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动能定理实验教学提纲
高考物理 动能与动能定理-培优精炼教学提纲
高考物理 动能与动能定理-培优精炼教学提纲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两物块A 、B 并排静置于高h=0.80m 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物块的质量均为M=0.60kg .一颗质量m=0.10kg 的子弹C 以v 0=100m/s 的水平速度从左面射入A ,子弹射穿A 后接着射入B 并留在B 中,此时A 、B 都没有离开桌面.已知物块A 的长度为0.27m ,A 离开桌面后,落地点到桌边的水平距离s=2.0m .设子弹在物块A 、B 中穿行时受到的阻力大小相等,g 取10m/s 2.(平抛过程中物块看成质点)求:
(1)物块A 和物块B 离开桌面时速度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2)子弹在物块B 中打入的深度;
(3)若使子弹在物块B 中穿行时物块B 未离开桌面,则物块B 到桌边的最小初始距离.
【答案】(1)5m/s ;10m/s ;(2)2
3.510B m L -=⨯(3)22.510m -⨯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子弹射穿物块A 后,A 以速度v A 沿桌面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 动: 2
12
h gt =
解得:t=0.40s A 离开桌边的速度A s
v t
=
,解得:v A =5.0m/s 设子弹射入物块B 后,子弹与B 的共同速度为v B ,子弹与两物块作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0()A B mv Mv M m v =++
B 离开桌边的速度v B =10m/s
(2)设子弹离开A 时的速度为1v ,子弹与物块A 作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012A mv mv Mv =+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二学期(试用版)-第五章 E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案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物理》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章E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之后的习题课,“动能定理的应用”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知识点包括:功和能的关系,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通过学习,认识到运用功能关系求解往往比直接运用牛顿定律更为简明。其中重点是理解动能定理。难点是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复杂运动过程和变力做功问题。
2、学生分析
学生已学过牛顿定律,习惯用牛顿运动定律去思考问题,还没有完全建立学生目前仍习惯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因此本课选取了五个情景,都是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起来很繁琐或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用能量的观点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体会到使用动能定理的优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应用动能定理求解较复杂多过程问题
2、在应用动能定理的过程中能运用抽象、建模、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
3、运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应用牛顿定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体会这两种规律应用的特点,通过应用动能定理分析较复杂过程问题
2、在动能定理应用的探究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理想化是探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
3、运用动能定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生活问题,培养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复杂过程问题,体验动能定理相对于应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求解的优越性:简捷。
2、通过选择总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体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成就感。
动能定理 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教案标题:动能定理教案
教案目标:
1. 理解和解释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运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动能和速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动能和速度相关的问题。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1. 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原理。
2. 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计算器、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线、质量块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动能定理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动能定理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动能定理的公式和推导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重点强调动能定理的作用和应用。
Step 3: 计算练习(2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一些与动能和速度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使用计算器计算相关数值,并进行讨论和解答。Step 4: 实验设计(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动能定理。学生需要确定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Step 5: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差异,并帮助学生解释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Step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8.4机械能守恒定律_2
第19页
【答案】 (1) gh(1-sinθ) (2)12h(1+sinθ) 【解析】 (1)开始时 A、B 两物体同时运动,并且速率相等, 由于两物体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故整体的机械能守恒,从 能量转化的角度,列出整体机械能守恒方程, mgh-mghsinθ=12(m+m)v2 整理得 v= gh(1-sinθ)
第35页
4.质量为 30 kg 的小孩坐在秋千板上,秋千板离系绳子的横
梁的距离是 2.5 m.小孩的父亲将秋千板从最低点拉起 1.25 m 高
度后由静止释放,小孩沿圆弧运动至最低点时,她对秋千板的压
力约为( )
A.0
B.200 N
C.600 N
D.1 000 N
第36页
答案 C
解析 小孩子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
5 由①④式得 h≥2R. 按题目的要求,有 FN≤5mg⑤ 由②⑤式得 v≤ 6gR⑥
5 由①⑥式得 h≤5R.则 h 的取值范围是2R≤h≤5R.
第28页
课堂检测·即时巩固
第29页
1.2016 年巴西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邓 薇以 262 公斤(抓举 115 公斤,挺举 147 公斤)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世界纪 录.某次抓举,在杠铃被举高的整个过程 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_动能定理的公式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_动能定理的公式
动能定理是可以通过牛顿定律推导出来的,是高一物理重要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公式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教学反思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动能定理教学中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动能的表达式,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学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问题,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研究问题的优越性。动能定理主要从功和动能的变化的两个方面来入手。里面包含了:功、能、质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综合性很强。并且动能定理几乎贯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节、是物理课程的重头戏。反思我在这次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1、学生课前预习不足
在上这节课之前已经让学生提前预习这节课,但是还有些学生课前没有让认真的预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和之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所以部分学生知识遗忘比较严重,在课堂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其他发言同学的观点和知识点。
2、对学生情绪的调动,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不足
推导演绎动能表达式时,由于实验条件不足,使得处理这个环节还是有些粗,并且学生自己推导动能表达式是参与度还是不够理想,探究动能变化与什么力做功有关时,参与程度不够,所以,在今后教
V《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
陈仕宽
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
【设计思想】
1、围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课件演示、动手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和学习的热情。教师根据知识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采用“问题—讨论—实验—归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历伴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属于广东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教材要求在本节中 (1) 要突出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3)重视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训练。根据课标要求本节教材创造性地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定量地研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然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动能定理是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以后的许多章节,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是对动能定理的初步研究,是学习整章内容的重要的前期准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学生第一次定量的研究能量通过做功转化成其它能量的数学描述,开始培养学生从功和能相互联系的角度定量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第一次将运动、力、功以及能量联系在一起,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丰富,有很强的物理实验学科特性。
物理提纲知识点总结
物理提纲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
1. 运动学
(1)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移、速度、加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及公式推导。(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运用。2. 动力学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动能定理和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的概念及运用。
(4)开普勒运动定律的表述和推导。
二、热学
1. 热力学基本概念
(1)热量和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2)热力学系统、热平衡和热传递的方式。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
2. 热力学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意义。
(2)卡诺循环的原理及效率计算。
(3)熵的概念及增大定律的表述和推导。
(4)热力学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等容过程的特点及数学描述。
三、光学
1. 光的波动性
(1)光的波动理论和波动方程的推导及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2)菲涅耳衍射、多普勒效应等波动光学现象的描述和计算。
2. 光的几何光学
(1)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和相关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球面镜和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公式推导。
(3)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描述、计算和应用。
四、电磁学
1. 静电场和电荷运动
(1)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公式推导。
(2)电势的定义及电势差和电势能的关系。
(3)高斯定律及其应用。
2. 电流和电磁感应
(1)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公式推导。
(2)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源、性质。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4)感应电动势和自感现象的计算和应用。
3. 电磁场的方程
高三物理复习《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导学提纲
B
A C
R
v
第 6 课《 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导学提纲(学生用)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1、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2、熟悉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1、重点:(1)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2)动能定理的应用。
2、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导学流程】
导学要点:
1.请写出动能的表达式.当物体的速度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吗?反之呢?
2.请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该表达式是矢量式还是标量式?能否在某一个方向上用动能定理? 3.回顾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明确推导前提,并加以推广.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如何? 思考探究
例题1.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由A 点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B ,AB 间的距离x AB ,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斜坡的倾角θ.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 ,试求:滑板与斜坡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变式1.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由A 点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已知AB 间的距离x AB ,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己知人和滑板滑到斜坡底端B 点速度的大小为v B ,斜坡的倾角θ.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 ,试求:人和滑板由A 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复习提纲: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人教版)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能量,本章将学习最基本的能量形式:机械能,对于机械能得理解以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将是本章的难点,同时还将学习动能与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这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也是本章的重点。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弹性势能、能量和能量耗散。
要求Ⅱ:功和功率、重力势能、动能和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功
●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公式:W=FScos θ
●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功的正负表示能量传递的方向,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当)2,
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力做正功,功为正 当2π
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力不做功,功为零 当],2(π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力做负功,功为负
●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 1+W 2+…+Wn 或W 总=F 合Scos θ
二、功率
●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公式:t
高中物理必修二提纲
四、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性质:轨迹为曲线,切线为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2、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与v 不共线;(a 与v 不共线;Δv 与v 不共线)
3、运动合成:合运动是实际运动;合运动分运动有等时性;平行四边
形法则。 (x 、v 、a 合成分解,不是F 合成分解) 4、过河问题:最短时间,最短航程
5、绳子末端速度分解:平行绳子、垂直绳子(伸缩、转动)
6、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a =g 不变,匀加速曲线运动; 在相等的Δt 内,Δv 竖直向下且相等;
7、平抛分解:水平匀速直线,竖直自由落体; 常用解法:位移分解,或速度分解
8
、飞机抛球:排成竖直线,落地点等距; 垂直撞在斜面上:v ⊥斜面,速度分解;
从斜面落到斜面:位移分解; 离斜面最远:v ∥斜面,速度分解;
9、圆周运动:线速度v =L
ˆ/t (弧长),v =2π r/T ; 角速度ω=φ/t (圆心角),ω=2π / T ;
v = r ω; 转速n
:(单位:
r/s 或r/min )
10、向a =r ω2=v 2/r ,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11、常见圆周:
12、物体随地球自转:ω(地),纬度圈半径 13、向心力向F =mv 2
/r ,或=mr ω2
,或=m a
合外力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 步骤:①确定运动半径与圆心;
②受力分析,合F 指向圆心(作图); ③合F =向F ,求解。
14、汽车水平路面转弯
火车转弯,外轨高,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15、过山车(或水流星)最高点:mg + N= mv 2/r
恰好通过最高点,为最小速度v 1
人教版高中物理提纲挈领
人教版高中物理提纲挈领
以下是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课程更具体、更详细的提纲挈领: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详细提纲
一、必修课程
必修一:运动与力学基础
1.运动的描述:引入质点模型,学习参考系、时间、位移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理解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以及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位移与时间关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殊性,并学会运用运动图像解决问题。
3.力学基础: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性质和特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以及共点力平衡条件。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以及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4.运动与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力学单位制。学会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以及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传送带模型和滑板滑块模型。
必修二:曲线运动与能量
1.曲线运动: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关联速度问题。
2.圆周运动: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理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如圆周运动动力学问题、水平面内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等。
3.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其理论成就。了解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多星和双星模型等。
4.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功与功率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动能和动能定理。学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车启动问题、动能定理应用中的图像和多过程问题等。掌握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公式。
2. 掌握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题目。
3. 能够理解动能定理与动能守恒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 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话题,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公式推导。
3. 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包括计算动能、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四、讲解与总结(10分钟)
1. 再次强调动能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总结动能定理与动能守恒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动能定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学生的动能定理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动能定理的知识。
力学实验物理提纲
力学实验物理提纲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______组 _____号
力学实验:①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④验证牛顿运动定律⑤探究动能定理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1:某高一同学寒假时,在教材中查到木质材料与金属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为了验证这个数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图中长铝合金板水平固定.
(1)以下哪些操作是必要的____A 、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水平铝合金板平行 B 、将铝合金板垫起一个角度 C 、选尽量光滑的滑轮 D 、砝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
(2)图3为木块在水平铝合金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测量数据如下图,那么木块加速度大小a =_____m/s2(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将测量原理写为:根据mg -μMg =Ma ,
所以μ=mg -Ma
Mg .其中M 为木块的质量,m 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a 为木块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判断该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m =70 g ,M =100 g ,那么可测得μ=________(g 取9.8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实验2:要测量两个质量不等的沙袋的质量,由于没有直接的测量工具,某实验小组选用以下器材:轻质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可忽略)、砝码一套(总质量m =0.5 kg)、细线、刻度尺、秒表.他们根据已学过的物理学知识,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选择合适的变量得到线性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第5讲三A2
考源教学资源网 www.hljxzy.com
第26页
返回导航
必修2 第五章 § 5.5 二、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物理(新课标通用版)
思维深化
典例探究
对应学生书P118
知识方法加技能·高考路上任我行
考源教学资源网 www.hljxzy.com
第27页
返回导航
必修2 第五章 § 5.5 二、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物理(新课标通用版)
疑难辨析 疑难点一 注意事项 名师在线:(1)应尽可能控制实验条件,即应满足机械能守 恒的条件,这就要求尽量减小各种阻力的影响,采取的措施 有: ①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个限位孔的中线严格竖 直,以减小摩擦阻力. ②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 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考源教学资源网 www.hljxzy.com
第29页
返回导航
必修2 第五章 § 5.5 二、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物理(新课标通用版)
(5)速度不能用vn=gtn或vn= 2ghn 计算,因为只要认为 加速度为g,机械能当然守恒,即相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况且用vn=gtn计算出的速度比实际值 大,会得出机械能增加的错误结论,而因为摩擦阻力的影 响,机械能应该减小,所以速度应从纸带上直接测量计 算.同样的道理,重物下落的高度h,也只能用刻度尺直接 v2 1 2 n 测量,而不能用hn= gtn或hn= 计算得到. 2 2g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说课稿
一、说课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动能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含义;
2. 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和应用方式。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教材《高中物理(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复习动能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知识讲解(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动能定理的概念和意义,告诉学生动能定理可以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变化情况;
2)讲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表达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和关系。
3. 示例分析(30分钟)
通过具体的物理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的运用。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下落,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4. 拓展应用(25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动能相关的物理问题。例如:一
辆质量为m的小汽车以v0的速度行驶,如果制动时刹车阻力为f,小汽车制动停下来的距离是多少?
5. 归纳总结(5分钟)
总结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强调动能定理在解决物理
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表达式,能够灵活运用动能定理解决与动能有关的物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分析和拓展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为了巩固学生对动能定理的掌握,可以鼓励学生复习和练习相关的习题,进一步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三物理复习《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的问题》导学提纲
第6 课《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的问题》导学提纲(学生用)
班级:姓名: 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运动学图像的分析方法,能挖掘出图像的隐含条件。
2、熟练运用动能定理解图像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运动学图像的分析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导学流程】导:自学指导:用3分钟时间默读下列内容,然后老师提问。
一、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的分析方法
(1)首先看清楚所给图象的种类(如v-t图象还是F-s图象、E k -s图象等)
(2)挖掘图象的隐含条件——求出所需要的物理量,如由v-t图象所包围的“面积”求位移,由F-s图象所包围的“面积"求功等.(3)再分析还有哪些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可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二、检测题:用6分钟时间完成检测题。
1、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x轴做直线运动,力随位移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求变力F在整个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
2、质量为1 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
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 m/s2,那么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摩擦阻力的大小是多少?
思考与讨论:
先用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然后组内讨论,拿出结果准备展示。
质量m=1 kg的物体,在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过程中E K—X的图像如图所示.在位移为4 m时撤去F,物块仅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求:(g取10 m/s2)
(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2)物体和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3)拉力F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动能定理实验
验证动能定理实验
1、实验原理:沙桶和沙子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mgS车
小车动能的改变量:验证合外力做的功是不是等于小车动能的改变量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沙和沙桶的质量;车的质量;算车的速度和位移;
3、要注意的问题:怎么平衡摩擦力?有两个不一样的质量在里面,所以不能抵消掉。怎么去处理纸带上面的点。
4、实验示意图如图:
例题1.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
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
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
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
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用
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2
1
2
2
Mv
2
1
Mv
2
1
例2.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②将质量为200 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③在质量为10 g、30 g、50 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
④释放小车,打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①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 cm.
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 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 J.
(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某同学用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C为弹簧测力计,不汁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从点迹清楚的某点开始记为O点,顺次选取5个点,分别测量这5个点到O之间的距离S,并计算出它们与O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2v。
v),填人下表:
(△2v=2v-2
(1)请以△2v为纵坐标,以s为横坐标在答题卷的方格纸中作出△2v一s图象.
(2)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4kg,结合图象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 N(保留一位有效数值)
(3)若该同学通过计算发现小车所受合外力小于测力计读数,明显超出实验误差的正常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实验操作中改进的措施是。
例4、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按图(a)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20kg,钩码总质量m=0.05kg.
②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Hz),打出一条纸带.
(1)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b )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m d m d m d 167.0055.00041.0321===,,,
4560.256,0.360,0.480d m d m d m ===…,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 /s 2)作为
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 J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把打下第5点时小车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 k =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 .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 .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D .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重要原因
例5、某探究学习小组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
盘。实验时,保持轨道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实现平衡摩擦力。
(1)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填“是”或“否”)
(2)实验需要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板的宽度l,如图所示,l=
mm。
(3)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0,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中心距离x;某次实验过程中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该实验需验证的表达式是。
(4)若利用该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重复实验,探究合外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图象用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可以表示该实验结果的是。
(5)若用该实验装置,通过多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探究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控制力传感器的读数F不变
B.需要控制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