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新修订的劳动法保护员工权益(劳动者保护法规定)
新修订的劳动法保护员工权益1. 近年来,劳动法修订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最近一次的修订使得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集中在员工权益上。
本文将探讨这些新修订的劳动法如何进一步保护员工权益,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2. 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因此保护他们的权益至关重要。
新修订的劳动法将员工权益置于更高的位置,注重平衡劳动关系,提供更多的保护。
3. 首先,新劳动法明确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
这确保了员工至少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公司必须支付符合标准的工资,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这对于那些薪酬待遇不公的员工来说是一个重大胜利。
4. 其次,新修订的劳动法加强了对加班工时的限制。
过去,加班成为了许多员工长时间工作和工作超负荷的常态,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现在,根据新法规,公司必须限制加班工时并支付额外的加班费。
这是对员工合理工作时间的保护,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
5. 第三,新修订的劳动法强化了女性员工的权益保护。
法律明确规定,公司不得因为怀孕、生育或哺乳期而歧视女性员工。
此外,女性员工享有产假和哺乳假的权利,以便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
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促使社会更加尊重和关注女性员工的权益。
6. 此外,新修订的劳动法还规定了员工的合理休假权。
员工有权享受带薪年假、病假和其他特殊假期。
这些休假权的保护有助于员工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7. 新劳动法对非法雇佣行为也进行了严格的处罚。
雇主不得雇佣未满合法劳动年龄的员工,不得拒绝支付应得的薪资或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
这种保护措施有助于防止雇主剥削和虐待员工,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8. 尽管新修订的劳动法在保护员工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一些企业可能会试图规避这些规定,以降低成本并获得更大的利润。
因此,执法机构和相关部门需要密切监督和执行这些法律,确保其有效实施。
9. 此外,加强员工权益保护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措施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措施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工资不低于规定的最低标准。
2. 工时限制: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限制,确保劳动者的合法休息和健康工作。
3. 职工的休假制度: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年休假、带薪假、婚丧假等假期,保障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益。
4. 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程序,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 工资支付保护:劳动法规定了工资支付的方式和时间,保护劳动者按时、足额获得工资。
6. 福利待遇保障: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险、福利和奖励待遇,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7. 劳动条件保护:劳动法规定了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8.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便于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体而言,劳动法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者获得合法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023劳动法全文
2023劳动法全文2023劳动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第三条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其他依法确定的与劳动关系有关的社会关系。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第五条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定和约定的劳动报酬支付劳动者。
第六条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
第七条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
第八条劳动者享有参与劳动关系协商和劳动合同订立的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九条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第十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十一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十三条劳动合同期限可以约定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得超过五年,经劳动者同意可以续签。
第十四条劳动合同到期前,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是否续签劳动合同;未提前通知的,劳动合同自动续期。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报酬应当按照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法定的社会保险费用。
第三章劳动保护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预防和减少事故伤害。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和实施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护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和安全设备,确保劳动者的个人安全。
劳动保护条例有哪些(2023年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23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3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十一章监督检查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三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四章劳动报酬第五章劳动安全卫生第六章女职工劳动保护第七章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劳动保障监察和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护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权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三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自愿协商,平等自愿,本法予以保障。
第四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下列条款:(一)双方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名称、住所;(二)劳动的内容、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三)劳动报酬;(四)社会保险;(五)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六)劳动纪律、劳动合同期限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方式;(七)违反劳动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的后果;(八)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和途径;(九)劳动者享有的其他权利和福利待遇;(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签字或者盖章。
第五条劳动者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有关其个人情况,不得隐瞒和虚假陈述。
第六条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提高劳动技能,完成劳动任务,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
第七条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
因生产经营需要,劳动合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八条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和节假日不受侵犯。
第四章劳动报酬第十条劳动者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取得劳动报酬。
第十一条劳动报酬应当按时、足额支付,不得拖欠。
第五章劳动安全卫生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防范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女职工劳动保护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禁止性别歧视。
第十四条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在法定节假日、产假期间和哺乳时间内,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违反其合法权益。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劳动法是一种法规体系,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确保他们在工作环境中得到公正的对待。
劳动法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工资、劳动时间、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内容。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
一、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一项基本的法定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经济权益。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劳动者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由政府根据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发布。
用人单位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应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保护、劳动纠纷解决等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有利于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施。
三、工时和休假制度劳动法对工时和休假制度也有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的工作时间或加班限制。
同时,劳动者享有休假权益,用人单位应根据法律规定给予带薪或者额外休假。
四、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旨在保障他们在工作期间和离退休后的利益。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及时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五、就业歧视和非正当解雇劳动法禁止就业歧视和非正当解雇,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益和职业稳定。
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等原因歧视、限制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同时,用人单位在解雇劳动者时必须依法程序,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总结:劳动法是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而制定的法规体系,通过最低工资制度、劳动合同、工时和休假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就业歧视和非正当解雇等多个方面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劳动保护法全文
劳动保护法全文劳动保护法可以保护什么保护劳动者的权益:(1) 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一、就业年龄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
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二、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三、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1)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
四、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劳动权益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下面是一些关于劳动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
规定:
1. 《劳动法》
- 《劳动法》是中国劳动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对劳动者的权
益保护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
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报酬、工时制度、工伤保险、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权益保护措施。
2. 《劳动合同法》
- 《劳动合同法》是在《劳动法》基础上制定的具体实施法律,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及解除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进一步保
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报酬保障
-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保障是劳动权益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当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的原则,
并对拖欠工资、未足额支付工资等行为进行了禁止和处罚。
4. 工时制度
- 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理休息,法律对工时制度进行
了限制和规范。
《劳动法》规定了常规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和休假
时间的安排,同时禁止超时工作和非法加班。
5. 工伤保险制度
-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
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的医疗保障和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雇主和劳动者都有义务参加工伤保险。
总之,劳动权益保护是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通过相
关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以上列举的法律规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劳动权益保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内容
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内容
劳动者权益保护是指国家对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进行保障和维护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双方的权责和义务。
劳动合同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等具体内容,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工资支付: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任何形式克扣或者无故拖欠。
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 工时和休假: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障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益。
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后,有权享受带薪休假,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劳动者加班,并应当支付加班工资。
4. 劳动保护: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和人身安全。
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和相关医疗救助。
5. 社会保险和福利:我国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如住房公积金、职工奖励等。
6. 劳动争议解决:我国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劳动者有权向相关机构提起劳动争议申诉。
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国家致力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劳动者,是指在用人单位依法与其订立了劳动合同,以及合同期满后继续从事工作的人。
第三条本法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等雇佣劳动者的单位。
第四条国家实行劳动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标准、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协调处理、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保护未成年人、女工和其他劳动者的特殊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五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议确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合同。
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上建立。
第六条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劳动合同包括以下内容:(一)双方当事人的名称、住所;(二)劳动合同的期限;(三)劳动合同的工作地点;(四)劳动合同内容的补充条款;(五)劳动报酬;(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等事项;(七)劳动纪律和劳动纠纷处理办法;(八)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九)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向劳动者明确交付劳动合同副本。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经劳动者同意可以订立口头合同:(一)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二)实习劳动合同。
第三章劳动报酬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按照劳动完成情况和工作量、质量,以及劳动者在工作中的贡献确定工资额。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执行工资支付期限。
第十一条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济补偿,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
........(正文内容继续).........【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劳动合同范本》2.《劳动合同变更申请表》3.《劳动合同终止申请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在劳动合同基础上。
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围绕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法律法规。
一、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劳动合同法旨在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该法,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载明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要素。
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了通知、协商、补偿等程序,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二、劳动保障监察法劳动保障监察法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根据该法,有关部门可以进行劳动保障监察,定期检查用人单位是否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支付、工时安排等方面。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监察部门可以采取执法措施,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权威的法律程序。
该法确定了劳动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等途径解决,并明确规定了仲裁机构的组成和程序。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以便获得公正的裁决,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
该法规定了各类社会保险的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支付等具体内容,确保劳动者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同时,社会保险法也对用人单位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五、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规定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进行定期调整。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
最低工资规定的出台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减少了劳动者遭受工资低于生存水平的情况。
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意义和作用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在于规范劳动关系,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以维护,为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以下是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主要意义和作用。
一、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这些法律明确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例如工资支付、工时休假、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护措施。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缺乏议价能力,容易受到不公平对待。
而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通过明确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对违法用工行为进行打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这不仅是一种合法的权益保护,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当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平衡稳定。
用人单位会更加注重员工的待遇和福利,提供公平合理的薪酬和工作条件,有效防止恶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实施还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劳资矛盾,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实施还对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能够获得合法的权益待遇,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这不仅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再就业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律的实施还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低价竞争和恶意竞争,推动劳动者合理流动和就业机会的均衡分配。
这使得劳动力市场能够实现有序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_办法_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下面是详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就业年龄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
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1)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得少于90天。
对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劳动保护法全文
劳动保护法全文劳动保护法全文劳动保护法也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专门针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其内容全面的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了保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劳动保护法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就业年龄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
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二、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1) 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三、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1) 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四、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得少于90天。
对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在现代社会,劳动者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性法律。
这部法律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方面,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同时,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年休假、婚丧假、探亲假、产假等期间依法享受休假权利。
工资方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并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对于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法给予了特殊保护。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条款。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宣传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宣传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维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
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任何用人单位不得因
性别、民族、年龄、残疾、文化程度等原因歧视劳动者。
2.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
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工资、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内容。
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劳动者在规定
的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4.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
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和劳动防护用品。
5.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有权
对用人单位的违章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安排
未成年人从事过重、危险的工作。
7.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克扣劳动者的工资,不得违反
国家规定收取劳动者费用。
以上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的一些宣传内容,具体法律内容还需参考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定
了解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法规和规章。
了解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一、平等就业权益保护根据劳动法,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雇主不得因性别、种族、宗教、婚姻状况、年龄等进行任何歧视或限制。
同时,雇主也不得通过暴力、威胁、虐待、折磨等手段对待劳动者,保障劳动者的人身权益。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合同自由的原则,即禁止强制劳动。
劳动者有权自主选择劳动岗位和就业单位,雇主不得违反劳动者意愿强制劳动。
这一规定保护了劳动者的自由意志,有效避免了强制劳动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
二、薪酬保护劳动法对劳动者的薪酬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有权按时、足额地领取劳动报酬。
雇主不得在未经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扣减或拖欠劳动报酬,同时应当提供与劳动量相适应的报酬。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和休假工资的支付标准。
雇主应当根据法定标准支付加班工资,并保证劳动者享受带薪休假。
这一规定保护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确保其合理获得报酬,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薪酬权益。
三、工时与休息保护根据劳动法,劳动者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同时,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应当享有休息,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措施,包括产假、哺乳假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生育权益和家庭责任,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工时与休息权益。
四、劳动条件与安全保护劳动法对劳动条件和安全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
根据劳动法,雇主应当提供符合劳动者健康、安全要求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雇主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和必要的劳动防护措施。
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应当加强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确保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安全可靠。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劳动法是一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享有合法权益的保障。
在劳动法中,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被视为核心原则之一,它确保了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的基本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保障措施。
一、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的重要性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体现了社会公平和人道关怀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法律、道德和社会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易受到雇主的不公平对待和剥削。
因此,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的确立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保护劳动关系平等: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确保了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它要求雇主不能歧视劳动者,不论其性别、种族、宗教等身份特征,都要保证其在工作中享有平等的权益。
2. 保障劳动条件合理: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要求雇主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劳动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保障其合理的劳动时间和福利待遇。
3. 保护劳动人格尊严: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保护劳动者的人格尊严。
劳动者有权遭受虐待、歧视或其他侵犯人格尊严的待遇。
雇主不能对劳动者进行任何形式的暴力、威胁或伤害,必须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人格尊严。
二、劳动法中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措施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劳动法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法律保障措施:1. 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文件。
劳动合同制度规定了雇主向劳动者提供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等方面的权益保障。
劳动合同确保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益平衡。
2. 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制度。
根据法律规定,雇主必须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这样可以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框架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框架一、引言劳动法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所享有的权益和权利的法律法规。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法律,劳动法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平衡关系。
本文将探讨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框架,包括劳动合同、工时和休假制度、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假制度等。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签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不得变相以其他形式雇佣劳动者,也不能要求劳动者签订含有不平等条款的合同。
2. 合同内容: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工作条件、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事项,并在合同变更时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
3. 合同解除:劳动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法进行,并且应当给予劳动者相应的补偿。
雇主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
三、工时和休假制度工时和休假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劳动法对工作时间和休假做出了明确规定,以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的平衡。
1. 工作时间: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合理确定工作时间,并保证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同时,对于特殊行业或者特殊岗位的劳动者,劳动法也规定了加班、夜班等工作时间的特殊要求。
2. 休假制度: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年享有带薪年休假。
具体休假天数根据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来确定,且应当根据法定要求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资。
四、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享有的权益之一,也是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法对劳动报酬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1)就业年龄
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
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
2)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
(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
(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
(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3)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
(1)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2)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财产安全。
(3)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4)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
(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及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得少于90天。
对哺乳未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重体力劳动强度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用人单位须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确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参考因素
(1)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况。
(2)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4)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6)对延长工作时间而支付工资报酬标准的规定
(1)在延长工作时间内的工资报酬应不低于平时工资的150%。
(2)在休息日工作了而又未获得补休的,应获得不低于平时工资的200%。
(3)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工资应不低于平时工资的300%。
7)有关职工伤亡和职业病的确定及处理规定
处理原则:用人单位不管自己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有伤亡和职业病发生时,须由单位提供足以证明并非本身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否则即认定为单位责任,受害者不必一定要负举证责任。
(2)伤亡补偿等责任是法定责任,不能由劳动关系双方约定方式予以免除,
患工伤或职业病的劳动者应享受的待遇;
(1)经治疗伤愈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医疗结构应作出医疗终结结论,医疗期最长为18个月;
(2)到指定医院治疗,包括旧伤复发或评残后继续治疗所需挂号费、医疗费、路费全额报销,经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转外地治疗,其所需交通费、食宿费等按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3)工资、奖金照发;
(4)住院期间,按有关规定发给伙食补贴,经医院确定需护理的,按医院护工标准发给护理费;
(5)企业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职工工伤或医疗期满后确定为致残的,享受以下保险待遇:
(1)致残一级至十级的,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补助金标准,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分别为20、18、16、14、12、10、9、8、7、6个月本人负伤前本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2)致残一级至四级的,退出生产工作岗位,发给定期伤残抚恤金。
以本人负伤前本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不含各类补贴)为计发基数,根据不同致残等级标准,分别为90%、85%、80%、75%。
各类补贴全额发给,此外,根据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抚恤金作不定期的适当调整。
(3)致残一级至三级的,按月发给护理费。
其标准根据不同致残等级,分别为本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0%、40%、20%。
(4)致残五级至十级的,原则由单位安置适当工作,如安排有困难,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发给一次性就业安置费,其标准为五级30个月、六级25个月、七级20个月、八级15个月、九级10个月、十级5个月本人负伤前本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5)致残需安装假肢、镶牙和配置三轮车等补偿功能器具的,经医疗机构提出意见,劳动鉴定委员会审核,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其购置、安装、维修费按普及型标准发放。
8)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
(1)非因工负伤、患疾病。
(2)因工伤残或患职业病。
(3)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可享受津贴。
(4)失业保险。
(5)女职工生育保险。
(6)离退休、养老保险。
9)哪种情况下,劳动者加班加点不受劳动法规定的限制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其他原因的,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共安全、公共利益,需此时抢修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10)劳动试用期可以随意决定吗
不可以。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11)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辞退劳动者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2)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须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劳动者,且还要依法给予劳动者以经济补偿的
(1)用人单位面临破产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
(2)劳动者患病或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3)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4)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而使原来的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又不能达成新的劳动合同协议的。
13)哪些情况下,辞退劳动者是非法的
(1)女职工在孕期、产假期、哺乳期内的。
(2)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带病或负伤的。
(3)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4)怎样办理停薪留职手续
(1)职工应提出书面申请,经企业批准,并鉴订停薪留职协议书。
如果作了停薪留职申请,却未经企业批准就擅自离职的,企业要按违反劳动纪律来作处理。
(2)停薪留职协议书的内容有:
在停薪留职期间,企业停发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停止享受劳保福利等待遇;职工应按月向原单位缴纳待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及其他费用;停薪留职期间按期缴纳费用的职工可计算连续工龄;职工在停薪留职期满前既未办理复工手续,又未办理辞职、调动手续的,企业待职工停薪留职期满后可按自行离职处理,并发给离职证明书;停薪留职期限,由企业根据生产或工作需要与职工具体商定。
15)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遵守法律的原则。
(2)应采用书面形式鉴定劳动合同。
(3)了解劳动合同所必须具备的条款:合同期限、工作内容、性质、工作地点;工资报酬奖金、津贴等标准;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纪律和奖惩规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等。
16)在哪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17)劳动争议的类型
(1)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2)因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而发生的争议。
(3)其它劳动争议,如关于招收、录用、工时、休假及劳动保护、职业培训而发生的争议等。
(4)争议职工一方人数在10人以上,并具共同理由的,为集体劳动争议。
18)遇到劳动争议时该咋办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如调解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提出仲裁应自劳动争议发
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
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当事人一方不服在收到仲裁裁决书15日之后既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类别:法律须知|添加到搜藏| 浏览(279) |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