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个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教高〔2018〕2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形势要求1.深刻认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
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准确把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形势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主体性的发展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主体性的发展,而主体性发展主要靠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把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
因此,要使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首要的任务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他们的主体性。
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主体觉醒阶段,需要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太多的呵护下成长,有些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律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以至于少数大学生不敢直面社会。
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帮助大学生确立主体性上下工夫,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独立人格,又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
由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学者们尚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认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性———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以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内涵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完善的人格和完美的德性主体意识;具有自尊、自主、自强、自律的自主能力;具有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
2、价值追求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当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时,社会整体的价值才有可能充分实现。
因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关系时,要把挖掘大学生个体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重视大学生个体内在价值发展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注意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开创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开创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者:王永清来源:《活力》2016年第24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他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
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指导今后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校党委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政教育研究工作,旨在通过研究成果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的看,我校思想政治研究工作过去两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理论研究注重把握重点方向。
围绕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59号文件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结合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学术研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
二是理论研究坚持以指导实践为主。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探析摘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研究的著作和文章的数量都不多,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既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最主要的是受教育者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因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要从理念的完善、政策的保证和受教育者自我需要的激发出发,三管齐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动力自我教育需要与满足一、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的研究综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张耀灿、何琪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是指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引起、激发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各种力量的释放路径。
”[1],”施教系统和受教系统之间的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其他的一切矛盾”[2],这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规定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趋势。
2.李成飞、马奇柯、邵献平认为:动力源于需要。
虽然三人论述的角度不同,但结论却相同。
李成飞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如何构建多层次的、多元的动力机制系统内容--”政策导向机制、物质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等”。
[3]马奇柯肯定动力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最基本的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4]而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矛盾运动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的需要与满足的矛盾。
邵献平则借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将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分成宏观场域(全国范围内)、中观场域(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微观场域(个体内心),他认为,需要是”穿越宏观场域、中观场域的科层组织壁垒的飞船,是跨越微观场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桥梁”。
[5]3.刘先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是由诸多因素构成并相互作用的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6]是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诸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
因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看到主体、客体、介体及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机械的将其分为两或三个影响因素。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二者的共同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二者的共同体现。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高层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灵魂。
“我们正从事伟大的开创性事业,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区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来展开。
这既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要求。
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大学生,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新《安全生产法》心得体会十篇
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心得体会一是理念更新一一从底线思维到红线意识。
明确了安全生产的目标、目的、宗旨,彰显了、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
红线意识有高压线、临界线之义,是不可逾越的禁区,红线还可以理解为安全线、保障线、标准线,显然这就需要突破、超越,追求卓越,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持续健康发展理念就有这层涵义。
二是策略转变一一从经济为本到以人为本。
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理念。
安全生产的目的首先是人的生命安全,在处理安全与经济发展、成本效益的关系,以及在祸患事故救援时,必须本着安全优先、生命为大、安全第一的原则,人的因素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事故的最大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三是模式创新一一从优先发展到安全发展。
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战略总则,明确了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策略要求。
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心得体会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经过对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认真学习,发现此次《安全生产法》修订,修订力度大、涉及条文多,较大幅度地对安全生产法进行了完善。
此次《安全生产法》修订的重点之一,是进一步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法》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范围;强化安全生产预防措施,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法》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应坚持“三管三必须”,即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课题论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
76949 政治其它论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这不仅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总方向,而且凝聚着党和国家对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总要求。
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把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既是我们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高等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
特别是德育工作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关心、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营造出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激发其创造潜能的良好环境,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这一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根据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以及内涵和要求,认真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和特点,在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它的核心要求,更加注重它的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更加强化它的实践导向和知行统一的原则。
根据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的教学和改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过去学校往往只侧重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教学方面(当然这是主渠道),但忽略了从实践、网络等环节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
缺乏对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全覆盖的联动机制。
针对这一情况,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紧紧围绕模式创新这个中心,推出一系列综合性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以搞好“五个结合”,构建“五个平台”,增强“五个性”,变原来的单纯三个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为“课堂+基地+网络+服务”为内容的多维互动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2
民主原则
3、坚持民主原则的途径:
正确理解民主原则。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之义。 基于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也内在地包含对错 误思想、倾向的批评与斗争 要畅通渠道,创造氛围,发扬民主,广开 言路。
渗透原则
ADD YOUR TITLE
1、含义
渗透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到经济工 作、业务工作、管理工作以及其他各方面工 作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特点进行 。
层次原则
2、坚持层次原则的必要性: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教育从实际出发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
层次原则
3、层次原则的践行:
第一,要深入对象生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准 确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第二,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对不同层次的人 确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 第三,营造适宜的条件和氛围,满足不同人的个 性、特长充分发展的需要
求实原则
2、坚持求实原则的意义:
坚持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原则
反对主观主义的需要
求实原则
3、求实原则的实现:
要有强烈的求实精神
立足于现实社会考察教育对象、把握其思想特点; 教育方式上因人制宜,把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
办实事、讲实效,克服形式主义、主观主义
示范原则
2、示范原则的遵循
教育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树立和寻求社会榜样。 对榜样的培养、关心和爱护
疏导原则——基本方针
1、含义
疏导原则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 言路、不压制打击,又要集中大家的意见,针对受 教育者的思想症结,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受 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
论高校“三进”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论高校“三进”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吕前侯仕福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党在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应充分认识“三进”的时代意义,将“三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工作,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高校负有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高校必须创新手段和方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
本文致力于通过“三进”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三进”基本经验,以期为高校新时代的“三进”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高校“三进”的发展历程1.1 “三进”的提出与明确“三进”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国家教委于1995年印发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编成教材 ,进入课堂”,这是“三进”工作的最早提法。
教育部于2003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这是较早对“三进”工作的明确。
1.2 “三进”的坚持与发展“三进”是新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的重要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自十九大以来,教育部更为重视“三进”工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三进”工作,是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
中共中央于2018年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对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予以明确,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更加深入,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分析
[ 收稿 日期 ]0 2— 2~0 21 0 7
[ 基金项目]0 1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1 K 0 6 21 年 1X S1 ) [ 作者简介] 杨勇( 95一 , 湖 南长沙人 , 西财经 学院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部 副教授 , 17 ) 男, 广 博士; 霞 冯 (94一 , 广西北流人 , 16 ) 女, 广西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部教授 , 硕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本质体现 ,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坚实根基 , 在社会 主义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和支配 的核心地位… 。高校青年大学生是广大青年 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和中坚建设力量 , 是党 和人 民未来 事业 的接 班人 和建设 者 , 让怀 抱崇 高 理 想 、 充满 奋 斗 激 情 的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 不断坚定热爱 和报效祖国、 人 民和民族的理想信念与阶级立场是时代赋予高校
社 主核 价 体 贯 于 学 思 政 教 全 程 系 分 会义 心 值 系穿 大 生想 治 育 过 的统析
杨 勇 冯 霞
( 西财 经 学院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学 部 , 广 广西 南宁 500 ) 30 3
[ 要 ] 把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贯 穿于 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全过 程 , 大 学生 进行 科 学 、 摘 对 准确 和合 理
21 02年第 3期 ( 总第 2 1 ) 0期
广西社 会 科学
GUANGXISHEHUI KEXUE
NO. 03. 01 2 2
( u l i l, O.0 ) C mua v y N 2 1 te
[ 文献编码 】 o:0 36 /.s .0 4— 9 7 2 1 .3 03 d i1 .9 9 ji n 10 6 1 .0 20 .0 s
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
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究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摘要: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的有力载体。
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一环,其意义不容小觑。
办好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还能够加强思想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如今,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助力学生发展。
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进行探究。
关键字: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这对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面发展“大思政课”的背景下,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挖掘学校思政课之外的教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一、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涵盖文体活动、就业创业、实习实践等方方面面。
对于高校而言,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营造良好校园风气,展示良好的校园形象;又可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增强师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师生之间凝心聚力。
对于学生本身而言,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陶冶情操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能够充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会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人际交往、应用创新等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其他资源相融合,怎样将思政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都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开展系列浸润式、参与式的高质量活动,实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在其中,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温度、有深度,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者:路艳梅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1期摘要:根据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要依据学生思想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建设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使各门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心里疏导与人文关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渠道;心理疏导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更要重视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符合当代学生特点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
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
它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期,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此,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理念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概述,包括其提出的背景、核心内涵以及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包括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文章将总结“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成效,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解析“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育人模式。
这一理念强调,高校的育人工作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而是全校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不仅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事情,而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连续过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员育人意味着高校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都应当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专业素养教育等,形成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全程育人强调育人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高校应当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毕业,甚至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应当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育人工作。
这包括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能接受到全面、系统的教育。
全方位育人则是指高校应当从多个维度和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
高校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陶圆圆【摘要】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三个方面入手。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要增强其理论阐释,为文化自信教育做好内容供给。
找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将其传递给学生。
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好网络和文化实践活动两大载体,搭建好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平台,从而发挥好文化自信对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的美好蓝图,文化自信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培养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教科书。
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既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和职责所在,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为什么融入: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深刻把握文化自信融入的价值意蕴,能够回答好“为什么融入”这一现实问题。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凝聚思想、汇集力量的伟大工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它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个人、学校、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
首先,个人层面。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并促使他们从中吸取思想和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拥有坚定的信仰力量。
其次,学校层面。
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四有”大学生的责任,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原则、载体、环境等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利用文化自信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使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精神养料,“在文化自信中学好本领,在文化自信中实干兴邦”[3]。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者:王玲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6期摘要:我国教育工作,必须要把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政治工作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全方面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和成长指导者,必须坚持教书和育人为一体,注重自身师风师德建设,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政治思想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时刻与学生同行,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必要时可改革传统模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思想教育;管理制度;以德树人;创新教育前言2017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重点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以德树人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的作用。
在国家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有着过硬专业知识的人才,更加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更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题,重点分析了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管理意识、坚持以德树人和创新教育方式四个方面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一、注重思想工作,树立正确价值观作为一名教师,授业解惑的前提是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有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到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3.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自信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中国,文化自信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要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让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要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要让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教育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三、践行文化自信的实践活动要让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践行文化自信。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宣传文艺、传统节日庆祝、文化艺术表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四、营造文化自信的教育氛围要让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营造文化自信的教育氛围。
教育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要创设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等,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自信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文化更加自信和自豪。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是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是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追求真理、热爱人民、担当责任、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必须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中国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推动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其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奋斗、公正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注重参与性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民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的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是整体推进,全方位实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学生管理和服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
要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若干问题探析
2021/3/10
授课:XXX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这个理论体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 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 领导力量、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独创性理论 观点。
2021/3/10
授课:XXX
19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2021/3/10
授课:XXX
6
明确基础研究方向,时,要有鲜明的 马克思主义立场,不能站在中性的、纯客观的立 场,甚至站在西方资产阶级立场上进行评价。
2021/3/10
授课:XXX
7
在引用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时,
不区分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和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信手拈 来,直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融唯物论与 唯心论、有神论与无神论于一体,显示折中主义 色彩。
2021/3/10
授课:XXX
29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组织者、管理者和 协调者,起着方向掌舵人的作用;客体是接 受者,起着内因和最终驱动力量的作用;介 体是纽带、桥梁,是组织实施的中介;环体 是条件和范围,是动力系统支撑的平台,它 们共同形成四因素平行四边形的合力。
2021/3/10
授课:XXX
30
2021/3/10
授课:XXX
32
2021/3/10
授课:XXX
33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 动变化而变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 践活动所面临的环境因素,由此确定思想政 治教育环境的中心体,以此区别于一般的外 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着重研究相关联的环境 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观、 价值观, 确 立在 中 国共产 党 领 导下 走 中国 特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共 同 理 想 和 坚 定
会 主义道路 , 拥护我 国基本 经济 政治制 度 ; 高度认 同并积 极
践行社 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系 ,具有 良好 的道德认 知和较 强 的社会 责任感 : 他们入 党意 愿持 续高涨 , 学 生基层 党组织建 设取得 积极 进展 , 学 生党员质量 不断提高 。但 由于受各种境
一
再次 , 从 做一名合格辅 导员 的要求 上讲 。做一名合格 的 高校 思想政治 辅导员 , 必 须贯彻 执行 《 规 定》 精神, 坚持用 发
展 着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武 装 大 学 生 的 头 脑 。当 前 . 最 重 要 的任 务
就是把 党的十八 大精神 贯彻 到思政 教育 课 中.而 “ 三个 自 信” 是 十八大精神 中非 常重要 的方 面。辅 导员必须有敏锐 的 政治洞察 力和强烈 的职业 责任感 ,时 时刻刻 关注党 的方针 政策 , 把最新 的思想和 观点 带给学生 。 “ 周点名” 是 大 部 分 高校 辅 导员 其 中的 一项 重 要 日常
代领 导集 体的意志 和信念 ; 它 既是对全 党 的要 求 , 又是 对 大学生 是社会 的一个特殊 群体 。 他们爱 学 习 、 愿 意接受
大学生 的期望 。
新鲜 事物 。 是 社会 新技 术 、 新思 想 的追 随者 , 他 们 既承 载着
前人 的传 统 。 又不失 对未来的追求 。“ 三个 自信 ” 既是对前人 经验的 总结 。 又是未来前 进的法宝 。辅 导员是大学 生思想政
课 堂式 的更 为生 动 、 互 动 的 思想 政 治 教 育 , 笔 者 暂且 为 其 名 曰“ 思 政教 育 课 ” , 其 有 别 于 高校 系 列 思想 政 治理 论 课 。
它 是一 门 特殊 的 思政 教 育课 , 教 学 大 纲 体 系庞 杂 . 涵 盖 马
自信 ” 的教 育 融人 日常政 治教 育之 中 . 使 之达 到进 教 材 、 进
外 文 化 的 渗 透 影 响 及 不 能辩 证 地 看 待 中 国 在 发 展 过 程 中存
信念。 积 极引 导 学生 不断 追 求更 高 的 目标 , 使 他 们 中 的先
进 分 子 树 立 共 产 主 义 的 远 大 理 想 . 确 立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坚
、
明 确 以“ 三 个 自信 ” 为 重 要 内容 的 政 治 教 育 目 的
( 一) 做 好 辅 导 员 工 作 离不 开 “ 三 个 自信 ”
首先 , 从 教 育 部对 辅 导员 队伍 建设 的规 定上 讲 。《 普 通 高等 学 校辅 导员 队伍 建设 规 定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教育 部 令第 2 4 号) ( 以下 简 称 《 规定》 ) 明 确提 出 : “ 辅 导 员 是 开 展大 学 生 思想 政治 教 育 的 骨干 力 量 。是 高 校学 生 日常思 想政 治 教育 和 管理 工作 的组 织 者 、 实 施 者和 指 导 者 : 辅 导 员 的主 要工 作 职责 是 , 帮 助 高 校学 生 树立 正 确 的 世界 观 、
鬻
莉
把“ 三 个 自信 ” 贯 穿 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全 过 程
刘 影 万 雪 良 马 茜 欧 威 海 新 红 安 宁 波
( 南方医科大 学 , 广东 广州 5 1 0 5 1 5 )
摘 要 : 把 党 的 十 八 大提 出的 对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的 道路 自信 、 理 论 自信 、 制 度 自信 贯 穿 于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全 过 程 是 高
统授课 、 主题 演讲 、 讨论 辩 论 、 经 典 阅读 、 情 感体 验 、 音 像学
堂等都 可 以。
( 二) 经 常 性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离不 开 “ 三 个 自信 ” 持 续2 1 年的大 学 生思 想政 治状 况 滚动 调查 结果 表 明 ,
当前高 校学 生 的思想 政治状 况 是积 极 、 健康 、 向上 的 。 主流 保 持 良好态 势。 _ 4 他们 坚决拥护 党 的领 导 . 坚 持中 国特 色社
课堂、 进宿 舍 、 进学生头脑 的 目的。
一
列 及 其 中 国化 的 两 大 理 论 成 果 、 公 民素 质 、 学校规范 、 道 德、 时政 , 以及 理想信 念 教育 等六 大模 块 ; 计 划学 时常 在计 划外 , 遇 到突 发事 件随 时进 行 点名 ; 教 学形 式 灵活 多样 , 传
校辅 导 员义 不容辞 的重要任 务 , 明确“ 三个 自信 ” 的深刻 内涵 , 把握 大 学生 思想政治教 育的特 殊规律 , 在教 学 内容 、 教 学手段 、 教 学方 式上 下工 夫, 以求达到事 半功倍的教 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 思政教 育 “ 三个 自信 ” 教 学效果
治教育 工作 的组 织者 与实践 者 , 在 做好 自身 “ 三个 自信 ” 的
前 提下 , 切 合 大 学 生 的思 想 、 心理及 学习 、 生活 实际 , 把“ 三 个
工作 , 笔 者所 在高校 把它 列为 辅 导员 所必 须 坚持 的五 项制 度之 一 。 “ 周 点 名” 除 点名 外 , 重 要 的 一项 任 务 即是进 行
党 的十八 大报告指 出 :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中 国
引路人 。” 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 体系 ,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制 度 。 是党 和人 民九十多 年奋斗 、 创造 、 积 累的根 本成就 , 必须倍 加珍 惜 、 始 终坚 持 、 不 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 的道路 自信 、 理论 自信 、 制度 自信 0 ” “ 三个 自信” 体现 了党 的成熟 与坚强 . 展示 了新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