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图版选修5课件:3.3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汇总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课件 中图版选修5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4日星期五2022/3/42022/3/42022/3/4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42022/3/42022/3/43/4/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42022/3/4March 4,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42022/3/42022/3/42022/3/4
放在家人衣服口袋里
清理在门口、楼 道、走廊等处堆放的 杂物、以保持通道畅 通
3.室外避震 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迅速向地形开阔的地方 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要避开 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 线、变压器、烟囱。山区的居民还应注意山崩、 滚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4.正确逃生
要点二 台风灾害的防避
在台风到 来的不同 阶段,不 同地区的 人们具有 不同的措 施。
【拓展延伸】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1)防洪准备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洪准备,以起到有备无 患、增加生存机会的作用。具体如下:
(2)洪水应急 洪水应急应抓住高处、坚固、漂浮物,分析如 下: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的救助,应抓住游泳、科学地控水、人 工呼吸等重点,以互救为主。如下图:
(2)沿海乡镇在台风来临前要加固各类危旧住 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在建工程、市 政公用设施(如路灯等)、吊机、施工电 梯、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 塔等,千万不要在以上地方躲风避雨。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课件3
害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
(3)甘肃舟曲泥石流是由暴雨引发的,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
本
课 时
有________的特点,有人说舟曲泥石流的发生与汶川地震
栏 目
有关系,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开
关 (4)结合材料分析堰塞湖的成因。
答案 (1)是。舟曲泥石流是自然异变引起的,并严重危及
了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
开
关 河房屋被冲毁,大量建材和泥石流淤积,淤满白龙江,阻
断江流,形成堰塞湖。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1.自然灾害三要素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一节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2.自然灾害的双重性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
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课件
第一节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一节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定位]
本
课 1.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形成条件。
时
栏 目
2.能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不同影响。
开 关
3.能够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主学习区
第一节
一、自然灾害
本
课 1.定义: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① 生命财产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反思归纳 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员伤亡
本
(1)两方面
生理 心理
伤害死亡、伤残等 和 精神 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 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优质课件
2.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 屋、道 路、机场、船 舶、厂矿、 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 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 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注意: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3)海洋灾害 概念:海洋灾害指因海洋自然环境 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 带附近发生的灾害。 种类:风暴潮﹑ 海啸﹑ 赤潮 ﹑潮 灾﹑ 海浪﹑ 海冰﹑ 海水入侵﹑ 海 平面上升 ﹑海水回灌等。 特点:突发性灾害多,严重时危害 到沿海以内的纵深地区。
(4)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 概念:生物灾害指因有害的草﹑虫﹑ 鼠等生物引 发的灾害。 种类:病虫害﹑ 鼠害﹑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环 境灾害﹑ 森林火灾等
总结: 自然灾害具有双重性,既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 有不少优点。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所以我们应该 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小结
• • • •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 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新网济南1月27日电(杨东亮)记者今天下午从山东省抗旱工作情 况通报会上获悉,目前山东省气象已达特大干旱等级,为60年一遇, 部分地区已达200年一遇,旱情持续加剧。 据山东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主任杨振东介绍,山东目前可用 水源大幅减少,地表蓄水减少迅速,全省已有391座水库干涸, 366条河道断流,3万多眼机井出水量明显不足,地下水位处于加 速下降态势,年末较汛末地下水位平均深埋下降0.35米,部分地区 下降幅度达1至2米之间,同时黄河上游水库蓄水较上年减少30%。 目前,山东省有2899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 积的53%,其中重旱483万亩。缺乏水浇条件的地块以及山岭薄地 等局部地块,旱象更加严重,约有6000亩小麦出现死苗现象,约 有32万人、13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山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张少林表示,据省气象部门初步预测 ,2011年三月底仍无大范围有效降雨,全省旱情将进一步加剧, 预计将有4000万亩农田受旱,近百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的情况,抗 旱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中图版地理选修5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word教学参考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相关素材震后自救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
因此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地震发生时,相当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定自假设的态度。
只有镇定,才有可能运用平常学到的地震知识判定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以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样小震和远震没必要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尽管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幸免和操纵,可是只要能把握自救互救技术,就能够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总结有以下几点:1.维持镇定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看到,很多无辜者并非因衡宇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抹杀”了自己。
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呼大叫,必然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维持镇定,分析所处环境,寻觅前途,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损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第一止血举高患肢,同时呼救。
对开放性骨折,不该作现场复位,以避免组织再度受伤,一样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
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置。
3.妥帖处置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碰到大面积创伤者,要维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疑心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当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医治。
对大面积创伤和严峻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避免火灾地震常引发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离开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
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不然会引发双手烧伤。
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置。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而且要及早深埋尸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避免大灾后的大疫。
中图版地理选修5《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课件
03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 严重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 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
04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引起 的风暴、暴雨、雷电、霜冻、大风等 灾害。
未来自然灾害的趋势与挑战
气候变化影响
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
03 地震灾害类型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中国地震灾害分布与特点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华北、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地区。
特点分析
中国地震灾害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等特 点,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地震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预防措施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提高建筑物 抗震能力,加强民众防震减灾意 识等。
寒潮
中国北方地区是寒潮灾害的多发区, 尤其是冬季,寒潮南下时常常带来大 范围的降温和霜冻天气。
气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建立预警系统
加强应急管理
推进科技创新
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 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 气象灾害的能力。
加强气象科技研究,提高 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 程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 学依据。
等。
中国水旱灾害分布与特点
01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 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江河流域。
02 中国水旱灾害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 高、危害程度重。
02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水旱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 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
水旱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高中地理 3.2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课件 中图版选修5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
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
本 时可以不考虑
课 时
A.①②
B.②③
栏
目 开
C.①③
D.③④
关 解析 第(1)题,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
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第(2)题,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
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后救“人”。 答案 (1)B (2)C
了,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4)台风来临时会带来极大的灾难,但对人类生产活动有没
有好的方面呢?试提出你的看法。
第二十三页,共41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答案 (1)C (2)应采取“停”“绕”“穿”三种躲避办法:“停”即滞
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绕”,即根据台风移动
本 的方向和影响范围适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穿”,即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栏
目 开
(2)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
关 (3)保存体力,减少体力消耗,寻找水和食物。
(4)与外界进行联系,联系救援人员。
(5)要有生存的勇气和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第十八页,共41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2.互救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十九页,共41页。
2.有一年韩国首尔一商厦倒塌,七天后人们成功救出几 位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员,你认为这有可能吗?
答案 有可能。被埋压在废墟下,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
本 课
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
时
栏 想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在精神上有勇气和毅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课件3
第一节
自主学习区
第一节
1.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1)我国主要地震带:a①
环太平洋
地震带、
本 课
b② 喜马拉雅 地震带、c 华北地震带、d 东南沿海地震
时 栏
带、e③ 南北 地震带、f④ 西北 地震带、g⑤青藏高原
目
开 地震带、h⑥ 滇西 地震带。
关
(2)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均匀,呈现明显的⑦ 带状 分布。
目前________(大/小),为什么?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解析 第(1)题,尼玛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属于喜马拉
雅地震带,这里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第(2)
题,可从我国所处的地质构造的角度归纳。第(3)题,“空
间”是关键词,这28次地震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第(4)
本
课 时
题,可从建筑物、人口和经济密度三个方面归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第一节
5.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这次滑坡还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C ) ①掩埋房屋 ②破坏航道 ③摧毁工厂 ④破坏植被
A.①②
B.③④
本 C.①④
D.②③
课 时
解析 从题中信息知,滑坡体还可能掩埋了房屋、破坏了
栏 目
植被,摧毁工厂和破坏航道的可能性极小。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
原 因 是 ①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 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 灾情评估等; (2)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提供依据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 导防灾活动; 灾中:实况监测灾情并做出评价,指导抗灾 活动; 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二
二、运用高科技防灾减灾
1.地理信息技术 (1)重要作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和评估。 (2)功能(或特点)和应用:
地理信息 技术
功能(或特点)
应用
遥感 (RS)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 能多波段、多时相、全天候地 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
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 性强
地理信息 进行空间信息采集、存储和管 预报预警、动态监测、成因分
系统 (GIS)
理,拥有强大的动态分析和模 拟空间现象的功能
析、灾害调查、动态模拟、灾 情评估等
-4-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一二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续表
地理信息 技术
功能(或特点)
应用
全球定位 系统 (GPS)
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 防洪、预报台风、抗震、
三维位置及速度和时间数据
扑灭林火等
(3)发展应用:灾害监测、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实现监测—评估—预 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
-5-
结合材料探究: 对森林火灾进行实时监控的是哪种地理信息技术?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遥感技术。原理是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 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没有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 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
-8-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一二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思考讨论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的区别是什
么? 提示:遥感技术是通过不同时间成像资料对比,研究地物和灾害的动态
变化;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地理信息基础上, 对地物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1-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情境导入
中国首个以环境和灾害监测为主要用途的卫星——环 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A、B 星在轨交付,由民政部国家减灾 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卫星中心 投入使用。卫星在轨测试期间,在 应对西藏雪灾、黄河冰凌、地震 灾区堰塞湖、泥石流、澳大利亚 森林火灾等灾害时,通过卫星业 务运行的自主管理,及时、灵活、 机动地获取了卫星影像,有效提 高了应急监测响应能力。 利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进行防灾减灾主要是 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 监测系统的作用及组 成。 2.结合实例说明地理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 测、监测和评估中的 作用。 3.结合实例说明遥感 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 应用。
-2-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一二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
●名师精讲●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地理信 息技术
遥感技术 (RS)
主要功能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
还可以看到沙尘暴、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
-6-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一二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2.其他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
应用
生物工程技术
新能源开发利 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有效防治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用技术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防雹、人工降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人工抑制闪电、
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9-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
地理信 息技术
地理信息 系统 (GIS)
RS 和 GIS 结合
续表
主要功能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对信息进行综合 处理和空间数据 分析,具有空间定 位、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功能
-10-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获取信息,提供信 息。观测范围广、
气的形成过程;
信息获取量大、 (2)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地发现一些初发
获取速度快、多 时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
波段、多时相和 赤潮等;
全天候、同步观 (3)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体现遥感
测
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
(4)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目的:防御自然灾害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手段:地理信息技术等。 3.作用:灾前预警、实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4.中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组成:气象监测网、地震监测网、水文监 测网、海洋环境监测网。
-3-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技术
人工削弱台风等
-7-
第三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探究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问题导引●
火灾是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火灾造成的森林破坏, 森林管理部门建立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火灾进行 监控。