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二3
必修一专题二3 伟大的抗日战争(复习)
国共合作抗日 金陵十三钗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国民党正面 战场抗战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配 合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组织 淞沪会战(粉计划) 抗战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较 徐州会战(台儿庄) 积极) 武汉会战(转相持) 中枢总后方 重庆
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开辟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1940
认真观察比较,简要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 哪些特点?
抗日战争的特点 是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年9月18
日)、结束最晚(1945年9月2日)、 历时最长(近1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 是一场从局部逐步发展成为全民族抗 战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 严正声明》中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 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 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 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 着,准备自卫。”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A.蒋介石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 B.蒋介石已看透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C.国民政府已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D.国民政府已经做好全面抗战的准备
研 制 二细 十菌 多和 个化 省学 实武 施器 细, 菌用 战活 和人 毒进 气行 战实 验 在
罪行三:血腥的殖民统治
政 治:汪 伪 政 权
文 化:奴 化 教 育
经 济:掠 夺 军 需
抢 夺 民 财
四、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1、局部抗战(1931-1937年)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中共 2)东北军 民与中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 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 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 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 历史悲剧重演。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3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单质金属:Na、Mg、Al非金属:S、O、N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纯CO、NO等净含氧酸:HNO3、H2SO4等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无机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盐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注: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乙醇(酒精)之类的就是有机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意义: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可能逐一研究。
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则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3.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4)按混合物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1)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先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第2章第3节气体摩尔体积
特别提醒: 标准状况(0℃,101KPa)下,HF、H2O、SO3、CCl4、酒精 等不属于气态。
【公式的运用】
Vm=V/n
变式 V=n· Vm n=V/Vm
例1、标准状况下,67.2L的O2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标准状况下,1moLO2的体积约为22.4L 已知V(O2)=67.2L
注意: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随温度、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②标准状况(0℃,101KPa) Vm≈22.4L/mol(记住)
【概念辨析】
重要!!!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错,物质应是气体)
2. 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错,应标明条件-标准状况)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三节 物质的量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在科学研究或实际生产中,涉及气态物质时, 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所以,气体一般 都是测量体积,而不是称量质量。
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任务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课本P52
粒子数相同
体积 相同
M=m/n=0.48g ÷0.03mol=16g/mol
【解法2】先求出标况下该气体的密度,可以根据M=ρVm求算。 ρ=m/V=0.48g÷0.672L
M=ρVm=(0.48g÷0.672L)×22.4L/mol=16g/mol
答:该气体在此条件下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体积 不同
体积 不同
结论: (1)相同条件下(同温同压),1mol(粒子数相同)不同 液体或固体体积不相同。
苏教版(2020版)高中化学课程目录(必修1-2,选修1-3)
9 第二单元 芳香烃
10 专题4 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一烃的含氧衍生物
11 第一单元 醇和酚
12 第二单元 醛 羧酸
13 专题5 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
14 第一单元 卤代烃
15 第二单元 胺和酰胺
16 第三单元 有机合成设计
17
专题6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 质
18 第一单元 糖类和油脂
18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9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0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序号
必修第二册
1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3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4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5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备注 备注
6 第一单元 氮的固定
19 第二单元 蛋白质
7 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
8 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9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10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11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2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13 专题9 金属与人类文明
14 第一单元 金属的冶炼方法
15 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6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7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8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9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10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11 第三单元 共价键 共价晶体
12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13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14 第一单元 分子的空间结构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3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础知识讲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一、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判据(一)焓判据——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有很多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因此,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
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进行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二)熵判据1、熵(1)定义:熵是衡量体系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
(2)符号和单位:S,常用单位:J/(mol·K)(3)影响熵大小的因素:混乱度越大→体系越无序→熵值越大①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越大→粒子数越多→熵值越大②对于同一物质,当物质的量相同时,S(g)>S(l)>S(s)③不同物质熵值的关系:I、物质组成越复杂→熵值越大II、对于原子种类相同的物质:分子中原子数越多→熵值越大2、熵变(1)定义: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熵的变化称为熵变,符号为ΔS(2)计算公式:ΔS=生成物总熵-反应物总熵3、熵判据——自发反应与熵变的关系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熵增的反应。
熵变是与反应进行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因此,只根据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
二、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向(一)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封闭体系中(不考虑体积变化做功以外的其他功),自由能(符号为ΔG,单位为kJ/mol)的变化综合反映了体系的焓变和熵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即ΔG=ΔH-TΔS。
这时,化学反应总是向着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行,直到体系达到平衡。
即:ΔG=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ΔG=ΔH-TΔS=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ΔG=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二)综合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是否自发的情况:焓变熵变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ΔH<0 ΔS>0 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ΔH>0 ΔS<0 不能自发进行ΔH<0 ΔS<0 较低温度时自发进行ΔH>0 ΔS>0 高温时自发进行小结:“大大高温,小小低温”(三)应用判据时的注意事项(1)在讨论过程的方向问题时,我们指的是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一 《2 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课时练习02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共2课时)(第1课时)一、选择题1.(2019北京高一期中)不等式x(x +2)<3的解集是( ). A .{x|−1<x <3} B .{x|−3<x <1} C .{x|x <−1 ,或x >3} D .{x|x <−3 ,或x >1} 【答案】B【解析】由题意x(x +2)<3,∴x 2+2x −3<0即(x +3)(x −1)<0,解得:−3<x <1, ∴该不等式的解集是{x|−3<x <1},故选B .2.(2019全国课时练习)已知集合A ={y|y −2>0},集合B ={x|x 2−2x ≤0},则A ∪B = ( ) A .[0,+∞) B .(−∞,2] C .[0,2)∪(2,+∞) D .R 【答案】A【解析】∵集合A ={y|y −2>0},集合B ={x|x 2−2x ≤0}={x|0≤x ≤2}, ∴A ∪B ={x|x ≥0}= [0,+∞),故选A.3.(2019全国课时练习)不等式2620x x --+≤的解集是( )A.21|32x x ⎧⎫-≤≤⎨⎬⎩⎭B.21|32x x x ⎧⎫≤-≥⎨⎬⎩⎭或 C.1|2x x ⎧⎫≥⎨⎬⎩⎭D.3|2x x ⎧⎫≤-⎨⎬⎩⎭【答案】B【解析】22620620(21)(32)0x x x x x x --+≤⇒+-≥⇒-+≥2132或x x ⇒≤-≥.故选B .4.(2019·安徽高一期中)若关于x 的不等式230ax bx ++>的解集为1(1,)2-,其中,a b 为常数,则不等式230x bx a ++<的解集是( ) A .(1,2)- B .(2,1)-C .1(,1)2-D .1(1,)2-【答案】A【解析】由230ax bx ++>解集为11,2⎛⎫- ⎪⎝⎭可得:()11122311122ba a⎧-=-+=-⎪⎪⎨⎪=-⨯=-⎪⎩解得:63a b =-⎧⎨=-⎩ ∴所求不等式为:23360x x --<,解得:()1,2x ∈- 本题正确选项:A5.(2019天津高一课时练习)在R 上定义运算⊗:a ⊗b =ab +2a +b ,则满足x ⊗(x −2)<0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 ) A .(0,2)B .(−2,1)C .(−∞,−2)∪(1,+∞)D .(−1,2)【答案】B【解析】由定义运算⊙可知不等式x ⊙(x -2)<0为x(x −2)+2x +x −2<0,解不等式得解集为(-2,1)6.(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元二次不等式2kx 2+kx ﹣<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3,0)B.(﹣3,0]C.[﹣3,0]D.(﹣∞,﹣3)∪[0,+∞) 【答案】A【解析】由一元二次不等式2kx 2+kx ﹣<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解得﹣3<k <0.综上,满足一元二次不等式2kx 2+kx ﹣<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的k 的取值范围是(﹣3,0). 故选A . 二、填空题7.(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不等式220x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 【答案】()2,1-【解析】不等式220(2)(1)0x x x x +-<⇔+-<的解集为()2,1-.8.(2019广州市培正中学高二课时练习)若关于x 的不等式 −12x 2+2x >mx 的解集是{x|0<x <2},则实数m 的值是_____________. 【答案】1.【解析】∵不等式−12x 2+2x >mx 的解集为{x|0<x <2},∴0,2是方程−12x 2+(2−m )x =0的两个根,∴将2代入方程得m =1,∴m =1,故答案为1.9.(2019天津高一课时练习)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5x 2-a≤0的正整数解是1,2,3,4,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80,125)【解析】由题意知a >0,由5x 2-a ≤0,得−√a5≤x ≤√a5,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是1,2,3,4,则4≤√a5<5,∴80≤a <125.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80,125).1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当()1,3x ∈时,不等式240x mx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答案】4m <【解析】240x mx -+>,且()1,3x ∈,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24x m x+<,不等式恒成立,则24min x m x ⎛⎫+< ⎪⎝⎭,由2444x x x x +=+≥=,当且仅当()21,3x =∈时,24 4minx x ⎛⎫+= ⎪⎝⎭,所以正确答案为4m <。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练习题(含答案)
一、核酸的考点总结1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2.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少量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RNA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3.核酸根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 .DNA 和RNA 共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是DNA 特有的碱基,尿嘧啶〔U〕是RNA 特有的碱基。
二、课后练习1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解析:选A。
识记该实验的实验步骤,即选A。
2.与DNA 相比,RNA 所特有的成分是〔〕A.脱氧核糖和鸟嘌呤B.核糖和尿嘧啶C.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D.核糖和胸腺嘧啶解析:选B 。
DNA 与RNA 的构成中,五碳糖不同,DNA 为脱氧核糖,RNA 为核糖;还有碱基不同,DNA 中含有胸腺嘧啶,而RNA 中含有尿嘧啶。
3.以下有关DNA 和RNA 的比较中,不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A.从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B .从化学组成上,DNA 与RNA 的碱基完全不同C .从构造上,DNA 多为双链,RNA 通常为单链构造D.鉴定DNA 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 用甲基绿染色剂解析:选BD。
真核细胞中的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从化学组成上看,DNA 和RNA 中都含有A、C、G 三种碱基;从构造上看,DNA 多为双链,而RNA 多为单链;鉴定DNA 时用甲基绿染色剂,而鉴定RNA 时用吡罗红染色剂。
4.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展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A.蛋白质 B .DNAC .RNA D.核苷酸解析:选D。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第2章第3节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物质的量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一、单选题1.500 mL 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A.1 mol B.2 molC.3 mol D.1000 mo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n(MgCl2)= 2mol/L×0.5L=1mol;n(Cl-)=2n(MgCl2)= 2mol,故B正确。
2.用A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48g O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 N AB.标准状况下,222.4L Cl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 N AC.N 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D.58.5g NaCl固体溶于1L的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答案】A【解析】A.n(O)=48g16g/mol=3mol,即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 N A,A正确;B.结合2Fe+3Cl2点燃2FeCl3可知,反应消耗3molCl2转移6mol电子,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Cl2(1mol)与足量的Fe反应转移2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错误;C.N A个一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28g,0.5mol甲烷的质量=0.5mol×16g/mol=8g,所以N 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mol甲烷的质量比=28:8=7:2,C错误;D.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准确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D错误。
3.下列溶液中含Cl-浓度最小的是( )A.10mL0.1mol/L的FeCl3溶液B.20mL0.1mol/LBaCl2溶液C.30mL0.2mol/L的NaCl溶液D.40mL0.1mol/L的KCl溶液【答案】D【解析】溶液的浓度与所取溶液体积的多少无关,所以10mL0.1mol/L的FeCl3溶液, Cl-的浓度是0.3mol/L;20mL0.1mol/LBaCl2溶液,Cl-的浓度是0.2mol/L;30mL0.2mol/L的NaCl溶液Cl-的浓度是0.2mol/L;40mL0.1mol/L的KCl溶液,Cl-的浓度是0.1mol/L;故含Cl-浓度最小的是40mL0.1mol/L的KCl溶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33)
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时机有利: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
2.日本侵华的步骤
仔细阅读教材,回顾日本军事侵略进程大事。
1931年九一八事 变
1935年华北 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7年八一 三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1931.9.18 1932.1.28
1932.3
国际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
原因
(一)日本全面侵华
过程
(二)抗日民族统 原因
一、全民族抗战 伟
一战线建立 过程
大 的
(三)国共合作 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
会好积极抗日
日 战
二、日军侵华罪行
共产党敌后战场
争
(一)抗战胜利 根本原因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国内
国际
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国内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为民主革命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国际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一、全民族抗战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形成的(过程)
1、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初步形成(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 合作抗日的序幕) 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实现了军事上 的合作; 4、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第2章第3节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物质的量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内容分析】教材介绍物质的量浓度,要求学生将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概念完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
由于概念的抽象性,教材中穿插了丰富的素材,如图片、探究活动等,不仅丰富了版面,还达到了将抽象概念可视化的效果,直观地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已经学习“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把物质的量浓度和前面学习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教材以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并规范解题步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宏观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将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两个环节交织进行,突出定量研究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教学流程】【链接初中,复习引入】【问题】1、什么是溶液?溶液:由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过一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是怎样表示的?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展示图片(1)生理盐水、葡萄糖营养液用质量分数表示;(2)白酒、酒精消毒液用体积分数表示;(3)矿泉水中矿物成分、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用质量—体积浓度表示【设计意图】复习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并且了解生活中其它两种常见的表示浓度的方法,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过渡】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由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所决定的。
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共43张PPT)
知识结构
不断扩大侵略战争
侵华日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伟 大
军的罪 行
进行血腥殖民统治
的
局部抗战
抗 中华民
日 族抗战
战
全面抗战
争
抗日战争胜利
局部抗战(1931-1937年)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Q5:中国哪些政治力量率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 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各进行了哪些斗争?
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春,中共七大,奠定政治思想基础;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8月,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5日
• 关于卢沟桥事变
• 保持2001版的说法:“1937年7月7日夜,在 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 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 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 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 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2005年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 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 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3)国民党爱国将士 4)工商学各界
5)国民政府
从不抵抗
态度逐渐改变
①自发性、形式多样 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后发展为逼蒋抗日
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全民族抗战 (1937年-1945年)
1.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 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第2章第3节气体摩尔体积备作业))解析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物质的量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一、单选题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述正确的是()A.64g二氧化硫含有原子数为3N AB.O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36gC.标准状况下,11.2L水含分子数为0.5 N AD.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答案】A【解析】A.64g 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原子3mol,则原子个数为3N A,A正确;B.O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36g/mol,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C错误;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而物质的量才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错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3.01×1023个SO2分子的体积为11.2L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答案】B【解析】A.质量的单位为g,1molH2O的质量为18g,故A错误;B.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故B正确;C. 3.01×1023个SO2分子即0.5mol SO2,但没有指明标况下,无法计算体积,故C错误;D. 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均为22.4L,故D错误;3.(2020·北京高一期末)关于1molH2O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质量为18g B.含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C.含电子数约为10×6.02×1023D.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答案】D 【解析】A. 1molH 2O 的质量为:m=n∙M=1mol×18g/mol=18g ,A 正确;B. 1molH 2O 中含氧原子数目为:23123A ·1mol 6.0210mol 6.0210N n N -==⨯⨯=⨯,B 正确; C. 1molH 2O 中含电子数目为:23123A ·10mol 6.0210mol 10 6.0210N n N -==⨯⨯=⨯⨯,C 正确; D. 标准状况下,H 2O 是液体,不能用m ·V nV=计算,D 错误; 4.(2020·河北深州市中学高一期末)设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4g 有N 2与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个 B .0.5molO 3与11.2LO 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 .标准状况下,22.4 L 四氯化碳的分子数为N AD .用16.25gFeCl 3制备Fe(OH)3胶体,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 A 个 【答案】A 【解析】A. 常温常压下,N 2与CO 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 ,且为双原子分子,则14g 有N 2与CO 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个,符合题意,A 正确;B. 0.5molO 3与标况下的11.2LO 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与题意不符,B 错误;C. 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22.4 L 的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大于N A ,与题意不符,C 错误;D. 用16.25gFeCl 3制备Fe(OH)3胶体,Fe(OH)3胶体粒子不一定为一个Fe(OH)3,则胶粒数无法确定,与题意不符,D 错误; 答案为A 。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专题第三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化石能源主要是指哪些物质形成的能源?提示:煤、石油、天然气。
2.燃料的燃烧能将化学能转化成哪种能量形式?提示:转化成热能和光能等。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CO2和水转化成哪些物质?提示: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4.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提示:太阳能、氢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
[新知探究]探究1你知道目前利用太阳能有哪些方法,依据教材P47“你知道吗?”完成表格。
探究2摄入人体内的淀粉是如何转化成能量的?提示:淀粉在人体内水解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必记结论]1.太阳能的利用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
2.太阳能利用的能量转化方式被吸收的太阳能――→化学反应(1)化学能――→化学反应(2)热能、光能或电能 (1)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①物质转化:在太阳光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把水、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
②化学反应:6CO 2+6H 2O ――→光叶绿素C 6H 12O 6+6O 2。
③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①物质转化:动物摄入体内的淀粉、纤维素能水解转化为葡萄糖,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②化学反应为:(C 6H 10O 5)n +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 C 6H 12O 6+6O 2―→6H 2O +6CO 2。
③能量转化:化学能―→热能。
[成功体验]1.有关太阳能的利用,下面是四位同学的交流,请判断正误。
解析:甲、乙、丙三位同学描述的是太阳能利用中的存在问题,丁同学描述的是太阳能利用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甲、乙、丙正确;丁错误。
2.下列有关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以及列举的实例错误的是( )A .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基本方式有四种: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能转换和光—生物质能转换B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形式C .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一种光—生物质能转换,它的本质是光—化学能转换D .将电能通过用电器进行照明的过程是一种光—电能转换过程解析:选D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能转换和光—生物质能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基本方式,它们都是把光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人教版必修1、2、3+选修1、3)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进细胞1.1从生物圈到细胞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2.5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3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型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二酶的特性)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5.4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6.1细胞的增值6.2细胞的分化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6.4细胞的癌变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2基因在染色体上2.3伴性遗传第三章基因的本质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2DNA的分子结构3.3DNA的复制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4.3遗传密码的破译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5.2染色体变异5.3人类遗传病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6.2基因工程及应用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2通过激素的调节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2.4免疫调节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3.3其他植物激素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4.2种群数量的变化4.3群落的结构4.4群落的演替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2腐乳腐乳制作1.3只做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技术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专题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3.1菊花的组织培养3.2月季的花药培养专题四酶的研究与应用4.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4.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4.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专题五DNA和蛋白质技术5.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5.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5.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6.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6.2胡萝卜素的提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一基因工程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3基因工程的应用1.4基因工程的崛起专题二细胞工程2.1植物细胞工程2.2动物细胞工程专题三胚胎工程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工程3.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2关注生物工程的伦理问题4.3禁止生物武器专题五生态工程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章第三节专题训练一、单选题1.以15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3秒内前进36m (3秒内一直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3秒末的速度是12m/s B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 C .汽车在5秒末的速度是6m/s D .汽车在制动后8秒内发生的位移为56.25m2.小李讲了龟兔沿直线赛道赛跑的故事,故事情节中,兔子和乌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乌龟在整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 .35t t -时间段兔子做匀速直线运动C .13t t -时间段兔子在上坡D .2t 时刻兔子的加速度为2132x x t t --3.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当它的速度是4v时,它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 A .16L B.16C .8L D .38L 4.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为10909米。
潜水器从海平面由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第1个3s 、第2个3s 和第4个3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A.1:4:25B.1:3:7C.1:9:49D.1:3:95.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2x t t=-,则它在刹车后8s内的12位移大小为()A.8m B.36m C.32m D.0m6.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在0-4s内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在第2秒末,两车处于同一位置B.在0-4s内,甲的加速度和乙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C.在第2秒末,两车的位移相同D.在0-4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7.一辆汽车沿着平直的道路行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汽车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10s-20s这段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t=30s时汽车在返回出发点的途中C.t=40s时汽车离出发点最远D.汽车前10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最后20s内的平均速度8.图甲、乙、丙是必修第一册中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所用的速度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用各小段的位移之和近似代表总位移,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方法B.甲图用矩形面积的和表示位移大小,比乙图用矩形面积的和表示位移大小更接近真实值C.这种用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D.若丙图中纵坐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则梯形面积表示加速度的变化量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像和速度-时间(v-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位移大于乙车通过的位移C.0~t2时间内,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丁的平均速度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10.某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2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则()A.t=0.5s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B.t=3.5s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C .t =4s 时,质点位于x =6m 处D .t =8s 时,质点位于x =5m 处11.一公交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时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t 、12t t 两段时间内,公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B .公交车在10t 内的加速度小于在12t t 内的加速度C .公交车在10t 内的位移小于在12t t 内的位移D .2t 时刻,公交车回到出发点12.如图所示,是A 、B 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A .A 静止,B 做匀速运动 B .20s 末A 、B 相遇C .20s 末A 、B 相距最远D .40s 末A 、B 相遇三、实验题13.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一条记录着小车位置的清晰纸带,该同学将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进行测量,(如图所示),已知纸带上相邻各点间的时间间隔0.02t ∆=s 。
中国通史知识点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课题(章、节、框等名称)
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
材
分
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节指的是伟大的抗日战争: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其核心是国共两党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抓住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从而理解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了解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以及正确评价之。
了解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基本经验
材料四:1937年11月,八路军的第115师的一部2000余人在聂荣臻率领下,建立了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接着日军组织二万多人进行扫荡,八路军迎头反击,歼敌2000多人。以后随着游击战争的进行,晋察冀边区进一步扩大,包括山西、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之各一部,面积4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县治108个。由于地处华北敌人的心脏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八年抗中,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3。2万次,毙伤日伪军35万人。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的重点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发展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中共七大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与反思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许多年后,当我们再度回望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烈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让我们乘上一辆以缅怀或记忆命名的列车,从容驶向和平的共同愿景。
问题四: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问题五: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问题七: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问题八:抗战胜利的伟大胜利
自主分析
了解九一八。七七事变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的能力
了解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意义以及与革命统一统一战线的区别
了解或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及其原因、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教学设计
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
与媒体
问题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侵华政策的产物;“国策基准”的制定及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日本法西斯专政和建立;中国内战;国际上英法的绥靖政策与美国的中立政策的纵容,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问题二:如何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范围,组织形式,合作方式,政权和军队的掌握,内部存在的矛盾,结果以及任务等方面去比较不同。
问题三:抗战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影响?
材料一:中日开战前,日军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共约38万人,此处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力160多万人。
材料二:到1938年,日军伤亡已达44.7万人。
材料三:1938年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消耗的军用物资有92%是从美国进口的。
学
情
分
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的级属性和当时不同的政治地位。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日本侵华的相关史实;(2)掌握中国抗战的重要史实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3)理解抗战不同阶段国民党抗战政策的变化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原因;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