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纲要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自然辩证法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哲和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有哪些特点?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和局限性。

(1)重大贡献:它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是巨大的进步。

(2)局限性:①机械性: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把一起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力。

②形而上学性:与当时自然科学研究所运用的分析方法(还原分析方法)有密切关系。

③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4.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基础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发生的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①天体演化的“星云说”1755年,德国科学家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1796年,拉普拉斯发表《宇宙体系论》,提出了类似的更趋于完整的星云说,后人称之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自然辩证法复习材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材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一、名词《绪论》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和奠基的,以恩格斯的代表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

2、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3、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它从整体上来描绘自然界的发展图景,黑格尔自然哲学集其大成。

4、 STS研究STS研究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STS主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的同步发展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刻认识已经到来的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严峻态势。

STS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开始对自己生存条件进行深刻反思。

由于它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其宗旨是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使科技真正造福于人类。

《自然观》5、自然是与人无关的物质存在,自然物的集合。

6、人工自然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是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

人工自然包括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和人工自然物。

7、拯救现象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纲领。

我们面对的自然界,纷纭复杂,变化万千,如果不把它们纳入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我们便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

8、泛神论泛神论认为不能把上帝和大自然区分开来,它反对上帝或神超越自然界之上而存在,它认为自然不是别的,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神圣存在物,自然就是神,神就是自然,由于这种把神的观念泛化,故称其为泛神论。

9、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10、系统的涨落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伏就是涨落。

系统的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是系统同一发展演化过程的差异;是系统的一种不平衡性。

总复习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总复习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总复习提纲一、知识题复习提要1、科学、技术、工程的本质及其异同含义:“科学”是运用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技术”是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一切手段、方法的总和。

“工程”是用科学和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某种范围的应用单元。

区别在于:科学是系统理论知识,能用于指导实践;技术是在科学的指导下,直接指导和服务生产的一种知识;而工程则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

2、科学解释的模型和要求条件一个用于表述科学说明的术语,意为一个事件通过从一个一般规律和某些初始条件中演绎出而被说明。

说明就是把事件纳入一个一般规律,或者说用一般规律来“覆盖”它。

这称为说明的演绎-规律模型。

这个模型也可应用于覆盖律自身,即这一定律可由从更高阶的覆盖律或规律本身中演绎出而得以说明。

这种说明理论是由亨佩尔所详尽阐释的。

在一种拓展的意义上,覆盖律模型能利用统计规律,通过表明一个事件是高度或然的以说明它。

这一通常是归纳的说明模型被称为归纳一概率模型。

“覆盖律模型”一词由德莱在他的《历史中的规律与解释》一书中首先用于指第一种模型。

亨佩尔把它的使用拓展到第二种模型。

围绕着每一种模型都展开了许多争论。

对于演绎-规律模型,有些批评者认为,在某些情形中,提供说明无须规律,而至少有些满足这一模型的表述又缺乏说明力。

根据某种解释,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这种模型的形式化方法没有注意到说明中的情境因素。

对于第二种,争论关涉统计模型的本性和一个纯统计规律能否用于说明。

覆盖律模型也称作“说明的归类模型”。

D-N模型:又称为演绎---规律模型,或覆盖律模型。

此模型对演绎律则的说明如下:1、说明必须是一个有效地演绎论证;2、说明句必须至少包含演绎中实际需要的一个普遍定律;3、说明句必须是经验上可检验的;4、说明句中的句子必须是真的。

满足这样些条件的一种说明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使得人们能够预测被说明句或者类似诸事件的出现,如果人们能够自导初始条件或者边界条件成立的话。

自然辨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辨证法复习提纲

1.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2.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自然辩证法》?(写作背景)1872年底,德国生理学家毕希纳在莱比锡出版《人及其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恩格斯当时正处于“脱毛”阶段;庸俗唯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一批科学家被卷入庸俗唯物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浊流之中。

3.《自然辩证法》概况。

由181个部分组成,在两个阶段内完成:第一时期(1873-1876)从开始写作这一著作到写《反杜林论》而终止;第二时期(1878-1883)从再度写作到马克思逝世为止,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

4.科学的内在旨趣是认知旨趣和好奇取向的综合,简称为“好奇认知旨趣”。

科学的首要旨趣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

科学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的特性:解释性和预见性,精确性,可检验性,可错性或可变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

科学精神的内涵可展开为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方面。

5.技术的基本旨趣是控制自然过程和创造设计人工过程。

3次技术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

6.工程:是按照一定目标和规则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动态整合。

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

工程活动是一个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创新的过程。

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7.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区别: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区别:科学-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解决自然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利用;解决变革自然“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工程-头脑中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转化为现实,并以物的形式呈现给人们。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概念题(7选3)1、自然辩证法p18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然界、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各种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

它的学科属性属于但又不局限于哲学。

2、机械自然观p8机械唯物主义认为,1,宇宙就是一台宇宙机器。

将“动物是机器”的思想引入人类,整个宇宙,包括动物和人类,就构成一台完整的机器。

2,只要弄清楚自然界一切存在物的力学规律,就可以理解整个世界了(用力去解释一切)。

3,对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只能用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观点去把握。

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被延伸成了认识自然界具体事物的方法论。

3、还原论p16一切植物和动物的运动都能够被解析为简单的机械运动来认识。

用力学的观点说明自然界的一切运动。

4、自然(自然界)p23自然,也叫自然界或物质世界.人的意识之外的所有存在物,包括产生思维的人脑,都属于自然界。

自然实体p24自然首先表现为一些物质的存在。

这种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自然,称之为自然实体。

5、简单性(简单性系统)p34第一,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要少,而且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也比较简单且固定;或者,虽然系统的要素比较庞杂,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比较单一。

第二,系统功能表现比较单一。

6、生态系统p41生态系统是生命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集群与其相关的非生命物质环境要素(土壤、空气、水、矿藏)构成的系统。

7、科学范式p76在特定时期内,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原则、理论、定律、规则、方法、信念、价值观的总和。

它既是科学共同体当中每一个成员的行动纲领,又是科学共同体每一个成员共同遵循的思维准则。

简述题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地位?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然界、科学界、技术和工程的各种研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它的学科属性属于哲学,但并不局限于哲学。

自然辨证法过去的名称表述是“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

(性)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学科,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自然辩证法要点

自然辩证法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概要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内容为三部分: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2.自然系统的基本特征1,自然系统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统一体。

2.物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结构对物质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作用。

3,自然系统的普遍性。

3.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2.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4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5.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

4.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原则1.要摆正人与自然界的位置;2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3.要进一步完善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4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5.科研选题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 .3科学性4可行性6.选题的步骤:1发现或搜集问题 2初步选择问题 3资料调研 4制定研究计划5课题论证 6课题审批7.科学观察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 典型性原则8.科学实验的特点: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 实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 3实验方法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实验方法可以延缓、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

(5)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6)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9.数学方法的特点:(1)数学方法具有抽象性(2)准确性(3)广泛的应用性10.系统方法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动态原则(3)最优化原则(4)模型化原则11.复杂性科学的特点(1)它只能通过研究方法论来界定,其度量标尺和框架就是非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论(2.)它不是一门具体学科,而是分散在许多学科中,是学科互涉的。

(3)它要力图打破传统学科之间互不来往的界限,寻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统一机制。

(4)它力图打破牛顿力学以来一直统治和主宰世界的线性理论,抛弃还原论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梦想,主张既要超越还原论,又要超越整体论,即把还原论和整体论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新的适合复杂性研究的贯通思维。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自然观部分1、自然观类别及特点自然观概念: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自然观可以分为系统自然观、演进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自然观的演化历程如下图:2、系统(1)概念: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要素:特指构成系统的基本组元,而不进一步追溯组元的组成。

要素分析的描述性:属性、能接受什么输入,提供什么输出,可建立什么关系。

不关心属性的实体。

(3)结构:各种要素之间关系的总和。

包括数量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相互作用结构。

阐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用这种相互作用揭示其数量结构和时空结构,达到对结构的完整理解。

相互作用: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实现;结构的本质上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方式。

(4)环境:原则上,凡是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而又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

一般指直接与系统相互作用的诸因素。

环境与系统的关系:物质、能量、信息。

环境的选择机制。

(地球的特殊环境)软控制:通过控制环境而使系统行为自发变化。

(5)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整体性能。

功能不能还原为要素属性的叠加。

功能以结构为载体,是要素相互作用的宏观结果。

结构蕴含着功能的可能性,环境则把可能变为现实。

3、系统新质的产生、独立性、相干性和稳定性(1)新质: 系统的功能。

突现:外部条件—环境;内部根据—系统中的相干性。

基于相干性的新质突现:约束限制、协同一致和反馈。

(2)独立性: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3)相干性:每个要素的活动方式不仅与自己相关,更与其它要素相关。

其特点为交互影响(约束)、长程相干(协同)和反馈调节(强化)。

(4)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抗拒干扰,保持不变的功能,才是真正形成了新质。

物质形态的稳定性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的。

稳定性的效用分析:人的实践目的、构造效用函数和判定稳定性的方法。

4、层次结构的结合度(1)概念:泛指相互作用的强度,可以用势能、结合能、键合力、信息量加以计量。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1、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有什么影响?4、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是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

科技方法论部分1、怎样理解科学问题?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区别与联系。

2、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遵循什么原则?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么意义?3、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

4、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它与观察客观性的关系。

5、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6、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以及提出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7、为什么说逻辑分析和证明是实践检验假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证实与证伪在科研中的作用和关系。

8、发明的含义,发明的判定标准和专利。

9、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

10、理想实验及其作用和特点。

形象思维的特征、作用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11、直觉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灵感与机遇有什么区别。

12、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关系。

科技观部分1、科学和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对科学分界有哪些不同的观点?2、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是什么?3、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科学精神?4、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有哪些?它们对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5、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基础?6、社会科技能力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7、什么是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有哪些类型?科技能力和科技体制的辩证关系。

8、熊比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技术创新的涵义及一般过程是什么?9、为什么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有什么现实意义?10、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特点及其表现?为什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1、如何看待科技的负面效应?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乐观,悲观,马克思主义)12、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一切?13、两种文化的争论有什么意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关系?。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提纲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提纲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前PPT;后课本)一是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二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四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发展中的重要人物: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具体不知道)P111.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创立自然辩证法2.列宁贡献:总结概括了那一时期的科学成果,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把自然辩证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核心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

3.当代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特征:(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重点,可能大题)1.观点:(1) 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

(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

(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2.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3.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4.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2.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3.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4.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5.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斯宾诺莎。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3、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步骤 、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科研选题 • 科研选题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科研选题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 科研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 科研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 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 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选题是否得当关系 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问题。 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问题。 • 科研选题基本原则 • 创新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社会需求原则 • 科研选题步骤:139页相关内容 科研选题步骤:139页相关内容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小亚西亚毁林垦殖,造成严重的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小亚西亚毁林垦殖, 水土流失,致使昔日的良田沃土沦为不毛之地; 水土流失,致使昔日的良田沃土沦为不毛之地; • 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肥料 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 足够最能赢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纪之久, 足够最能赢利的咖啡树施用一个世纪之久,结果后来的热带大雨 却冲掉了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赤裸裸的岩石…… 却冲掉了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赤裸裸的岩石 • 对自然界规律的无视,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盲目蛮干,其结果便 对自然界规律的无视,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盲目蛮干, 是自然界反过来又以各种暴虐的方式给人类以报复。 是自然界反过来又以各种暴虐的方式给人类以报复。 • 虽然人类奇迹般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生 虽然人类奇迹般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态失衡、环境污染等正在步步将人类推向深渊的问题, 态失衡、环境污染等正在步步将人类推向深渊的问题,这在一定 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平衡状态已逐渐 走向全面失衡,使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走向全面失衡,使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引言:
1.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概念。

2.引出本文主旨,即对自然辩证法的提纲进行整理,探讨其重要理论要点。

一、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2.自然辩证法在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与阶段性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客观性原理:自然界普遍的客观规律;
2.一分为二原理及对立统一规律;
3.发展性原理:自然界的动态发展与演变;
4.量变到质变原理。

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质量:揭示物质变化规律;
2.运动:揭示物质运动的方式和趋势;
3.矛盾及其分析:揭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统一;
4.世界观及方法论:揭示人们认识自然的方式与规律。

四、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
1.总结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2.结合科学实践,强调实践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3.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统一
五、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自然辩证法在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领域的应用;
2.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六、自然辩证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1.自然辩证法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借鉴;
2.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七、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总结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
2.展望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1.总结全文,强调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2.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和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展望。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和扩展,以满足论文的需求。

自然辩证法复习纲要

自然辩证法复习纲要

自然辩证法复习纲要第一章P2-31.德国康德---法国拉普拉斯提出:星云说意义:太阳系是由尘埃物质组成的,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道缺口.恩格斯<吸引与排斥>:自然界发展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古老的两极对立.2.英国赖尔-<地质学原理>:地质的构造是渐变的过程.意义:恩格斯:第一次把理性引入地质学,把神学从地质学中赶出去.3.德国韦勒的尿素合成:第一次揭示了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具有统一性4.焦耳为代表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运动在质和量的变化上都是守恒.恩格斯:运动是不灭的5.德国施莱登,<关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和施旺<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意义:证明了一切生命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6.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意义: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了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P3自然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并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他的创立具有除了具备深厚的自然科学之外,还具有源远流长的自然哲学思想;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用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界;以原始的朴素的形式出现,孕育了科学进步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的自然观点;把世界描绘成一个过程的集合体.第二章P24自然界是宇宙万物的总汇,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永恒基础和环境.自然景观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综合而得到的关于自然界存在形态,运动形式,发展规律的一般描述和解释.自然观是客观自然界的总图景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映象.自然论是人们关于自然界认识的一般理论,即通说或概论.物质客体是指进入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范围的物质对象,即对象化,过程化了客观实在,包括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物理空间是人们在特定的科学概念框架里对现实空间的结构性说明,是反映物质客体存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重要属性.数学空间是关于客体结构形式的数学概念,是物理空间概念的延伸与抽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空间概念的发展,通常是以直观抽象的方式来说明物理空间的结构,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概念框架.外部时间:1.时间是与客观实在的演化无关,仅反映了它们的顺序性和持续性;2.不管是绝对时间还是相对时间,仅仅与客观实体构成外部联系,因而只是表征了客观实体的运动参量.3.时间具有反演的对称性,即时间隐含着过去和未来的等价性和可逆性.内部时间:1.单向时间效应,即时间具有方向性,时间是对称性破坏和不可逆的2.时间是物质客体的内部变量,是事物的内部属性,具有生命性.由于不可逆性的单向时间效应,内部时间具有内在性和规整建构性作用.自然界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是系统方式的根本特征---主要反映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系统质不等于要素质2.相干性是造成系统新质的内在根据3.要素,结构和环境是全面规定系统及其功能的必要条件.4.动态涨落是系统稳定的主要方式P38简答题:自然界的层次结构性基本特征?层次结构的基本概念指若干个要素经过相干性而形成的逐级构成关系主要特征:1.纵向结构上等级性与横向经过上的多元性的统一,说明低层次系统必然是高层系统的构成部分,说明同一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2.层次结构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3.层次结构是上向因果链和下向因果链的统一第三章P45-46恩格斯的自然界发展变化观:1.自然界的运动最明显地表现为它具有发展性;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都有时间上的历史;任何有限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注定要灭亡.2.恩格斯从上诉观点出发,认为在整体上描绘了自然演化发展史的辩证图景:a,描绘了自然界从星云到人类产生的辩证发展过程;b,论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自由王国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3.还探讨了自然演化过程的基本规律.P48自然历史研究的困难与出路:1.整个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确是是由以系列转化过程构成的”过程集合体”;2.推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自然界的内部,来自于内部的矛盾性.在非生命世界中,主要矛盾表现为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在生命世界中,主要矛盾表现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矛盾.P50运动在量上的不灭性,指的是任何一种运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前后的运动量是守恒的.也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各种物质的能量形式不管怎样变化,系统所具有的总能量是始终不变的.运动在质上的不灭性,是指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永恒的,物质转化的能力是无限的,永远不会丧失的,并且这种转化的能力和实现转化的条件是运动物质所固有的,永恒的.P50-51守恒的普遍性:有机界是高级物质运动系统,具有无机界物质运动无可比拟的复杂性.目前,在关4.人具有受动性和能动性.受动性表现为人总是受着自然规律的支配,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能动性表现在 a.人是有意识地探索自己的对象,不断地展拓对象物的范围 b.人在探索过程中,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得到对象物的本质以及规律的认识 c.人认识自然界的目的是利用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变自在之物为人所需之物 d.人具有自我意识,能自我反省,理智地评价自身的各种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自然界,与自然界建立起良好的对象性关系.e.人具有自觉性,使人能克服自我中心论,最终认识到与自然的和谐协调.5.人与自然互为对象,实践是联系对象性关系的中介;实践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自然界对实践的展开具有制约作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受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制约,包括实践的方式,实践的发展速度,实践的实际效果.6实践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人在特定的能动性是以特定的受动性为依据的,而人对受动性的认识又是在能动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实践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通过实践认识自然界,一方面以此来改变自然界,使自然界打上人的意识的烙印;另一方面更为自觉地以此来制约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注:4,5,6可作为简答题)P70简答题:人与自然平衡的实质?人与自然的平衡是自然界平衡的特殊情况,来源于人与自然界的非线性相干的结果.非线性的相干结果具有三个基本特征:a.人与自然界在整体上的平衡出现非加和性b.人与自然的平衡在临界点以下的序参量出现非蛋值c.反映人与自然平衡的状态属性在临界点附近出现奇异性,即在整体上的出现非对称性,非连续性,发散,跃迁.其实质就是非线性的动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它又是一个带有主体价值判断的概念.人类必然要作出选择,评价,判断和反应人类生态意识就是因人工自然变化引起的人类生态行为的伦理评价,人与自然的非线性平衡关系的判断,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价值反应的一种自觉的科学认识.当前世界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平衡问题,要求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第五章P98把客观实在的现象,事件,事物称为事实即为客观事实;把人们关于现象,事件,事物的经验知识称为事实.科学事实的特征:1.描述和反映的对象总是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件,现象和过程 2.是个别存在陈述3.在经验意义上能够获得实践的验证,并呈现出可复核,可重现的特征.科学事实的确定方法:1.为科学事实指出科学表征.所谓科学表征是指科学事实存在的充分条件,通常人们根据这种充分条件来辨认一个科学事实的.2.对科学事实进行定量的,整体的描述或陈述.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1.是我们理性重建经验世界的经验基础;2.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的基础;3.是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手段.P101科学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其自然发生的状态下进行考察的方法,是人们对自然现象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的方法,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不加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科学仪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科学观察的对象具有自然发生性,科学观察的主体具有定向知觉性,科学观察的结果具有或然性P104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特点:1.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2.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结构充分地反映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3.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模型化原则P107科学测量是以规范,简洁和普遍的数学语言去表征现象属性的经验性行为,它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实质:是寻找一种经验关系系统与数字关系系统能够发生同构性,对应性的函数,并使指化为仪器,然后通过这种仪器用数字来表征对象及其属性的经验性操作行为.原则: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原则,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原则P109简答题:为什么科学观察渗透着科学理论?1.从科学观察的目的看,它是一种受思想支配的知觉行为.在科学研究中,科学观察应该提供某种事实材料用以说明某一理论,或者加以强化,反驳某种科学假说,在于寻找和揭示事实之间的某些关系和某种秩序,是一种受思想支配的寻找证据的定向知觉行为.2.从科学观察的认知心理看,是对感官传输来的感觉图像加以组织和整理的认知过程.科学观察的结果不等于感官上的感觉图像,而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把感觉图像组成为某种有序状态.他要求提供一定的观察报告,观察主体利用以往的经验,知识来对观察图像进行规范地处理.3.从科学观察结果来看,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描述.通常观察陈述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而科学语言则受到一定的背景理论的影响.因此,科学理论的概念会随着语言在科学观察中的应用而渗透进来.4.由此可见,科学观察总是在一定的假说或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科学观察渗透着科学理论是无可非议的.P112观察实验中的机遇:机遇是指在科学观察或实验中的由于意外的事件而导致科学发现或科学发明的现象.机遇的产生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矛盾有关,同客体存在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也有关系.机遇与预测属于认识范畴,既是认识过程中主客体矛盾关系的反映,也是认识论中偶然性与必然性范畴的具体表现.机遇在科学认识中相对认识主体原有的预测来讲,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性,而相对于认识客体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来讲,又在于科学认识的偶然性.机遇的作用:一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线索,另一方面也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生长点.P114科学解释的逻辑模型:D-N解释模型从逻辑形式上看,是以普遍定律的全称陈述和初始条件的单称陈述的合取为条件,以被解释现象的陈述为结论的演绎论证.L N ML H K,结论中就有L.解释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用解释性的定律和初始条件的合取覆盖了被解释的现象,并将其包容在定律之中.其它特点:1.科学解释的对象可以是在发生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事件2.科学解释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某种规律性3.科学解释的对象可以是现象发生的初始条件4.科学解释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某种规律性和初始条件.P115科学的因果解释模式:A因果关系及其成立的基本条件:1.因果关系首先被理解为一事物通过一定条件引发另一事物的过程,其次是被理解为整体的条件关系.2.因果关系必须在个别事态中才成立,其次因果关系必须在原因最小充分条件下才能成立B必然因果关系的解释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解释模型应该是D-N模型2.在D-N模型解释项中至少含有一个规律,它是决定论性的和历时性的.3.在D-N模型解释项中的初始条件,其发生的时间应该先于被解释项的事件.这三个条件表明,因果关系的解释实际上至少是用一个决定论性的和历时性的规律来做出一个判断.P118频度概率解释模式:用古典的概率论解释经验世界中的概然性,会导致等可能性和等概率的循环.相对概率的极值就是统计概率.统计概率指以统计规律的为解释前提的D-N解释模型.确证度概率解释模式:概率关系是关于两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P121区别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科学概念是人们抽象思维的结果,是反映自然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理性认识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科学认识论中具有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科学概念是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而科学术语是科学概念的文字表达或是一种符号表达.P123科学定律:上升为理论形式的科学知识,总是表现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陈述,如果这种普遍性陈述是用符号表现了事物,事物属性之间或事件之间某种关系的不变性,我们就称这种不变性的关系为科学定律.简答题:如何评价科学理论体系?1.科学理论体系的结构a.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概念,本质属性的反映,术语,对象的指称,科学定律,科学命题2.科学理论是以科学事实为基础,以概念,定律,原理为知识要素,以诸多全称陈述的合取为逻辑形式的科学命题体系.a.具有逻辑简单性.它是说这个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里最少,是科学家对自然规律具有简单性,物质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信念的反映,也是科学理论建构的美学标准.b.具有内在完备性.科学理论在体系内部逻辑上的自洽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具有内部的无矛盾性,二是作为经验世界的客观描述,必须找到经验世界中的每一个实在要素在理论内部有它的对应物.科学理论与体系外部的背景知识经验相容性,特别对于新建的科学理论原则上要求于原有的理论满足对应关系 c.经验可检验性.理论的可检验性是一条非常强的哲学规定,是科学理论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从科学理论推导出的结论能够与观察实验的结果取得一致,其真理性和精确性就得到充分的确认.科学理论与观察实验的结果符合得越好,那么它被科学共同体接收的可能性就越大.P130假说演绎法:1.根据直接经验E或科学问题P,提出科学假说H.2.由H通过逻辑通道推演各个个别性的结论e3.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性的方法对个别性的结论e进行验证.4.是从某些最一般的假说原理出发,从它推出个别特殊的结论,然后在把这些结论同经验相比较的方法.P131公理化方法:1.引进基本概念和确立基本公理.2.确立推理逻辑规则并进行逻辑演算.3.对公理化体系进行逻辑检验P132逻辑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按照逻辑发展的程序和自然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方法来建构科学理论.在这种建构方法中,由于是将逻辑程序与自然事物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因此人们常将它用于检验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那些关于演算的学科之中,如普通生物学理论.2.按照逻辑发展的程序和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的过程相一致的方法来建构科学理论. 在这种建构方法中,由于是将逻辑程序与人类认识过程相结合,因此人们常将它用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理论物理学和数学理论.3.遵循的原则: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是第一性的,逻辑是第二性的,历史的东西最少决定着逻辑的东西.P136科学问题:是指特定的时代,科学认识主题萨分析科学背景知识基础上提高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答: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主要论文《〈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论辩证法》。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主要论文《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了辩证法是客观的,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

(4)物质的运动形式主要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的依据是对象的运动形式。

(5)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主要论文:《运动的度量功》、《潮汐与摩擦》《热》《电》。

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主要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思考题: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纲要教学文稿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纲要教学文稿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纲要题型一、简答题二、辨析题(判断并说明)三、论述题思考题1、有人说“物质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此命题是否真,说明理由。

(10分)在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中,同时存在着进化与退化两种不同的方向。

进化是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两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主要表现在(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

从系统自身看,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的包含退化过程,同样,以退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的包含进化过程,纯粹的进化或退化的过程是极其罕见的。

(2)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

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的。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

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可转入退化过程,相反的,退化的过程也可转入进化过程。

总之,在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演化中,同时存在着进化与退化这两种不同的趋势,它们之间相互包含、共存共生、相互交替,共同构成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演化过程。

因此物质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

原始社会经济不发达,靠狩猎,自给经济现在的社会高度发达,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温室效应加重,动植物数量减少,种类减少,食物链减少,植被覆盖率变低····2、试用系统的非加和性原理分析现实社会中或自然界的某种现象说明其中的道理。

(10分)一是加和性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加和关系或守恒关系。

如果可以量度的话,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二是非加和关系:由于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处于系统联系中的组成部分的性质不同于自然状态不的性质,使组成的部分原有的某些性质被屏蔽起来;另一方面使得系统整体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总和所没有的、甚至对了组成部分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新性质。

总之,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突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现象举例,比如器官的移植、系统的合理配置,电脑组装兼容性3、试从物质系统的熵流公式:ds=dse+dsi出发说明自然界物质系统形成自组织的首要条件必须是开放系统。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认真整理完结篇)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学习辩证法的意义答:(1)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哲学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2)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发展自然科学的需要(3)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需要。

2、学科性质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成果,即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史实、成果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与历史唯物主义同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

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二、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关系自然辩证法通过对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和它的历史以及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特殊的研究方法进行概括,即间接地去揭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一般的研究方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三、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从西方科学哲学中汲取和借鉴有益的、积极的成果,但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

西方科学哲学否认有辩证法,或者即使承认自然科学有辩证法,也决不承认自然界客观上存在辩证法,只局限于对科学的探索与解释,完全脱离开科学的客观急促,把科学看做纯逻辑和纯理论之事。

3、恩格斯写书过程第一阶段:1873年5月至1876年5月1873年5月恩格斯给马克思信中提出了研究自然辩证法初步纲要。

此后,恩格斯全力以赴地展开相关的研究,集中精力搜集和研究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材料,写出大部分的“札记和片段”与“导言”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两篇论文。

由于《反杜林论》一书的写作而中止。

第二阶段:1878年7月至1883年3月恩格斯继续研究和写作《自然辩证法》,写成了大部分论文和相当数量的札记。

自然辩证法复习纲要

自然辩证法复习纲要

自然辩证法复习纲要一、简答题1.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a、先进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为以四大发明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的领先以及农学、中医、天文、算术等学科的成熟。

b、实用性中国古代科学倾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古希腊科学的倾向于理性思辩。

主要表现在种种有形的技术发明,许多理论体系始终未能摆脱应用阶段。

c、稳缓性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在稳缓地前进而无大起大落d、大一统性与农业有关的学科构成中国大一统科技的中心部分,大型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航海技术、炼丹技术等成为中国大一统科技的派生分支。

2.简要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第一次技术革命:然科学的理论指导比较零散,而工匠技术经验的累积居于主导地位<防止机的发明、改进者以及瓦特、纽可门等蒸汽机的改进者均是熟练技术工匠)第二次技术革命: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生产技术革新的先导,科学理论的发展走在了生产实践的前面,即所谓的“理论先行,技术跟进”<现有电磁理论的确立,然后才有各种电机的发明)。

3.简要论述现代科学发展特征a、科学发展的整体化科学统一化趋势的不断强化;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综合方法的广泛应用。

b、科学发展的社会化科学主体的社会化<科学共同体);科学劳动的社会化<科学研究已成为社会劳动的一个部门);科学应用的社会化<科学产业化的推动);科学研究的国家化<科技强弱成为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与核心要素、科学的自主发展受到更多的制约、国家与地区间的科研合作增多等)。

c、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与技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科学发现是技术发明的先导,技术发明以科学研究作为前提。

换言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界限进一步模糊化:一方面,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化――依赖于并创造出先进的仪器设备,开辟出新的方西以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模式;另一方面,技术研究也逐步科学化,科学发展及其成果对技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第一章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

机械论自然观的内容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相互作用观人类统治自然自然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随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

例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提出近代实验科学;牛顿提出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波义尔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特征:(1) 静止、片面、孤立、绝对(2) 割裂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到运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 能说明自然界存在但无法解释演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自然科学领域里新理论不断涌现: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细胞学说5、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尿素的合成6、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主要观点:包括运动形式学说和自然图景两个方面:运动形式学说以运动形式为基本范畴来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以运动形式的逻辑展开来揭示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自然图景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特征: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类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系统论自然观:系统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生态自然观观点与特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系统的四要素:系统的组成结构环境功能。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②特定的环境会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加和性关系: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2.非加和性关系(整体突现性关系)由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并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第一章1、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涵义:“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现实意义: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导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

2、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重要成就1)米利都学派。

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2)毕达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3).原子论思想。

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4)亚里士多德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自然观意义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

3)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3、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异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中国封建时代形成了实用科学技术体系;2)大一统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占主导地位;3)科学研究成果大多处在经验形态,理论知识相对不足;4)科学研究受大一统的社会环境制约。

古希腊科学的特点: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

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

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4、试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学革命特点:1)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取了崇高的社会地位2)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

3)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展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第二次科学革命特点:1)这次科学革命是自然科学的全面变革。

2)这次科学革命同第一次技术革命相互交织而同步进行。

3)这次科学革命席卷欧洲大陆,扩大了科学的社会影响。

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点:1)这次科学革命主要是一场划时代的物理学革命,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建立起崭新的科学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

2)这次科学革命使得人类认识伸向微观和宇观两极,是科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揭示出对物质和宇宙的认识是不可穷尽的。

3)这次科学革命对技术发展和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这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迭次发生与紧密结合,导致国家规模的大科学工程产生。

5、试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征?第一次技术革命:1)这次技术革命形成了以纺织技术为先导,以蒸汽动力为主导的技术体系。

2)这次技术革命史以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牛顿力学为基础的。

3)这次技术革命直接导致了产业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1)由经验,规则性技术向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性技术转变。

2)形成以电工产业为主导的各种技术全面变革的新技术体系。

3)产生了“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风格的集成式转化型人才。

第三次技术革命:1)这次技术革命进一步形成了基于理论先导的科学性革命。

2)这次技术革命形成了以传输技术为先导、以控制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技术体系,揭开了崭新的原子能时代,计算机时代和空间时代的序幕。

3)这次技术革命与科学社会化、科学技术一体化,产业化。

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章7、结合杨振宁的观点,试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意义、原则与步骤?意义:选题是科研中带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它规定着科研工作的总任务、总方向和进展速度。

选题也一定程度上确定了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能推动研究方法的进步。

最后,有创造性的课题的提出,对于科学本身的发展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原则:主动性原则,新颖性原则,适合性原则,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步骤:1)发现问题;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进行社会调研;3)建立模型4)选题论证,综合评价。

8、科学观察的本质、原则与作用?本质:观察就是认知主体运用感觉和知觉从外界客体获取部分物质、能量和信息并由此形成对整个客体的体验和认知的活动。

原则:1)客观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典型性原则;作用:1)观察方法是科学认知的基础;2)观察方法是检验科学真理性的标准;3)当人们尚不能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时,观察就比实验成为更加主要的方法。

9、科学理论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科学理论的结构包括:1)基本概念;2)基本原理或定律;3)由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规律和预见。

特点:1)内容上的客观性;2)应用中的普遍性;3)结构上的逻辑性。

功能:1)解释功能;2)预见功能;3)生产力与社会发展功能。

第三章10、结合科学史案例,试比较归纳、演绎与类比这三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具体特殊的事物、现象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叫归纳推理。

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结论和个别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

(1)归纳法是从认识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推出一般原理和普遍事物;而演绎则由一般(或普遍)到个别。

(2)归纳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而演绎则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其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是否正确,以及推理形式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3)归纳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而演绎结论则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由于类比是不同于演绎或归纳的一种独特的推论方法,因此它可以在归纳和演绎无能为力的地方发挥其特有的效能。

这是因为归纳、演绎和类比虽然都是推论的方法,都是从已知的前提推出结论,而且结论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前提的制约。

但是,结论受前提制约的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演绎的结论受到前提的制约最大,归纳的结论受到前提的限制次之,而类比的结论受到前提的限制最小,因此类比在科学探索中发挥的作用最大。

第四章1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基本任务不同: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从而增加知识财富,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发现世界,有所发明,创造物质财富。

2)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的对象是或者主要是自然界,是客观地独立于人的系统。

技术的对象则在于人工自然系统,这是被人类加工过的或为人类的目的而被创造的。

3)表现形态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概念、定律、论文形式;技术成果一般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

4)思维过程不同:科学史从认识过程的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技术是从科学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过程。

5)评价标准不同:科学判定讲真理性标准,技术讲合理与实用性标准。

6)工作主体不同:科学主要是研究员、科学家、教授的事业,技术主要是发明家、工程师和设计者的事业。

7)价值标准不同: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会导致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但并非所有科学探索都有直接的现实经济价值。

技术发明则注重其现实的经济价值。

12、试比较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与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区别?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线性累积模式,即认为认识的增长使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

科学发展是从感觉经验—归纳假说—科学理论的过程。

这一模式反映了科学不断进步的总趋势,但否认科学发展中的质变与飞跃。

归纳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能很好地说明科学的继承性,但却不能恰当地解释科学发展的飞跃和革命。

波普尔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渐进积累科学发展观。

他认为,一切被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理论其实都是可错的,应能满足可反驳性这种否定要求。

理论的实质就是猜测,它之所以被提出来,在认识上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它们证伪,否证对科学决不是灾难而是进步的。

科学发展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理论逼真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这一模式,强调批判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符合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13、从科学发展模式的角度,比较库恩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与库恩的科学发展的范式论模式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科学发展的起点不同。

波普尔科学发展的起点是“问题”。

他认为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并把问题分为①实际问题,即需要通过理论来说明的问题,②疑难问题,即用现有的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库恩的视角中,“范式”则成为了科学发展的起点,有了范式指导下的解决疑难活动,科学才开始发展。

2)科学进步的标准不同。

波普尔的科学进步标准是理论的可检验度(可证伪度),在波普尔看来进步的理论就是可证伪度高的理论,也即“具有最大可能的经验内容的理论。

在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有两种进步:(1)在常规科学时期,解谜能力是进步的标准。

(2)科学革命的进步,也就是科学共同体“把范式转换看成进步3)两种模式所强调的发展过程的重点不同。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和库恩的范式论模式都强调了革命的作用,但波普尔似乎对科学发展中的量变重视不够,库恩在他的范式论模式中则强调了常规科学的发展作用,同时明显地突出了量变到质变之间的转化。

波普尔突出了动态的进攻性的“证伪”,而库恩则动静结合,强调辩护性的“范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