n u d to lr ep p rin c a h ti mp ce h n r y e ce y a h c n mi up t h n o s me o ag r o o o t a t n o t l ld t h o re e g fiin y.Th o t b to fc a o s mpt n i o rt a h v rg n ry e o t e lwe n r ef e c y c e c n r u in o o c n u i l i slwe h t e a e a ee eg o n i e e o o c o p t n t c n m utu . h i
N0. 1
F buay2 08 e r r 0
中 国煤 炭 消 费 和经 济 增 长 关 系 的研 究
朱博 智 杨 万华2 ,
(. 1 北京 电力 公 司 总 经理 S 作 部 , 京 10 3 ; . 京 交通 大学 经 济管理 学 院 , 京 10 4 ) - 北 001 2 北 北 0 0 4
c n l so h tc a o s mp in a d e o o c g o h h v o g- r c i tg ae lt n hp a d s ot o cu in t a o c n u t l o n c n mi rw a eln ・e m on e r td r ai s i h r- t t e o n -
c i tga e o a ay e c i tg ain rlt n h p ewe n c a c n u t n n d e o o c go t one rt t n z on e r t eai s i b t e o l o o l o s mpi a c n mi r w h, o

中国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197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197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


问题 的提 出
有研 究显示 , 自2 0 世 纪中叶 以来 , 大部分 已观测到 的全球 平 均温度的升高 主要是 由人为温室气体 浓度 的增加所 导致 , 而 全球 平均温度 的升高会使 自然系统 和生 物系统发生显著 变化 。 二 氧化碳 ( C O ) 则 是最重 要 的人 为温 室气体 , 尽 管世界 各 国在 C O : 减排 方面都做 出了一些努力 ( 如《 京都议 定书 》 的签 署 ) , 全 球C O 。 排 放量仍呈大幅上升趋势 , 1 9 7 0 - - - 2 0 0 4年 ,全球 C O 排 放量增 加了大约 8 0 %,  ̄ 2 0 0 6年 中国 C O 排放 量第一次 超过美 术进 步可以提高 资源利 用率 , 减少 生产污 染 ; 环境友 好技术 的 使用也会 使经济 增长所造 成 的污染程度 降低 ) 减少 污染排 放 , 国8 . 0 %, 成为全球第一大 C O 排放 国。② 因此 , 中国的 C O 减排 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 另有学者研究显示公众对环境质量需求 的 对减少全 球 的 C O : 排 放量 至关 重要 , 研究 中国经济增 长对 C O
国际贸易 、 环境政策 等 因素 也会使 经济增 长与环境 排放 的影 响尤为必要 , 中国的 C O : 排放是否符合环境库 兹涅茨 收入 弹性 、 质量之 间呈倒 U型关系 : 随着 收入的增加 , 人们 对高 质量环境 曲线 ( E K C) ?中国的经济增 长能否 自行缓 解 C O 这一全球性污 当 染物所造成的环境压力 ?人 口、经济结构和贸易在经济增长与 的需求会逐渐上 升 ,环境质量需求 的收入弹性会逐渐增大 , 该弹性大于 1时 , 人们就会牺 牲经济利益来换取 环境质量 的改 C O : 排放量的关系 中如何发挥作用 ?中国未来 十余 年 C O 的排 善 ;国际贸易被认 为在一些 国家所呈现 的 E K C关 系中起到 了 放趋势如何 ?本文 的研究拟对上 述问题作 一初步探讨 。 K C的原 因是 其进 口污 环境库兹涅茨 曲线 ( E K C) 是指人均 G D P和污染排放 ( 环境 关键 作用 ,有研究认 为某些 国家符合 E 将本 国的环境压力 压力 ) 之 间的倒 U型关 系。G r o s s m a n和 K r u e g e r 在 分析北美 自 染 密集产 品从而减少 了国 内的生产性污染 , 尽管如此 , 整个世界 的环境 压力并未减轻 , 另一 由贸易区协议 ( N A F r A) 的环境效应 时 , 首次通过实证研究发 现 转移 到了国外 , 从而改善 环境恶化与经济增长 的长期关系呈倒 U型 曲线 , 即一 国经济 发 种 观点是贸易使得环境 友好技术得到 了传播 和应 用 , 甚 展 水平较低 时 , 环境恶 化的程 度较轻 , 随着经 济 的增 长其环境 环境 质量 ;完善和实施有力 的环境政策可 以改善 环境质量 , K C的出现不是 收入增加 的结 果 ,而是 由于环 恶化 的程度逐步加剧 ,但 当该 国经 济发 展达到一定水 平后 , 由 至有 学者认为 E

基于协整和ECM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协整和ECM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p p r o a c h 研究 s探 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于协整和 E C M 的中国能源消费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王惠敏 ,傅 涛
( 清 华大 学环 境 学 院, 北 京 1 0 0 0 8 4)
摘 要 :该研 究首 先 调 查 了 1 9 8 0~2 0 1 0年 问 中 国经 济 增长 、能源 消 费 与碳排 放 的长 期 均衡 、短
t he pe r i o d 1 98 0~ 201 0. Th e r e s ul t s of C O ‘ i n t e gr a t i o n t e s t s h ow t he r e i s a l o n g— r un e q ui l i b r i u m r e l a t i o n s hi p a mo ng
期 动 态 调 整和 格 兰杰 因果 关 系 。 协整 检 验 结 果 表 明经 济 增 长 、 能源 消 费 与碳 排 放 之 间存 在 长 期 的
均 衡 关 系 。格 兰 杰 因果 检 验 结 果 表 明 能源 消 费 与碳 排 放 具 有 双 向格 兰 杰 因果 关 系, 经 济增 长 是 能 源 消 费 的格 兰 杰 原 因, 但 能源 消 费 与 碳 排 放 均 不 是 经 济 增 长 的格 兰 杰 原 因。 能 源 消 费 的短 期 波 动
t he va r i a b l e s .En e r g y c o ns ump t i o n a n d c a r b on e mi s s i o ns h a ve a bi . d i r e c t i on Gr a ng e r c a us e r e l a t i on s hi p Ec o .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周敏;盛通;朱芳;高文
【期刊名称】《煤矿安全》
【年(卷),期】2018(049)005
【摘要】基于中国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协整关系式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要远大于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对方差分解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碳排放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总页数】4页(P253-256)
【作者】周敏;盛通;朱芳;高文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13;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2
【相关文献】
1.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动态关系 [J], 王亮;赵涛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动态关系实证研究 [J],
3.可再生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 [J], 姚树洁; 张帅
4.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 [J], 赵明轩;吕连宏;张保留;罗宏
5.基于小波分析的我国外资直接投资、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 [J], 徐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协整分析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协整分析
Ab ta t s r c :T hee —ntgr ton r lton a l ss a d c us iy t s n h o o u pton a d e o m i o i e a i ea i na y i n a al e to t e c alc ns m i n c no c t gr owt i h n Chi sm a c o d n O C —n e ato he y. Ther s l ho st tt o lc ns m p i nd nai dea c r i g t O it gr in t or e u ts w ha hec a o u ton a e o m i owt n Chi v o g— un e ui b i c no cgr hi na ha e a l n r q l rum r lton a u die tona c u aiy fom DP O i ea i nd a ni r c i l a s lt r G t c atc o ons pton w hih i ia e t a c no i r w t a c ee a e t d m a o he c a . The a r um i c nd c t s h t e o m c g o h c n a c lr t he e nd f t o 1 p pe m a ur h r a a y i he r s tan dea f t e n l s soft e ul d putf wa d t u or r he s gge to f t u t i a e d v l pm e ft s i n o he s s a n bl e e o nt o he c a ndu t y a ol o 1i s r sf l s:c als ow o hou d b la e l e ce n us d,s in ii u s s ou d b i e o c a ndu t y a d S — ce tfcf nd h l e g v n t o li s r n US t i bl i ng s ul m plm e t d i o 1m i ng ana e m ni ho d bei e n e n c a ni .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

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作者:张淼来源:《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也大幅度上升。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探寻二者的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尽管都是非平稳的,但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联系。

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进一步显示,GDP对碳排放量存在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协整一、引言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07年公布的评估报告显示,人类活动的因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已提高到90%以上。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在没有新政策进一步行动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将使全球的平均温度上升6摄氏度,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向空气中排放产生的。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作为碳排放量的大国,已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公开承诺到2020年达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因此,研究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关系分析理论上,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下:(一)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由于碳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化石燃料作为主要的能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根据生产理论,通常情况下,要素投入的增加会带来产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反之,生产要素的匮乏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双重影响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有两种可能效果。

一方面,依据规模效应,当经济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能源要素投入,经济增长将通过边际能耗倾向产生对能源消费引致需求,拉动碳排放量的上升。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可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降低碳排放量。

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关系实证

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关系实证

2012年12月第1卷第6期Journal of Bengbu CollegeDec.2012Vol.1,No.6中国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关系实证研究收稿日期:2012-07-26基金项目:国家规划办青年项目(10CJY030);安徽财经大学校级重点项目(ACJD0903ZD )。

作者简介:丁玉玺(1972-),男,安徽蚌埠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丁玉玺,董刚(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安徽蚌埠233041)摘要:通过对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边限检验-VEC 误差修正模型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试对中国碳排放、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能源结构、就业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边限检验结果显示,这些变量间存在着三种长期协整关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证实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就业人数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费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原因,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没有因果关系,能源结构的调整对中国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碳排放;能源消费;能源结构;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206;F124;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2)06-0060-05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Empir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Carbon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DING Yu-xi ,DONG Gang(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41,Anhui )Abstract :It attempts empirically to research the dynamic causality among Chinese carbon emissions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By analyzing the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52to 2008,it use edge inspection-VEC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est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ariables.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variables.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confirmes that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granger reason for carbon emissions ,employment is the granger reason for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Chinese carbon emissions ,but there is no causality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the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China has an important role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65
相关问题
GDP。 用 eviews5.0 回归分析得:
RCO2=1.023595+1.324019RGDP
0 0 0 0 6.0006 3.9494
0.000
0.0005
-0.350214RGDP2+0.057172RGDP3
0 0 -2.0591
0.0439
0 0 0.0572 (2) 0.0257
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 因此, 从公平性原则,发达 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 研究我国人 均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关系不仅是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对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 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 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研究。 徐玉高等探讨了人均 GDP 与 人 均 CO2 排 放 的 关 系,认 为 人 均 GDP 的 增 加是人均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 刘小丽运用统计 软件对我国 GDP 与 CO2 排放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 第二产业增长与碳排放量有正向关系。 国外关于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多数结果支 持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假说。 Cole 和 Holtz-Eakin 等 人的研究认为, 虽然碳排放量和人均收入之间存 在 Kuznets 曲 线 关 系 , 但 是 目 前 即 使 是 最 高 收 入 的 国 家 也 没 有 达 到 阈 值 点 的 收 入 水 平 。 Shafik 和 Bandyopadhyay 发现 1960-1990 年 149 个国家 CO2 排放量和人均收入之间呈正向线性关系。
关键词:碳排放量 低碳经济 经济增长
一、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环境问题。 根据国际社会的共识, 气候变暖 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密切关系。 因 此, 改变人类生产及生活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势在必行。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实证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实证分析
第 2 卷第 2 7 期
21 年 3 01 月 f qh rUnv st ou n l ia ieri o Qi y
Vo. , . 127No2
Ma c , 0 r h2 1 1
我 国经 济 增 长 、能 源 消 费 与二 氧化 碳 排 放 实证 分析
尚未达到美 国 的 4%,这 是值得 我们 深思 的 。 0 根据 表 1的数据 ,采用 SS P S软件 首先对 二 氧化 碳
排放 、G P D 、能 源消 费三者 的相 关性 进行 分析 ,结果 如
表 2所示 。
表2 二 氧化 碳排放 、G P D 、能源 消费 的相 关陛分析
通 过相关 I 生分析发 现 ,二 氧化碳 排 放 、G P D 、能 源 消费三者 的相关性 非常强 ,说 明经 济增 长与二 氧化碳排 放 有非常 密切 的关 系 。采 用 S S 软件建 立二 氧化碳排 PS 放 、G P D 、能源消 费三者 的多 元 回归估计模 型 ( o 1
1 实 证 研 究
通 过上述 文献 回顾 ,对 经济 增 长 、能源 消费 与二 氧化碳 排放 的关 系 进行 实证 研究 ,并 对未 来十 年我 国 二 氧化碳 的排放 量 、特 点及趋 势 做一 预测 。表 1是对 我 国 2 0 0 0~20 0 8年 我 国 G P D 、能 源 消费及二 氧化碳
中 图分 类号 :O 1 . 2 2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8 X2 1)2 0 9 — 4 0 7 9 4 (0 1 — 0 1 0 0
综 观诸 多关 于二氧 化碳 排放 的研究 文献 ,不难 看 出 ,虽然 不 同学者 对 我 国二 氧化碳 排 放问题 在研究 方
排 放量统 计情 况 。

煤炭消费、经济增长与废气排放: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煤炭消费、经济增长与废气排放: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4 %左 右 的 预定 目标 ;0 7年 上 半 年 虽 然 全 国 单 位 20
圈 1 17 年 以来 我国 的能 源消 费弹性 系数 98 作者简O :周国富 ,16 年生 ,湖南石 门人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教授 、博 士生导 师 ,研究方 向为 国民经济统计分析 。杨加 宁 ,18 r 96 92
e e g n n io me ti i a n r y a d e vrn n n Ch n .
Ke r s o lc n u t n y wo d :c a o s mp i ;GDP n ry c n e v t n a d rd c in o x a s a t c - n e r to o ;e e g o s r a i n e u t fe h u tg s; o i tg ain o o
s k ,s l rdo i e n n u t a s e p c iey b h h oy o o ne r t n i c n me rc .Re u t h w h t mo e uf ixd ,a d id sr la h r s e t l y t et e r fc -it g ai n e o o tis u i v o s lss o ta
第 1 期 1
( 第 10期 ) 总 1
20 年 1 08 1月
统计 教 育
S aitc l h n t n t tsia T i k a k
No l .1
( r s o 10 S i . 1) eeN
No o8 v 2o
煤炭 消 费、 经济增 长与废气排放 : 基 于 中 国 的实 证研 究
Ex u tGa n i n ha s si Ch a
Z o ou Y n inn h uGu f a gJa ig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作者:史红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9期摘要:随着中国资源约束日趋严重,中国经济逐渐转型,对煤炭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煤炭仍旧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为了提高经济的整体水平,建设干净低碳的现代能源结构,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所以本文利用中国1978 ~ 2015 年GDP和煤炭消费的年度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1978 年到2015 年,二者是煤炭消费到GDP 的单向Granger 因果关系,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

表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依赖程度并不稳定,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煤炭的利用率并不高,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煤炭利用率。

关键词:煤炭消费;经济增长;协整性;Granger 因果关系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8-0324-02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

2012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减速,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但根据英国石油“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6”统计,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煤炭能源消耗国,并且预计2030 年煤炭消费总量仍会占到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50%。

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主要能源仍旧是煤炭。

煤炭在中国经济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能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和限制碳排放的全球环境下,中国面临着能源利用的低效率特别是煤炭利用低效率,GDP 能耗过高等诸多问题。

煤炭消费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受到了节能减排政策的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推进能源改革,有必要对经济增长和煤炭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煤炭供给侧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国内外对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很多,1978 年,Kraft. J. 和Kraft. A 最早开创性地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增长的关系,他们利用美国1947 年至1974 年的数据,发现GNP 与能源之间存在从GNP 到能源消费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

我国煤电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分析与研究

我国煤电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分析与研究

WA NG We i - j a n r . L I U T o n g 3 , WAN G Mi n — n a n
( 1 . C h i n a C e n t e r f o r I n d u s t i r a l S e c u i r t y R e s e a r c h , B 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4 ;
2.S c ho o l o f Bu s i ne s s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No r t h Chi n a El e c t r i c Po we r Un i v e r s i t y,Ba o d i n g 0 7 1 00 3;
3 .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 N o r t h C h i n a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2 2 0 6 )
要: 煤 电产业健康发展对保 障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 的推动作用 , 合理 分析煤 电产业发展 与经 济增长的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 关系有助于进 一步推 动我 国能源供应保 障体 系的健 康发展 。结合数据序 列稳定 性检验 、协整 分析理论 及
G r a n g e r l  ̄ l 果关 系检验基 本原理 , 利用 我国1 9 9 3 -2 0 1 0 年E P 与G D P 发展数据 , 分析 了我 国煤 电产业发 展与经济增 长之间的协调关系, 为做好煤 电产业科学发 展提供有效 的分析依据。 关键词 : 煤 电产业 ; 经济增长 ; 协整分析 ; G mI l r 检验 中图分类号 : T M 7 2 1 . 2 ; F 2 2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3 — 7 5 9 8 ( 2 0 1 3 ) 0 1 - - 0 0 1 1 — o 4

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变协整与阈值效应

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变协整与阈值效应

Regime-Shifted Cointegration and Threshold Effects of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作者: 全世文[1];袁静婷[2]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中国建设银行
出版物刊名: 改革
页码: 37-4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2期
主题词: 经济增长;碳排放;阈值效应
摘要:基于变协整检验和双阈值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1953~2015年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
长期非线性协整关系和短期非对称调整效果。

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协整关系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且结构变化的类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均衡关系并不稳定。

而改革开放至
今两者的短期动态调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回调速度更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碳排放的回调速度更快。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

,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实际上
[ 5]
是在全球 是环境质量与经济 发 展 问 题 的 一 个 特 例 , 气候变暖这个大环境下衍生出来的 曲线 ( E K C) 协整分 析
[ 1 4] [ 6~1 1]
。 有关碳排放
[ 1 3]
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很 多 , 主要集中在环境库兹涅兹 、 多元指数分析
第2 0卷第1 1期 2 0 1 1年1 1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h e Y a n t z e B a s i n g
V o l . 2 0N o . 1 1 N o v .2 0 1 1
[ 3]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1. 1 研究方法
[7] 提出了变量间的 1 9 8 7年 E n l e和 G r a n e r1 g g 协整理论及误差修 正 模 型 , 指出虽然一些经济变量
。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挂
钩, 说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受到同样重视 。 作为 发 展 中 的 大 国 , 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 城市化进程之中 ,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产生了 复杂 的 关 联
1 2 9 8
0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 2 量; E 表示能源消费总量 ; C i 种能源消费的 碳排 i 为 放量 ; S i种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所占比 i 表示 即 第i 种 能 源 重; F i 表 示 各 类 能 源 的 碳 排 放 系 数, 的碳排放量 。 ) 从( 式可知 , 要 计 算 碳 排 放 量, 首先要确定各 1 类能源的碳排放 系 数 。 目 前 , 有4个研究机构的碳 并不 完 全 一 致 。 本 文 取 四 者 的 平 均 值 作 排放系数 , 为计算依据 , 估算中国碳排放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Dixit A, Stiglitz J.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 (67).
[5]藤田昌久, 保罗 克鲁格曼, 安东尼 J 维纳布尔斯. 空间经济学: 城 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λ3 DLGPt - 1 + λ4 DLGP2t - 1 + Ut
式中 α0 是常数项,Ut 白噪声序列,λi i = 1…4 是长期
相关系数,p,q,m,n 是可取的最大滞后阶数。检验三变量
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是:变量间不存在稳定的长
期关系。 即:H0:λ1 = λ2 = λ3 = λ4 = 0 备择假设是:H1:λ1 ≠ 0或λ2 ≠ 0或λ3 ≠ 0或λ4 ≠ 0
Springer-Verlag, 2004.
[11]石敏俊,

明 空
,
金凤君.中国地级行政区域市场潜力评价[J].地理
学报,2007,62(10).
[12]钱学峰,梁琦.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新近进展[J].经济
学(季刊),2007,6(3)
(责任编辑/易永生)
统计与决策201 1 年第 19 期(总第 343 期) 113
LGP2)= 2.5339,F(LGP|LCO,LGP,LGP2)=0.410 都低于临界范
围 的 下 界 3.793,从 而表 1
我们无法拒绝原假设: 在 DLY 和 DPI 作 为 因 LCO
LCA
变量的方程中,加入长 LGP 期 变 量 是 不 显 著 的 。 LGP2
各序列单位根检验 (C, T, K) ADF P (C, T, 1) -0.5139 0.8791 (C, T, 1) -2.4959 0.3258 (C, T, 0) -1.5899 0.7823 (C, T, 0) -0.5373 0.9782
使得研究的结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模型的稳健性不高。
由此,Pesaran 等提出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 协整方法
和边限检验。边限检验技术和 ARDL 方法特别适用于无法
确定模型变量是纯粹的零阶单整或纯粹的一阶单整或零阶
单整和一阶单整的混合。边限测试方法的另一优势在于当
解释变量为内生变量时,模型的估计也不会受到影响。而且
ARDL-ECM 方法比其他协整技术更稳健、对小样本估计也
更好[2]。根据本文的时间序列 DLCO、DLCA、DLGP 构造如下
误差修正模型:
∑ ∑ ∑ DLCOt = α0 +
p
δi DLCOt - i +
q
ϕi DLCAt - i +
m
i=1
i=1
i=1
n
∑ φi DLGPt - i + γi DLGP2t - i + λ1 DLCOt - 1 + λ2 DLCAt - 1 + i=1
LCA 和 LGP 对 LCO 有 (C, T, K)中 C, T, K 分别表示带有常数项、趋
长期的影响。
势项及滞后阶数
用 SBC 准则及 AIC 准则选择的模型为 ARDL(2,1,2,2),估
计的变量之间长期关系的系数分别如表 3 所示。
表 3 表明煤炭消费和 GDP 的长期系数均在 5%显著水平
LGP2)= 5.3766[.005],超出了临界值上界,我们就能拒绝 LC,
LY 和 PI 之间没有长期关系的原假设,而不管它们是 I(0) 还
是 I(1) 过程。重复以上的过程,只是把因变量 DLC 分别替换
成 DLY 和 DPI, 我 们 可 以 得 到 以 下 结 果 :F(LCA|LCO,LGP,
作者简介:李金克(1974-),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系统分析与决策、系统工程。
[2]保罗.克鲁格曼. 张兆杰译. 地理与贸易[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Harris C D. The Market as a Factor in the Localization of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54(, 44).
挑战,亦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对
CO2排放的认识和中国对 CO2排放的承诺十分重要。另一方 面,能源消费也是决定 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富煤、少油、有 气”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 消费国之一,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 期内处于主体地位。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 消费结果特点共同决定了我国 CO2排放的特点。
MTOEP MTP
US$P
CA(MTOEP)
CO(MTP)
6
GP(US$P)
5
4
8,000 6,000 4,000
3
2,000
2 0
1
0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05
图 1 基于 1960~2008 CO2排放、煤炭消费及经 济增长时间序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检 验 来 计 算 相 关 统 计 量(见 表 2),因 为 F(LCO|LCA,LGP,
下通过检验,其系数为正说明煤炭消费和 GDP 的增长促进
了 Co2的排放;同时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方程(1)中 β1 =
5.4354, 表 2
β2 = -0.3325 显著性水平
,说 明 中 国 临界值 的二氧化碳 F 统计值
边限检验结果
10%
5%
1%
I(0) I(1) I(0) I(1) I(0) I(1)
于 EKC 曲线的协整模型,并利用 ARDL 的方法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 CO2排
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拐点,CO2 排放与煤炭消费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煤
炭消费及经济增长对 CO2排放均具有正向冲击作用,其影响逐步加大,分别到 3 期和 5 期达到最大,
然后衰减,经济增长对 CO2排放具有更长期的影响。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88.
[10]Anselin L Raymond J, G M Florax, Sergio JRey. Advances in Spa-
tial Econometrics:Methodology, Tools and Applications[M].Berlin:
LGP
2 t
+
ε
(1)
其 中 CO 表 示 人 均 二 氧 化 碳 的 排 放 量 ;GP 表 示 人 均
GDP;GP2 表示人均 GDP 的平方。分别对各变量取对数,分
别记为 LCO,LGP,LGP2。
1.2 ARDL 方法
对于经济时间序列变量之间长期协整关系的研究,可以
采用协整向量自回归( VAR)框架。但协整向量自回归分析
2.1 变量说明与数据选取 本 文 选 取 的 1960~2008 年 的 人 均 GDP 数 据 取 自 The
Conference Board Total Economy Database, January 2010[3],用 以 1990 年为基年,单位为美元/人(US$P)。CO2 数据来自 CDIA[4],单位为公吨/人(MTP);煤炭消费量来自 BP[5],单位为 百万吨油当量/人(MYOEP)。各时间序列如图 1 所示。为了 克服数据中的异方差和数据波动的影响,选取自然对数,用 DLCO、DLCA、DLGP、分别表示这 3 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其中 D
经济纵横
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据现有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
的常见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 Shafik 和 Bandyopad-
hyay[1]使用的人均收入作为解释变量的二次方程形式,并采
用对数形式。基于 EKC 曲线二氧化碳排放的假设下,模型
的表达式为:
LCOt
=
β0
+
β1 LGPt
+
β2
关键词:EKC 曲线;CO2 排放;煤炭消费;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1)19-0113-03
0 引言
近些年来,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持续快速增长, 由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MNP)的评估报告,2006 年中国的二 氧化碳排放达到 62 亿吨,超过美国成为第一排放国;2007 年为 67.2 亿吨,占世界总排放的 24.3%[1]。作为世界上第二 大能源消费国及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已成为 国内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在温室气体 减排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 国之一的中国,2009 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宣布到 2020 年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至 45%的 减排目标,这对中国这一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来说是一个巨大
1 研究方法
1.1 基于 EKC 曲线的假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GDP 平均
保持在 10%左右的高速增长,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CGL05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8H10);山东省教育厅优秀骨干教 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结论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