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感悟心得体会
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认识
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认识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惩罚病因的同时,
积极采取措施治疗病症,以达到拯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首先,惩前一词意味着我们应当对疾病的起因进行深入了解,并寻找并处理违
背医疗伦理的因素。
这可能包括对医疗操作中的疏忽或错误进行纠正,以确保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当我们了解病因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时,我们不仅可以预防类似的病例再次发生,同时也有助于挫败不法分子的恶意行为。
然而,毖后的概念更多地关注的是治疗和拯救患者的生命。
这要求我们在了解
病情后,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并及时向患者提供医疗帮助。
毖后强调的是医疗行为的正面效果,包括缓解病症、减轻疼痛、延长生命,并且尽一切努力避免患者的丧命。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旨在平衡惩罚和治疗的关系,强调病因和病症之间的
相互关系。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不仅能够追求公平和正义,也能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实践中,医护人员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应当准确诊断病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并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治病救人是医疗行业的首要任务,而惩前毖后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综合的
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病因、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以及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拯救人们的生命。
这一理念的实施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并提高患者的医疗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维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必严,给予批评教育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必严,给予批评教育“监督执纪问责,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是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五条体会”之一。
纪委的职责定位、方式创新、作风转变,都必须充分体现这个方针。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
”这些论述是我们党准确判断形势,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进一步拓展了监督执纪的新思路,体现了依规治党、关口前移的新要求。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内教育的一贯方针“惩前毖后”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其意思是指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谨慎从事,不致再犯类似错误。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贯方针,又是党永葆肌体健康的重要法宝。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借助于延安整风,广大党员的思想从主观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在全党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团结和统一。
历史证明这是一种极为正确有效的整党整风方式。
从延安整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党章和新颁布施行的纪律处分条例,再到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无一不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实践体现。
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下,这一方针得到新的继承与发展,发挥出日益重要的警示作用。
惩前才能毖后,治病为了救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句话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并不陌生,在党章里,在纪律处分条例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我们党对犯错误党员干部进行处理所一贯秉持的基本方针。
治病救人 惩前毖后 切实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
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切实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作者:秦鹰来源:《企业文化》2019年第33期摘要:如何让受处分干部放下包袱、变“有错”为“有为”,成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背景下值得关注的焦点话题。
本文以通过分析所在工程施工企业近几年发生的案件特点和规律,做好执纪审查的“后半篇文章”为切入点,对防止员工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剖析原因,提出加强教育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监督;问责;教育管理一、剖析违纪违规原因,找准“后半篇文章”着力点通过对企业近几年查处的典型案例原因分析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源,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深思:(一)企业政治生态比较脆弱。
企业少数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每逢干部提拔、领导调整等时间节点,一些信访举报接二连三。
经过初步调查,这些信件往往带有目的性、针对性、倾向性,甚至有极个别的泄私愤现象存在。
往往还存在“一高一低”两个显著特点:“高”就是一信多投、越级举报的占比高。
尤其是利用短信、邮件、微信等方式,向上级机关、领导群发举报,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也挤占了大量监督资源。
“低”就是职工群众对本企业纪委信任度低。
(二)部分领导干部“有权任性”。
从查处的案例来看,很多都涉及到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
基层单位、项目部一把手,任性用权,重大事项即使集体研究,也只做表面文章,制度规定和纪律要求对他们失去约束力;内部监督制约乏力,党支部书记作为党风廉洁建设第一责任人,对经理的监督流于形式,集体决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项目运行不规范、执行财经纪律不严格,内控机制缺失,不能及早有效制止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纪检监察机构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也远远不够。
(三)领导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
消极腐败行为虽然表现各有不同,但都是从违反党的纪律开始的。
通过查处的案件和受处理的党员领导干部检讨反思来看,有的对消极腐败危险认识不足,认为只有贪污受贿才属于腐败行为,吃点、喝点、玩点、用点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原则的理解
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原则的理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原则是我国古代治理社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意味着在处理问题时要先考虑到预防和治理犯罪的手段,同时也要关注道德教育和改造,为罪犯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惩前毖后意味着我们要注重的是预防和治理犯罪,而并非简单地依赖刑罚来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努力创建一个健康和平的社会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够追求幸福和成功。
只有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努力预防犯罪,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罪行的发生。
其次,治病救人强调的是对犯罪分子的救助和改造。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罪犯视为社会的弃儿,而应该积极寻找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狱务管理和心理疏导,帮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们接受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只有给予罪犯改变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治病救人的目标。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原则的应用不仅限于刑法领域,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社会问题的治理中。
例如,对于毒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的毒品意识,防止人们沉迷于毒品之中。
对于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机会,帮助人们摆脱心理困扰。
这些措施都符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原则,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总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原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它告诉我们,应该注重预防和治理犯罪,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关注社会的整体健康,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依靠惩罚和刑罚解决问题。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建设和谐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认识
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整顿原则的认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整顿原则,它在社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首先,惩前毖后意味着我们在教育整顿中应该做到早期预防和早期介入。
它强调了预防优于治疗的原则,即我们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这有助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同时,当问题已经发生时,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其次,治病救人意味着我们应该关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一原则强调了尊重和关心个体的价值,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问题进行惩罚,而忽视了背后的原因。
要真正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并在处理问题时综合运用教育、帮助和惩罚等手段,帮助个体走出困境,实现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两个原则。
通过惩罚可以起到震慑作用,提醒个体和其他人不要犯错。
然而,过度惩罚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激化矛盾,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因此,在实施惩罚时,我们应该注重量力掌握,做到公正、适度、人性化。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只注重惩罚,而忽视了教育和帮助。
有时候,个体产生问题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心理问题、生活困境等原因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惩罚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个体困境。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问题的根本原因,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帮助,从而帮助个体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得到改善。
总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整顿原则,它强调了预防优于治疗,关注问题的根源,综合运用惩罚、教育和帮助等手段,达到社会管理的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这些原则,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零容忍第三集惩前毖后观后感(三篇)
零容忍第三集惩前毖后观后感(三篇)篇一:零容忍第三集惩前毖后观后感通过观看专题片片,我深刻认识到,也必须明白党风廉政的重要性,每一名党员都应该大力弘扬不忘初心、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葆清廉之气,切实树立起廉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廉政就要“一身正气”。
人有正气无愧事,胸无私心有高风。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必须要有刚正不阿的脊梁,敢于亮剑的勇气,不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面对一些不正之风,我们必须横眉冷对,清白做人、守住底线,只有自身清廉,工作办事才能更有底气,我们的底气就在于自己的“一身正气”。
廉政就要“不断学习”。
在廉政建设方面,我们每一名党员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逐步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廉洁自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腐败问题坚决斗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铁路青年党员,我们更要以身作则,走在前头,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实事求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响应党的号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一枚廉洁自律的螺丝钉。
篇二:零容忍第三集惩前毖后观后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三集《惩前毖后》,通过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案、辽宁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国强案、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案等案列,讲述纪检监察机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教育人、高遭人、挽救人,实现查办案件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篇三:零容忍第三集惩前毖后观后感第三集中,陈刚案,专案组让陈刚结合自身管理北京建设规划达17年的经历,认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反思和建议。
诚然,陈刚长期借职权谋私利,他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但如果能借他对环境规划等方面的了解,改善政治环境,重新造福广大人民,杜绝他这样的案例再发生,又何乐而不为?党高强度反腐,不只是为了清理党内的败类,也是为了让党内的环境变得更好。
这些大老虎,多是在他们的位置上待了数年,他们自己很清楚自己如何钻漏洞、如何贪污腐败,若是能通过他们弥补漏洞、变得更好,反腐败就更有意义。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论内涵与创新发展
29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IMPLEMENT摘要:为破解内忧外患的困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在此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该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学习和传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论内涵,使其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传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干部修养。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毛泽东提出的治党方针之一,对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方针。
深刻把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以及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对于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面临危难艰险的局势,从外部安全因素上来说,中央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从内部因素上来看,虽然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并和周恩来、王稼祥成立三人团领导中国革命,但遵义会议只是解决了党内当时存在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党内存在的思想政治路线问题还有待解决。
直到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恰逢王稼祥同志从莫斯科归国,他适时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内如果出现问题,党中央要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全党须在团结的氛围中解决问题[1]。
这一意见实际上是明确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指导地位。
在延安整风运动前,党内像王明这样有类似不正确斗争思想的人不在少数,党内还存在着很多过火的言论,很多同志过于激进,并且认为“同志间在党内的对立,愈尖锐就愈好”[2]。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也正是为了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的多种不正确的斗争形式。
197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7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7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30年前,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主席总结我们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条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毛主席反复强调指出:“要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犯了错误的人,大多数是可以改的”,“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
要严格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除了极少数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敌人和屡教不改、不可救药的分子外,对一切犯错误的同志,不论老干部、新干部,党内的同志、党外的同志,都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采取教育为主的方针。
对犯错误的同志,第一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分清是非,目的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第二还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努力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欢迎进步。
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
要提倡顾全大局。
对犯错误的同志的处理,要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以党的利益高于个人和局部的利益为出发点。
要关怀他们,教育他们,只要他们认识错误并决心改正,就要信任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
“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
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原则的理解
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原则的理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一种既重视预防又注重救治的原则。
在治理社会问题和犯罪行为时,这一原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强调了预防为主、防微杜渐的思想,同时也注重了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和救助。
惩前毖后是指在社会治理中,我们要注重预防,防止问题和犯罪的发生。
这意味着我们要采取措施,提前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其进一步演变为犯罪行为。
预防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安全宣传、完善法律法规、提升警力等方式,加强社会安全管理,防范犯罪的发生。
而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发现并上报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社会矛盾,避免犯罪的发生。
治病救人是指在犯罪行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追求社会公正和个人改造。
惩罚犯罪当然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在惩罚上不能解决问题。
治病救人强调的是人性化的刑罚制度和犯罪人员的改造教育。
对于那些犯罪行为不是根本的问题的人,我们应当倾向于教育和改造,通过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重建正确的价值观,重新走向社会。
当然,对于那些罪大恶极、不可救药的犯罪分子,我们也不能对他们手软。
在救人的基础上,我们也要保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对罪恶行为给予应有的惩处。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的本质是人本主义的,它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一原则,既注重预防,又关注救助。
在对待各类社会问题和犯罪行为时,我们应该摒弃以往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育和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和素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总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是社会治理中至关重要的指导原则。
只有在预防和救助两方面积极发力,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当坚持这一原则,改革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为社会治理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惩前毖后》观后感
《惩前毖后》是一部关于纪律和规矩的纪录片,它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展现了严守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性。
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纪律和规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部纪录片让我认识到纪律和规矩是党的生命线,是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重要保障。
在片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展现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如何因为违反纪律和规矩而走向堕落的过程。
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纪律,不能因为一时的贪念或私欲而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
其次,这部纪录片还让我认识到纪律和规矩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在片中,一些党员干部因为违反纪律和规矩而堕落,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不能因为个人私欲而损害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最后,这部纪录片也让我认识到纪律和规矩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在片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因为违反纪律和规矩而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
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才能有效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总之,《惩前毖后》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认识到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性,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纪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感悟心得体会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感悟心得体会领导干部常常扮演着一个地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路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中央高度重视队伍的纯洁性,不断打出“组合拳”,从“整治四风”“老虎苍蝇一起打”等各方面层层突破,起到了刮骨疗伤之效,但长远来看,干部长期“雪藏”,不仅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勇气,近来全国各地出台了受处理处分领导干部重新任用或者提拔使用办法,这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最好诠释,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暖心工程”。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对于没有触犯国法的某些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悔改、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
有的干部因为业务不熟导致了程序错误,也有因疏于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还有因大办婚丧宴席、值班未到岗等情形被处理。
很多干部被处理后,积极改正,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素养,履职能力,改进了工作生活作风,并以此为戒。
这些干部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无可救药,作为组织部门,应当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原则,一味地“雪藏”,那干部自觉改正的动力就后劲不足,甚至成为集体中的边缘人物,应当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要给这些被“雪藏”的干部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不抛弃不放弃,防止一“处”了之、一“问”了事。
假如领导干部犯了错误被处理后,长期得不到组织上的考察谈话,不论是谁,从心理也会觉得自己被组织上放弃了,人生没有了目标,从精神上也是巨大的打击。
培养一个干部不易,干部成长也需要经历挫折,谁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坎坷也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的磨砺,作为组织部门应当是严管厚爱,不能一错就“雪藏”不闻不问,有的干部“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是闯劲,结果好心干了坏事;有的干部敢挑重担,失误后勇于担责,这样被处理的干部更应该得到组织上细化的了解掌握,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期待,也能培养出既经历过大风大浪又有较高思想觉悟、坚守底线的领导干部。
搭建“将功补过”平台,完善重新任用机制。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握运用“五条体会”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之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罚,惩罚是为了治病,治病是根本。
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动不动就顶罪,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使咬耳扯袖、脸红出汗成为常态,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特别是严重错误。
这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真正的关心和最大的爱。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指出“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党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这个一贯方针,才能达到既严明纪律、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坚持纪律严于法律、纪律先于法律,实现纪法分离,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把纪律和规矩摆在法律前面,体现了严管就是为了救人而爱治病。
在党员中,违法是从违纪开始的。
干部的转变有一个过程。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守纪律,并及时帮助认识和纠正错误,许多人可以避免违法。
对党对干部负责,就要时刻用纪律的尺子约束衡量,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违反纪律就立即处理,做到早治早防。
“四种形态”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具体化,是处理好“树木”与“森林”关系的深化,为的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实践“四种形态”就是党委的责任,关键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要体现在日常,只有从一点一滴抓起,才是真正的管党治党。
现在的突出问题是,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党性、不敢担当,好人主义、一团和气。
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蜕变的过程,实际上平时不是没看到、没听见,而是不愿意去得罪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如果第一种形态落实不下去,实践“四种形态”就是一句空话,还谈什么全面从严治党。
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有锋芒和战斗性,发现干部身上有小问题,就要及时拉一把,早提醒、早纠正,决不能对小错视而不见,等同志犯了大错再算总账。
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心得体会14篇
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心得体会14篇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心得体会1篇1“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
中国必须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斗争,以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更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要心怀“国之大者”,全力以赴推进反腐工作走深走实,保证项目生产全过程不出现廉洁风险,为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心得体会1篇2风险防控教育案件警示教育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这三个案件警示教育使我感触颇多,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正直廉洁从业、遵纪守法的认识,学习体会如下:一、以案为鉴,牢固树立廉洁合规意识。
案例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发人深思。
越过高压线之后的惨痛代价,引人叹息。
人一旦贪欲膨胀、追名逐利、恃权轻法,则极易触犯法律,受到应有的制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我们需以案为鉴,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有章必循,规范操作。
绝不能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纪律。
要恪守职业操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自身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二、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决定行动,合规合法的行动必须提高自身思想意识,牢固树立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化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案件,明确什么是“底线”,什么是“红线”,对违规违法的事敬而远之。
加强学习,提高辩明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以正确的三观引导自己始终保持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严格遵从操作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把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
三、坚定合规意识,从自身做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一名警务工作者,必须身正行直,牢记合规合法的宗旨,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学习与本岗位相关的各类业务知识、合规常识、法律知识,坚决抵制有违于法律法规的事情,认清违规与违法的明确界限,对自身负责,把合规执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和技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新形势下合规管理的需要。
医院惩前毖后观后感
医院惩前毖后观后感去医院看了一场关于“惩前毖后”的展示或者活动后,那可真是感触颇多啊。
一进医院那股子严肃又紧张的气氛就扑面而来,感觉空气里都飘着“谨慎”两个字。
我就想啊,这医院里的“惩前毖后”可不像我们小时候犯错被老师教育那么简单。
先说这“惩前”吧。
在医院里,那是容不得一点马虎的。
我看到那些因为医护人员不小心犯的小错而导致的警示案例,就像一个个小警钟在我耳边哐哐直响。
比如说,打错一针药,那可不是小事,可能就会让病人遭大罪。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的时候把盐当成了糖,那做出来的东西可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但是在医院里,这个错误的后果可比菜难吃严重多了。
这时候的“惩前”就是要把这些错误挖出来,摆在台面上,让所有人都看看,就像把调皮捣蛋的孩子揪到教室前面罚站一样,让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不行。
再说说“毖后”。
医院里为了避免再次犯错,那可是想出了不少招儿。
各种规章制度、流程规范,密密麻麻的,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每个可能出错的角落都给罩住了。
医护人员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培训,就像游戏里的角色要不断升级技能一样,必须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练得炉火纯青。
而且,他们之间还互相监督,就像小伙伴之间互相提醒作业别写错了一样。
这时候的医院就像是一个超级严谨的大机器,每个零件(医护人员)都得按照规定的方式运转,这样才能保证不出岔子。
从这个医院的“惩前毖后”我也想到了我们自己的生活。
我们平常做事也应该这样啊。
就像我自己,有时候总是粗心大意,不是出门忘带钥匙,就是忘记给手机充电。
要是我也能像医院这样,每次犯错之后就深刻反思,然后制定一些小规则来提醒自己,比如说在门口贴个“钥匙”的小纸条,在手机充电器旁边放个“记得充电”的小卡片,那我肯定也能减少很多错误。
医院的这种“惩前毖后”不仅仅是为了惩罚那些犯了错的人,更是为了让整个医院这个大团队变得更好,给病人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就像一个球队,教练看到哪个球员犯错了,纠正他,然后整个球队一起总结经验,下次比赛就更厉害了。
医务人员学习四种形态的心得体会3篇_学习心得体会_
医务人员学习四种形态的心得体会3篇在会上说,“这‘四种形态’都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真正体现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医务人员学习四种形态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医务人员学习四种形态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医务人员学习四种形态的心得体会范文1:前不久,来我们调研时强调,要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对于这一从严治党的创新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之中。
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闽西理应先行。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
我们应坚定传承革命先辈勇当先锋的红色基因,立志在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中,发挥好革命老区应有的作用。
一方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狠纠“四风”。
例如,今年与去年相比,全市立案数上升23%,查处县处级干部案件数上升160%,查处重要岗位一把手案件数上升138%,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人数上升67%、党政纪处分人数上升181%,我们坚持拿纪律这把尺子来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动辄则咎,树立纪律的绝对权威。
另一方面,主动作为、抓早抓小,落实落细,把纪律挺在前面,从一件件具体事做起。
针对普遍存在且社会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把单位公款存储到指定银行,银行则以各种方式“投桃报李”问题,率先在全市开展公款存储中谋私逐利问题集中整治。
基于对“腐败问题始于不良习气”客观规律的认识,率先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活动。
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重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必须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既治“已病”,又治“未病”,病急治标、病缓治本,辨证施治、标本兼治。
针对“已病”,我们坚持“刮骨疗毒”,如在查办永定区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窝案串案中,挖出包括永定区人大会原主任等3名处级干部在内的17名涉案人员。
2024年“把纪律挺在前面”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把纪律挺在前面”学习心得体会从案件查办到治病救人的纪律站位。
如果说法律是错误道路上的“断头台”,那么纪律就是“杀威棒”,打过、痛过,才能在犯错的道路上幡然醒悟、及时转身。
从事件发展变化的前后顺序上看,“把纪律挺在前面”就是把纪律挺在党员干部无可挽救之前。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为____案件检查的指导方针,旨在督促____要认真履行好主责主业,抓好已发错误的案件查办,做明白案、清晰案和严肃案,并教育广大党员遵纪守法、履职尽责,切实维护好党纪的严肃性,有效震慑违纪违法案件的潜滋暗长,形成一种“不敢腐”的态势,这便是我们____“把纪律挺在前面”必须做的事情。
从亡羊补牢到全程作用的纪律参与。
执纪问责是____对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最后手段,思想汇报专题只能算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措施,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我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多。
在“____“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从“查办案件”到“纪律____”是____重心转移的大方向,把____工作的阵地前移,让纪律融入日常工作之中,不断丰富纪律工作的多样性,或廉政教育,或风险防控,或提醒预警,多设一道防线,我们就能多挽救一些党员干部。
把纪律工作贯穿于权利运行始终,全程参与,打造一种“不能腐”的机制,这便是我们____“把纪律挺在前面”应该做的事情。
从被动限制到自我约束的纪律归位。
2024年“把纪律挺在前面”学习心得体会(2)《把纪律挺在前面》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我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加入了一家大型企业。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对新的工作环境充满了期待,我知道自己将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我决定学习和应用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于是,我选择了《把纪律挺在前面》这本书作为我的学习指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纪律的重要性。
纪律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
只有坚持自律和纪律,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惩前毖后观后感
惩前毖后观后感(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电影《惩前毖后》的概述三、观后感想:揭示现实、引人深思四、电影对社会的启示五、结论正文(篇1)【引言】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各种类型的影片层出不穷。
其中,以真实事件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近期上映的《惩前毖后》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讲述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贪腐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电影内容,谈谈个人的观后感想。
【电影《惩前毖后》的概述】《惩前毖后》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反腐题材电影,讲述了一位纪委书记在调查一起贪腐案件过程中,历经重重阻力,最终揭开真相的故事。
该片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腐败现象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严重危害,深刻反映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
【观后感想:揭示现实、引人深思】观看完《惩前毖后》,我深感震撼。
电影中揭示的贪腐行为,让我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的堕落和腐化。
同时,影片也展示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反腐倡廉,任重道远。
这部电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于律己,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对社会的启示】《惩前毖后》这部电影对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其次,影片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最后,电影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现象,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结论】总之,《惩前毖后》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严于律己,为建设一个廉洁、公正、法治的社会而努力。
目录(篇2)一、前言二、电影《惩前毖后》的概述三、观后感想:人性的剖析与反思四、电影的社会意义五、总结正文(篇2)【前言】电影,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既能娱乐大众,又能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一部好的电影,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让人从中得到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感悟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常常扮演着一个地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路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中央高度重视队伍的纯洁性,不断打出“组合拳”,从“整治四风”“老虎苍蝇一起打”等各方面层层突破,起到了刮骨疗伤之效,但长远来看,干部长期“雪藏”,不仅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勇气,近来全国各地出台了受处理处分领导干部重新任用或者提拔使用办法,这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最好诠释,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暖心工程”。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对于没有触犯国法的某些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悔改、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
有的干部因为业务不熟导致了程序错误,也有因疏于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还有因大办婚丧宴席、值班未到岗等情形被处理。
很多干部被处理后,积极改正,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素养,履职能力,改进了工作生活作风,并以此为戒。
这些干部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无可救药,作为组织部门,应当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原则,一味地“雪藏”,那干部自觉改正的动力就后劲不足,甚至成为集体中的边缘人物,应当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要给这些被“雪藏”的干部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不抛弃不放弃,防止一“处”了之、一“问”了事。
假如领导干部犯了错误被处理后,长期得不到组织上的考察谈话,不论是谁,从心理也会觉得自己被组织上放弃了,人生没有了目标,从精神上也是巨大的打击。
培养一个干部不易,干部成长也需要经历挫折,谁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