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18-持续改进控制程序A4
QP18检验及试验控制程序
4.1检验依据
检验依据为国家有关家具规范、验收标准及产品标准等,以及相关技术文件和操作规程等。
4.2来料检验
品质部负责进货检验,按进货检验的规定进行进货检验。品质部应记录抽检结果。发现不合格一般要求采购人员负责退货。
4.3首件确认
产品上线品管专员应对首件进行确认检查,一般检查4-5件产品。
4.7.2确认及交付
产品生产完成后,品质部人员先组织全面自检,合格后报请生产部主管组织内部验收。内部验收合格后,通知顾客具体交付日期及其他安排事项,交付后如发现不合格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品质检验报告》
《不合格处理单》
拟制:审核:批准:
4.4生产过程自检
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自检,发现不合格应立即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应起动不合格处理程序。
4.5过程的检验
班组长应在生产线上巡检。发现不符合,应马上调整。
4.6制程目视检验
品管专员对产品全检,发现问题要求生产部返工。
4.7产品终检
4.7.1品管专员依据检验要求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交由生产厂长进行处理,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料问题,还需反馈采购进行处理。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对产品及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及实施程序,以确保每个过程都能持续满足其预期的目的,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
3.职责
3.1品质部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产品验收及产品生产质量的内部评定;
3.2作业人员负责产品生产过程的自检;
3.3生产部、品质部负责产品生产质量的全面实施控制。
QP18质量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0 目的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及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得到有效分析、维护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0 适用范围产品质量特性及质量形成的过程特性。
3.0 职责3.1各部门负责有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及统计技术应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数据分析。
4.0工作程序4.1质量目标数据分析和统计4.1.1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经理按公司的宗旨和总经理的要求将公司质量目标在每一部门进行分解,形成《质量目标一览表》。
4.1.2各部门每月对部门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形成书面质量目标达成分析记录,做为管理评审输入信息和数据。
4.1.2管理者代表负责每月汇总分析一次公司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并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评审输入信息。
4.2其他需收集的数据资料包括:4.2.1客户满意情况和投诉处理情况。
4.2.2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品质目标达成情况。
4.2.3供应商交货达成情况,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4.2.4本公司确认的其他分析资料。
4.3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过程中信息与数据的分析4.3.1行政部负责收集分析内审、外审不符合项及其验证有关的数据。
4.4常用统计方法常用统计方法有:随机抽样法、数理统计法、调查表法、因果分析法、排列图法等。
4.4.1 随机抽样法:主要运用于材料检查、产品质量检查、内部审核,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子样,用以评定工作质量和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有效性。
4.4.2数理统计法:按有关规定应用于产品质量趋势分析统计。
4.4.3调查表: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调查,列表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4.4.4因果图:主要运用于分析表达结果或问题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根源,解决问题,常用于外包过程中的质量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等。
4.4.5排列图:适用于分析主要外包过程不合格的原因,对比采取措施前后的效果。
4.5管理体系改进要求4.5.1各部门在各种管理信息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应制订必要措施实施改进,并验证改进效果。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收集、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有关数据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制定持续改进项目和措施,使公司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提高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有效性和效率,不断提升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推进持续改进活动的实施并组织对改进项目结果的评审。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汇报,促进本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寻求过程、活动和产品性能的改进,以及对改进过程的实施和结果的利用。
4定义4.1、数据分析: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
4.2、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指在已满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以减少质量变差,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为主要目标的活动。
4.3、专案改善活动:是指就某项工作任务或问题开展系统的规划研究,通过现状调研、科学分析、制订改善措施、执行、检讨和控制,以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且将改善方案进行标准化的全部活动过程。
4.4、提案制度:是指为建立并维持一个持续、开放性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参与生产经营与管理,激发员工主动、自发地提出建设性创意的活动。
5工作程序5.1项目的确立:5.1.1通过公司经营分析会、月例会、周例会等例行会议对于公司经营指标或重点工作项目的检查,针对差异确定改进项目,主要以专案的方式进行改善;5.1.2在产品质量或制造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由相关人员针对异常问题以专案的方式进行改善;5.1.3员工自主提出的对于质量、制程、工艺、设备、工作方法、安全、成本等方面具有建设性且具体、可行的建议,以提案的形式进行改善。
5 .2项目的对象、目标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生产及设备效率的改进;(2)产品品质及价值的改进;(3)营销绩效的改进;(4)节约能源的改进;(5)配方用料的改进;(6)人员合理化的改进;(7)工作方法的改进;(8)健康、安全、环境的改进;(9)流程再造方面的改进;(10)按订单驱动的改进;(11)办理制度及使用表单的改进;(12)其他降低成本、提升经营绩效的改进。
印刷QP18过程及最终检验控制程序
印刷QP18过程及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前期准备:在印刷QP18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印刷QP18图纸和规格要求。
-准备印刷机器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材料准备:-根据图纸和规格要求,准备所需的QP18材料。
包括纸张、油墨、印版等。
-检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进行记录。
3.印刷准备:-将所需的印版安装到印刷机上,并进行调整和测试,确保其位置和运行正常。
-调整印刷机的其他参数,如印刷压力、颜色阈值等,以满足QP18的规格要求。
4.印刷过程:-将所需的纸张放入印刷机中,调整其位置和张力。
-根据印版上的图案,将油墨喷在印版上,并通过印刷机的滚筒将油墨转移到纸张上。
-控制印刷机的速度和运行时间,确保质量和产量的平衡。
-按照图纸上的要求,进行多次印刷,以确保QP18的质量和颜色一致。
5.最终检验:-在印刷完成后,将印刷QP18取出,并进行最终检验。
-检查QP18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使用光谱仪和颜色比较器等工具,检查QP18的颜色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
-检查QP18的印刷质量,如是否有印刷漏墨、油墨分散不均等问题。
-检查QP18的外观质量,如有无折痕、划痕等。
-将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分类和分析,以便后续改进和控制。
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制定最终检验标准:根据图纸和规格要求,制定QP18的最终检验标准。
明确检验项目和要求,以及合格和不合格的判定标准。
2.建立检验记录表:建立QP18最终检验的记录表格,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员、检验日期等信息。
3.检验设备和工具准备:准备所需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如光谱仪、颜色比较器、显微镜、千分尺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4.检验流程:执行最终检验流程,并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
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检验记录表,检查QP18的外观质量,如有无折痕、划痕等。
-使用光谱仪和颜色比较器等工具,检查QP18的颜色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
-检查QP18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CK-QP-18持续改善程序
版本: A/2
第1页,共2页程序名称:持续改善程序
文件编号: CK-QP-18 版本:A/2
生效日期: 2015年7月18日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文件控制印章如此印章并非红色,代表此文件并非合法之版本,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使用受控制之文件
版本: A/2
第2页,共2页1.目的:
为客户提供良好之服务,以建立本公司优良企业形象。
2.范围:
系统、过程、产品。
3.定义:无
4.流程:无
5.内容:
5.1改善主题的确定
应透过管理审查、资料分析等挖掘改善机会、确定改善主题。
5.2现状
改善前应先了解目前状况如何,以决定改善项目。
5.3改善目标的确定
依据资源、现状、技术确定改善目标。
5.4改善策划
5.4.1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可能原因,并确定原因.
5.4.2依要因确定改善方案,并明确执行担当表.
5.5改善实施
各相关人员负责既的改善对策落实,实施并记录.
5.6追踪
改善小组负责追踪各措施落实状况及效果.
5.7上报改善备案一份至管理代表处备查.
6.相关表单
6.1改善计划
6.2改善记录表
7.参考文件:无
8.记录保存:1年。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3.职责:
3.1.品质管理部
3.1.1. 负责公司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
3.1.2. 对重大或持续出现的现有问题或潜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与相关部门合作
确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3.1.3. 负责根据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对所确定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3.2 各职能部门
3.2.1. 负责各部门分管职责范围内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与实施。
3.2.2. 对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与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3.3 管理者代表
3.3.1. 负责监督和评价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3.3.2. 向总经理报告体系纠正、预防措施实施业绩以及改进的需求。
3.3.3. 在公司内部提高持续改进的意识。
4.定义:
4.1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
4.2预防措施:为消除不期望情况出现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确保不期望情况不发生。
6.0相关文件
《采购作业控制程序》
《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7.0相关记录
《改进计划》
《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
文件分发部门
文件变更记录。
18,QP18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word9001程序
文件修改记录
1目的
通过本程序的实施,对发现的不符合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要求,避免或降低公司经营管理风险,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C确定类似的不符合是否存在,或可能潜在发生的不符合;
e制定纠正措施。
制定的纠正措施应充分考虑实施的风险
5. 3.2组织实施纠正措施。
5.4验证纠正措施
5. 4.1验证人填写验证效果等情况,得出结论并签字确认。
6. 4.2验证不通过的重新发出《纠正措施报告》
5.5内审不合格项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内审发现的不合格项的编制和责任部门纠正、内审小组的验证等要求见《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6记录
5.1《纠正措施报告》
5.2《不合格项报告》。
QP-18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积极寻找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厂内、外与质量有关的数据的分析。
3 术语和定义无4 职责与权限4.1 质量部: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
4.2 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自相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5 内容及流程5.1 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
5.2 数据的来源5.2.1 外部来源a)政策、法规、标准等;b)行业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d)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5.2.2 内部来源a)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b)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c)紧急信息,如突发事故等;5.2.3 数据可采用已有的记录、书面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
5.3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5.3.1 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a)反馈;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d)供方的信息等。
5.3.2 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5.3.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数据、收集分析,并负责传递到相关部门。
对出现的不合格项,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2.2 政策法规信息由行政部及相关部门收集、分析、整理、传递。
5.3.2.3 市场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执行《反馈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5.3.2.4 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数据,应在一周内报告质量部,由其分析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协调处理。
5.3.3 内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5.3.3.1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系统管理,执行《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规定》。
5.3.3.2 质量部和行政人事组依照相应规定传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方案、内审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等信息。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1.管理代表决定持续改善目标。
2.管理代表决定提案改善目标。
3.目标并尽可能以量化形式设定。
《会议纪要》
项目小组
项目组长、项目负责部门,组织小组全体成员讨论改善活动内容及分配组员具体工作,拟定活动计划。
《改善活动计划》
项目小组
项目小组运用FMEA、QC七大手法(柏拉图、直方图、控制图、鱼骨图、相关图、运行图、检查图),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查找各种原因。优先改善直接、主要原因。
5.2.2持续改进小组每一个组成员最多不超过七人,最好为不同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多功能小组。
5.3提案办理
5.3.1各部门收集本单位“提案改善建议单(必要时另加书面或图表说明)”。
5.3.2品管部负责收集各单位提案改善建议。
5.3.3品管部每月根据提案改善内容归类整理,并提交会议讨论。
5.4相关表单:
1.4发挥员工潜能,达成公司目标,提高公司竞争力。
2.范围:
公司经营活动的所有过程。
3.参考文件:
3.1数据分析与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3.2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定义:
4.1持续改进小组:针对公司内部有关质量、成本、交期、服务、效率有关方面赋予特定职责的一组人。
4.2提案:就作业改善、制造方法、产品设计、工作流程、作业安全、预防方案、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的改善建议。
文件制修订记录
NO
制/修订日期
修订编号
制/修订内容
版本
页次
1
2015-08-01
全新制订
01
制订
会审
核准
仓库
总经理
生产
人力资源
1.目的:
1.1降低产品不良率及客户投诉率,确保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以赢得顾客信任。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规范持续改进活动实施要求,确保持续改进活动按照既定要求执行,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水平和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
2范围适用于公司持续改进活动涉及的所有过程。
3职责3.1公司战略小组负责公司总体目标达成过程涉及的持续改进活动的监督和改进效果确认工作。
3.2质量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活动涉及的所有持续改进活动的监督和改进效果的确认工作。
3.3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持续改进活动的执行和改进效果的确认工作。
4工作程序4.1持续改进工作程序4.1.1年度目标达成评价每年12月30日前质量目标分解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公司战略小组对各自负责质量目标完成信息进行收集并完成评价。
分解责任部门完成自评并提交质量目标部门。
质量目标部门完成自评并提交公司战略小组。
公司战略小组完成自评并提交总经理批准。
4.1.2月度目标达成评价每月3日前质量目标分解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公司战略小组对各自负责质量目标完成信息进行收集并完成评价。
每月1日前分解责任部门完成自评并提交质量目标部门。
每月2日前质量目标部门完成自评并提交公司战略小组。
每月3日前公司战略小组完成自评并提交总经理批准。
4.1.3每日目标达成及问题解决每日质量目标分解责任部门对每日达成情况进行确认并对问题点进行处理。
4.1.4持续改进实施公司战略小组、质量目标责任部门、分解责任部门对年度、月度、每日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确认,发现问题时组织相关部门必须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具体使用《纠正预防8D报告》,原因分析方法可包括:QC七大手法;QC小组(头脑风暴、问题现场分析);质量功能展开;6西格玛试验;4.1.5改进效果确认公司战略小组、质量目标责任部门对质量目标未达成情况或出现的问题由相关责任部门对策后,由公司战略小组、质量目标责任部门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如效果良好,问题可关闭,如改进效果不明显,需组织相关部门按4.1.4条款重新进行分析对策。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 目的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适用于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3.1质量部门负责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服务的持续改进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
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问题反馈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4 销售部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的意见。
4 程序4.1持续改进的策划和管理4.1.1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日常改进活动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照4.2、4.3条款执行。
4.1.3 重大的改进项目对涉及现有过程和服务的改进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a) 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b) 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c) 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质量部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参数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改进计划的内容及管理参照《管理策划控制程序》和《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控制程序》执行。
4.2 纠正措施4.2.1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识别不合格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a) 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公司规定控制界限时;b) 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c) 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d) 内审发现不合格时;e) 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f) 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持续改善控制程序
文件編号:DG-QA-122编制:职位:品质经理签署:日期: 审核:职位:生产总监签署:日期:批准:职位:生产总监签署:日期:文件編号:DG-QA-122 1.Purpose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system is to encourage employees to make Suggestions and participate in corporate improvement activities to help the company save costs,impro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crease productivity, eliminate safety hazardsand promote corporate culture此制度旨在公司范围内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参与公司改善活动以帮助公司节省成本,改善客户满意度,提高生产率,除掉安全隐患及推动公司文化2.Scope范围This procedure applies to all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jects.本程序适用于所有持续改进的项目。
3.Responsibilities责任3.1 The Department Managers are responsible for approv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projects in their departments.部门经理要负责审核部门的持续改善项目。
4.Procedure程序4.1Identification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持续改进时机的确定4.1.1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 are identified through theanalysis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持续改进的时机通过对以下行为的分析来确定:▪Management Review;管理评审;▪quality planning;质量策划;▪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以及影响分析;▪customer satisfaction analysis;顾客满意度信息反馈;▪internal auditing;内部审核;▪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s;纠正及预防措施;▪process performance monitoring;过程业绩的监控;▪Employee suggestions.员工建议。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XXXXXXXXXXXXXXXX管理标准持续改进控制程序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XXXXXXXX发布持续改进控制程序1.目的:规定持续改进活动方法,确保持续改进活动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过程、产品的持续改进活动。
3.责权分工:4.作业内容:4.1持续改进策划4.1.1公司应持续改进产品品质、服务、价格及内部管理,并创造良好的持续改进环境。
包括:1) 公司最高层坚持及承诺持续改进,并将持续改进理念扩展到公司各阶层人员。
2) 为员工提供如6S活动、提案改进等改进方法培训。
4.1.2 持续改进应在公司生产、管理相当稳定且生产能力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应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2 确定改进项目4.2.1 公司高层应通过管理评审、数据分析、内审等挖掘改进机会,研究具体优先的改进项目。
4.2.2 持续改进应关注那些管理特性中具有较高优先的产品特性,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所有与品质、服务、成本有关的活动都是持续改进的对象,但成本及品质因素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要指标,持续改进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非计划安排的停机时间与设备检修;2) 过长作业周期时间;3) 报废、返工及修理;4) 无附加价值的空间使用;5) 首批过程能力过低及过度的变异;6) 人工、材料的浪费;7) 不良品的成本;8) 过多的搬运和储存;9) 以新目标优化顾客流程;10) 顾客不满意,如抱怨、修理、退货、误送、交货不足等。
4.3确定改进目标4.3.1根据确定的改进项目,管理者代表召集相关部门分析目前的状况后决定改进目标。
4.3.2各责任部门应首先努力维持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保持目前的效果,然后依据现有资源、技术及现状确定改进目标,填写《持续改进提案表》。
4.4 拟定改进计划4.4.1管理者代表针对改进项目性质和需要,召集相关部门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可能原因并确定要因,依要因指定责任部门实施改进。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设备故障率;设备停工率等,
APQP,PPAP完成率,工序能力分析;
培训实施率,培训有效性;
销售计划,顾客满意度,顾客意见反馈,顾客建议,交货及时性等。
供方质量合格率;采购及时率,采购成本控制等
生产计划完成率,产率,能源/原材料消耗,现场7S等,
6.8.2将年度持续改进项目完成后结果作为下年度持续改进的依据。
七、支持性过程文件
序号
过程名称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八、记录
编号
名称
保存期
HHQR-26-01
持续改进计划表
三年
HHQR-26-02
持续改进项目申报表
三年
HHQR-26-03
持续改进项目验收表
三年
编制
会签
批准
相关部门
APQP小组
相关部门
责任部门
相关部门/
QC小组
相关部门
综合部
6.6实施
改进项目分为突破性持续改进和渐进式持续改进。
6.6.1突破性持续改进
“年度持续改进项目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措施进度计划表,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批准。
—6.6中要求。
6.6.2渐进式持续改进
各生产班组开展渐进式改进活动(如质量改善)。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
6.1资料收集和分析
6.1.1收集数据资料,并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趋势分析,比对上年计划目标,提出持续改进的初始项目及目标。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业务计划及实施情况
内审
管理评审
顾客要求等
相关部门
质量部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持续改进控制程序生效日期:文件更改履历版本/版次发布日期创建/更改说明编制人/更改人文件评审与确认评审部门评审人会签评审意见日期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程序文件持续改进控制程序生效日期:1.适用范围1.1制订本程序目的是为了给出本公司针对产品、过程和管理体系进行改善的指导性流程,建立持续改善活动决策、跟踪、推进、干预、核定、评审和奖励机制,推动公司持续改善活动,逐步培育改善的文化、氛围及基本意识;持续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以达到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目标。
1.2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改善活动,从改善需求的识别和提出,直到改善效果得到确认及应用。
2.术语2.1持续改善(CIP):针对产品质量而言,在计数型结果为零缺陷前提下,通过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过程,以确保始终满足要求的体系;3.规范性引用文件无4.流程程序文件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生效日期:4.1持续改进控制流程序号供方-输入文件/记录活动顺序输出文件/记录实施部门或人1 各部门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初审合理化建议申报 合理化建议提交审核 合理化建议激励 合理化建议落实持续改善立项识别持续改进需求 部门审核CIP 项目 项目审批 实施项目 转CIP监督实施情况项目结案/标准化输出项目结题评审 项目激励 项目标准化推广资料归档,录入ERP指定CIP 组长,制定计划合理化建议表 各职能部门 2 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表各部门负责人3 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表、合理化建议汇总表管理部4 合理化建议汇总表 合理化建议汇总表 管理部5 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完成相关的证据 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6 管理体系审核、日常工作发现、重大事件、顾客需求等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各职能部门7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持续改进项目实施计划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 8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持续改进项目实施计划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持续改善项目汇总表管理部9部门职责、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持续改进项目小组成员职责分配表、持续改进项目实施计划管理部、各部门负责人 10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持续改进项目实施计划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 总经理 11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持续改进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的数据/事实 相关责任人 12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 项目实施的数据/事实管理部13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项目实施的数据/事实 持续改善项项目申报审批表、标准化输出 相关责任部门/人 14 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项目实施的数据/事实持续改善项目申报审批表、标准化输出 相关责任人 15 持续改善项目激励制度管理部 16持续改善项目汇总表管理部17 持续改善项目汇总表ERP-管理档案 管理部程序文件持续改进控制程序生效日期:流程说明活动1-合理化建议申报:➢公司长期性设立合理化建议申报机制;公司各部门各层级的员工,围绕管理体系相关质量控制、安全事件等各方面,均可以通过填写《合理化建议表》提出可以改善的合理化建议。
印刷QP18过程及最终检验控制程序
----------------------------精品 word 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精品 word 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1 目的 保证所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通过规定的检验后才进入下一道工序或入仓。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在制品、半成品、成品。
3. 定义 3.1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3.2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 职责 4.1 生产车间各机台负责自检工作。 4.2 生产部会同品管部一道做好首件签样。 4.3 品管部负责巡检和成品的抽检与成品抽查工作。 4.4 生产部检标车间做好成品的检验和包装入库工作。 5 作业程序 5.1 过程检验 5.1.l 首件签样 a. 各工序/机台在正式生产前必须进行首件签样,第一次生产的新产品由生产部经理和
------------
----------------------------精品 word 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程序文件
文件标题
过程及最终检验控制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Purpose:
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持续不断的满足顾客的要求,提高产品过程的有效性,做到持续改进。
To ensure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duct quali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tinuously meet customer requirement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duct processes and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2.适用范围:Scope of Application: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产品改善过程的全部活动。
Applicable to all activities involved dur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and product improvement process.
3.职责:Responsibilities:
3.1管理者代表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活动;
The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shall organize e ongoing activitie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3.2品管部负责质量改进措施的测量、验证分析和确认;
The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easurement, verification analysis and confirm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ons;
3.3各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或其它建立改进目标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Each department shall establish improvement objectives and finds solutions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r other solutions.
4.工作程序:Working Procedure:
4.1持续改进包括: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cludes:
A)检测分析现状、建立改进目标;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establishing improvement objectives;
B)寻找和评价解决办法;
Find and evaluate solutions;
C)实施和规定的解决办法;
Implemented and prescribed solutions;
D)验证和分析实施结果;
Verify and analyze implementation results;
E)将结果提交评审(根据需要);
Submit the results for review (if required);
F)质量记录;
Quality records;
G)将所做更改纳入文件。
Include the changes in the document.
4.2公司通过以下活动,建立并实施改进目标。
The Company establishes and implements improvement objectives through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4.2.1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工作,审核公司各部门人员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理解和熟练
程度。
The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shall organize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and audits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oficiency of the Company’s internal staff in terms of quality, policies and objectives.
4.2.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按《内部体系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The internal quality system audit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l System Audit Control Procedure;
4.2.3管理评审,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Management review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nagement Review Control Procedure;
4.3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对其结果进行确认和评审。
Afte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ons are implemented, the results shall be confirmed and reviewed.
4.4有关质量改进的活动记录,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Activity record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shall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for control of quality records.
4.5将改进措施实施结果作标准化。
Standardize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s of the improvement actions.
5.相关程序:Relevant d Procedures:
5.1《内部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Internal System Audit Control Procedure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Management Review Control Proced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