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经济学》考博历年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
1. 国民经济核算,流量、存量。
(2011 简)
答:(一)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
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不
包括在内。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
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
的存货价值的增加。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
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响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异,即出口-进口。
表示老外对中国产品的购买。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GDP=C+I+G+(X-M)
(2)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
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利息在这里指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
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
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这些虽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5)资本折旧。
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应回收的投资成本中,故也应计入GDP。
这样,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3)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
门按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用公司表示为:GDP艺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工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二)流量与存量流量指变量在一个时间段内积累的数量;存量是指变量在一个时间点上测量出来的数量。
给出一个流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段,给出一个存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点。
流量与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个不同时点上的存量之差就是相应时段内的流量。
某国的总财富是一个存量,在年初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初总财富,在年末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末
总财富。
这个量是不能在时段上度量的,因为它在任一时段内的每一时点上通常都有不同的值。
新生产的财富是一个
流量,它是在一定时段内度量的量。
这个量是不能在时点上度量的,因为新生产的财富绝不可能在某一瞬间冒出来。
同理,漏出的财富也是一个流量。
两个流量之差亦为流量,它就是所考虑的时段上的财富净增量,即财富净增量=新生产的财富- 漏出的财富。
这个量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零,它与期初和期末总财富的关系是:期末总财富=期初总财富+财富净增量。
一般而言,某期间的流量就等于期末存量与期初存量之差: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期间流量
资本存量表示某一时点上的资本品总量,净投资表示某一时段上的资本品净增量,总投资表示某一时段上新生产的资本品,折旧表示某一时段上消耗掉的资本品(死亡的资本)。
这四个量的关系就是:净投资=总投资-折旧=期末资本存量-期初资本存量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其经济意义(2008 年论)
(1)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 买方:GDP= c+i 总供给/ 卖方:GDP= y 而:c=a+by 从而:y=(a+i)/(1-b)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均衡国民收入由三个因素决定:自发消费a、投资i和边际消费倾向b。
这三个量
都与均衡收入正相关。
作为经济中的注入,投资与均衡收入正相关是显而易见的。
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经济社会消费水平就越高。
凯恩斯主义的分析针对的是短期内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此时提倡刺激消费以提高总需求是合适的。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以混合税为例)
总需求/ 买方:GDP=c+i+g
总供给/ 卖方:GDP=y
而:c=a+b[y-(T 0+ty-Tr)]
从而:y=(a+i+g-bT 0+bTr)/(1-b+bt)
(3)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以混合税为例)
总需求/ 买方:GDP=c+i+g+(x-m)
总供给/ 卖方:GDP=y
而:c=a+b[y-(T 0+ty-Tr)]
(x-m)=x-(m 0+ Y y)
从而:y=(a+i+g-bT 叶bT叶x-m o)/(1-b+bt+ 丫)
2. 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
(2006 年简)
答:答题要点:第一期消费比第二期消费更为昂贵,第一期的消费的价格为 1 ,则第二期消费的价格为1+r。
当r 提高,即第一期消费的价格提高,从而将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利率的提高能否使家庭的消费率提高,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直观地讲,利率提高是鼓励储蓄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利率提高,一笔同样的存款,可以给债权人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债权人愿意增加存款,以赚取更高的回报。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当家庭为了将来退休时享受一定水平的消费,他有一个从存款获得收入的标准,比如说每年10000 元。
为了在退休时期获得每年 1 0000元的收入,在存款利率为5%时,他现在可能每月要存1000元(假定),但是当利率提高到 1 0%时,他现在每月需要存入的钱就可能大大减少,说只要650 元。
因此,从这个例子我们得到的推理是:利率提高,人们的储蓄倾向可能下降。
实际的经验数据也显示,实际利率提高对家庭储蓄的效应并不显著。
为什么会这样呢?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实际利率提高的效应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像上面给出的例子一样,两种效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