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从古诗词中把握地理常识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点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地理知识点呢!就像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白帝城和江陵之间的距离可
不近呢,他咋就能一日就到了呢?例子就是咱现在出门,要是相隔千里,一天能到吗?肯定很难呀!
再看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黄河那是
奔腾不息啊,那气势,就跟咱勇往直前的劲头似的。

那孤城在万仞山中,这地理环境得多特别呀!就好比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座孤零零的
小木屋。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广袤的沙漠,直直上升的孤烟,还有那缓缓落下的落日在长河之上,多有画面感啊!这不就是一幅绝
美的地理画卷嘛,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了那片大漠一样。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就是在说山的形态
和从不同角度看的变化嘛,这和我们去爬山看到的景象不是一样的吗?从这边看是一个样,走到另一边看又完全不同了。

古诗词里的这些地理知识啊,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它们就像是一把
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大门。

难道不是吗?它们让我
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壮丽的山河、辽阔的大漠。

这多神
奇呀!我们读着这些诗词,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怀,还能学到好多
地理知识呢。

所以呀,古诗词可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还是地理知识的宝库呢!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挖掘,去感受其中的魅力呀!。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研究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研究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研究摘要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

相当部分的诗词作品对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元素,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词。

这些诗词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中国历代诗人、文学家,抒发喜怒哀乐之情,表现旨趣,往往借助于祖国的名山秀水。

许多诗歌中不仅反映了一些气候特点、地质地貌状况,也透析了一些生态环境的变化现象。

在古诗词中,除了一些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彩描述外,有的诗词亦很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本文运用参考文献法及系统研究法来对包含各种地理知识的古诗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关键词: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古诗词AbstractChinese poetry is the essence of China's splendid culture in five thousand, has been told for people one thousand years long. Quite a part of poetry, to a large number of natural and social descriptions, which contains a very rich geographical elements, there are describe the geographical phenomenon, reveals the geographical law of poetry. These poems to enhance our aesthetic view of geography,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geographical regularity, arouse our interest in learning geograph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our help. Chinese all previous dynasties poet, writer, to share our joys and sorrows, show interest, often with the help of famous mountains of the motherland xiushui. Many poems not only reflects som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dialysis and som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the poems, except for some wonderful description of natural geography, some poems also very aptly reflects the relation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gives us some enlightenment. In this paper, with reference metho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ontain various geographical knowledge system analysis study on ancient Chinese poems.Key words:Natural 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knowledge; ancient poetry前言纵观历史文化长河,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优美诗词篇章。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

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的地理知识。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

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的地理知识。

一、古诗词与气候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6、“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7、“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8、“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0、“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现今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一、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了湘江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六首》)——“浙江”即指现在的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胡玢《庐山桑落洲》)——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二、描述我国天气、气候的诗句1.描写天气的诗句(1)地形、地势对天气的影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是说四川巴蜀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明地势对气温的变化,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不同。

(2)锋面对天气的影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 ——在每年6月至7月间,江淮地区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国冬半年,北方地区受冷锋的影响,形成短时间内的降温、降雪的天气现象。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狂风在怒吼,在咆哮,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乱滚。

边塞地区——风力搬运白居易的“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

相搅相掏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浪淘沙》)——河流的侵蚀作用刘禹锡的“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浪淘沙》),——揭示了金矿沉积于河床凸岸的地理规律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外》),——反映了长江中游和下游两岸地形的显著差异岑参的“北风卷地斩白草,胡天八月(相当于阳历九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亚洲高压在九月开始建立并影响长城以北毛泽东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登庐山》),——说明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讲述了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南宋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描绘了梅雨天气的特点;毛泽东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北方河流的冰期时;毛泽东的“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念奴娇•昆仑》)——冰雪融水补给江河;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盂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森林美化环境毛泽东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长江三峡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河流补给、水循环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四川西部横断山区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送瘟神》)——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人坐赤道能观察到全天得星座。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过去的河套平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长江中下游地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然地理⽅⾯1.“天时⼈事⽇相崔,冬⾄阳升春⼜来”-------------正午太阳⾼度⾓的周年变化2. “⽇中万影正,⼣中万影倾”--------------太阳⾼度的⽇变化规律3.“坐地⽇⾏⼋万⾥,巡天遥看⼀千河”--------------在⾚道上的地球⾃转线速度4.“⽇似⾦丸,⽉似⾦盘”-----------------反映了⽇地⽉三者距离差异5.“⽉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判定及⽉相规律6.“蜀⽝吠⽇”---------------------说明四川盆地云层多,⽇照少。

7.“烟花三⽉下扬州”、 “洛阳三⽉飞胡沙”-----------------------反映了我国⽓候的南北差异8.“⾼处不胜寒”------------------海拔⾼的地区,⼤⽓对地⾯的保温作⽤⼩,⽓温低。

9.“⼤漠沙如雪,燕⼭⽉似钩。

何当⾦络脑,快马踏清秋。

”------------------沙漠景观及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10.“仰望⼭接天,俯视江如线,对⾯能说话,相会要⼀天”---------------------横断⼭区⼭河相间、⼭⾼⾕深的地形特点。

11.“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特征12.“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野径云俱⿊,江船⽕独明”-------------------反映的是暖锋天⽓13. “江南梅熟⽇……梅⼦黄时”-----------------梅⾬时节正值梅⼦成熟,因⽽得名。

14.“湿菌⽣枯篱,润⽓醭素裳”-----------------梅⾬⼜叫霉⾬15.“梅⼦黄时⽇⽇晴,⼩溪泛尽却⼭⾏”-----------------描写了空梅的情况16.“云青青兮欲⾬,⽔澹澹兮⽣烟”-------------------云层加厚是降⽔的必要条件,⽔⾯蒸发的⽔汽在空中冷却凝结成云和雾这⼀原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哇塞,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神奇的地理知识呢!就像李
白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在重庆奉节,江
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这可不就反映了长江的水流湍急嘛!还有“人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随着海
拔升高,气温会降低,山下的花都谢了,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才开呢。

你想想看,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黄河
奔腾的气势和周围高耸的山脉,不就展现出了西北地区的壮丽景象嘛!再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份就下雪,这要是
在南方简直不敢想象,这不就是北方和南方气候的巨大差异嘛!
古诗词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器,带我们穿梭到古代的各个地方。

比如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广袤的沙漠之中,感受到那份辽阔与孤寂。

又好比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把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咱们的老祖宗可真是厉害呀,用这么美的诗句就把地理知识传递给
了我们。

这就好像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一把打开地理知识大门的钥匙,
让我们能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去探索、去发现。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真的是太丰富、太有趣啦!它们让我们在
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学到好多地理知识,这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呀!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去挖掘这些古诗词背后的地理奥秘,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世界啦!。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此诗涉及到“巴山夜雨”的成因。巴山位于四川与陕西交界处,是四川盆地的边缘。一般来说,盆地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气流不通畅,对流交换弱。白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空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随着温度的降低,饱和水汽压减小,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水汽发生凝结而下雨,故“巴山夜雨”会时有发生。
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庐山北面和南面分别有长江九江和鄱阳湖水汽蒸发旺盛水汽分子比空气分子轻暖而湿的空气上升当空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加上凝结核存在较多的水汽就会形成为云雾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3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此诗涉及到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此诗原来是说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流入海。现在常用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不断加高,天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下游河道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河床逐年升高,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
28、“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此诗说明中南半岛同我国山水相连的山河形势。江头指上游,江尾指下游。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诗人借共饮长江水来慰藉相思之情。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中国古代的诗歌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文学的角度看,它们自然是表现了人生的各种悲欢离合,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影射了满月;“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影射了残月;“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1、李白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

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 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不少.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利用。

古诗词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滔滔黄河奔腾而下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述了赤壁矶头的景色,展现出长江流域的秀美风光。

这些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地理信息。

古诗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气候和季节信息。

例如,杜牧的《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了春季江南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表现了北方草原地区的四季更替和生命循环。

这些诗词不仅表现了古代诗人的细腻情感,同时也记录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特点。

古诗词中还反映了古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

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反映了当时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这些诗词表现了古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空间。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这些诗词描绘了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记录了古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研究这些古诗词中的地理信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面貌和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利用。

这些诗词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宝贵资料。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优美,富有意境,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近年来,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的地理知识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

诗来源于生活,因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从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其实很多诗词中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现在学过的地理内容来解释。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可以用我们最近学习的地面辐射来解释。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地方大气所接受到的地面辐射就比较少,气温比较低;平均每上升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所以在四月的时候,地面上的桃花已经谢了,但是山上的桃花因气温的原因才刚开。

我们第一单元所学习的关于地球的知识,也很多的体现在诗词方面。

像是我们朗朗上口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就道出了地球自转在赤道上的线速度,还可以由这句诗印证赤道的周长大约是40000千米。

“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形象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正午时候,太阳位于正中天,所以物体的影子很正,在我国的广大地区,正午时候的影子朝向正北方。

但还要注意北极及其附近的特殊情况。

如果将诗词和地理的学习结合起来,那学习地理将会更加直观明了。

而我们所学习的关于地形方面的地理知识在诗歌中也有体现。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描绘的是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描述避暑旅游胜地江西庐山的地貌景观特征,这种群峰地貌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站在主峰俯瞰。

“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常识积累之秋诗(二)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常识积累之秋诗(二)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常识积累之秋诗(二)【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事业编考试基础知识《常识积累之秋诗》,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常识考察五花八门,我们习以为常的四季也可能出现在题目中。

金秋时节,让我们一起学秋诗,涨常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刘彻《秋风辞》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黄巢《不第后赋菊》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朱庭玉《天净沙·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研究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研究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研究
关于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研究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

相当部分的诗词作品对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元素,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词。

这些诗词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中国历代诗人、文学家,抒发喜怒哀乐之情,表现旨趣,往往借助于祖国的'名山秀水。

许多诗歌中不仅反映了一些气候特点、地质地貌状况,也透析了一些生态环境的变化现象。

在古诗词中,除了一些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彩描述外,有的诗词亦很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关于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研究】。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地理知识呢!就说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难道不是在告诉咱们,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花儿开放的时间都不一样啦?这不就好比咱们爬山,越往上走越觉得冷嘛!
再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不是生动地描绘了夏季那种局部地区的天气差异?就像有时候咱们在小区里,这头阳光灿烂,那头却下起了小雨,神奇不?
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来类比冬天的大雪纷飞,多形象呀!这不就是在说北方冬天的寒冷和雪来得又快又猛嘛。

你想想看,古诗词里咋就有这么多地理知识呢?这是不是古人在有意给咱们留下的宝藏,让咱们从诗词中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觉得呀,古诗词不只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咱们了解地理现象的一扇神奇窗户。

通过它们,咱们能更有趣、更诗意地去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

古诗词里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里的地理知识

秋怀四首·其二[宋]陆游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秋天来了,农人们忙着采摘架上的黄瓜,村里的姑娘们也在篱边采撷着一朵一朵青碧色的花儿。

当城里还残留着三伏天的炎热的时候,那凉爽的秋光已经先给野外村民的家里送去了舒适与欢乐。

文/沐琪儿图/刘淼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严谨深奥,讲究理性,而文学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地理和文学看似毫不搭边,却在诗人的笔下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带给人无限遐想。

回农村纳凉去7城市里为什么比野外和郊区热呢?在地理学上,这种现象常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里的气温比外围的郊区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城市里的人口、建筑非常密集,混凝土、柏油马路、水泥建筑墙面的吸热能力比土壤和自然植被强。

二是城区内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这些污染物会附着在空气中,增强大气层的保温作用,降低空气的循环速度。

也许你觉得城市“热岛效应”是暂时的,对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

它不仅会让大气污染物聚集在城区上空,无法及时扩散,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使城市里的气温不断升高,引起恶性循环,加重大气污染。

这次我真没夸张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市奉节东白帝山上),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远在千里之外,一天就走完了。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8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

在流经四川盆地时,长江夺路奔流,磅礴的水势环绕于两岸群山之间,形成了壮丽奔腾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其中,瞿塘峡以雄、奇、险、峻的特色著称于世,有“长江三峡第一峡”的美誉。

白帝城就位于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三峡大坝建成后,这里变成了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岛。

9《早发白帝城》是一首借长江三峡水势的浩荡湍急来表达诗人欢快心情的诗。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上千公里的路程,“千里江陵一日还”虽是李白略显夸张的表达,但江流迅疾,“一日还”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艺术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在古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怀,还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这些地理知识不仅是对中国历史和地貌的真实记录,也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揭示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和理解。

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涵盖了山川、江河、湖泊、地貌等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山川描绘中了解到中国的地理特点。

比如诗人杜甫在《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中国山川的雄浑与壮美。

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其气势磅礴的山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流经山区进入海洋的壮丽景象,强调了黄河的长势巍峨和宏伟。

古代诗人对江河的描写同样生动而细腻。

例如司马迁在《卜居》中写道:“浣花溅水蕊心动,碣石鲸波胆气开。

”这首诗描绘了浣花小姑娘在江边洗花的场景,通过描写江水的波浪、浪花以及鲸的波动,将水流的形态、气势和声音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江河的壮美景色,还体现了古人对江河的熟悉和感受。

又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首诗刻画了船只驶入蓬莱的场景,描绘了岛屿的景色和黄昏时分的淡淡忧愁。

这些描写展示了中国沿海地区的一块独特风景。

除了山川和江河,中国古代诗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湖泊知识。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到:“白洲虽在,依旧宛然。

鬓微星,眉似月。

楚江玉蒲团,万载何年束?牛渚在何方?”这首诗以夜晚在牛渚岛泊船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湖泊周边的景色,表现了湖光山色的美妙。

还有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首诗展示了青海湖和玉门关的景色,通过描写湖泊的云雾和雪山,凸显了湖泊地区的雄奇和壮丽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从古诗词中把握
地理常识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从古诗词中把握地理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背景分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古诗词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

文化创作来源于生活,古诗句也不例外。

中华古诗词不仅能够表达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会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现象。

所以,在如今的各类考试中以古诗句来考查地理的试题也备受出题者的青睐。

例如:下列叙述与诗篇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在我国西部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越适合种植桃花
D.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说明人们可据需要自由搬迁
【答案】B。

解析:A项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只是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A项错误;
B项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在说明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B 项正确;
C项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说明了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C项错误;
D项中“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体现了河流的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现象,即昔日的大江所流经之地,现在已经成为了“数家新住处”,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

二、知识展现
(一)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了湘江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六首》)——“浙江”即指现在的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胡玢《庐山桑落洲》)——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二)描述我国天气、气候的诗句
1.描写天气的诗句
(1)地形、地势对天气的影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是说四川巴蜀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明地势对气温的变化,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不同。

(2)锋面对天气的影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 ——在每年6月至7月间,江淮地区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国冬半年,北方地区受冷锋的影响,形成短时间内的降温、降雪的天气现象。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2.描写气候的诗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说明了纬度的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说明了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所形成的景象。

(三)描述地理因素对植物影响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是说红豆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

从而说明了热量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说明了季节性对植物的影响。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古谚语》) ——说明了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垂直地带性--即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四)描述生物界循环的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 ——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前半句描写降水过程,后半句描写地表径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描写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所以,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传颂中国传统文化依然重要,古诗词在我们生活中地位不应减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研读古诗,不仅能学到文学知识,也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