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阅读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读完《一堂“失败”的好课》,我真的同意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
罗吉老师以生活中的液体着手,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热胀冷缩的现象。
同时,还引入了不同的液体,课后还有练习巩固。
罗吉老师的课还保持了真实。
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有限,不能将水理解成由小分子堆叠而成,自然就不能理解装同样多的水分子,装松一点,体积就大;装紧一点,体积就小。
罗吉老师的课也正好体现了叶澜教授总结出的一堂好课的五个方面: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是好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是好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是好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是好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是好课。
如果由我来上这堂课,首先,我会向学生灌输水是由小分子堆叠而成的,从而让学生理解装同样多的水分子,装松一点,体积就大;装紧体积就小。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来了解热胀冷缩,然后再像罗吉老师那样安排后面的课程。
我心目中的好课的标准应该是:1、好课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2、好课应让学生主动交流,体现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性。
3、好课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无定法,评价一堂课好与否也无特定标准,我想只要心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理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全身心投入到课的演绎之中,让学生在愉悦、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习的课就是好课。
我曾经听了一节识字研讨课,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但执教者课后忧心忡忡,因为她拖堂了两分钟。
原因是:最后5分钟教“弟”字书写时出现了意外,本来她安排的是课件出示这个字,让学生认读组词,然后依然用课件出示这个字的笔顺,再让学生书写,这样5分钟足够了。
但当用课件出示这个字的笔顺时,下面有个同学很激动地喊:“老师,我要教大家写这个字!”,“老师,我可以教大家写这个字!”老师犹豫了一下,还是让这个同学到黑板前教大家。
这个同学边说边板书“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一只脚站着,一只脚翘起。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一堂“失败”的好课》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过程,细细体味,给我们的启示颇多。
不过我认为它仍然不失为一堂好课,好就好在以下几方面:一、真实性。
用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的真实表现,听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真实的实例”。
这节课被大家看好的就是它的真实性。
二、教师的理念新。
用罗老师的话说就是:“学生说对说错是一回儿事儿,敢不敢让学生说是另一会儿事,教学要走出新路,必须有勇气。
”罗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课堂上她没有过多地压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的动脑发言,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三、是一节动态生成的课。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上课就是一个执行教案的过程,它不允许“节外生枝”。
而这堂课却表现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罗老师在无形中重视了资源的生成。
其实学生的问题、体验都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学生的想法虽然出乎意料,影响了教师原计划的实施,以至于影响了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但如果把学生硬拉到预定的轨道上来,课堂目标好像完成了,但学生会有不被重视的感觉,他们会逐渐失去动脑思考的激情,长此以往,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教学目标没完成的问题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学生的问题、感受、见解看做是教学的“绊脚石”,而应是教学的“生长点”。
这才是珍贵的教学资源。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首先会问学生什么是“液体”,弄清液体的概念,可以让学生举些生活中液体的例子,教师试验演示其中一种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分组让学生演示不同的液体,比较各小组演示的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这只是预设,当上课的时候,或许也会遭遇意料之外,这是不可预见的。
(或许会有学生说:水要冻成冰,不仅体积没缩小,反而还胀大了)我没听过特别好的课,但十几年前的一次“好”课却使我记忆犹新。
那是我上初二时,上级来听我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这位老师平时讲的很好,每次课同学们都能听得入神,这次因为上级来听课,这位老师就事先指定好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把答案写在纸条上发给这些学生,因为害怕答错,我们一直在偷偷看纸条上的答案,根本就没心思去听课。
《读一节失败的好课》有感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在21世纪的今天,究竟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但我觉得只要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一节课的意义,那么,这样一节课就会是一节了不起的课。
罗老师的课虽然没有达到一节优质课的标准,课堂也显得有点不太理想,但这节课让同学们在实验当中体验到了实验所带来的效果,这节课虽败犹荣。
记得我在一个月前曾经上了一节《10的认识》数学课,这节课上完以后,县教育局的领导给我指出了这节课当中出现的问题,那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去体验,达到教学效果,听了以后,我把我的教案重新进行了梳理,那么我再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就会去注意。
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我们教师把答案给学生,那样只是杯水车薪,只有让学生掌握方法,才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
我的感悟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我感受颇深,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之所以说这是一节好课,原因如下:1,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不断的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实验———观察———总结”这一主线进行课堂教学,以达教学目的。
2,充分体现了真实的一面。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存在类似的问题,敢问在公开课上能够如此真实呈现下去的能有几人?但是罗老师做到了。
依我看,这是一节有意义的课、扎实的课、真实的课,这是教师能力的真实反映,学生课堂的真实表现。
3,罗老师注重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来充分地创设情境:用水、酒精、煤油的加热与冷却来探讨液体的热胀与冷缩,给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实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其中去得结论。
说这节课失败,是因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我认为罗老师在学习者分析这一块做得不够到位,没有分析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考虑到问题可能的生成,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如愿地完成。
我的设计假如我上这节课,我会在罗老师教法的基础上,发扬罗老师的优点,弥补罗老师的不足之处。
例如:1、激发兴趣:提问,水有哪些性质?再列举一些液体如煤油、酱油、醋等。
让学生知道他们和水一样都具有水的特征,充分理解像这些会流动的物体就叫做液体。
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基本概念。
2、探究新知:出示实验器材,先倒入水,再滴几滴红墨水,向学生说明滴红墨水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大家观察。
让学生分组试验,然后各组汇报试验结果。
(放入热水中,液面上升,冷却后液面下降。
) 3、验证结论:学生分组完成,把水换成其他液体(比如红茶、果汁、牛奶、煤油、醋等),每组一种液体(互不相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发现与水的实验现象一样)。
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4:课堂检测: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还是错?等。
在检测中,引导学生认识酱油、菜油都是液体,再联系本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而判断该句子的正确有否,我想就容易多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人曾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在我们所听过的所有课中,不管你上得有多么的优秀,但里面总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些不足。
就比如案例中的这节课吧。
它的确是一节非常好的好课,但是它却又是“失败”的。
说他是一节好课,是因为整节课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充分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探究中来,每一个结论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说他失败,是因为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备学生不够深入,没能让学生探究出需要的结论。
这里,就向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思考问题,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这里以我的经历谈谈,也许能给大家一点点启示。
在参加工作多年以来,我也上过许多公开课,每次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从以前目标教学法,到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我的优质课里都有过体现,但是,效果并没有达到。
这个学期的第十四周,突然接到教导处的通知,说下星期让我上一节优质课,时间不多,已经不可能去做太多的准备,华丽的课件、精心设计,反复修改的教学设计、与学生沟通这些全将不可能用上了。
怎么办?通过简单的准备。
我的优质课《找规律》出来了。
结果,听课老师们非常满意,从这节课中,我也体会了怎样的课,才是老师们认可,学生满意,愿意学的课。
一节好的课,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他们自主探究出学习的新知识。
亲身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活动方式之一。
我们常说: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
比如我上的这节课,让学生亲历体验寻找搭配种数和探究搭配种数的规律两次活动,引发学生对搭配规律的思考,近而感悟和理解搭配规律的原理。
一节好的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所从事的教学任务。
其实就是为学生服务。
教给他们生活的技能,学习的技能。
如果一节课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是无用的。
或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那它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比如这节课的搭配规律,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判断平时穿衣穿裤有不同的穿法。
由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引起的思考
由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引起的思考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教学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平台上其他老师的见解都不尽相同,所受的启发也各有千秋,以下是我阅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以及其他老师精彩的帖子后的一些思考,希望老师们多多指点:就教学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篇学习与研究的好材料。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案例中,从教学设计来看,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从教学过程来看,注重学生的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了参与式教学的要求;从评课过程来看,大家就教学目标没有达成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性讨论,没有阶层观点,真正体现了评课的价值。
如果由我来上这堂课,我想我会这样设计:1.观看课件《分子运动》,激起兴趣、引出问题:温度较低时与温度较高时分子的运动有什么不同?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分组讨论:什么是液体?常见的液体有哪些?各组把讨论结果写出来,师生共同小结。
4.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不同颜色、不同味道以及不同作用的液体的加热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各组交换做同样的实验,核对双方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一致。
6.再次展开讨论: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液体的颜色、气味、功用是否相关。
7.将实验结果与观看《分子运动》时的发现相结合,归纳、探索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8.巩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针对案例中的内容的一些观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一堂好课应该体现以下几点:1、教师、学生都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亲自动手完成任务。
即在实践中体会。
3、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收获的喜悦。
4、气氛活跃,关系融洽,让学生感觉到有关心、有爱护的存在。
读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
读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读罢这则案例,我深深的沉思起来。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
因为,罗老师已经在这节课中尝试了“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学习兴趣也很浓厚,学习热情也很高,能主动参与,能从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参与而使学到的知识有更深更清晰的印象。
对于结尾的一点小遗憾,也许更能体验到完美的课程的不容易,也能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对“新课改”的研究。
通过罗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们自己应该从中学到了什么?自己在今后的讲课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
这堂课让我想起了前面的那一节美国的关于《灰姑娘的故事》的课程,我认为美国的这一堂课也是很成功的课程,因为通过这堂课,学生能从中体验和学习到对于他们今后很重要的许多人生的知识。
对于好课的标准,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但是我认为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和不同来区分好课。
比如:对于幼儿来说,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是否快乐,在你上课的过程中,是否关注和照顾到了每一个幼儿,并通过自己的感受,是否体验到了幼儿在学习中的状态是否一直是处于愉悦和快乐的心情。
我认为这个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而对于小学生,如何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认识到学习有许多乐趣,并能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着一些方面无疑对他们今后的自我成长都会有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对于初中、高中的学生,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因为这一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好。
对于学习的理解和兴趣也很浓厚,能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们的主动性较高。
对于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做好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在每一节课中学到知识,完成教学预期。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首先要做好课前充分准备,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要分析学生的心理,要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最想知道和学习到的是那些知识;其次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要达到一定的效应,并有比较好的条例和顺序地进行;第三、在课堂上,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补救,并尽可能的提前做好几个备用方案;第四、教师要善于小结回顾,作为获取重要的教学经验途径之一。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
我的感悟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我感受颇深,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之所以说这是一节好课,原因如下:1,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不断的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实验———观察———总结”这一主线进行课堂教学,以达教学目的。
2,充分体现了真实的一面。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存在类似的问题,敢问在公开课上能够如此真实呈现下去的能有几人?但是罗老师做到了。
依我看,这是一节有意义的课、扎实的课、真实的课,这是教师能力的真实反映,学生课堂的真实表现。
3,罗老师注重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来充分地创设情境:用水、酒精、煤油的加热与冷却来探讨液体的热胀与冷缩,给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实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其中去得结论。
说这节课失败,是因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我认为罗老师在学习者分析这一块做得不够到位,没有分析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考虑到问题可能的生成,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如愿地完成。
我的设计假如我上这节课,我会在罗老师教法的基础上,发扬罗老师的优点,弥补罗老师的不足之处。
例如:1、激发兴趣:提问,水有哪些性质?再列举一些液体如煤油、酱油、醋等。
让学生知道他们和水一样都具有水的特征,充分理解像这些会流动的物体就叫做液体。
让学生了解体积的基本概念。
2、探究新知:出示实验器材,先倒入水,再滴几滴红墨水,向学生说明滴红墨水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大家观察。
让学生分组试验,然后各组汇报试验结果。
(放入热水中,液面上升,冷却后液面下降。
)3、验证结论:学生分组完成,把水换成其他液体(比如红茶、果汁、牛奶、煤油、醋等),每组一种液体(互不相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发现与水的实验现象一样)。
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4:课堂检测: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还是错?等。
在检测中,引导学生认识酱油、菜油都是液体,再联系本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而判断该句子的正确有否,我想就容易多了。
2019《一堂好课》观后感800字_观《一堂好课》有感5篇
2019《一堂好课》观后感800字_观《一堂好课》有感5篇《一堂好课》节目开播后,不仅凭借其“金句频出”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争相分享,许多高校更是自发组织学生们进行《一堂好课》的“深度学习分享会”,让节目的影响力从线上延续到了线下。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一堂好课》观后感800字_观《一堂好课》有感5篇,希望你喜欢。
《一堂好课》观后感篇一故宫的开放区域是怎样越变越大的?故宫文创如何能一年卖出10个亿?赚的钱又用在了什么地方?近日,央视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一堂好课》请来了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们讲述高高在上的紫禁城是怎么一步步得走进大家心中。
“值日班长”黄晓明,“课代表”霍尊、于朦胧也带领北外学子展开精彩的课间辩论等环节,共同感受文化的力量。
文化遗产是保护还是开发?《一堂好课》是由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青年人文化沉浸式节目,由康辉担纲“好课班主任”,把课堂搬进12所大学,邀请12位“学科领路人”当主讲老师。
从国学、艺术、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为新一代年轻人传道、授业、解惑,打造12场知识盛宴。
为了丰富课堂形式,本期节目请来了黄晓明担任“值日班长”,霍尊和于朦胧担任“课代表”。
黄晓明曾拍过不少古装剧,例如《大汉天子》《岳飞》《大唐玄奘》等。
在拍戏过程中,黄晓明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期《一堂好课》上,他带来了一些文物的照片,从“人为刀俎”的“俎”是什么,到古代男士专用的“便携式梳妆台”--漆妆奁,再到磁州窑《唐僧取经》故事图枕,黄晓明可谓是提前做足了功课,连“好课班主任”康辉都连连夸他“用功”。
在课间谈论期间,班长黄晓明提议由两位“课代表”各自带领两位北外的同学,就“文化遗产是修复保护更有效,还是商业开发利用更有效”为辩题,展开一场辩论。
现场,由于朦胧带领的正方认为“修复保护更有效”,而霍尊带领的反方则支持“商业开发利用更有效”,两支队伍一来一往的辩论,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2023年教学案例研究心得体会 (6篇)
2023年教学案例研究心得体会 (6篇)教学案例研究心得体会 1我校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教学工作量非常大,老师们工作都非常忙碌、非常辛苦,所以老师们对教研工作的重视相对较弱。
5月28日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听了鹤壁教育专家、名校长焦来宪和贾校长作做学校管理的专场报告。
校本研修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其中的点点滴滴足以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也绝对是一种理念上的冲击。
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中最深刻的几点点体会: 1、“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在这次学习中,我看到无论是小学的教师,还是中学的教师,无论是刚毕业一、两年的新教师,还是一些任教多年的中年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中面对评课,面对课题研究都能侃侃而谈。
她们的理论水平,知识层面真的让我惊叹不已,甚至自愧不如。
在剖析其中原因,我发现这都是她们坚持不断学习的结果。
这当然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竞争激烈是很有关系的,但我相信这也是校本研修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确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所以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学校需要校园文化建设”。
在这次参观中,我觉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最让我感动的。
我曾随团在一所先进的小学参观,发现在学校的墙壁上,我们处处看到了关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的相关简介,这给每天生活在学校里的师生营造了一种向往名校的学习氛围;在楼梯间的墙壁上,我们处处看到了优秀图画作品展、书法长廊等,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教师办公室里,我们处处看到了诸如“相亲相爱一家人”等互相关爱的标语,让我们感受到她们作为毓秀人的骄傲和彼此间的亲密合作关系;在学生教室、学生饭堂里,我们处处看到了诸如“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就是做人的高度”,“执着能够创造奇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标语,它们都在时时提醒着孩子们如何为学和如何做人。
探到无心方为真——从一堂失败的生物探究课说起
教 师 不 是 给学 生 充分 的 时 间 ,不 是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合 作 交 流 克 服 困难 、解 决 问题 ,而是 用 权 威 的 指 令 代 替 学
现 。学 生 表 情 也 “ 富多 彩 ” 丰 ,有 的一 言不 发 故作 沉 思
想 法 ,平 等 地参 与 课 堂交 流 、讨 论 ) ,教 师 还 能及 时得 到教 学 反 馈 。 正是 这 堂看 似 完美 无 缺 的 课 却 在 一 开 始
就 遇 到 了尴 尬 ,学 生 的讨 论 受 制 于 录 入 速 度 ,导 致 大 量 时 间 被 虚 耗 ,探 究 的充 分 性 与课 堂 教 学 密 度 产 生 了
线 交 流 、 在线 测试 、在 线 资 源 等 在 内 的众 多 模 块 。 有
察 老师 专 题 学 习 网站 中 的 D A分 子 三 维 模 型 ,再逐 步 N
地 得 出结 论 ,并 且 表 述 不 一 定 准 确 ,结 论 也 不 一 定 完
整 。 这 就 是 探 究 课 上 常 出现 的 “ 合 常 有 而 自然 不 常 配 有 ” 这种 “ 。 演课 ” 自然 非 常 精 彩 ,师 生互 动 “ 点 ” 亮
●理 化 生 教 学 研 究 ●
探 到 无 心 方 为 真
从 一 堂 失 败 的 生 物 探 究 课 说 起
崔 志钰
( 江苏省 海 门三厂职 业高级 中学)
在 一 堂 生 物 探 究 课 上 ,教 师 制 作 了精 美 的专 题 学 习 网站 —— ( N ( A分 子 的结 构 与 复 制》,提 供 了包 括 在 D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我深有感触。
一节课究竟是好课,还是失败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这堂课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说这节课“失败”,是因为:一:备课不充分,没有换位思考,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
虽然罗老师该做的实验也都做了,但学生的思维不跟着她走。
对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个概念,老师采用强行灌输的方法,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学生经常看到的菜油、酱油,醋或者一些饮料等任选一样或两样来做实验,效果也许会不一样。
而用煤油,城里的孩子有几个认得煤油啊?他们看到实验结果,想到了自己的日常所见所闻,就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去解决问题。
二:从开始到结束,我的感觉是课很紧,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的发言,感觉有点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说这节课是“好课”,是因为:一:这是一堂常态课,实实在在,没有做绣。
二:这是一堂有意义的扎实的课,在教师的一连串探究性的追问中,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通过亲自实验来得以证实,这可能是学生终身难以忘记的课。
三:这是一堂真实的课,使我们感受了小学生的思想,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这在很多课堂中很难见到的。
如果让我上这节课,首先我会仔细的去阅读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去充分地备好这一课,并把教学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也考虑进去,上课时提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还会例举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例,例如温度计水银柱的升降;水烧开了会溢出来等等,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热胀冷缩的概念,再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准备多种液体,让学生仔细研究一下液体的性质。
我会让孩子自行选择一种或多种液体做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多组实验总结得到液体变化的规律。
我心目中的好课应该是:(1)备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随想
浅评一堂“失败”的好课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只有真实的课才有欣赏价值,不管这堂课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从这样的课堂中,才有可能发现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发现学生的正常思维,才有可能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我认为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
这一堂课很真实,是一堂绝对纯真朴实的课,再一点就是这堂课师生互动比较大,当遇到意外时教师并没有完全扼止学生的正常思维发展,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来证实,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始终以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实验。
让学生参与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性.二:如果这节课让我来上,我会这样设计:刚开始可以和罗吉老师一样,当孩子探究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就问:是不是所有液体都能热胀冷缩呢?(学生肯定有的答有,有的答没有),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水的朋友:酒、油、醋等。
让孩子们分组做做实验证明,一小组选一种液体,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最后总结.三:一节好课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必须的备课充分,而且备课必须的注意学生的基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课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的有不足之处的课。
模块作业一堂失败的好课给我们的启示
模块作业一堂失败的好课给我们的启示第一篇:模块作业一堂失败的好课给我们的启示苦并快乐着由张平芳语文发表于2011年05月5日星期四19:04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对自己说:“干一行爱一行,做教师就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做一个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尽快成长。
每年过节的时候尤其是教师节和春节,我都能收到历届学生发来的短信问候和祝福,这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我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
二.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三.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开拓精神。
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学者型教育家”,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阅读书报杂志浏览互联网搜集资料,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与同事交流与学生沟通,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
总之,每天的工作很琐碎,也很繁忙,但我感觉苦并快乐着。
未来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倡导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各个方面的素质。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使自己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学者型的优秀教师。
浅谈“教师职业”,超越自我,教书育人由张姣霞语文发表于2011年05月5日星期四 09:36 通过学习资料,自己谈三点看法:一、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古人云:“长到老,学不了”。
这充分说明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坐吃山空”,要不断创收。
我非常欣赏的一句名言: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好老师应该是:在工作上是务实的、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行动上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快乐与成长,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被大家公认的教师才是新时代的好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阅读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山西省榆社县箕城小学王建红看了罗老师的这节课,对我的启发很大,罗老师虽然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虽败犹荣的好课。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罗老师的课是一节真正意思上的“原生态”课,没有一点表演,显得朴实无华,返璞归真,整节课突出了一个“实”。
虽然罗老师所在的学校没有进入实验区,但是课堂的精神确实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真正把学生摆到了主体的地位上。
在这节课前如果能认真分析好学生的现状,我想罗老师会上的更加精彩。
新课改已经好几年了,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经过十来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好课就应该是真实的、智慧的、灵动的、动态生成的。
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媒体的运用做到充分的思考与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把目光都集中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他们表情的变化,倾听他们发言的内容,观察他们讨论的状况,了解他们掌握的程度,, 然后该激励的激励,该点拨的点拨,该示范的示范,该调整的调整,, 做到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课堂上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挑战与创新。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之感悟几天了,我一直都在学习、探讨:一边学习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一边探究老师们提交的帖子,其中黄义老师的帖子让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A片段说明了两个内容:(1)、案例中的主人翁罗老师没有理解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新课标理念下的“以学生为本”做得不够,导致上课失手。
(2)、从侧面了解、知道了我们上课的真面目:成功与否B、一堂成功的课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方面:(1)、我们老师备课要到位,不光备书本,还要备学生,把学生接受能力的程度放第一位。
(2)、上课内容要紧扣三维目标。
把三维目标细化,不易落实的要调整我们老师的教法。
(3)、要有较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到位、积极参与。
在老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所学知识。
】但是,我们教师已经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与运用,而针对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来说,还得要因势利导,既然学生在课堂上问开了,教师就必须围绕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理念,以课堂生成为主,切合实际的进行。
我总让为:一堂成功的课,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乐学?是否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如回答问题,举手发言、提疑之类的活动。
其次,一堂成功的课不一定是那么花哨,不一定硬是要上多媒体才能成功,要看看学生对你的教学是否接受,满不满意,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
最后,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资料,多学课外知识,这样可以磨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梗塞。
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一帆风顺。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根据学校班额大的特点(80 人以上),我一般没有用多媒体,因为多媒体教室学生坐不下,本班又没有多媒体。
我就鼓励学生多收集课外知识,多看课外资料,把一些妙词佳句载了下来活学活用。
一学期每个学生载录的知识一个笔记本都不够记。
然而,我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提到哪方面的知识,学生都能够对答如流,整个课堂气氛相当好,可以说,学生知道的,老师还搞不清楚。
对于课本上那点知识,学生在我上课前,早就预习好了,只等老师来出难题了。
就这样,每期下来,学校统考已好,全镇统考已好,我们班的语文教学成绩都遥遥领先。
可见,一堂成功的课是不拘一格的,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对一节好课的解读叶澜教授对一节好课的解读,通过“五个实”来体现,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读了这个案例,究竟这节课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不同的老师可能会有不用的看法。
我认为这堂课不能全面否定,也有其成功的一面。
在这堂课中,导致罗老师的课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换位思考,没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
虽然罗老师该做的实验也都做了,但学生的思维不跟着她走。
对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个概念,老师采用强行灌输的方法,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这堂课成功的一面就是,罗老师丝毫没有为上课而上课,虽然教学目的没有达到,但这是一堂真实的课,使我们感受了小学生的思想,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这在很多课堂中很难见到的。
我认为这样设计会更好些:1、从孩子身边入手,从形象感知入手。
先讲西游记的孙大圣的金箍棒,可以变大可以变小。
然后告诉孩子,水也会变大变小,信不信?做实验吧,证实。
2、让孩子自行选取择一种或几种液体(油、醋等)做实验。
3、可以多去引导学生告诉他:科学就在身边,只要用心观察、思考,自然课也挺有意思。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认为,上好一堂课,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后反思,不断改进。
每次上完一堂课,都要进行课后总结,看看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
第二、"课前备好课,备学生。
充分考虑在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认真听取来自课堂的声音。
最终一节好课,它应该既是老师们认同的课堂,又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既是老师们所向往的,也是孩子们所期盼的。
好课——应该达到双赢。
教学案例是典型的课堂教学实际情景的记录,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在所描述的实际情境中,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或者是引人入胜的,或者是发人深省的;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有对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包括作者一定的理性思考和对该实例的反思。
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以及同行、专家对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的交流讨论。
例:一堂“失败”的好课这是实验区一堂尚未正式进入课改的小学自然课。
上课的罗老师有教学经验。
听课人中有2 位专家,4位教研员、当地教育部门领导和一些外校教师。
主要教学片断一、水受热体积增大,学生没说出老师所要的话“水,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我们仍没注意到。
不信,请看下面的实验。
"罗老师用装满红色水连着玻璃管的烧瓶做实验。
“把烧瓶放在热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问。
"烧瓶变热!""里面的水也将变热!"学生答。
“那我们试一试。
”老师说。
一试,试出了“怪事”。
学生们兴奋地嚷:“水会顺着玻璃管往上跑!”这“说明了什么?”老师问。
"水增加了。
"学生答。
“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学生张嘴答不出。
“给你们5 分钟,小组讨论一5 分钟以后,教师问:"明白了吗?" "明白了。
是烧瓶里的热空气把水挤上了。
" "烧瓶里明明装满了水,怎么会有空气?"教师急了,声音变高。
"水上升,说明水的体积增大了。
"教师直接说出了答案。
接着又启发学生说出,水的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
二、水受冷体积缩小,学生又没说出老师所要的话接下来,各小组按老师的吩咐,把烧瓶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
学生们立刻发现:玻璃管里的红水下降了。
老师以为,有了刚才的学习,学生一定会说:“水受冷,体积变小,水面就下降了。
”可学生偏不这样说。
“水下降,是因为烧瓶变大了。
”学生说。
,“烧瓶可不是气球哟,想变大就变大,想变小就变小?”老师的话把学生逗乐了,可还是说不出原因。
“其实是因为受冷,水的体积缩小,所以水面下降了。
”老师再次给出了答案。
三、学生不会举一反三各组学生又用酒精做了实验。
为了便于观察,酒精也染成红色,然后师生总结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酒精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和酒精都是液体,因此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教师举起一瓶煤油问:“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没"有!"学生们毫不含糊地回答,老师一惊"难道它不是液体吗?""是液体,但不是红色的液体,所以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在老师的建议下,各组又用煤油做了实验。
:" 你们刚才的想法对吗?"老师问。
全班叫道:" 错了,液体的颜色不影响热胀冷缩。
"四、没有使学生明白:所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堂课,经过一波三折,似乎快要成功了。
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堂作业,看看大家掌握得如何。
这是一道是非判断题:“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对不对?”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叫道:"错!"老师愣住了,片刻后方问道:" 难道酱油和菜油不是液体?"" 是液体,但酱油和菜油是可以吃的。
"" 酱油有色素。
" “菜油烧不着。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下课时间到了。
老师苦笑着说:,"实际上,是会的。
"" 啊!"学生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
五、点评与交流接下来是评课。
罗老师先发言,“这堂课的目的就是要教会热胀冷缩,但没有教会。
后面的测试题,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答对!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课!"课上成这个样,我没有预料到。
"一直在听的教授问道:"什么你没有预料到?"" 实验做了;讨论和总结都进行了。
按理学生应能掌握了,可,," 罗吉老师直叹气。
"可能是我们的学生基础差。
"本校一个老师说。
”不“,是孩子们的思维和我们成年人不一样。
在我们眼中,液体就是液体了。
可小孩不这样想,认为有红色的液体、可吃的液体、可燃烧的液体,, 只有某些特殊的液体,才有热胀冷缩。
这怪我,如果多用几种液体做实验,就不会闹出‘酱油可以吃,不会热胀冷缩 '的笑话了。
”罗老师说。
教授摇手笑着说:“那倒难说。
假设除了醋以外,常见的各种液体学生都做实验了,然后问醋会不会热胀冷缩,你猜会怎样?”罗吉老师微笑不答。
"不会,因为醋是酸的,和其它液体不一样。
"教授模仿着学生的腔调说,引得在座的人笑了起来。
"怎么会这么难呢?"罗吉老师困惑不解。
博士解释道:“难在与日常经验不相符。
比如:你说,水受冷,体积会变小。
可孩子们觉得一杯热水冷了,并没有浅下去一点。
”教授拿起一个烧瓶问一位老师:“受热,这里面的水会怎样?”热“胀冷缩,水面当然上升。
”老师答。
教授又问“热胀是什么意思?”老师答:“就是水的体积增大。
”没“加水怎么体积会增大?”水“松了一点儿。
”那“为什么受冷体积会缩小?”水“紧了一点儿。
”教授兴奋地叫道:" 听到了吗,水松了一点,水紧了一点,这是什么意思?"博士解释说:" 装同样多的水分子,装松一点,体积就大;装紧一点,体积就小。
"是什么导致这堂课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没有,也不可能有分子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